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训职业教育

培训职业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训职业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训职业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

一、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1.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经验

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各有特色。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国非常注重员工培训,政府官员、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各级人员都要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并建立起以动手能力为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美国以社区学院为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加拿大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培养,其最突出的是建立起以能力为教学基础的CBE教育思想体系。日本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虽然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各具特色,但体现着共同的发展趋势。

(1)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在主题报告中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近年来,社会伙伴合作办学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流模式。社会伙伴合作办学就是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与社会的工业部门、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等通力合作,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方向、内容等进行协商,同时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在这个机制中,政府除了从事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实际办学以外,还要起到组织领导、协调办学、建立质量保障制度等作用。而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就业需求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实习、培训场所和就业渠道,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动态,提高培训质量,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制度。

(2)职业教育和培训终身化。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会议主题是“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这表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趋势已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并因其重要的意义而被提倡。目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正逐渐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再被看做是终结性教育,过去那种认为只靠一次教育或培训就能享用终身的想法或做法已经过时了。20世纪90年代各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终身学习”或“继续学习”计划。例如,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更新知识和技能、获得新资格的职业继续培训和高级专业考试,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英国于1998年提出了建立“产业大学”和“个人学习账户”的设想,以便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接受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和实施“终身教育”计划。日本提出终身职业训练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并努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美国早在1971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生计教育。生计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意义的职业教育,它的推行实施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职业协会等组织的广泛支持。

(3)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的综合素质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过去的技能主要是指任务能力,即与完成具体任务相对应的具体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培训课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系列任务技能(或称教学模块),能力评价的依据就是直接观察个体对这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任务能力观是传统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内容设计的理念基础。在现代职业发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能力观。一种观点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素质是掌握那些特定的、具体的任务技能的基础,也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一般素质包括相关知识、分析与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它们往往能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在此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的内容,强调的是一般素质的培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将一般素质与任务能力结合起来。最近,德国、澳大利亚提出的关键素质概念,英国的核心能力概念,美国劳工部提出的包括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运用的五种能力以及技能、思维、品德的三种素质,等等,都是新的能力观的体现。

(4)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国际联合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劳动力在国际和国内流动量加大,顺应这一变化趋势,职业教育与培训也开始建立国际化的职教合作网络和运行机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职教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组织者,目前已建立的联合国职教信息网络,是连接了128个国家的一个职教实施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要在德国波恩建立一个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提供职教研究与发展信息,培训职教人员。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在发展。中德两国政府近20年来进行了下岗妇女再就业、关键素质培训等多项专题项目合作,最近又结合中国政府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的综合性职教合作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双边以至多边的合作办学或合资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又一新形式。

2.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的三点启示

(1)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实践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发人力资源的重点是培养,关键在应用。职业培训从其本身特点看,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知识螺旋积累过程,是发现人的潜能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建设中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要培养造就的也是这种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理念的专业人才,书本理论知识只是对这种专业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又要重视人才的应用;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又要重视人才的自身培养;既要重视人才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人才的知识更新。这里说的培养和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就是职业培训。

(2)政府部门在职业培训中要站准位置,发挥作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必须重视职业培训外,还应该摆正位置,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的规范作用;二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内容的指导作用;三是要发挥对培训市场的监管作用;四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的激励作用。

(3)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协调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从教育规律和各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公民必须经历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是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书本理论。它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为主要特征,为提高公民素质和就业准备打好基础。职业教育是公民到达就业岗位后的一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能,并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能力,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如果说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提高人的学历文凭的话,那么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就应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职业培训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建设的实践和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就业问题的挑战,展开了以就业、转业、创业能力建设为本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职业培训教育在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现行的职业培训教育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其他方面,都存在许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与“缺乏一个既符合国情市情又符合市场运作规律、适应职业培训需求的体系”有关。

1.职业教育和培训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及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问题。全社会的职业培训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收费和培训管理权限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一、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培训组织、人员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权利、义务等具体事项。目前,我国在职能界定方面,一是政府对职业培训应提供何种支持和服务,承担何种责任和义务界定不够明确;二是企业及中介组织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界定不够清楚。

第二,职业培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市区无论在政策与财政支持、还是在实践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二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企业职业培训有声有色,对企业经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而另外一些企业欠缺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意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8.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没有对技术工人实行中长期培训计划或措施。在问及“您参加工作后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主要来源”(多选择题)时,90.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自己在工作中的积累;31.1%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参加单位的培训;18%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参加社会有关部门的技术培训。三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人们在观念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情况。

第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下岗职工就业的需要。各种培训班名目繁多,费用不少,并且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多层次、专业化培训体系有待建立。

第四,培训经费筹措和使用方面的问题。目前,除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全额负担外,其他培训资金均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担负。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调控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规范,有些部门把其看做创收手段。在农村缺少政府有效组织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

第五,宣传导向和观念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是当前阻碍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扩大,并且往往只以一种标准分数为依据,从而使教育过程演化成为应试能力竞争。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等级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流变为选拔和淘汰者的归类,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往往认为学业失败的学生才进入职业教育学习,对通过岗位职业培训和自学的人,其工作能力再强,也会因没有文凭而不被重视和重用。职教的发展得不到公正的对待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反映在政策上是待遇过低。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强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流失严重;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以天津为例:截至2003年底,在83.5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27%,高级工占9.83%,中级工占27.3%,初级工占61.6%。呈“金字塔”型,塔基过大,高级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发达国家的技术等级结构呈“钻石”型,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2.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的框架

(1)将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确立第一资源战略和实施能力发展战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转业和创业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瓶颈。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人力资源是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潜在资源。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二十年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必须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任务。实施能力开发战略,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以提高全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教育和培训的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解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2)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指导作用,努力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的首要责任是政策制定、提供经费、协调关系、制定标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政策制定和办学必须由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为核心。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强化高技能性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通过减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使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在职业培训中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向,即以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依托,通过网络招投标方式确定培训单位,由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以确保培训的实效;二是抓住职业技能鉴定和发放资格证书两个环节,确保培训的质量。实现职业培训运作市场化,社会培训资源集约化,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化。

(3)树立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推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整体改革。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除了教育共性之外,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是公民到达就业岗位后的一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能,并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能力,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职业教育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提高人的学历文凭,职业培训更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第一价值得到提升”,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的生活具有乐趣,职业教育给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类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育事业关注全民成为可能,关注每一个人,这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基点。

(4)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劳动者,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满足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需要服务。一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二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三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为受训者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支柱产业的发展,制定新的岗位技能标准,加强岗位培训。为培养一支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劳动后备军,进一步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结合我国工业东移、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做好劳动力结构调整和职工转业转岗培训。围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行市场化、社会化再培训机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

(5)完善职业培训政策,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推行“双证”就业制度,把就业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先培训后就业”,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保证;二是鼓励和支持民办、中外合办职业培训机构,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鼓励政策;四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培训经费应采取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将财政拨付的再就业培训经费落实好,提高再就业培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3]韩振轩.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建设与管理实物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于法鸣.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33

0引言

古往今来,教育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授业者本身,所以教师质量与教育质量成正比,没有教师质量就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日趋稳定,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愈来愈多,队伍总体素质随之提高不少。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将对人才的需求更加高素质和技术技能化,同时对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也发出更高的挑战。但是,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教师成长体系,包括模式、规模、质量等,与新形势下的职教发展需求相比,简直杯水车薪。尤其是一些地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师成长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亟待合理化。为此,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加快对职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步伐,提高师资质量,是改变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职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然性

1.1职业本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知识迅猛增长,信息生产速度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增多,要求教师职业在教育科研、学术视野和学习理念多方面要更加缜密、深刻和精湛,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其教学阻力也是非常之大。所以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当代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成果,作为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直接源――职业院校也需要加速教学内容的改造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预示着IT技术领域与各个工业领域专业技术将会变得空前紧密,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大量新的信息化、智能化、远程教育、物联网技术等雨后春笋般在高职教育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而职教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在持续吸纳最前沿科技成果信息的同时来提升现代综合型人才意识和认知,树立新技术下的新人才观念。因此教师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和完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1.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的革新和升级发展的环境下,在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抓内涵建设,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其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瓶颈所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扶持。因此,通过开展职业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整合和优化师资队伍,以保障顺利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进程。

2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形势

师资质量的提高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教师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都有所改善,但这一数据远不及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教师的总体要求。像笔者所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这类的地方高校,就还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师资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形式化严重。由于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规模有限。对于教师继续教育,民办高校在用人机制上比较注重人尽其能。其次在组织或参加培训的动机上,往往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真正需求没有考虑,使得教师培训形式化严重,以致于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走过场和形式化的问题。另外,虽然学校也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但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绝大部分教师在校工作期间很少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

(2)缺乏明确的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理念。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而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本身专业化发展。学历和职称是人才水平评估考核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校方出于学校发展方面的考量,把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片面地放在提升学历、晋升职称上面;而教师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出于晋升、加薪的需要,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上偏重理论的学习,也将继续教育单纯理解为学历补偿或提升,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由于学校和教师双方在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许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最直接的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定位在晋升、调资上。这完全背离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初衷,教师关注的功利性远大于继续教育中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无法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受渠道和平台限制,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不显著。当前,专门从事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很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及职后培训仅仅依托于高校本身以及少量相关企业。主要形式有到普通高等院校接受脱产教育,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四种。

由于以上四种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缺乏一个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监测,诸如培形式不够灵活、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不够充裕等弊端充分显现;因此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收益不大,效果不甚显著。

(4)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难度大。在日常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青年教师是院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近年来,一些地方高职院校、民办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生人数常年增多,均达万人以上。学校薄弱的基础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下迅猛的发展,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

(5)校方缺乏重视,资金投入有限。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的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直接相关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亦是一种高消费的教育,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受国家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直接导致办学者对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培训经费投入有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从而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新理念下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1)与时俱进,正确树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理念。理念转变是我国职业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之根基。建立正确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延伸和完善的大前提,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为此,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把知识培训作为个体的终身需求,让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既是一种行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得到回报的社会行为。

(2)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整合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在校内对老、中、青教师进行培训,解决工学矛盾,以满足各个层次教师继续学习的需求。

(3)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约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尤其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滞后带来的不良结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力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普通高校和校外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或者不同形式选派,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4)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开展。完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监督、激励和反馈机制。调动、支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同时,应该广泛征求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要求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内容和形式,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能够得到实效。

第3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两岸应开展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共享,并将师资互聘作为职业教育合作先行先试的主要项目。在江苏泰州召开的“2009苏台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和欧美相比,台湾会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热门去处。高职教育专家吴建国指出,两岸同根同源,语言相同,文化相通,高等职业教育互补性强,在师资培训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教育厅就开始选派高职院校教师赴台参加培训。目前,两岸已经多次共同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班,并设立了多个的师资培训基地,如浙江省于2011年在台湾科技大学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福建省于2012年依托福建外经贸学院成立海峡两岸职业英语师资交流与培训基地。

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对推进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尚处在初步阶段,合作项目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政策指引,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具体操作时主要是选派大陆教师赴台进修,以及在举办师资培训时邀请台湾教师担任培训讲师等。由于当前两岸仍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大陆居民赴台手续繁琐,同时受到各种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上岛内学习与生活成本昂贵,使得赴台研修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大陆职业院校中仅有少数教师可以获得这种培训,无法使多数的教师受益。而现有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也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项目缺乏个性化,难以充分考虑教师个人的培训需要,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往往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总体而言,目前两岸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上仍缺少长效机制,合作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虚拟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虚拟教育联盟:网络化的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模式

虚拟培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教育活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愿意接受培训的人提供了更灵活、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机会。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虚拟培训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如虚拟大学、远程教育机构、虚拟培训组织和虚拟实验室等。虚拟教育联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虚拟教育联盟最早被应用于企业培训,是企业间通过信息技术所连接的,一种动态的、相互合作的培训组织。它通过公开培训信息、共享培训资源,并共同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作出积极响应,来满足员工不断变化的学习要求。针对国内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大陆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信息化问题。

2009年,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国内多家职业院校联合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各师资培训单位的交流和协作,加强与境内外培训机构的交流。该联盟拥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用于培训信息和提供精品教学资源。但目前该联盟主要是在大陆地区开展线下的培训活动,网上的教学资源仍非常有限。借鉴国内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整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优质资源,构建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虚拟教育联盟将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虚拟教育联盟是由教育部门或职业院校主导,若干个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参与合作的动态联盟。在虚拟教育联盟内,组织者通过网络获取教师的培训需求,并在网络上寻求培训合作伙伴,组成面向培训项目的动态联盟,充分利用两岸师资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发优势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需要接受培训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项目。根据组织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将虚拟教育联盟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政府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在这种联盟中,由教育部门整合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资源,通常是联合若干个职业院校,构成全新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并与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协议,邀请他们加入培训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两岸的教学资源满足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需求。

2.院校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这是由职业院校或高等院校师资培训机构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院校进行共建,在引进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先进教学理念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某一行业或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为教师提供更具专业化的培训。

3.社团主导的虚拟教育联盟

这种联盟由大陆职业教育社团负责组建,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社团的合作,吸收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相关机构参加。如大陆地区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各地的分社可以在现有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联合两岸相关职业教育组织,共同构建虚拟教育联盟。虚拟教育联盟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交互和超时空的优势,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当前海峡两岸在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时存在的培训经费不足,由于工学矛盾所产生的时间冲突和由于海峡隔绝所导致的空间障碍等问题,保证职业院校教师获得长期继续教育的机会,也可以解决集中培训时授课时间短、内容单薄、缺乏个性的弊端,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满足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虚拟教育联盟的运作体系

虚拟教育联盟是一个网络化的培训合作组织,该联盟由三大主体构成,即联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接受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联盟的组织者包括政府教育部门、相关院校或社团等,它们负责搭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统筹、规划培训计划,并跟踪培训方案的实施;合作者主要是海峡两岸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它们受邀请加入虚拟教育联盟,为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并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协助组织者完成教师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是培训活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向组织者提出培训需求,并获得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是实现师资培训的核心阵地,它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和在线培训系统两大体系。

1.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所能在师资培训网络平台上获得的各种教学资源。虚拟教育联盟的组织者及两岸的合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以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利用。这些资源包括教案与课件、教学素材、题库和其它教学工具等。同时,借用虚拟仿真技术,联盟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可以共同开发基于网络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虚拟的实践情景,帮助教师在模拟操作中掌握教学技术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整合海峡两岸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使职业院校教师既能灵活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在共享的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以及创造性思维,逐步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2.在线培训系统

在线培训系统可以满足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在线培训系统,职业院校教师可以提出新的培训项目。联盟的组织者则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培训需求,与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由于培训需求的不同,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可能包括参加短期授课、进行线上指导和参与小组讨论等。在培训方案中,联盟的组织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培训能力情况决定是自行实施培训还是寻找培训的合作者。如果需要由合作者提供培训支持,联盟的组织者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培训项目,征求培训项目合作者,并根据项目申请的情况,从两岸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培训项目。在线培训系统同时也是跨地区培训项目实施的网络平台,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参与培训的双方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并实现对培训项目的评估与后续跟踪工作。

四、结束语

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虚拟教育联盟,整合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两岸师资培训机构间的合作与培训资源的共享,可以克服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时空矛盾,为教师提供更灵活、更便捷的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当前,为推动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发挥虚拟教育联盟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还需要组织者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硬件建设。针对海峡两岸在网络信息传递上的局限,可以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即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上建立专用网络,实现两岸之间的数据连接。

2.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对网络培训的认识。联盟的组织者和各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在线上获取教学资源。

第4篇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发展成世界上势头最为强烈的产业。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旅游业不断走向世界,同时也使世界逐渐走进中国,这对我国的旅游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通过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能够让员工不断更新旅游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更多先进的工作方式,及时转变错误的或是陈旧的工作方式,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同时,通过培训能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进而强化员工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充分发挥旅游工作者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自觉树立热情、优质、全面、贴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二)有助于提升员工自身素质

通过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员工能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与趋势。展开团队培训,能有效挖掘员工创造力,提升其工作激情和积极性;展开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展开实践性培训,给员工提供自我展示、挑战和提升的机会,提升员工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旅游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强化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紧抓人才和形象两要素。通过展开旅游职业教育培训,能促使给游客提供更高质量和更贴心的服务,得到游客的认可与好评,进而为旅游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当前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培训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虽然意识到了旅游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对培训的投入依然不足。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很多旅游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跟国家规定还具有较大差距,即使是从一些规模较大的旅游企业,对培训的投入也显得非常滞后。经费投入作为开展培训的物质保障,投入不足会直接影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体系不完善

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未能深入、全面理解员工培训工作特点与规律,认为培训工作仅仅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点缀”,甚至有的管理者还存在“员工培训可有可无”的思想,认为员工培训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即便不培训企业照样能运转,只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培训一下就可以了,这就造成员工培训体系缺乏完善性。

(三)培训结构不合理

从当前对旅游职业教育培训过程来看,存在着过于重专业知识讲解,轻实践能力培训现象。旅游行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与实践脱节的理论培训是不能真正提升员工能力与素质的。在培训方式上过于单一,通常都是讲授形式,难以充分调动员工激情,导致有的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就只是敷衍了事。(四)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有的员工不愿参加培训也未能及时沟通和开导,造成一些员工参与培训根本不是自愿,缺乏积极性。加之很多员工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危机意识,认为自己只是旅游企业的一名小员工,不用费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此外,培训自身没有足够吸引力,难以激起员工的参与激情,也是原因之一。

四、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实训基地

由于旅游这项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提高旅游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应该建立健全实训基地,例如:模拟导游实训室、餐饮实训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从而让员工参与仿真训练,及时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高培训效果。

(二)完善培训体系

第一,强调参与型培训。所谓参与型培训,就是将传统灌输式讲授转变为游戏式和互动交流式的培训。如在每次培训之前请几名旅游工作者上台演讲3-5分钟,或是给出一个案例,让员工们各抒己见对其进行剖析,一来能实现旅游员工的“自我教育”,二来能培养员工洞悉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等能力。又如在培训中组织员工展开小品比赛,让各个部门编制节目,节目主题为员工在日常服务、工作、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正面性和反面性问题,一来给员工自我展示和发挥的机会,二来也能寓教于乐,提升培训效果。第二,制定终身培训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形势都极具变化性,旅游职业教育培训以往的员工培训内容、方式、体系等已经难以跟上旅游行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各个培训机构必须要挣脱一次性教育的“枷锁”,淡化岗位和证书培训的区别,加快员工知识库的更新速度,树立较强的终身培训、学习及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不单单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为旅游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营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三)丰富培训内容

第一,加强旅游文化培训。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的有效体现,对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旅游职业教育培训中,旅游文化培训应作为一项重要且必须的内容。在进行员工培训的时候应把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方针、服务宗旨等融合进去,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方案。同时,员工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和需求,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化员工的归属感,自觉全心全意投入旅游工作。第二,加强员工服务思想培训。员工服务思想培训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时要注重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旅游企业管理者跟员工沟通,确保旅游任务或信息的横向交流以及上传下达及时和顺利。要培养旅游企业管理者的“精神激励”思想。特别是对旅游企业管理者,要赋予他们更多、更大的权力与责任,让员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进而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工作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给旅游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第三,加强员工人性化服务的培训。培训机构应注重对员工的人性化服务培训,给员工灌输“人情味儿”思想,让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用“人情味儿”留住游客,提升服务质量。在设计培训内容的时候,就要以游客需求为基础,突显出浓厚的人性化气息。具体来说,设计培训内容要满足服务设计达到标准,和服务超出顾客期望。第四,加强员工良好工作习惯培训。良好工作习惯是培养旅游工作者良好服务意识的关键环节。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性的,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在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时,也要遵循这一特点,将培训课堂从课内“搬到”课外,不论是早期岗前培训亦或是后期培训,都要帮员工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及发展方向。在培训员工职业道德修养时,应注重强化员工对道德的认识,提升员工的道德情感与信念,让员工自觉在本职工作里树立更高的标准和追求,逐渐养成长期的职业习惯。第五,加强员工自身工作及价值培训。在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时,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性质、价值和意义,让员工自觉树立较强的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度;同时,要引导员工将目光放长远,将眼前利益作为长远发展的工作动力,逐渐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让每位员工都明白自身职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为本职岗位做出奉献。

(四)加强培训结束后的评估工作

第5篇

当前我国的铁路工程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铁路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铁路职工的培训工作也面临着不是十分有利的境遇,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铁路部门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职工教育;教育理念;培训体制

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行业都在不断的进步,铁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型企业,它的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想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掌握了相关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这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当前铁路职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培训形式不够完善,适应性培训较少

当前所实行的学历教育或者是短期的培训在办学的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同时培训中使用的教材也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这样也严重的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1.2办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

当前,铁路局和车间的培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但是还有很多内容和当前的铁路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在培训机制方面还需要不算的改进和完善。

1.3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为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非常好的体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收入水平方面也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工作好坏待遇完全相同,所以也严重的影响到了职工对岗位技能提升的热情,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没有较强的积极性。

2做好职工教育工作的思考

2.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职工培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是最为根本的一点,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的作用予以合理的认识,同时还要不断的更新培训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培训内容能够满足当前时展的需要。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的开展形式较为丰富的培训,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不断的转变思想,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素质和水平都得到提升。在实际的发展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大力的引进和培养人才。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所获得的效益。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发展理念,将职工培训当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2.2营造学习环境,完善职工培训

每一个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职工不能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落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就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感,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要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鼓励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集中力量支持员工参加本职工作之外的业务素质教育,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将员工的成绩当做是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为员工营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基地的建设,此外,对原来的设备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更新,不然就可能会对职工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产生比较不利的影响。

2.3培养企业精神,提高职工素质

随着铁路运输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简单劳动工种正逐渐消失,新型的客货营销等业务都配备了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现在的铁路工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工人,要真正当好一名铁路工人特别是优秀的技术工人不下工夫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展的潮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培养优秀技术工人的力度,引导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当前,铁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向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学习,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还要发扬铁路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了企业文化,就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将企业精神的建立和思想教育的开展充分的结合在一起,铁路企业有着较为特殊的企业文化,但是在国际环境变化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铁路员工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顺应时展的要求。

2.4创新激励机制,优化技术工人

在铁路技术工人中,绝大多数人应熟练掌握本职工种的业务技能,达到中、高级工人水平,适应本岗位的需要,打造“金字塔”牢固的底座,这是建立激励机制的第一个层面,也是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近年来必须完成的基础工程。目前,铁路新技术工人的补充绝大多数来自复退军人,尽管经过学校两年脱产学历教育培训,但无论是从基础文化水平,还是从技能操作水平看,他们与受过正规中等职业技术训练的技校、中专生教育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他们年龄偏大,继续学习的能力较差,补充他们到技术工人行列需要适应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确保高水平技术工人进入铁路生产第一线。在铁路运输主要工种及时发现有前途的技术工人并重点培养,在业务技术上对其加强指导,在各类练功比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大力宣传并重奖他们所取得的成果,总之,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确保3~5年内在主要工种中培养出一批名副其实的工人技师,形成铁路优秀技术工人力量,促使广大铁路职工树立观念,以带动整个技术工人队伍素质的提高,真正达到优化铁路技术工人人力资源,变“要职工学”为“职工要学”,推动铁路整体技术进步的目的。

2.5运用科学理论,培养教育职工

面对新的形势及要求,必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学习教育,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铁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市场经济客观上驱使人们追求效益及利润,生产的自由度加大,但市场经济也要求人们诚实守信、讲求质量、讲求公德、礼貌待人。社会也要求人们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因此应加强对职工的道德教育。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职工、教育职工,使职工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科学的合格的铁路职工。

3结语

在铁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铁路职工职业教育这一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铁路职工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使得员工可以有相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此外,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很多新的技术和新工艺,这和职工素质的提升都是分不开的。

作者:李宪庆 单位:北京西站职教科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炼了师资培训方面好的做法,为建设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问题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14年1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者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受益匪浅。借此良机,笔者设计了《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师资培训方面好的做法,以期更好地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该次培训班的学员为广西各地从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共收回调查问卷36份。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年龄方面,5.6%为30岁以下,41.7%为31—40岁,33.3%为41—50岁,19.4%为50岁以上;学历方面,58.3%为本科学历,41.7%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年限方面,52.7%不到5年,22.4%为5~10年,8.3%为10~20年,16.6%为20年以上;单位性质方面,19.4%为教育行政机构,22.3%为本科院校,27.8%为高职院校,16.6%为中职学校,13.9%为其他单位。

一、职业教育师资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师资现状,问卷第13题设计如下:您认为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多选)A.学历偏低,B.文化课教师比例过高,C.多为双证型而非双师型教师,D.优秀的技能型教师过少,E.名师匮乏,F.缺乏现代信息技术,G.成就感低导致职业倦怠,H.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广西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次为:

1.缺少优秀的技能型教师

有31人选择了D项,占86.1%。在“H.其他”项中,被调查者专门补充了“企业经历过少,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能力低下”等。尽管职教集团的成立打通了学校通向企业的通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措施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行业(专业)一线工作经验,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2.名师匮乏

有21人选择了E项,占58.3%。以南宁市2013年教坛明星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为例,教坛明星24人中,中职教师只占1人(4.2%);学科带头人180人中,中职教师只占3人(1.7%);教学骨干2432人中,中职教师占82人(3.4%)。按南宁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数基本达到1:1的现状,中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

3.多为双证型而非双师型教师

有20人选择了C项,占55.6%。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与形象。教师个人没有注重技能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

其余选项,文化课教师比例过高占36.1%,成就感低导致职业倦怠占36.1%,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占30.5%,学历偏低占5.5%。

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关于“目前的培训能否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72.2%的人认为一般;关于“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72.2%的人认为一般。和师资薄弱相对应的是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的意愿不足。那么,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呢?

问卷第14题设计如下:您认为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多选)A.培训经费不足,B.教师不重视培训,C.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D.培训方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E.教师紧缺、培训时间少,F.师德培训不足,G.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依次为:

1.培训方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有33人选择了此项,占91.7%。从问卷来看,目前采用最多的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其次是学校跟岗研修和实地考察。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28人选择了此项,占77.8%。从问卷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培训方案应加强专业技能、企业培训。

3.教师紧缺,培训时间少

有20人选择了此项,占55.6%。根据南宁市教育局的《2014—2015学年度南宁市中小学校基本数据》,中职学校有34所,在校生9.21万人,专任教师1997人;兼任教师没有具体数字,但从了解情况看,约占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师资严重短缺。而且教师寒暑假忙于招生工作,根本没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培训的机会,也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效果不甚理想。

其余选项,教师不重视培训占47.2%,师德培训不足占41.7%,培训经费不足占36.1%。

三、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及活动

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师资培训的效果,问卷第10题设计如下:您认为理想的培训模式是什么?(多选)A.学校独立培养,B.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C.企业实践培养,D.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E.在线培训,F.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依次如下。

1.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有33人选择了此项,占91.7%。理想的校企互动共享模式中,由企业力所能及地提供实习基地,并参与学校教学方案的制定,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

有26人选择了此项,占72.2%。从调查中了解到,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培训团队,既有知名专家学者,也有行业企业的优秀企业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3.企业实践培养

有24人选择了此项,占66.7%。但目前教师企业实践的收效不大,由于受市场机制的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有些流于形式。

其余选项,在线培训占30.5%,学校独立培养占5.5%。

为了从被调查者的切身体会中提炼出师资培训的好的做法,问卷第15题设计如下:举例说明您参加过的或了解到的效果很好的职业教师培训活动。从调查问卷结果看,依次归纳如下。

一是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顶层设计的师资培训活动。此项活动得到被调查者的高度赞赏。到企业顶岗(跟班)学习培训、下企业锻炼、引企入校、全程参与企业技术项目都是被调查者认可的好活动,但也提到企业为了不影响效益,很难配合学校,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

二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广西名师培养工程2014年度示范教学辐射活动,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玉林、崇左的11所中等职业学校组织了11场专家现场指导的示范教学研讨课。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努力搭建一流平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吸引、聚集和培养一批中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以“头羊效应”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职业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各类评选推动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例如,为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2013年起,广西每年举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教师普遍认为专业技能有较大的提升。

四是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南宁市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系承担了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任务,模具专业已开发了《机械零件的测绘》《制作单工序冷冲模》《制作塑料注射模》等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开发水平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得到了同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难题,教育部近5年出台了指导性较强的政策,例如,《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3]12号),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系统培养与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些年职教攻坚、内涵提升等系列活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我们要敢于正视目前仍不乐观的师资现状,勇挑改革创新重担,创新师资培训模式,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打造成专业技术强、师德高尚,既有专业理论,又有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娄自强,马小云,张慧.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4).

[2]李体仁,赫芬芬,刘正安.职教师资现状的调研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开源期刊,2014(6).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职骨干教师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2009年暑假(7月6日至8月2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同济大学承办的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

本次学习分为3个方面内容共288学时:一是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是68学时;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是80学时;三是企业实践是136学时。2个月的学习,既紧张充实,又幸福愉快,收获颇丰。

一、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提升了职业教育理念

7月6日上午开学典礼上,同济大学中德学院院长周耕夫教授作了精彩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报告》,了解了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动态,当前面临的大好形势,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职教老师的责任感。6日下午便开始了正式行课。善于分析的徐朔教授讲授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方法》,了解了在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和蔼可亲的陈祝林教授讲授的《国际职业教育比较》、《职教师资科研能力培育与提升的若干思考》和《产品开发与创新基础》,了解了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特征,“双元制”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内容;当前我国职教科研现状,职教师资科研的作用及其特征,科研论文的撰写;德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我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现状,创新教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优雅的孙玉华教授讲授的《可编程控制器》,讲授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与应用,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情的王建初博士讲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精神饱满的李同吉博士讲授的《学习理论与中职教育和教学》、认真的罗阳博士讲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教学》、充满热情的顾剑锋老师《快速成形与快速模具技术实验课程》、一丝不苟的王云峰博士《教学媒体开发实验》、性情温和的周圣涛老师讲授的《数控编程技术》等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的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风趣的讲解,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职教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另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实在让人令人感佩。他们精彩的课堂讲授,精心的教学安排,平易近人的交流,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

二、通过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7月8日至9日,学员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实验室进行了两天的现代快速制模技术的学习。此技术是直接从计算机模型产生三维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是由现代设计和现代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7月19日,学员在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学习了激光雕刻技术。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之一。8月10日至8月14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到了上海市劳动局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见。此中心位于上海市天山路,有各种先进的各种机床设备五六百台,三分之二的机床是进口的,设备价值3.6亿,各种机床非常先进,许多设备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两天数控车床操作,两天数控铣床操作,一天在电脑上数控仿真。数控车床学习的是海德汉系统,数控铣床学习的是HAAS系统。先老师讲编程,讲系统原理,讲机床操作,然后学员们对一个零件进行编程、操作机床将零件加工出来。我们学习起来积极性非常高。8月17日至8月21日到上海弗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学习。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德国Festo公司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五天的时间,学习了气动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一些简单气动线路等。在老师指导下分成6组还进行气动线路的接线操作。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见、增强了动手能力、充分了解到了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职教教师应该时刻紧跟本专业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三、通过考察和参观企业、座谈,感知了企业文化

按照培训计划,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安排我们于7月31日到座落于上海浦东金桥保税区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参观。上海通用汽车是唯一一家连续7年当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汽车企业,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参观此企业对我们感官上是极大的刺激。8月4日,我们到座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开发区的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机械和电线电缆专用设备,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以客为尊、缔造品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以“品行天下专为先”、“做专、做精、做强”为理念,照“走品牌之路,建百年鸿得利”的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务实求信、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8月5日,我们到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参观。公司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和谐企业建设方向努力。为此,公司历年来相继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先进企业”、“上海市销售收入500强工业企业”、“上海市工业系统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等荣誉。8月7日,我们到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观学习。学校自1997年起实施中德合作项目,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现与60多家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一所榜样学校,很值得我们学习。学校的葛金印老师给我们作了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大纲的修订说明,启发很大。8月9日,我们参观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煌教仪”现已成为中国教学仪器行业最著名的品牌,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仪器和中国职业教育实训考核设备最大研发基地,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与国际教仪大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之一。“诚信创新”是全体天煌人共同秉承的企业精神。

通过以上的考察、参观,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感知了企业文化、领略了现代企业生产现状、技术水平、用工需求信息,加深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为我们这些职教学校的教师指明了教学目标和方向,使我们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也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教育更加有针对性。

以上的参观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看到东西,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思考,才更有所收获。

四、职教中职骨干教师课后互相交流学习,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第8篇

关键词:新西兰;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特点;启示

收稿日期:2006―08―24

作者简介:姚冬(1976-)女,汉族,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西兰高等职业教育。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是25所理工学院之一,提供函授与校外课程,是新西兰最大的、公立的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一、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概况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the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School, 当时全国唯一一个提供函授课程的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于1946年7月1日,主要是为二战归来的军人和希望受教育的妇女,因战争而耽误学习提供教育培训;1963年,改为 the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Institute (TCI),以和其他提供职业教育的理工学院获得平等地位,主要开展商业与贸易教育;1990年,随着新西兰政府的教育改革,命名为开放式理工学院(The Open Polytechnic of New Zealand),成为新西兰全国唯一最大的、公立的、提供高等远程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广泛的以工业与职业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全国各地的高级技术工人与技术人员。

作为新西兰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新西兰25所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工学院的一员,作为开展终身教育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补充传统的以校园为基础的培训与教育模式,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政府、工业、商业、毛利人地区、太平洋地区及其他社区群体等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为迎合新西兰国家发展目标,建立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培养面对高速发展与快速变化的社会所需的专门知识与专长的高级技工与技术人员;为城、市区、边远地区毛利人以及太平洋岛民的全职、兼职从业者、成人、妇女等提供远距离的、丰富的、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教育培养,使受教育者快速提高知识、技能,适应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设有三个学院: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信息与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技术车间学习与发展学院(School of Workplac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提供多达170多个专业,1500个课程:商业、信息管理、社会科学与健康、生活与生产技能、教育、农业、畜牧业、建筑、工程、林业、旅游和旅店业等,专业设置无所不有,覆盖面之广令人吃惊,课程设置完全取决于社会需求;课程的教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偏重于实践应用与职业的培养;提供的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学习,也有部分学位课程,相应获得的文凭为学习证书、毕业文凭、学士学位等,以及从基础资格到学历水平的国家职业证书和国家毕业文凭(NQF:level1-level7)。

注册学习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入学时间以及灵活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邮件的往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作业的批改;登陆校园网站获取资料资源;通过免费电话系统、网络系统与老师、其他学生交流;教材涉及课本、录像带、磁带、电脑软盘到CD等多媒体资料;教材的获得可以在当地书店购买或是在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自己的图书馆借阅。

同时,学院随时与新西兰学历权威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保证教学质量;与新西兰大学密切合作,共同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更高级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特点

(一) 发展职业终身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

伴随着新西兰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各行各业的职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事本专业的技术知识,以适应就业岗位变换的需要;劳动者一生不可能只从事某一种特定的就业岗位,需要不断扩充知识来适应各行各业技术的需求;有极少数青年未能完成十二年义务教育,没有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但是到一定年龄,需要就业,得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得有某种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妇女在四十五岁之后,多数脱离工作岗位,家务劳动基本社会化,子女成年后独立生活,这部分人都渴求继续学习的机会,是成人继续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在成立60年来为成百上千万新西兰公民提供了职业技能继续教育。新西兰开放理工学院作为传统校园培训的补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学习,提供从基础到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获得职业技能的公民提供基础的职业教育,为在职人员提高以适应市场新发展所需的技能,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帮助发展他们达到个人目标和充分参与社会、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的要求。每年的30000多学生主要来自成人在职从业和转岗人员,但同时包括约有1/4来自其他理工学院和约1/5来自综合大学的兼职学生。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学习环境超出了传统的教育部门划分的边界。从而使得学习机会扩展到人的一生和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使妇女获得继续受教育的可能,使居住边远地区居民具备当地工作所需的素质,使失业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使在职人员的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2005年在开放式理工学院注册的学生37433学生人(非全日制学生29797人,全日制学生7636人)

较高的成人参与率反映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通过远程教育为成人终身学习创造了广泛的机会,反映了新西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与社会建立联系,提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传统的校园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充,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旨在为新西兰的社会、经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做出贡献。随着步入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新西兰的发展需要大量从基础到高级的技术人员,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拥有占人口80%的劳动力,2020年60%的在职劳动力。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在实现国家目标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企业需求同步、从职业要求出发,设计课程安排,突出专业特色,突出最新科技发展,突出市场的需要,突出企业的需要,突出学生的需要。开放式理工学院通常与有关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合格的人才,反之,学院则需要企业的资助和教学指导;同时,接受企业的委托,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学院与工业、商业、雇佣者、职业技术机构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建立联系,进行革新与课程的开发,培养大量在职人员和将要入职的技术人员,满足劳动力对新知识的需求。开放式理工学院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课程都偏重于实际应用知识。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专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求学者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实践应用的学习机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需求办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使学生适应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开放、灵活、多样、系统,以学生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入学条件非常灵活:年龄不受限制,不分学历层次,不分职前职后,只要符合该课程入学标准(注册学习某一等级证书或文凭学位课程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格要求),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具体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随时可以注册入学,可以按照自己的空闲时间安排所学课程。课程设置会根据不同层次分为短期培训1、2、3、4个月及半年、1年期、2年期等长期培训。专业、课程设置涉及全国各行各业,非常发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偏重于实践应用学习,提供多种学历证书,从基础到较低职业证书到学士学位满足社会对各种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每门课程都包括必修的核心课程与可选择的选修课程;每一门课程或一组课程模块均对应一定的学分,每个学分要求固定学习10个小时,不同课程有不同的学分的要求,所以每个课程学习的时间也不相同,有长有短,相应的,每个课程都设置咨询辅导老师,负责帮助注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设置与安排学习计划。每个课程都很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解重点内容,其余则指导学生自学,查阅有关资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免费电话、邮件等现代通讯及时与老师进行交互式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课程均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理论活动(在校内进行)+实践课程(在企业完成并予以考核)。

(四) 为偏远地区群体提供教育机会

新西兰政府关心和保护本国少数民族毛利人的发展与教育。2001年新西兰人口383万,其中4/5 是欧洲后裔,1/7为毛利人(当地土著人),1/15为亚洲人,1/16为太平洋岛人。据预测2016年前新西兰近一半的学生和增加的劳动人口将是毛利人、太平洋或亚洲人的后裔。人口结构的变化必将对人们的工作、退休、娱乐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和培训可以在帮助社会应对这方面的挑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长期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土著人、残疾人、失业者、移民及边远地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日益引起关注。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提供职业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③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土著毛利地区的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职业机构、服务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聘用更多的毛利教师,提供适应于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课程,如毛利商业贸易文凭、毛利文化、工艺文凭、毛利人营养健康等课程,为毛利人提供基础乃至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当地发展需要。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为太平洋地区住民提供终身教育支持。同样与当地教育、企业机构联络,共同为太平洋地区住民提供良好、快捷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建立太平洋地区的强大的师资网络更方便当地学生的学习与辅导。

三、启示与思考

中国在大力发展高等远程教育,其目的是为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求学者继续受教育需求,发展终身教育,与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有相似之处。但对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的研究是对我国的高等远程函授教育的发展提供值得学习并加以借鉴的地方。

1.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教育面向职业方向以提高具体实际工作技能为主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我国目前的高等远程教育,仍以获得一定阶段的学历文凭为主,主要以理论知识大于实践应用知识的学习为主,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重视具体实践经验的学习,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消亡,各工作领域都对劳动者不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迫使劳动者不得不积极学习新技术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只看几本书,具体技能是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的高等远程继续教育应从学历教育逐步转向学科新知识和专业新技能提高的培训上来,使在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职业终身教育。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企业界有密切联系,定期根据校企协会双方的董事要求及时调整改革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课程也应逐渐转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应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一切有受教育需求的群体。以就业为导向,使远程函授教育与市场、与就业相互连接,体现面向市场和需求办学的高等远程职业教育特色,畅通就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

3.远程职业教育地域范围要扩展到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西北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选择。积极有效地与当地组织、教学机构建立联系,共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上教育,调集优良教育资源,有利地帮助提高当地人民从基础到高级职业技能,改善、发展当地经济建设。

注释:

①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50.

②马岩、安玉奇.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人教育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3.8.

③郝克明、王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化社会创建: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52.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