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生文学

初中生文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文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生文学

第1篇

一、培养学生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预习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首要环节,许多学生不重视预习,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强调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文章内容不熟,理解方面效率不高。预习中,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解决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方面的问题,通过查阅工具书、搜集资料等方式,解决这一类问题。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带着预习提纲中的思考题去认真研读教材,熟悉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的答案,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另外还可以将自己认为的难点总结出来,这一点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学生带着难点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针对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为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再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而是充分体现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笔者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目标浓缩为一组思考题,通过投影或者小黑板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的思考题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线索,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任务逐步达成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采取前后座或是学习小组等方式,充分讨论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其他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完善,使整个班级的思维气氛活跃起来,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融入到对思考题的研究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这样的学习模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进入语文课堂之中就会自觉地活跃思维、相互探讨。

三、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良好习惯,为综合素养提升夯实基础

初中生文学习能力滞后、综合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应试理念导致教学模式枯燥单调,尤其是忽略了课外阅读等方面的作用,导致学生文学积累不足、写作技巧低下。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制定读写训练计划,将每学期所要阅读的书目、数量明确地提出来,并将计划安排到每个月、每一周有序推进,通过丰富的阅读汲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精华。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坚持阅读的基础上注重积累积淀,将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段摘记下来,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提炼,以及对优秀作品中的表达手法进行点评,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这些方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帮助。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加大写作训练的力度和频度,重点针对自己认为存在难度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巩固,让学生有序地突破作文写作困境,尤其是细节描写、景色描写等方面的训练,对于提高初中生综合写作能力帮助较大。学生在语文学习及其课外生活中养成了多读多写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为知识要点巩固搭建载体

知不足然后能改进,在语文学习中更是如此。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地回顾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在第二步的学习中缺乏针对性,还是采取“一篮兜”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效果低下,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更明显。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种类型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掌握的效果,可以通过自我测试的方式,清楚地发现哪些方面掌握不够牢固,哪些方面理解不够深刻,这些方面是学生在下一步学习中增强针对性的有效基础。笔者指导学生坚持定期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步步为营、扎实推进语文学习,在这样的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复习学习环节,每一次的反思都是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提炼、对学习范围的缩小,能够提高学习的实际效率。

第2篇

要学好语文,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每一个学生体味语文的精彩与魅力,自信心必不可少。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创设机遇,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多年语文教学的跌宕起伏中,我逐渐悟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在千丝万缕的细节中逐渐聚积逐步铸就的。

一、细化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具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聚变”阶段,学业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而语文学习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果将各种知识、技能一股脑儿塞给学生,他们往往会望“语”兴叹,不知所措。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可依,有方法可循,从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

诵读欣赏时,我会为学生安排适量的背诵任务,给予方法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感受战胜自我的轻松与快乐;单元学习时,我会给学生确定单元学习重点,在每节课进行重点讲解、讨论,摸清学生掌握情况,做到“课课清”;作文教学时,我努力讲求“一课一法”、“一课一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课外阅读时,我给学生指定每周的读书任务,写读书笔记,就读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日积月累,厚厚的书读下来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泰戈尔有一句至理名言:“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细化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我的成长,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发出“原来语文也很简单”的感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便在生命里慢慢生长,语文学习的动力便源源而来。

二、精彩点评,让每个生命都能享受语文的滋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以口头形式表达他们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感受、理解、猜测、判断等意见,教师也会相机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评价。但单一的、封闭的评价方式,诸如“好”、“对”、“很棒”、“了不起”之类的评价语言往往充斥着语文课堂,令学生麻木。

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富有智慧的点评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例如余映潮老师《群鹤翔空》的教学片断:

师:下一步是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让我们徜徉在课文里面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你可以说: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样的描写句式,我从文中积累了好多的四字词语、好多的动词或者描写的美句,或者我从文中整理出了什么,这些都要你们自己去完成,因此叫续写一个句子。(学生按教师要求自主活动)请发言。

生1:我从文中积累了悠然翱翔、无可言喻、啼声悠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等词语。我还学到了课文表现的在集体生活中要互帮互助,才能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道理。

师:你的学习成果是有实有虚。非常好。

生2:我学到了利用连续的比喻来写壮丽景观的方法,比如说文中“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只鹤都一点一点冉冉高飞。”

师:这是一个多角度的比喻,一个很美的比喻。

生3:……

师:很好,而且这个结尾与开头是相呼应的,开头是小芝麻粒般黑影出现在眼里,然后又消逝在我们的视野里。好,很好。从写作方面找到了一点东西了。

生4:……

师:对,从光彩和形状两个方面入手。

于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可谓及时、简洁、明确、清晰。他抓住学生发言的重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简要的点评,不空洞不敷衍,既对学生进行肯定,又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评价很真诚很实在。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得到这样的赞赏,一定信心百倍,情绪高涨。

三、分层练习,让每个孩子都能相信自己的力量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布卢姆曾提出目标分类理论,为我们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行有效的教学给出启示:变单纯的整体训练为分层次训练和多样化练习,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语文能力。

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组织移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移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认为移山不值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愚公坚持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的理由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态?你觉得谁的话更有道理?为什么?(鼓励多角度展开)

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让困难生“跳一跳”后“摘到桃子”,从而感到自己“可以做到”,进而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而且目标层次化,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基础出发,逐步达到教学要求。方式的多样化,为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我们将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进行一番比较,不难发现,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字词都要比小学课本的多而且富含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作文以及新加入的文言文这两块的内容。由此,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就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初中升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这个科目。下面就来大致的和大家介绍三种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的方法。

一、首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很认可这句话,所以,在这里,我第一点就提出要在首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自我介绍式

这里所说的“自我介绍”,并不是指的学生的自我介绍,而是指的教师的自我介绍。一般来说,在第一节课上,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可是我们在家乡欧俄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做一段仲满趣味的自我介绍,就可以吸引到大多数的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到教师身上来,教师通过一段引人注目的自我介绍一方面可以缓和第一节课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对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这么介绍自己:“鄙人年方华四十,家住江苏宿迁,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一对龙凤,吾之姓氏为张,单名一个池,吾之学生称吾为老张,你们亦可如此称呼我,这学期,老张给大家上语文,愿我们相处愉快,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不失幽默的介绍,一下子就可以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式

上面提到的教师做精彩的自我介绍是单方面的,下面要说的是师生间的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举例来说,教师在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可以和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进行如下的互动:首先,可以提问学生们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小学里喜欢上语文吗?”“最喜欢的语文老师是谁,还记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啦?”又或者是:“在学习了这么多的课文后,大家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或者是喜欢的文章呢,又记不记得是谁写的这篇文章呢?”问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如果底下的学生都比较害羞的话,教师就可以喊语文课代表来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想让课代表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课堂的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作者,然后声情并茂地去吟诵一小段其中的段落,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类似在读到《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这句话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猜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对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表扬和夸赞。“回答的真好,你们真聪明!”教师鼓励的话语不仅可以起到推动课堂教学的作用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三)故事分享式

最后要说的一种方法是故事分享,所谓的“故事分享式”的兴趣培养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分享在语文学习中的趣事。比如说,教师可以率先和大家分享往届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乐事。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就上一届学生在作业中所犯的搞笑错误来进行分享。比如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中,曾经有好几个学生都把“孤鹜”的“鹜”错写成了心无旁骛的“骛,然后呢,在写”心无旁骛“的“骛”时写成了孤鹜的“鹜”,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鸟字底的“鹜”是野鸭子的意思,那么心无旁骛的意思也就被很多同学理解为了心里没有其他的鸭子,这就完全违背了他原本所说的专心的意思。”

二、情景式教学(文言文教学为例)

第二种要介绍的方法是情景式教学,以文言文《童趣》为例,教师在上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表演一下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动作,比如说,点烟驱蚊,赶走两只瘌蛤蟆等等这些动作。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们自由发挥,利用一切可能的道具去表现童年时候难得的一些乐趣。通过学生按照课本去完成一套动作的演示,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语: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初中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重要性所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以及娱乐式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目标动力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就如同汽车的方向盘和导航仪,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不可缺少的定向,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达标作出不懈的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 在初中新生入学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了初中语文知识远期学习目标。一课之始,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帮助学生确立近期学习目标。也可根据学习目标层次性原理,要求学生标出已掌握的知识点,把尚未把握的部分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了一张因人而异的目标图,目标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魏书生先生在语文教学上的有创造性的方式,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成功经验。

诚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他的潜能,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但是若一味地提出擂台式的目标,学生无法尝到成功的甜头,只能是渐渐地失去信心,败下阵来。因此,我们为学生确立目标动力时,要师生共同研讨,使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目标过高过低的负效应,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真正使目标成为学习动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动力

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它与学生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动机有别于目标,目标是人们的行为结果,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观原因。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投入语文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引起和维持。这一点往往易为人们忽视,误以为“教不教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把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过程理解为教者单方面的纯知识传授,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淡漠了搞好师生关系这一重要因素,学生也就冷漠了对语文的学习。成功的语文教师都是十分重视融洽师生关系的,教学实践中,无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若教师能多和学生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一起解决问题,则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若师生关系紧张,相互之间不信任,及至于相互对立敌视,则会出现对抗心理,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阻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2、重视表扬鼓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般的学生在每次考试、测验、作业乃至于课堂回答问题时都急于得到表扬和鼓励,或得到满分,或超过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越过了从未越过的及格难关,抑或是得到教师的好评,同学的赞誉,这些都可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中学生充满上进心和好胜心,即便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只要能得到及时的激励,常常也会咬咬牙,急起直追。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善于利用表扬鼓励的正效应,不断地为学生已涌起的动机浪涛推波助澜;同时也要注重排除成功带来的骄傲自满,失败造成的悲观泄气,以及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等多种心理颓势,力求把这些不利因素杜绝于萌芽阶段。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动力

第5篇

1.丰蕴内涵,以学识修为激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任教的学科,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语言,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板书到课外辅导和作业批改,无不向学生传递着为师者对这门学科的热爱程度,而学生心中也自有衡量的尺度。就以我为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每次考完试,不管熬夜到几时,我都会把当天的试卷批阅好,并做好试卷的统计和分析。第二天上课,我总是在学生的惊叹声中开始讲评试卷。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常常主动借书给学生,从名著到通俗读物;有时还有意向学生借书看,并就书中的相关内容跟他们进行讨论。当学生感到语文老师很亲切,并且经常能给自己在阅读上以很大帮助时,他们能不为之感动并热爱阅读吗?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丰蕴自己的内涵,以自己的学识和修为去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使所学的知识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关爱学生,以教师人格激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60多年来的座右铭。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关爱学生依然是教育的“良方”。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要捧着一颗心来面对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还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劣或家庭背景的好坏而迁就或歧视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用真诚换取真诚,用正直构筑正直,用纯洁塑造纯洁,用高尚培养高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3.优化教法,以教学技艺激趣

“寓教于乐”是学生最喜欢的教育方式。虽然我们的语文课不可能每堂课都让学生在乐中度过、在乐中学知识,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符合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 》一文中就为我们列举了12种方法:激发兴趣法、设疑引入法、以画促读法、情感体验法、以演激趣法、先声夺人法、挑起矛盾法、背景追忆法、幽默调控法、仿写课文法、激励竞争法和分组讨论法。我们可以借鉴其法,也可以根据我们自己教学的特点,研究出新的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就采用了抽签回答问题法、小组成员互救法等。其实,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出发点都是营造课堂活跃的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4.寻找契机,以体验成功激趣

机会是成功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出语文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作文竞赛等,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自信,也加深对语文的感情。另外,有条件的初中也可以成立文学社,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发表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发表而对作文学习和阅读学习更有兴趣。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去关注语文、研究语文、创造语文。

第6篇

一.教师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受到感染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过:“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再把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通过恰当、合适的导入方法释放出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露出来,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情感氛围

成功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使学生产生情感反射,形成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听到这些歌声,你可曾被打动过?你可曾想过对自己的父亲大声地说我爱你,你可曾想过写篇文章赞美你的父亲?父爱无声,父爱无私。面对父亲的背影,朱自清先生潸然泪下,用饱含深情的笔为我们摄下了父亲的背影。这篇文章一经问世,立刻传播出去,感动了几代人,它使我们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父亲对我们的爱。

(二)教师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渲染情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能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范读,注重声调和音量,读出节奏,读出文章包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注意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讲话干净利落,词汇丰富,适当地旁征博引,使学生听起来舒服,产生亲切感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并能从教师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情感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动情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作家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融进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才创作出了这些传世佳作。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深刻领悟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渗透的情感,然后引领学生感受真、善、美,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把那些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形象。

如:《我的老师》一文,作家魏巍笔下的蔡芸芝老师:她从来不打我们,只是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她笑了,我也笑了……。”短短的几句,渗透了“我”对蔡芸芝老师的喜爱和怀念的浓浓情意。一位亲切、温柔的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时,要把这种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挖掘并释放出来,使学生为之动情。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绘画情境等。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感意境,其效果更好。如学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等诗句时,教师可以播放影视作品中的一些视频,借助影视形象再去阅读,诗句本身的音韵美和形式美就能具体感受了。

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情感

学习课文之前,语文教师简明扼要地讲出其中的一段,在关键处戛然而止,以此激发学生的急切心情,有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完全揭晓之前,让学生带着悬念去学习。

如:学习《竞选州长》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西方国家总喜欢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说“人权高于”。那么,他们的选举是否就是真的民主呢?

第7篇

一、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以《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为例

为协助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研发了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织初中学生参赛,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一经播出,关注汉字“失写症”、“保卫汉字”迅速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节目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民诵读传统经典诗词的热潮,自然而然地让受众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能够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意在为青少年打造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旨在提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汉字英雄》手机同名App同步上线,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互动模式。

《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于2013年11月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成语互动节目。形式为演播室成语竞猜,以画画猜成语为核心,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成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密码,体现了中国人的观念和精神世界。它是汉语言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汉语进行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河南卫视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汉语辞章之美的欣赏和对良好沟通能力的关注。

以《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为代表的基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给曾经过分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吹来了股股清新的空气,使得有着“娱乐至死”倾向的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也植入了传统文化的诱因,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使观众的娱乐品味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基础文化类节目对中小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仅以初中生为例来探讨这些节目对他们的影响。

二、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文化修养提升至关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立足于小学又为高中奠基,不仅家长关注,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恰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策划总导演关正文所说:“……我们在一开始设置节目的时候,尽管是初二学生参赛,我们从头就没有把它纯粹地设计成是一个学生节目,或者少年儿童节目……这个节目是小孩参与,但是是做给全民看的。”立足于初中而辐射全民,从效果看,这些节目真正达到了节目策划者的预期,而且起到了他们想象不到的作用。节目策划者的初衷未必是要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其日益发酵的现实影响却是非常积极的,给语文教育很多启示。

(一)唤起了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在内的众多人士对基础文化关注的热情,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人士虽然尽心竭力,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传统认知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变,语文学习“少慢差费”的现状并没有很好地改观。其中原因很多,但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缺少热情和激情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比赛琳琅满目,但语文却处于失语状态。《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等基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吸引了广大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引起了他们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因为汉字、诗词、成语等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成为提升语文教育的很好抓手,唤起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投入精力去学习、去积累,这样语文学习才看得见摸得着,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具有娱乐效应的非娱乐节目唤起了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在内的众多人士对基础文化关注的热情,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

(二)文化学者的积极参与成为文化发酵的重要诱因

在这些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中,于丹、蒙曼、钱文忠等文化学者的积极参与为这些节目植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学者立足于传统文化,由点及面,由面到体,以他们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把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上来,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发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汉字、一首诗词、一个成语,而是饶有趣味的活生生的文化。节目立足于字、实词、成语这些文化诱因,生发开来,丰富着想象,积累着知识,陶冶着性情,涵养着品德,活跃着思维,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

(三)让语文课程资源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后,语文教育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不大。语文课程的开发思路单一、传播渠道不畅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无意之中给处于困境中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突破。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都深知语文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吁和探究“大语文”的具体实施,但很多原因导致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封闭和单一。就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字、成语、诗词等来说,由于学习中单调的内容和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是浅尝辄止,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很好的实际效果。这些节目借助于强大的电视、网络平台和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对青年学生特别是对初中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电视节目、网络游戏来说,它们本身有着自己的传播目的,其目的未必是针对语文学习的,但对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这些节目无疑是有趣有效的隐性课程资源。

(四)利用电视平台和网络游戏平台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形式

这些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同时,大多配合网络游戏进行节目的延伸。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和网络游戏成为任何人不能忽视、不能绕过的现实。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名的网络游戏,让包括学生在内的很多人趣味盎然;游戏门户网站17173与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栏目倾力打造的移动端智力类游戏App应用,包含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所有成语,以看图、猜图及玩家合作、比赛的游戏方式,给不同年龄段的玩家带来非凡的游戏乐趣。这些伴随着节目的网络游戏,让很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既过了游戏的瘾又学有所得。

(五)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8篇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和你的感情好、关系近,他们就乐于学习你教的这门学科。可以看出,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密切和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从50年代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爱”的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或许我正是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努力把“爱”的阳光带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我所教的学生由对我本人的亲近,而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这或许也是我所教的学生能够常常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成绩的公开的秘决。

二、以“境”激趣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为着:“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可见,语文教学要落实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燕尾服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三、以“问”调趣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如果原有知识和经验与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问题设计得如何。一般说来,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1、提问必须目的明确,紧扣教材重难点,直插要害。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3、提问格式要求变,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4、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

四、以“疑”促趣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好方法。但学生的认知过程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仍难以完成“从扶到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搭桥铺路,从而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

五、以“艺”求趣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艺术特征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使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师只有教得生动,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渗透透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思维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沿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六、以“点”掘趣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可称得上是典范文章。这些文章本身就有许多感人至深或引人入胜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运用它,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七、以“评”强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从而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语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的教育功能。”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