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沟通交流方式

沟通交流方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沟通交流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沟通交流方式

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亲子沟通 心理健康 流动青少年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形形的亲子课程和培训班越来越受到追捧和欢迎,这也说明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家庭教养方式就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直接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看法和行为表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问题,因为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信息沟通顺畅,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而稳固的亲自关系。但是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中,亲子沟通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1]。

自从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子女也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居住和上学,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到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并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些从农村初来到城市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正处于初中阶段的流动青少年,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状况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雷雳等,2002)[2]。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流动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被试204名。

2.2工具

2.2.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由我国学者岳冬梅在参考瑞典学者C.Perris等人在1980年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和修订[3],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共58道题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共57道题。

2.2.2亲子沟通量表

由我国学者安伯新等人参照1980年外国学者Barnes和Olson编制的亲自沟通量表修订而成[4]。该量表有两个维度,20道题目,其中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另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问题性。

2.2.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5],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2.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流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1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F4)、父亲拒绝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M1)、母亲过分干涉(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M5)11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3.1.2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亲子沟通的开放性(O)和问题性(P)2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3.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只有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性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20.8%的变异量,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经常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正面肯定和客观评价,有利于孩子客观地认识和接纳自己,这样的孩子心理和谐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高。父母如果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宠溺或者严厉批评,则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不能在社交环境中清晰地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是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就是永远听从别人意见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奴仆,这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社会交往,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结果显示,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在亲子沟通质量高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且对孩子的问题和想法给予积极关注,与他们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拥有平等、和谐、有效的亲子沟通环境的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所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4.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发现,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亲子沟通中的问题越多、沟通不畅,会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良流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反之,孩子会将很多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和不满憋在心里,影响到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自沟通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

6.建议

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亲子沟通状况,对流动青少年的家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生活中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再次,社会和学校也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些必要帮助,针对流动儿童心理上的特点,给予他们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与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正确教养方式的知识。

亲子沟通对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应重视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及时发现和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参考文献:

[1]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J].教育研究.2001,6,49-53.

[3]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4]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第2篇

陈红丽 孙 国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第一中学 136100

【文章摘要】

沟通艺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和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师道尊严的地位,导致现今师生之间出现沟通交流少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师生沟通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初中教学管理;师生沟通;问题分析

0 引言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时期, 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就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沟通问题,分别是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以及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了解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知道什么样的沟通语言才能够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哪种语言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好的语言应经常使用,而具有阻碍性的语言尽可能地少用。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成功。

例如,新课改的到来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时应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贯彻该项要求,通过使用“好不好啊?”“行不行啊?”等婉转商量的语气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通过采取大量的“好不好、对不对,同意吗”等无多大意义的问答,使得整个沟通过程缺乏激情,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

1.2 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而使得师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以失败告终。教师沟通方法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缺乏变通性。一般,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法和一问一答法。这两种方法均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形式化倾向,最终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症结。

例如,某教师在讲述《长城与运河》一文时,通过采用讨论法来讲授。该教师提问:“当你面对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时,最应该感谢谁?”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很多的答案,如劳动人民、秦始皇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多元理解,但最终的交流结果却与文本相互脱离,导致课堂的讨论活动成效不高。这种欠缺合适沟通方法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同虚设,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1.3 无实质内涵沟通的出现

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的现象。虽然有大量的师生沟通,但教学气氛太过死气沉沉,导致师生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这种与沟通实质相背离的形式化沟通是教师事先进行包装控制的,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无实质内涵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 将具有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 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2 初中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这些师生沟通问题, 可以要求教师从关注沟通语言艺术、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1 关注沟通语言艺术

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要进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语言。沟通语言是否能够用的恰当,直接决定了师生间沟通的成功与否。在初中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必须重点抓沟通语言艺术,包括书面语言的正确使用、口头语言的正确使用以及合理进行课堂提问等。恰当的书面语言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条理紊乱、话题空洞现象。在运用口头语言时, 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语言,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管理气氛,提高教学管理效果。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新颖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目的。

2.2 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

师生在进行沟通时,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能够做到主动向教师袒露心声。科学合理的沟通交流方法有旁敲侧击法、集体意识引导法以及唠家常法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注入自身所领悟到的新课程教学管理理念,无论是在设计教学上,还是在定位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上,都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2.3 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

教师只有把握好师生沟通的实质,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通过摆正教师与初中生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促进双向的交流,使师生双方均能够明确沟通的实质。教师和学生均是平等的沟通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更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接受者。加强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达到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的目标。教师咋把我沟通实质前,必须熟悉学生所理解和使用的语言,通过运用这些语言, 将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理解上的偏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合理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佐法. 中学教育管理中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05):63.

[2] 廖爱秀. 对话理念下师生沟通的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2011, 15(5):24.

第3篇

关键词 “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新型关系 对策

“80后”与“90”后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与老一辈辅导员和学生关系不同,“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相对更加开放,师生交往更加积极、平等和自由,建立动态的、对话的、合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表现。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其关系的发展。

一、限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因素1.“80后”辅导员阅历尚浅,能力较欠缺走出象牙塔不久的“80后”,面对高校学生工作,难免会有点生疏。“80后”辅导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在他们参加工作时,面对辅导员的多项工作,难免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工作不到位、与“90后”大学生交往出现摩擦等问题,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工作要领。2.“80、90后”成长背景相同,但仍有差异“80后”“90后”虽然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思想观念仍有差别。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同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但“80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明显。“90后”生在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时代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90后”也集中体现了信心十足、善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差、心态脆弱等不足也十分明显,同时“90后”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较深,思想较复杂,因此“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时会有一定的隔阂。3.“80后”辅导员工作多而杂,易产生懈怠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繁杂、扮演角色多,容易产生疲倦。“80后”辅导员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学生,他们不仅是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心理状况的调适人,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因此,面对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繁重的学生工作,“80后”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4.师生沟通次数有限,双方了解程度较低沟通是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了解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说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情况,课题立足于郑州市主要高校对此做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平时与辅导员基本没有交流的学生占到调查对象的59.50%,所以从总体上讲“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比较少,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5.交流途径多样,辅导员运用方式欠佳合理运用沟通方式有利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目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集中在面谈、电话、网络上。根据对郑州市主要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80后”辅导员仍然采用面谈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但“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有的见到老师害羞,不敢说话。而电话、网络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微信、微博、QQ、人人等交流平台已深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并且深受其喜爱。因此,“80后”辅导员要在传统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交流方式,促进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对策1.完善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弥补“80后”辅导员经验不足,提升其工作能力。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可以从根据“80后”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其工作现实的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多渠道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提升“80后”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修养;完善以老带新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2.转变陈旧观念,做到思想的与时俱进

“80后”辅导员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与“90后”大学生的差异。“90后”和“80后”相比,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更加迅速,面对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旧的观念,缩小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代沟。同时,“80后”辅导员要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避免部分学生走歪路、邪路,要不断通过学习新思想,向“90后”大学生传递正能量。3.以学生为本,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提升其综合素养,有利于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发展。“90后”大学生是特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想独特、灵活,自信心强。面对他们,“80后”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80后”辅导员要秉持亦师亦友的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90后”大学生的好朋友。4.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合理的交流、谈话机制当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巨大帮助。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播速度快、跨时空等优势,因此“80后”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交流方式,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合理的谈话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向“90后”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联合学生社团组织,在社会实践中增友谊、共成长“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来发展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活动涉及艺术、体育、文学、理论学习、社会公益、学术科技等方面,“80后”辅导员可以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为纽带,和“90后”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三、结语“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已经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在开放、平等、自由这一新型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创新的采取措施推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对于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山东青年,2012,(8).

[2]严伟剑.当前高校“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困境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2012,(3).

第4篇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众说纷绘。但众多定义中也有相通之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灵魂的沟通。可以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与学生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如教与学、沟通与交流、互动与交往而形成 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目前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相互平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急剧增加,知识视野也迅速扩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承认和接受师生间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会出现对称和对等。大学中有的师生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有误解,认为师生平等就是一切的平等,但实际是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不能等于师生是素质间的对等,即使是在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存在“平等主体”式的师生关系。

2.2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一些教师要担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周课时量达20节的为数不少,教师很少有精力去和学生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注度高,但到大学后,惯性的希望得到关注,对老师的期望值高,但事实却不能如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虽然繁多,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去和教师交流,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交流。

2.3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不断增多,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网络交往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课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化交流渠道对然众多,但还是不能代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在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在言语对话中加上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而QQ、微信这些交流方式只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电脑,无形中使师生感情淡漠。此外,另外,如今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变得很少主动去参与教学,这就导致师生课堂极少或者难以交流,更难有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以人为本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发展

大学中教师教育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进取精神,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学生。这样教师赢既得了学生的爱和尊敬,又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交流

虽然现在高校师生见面时间少了,但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仍然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新媒体的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师生间加强互信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课堂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因为摒弃了面对面的压力而更直接,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及时,因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更个人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建议,意见与困惑能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互信,通过组织引导群内同学的发言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3.3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生关系;交流方式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直接交往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联系,也是教育领域中的永恒话题。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问题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探索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失衡的现状

1.沟通与交流的缺乏

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重又常兼职班主任工作,老师只在上课45分钟时与学生见面,下课后又要赶往其他班级上课,处理所带班级的事务,这种情况下与任课班级的学生缺乏感情交流与沟通。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导致师生交流的障碍,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传授方式中学生仍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必须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在一些情况下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这种教学局面不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目的性,也拉开了师生的距离。

2.教与学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动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由于学习压力的减小与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恋爱而无心学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开小差,无视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达到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效果。限制学生玩手机又成了一个矛盾的焦点,甚至出现师生双方相互对立的状态,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失衡的一个主要方面。

3.青春期逆反心理形成与教师管理的对立局面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暴风骤雨”的青春阶段,青春期独有的特立独行与逆反心理也是造成自负、过度敏感与行为偏激的主要原因。较差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约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在教师的管理下故意违反课堂纪律,接话茬、显摆个性,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局面。

二、高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围绕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师生之间关系的最大打击莫过于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获取各种知识、思想的途径较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前提。

2.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产生的源泉。高职学生多是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学不会和怕学习是他们的特点,但精心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适时的激励、多样化的实践课程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关键。因此要把推进高职课堂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学的核心。促进学风的改善,减少在学习问题上学生与教师的冲突,师生关系自然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

3.开发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

仅局限于课堂的师生交流方式是不够的,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受到了限制。班会课或者集体活动下的交流又只能一些通知或者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而一些需要区别对待的个体性问题就容易被忽略。但单个与学生谈话无异又增加了教师繁重课务后的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现代方式辅助教学。比如,采用手机短信、飞信、邮箱、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交流手段搭建起丰富多样的沟通桥梁。在平等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不仅能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交流会消退学生在青春叛逆期的逆反心理,容易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高职师生关系的意义

教育活动离不开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教育实现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高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独特性。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其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能主动地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也会主动与老师交流个人对人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与想法。教师也从学生那里获得了年轻的心态与创造的动力,感受到来自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提升了对高职教育事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许新芳.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

[2]李世清.试析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2).

[3]周燕.解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理论思考[J].时代教育,2014(07).

第6篇

当前社会对于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针对职业教育中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推动教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网络技术;平台;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进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当中来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时刻结合社会需求,有了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撑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1改变学习交流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当中,沿袭传统教育的模式,学生被动而机械的学习,阻碍了自身能力的发展。这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相背离,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以便在将来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展现自身所学的内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性人才。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形成依赖教师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产物。网络平台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不同的学习与交流方式。网络本身具有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交互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也会体验到不同的学习经历。网络学习的形式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但是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网络技术不断的进步和普及,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很多种网络学习形式,比如说,QQ交流,论坛,视频教学等,这些都是有效增进学习互动的网络平台,可能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并不是很爱交流,不愿意和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就可以尝试采取课下QQ交流的方式,这种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会让学生更加放松,进而敞开心扉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有了这些网络平台,学生在私下里也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来进行沟通学习,并且这种全新的学习交流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自主的进行沟通学习,能够极大的推动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也会更加愿意针对话题来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学习氛围。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丰富学习内容

网络平台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传统教学当中,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些资源的使用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使得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职业教育的资源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是来自社区实践当中的也可以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拓学习视野。网络平台的开展能够有效的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开发整合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社区素质的提升,形成一种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有了网络力量的宣传和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实现资源的共享。不仅从这一方面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供应,另外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们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有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内发现了对教学比较有帮助的资料,不论是文件还是视频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班级内其他的学生,让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实现资源的共享。共享教学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实现共同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更加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增加就业选择

职业教育的一个侧重点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一般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选择的来进行贴合职业内容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能够提前确定自身的就业方向以及目标,提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的职业规划一般都是书面形式的,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规划和预想,并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的想法,学生依然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规划,导致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够更加真实具体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切实的结合学生的专业来进行职业规划,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信息来确定自身的就业方向,同时让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比如,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给学生观看一些烹饪视频,并且展示一些精美的菜肴,通过大厨的精心装点就像一件件的艺术品一样,并且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美食烹饪大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专业的前景,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以及目标,成功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其了解一些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以真实性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以真情实感来面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且按照这一预定的方向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奋斗。

总而言之,网络平台的应用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教学有了更大的进步,并且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王思思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 课外沟通 师生交流

一、高职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现状分析

基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数据,在不愿意推荐母校给亲友就读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2%是因为“师生课外交流不够”。该调查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2093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009所(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其实,在高校除了辅导员(班主任)或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沟通交流较多外,其他任课教师(包括专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几乎与学生没有沟通交流。很多学生反映,只有在入学教育时、每周的班会和例行点名时才能和老师交流一下,更别说与其他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了。除了上课,难觅专业教师的踪影,即使有些学生主动找教师交流探讨,也要在课后即时请教,否则一些无需坐班的教师就回家了,想要与教师交流就只能是下次上课时了。

以上种种就是绝大多数高校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这对于学生自觉性高的本科院校来说,可能关系不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大学生活。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进入高职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学生认为自己从来就不是优秀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是顺理成章,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缺乏热情,甚至迷茫而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关心和爱护。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能否成才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引导。如果专业教师带着PPT赶场上课,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人走茶凉,影响的不止是师生关系,还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牵涉到学生的在校体验,以及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因此,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高职专业教师,应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学生,抓住机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积极的师生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

二、造成高职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严重不足的原因分析

1、部分高职专业教师办公条件差,缺乏基本办公配置,教师坐班时间少

很多高职学校长期以来没有生均拨款,办学经费有限,教师办公条件较差。有些学校考虑到普通专业教师无需坐班,根本没有为其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甚至专任教师大多没有专用的办公室,教师无法在学校备课。这养成了广大专业教师有课来校上课,无课回家备课的习惯。除了学校会议、每周固定业务学习的时间外,很少能看到专业教师在学校办公,导致师生间普遍缺乏交流。

2、高职学校师生比过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学工作量繁重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学校大量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招生就业好的品牌高职学校更是如此。教师数量增长远远赶不上生源迅速扩大的速度,造成部分高职学校师生比严重不足,广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增,再加上教师有科研、育人、社会工作量等各种绩效指标,使得广大教师工作压力大,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精力。

3、部分教师缺乏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意识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整、健康、和谐、美好的人格,提高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熏陶感染自己的学生,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品格与情操,这就是“立德树人”。而主动与学生沟通,加强师生交流,正是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是“言传身教”。但是,很多高职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满足于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于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

4、现有育人工作任务缺乏具体衡量指标

很多高职学校把育人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引起广大教师对育人工作的重视。比如鼓励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把是否当过班主任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这有利于教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由于缺乏细化标准,育人工作往往很难界定。特别是对于已经当过班主任,又没有职称评聘要求的专业教师,育人工作很难具体量化,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否及其交流程度很难考核。

三、改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现状的对策

师生沟通交流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在沟通交流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参与学校内外的教学活动,增进他们的知识与才干,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因此,选择师生间合适的话题和交流方式,拓宽师生间交流的领域和渠道,是高职教师应该关注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内容。

1、课堂上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探究的大舞台。高职教师尽管对课堂教学较重视,但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量不足,二是质不高。课堂上真正与教师互动的学生极少数,一般是学生干部和个别成绩好的学生。交流的话题主要是课堂内容或课本知识,学科以外的内容交流得很少。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在高度平等、和谐、民主的交往互动中,开放心态、张扬个性、释放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创造各种条件,构建激励每个学生高度参与的机制,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当学生不能流利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多启发和鼓励,循循善诱,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水平,增强其学习能力。

2、制定师生课外交流计划,加强师生交流管理

高职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师生交流,比如要求每个专任教师制定每学期师生交流计划,公布师生交流时间安排。每位教师的师生交流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师生交流内容是非限定性的,可以探讨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讨论学生关心的其他问题,如个人的职业生涯、学习计划、兴趣爱好、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实习就业等内容。

高职学校在考核教师育人工作时也可以增加一些量化指标,比如育人工作增加访谈一定数量学生的指标,并有跟踪记录。可以制定教师与学生访谈表,将访谈时间、访谈内容和学生签名、学生联系方式等纳入填写内容,便于学校抽检。

3、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习辅导中心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活动中心,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为了密切师生联系,促进教学相长,高职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活动中心,定期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高职学校为这些活动中心提供配套的办公、会谈、查阅资料等设施。比如大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安排教学名师、学生喜爱的教师及特色课程教师,最好能涵盖所有专业教师,定期进驻中心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该中心除了为师生交流搭建平台外,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方式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心理咨询中心则安排有资质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积极干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安排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规划与指导。总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师生交流平台开导一些心里有疑问的学生,为学生补习功课,或者指导他们就业创业。学生可以和教师预约面谈,一对一地交流,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还可以就专升本、专业技能竞赛等问题深度咨询教师。

4、通过实施专业“导师制”,促进高职师生交流

高职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不是绝对领导者。部分高职学校实行“导师制”,即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到固定专业班级当学生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实习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直至学生毕业就业。导师不同于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掌握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创业。导师要深入所带班级,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逐步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宽松、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其成人成才。

5、构建教学网络平台,促进师生课外交流

针对目前高职学校师生交流不够,特别是师生课外交流不足的情况,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可通过构建教学网络平台来促进师生课外交流,既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增加师生感情。

构建教学网络平台,专业课程以“精品资源共享课”或“微课”等形式实现课程资源上网,为教学辅助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统一的一体化交流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信息、课程答疑、课程考核等具有高实用性的功能。教学资源共享分为教师课程资源和课程相关资源;课程信息指师生课程信息、教学资料,以便信息资源共享;课程答疑指网上提问、解答、讨论、浏览,对有价值的问题归档;课程考核则通过测试、讨论、进阶等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教学博客等移动终端与学生互动,将互动从课堂延续到随时随地,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实习实训带学生到企业调研,指导学生参赛,建立专业协会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第8篇

对脑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中,多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良而引起护患纠纷出现,不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脑外科护理水平和质量产生影响[1]。因而,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熟练各种沟通技巧,保证脑外科护理工作顺利实施。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60例脑外科患者,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60例脑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4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为(45.8±3.6)岁;学历:26例为大学及以上,40例为高中及中专,10例为初中,4例为小学。观察组的80例患者中,5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46.2±2.4)岁;学历:22例为大学及以上,42例为高中及中专,10例为初中,6例为小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具体如下:(1)加强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沟通,这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的渠道,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打开心结,这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因而护理人员要不断的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以及抑郁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2]。(2)加强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任何语言和动作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护理人员要更加注意非语言沟通,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手势、表情、穿着以及眼神等多个方面入手,应表现大方得体。(3)心理暗示。沟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为暗示,暗示方法运用的好发挥的效果会超过语言沟通,护理人员要不断内的运用暗示与患者进行沟通,将心结打开[3]。因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因而在沟通时要注意下述几点:第一,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真正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了解,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第二,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表现出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患者的倾诉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以及表现出不耐烦的状态;第三,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依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位年华程度选择最佳的语言态度和交流方式,尽量不应用专业术语,选择患者能够理解的交流词汇,提升沟通效果[4]。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护患纠纷发生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发生率为5.0%;2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发生率为22.5%;14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5%;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72.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