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发展研究

企业发展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发展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发展研究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树立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最初的创立是由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发展而来,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价值观会向企业员工不断传递与蔓延,在时间的积累下,这种价值观不断地被传承和认可,最终成为了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与升华,使企业变成一个更加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并非是将企业文化罗列成几句口号,再进行推广。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载体,使其在载体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员工心里,让员工从心底认可企业文化的正确性与重要性,让员工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关于企业文化的载体,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宣传方法,有的企业采取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或文娱活动,有的企业采取对社会尽一些社会责任感等,这些方法都能将企业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员工价值观中。

二、企I文化软实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1.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创建一种积极的团队氛围,每一个人在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中时,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当员工的职业倦怠感产生后,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将极大地降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绩,不利于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有研究表明,当员工在积极的团队中工作时,他会激发自己体现出最佳的工作状态,而当员工处于消极的团队中时,自身也将会变得毫无动力。因此,让员工有高度认同感的企业文化,会使得员工在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中变得更加积极和奋进,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资源之一的人力资源,将会在在积极的工作状态中,不断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财务绩效,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2.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以一种意识流形式存在于企业工作环境中,为了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以及不断新进的员工认可企业文化,并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融为一体,企业文化必须以多种多样的载体形式在员工中不断宣传。比如,定期组织体育活动,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在体育活动中,不断体现出员工敢于拼搏、团结一致、吃苦耐劳的价值观,并在其乐融融的赛事活动中,让员工之间的关系更近,相互之间了解更多,员工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升华,从底生出企业归属感;亦或定期组织员工进入山区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一方面帮助企业尽一份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大山深处的力量不断感染企业的员工,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感恩知足的心和乐观坚强的心灵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亦或企业的领导干部定期对企业困难员工进行慰问,不断帮助困难员工渡过困难,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企业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员工,给员工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感。这种体现企业文化的载体形式,能够让员工之间具有更加强的凝聚力,在企业的成长中拧成一股绳不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成为了新时代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是对一种安乐状态的刺激,使企业的状态变得更有活力。企业文化象征着企业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势必会要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奋勇之前,在行业中保持优势和领先的地位。创新现今成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素之一,因此,管理创新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只有管理创新才能不断审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缺点,才能勇于在新的机遇来临之时,抓住时机勇于发展,才能不断勇于革新企业中的疑难弊病,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有利于员工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利于管理和技术的创新等。这些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和建设下,保障企业在瞬息万变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吴B,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49-50.

[2]吴素春,项喜章,基于企业文化的中国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3(5):67.

[3]孟蝶,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J].投资与合作.2013(5):80.

[4]王士坤,构筑新时期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J].企业导报.2010(11):34.

第2篇

一、市场对接对企业的影响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国内市场国际化必然会使企业营销环境发展变化。一方面,市场对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一,扩大了市场范围,使企业产品进占国际市场在各国执行其开放政策的前提下变得容易许多;其二,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易使企业产生并不断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促使企业不断挖潜;其三,市场的交融、竞争的冲击,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是市场对接给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被抢占。

二、如何做好市场对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应该加强对市场细分策略的研究

为实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与市场对接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生产、经营与销售,注重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与研究来实施相应的生产经营与销售策略,注重对市场进行细分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从消费者的角度与产品的角度以及市场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细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对经营战略进行研究与调整,详细的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注重对目标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要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还应该注重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进行研究生产出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其次,针对企业的产品,企业应该在注重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同时注重对产品进行研究与创新,注重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分析与研究,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另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对销售市场的潜力进行开发,针对自身的资源状况来对一些尚未得到开放的市场设计出相应的经营战略,促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对接程度得到提升。

(二)企业应该注重实施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

随着中国的市场的不断扩大与世界市场的接轨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品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生产的产品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与产品质量才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身的市场对接水平就必须要注重强化品牌意识对产品的品牌进行研究,改变单一的品牌发展模式注重实施方式的多样化。企业在实施品牌经济发展战略时还应该注重品牌的创新,在提高产品的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加强企业的产品研究队伍的建设,在进行产品的设计时注重融合时尚的元素,注重及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打造知名品牌,企业还应注重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提升,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进行突破与创新,加强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改与先进的设备的引进,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是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的有效措施,企业应该注重提高对宣传的资金投入,注重扩大宣传的范围,使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注重对市场的多元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第3篇

在此,我向诸位表以真诚敬意,铭记于心,有机会当以文字形式昭示载记。因为你们今天对企业哲学研究的关注,是一种最高尚的情操与道德的体现,又给予了企业哲学研究的动力和冀望,更重要地是给本人一个无法言喻的精神鼓励!同时也需要申明,这首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其次才是通用于世界的企业理论,遍植国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史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表明,从文化的层面来说,企业哲学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企业理论新课题,是哲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它的出现与存在。特别是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者和哲学研究者及社会文化研究者更要重视它,大胆的发展它,定位研究对象,拓宽思路,做出有建设性的企业哲学研究和应用。

大家都知道,准意义上的企业是产生于20世纪中叶,而朦胧的企业哲学则发轫并隐括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理论之中。今天我们所谓的企业哲学概念则出现于去年,发展于今年,特别《引申》一文的产生,使这一概念性的“命题”有了学术性的生命力延续和继承。因此,作为企业哲学研究和应用者,在定位的时候务必有所正视,坚决不能“追赶潮流而花样翻新的时髦,或为一己之所为!”(见《导读》一文),同时更要明白“企业哲学的研究是不能停留在学术理论的推理层面上,而是要在企业实践中来完成它,证实的它的正确,完善它的理论基础,促使它对企业发展产生出实施有效的办法,矫正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同上)也就是学术研究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学术思想构建,而不切合学术研究所得出的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一种盲从,更是有损社会资源和浪费社会资源的一种行为。

因此“定位企业哲学研究、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是哲学与企业经营,企业与哲学文化相结合的法则。如果脱离了定位研究和拓宽思路这一条“法则”,那么所得出企业哲学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是不能都适应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更不能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

如果对企业哲学定位不准确,那么得出的企业实践是一种劳而无获的结果。也因此就陷入了企业理论的恶性循环中,并且被企业文化的外表魅力所侵蚀,不能理解“三赢策略”的真谛,不能以人文关怀精神来发展企业。于是就会出现“投资大亏,企业刚起步就倒闭;企业编织出美丽光环下所笼罩的严重亏损发展(特别国企);企业帝国资本式的垄断,造成市场经济失调,导致社会贫富悬殊”等等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在不断恶化市场环境,腐蚀社会环境,损害企业发展环境。当然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的故事,无数次的企业惨痛失败、倒闭的教训和赤字化的亏损报告表明,这的确不是真实的谎言!而这些事例与实例,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资料随便就能找出一大堆来。譬如当年的“亚细亚”等等到最近 “xx公司”的严重亏损等等,还有昙花一现式的追赶时髦的“xx公司”的企业哲学等,多不枚举。

通过多次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上述这些现象和事实,他们是没有注意到企业哲学的层面,没有进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基本企业元素”中去探讨“企业主体人”与“企业客体物”之间的关系,往往被糖衣炮弹式的企业文化所诱导,以至于企业内部的结果和外在的企业市场不适应。当然也有其它的客观原因存在,而这些客观原因也是没有发挥企业哲学的意识,即使那时还没有企业哲学概念的产生,他们至少来说还没有朦胧的企业哲学思想和意识,用中国《易》学思想来说就是“太极的哲学”,无形而有形,融于自然规律之中不被人们所察觉。

再次证明,只有定位于哲学文化层面的企业,才能使企业文化有生机,企业发展思路才能拓宽,对企业经营才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发现企业问题,并解决企业问题。大家还记得“什么是企业哲学”吧,企业哲学就是研究企业思维和企业行为的一门学科,是帮助企业主体“人”通过理性思维,针对企业客体“物”正确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企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文化行为。因此,今天这一题目的提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诚然,更需要更多的企业重视和应用。特别需要说明是,重视不能追赶流行风,以为自己在搞企业文化;应用更不能走什么管理哲学等狭义的企业文化之路,必须要纵观全局,统揽全盘,使企业也具有“思维的活力”,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创造更多的效益,造福人类社会!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探寻

一、寻求突破,力助中小企业排解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及银行营销战略的因应调整

中小企业的兴衰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情况息息相关。因其经济规模达不到股市要求,很难上市,也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中国目前又没有创业板,风险投资也不够活跃,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却较难得到银行的认同和较大规模的贷款扶持,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普遍较强与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不平衡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主要还是融资难,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阻障多还存在。

首先,有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担保问题,现在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抵押不符合有关条件,有的刚创办的企业甚至没有财产抵押。二是信用风险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三是信息不对称,一些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虚假的报表,隐瞒信息,增加了银行的工作时间和管理难度。

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问题。目前,银行服务体系和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上市公司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另外,在社会环境配套方面也存在问题。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因为社会配套不完善,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信用评估体系也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为适应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银行应适时地转变营销战略.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提高贷款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重点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确立自己的优势,抢占先机,夺取市场份额。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长既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同时又可以扩大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银行效益,可谓是一件借贷双方同发展、共成长的好事。当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也比较大,在操作中必须坚持审慎原则,稳健发展,重点落实风险保障措施,如采取抵押或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方法,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二)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引导,支持解决融资难

目前全国各地已出台不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人民银行也正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陆续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重新界定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标准;实行区域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在一些二级分行实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授权、授信、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制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信贷掌握标准、建立低风险业务快速审批“绿色通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发放方式和担保方式;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推广整贷零偿的还款方式;扩大循环贷款的范围,对资金需求频繁又能够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额抵押的中小企业,可在抵押额度内发放循环贷款;在中小企业选择担保贷款时,可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对一些出租车市场管理规范、出租车营运证价位高、保值和变现能力强的地区,可以用出租车营运证质押对出租车公司发放贷款;对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固定的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无争议的应收账款,还可办理保理业务,即由银行买断企业的应收货款后,及时拨付资金给企业,免除了企业经营中资金难以为续的困境。

笔者以为,上述举措很好,但似应有进一步解决融资难的更好方法。几年前香港特区政府针对香港企业中小企业占98%的现实,曾推出50亿元信贷保证计划,让小型企业较易获得银行贷款,渡过经济难关。而美国等一些国家专门设立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由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组建银行,扶持小型企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亦可资我国加以借鉴和利用。

二、着力扶持,加紧地方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

各地虽然制定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文件,但众多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尚未有相应的政府机构来对其指导。这样,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力度极其有限。地方应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因为中小企业问题涉及经贸、财政、外经贸、工商、科技、信息、技术监督、劳动、税务、人事、教育、国土等多个部门,单靠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制定、推行并协调多个领域的扶持政策。这个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包括成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议事机构,负责全市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下设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成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作为中小企业民间联合组织.,反映中小企业的意愿和需求,维护和体现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改变原来的多头分散管理,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又具有权威的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部门,并完善相关的执行和监督机制。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监管。

(二)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健全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使中小企业在法制范围内拓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保护合法经营、合法收入、合法权益;也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法可依。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或推行政策时,主动、积极地考虑有关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三)大力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中小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适度增加注资提高其担保能力;发展各类民问信用担保公司和社区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面向市场扩大担保业务;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方式来扩大问接融资的覆盖面。

目前也可以由各级商会牵头,由中小企业筹资组建一批信用社,在国家金融机关调控下,专门为其服务,采取自我供血、自我供氧、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办法,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于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改制改组、技术进步以及中介机构的扶助。建立市、区、街道办(镇)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在直接融资方面,一方面通过抓紧培育新型资本市场,为初创期的科技小企业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完善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体系,明确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功能和投资范围,建立配套管理办法。超级秘书网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鉴于当前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资讯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应大力扶持提供审汁验资、评估、管理咨询、记账、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信息中心、检验中心、试验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中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开展调研;建立专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发挥集聚效应;建立共享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

第5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湖南小微企业概况

小微企业的概念,目前主要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成本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5月29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表示“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小微企业只在25%左右”。库存增加,订单减少,利润下滑是湖南省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现实写照。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宽营销渠道、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改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方法。目前,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状况还处在探索阶段,电子商务的普及度不高,远不及江浙等省份。湖南小微企业是使湖南人民富裕的主力军,探索适合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湖南小微企业迫在眉睫。

二、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约从1995年开始,国外就已经有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美国学者Ruby Roy Dholakia和 NirKshetri (2004) 调研了美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得出包括公司规模、先前技术经验、自身效验和外部竞争压力等这些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瑞典学者Esmail Salehi Sangari和Hooshang M. Beheshti (2007)通过 实地调研和比较分析瑞典制造业与中小服务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情况,得出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从收集的文献来看,发现国内学者做了很多关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研究。归纳起来,关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从管理学视角来研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二是分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三是针对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把政府或行业协会纳入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角色来,如提出建立行业电子商务协同平台等这样的观点。针对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从文献搜索来看是没有的。

三、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首先调研湖南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包括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网络营销推广的使用情况等,分析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深度分析挖掘湖南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②然后调研一些开展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国内外小微企业,分析其应用成功方法。

③结合湖南省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 同时从政府或行业协会角度,提出促进湖南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方法,研究湖南省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立和执行建议。

④结合湖南省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湖南省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与对策。

(2)基本思路

本研究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基本上按照通过调研后“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最终找到适合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并解决小微企业目前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实施起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①深入湖南小微企业、通过网络收集等方式对湖南小微企业在经营中的问题进行调研,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能否解决?调查湖南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②通过网络及到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区了解一些开展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小微企业,他们开展电子商务为什么会成功?采用了哪些模式?政府、行业协会出台了什么样的政策鼓励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在管理、技术方面如何解决等。

③结合调查湖南省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湖南省的政策法规,提出适合湖南省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及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是从小微企业角度出发,小微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模式、采用什么方式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实施等;二是从政府、行业企业角度出发,政府、行业企业应该在政策、具体实施中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四、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的研究方法

目前,针对此类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应用层面进行研究,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进行规范的分析,也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更需要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使得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有关文献,收集国际国内和湖南省关于小微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情况的文献资料。同时,分析、研究和提炼收集的文献资料, 提出针对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②案例调研

本研究主要是调研湖南省小微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沿海发达地区应用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小微企业,通过走访、网上调研、下发调查表和结合收集资料等方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③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调研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推论,归纳出湖南小微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电子商务的难点、成功企业开展成功的原因,分析后提出适合湖南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五、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1)本课题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先搜索和整理文献次料,然后通过调研湖南本土小微企业和发达地区成功开展电子商务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是湖南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实际研究的首例,特别是从政府和行业角度来帮助和扶持湖南小微企业,从理论方面进行了指导和实践方面树立了方法,对湖南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2)通过研究湖南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发展障碍,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参考依据。在总结发达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成功经验基础上,为湖南省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参考借鉴。

(3)从政府和行业协会角度提出帮助湖南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及开发实际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建立为各类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任何一家实体小微企业都可参与的网络平台等。

(4)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湖南省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与对策,为湖南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减少库存、提高收益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发展道路。

注释:

①Andresa MeriereBusiness & eCommerces, Springer, 2008.

②Liang Guo, Yunchuan Liu.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Channel Expansion [R].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Z], 2011-10.

④李廷瑞.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贸易影响及对策[J].电子商务,2012,3:107-108.

⑤楚金华,李宏亮.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研究述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2): 157-162.

第6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 发展状况 发展展望

1.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概况

家族企业经过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其发展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点,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公布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内地私营企业数量达到了359.6万家,其中,家族企业大约占到整个企业数量的85.4%。若按照工商联的2011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到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最初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加上服务业投资小、见效快,于是餐饮和住宿业是家族企业创立之初进入比较多的行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延伸,企业实力也不断地壮大,紧接着就有家族企业逐渐涉及投资规模较大的商业连锁、高科技、生物制药等行业。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家族企业的规模也是逐年增长,具体表现在:平均投资资金额、年销售收入、净利润、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都出现显著的增长。

报告还表明,家族企业在扩展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投资、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共有30210万人次,公司制和私营制企业就业人口分别为5124万人次和3034万人次,而家族企业的就业人口占据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大半部分。在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中私营企业贡献了10%,个体户贡献了3%,其他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贡献了45%,家族企业对国家整个税收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2.家族企业上市情况

我国学者黄传达,认为家族上市公司指的是,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某个家族或者个人,其在家族持股比例达20%及以上,或者说家族或个人是企业最大控股股东,即使股份不足20%,但是其能够对家族上市公司的整个经营管理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企业。[2]

根据福布斯中国2011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民营上市公司中,按照家族企业的经营情况、股权结构、股东与高管人员间的家族关系、聘用职业经理人情况以及企业传承的相关情况等各方面信息。统计分析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上市企业,这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走上了上市之路,2006到2011年这几年间曾出现过家族企业爆发式上市情况,据统计共有大约270家家族企业在这5年中进入中国A股市场。最近这几年家族企业上市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见图1。[3]

3.家族企业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发展时,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家长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家族企业进行职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企业各种弊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经理人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登上家族企业的舞台的,是家族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企业形象的维护者,又是企业内部之间的组织协调者;既是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络者,又是企业高层决策的参与者,所以,实行职业化管理是势在必行。[4]

另外,由于家族企业内部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系统比较薄弱,家族企业的关键岗位都是由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成员所担任的,即使发生了违法违纪的行为也会相互隐瞒,从而造成更大的后果。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只有这样企业治理结构才会不断完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M].中信出版社,2011.

[2]黄传达.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福布斯中文网.

第7篇

[关键词]安徽省;物流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56-05

1 引言

物流业发展是全球贸易发展、生产经营与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增长点。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资源大省,面临着“工业强省”、承接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的发展要求,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物流企业作为物流业的主体,其发展水平和运营能力,对安徽省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安徽省物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安徽省物流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安徽省地处华东纵深腹地,居中靠东,连接南北,通海沿江,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备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同时,安徽省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2010年年底,全省货物运输量22.81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7144.08亿吨千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9.6%。

目前,安徽省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达100家左右。其中,一批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转型徽商集团、淮矿现代物流、安徽省邮政速递物流等,是全省物流市场的主力军;一些全国知名物流企业和外贸物流企业入驻安徽省,如安得物流、宝供物流、中外运、中远物流等,为安徽省物流业发展添加生机和活力;一批本土化民营物流企业如芜湖远方物流、安徽春天物流、安徽光太实业、合肥朝阳物流等异军突起、抢占先机、发展壮大。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共同构成安徽省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截至2010年年底,安徽省有A级物流企业22家,现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五家企业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各企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现从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资金、信息化、企业文化五个要素加以总结和梳理,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所选五个案例企业的走访调查和深入分析,发现各企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现从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资金、信息化、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对各案例企业的发展现状加以总结和梳理,案例企业发展现状如下表所示。

3 存在的问题

3.1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深化

物流企业战略管理是指物流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长远谋划。由于受传统的经营意识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安徽省相当部分的物流企业在开展服务时谋划科学性不足,盲目跟进现象较为严重,长远规划缺乏,市场定位不清,发展战略模糊,决策依赖经验和感觉,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本文分析的五家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战略管理的科学性不深入现象:CT公司虽确立了公司愿景目标,却未对此目标进行详细的阶段性分解;虽制订了近期发展规划,却没有完成各个任务的具体时间安排。ZY公司只有近期发展目标规划,缺乏长远发展目标。HK公司专注于公司扩张,致力于服务母公司的目标,缺乏对自身发展的认真思考和独立规划。

3.2企业文化软实力薄弱且未成形

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在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全国范围看,大型企业基本形成了与自身相符的企业文化。但安徽省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几乎无企业文化可言:有些企业文化建设是盲目搞形式主义,只有一些与企业发展不符的口号,很少企业是根据自身状况“量身定做”企业文化;有的物流企业员工从事较低级的物流业务,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内容较枯燥,缺乏挑战性,缺少人文关怀,导致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还有物流企业对新进员工缺少系统培训,没有完善的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无法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可。这些使得员工难以愉快地工作,甚至对企业产生排斥情绪,导致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

3.3高端物流人才匮乏且管理水平停留于经验管理层次

物流是一个需要将人才和技术紧密结合的行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既掌握物流运作技术,又有较高实际操作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精通管理、信息、市场等高级别、高素质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物流业的大发展,物流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安徽省物流企业也存在严峻的高端人才匮乏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本文研究的企业中,人员虽有一定的学历水平,但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技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素质,很多管理手段和方法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升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有效实施的引人、用人和留人机制,导致了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较低。

3.4资金不足导致物流增值服务未能有效开展

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行业利润空间尚未被挖掘,和国际上相比差距很大。2009年,安徽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45.4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物流业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到各个具体企业,资金问题一直是安徽省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由于行业监管不力,很多零散、非专业的运输车队通过过分压价等不正当行为招揽货源,扰乱了市场秩序,使物流市场陷入了一种无序竞争的白热化状态;另一方面,各种管理因素导致物流企业运作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这些原因造成安徽省物流企业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资金不足的特点,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有些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初级服务,而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和咨询服务方面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所分析的企业,只有AD公司和CT公司能较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3.5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是集成应用薄弱

从信息化的角度看,中国物流企业总体上尚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目前,安徽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现代物流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运用能力较低,许多物流企业不具备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CT公司虽建立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和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系统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相当部分的业务还需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ZY公司和HK公司虽开通网站,但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量小、缺乏实质性内容,长期无人点击访问;HK公司的信息处理绝大多数面向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未综合采用EDI、GPS、RFID等先进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系统和网络,不能有机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活动。

4 安徽省物流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区域物流的全面推进,物流一体化发展渐成气候,物流产业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物流的国际化趋势将逐渐加快。特别是物联网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引入将推动物流业向可视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而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这些为安徽省物流企业的整合、优化、创新、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当前,安徽省物流企业需苦练内功,着重关注以下问题。

4.1强化战略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战略管理,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目标客户的要求,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宽阔视野和长远目光,大胆突破行业地域局限性,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虽然全国和安徽省的物流市场前景比较广阔,但竞争日益加剧,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企业应在物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勇于创新,突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物流专长。

4.2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互动和双赢,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物流企业营造符合企业自身的文化,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阐明其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使其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更好的执行,有效地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优秀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要形成具有真正战斗力的企业软实力,必须有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创新,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有较为高超的管理技巧,借助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宣扬和培育企业文化。

4.3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实施人才战略

现代物流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物流企业的成功,一要靠科技和管理,二要靠人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合理使用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从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人才结构状况看,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物流人才还十分短缺。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和薪酬,使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在职培训、研究生班、岗位轮换等形式提升员工的物流知识运作能力,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4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合理开展物流增值服务

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安徽省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物流增值服务。物流企业的发展和物流增值服务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运用财政补贴、扶持担保等手段,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境外资金、民间资本等投入物流产品的升级开发,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产品升级,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开展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通过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规范企业运作,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赢利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新常态;农商行;小微企业

1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与融资困境

1.1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

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具有较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活力主要表现在:(1)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管理变革。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合伙、股份制、双层架构等多种方式进行组织生产和开展业务,也可以通过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组织生产和开展业务。灵活的组织形式让不同的人员既能够创新创业,也能够扩大小微企业规模,实现增收。小微企业还能够通过优化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产生管理利润。(2)小微企业促进服务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如小微企业开展记账等,新经济行业的石墨文档、麦田房产、宜生到家、小微518等。(3)小微企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就业人员收入。小微企业涉及各行各业,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有效吸纳社会人员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人员收入。如部分小微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招聘工作人员,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另外一些小微企业则通过O2O等形式进行经营,带动就业,促进各行各业发展。

1.2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但是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够乐观,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也缺乏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大型机器设备以及股权等,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等机构获取贷款。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信用债风险叠加的大环境背景下,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日益受阻。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面临融资渠道窄、融资缺口大、融资成本高等特征[1]。缺乏可靠的融资,小微企业的扩大再经营不够顺畅,有些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停产停工和破产。虽然国家金融主管机构,以及中央到地方政府均筹措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和度过经营困难期,但相对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些疏通措施资金规模有限,尚难以满足整体的融资需求。

2新常态下农商行应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应当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有活力、经营条件好的小微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借助小微企业发展优化农商行贷款结构,提高贷款收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与小微企业应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现共赢。从农商行视角,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能够优化农商行的贷款结构。农商行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弱势,很难争取大客户。当前农商行的贷款主要流向“三农”领域,推动“三农”建设,部分流向房地产和消费等领域。但是贷款结构不够多元化,不够优化,尤其是违规走向房地产和不当消费的,增加了贷款风险,极易引发坏账风险。农商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将部分资金投向有活力的小微企业,既能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又能够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贷款风险。而且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后继续增加贷款,提高贷款收入,保证农商行盈利,有助于农商行形成贷款方向的良性循序。此外,农商行由于对本地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资源比较熟悉,对有活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做好排查和筛选工作,能选到优质的小微企业,减少贷款资金的风险。从小微企业的视角,农商行给自身提供融资,能够解决融资难题,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推动扩大再经营,提高小微企业收入。而这容易增加小微企业的粘性,争取与本地农商行扩大合作,建立全生态网络合作。如小微企业将资金存管等都用本地农商行账号,亦可授权农商行开展社保等代缴代扣。小微企业还可以鼓励本企业人员使用本地农商行的银行卡和信用卡,增加农商行客户,进一步增加农商行客户存款,办理更多的业务,形成良性循环。

3新常态下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风险

农商行与小微企业虽说容易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但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引发坏账,增加贷款不良率。由于农商行一般以本地区为服务对象,在银行体系中资金不够雄厚,全面竞争能力相对综合性大银行,具有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农商行需要深耕本地区贷款业务,发展特色服务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农商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大银行较弱,因此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农商行要稳健经营,提高贷款的安全性,防止贷款坏账的产生。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容易经营失败,也会影响农商行与之合作的积极性。首先,小微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农商行难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判断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编制混乱,农商行贷款风控人员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更无法准确判断未来发展潜力。甚至有部分小微企业对财务报表造假,虚增利润,而且为获取贷款营造虚假的繁荣景象。贷款风控人员容易被表象迷惑,引发贷款风险。其次,小微企业经营人员的经营能力层次不齐,抵抗风险的能力素养存在较大差异,容易经营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引发破产,影响农商行回笼资金。小微企业经营人员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欠佳,在遇到经营困境时缺乏足够的能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容易散伙,导致贷款不能及时回笼。第三,普惠性金融增加贷款风险。农商行为支持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小微企业设置些普惠性金融政策,如扶贫性小额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由于贷款具有普惠性,容易贷款给那些一时兴起的小微企业,或者产能过剩的小微企业,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风险。部分小微企业人员存在不当使用贷款的情况,这同样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因此,对农商行而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时,要妥善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

4新常态下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以长乐农商行为例

4.1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合理定位农商行使命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要切实转变自身发展理念,合理定位农商行使命。农商行应当注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不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争锋,而是要踏踏实实地经营,优化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服务本地企业和客户。新常态下,农商行应当在支持“三农”建设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新经济,构建特色服务对象、特色服务链。以长乐农商行为例,在经济新常态下,长乐农商行积极精准定位,在巩固传统的“三农”服务领域时,开展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如抓住小微企业发展契机,发展异地创业贷款、“半边天”巾帼创业贷款和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等。长乐农商行应充分研判福建依海傍山的地理环境,创新贷款形式,深入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由于对本地资源的掌握远远优于其他大行,农商行在经营上将更加灵活多样,在满足不同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时,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赚取更多的经营效益。

4.2开展金融创新,以多种形式支持小微企业

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助力其发展,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可靠的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等抵押物进行抵押融资,农商行不能够按照传统的贷款方式金融贷款审批。农商行应当适当改变金融贷款形式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多种贷款方式。如信用贷款、创新形式的抵押贷款等。长乐农商行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新型的贷款方式,主要包括:(1)小额经营性贷款。对农民异地创业和女性创业,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满足农民和女性经营者的资金需求。(2)进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如优质小微企业的商标使用权抵押贷款。考虑到长乐依海傍山的地理环境,长乐农商行积极开发海域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另外,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形式贷款。(3)引导小微企业相互联保。长乐农商行推动本地小微企业协作,尤其是具有供应链关系的小微企业协作,进行联保和保证担保,助推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贷款,并能够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减少贷款的风险。长乐农商行通过上述举措,有利地解决本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优化贷款结构。(4)争取与网络支付机构抢客户,发挥银行渠道支付优势。如长乐农商行根据商家开户的账号制作付款二维码,方便商家收取客户费用。而这些款直接转入商家的银行账号,减少中间提现费用,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受到商家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