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理论的特征

护理理论的特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理论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理论的特征

第1篇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护理

1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潮热、易激动、紧张、抑郁、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内向人格居多,孤僻、思虑过度,多疑惑、固执、自尊心很强等,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

护理干预更年期综合征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护理、自我调整心态,即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中医护理注重整体护理,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护。

2.1教育患者自我控制疾病护士可帮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克制不快的心情,以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事物。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顺利渡过更年期最重要的条件。教育患者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及工作,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发胖,尤其是活动少、工作时间多坐者;要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居住环境保持整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外阴,避免阴道炎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2.2心理护理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和健康有很大关系,情绪的改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古人尤其重视精神护理,《内经》中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护士可主动与患者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想法、顾虑及情感需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如发现患者有不良的认知或对疾病有不利的应付方式时,及时给予纠正、安慰、鼓励和帮助,引导患者面对现实,帮助患者应对处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2.3饮食护理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理原则,根据更年期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补益。例如,阳虚患者应忌食寒凉,宜食温补类食物;寒证患者应忌食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等。女性更年期饮食保健一定要减少摄取高脂肪食物和糖类,少吃肉类,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少吃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各种鱼类和植物油,植物油不但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还能供给人体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多食绿叶蔬菜和杂粮,绿叶蔬菜和杂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特别是黄豆及其制品,还含丰富的弱性雌激素,可缓和更年期妇女因雌激素锐减而造成的痛苦;适当补充钙剂,由于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可以补充钙质,缓解缺钙的烦恼,同时此类食物中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利于缓解更年期烦躁易怒、骨质增生等症状。

3中药调护更年期综合征

3.1更年期潮热汗出调护中药敷脐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患者[1],药物制作:五味子、五倍子、何首乌、酸枣仁各等份,共研调末。贴敷方法:脐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根据脐部凹陷浅深大小不同,取药粉5~10g用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上,敷药直径2~3cm,药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用胶布固定,胶布过敏者用纱布外敷后用布带系于脐部固定,24h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3.2更年期尿道综合征调护尿道综合征属于中医“淋证”范畴,王建勇[2]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用基本方:紫河车、五味子各10g,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各30g,车前子1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并将药渣再加水煎汁100ml,坐浴熏洗,每日1~2次,15天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护理理论;文化照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59-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国内各民族之间不断融合,很多文化冲突和矛盾也突现出来,如在跨文化就医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不能满足患者除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外的文化需求。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从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需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定义

跨文化护理理论由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全世界护理领域普遍认可这一理论。跨文化护理学是运用护理学中关爱、照顾的理念和护理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据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和所在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护理提供了与其文化一致的高水平、多体系、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这种护理理念也就是通过建立合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认同,给予服务对象心理支持,使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恢复。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护理。跨文化护理理论以“跨文化护理”与“护理关怀”为中心,把文化作为重点内容,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概念――文化照顾、文化照顾共性、文化照顾差异、文化强加、文化休克、文化照顾保存/维护、文化照顾重建/再定型等。

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内容

跨文化护理理论以文化和照护为核心,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根据人们的文化价值和对健康的认识,为其提供与文化一致的、有意义和有效的护理保健措施。Leininger精心研究设计了一个跨文化模式框架,并称其为“日出护理模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在一种文化体系中通过该理论的支持如何实现对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他们提供相应的护理照顾。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2)服务对象层;(3)健康系统层;(4)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1)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指导护理工作人员评估和收集宗教、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社会关系与价值观等有关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各方面信息。同时这一层次也表明,服务对象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世界观、环境内容等是人类照顾与护理所必需考虑的因素,特定文化人群的照顾价值观、照顾信念以及对照顾方式与表达的接纳与选择都受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2)服务对象层:以健康系统鹊姆务对象为基础,建立了包括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文化结构的信息系统,以及与文化有关的照顾和健康的特定意义及表达方式。(3)健康系统层:这一系统有利于鉴别文化护理照顾的共性和差异。详尽地融合了专业健康系统、民间健康系统和护理系统等领域的特征和特有的照顾专长。(4)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这一层次以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在文化照顾保存/维护、文化照顾调整/协商及文化照顾重建/再定型三种形式为主的护理措施的实施的基础上来完成与文化一致的护理照顾。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措施体现和反应服务对象的不同文化需求,而服务对象的社会结构、世界观、各种相关健康系统均可影响护理人员所采用的护理措施,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日出护理模式”中的第一、二、三层类似于护理程序中的评估与诊断阶段。护理程序的计划与实施阶段对应着该模式的第四层。而护理程序中评价的相关部分内容在“日出护理模式”中没有体现,但其主要强调系统研究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以便开启更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行为模式,从而加强服务对象的舒适感,有利于其身体健康。

三、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应用

1.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既丰富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又完善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同时,它作为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新领域,也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通过开设跨文化护理课程或对在职护士进行跨文化护理培训,培养出适应不同文化背景患者需要的优秀护理人员。同时,还可以在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同时,将该理论应用到护理科研或指导临床护理研究。而如何完成文化能力教育与现有课程整合,以及辅助教学策略探讨等问题成为跨文化护理教育研究的热点。要培养一个具备跨文化护理能力的护士,不仅要强化其各种技能、知识、观点、态度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强化跨文化护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不同宗教、性别、种族、语言、文化、残疾、年龄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积极的治疗性护患关系。跨文化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知识,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与其文化背景相符合的照顾。跨文化护理理论教育的加强,能够丰富护理理论和实践,增强护士与不同文化的社会群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护理效率,优化护理质量。

2.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者在掌握已有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管理理念。刘逸文等指出,护理管理人员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护士的需求有所差异的问题,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尽量地去满足其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得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均有所提高。王颖等指出通过对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的系统研究和深入学习,护理管理者为了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先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护理人员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最终实现护理管理目标。而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护理人员之间因文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处理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3.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由于护患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越来越突出,由此而产生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护士应当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更好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共性和差异性的需要,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当前,跨文化护理理论已在ICU、特需、急救及临终关怀等多个临床科室得到应用。刘丹丹等在临床肿瘤护理过程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并将其用来指导护理工作,从医院、日常生活、治疗、出院等就诊的全过程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化特设服务,以此来消除肿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促进医患沟通及其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傅静等指出根据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要求,为了适应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临终护理工作,在临终关怀实践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同时对多元的文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够为临终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且与其文化一致的护理,从而使患者在生命的终末期拥有更优质的生命质量。

4.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意义。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发展,坚持以文化和照护为核心,将“日出护理模式”运用到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实践等方面,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给予与其文化相一致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提升照护质量和水准。同时,跨文化护理理论也可用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背景下,跨文化护理理论对于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护理的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Abdul QN,Dana M. Caring for a Bedouin Female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An Application of Leininger's Theory of Culture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 ,2013,2(3):1-6.

[2]徐珍,林成凤.跨文化护理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7-19.

[3]孙毅,彭东风,刘耀辉.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1):2668-2670.

[4]石倩.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9,17(3):163-164.

[5]杜书芳,李晓玲.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评价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6):74-76.

[6]马芳,张德琳.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灾后丧亲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80-1381.

[7]郑儒君,李俊英.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9):2445-2447.

第3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带教;3D打印技术;方法;效果

3D打印技术的基础是通过数据来设计文件,之后把材料一层层地粘合或者沉积,最终形成三维物体[1]。很多领域都应用了3D打印技术,就医疗领域而言,3D打印技术应用最普遍的科室是骨科、牙科、整形。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精准度,而且还能详细地计划手术方案,节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临床护理实习才能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带教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关键途径。骨科护理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很多内容抽象难懂,比如髋臼、骨盆等部位的骨折病理特点,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3]。传统骨科护理教学是通过X线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带教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局限性。为此,我院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引入3D打印技术,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2月我院2个骨科50名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为女性且来自于同一所学校,实习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2.3±0.2)岁。随机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名,实习时间30d,由护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实施教学。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X线片讲解骨科知识,观察组应用3D打印出的骨折模型进行讲解。带教方式分为两种:集中授课每周1次,每次2h,主要讲解病例与课本的理论知识;床旁带教每周3次,每次1.5h。留出最后一周实习时间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

1.3观察评定标准

教学结束后,从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三方面进行考核,各项考核成绩满分100分。①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如何描述骨折移位情况、如何观察骨折血运情况、骨折的治疗原则、并发症与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相关注意事项等;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如何搬运骨折患者、患者的骨牵引配合操作、患者的轴线翻身操作手法等,重点考核实习生在临床中与患者的交流、是否能够详细理解骨折移位等;③护理记录书写考核内容:骨折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病例的书写是否规范、准确、清晰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科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得分分别为(92.3±3.1)分、(93.5±2.8)分、(95.5±3.3)分;对照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得分分别为(86.2±3.4)分、(87.6±2.7)分、(89.7±2.5)分(P<0.05),详见表1。

3讨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护理带教的优势显而易见:①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3D实体模型,可以全面展示骨折的受伤机制、解剖结构、功能锻炼、骨折类型以及内外固定物的安装等,能够把骨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临床治疗与护理等统一结合[4],清晰地呈现给学生;②更加直观形象:骨科专业很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仅依靠课本讲解很难启发学生想象,而实体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最直观、最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③有助于学生掌握骨科护理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给学生的临床护理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地运用术前准备、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技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5]。本研究中,观察组出科考核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习生普遍反映X线片的阅读难度很高,无法很好地理解复杂的骨折病例,临床护理中,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存在困难,使用X线片讲解,患者很难理解专业知识,因为护患沟通出现问题所以很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组实习生普遍表示可以通过3D技术打印出的三维骨折模型来理解骨折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护理要点,自身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都有相当明显的提高,采用实体骨折模型来与患者交流,更便于患者理解自身的骨折情况,护患沟通良好,患者能够自觉、积极地配合护理,因此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护理信心明显提高;带教老师反映,借助尸体骨折模型讲解骨科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重点,实现了带教效率与带教质量的双重提高,学生对骨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教学过程相对轻松。综上,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实习生更好地掌握骨科专业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是值得推荐的带教方法。

作者:石梅莲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菁菁,淦细红,陈和珍,等.3D打印技术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1):835-837.

[2]邱雪,吴荷玉.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在数字骨科医学发展中的应用配合[J].护理研究,2015,(30):3839-3840.

[3]潘卫宇,袁梅梅,寇晓平,等.应用3D打印技术对严重骨缺损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064-1067.

第4篇

分级护理[2]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医生所开的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标识:特级护理红三角,一级护理蓝三角,二三级不做标识)。

1特级护理

1.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的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1.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完整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2一级护理

2.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2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3二级护理

3.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部分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

3.2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指导病人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3.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以护士辅助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和以病人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的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4三级护理

4.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

4.2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4.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教育-支持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护士活动包括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护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

5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先进性

5.1赋予整体护理新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准确找出病人及家属的自理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自理能力的改变,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三种护理系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引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充分调动了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发掘自理能力,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体现了病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拓宽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内容,构成了整体护理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3]。5.2以奥瑞姆自理学说指导护理与传统的分级护理相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奥瑞姆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对伤残老年病人尤为实用。通过护患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实现共同护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以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按分级护理的内容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中对部分病人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病人的角色,病人和家属习惯被动的接受护理,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4]。

5.3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奥瑞姆自理理论使护士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更加体现护士的价值,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5]。

6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要求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的实践深刻学习、领会自护模式的内涵,为了合理正确应用理论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6]。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过程非常繁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水平,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满足病人的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目前情况下该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

[3]毛秋云,孙爱芹,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7.

[4]宋葆云,杨巧芳.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1053.

第5篇

【关键词】 护理理论;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属眼科急症,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发作时表现为剧烈头痛、眼胀、畏光流泪、视力减退常降至指数或手动,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其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都会使眼压增高,病理损害呈现不可逆性。现将运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来指导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实践汇报如下。

1 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1.1 饮食护理

1.1.1 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会使血液稀释,渗透压降低,导致房水增加,引起眼压明显升高。因此,患者应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一次饮水量不超过500 ml。可少量多次饮水,炒菜不要过咸,平时可进食一些有利水作用的食物,如赤豆、金针菜、西瓜、冬瓜、丝瓜等,以增加房水循环,对防止眼压升高有一定效果。

1.1.2 忌烟、酒、浓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大量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加重,甚至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常喝浓茶则往往引起过度兴奋,影响睡眠,从而导致眼压升高。

1.1.3 青光眼患者常有便秘症状,肠内的某些细菌毒素能溶解血管内皮及细胞间质,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使房水分泌增加致眼压增高。同时,排便用力也会使腹压增加而使眼压升高。所以平时可以多吃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中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保持肠道通畅,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E能够促进代谢。

1.2 睡眠的护理 青光眼患者症状明显,病程长,反复发作,负性心理因素较重,往往引起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躯体的不适,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失眠也是青光眼发作的诱因之一。因此,青光眼患者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睡前用热水泡脚或服热牛奶,以增加舒适感;睡前不谈论有刺激性的话题以免引起精神兴奋;枕头不宜过高,衣着要宽松舒适,必要时指导患者使用一些放松技巧;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打扰患者休息。为患者提供一个温湿度、光线适宜的入眠环境。

2 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2.1 提供全面的生活照顾,防止意外损伤以满足患者身体安全的需要。青光眼患者常伴有视力下降,很容易造成意外磕碰伤,因此在生活上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料,病房内物品应定位放置,有利于患者取用,指导患者走路时扶墙,避免意外磕碰伤的发生。做好入院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

2.2 加强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心理安全的需要。 青光眼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因素又可能诱发眼压升高。故应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所以,积极主动的护理,稳妥、谨慎的操作,生活上有计划的安排,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焦虑、忧郁情绪。使青光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满意地接受和配合一切治疗及护理。

3 满足患者社交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要

青光眼患者心理压力大,情感较为脆弱,需要更多的爱与关心。家庭作为患者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会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所以,应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交流信息,进行必要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有一种被爱的满足感。同时允许患者亲友在规定时间内前来探望,给予情感支持;医务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技巧的谈话,关心体贴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和被关爱,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满足患者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

青光眼患者常常因为视力下降觉得自己的存在只会为他人增加负担,看不到自身的价值,自尊感下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改变患者的认知结构,消除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维护其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不影响病情和治疗的情况下,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保护患者隐私,帮助其树立自尊。同时让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过程,使患者情绪稳定,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医务人员应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心。

5 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青光眼患者的视力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对此,应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让其在心理上能够接受事实,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经常进行安慰和鼓励,对患者曾对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可尝试让患者多听广播,可以读报给患者听,担心视力不便而影响工作的患者,可以及时与其单位领导、同事沟通,通过其领导、同事的言行来缓解其精神压力,并为其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患者完成自我实现。

在对青光眼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恰当运用,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都得到了整体的全面照护,提高了整体护理的效果,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第6篇

1.1坚持高等医学护理精英教育之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毛入学率角度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高等医学护理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她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1]。目前,国内外的护理人才都很奇缺,要实现护理精英教育,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护理院校,控制招生人数,绝不能一轰而起,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

1.2坚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学生为先,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

1.3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课程。从知识结构方面讲,作为高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医学、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的知识。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科学和其它新兴科学的学习。夯实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打牢坚实基础。

1.4改变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的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一体[2]和基础课-理论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启新式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它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诞生之时就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也看到了它的实践结果[3]。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

2把握高等医学循证护理教育之趋势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起源于"以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实践,是结合护理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理论与方法。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4]EBN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5]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理论和方法。Mulhall将其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5]。EBN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临床护理与病人需求的结合,所以循证护理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要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接踵而至的需要循证护理的师资和教材,目前我国的许多护理高校正在为之努力,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使循证护理教育更加趋于科学化,好与国际接轨。

3把握高等医学护理实践教学之环节

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要围绕培养目标实施教育计划[6]。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应用型高素质,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这里要特别强调"应用"型,"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3.1上好护理综合实践课

根据教材内容要精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把课堂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种、病例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贯通。

3.2上好临床护理实习课

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4-01

当今社会,人的自身价值和地位在各行各业逐步提升,以人为本的新思想也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是以人的全面自身的发展为核心,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学校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其核心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模式,它贯穿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通过自我管理,使师生驾御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达到全面自在的发展,并实现学校和师生个人的共同发展。

1.对我国护理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思考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以效率为本、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它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

1.1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当前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是教育管理科班出身的较少,虽有较强的护理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和能力,对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能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摸索领悟。

1.2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不论是传统的以效率为本的管理理念,还是现代的以理性为主的管理理念,都普遍存在着忽视对被管理对象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品质的尊重、关怀,不能满足新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1.3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长期以来形成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共性培养,忽视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院校发展的需要。

1.3教与学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与教学改革不适应,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

对高校发展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日常护理教育管理工作中,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2.以人为本的护理教学管理策略研究和运用

在开展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服务意识,加强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在几年的护理教学管理中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工作,积极探讨,大胆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2.1以人为本护理教学管理的内涵。以人为本护理教学管理,就是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护理教学的实际规律,从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既由传统教师的"教给"学生转变为"教会"学生,将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将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室、实习病房、就业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须措施。

2.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护理教学管理理念的运用。当今大学生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个体,他们具有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多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会或班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

2.3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的运用。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所以,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首先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分配教学任务的时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同时辅以广泛吸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4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迫在眉睫。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制度中须突出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能束缚教师、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而应充分鼓励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要有利于形成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内化为教师的自律行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利保障,也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有利保障。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为快乐,让教育工作成为创新的乐土。

2.5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在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良好的学校文化对于师生员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创造友爱和谐、健康向上、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影响师生员工的行为,最终达到满足个性的需求,使师生的智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3.结束语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护理教育管理理念,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坚持以创新管理推动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完成国家的使赋予使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燕芳,马良华.以人为本在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体会.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 志,2004,2(6).

[2] 李小妹,李小寒,刘素珍,等.护理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

第8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  产科  临床实践 

        舒适护理的提法,虽然在20世纪末才出现,但它实际上应看作整体护理的完善与延伸,也是现代护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现代护理学之母南丁格尔的环境理论中就可以找到它的渊源。简括地说,舒适护理就是要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体验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方面健康、安宁状态的舒适感觉。无疑地,舒适护理对传统观念视为“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分娩过程来说,尤为重要。

        如所周知,产妇分娩过程是生理过程,而且瞬息万变,难以预见,工作高度紧张,产妇及其家属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并引起对医院的误解、不满。但由于我们长期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方针,在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整个护理程序中都贯穿了舒适护理的理念,因此,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都很高,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在护理程序5步骤中是怎样贯彻实施舒适护理这一理念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1月-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应用了新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分娩总数共1818人,其中自阴道分娩1271人,剖腹产547人,年龄为18-45岁,孕周为32周-42周。

        1.2 方法

        1.2.1 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骤一一估计

        1.2.1.1 无论是起始评估、持续评估或者紧急评估、阶段评估,都应从观察、交谈、体格检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得到事实,护士必须先对病人的情绪、人格类型、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充满诚意,态度亲切,举止稳重,与之交流,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对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对医疗护理的要求,初步确定其应对能力与应激水平。引导病人信任地、无拘束地自由表达。这就要求护士必须为交流创造良好气氛,用好开场白,善于倾听,多用商量口吻,对病人的隐私及不愿涉及的话题,不要刨根究底,做到严肃与亲切统一,坦诚与慎言结合,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1.2.1.2 在观察、交流中我们还尽量采用新的科技发现与成果,让病人在受到科普宣传教育的同时产生满足感、尊重感、欣慰感。比如以前认为“牙痛不是病”,更不会想到它会和分娩有关系。可是重度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和低体重儿出生率是正常人群的7.5倍;牙周疾病与晚期流产呈正相关;母亲牙龈疾病会导致婴儿先天性心 脏病发病率增加,还可能影响婴儿大脑发育……由于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我们在舒适护理的第一步骤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2 护理程序的第二步骤一一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过程所作的临床判断,它是帮助护士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就产科来说,除了观察其体温、血压、脉搏、饮食、排泄、睡眠、活动、认知等生理因素,以及由于对胎位不正、胎儿大小、胎心音变化因素影响顺产机率等的考虑,还有产妇的心理因素方面则各不相同:有的需进行剖腹产而担心手术失败,产生恐惧感,有的顾虑产后身材变形而导致自我形象紊乱情绪,有的因多次流产而引起功能性障碍悲哀,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或担心生女孩受歧视等而发生精神困扰,有的因家庭不和、感情破裂而对生活感到厌倦,有的因害怕患严重疾病影响分娩而对未来失去信心等。护士应作出确切的护理诊断,以便制定出有明确指导作用及评价效果的计划,减轻一些生理、心理因素的危害性,监测与预防问题的发生与变化。

        1.2.3 护理程序的第三步骤一一计划

        护理计划,是为了让护士合理利用资源,协调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实现护理目标而制订。一俟订成,它就成为整个护理活动的指南。首先根据对病人个体情况的评估订出起始计划,再根据每天获取的资料订持续计划及出院后病人自我照料和养护的出院计划。在制订护理计划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舒适护理的因素,根据自然分娩、剖腹产、难产或初产、高龄产的不同类型,病人的体型、骨盘宽窄、既往病史等个体特征,以及病人对分娩的认知程度,生活习惯,人际、家庭、职业等社会关系的影响,制定心理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疼痛舒适护理的计划。

        1.2.4 护理程序的第四步骤一一实施

        实施舒适护理,首先要营造良好温馨的住院环境。为了让产妇获得安全感,产生愉悦感。我们着粉红色工作服,语言轻柔,面带微笑。病区走廊挂有宣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产后体操的系列图片和文字说明,病房贴着快乐宝宝、母婴亲密接触的图画,保持病室内有适宜的温湿度、柔和的光线、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被褥,让病人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1.2.4.1 第一产程:进入待产室后,由于有阵痛、见红等出现,产妇感到恐惧不安,护士应讲解分娩常识,也可以让她听音乐、看图书,鼓励其哼歌、,或适当活动,采取自由。也可谈些轻松话题,也可轻微按摩,以此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减轻疼痛,松弛情绪。还可以让一名家属在旁陪护。对经济允许的产妇灌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思想理念。

        1.2.4.2 第二产程:为产妇准备舒适、温馨、整洁的产房产床,告诉产妇宫口已开全,出现大便感属正常现象,鼓励她情绪放松,正确运用腹压施力。使用监护仪监测胎心音,让产妇在胎儿的心跳声中获得安全感、欣悦感,缓解其紧张情绪,得到其理解与合作。并可帮助擦汗,补充水分,还可适当进食香蕉、巧克力、稀饭、面食、点心等。会阴侧切或裂伤缝合时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尽可能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操作。在此关键过程中护士态度要亲切,动作要轻柔,语调要温和,措词要肯定。

        1.2.4.3 第三产程及产后:产后即冲一杯温热牛奶给产妇喝,针对产妇担心婴儿的发育、性别等,及时给予抚慰、疏导。处理完脐带、擦干新生儿后,让其与母亲肌肤接触,促进母婴感情。与产妇亲切交谈,鼓励饮水、进食,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缝合会阴时的痛苦,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帮助婴儿吮乳以刺激乳汁分泌,指导产妇采取舒适的哺乳。

        1.2.5 护理程序第五步骤一一评价

        护理效果评价的核心是病人行为和健康状况的改善。由于我们在产妇进入病房后的全程护理中坚持了“体现关爱、以人为本”原则,护士调动内心的情感与产妇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产妇的真实感受,并采取各种措施,让她感到身心的安全、放松、舒适、满足,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剖宫产率,杜绝了因护理不当产生的医疗事故与纠纷,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  小结

        在产科长期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产程有亲人陪伴,有专职护士在旁观察、帮助、指导,亲切地关心与安慰,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有利于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忧虑、不安。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实施舒适护理后,产妇普遍感到舒适、安全,信赖感、满意度增加,痛阈有所提高,疼痛感减轻,促进并缩短了产程,剖宫产率、出血量均明显降低,保障了妇婴健康,丰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何慧.产程中的舒适护理[b].现代医药卫生,2007,24期23卷.

[2]郑莉伟,徐茂娥,宋兴英,张守荣.舒适护理在全程陪伴分娩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8,2期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