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安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教学安排

第1篇

关键词:循序渐进;规律性;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51-01

舞蹈教学的课堂安排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掌握教学的规律性,学生要掌握学习的规律性,这是由舞蹈训练中的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说到循序渐进,可以说这是每个技能学科都需要遵循的原则,可是以舞蹈这个专业来说,教师不能仅仅笼统的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更应该从舞种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在开展教学之前思考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规律,把循序渐进落到实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层层推进。教师对舞蹈教学课堂安排的把握,近则是一堂课,远则是整个学期整个舞种教学的规律性,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

一、统筹课堂安排需要循序渐进

(一)施教者教授知识需要循序渐进

施教者组织开展训练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者科学系统地掌握舞蹈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舞蹈教学的科学规律和受教者掌握知识技能的客观规律组织开展。从最初的兴趣培养到学习技能的逐渐掌握,从审美知识的丰富到审美能力的形成,都不能脱离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若是偏离教学规律,课程也就无法顺利推进,达不到训练效果。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固有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并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才能使受教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舞蹈艺术的百花园。

(二)受教者接收知识需要循序渐进

受教者的认知发展规律,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开展的。倘若任意打乱教学顺序,不按他们的认知发展客观规律组织教学,受教者面对崭新的知识领域就会困难重重,无所适从。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能夯实学生基础,如同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在舞蹈教学中打稳基础十分重要,也许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动作的练习会稍显枯燥,可只有巩固舞蹈基础达到质的飞跃后,才能在吸收表演性强的舞蹈时不感到吃力。

二、蒙族舞蹈课堂安排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

(一)以蒙族风格特色、文化背景作为切入点

1、教师传授背景知识使学生大致把握蒙族风格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民族居住的地域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因而在舞蹈艺术表现上也形成了不同的风采。所以说,在学习蒙族舞蹈之前教师对蒙族文化、舞蹈风格的铺垫十分重要,这能使学生对于民族风格特色有更准确的把握。蒙族是个马背上的民族,蒙族人民骑马驰骋于辽阔的大草原,以蓝天为帐篷,以绿野为毡毯,塑造了他们豪放、大气的性格。在他们的民间舞蹈中,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形象。学生通过了解蒙族的生活地域和风俗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和生产方式等,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以宽阔的文化视野关照该民族民间舞蹈。

2、让学生聆听蒙族音乐感受音乐特色、节奏特点

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特点是热情奔放,悍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节奏规范多采用单一节拍,曲式多为对称的方整性结构。教师通过使学生聆听具有浓郁蒙族特色的音乐,感受该民族的音乐特点,并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辽阔的大草原,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音乐感受。

(二)蒙族体态、舞姿训练需从量变达到质变

基本体态和舞姿是肢体舞动的基本特点,是把握舞蹈风格特点的基础,教授一个民族的舞蹈,一定要从基本的体态、舞姿训练开始,并且需要量的积累。通过长时间摆体态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从五分钟,十分钟到二十分钟的不断加大强度,使学生通过肌肉的酸疼感来记住舞姿的规范。体态、舞姿是静态的舞蹈,舞蹈是由各个体态、舞姿连接而成,在舞蹈中要使得每个动作都规范精准,每个动作都能瞬间到位,就必然要通过长时间的体态练习来积累。当然凡事都要讲究方法,除了长时间的摆体态,还要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观察自己与老师动作的差异并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的体态,这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迄今为止还未曾发现有哪一个人生来就具有优美动人的舞姿,“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传神的道出了优美舞姿的形成历程。

(三)严格规范蒙族手形、脚位

“手是舞蹈演员的第二张脸。”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必须从细节抓起,在组合学习之前先进行单一的手形练习,强调手形的重要性,这样能使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舞蹈中手形的规范。脚位的教学也要如此规范,只有经过单一的手形、脚位练习,使学生注重细节,才能在舞蹈组合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手形、脚位有更精准的把握。

(四)蒙族单一动作的训练使学生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性

舞蹈单一动作的训练,犹如语文课上的“识字”教学,这是舞蹈“组词”、“造句”、“成章”的基础。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就像是铸造每一块瓦,只有基础坚实、材料过硬才能盖出结实耐用的好房子。单一动作的训练教学其内容是舞蹈组合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动作,从风格特点来说是从属于舞蹈组合的,且训练的规范性和情感性都具有为舞蹈组合服务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在单一动作训练中,准确体验舞蹈的风格特点,是训练学习中的关键。在蒙族舞蹈教学中,开展组合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单一的基本动作的训练,如蒙族民间舞蹈中有各种肩、臂的动作,有:硬肩、软肩、圆肩、甩肩、碎抖肩;硬手、软手、压腕、弹腕、翻腕等动作,这些基本动作都有着浓厚的草原气息,是每位学生在学习蒙族舞蹈时所必须掌握的,对这些单一动作的协调、到位和美感体验,同样是舞蹈组合和成品舞蹈的美感体验及其艺术表现的基础。

(五)由单元到综合进行组合训练

1、单元组合是基础

舞蹈组合训练并不是舞蹈单一动作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演规范并注入学生情感表现的一个舞蹈学习的必由阶段。然而,组合训练也是要分阶段的,学习单元组合是对单一动作训练的一个扩充,也是为综合组合训练以及成品舞蹈训练打下基础。蒙族舞蹈教学的单元训练应是循序渐进的从体态组合、动律组合、硬肩组合、柔肩组合、胸背组合等细分的单元组合开始训练,在单元训练时要强调学生动作的质感,要求学生记住动作准确的要领,掌握基本动作的规范性。

2、综合性组合强调表演以及对蒙族舞蹈风格性的把握

在综合性组合训练中,要注意舞蹈运动规律与学生情感表达发展的有机结合,也要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与风格的整体把握和表现能力。综合性组合有别于单元组合训练,它不再是单一的基本动作的训练,而是加入了更多表演成分以及民族的风格特色,组合更具观赏性,同时对学生掌握舞蹈表演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在综合性的组合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对这种独具特色的蒙族舞蹈有传神的表现,在展现风格性的同时加入表演,使学生对蒙族舞蹈的学习迈入更深一层。

(六)加强表演性组合和剧目的练习

舞蹈的训练学习最终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表演性组合的以及成品剧目的练习,是对学生掌握民间舞的一个强化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的知识有限,学好舞蹈还需要课后的勤加练习,在学生对舞蹈风格以及表演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从视频中学习优秀的舞蹈成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对舞蹈的表现力,使学生对舞蹈艺术连贯、流畅、抒情等整体审美感知和入微的艺术表现有更深入的领会和体验。

参考文献:

[1]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2篇

关键词:节奏;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式,虽然,随着课堂教学概念外延的扩展,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课堂教学方式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和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它仍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那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课堂教学应把握其内在节奏人手进行探讨。

节奏是音乐领域的一个名词术语,是指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一个节奏的问题,即根据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科学的、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步骤,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课堂教学的快慢、舒缓、张弛,使课堂教学活动象优美的音乐旋律一样,有内在的高低的起伏变化、强弱的错落有致,多少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在节奏首先是适应了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饱和”现象,即“当人们在某些事件上达到心理饱和状态时,则难以再容纳有关的信息。”这就是说,人的注意力以及接受知识等都是有一个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进入了疲劳状态,如果这时继续加压,就会出现反弹现象。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知识含量,把握教学进度,张弛结合,舒缓自然,形成一定的内在节奏。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在节奏适应了课堂教学具有美感效应的需要。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把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考虑传授知识时的方法及技巧。因此,每一节课都应是一部艺术品,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这需要教师精心构思,周密安排,其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旋律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审美性,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轻松获取知识,更可以获取审美享受及审美教育,实现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在节奏还适应了教学的实际效果的需要。课堂教学有节奏的进行,是符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许多教师始终都在探求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丰富的实践中,教师们形成了诸多的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与总结,其中,节奏法是一种融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技巧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是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关键,特别是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的高职教学更应如此。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在节奏呢?

第一,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合理安排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学双边主体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互动,不能教师一言堂,也不能过于对学生放任,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好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手、脑结合。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言堂,从上课开始,就由教师一人担当主角,直讲到下课,仿佛这才是真正的大学课堂。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方式已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高职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大学的课堂还是高职的课堂,都应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因为,一味的知识讲解不利于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而且很容易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不利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的讲解,学生则在讲台下自做自的事,形成了教与学严重脱离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教学互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的作用,即掌握何时讲,何时练,何处讲,何处练,把握其内在的节奏性。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习惯及听课习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安排讲、练的内容,控制讲练的速度,使讲练自然形成其内在的旋律。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学生动脑与动手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那么,课堂教学始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时间比例、程度比例等,既不能让学生单纯的完成简单的动手操作,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费力。要适当增加动手的难度,使手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动脑思考,寻求正确的答案,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其次,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某些相关元素。

如,教学内容的雅,俗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等。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是一项非常有技巧的工作,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雅俗,感性内容和理性内容的分配,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置。雅俗结合主要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做到:系统的知识内容与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一旦讲到有趣的轶闻逸事的时候,学生们就会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而一旦教师讲的是正规的知识或理论,他们就会没精打采的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使许多的教师一筹莫展。因为,假如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就成了评书联播,而不迎合学生,课堂又是一片死气沉沉。为此,根据高职教学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培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迎合学生的好听故事、趣闻的特点,在正规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合理的安排一些和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及传说,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牢牢的吸引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以及知识深浅度的结合,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如可适当增加学生关注的话题,流行的话题,时髦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即教育学上讲的“桃子理论”。

第三,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还应考虑到一些课堂教学技巧的合理运用。

如快慢结合,教师教学声调高低处理,学生情绪的调动等。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就象弹钢琴,为了使观众陶醉,乐曲本身创作得成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是弹奏者的艺术发挥的怎样,即弹奏者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优美的旋律展示给听众,感染听众,调动起听众的感情,这才是成功。所以,教师要研究教学的一些技巧,一些方法,要研究学生心理特点,要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内容的难易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正常规律,合理安排好教学的快慢速度,快慢结合,进度适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整节课保持一个音调,缺少高低的变化,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听课的疲劳状态,因为,适应性使教师的讲课变成了一种催眠曲。为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繁简、重要与否,注意语调声音的变化,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抓牢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是一种技巧。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虽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切相关,但是大多数初中教师和学生却对该学科并不重视,从而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普遍低下的现状。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根据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现阐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普及与深入,在大多数初中均以“有效性”作为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高效的课堂教学即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次,具有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即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即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第四,能引人深思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堂教学即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自从全球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已经逐渐在我国各省市初中开设,然而,大多数初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该课程在学期末和升学考试中不占有成绩造成的。此外,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多,但对于信息技术的课时安排比较少。

(2)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落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通常以自身作为课堂主导者,教学方式多为“传授式”,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因此,大多数初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心不在焉,且对于较难的知识无法掌握,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也通常抱着应付的心理,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3)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不平衡。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以每周1~2节最为常见,而教师通常会对学生进行纯理论教学。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大多数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性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实际操作的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应酌情增加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同时,教师们应认清自身的责任,并告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例如,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学生们多媒体、电脑、汽车导航等均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以增加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解,从而提高重视程度。

(2)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继续沿用“预习――讲授――练习――考试”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应当根据所教授的内容作适应调整。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office软件的使用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并通过组件竞赛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作为一门技术性、应用性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只是 “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时,应首先对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再通过上机课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们对如何操作Windows系统的印象。教师通过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巩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其对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提高师生的重视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操作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强,崔海慧.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对策探讨

[J].中小学电教, 2013(1).

[2]于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第4篇

关键词:效率;体育课堂;技能教学

在教学中由于没有解决好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问题,致使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天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生动的课,就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切身体会。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方面,我据自己的感受总结了以下几个途径。

1.在技能教学的教材中挖掘、提取能寓教于乐的因素,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下工夫找出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才能使学生对安排的内容感兴趣,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加入了速度游戏、教学比赛。同时,在练习中还注重提出一些技术要求,使技能教学与提高能力的教学能够同步进行。所以在安排单元教学计划时,应将这些快乐因素有目的地分配到每节课中。在教学中,游戏与教材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正迁移。两者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2.精讲多练,抓住重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到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时讲解用时过多。如推铅球的教学中,从预备姿势,到动作的各个细节,再到动作结束时的缓冲。面面俱到,讲解时间长,导致重点不突出,练习时间被挤占。如果我们找出它的重点所在,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有利于学生领悟出发力动作的顺序,如蹬地抬体,甩右肩伸臂推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概念,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使教师能够在充足的练习时间中发现学生共同存在的错误动作,并及时给予纠正。另外,在提出要求时也要分步骤地逐步涉及,即在达到近期目标后再涉及远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我认为在讲解中练习,在练习中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3.认真贯彻课堂常规,提高时间利用率。在高一新生入校后的教学中,首先要耐心地贯彻课堂常规。只有让学生习惯了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从上课时的集合整队,到课中分组轮换时的交换场地、领取器材、集体练习的统一性,再到下课时的收交器材、集合讲评,都应严格要求。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视课堂常规的贯彻,避免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贯彻课堂常规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守纪律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的养成习惯的内容,是一个人素质高的重要体现。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守纪律、听指挥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守纪律,讲公德,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有序,更加和谐。

体育课堂中,教授学生知识、锻炼学生体魄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人的素质提高了,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好。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常规得到有效贯彻,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4.认真备课,细化课前准备。备课时要根据班级人数、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精心设计队形变化方案。课前备齐所需器材,安排好所用场地,并详细制定场地规格。学生练习时的队形变化是依据教材教法的需要而安排的,合理的安排能避免不必要的调动队伍,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上课所需的器材,均要提前放在适宜的位置,数量也应按人数准备充分,避免用时不够,临时再取,耽误时间。场地布置要根据班级人数,男女生身体条件来安排。如进行篮球行进间投篮练习,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动作顺序,安排“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节奏画线,在场地上画一宽一窄两条线,由于男女生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所以男生和女生用线的宽度有所区别,男生用的要宽一些,女生用的要窄一些。只有做出区别对待,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男生吃不饱”和“女生吃不了”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第5篇

【关键词】结合实际;加强直观教学;恰当设问;当堂检测;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6篇

一、完善教学设计,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时间

1.深入分析学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活动离不开的三个基本要素,“备学生”和“备教材”无疑是新教师管理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备学生”就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进行分析。首先,新教师要清楚所教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这样才能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节奏。其次,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教学内容的讲解才能详略得当,设置的问题才会比较恰当,才能预设好学生的回答,准备好自己的理答。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在意料之中了,自己上课就不会慌乱,可以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最后,新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的特点,选择和班级特点相适合的教学模式,这样对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就可以及时、从容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以节省课堂时间。

2.精心预设教学活动时间,合理选取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和讨论环节进行预见性的安排,保证设计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和动嘴的同时有所收获。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随意增加教学活动,因为新教师毕竟能力有限,在课堂上随意增加的教学活动可能会没有价值,而且活动过程没有事先进行安排设计,很可能出现难以掌控课堂的局面,反而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知识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二、提高专业技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时间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节省讲解时间。

如今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讲授法,教师主要通过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而新教师在讲解的速度和节奏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新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讲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备课的时候,新教师先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在自己的头脑里过一遍,对整节课的流程有个大体印象,进而组织好课堂语言,特别是想好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以及一些课堂的评价语。这样在组织课堂语言上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整堂课给人的感觉会比较有条理。其次,在上课时要注意使用学科语言,讲述要清晰明白、通俗易懂。尽量避免重复用语及口头禅的多次出现,语言重复唆会让学生听得疲劳,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容易感到疲劳,新教师应该有效使用嗓音,注意调整音调和音量,或者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重新投入教学。

2.提高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把握教学时机。

新教师的课堂远没有名师的课堂来得精彩,课堂教学内容吸引不了学生的时候,学生容易开小差,课堂问题行为随之产生。课堂问题行为通常不可预见,只能靠教师灵活机动地处理,因此掌握一些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技巧对于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可以用眼神注视、提问或者走到学生旁边轻叩桌子等方式警示开小差的学生,既可以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可以让开小差的学生改正自己的问题行为。第二,当班级有多数学生在干扰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用语言提醒,如“请大家不要讲话,安心听讲”,甚至可以简单而坚决地处理一两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的学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三、优化教学策略,有效调控学生学习时间

1.根据学生注意力变化规律,有效分配学习时间。

一节课开始的五分钟内,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或者其他思维状态逐渐转移过来。五分钟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激励下渐入佳境。二十分钟以后,由于大脑皮层的疲劳,思维活动的水平逐渐降低,学习状态渐渐变差。为此,教学时间的分配应与学生这种注意力变化规律相协调。首先,新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要想办法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能够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其次,尽量把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安排在学生思维最佳的时间段内进行,也就是要在上课后的5分钟~20分钟里,基本完成本节课的新知识教授。最后,充分利用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时间,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难点,巩固教学效果。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为下节课学习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功能得到时空的延伸。

2.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加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第7篇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语文组方少华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严店学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就帮助他为大赛做准备,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和评课。从课堂教学到说课的磨练,老师们参与的热情较高,学习收获也多。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展示的课堂教学都比较精彩。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严店学区郑岗小学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课题研究组长开展校本教研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时效性 时值分配

2009年4月4日,我参加了嘉兴市第十一届“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听了五堂课。这五堂课引起了我对以往学校、区里、乃至市里的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的回忆,引起了我对省在平湖举行的走向综合的教研活动的回忆。从教师在授课时的时效运用上来考察,便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当静下心来,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探究,那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界定

在当今社会,时效这个词已成为法律的专业术语,而我这里所谈的只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规定时间区间内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所达成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上一堂课所占有的时间是规定的。在我国或40分钟、或45分钟,不等。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动态的,而教师的教学成效则往往以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来衡量。因此,我这里谈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问题。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的探究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是极讲艺术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此,它远胜于诗歌、山水画、歌曲,因为这些都是抒写性灵,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情感的艺术,而美术课堂教学,它不只是表达教师的情感,反映社会之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来提高我们学生的艺术素养。况且,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一堂课时间的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效率最优化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省、市、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做了如下一些探究。

三、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具体的时间,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和突破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讲授、学生自主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设定合理的时值以及各环节之间所需时值的合宜比例,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教师应及时的对课堂时值进行调整,以确保时值分配的科学性。

2.合理性原则

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心理学家证明:一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在上课之后的5至20分钟之间,作为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时间领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的主要部分、宗旨等分清楚主次,与时间相结合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课堂时间,保证在最佳时域完成主要任务和关键性问题,同时加之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再生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并注意其效果如何,确保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又防止学生的时空现象发生,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做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的基本方法

1.因课分配时值

教学内容不一样其时间的分配也有着其不同性,尤其美术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有着相连性,但是每个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及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时值分配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因课分配时值的办法。

2.以生分配时值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日益明显,尤其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接触了一定的素描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连美术课都没有上过,再者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起伏不定,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以学生为基准分配教学时间,最大化的延续学生的兴奋时域,提升学生的专注时间。

3.察时分配时值(动态变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即听课效率有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变化,察时分配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性的可持续发展。

五、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1.合理、优化、科学分配时值能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时间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具体条件,它是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要素。教育学家往往把教学时间视为教育王国的金钱,把教育视为发生在时间长河中某个瞬间的过程。而经济学家把时间视为优化课堂效益的资源,心理学家则认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可见,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课堂教学时间效益,发掘时间的价值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2.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效率”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和经济学概念。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就是效率,单位时间里做功越大效率就越高,反之,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小,那么效率就低。在经济学里,即把投入和产出之比称为效率,投入低,产出高,效率就高,相反,投入高,产出低,效率就低。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用公式表达为: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

六、评价教学效率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评价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总结,传统教学中评价者都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实施评价,容易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而新课改之后,将评级体系做了完善,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的愉悦性。

2.参与性原则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中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教师只有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部分也一样,学生是教育的直接接受对象,他们有权利对课堂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以及教学效果。

3.再现性原则

即时再现,日后再现,即时与日后一并再现原则。评价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结尾部分,同时也是其特殊的内容,关系着日后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评价部分,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加强关注教学时值分配的再现性,确保课堂教学的完善性。

七、深入探究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的重视,甚至对教学时间的理解有些狭隘并带有自己的偏见,认为教学时间就是教师讲课、进行教学的时间,同时还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没有科学性、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思考行的培养,使得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教学时间的分配,“每门课程每学期、每周和按各种教学形式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外,教学计划还应当规定每学期、每周所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数等。”美术课程作为学生新接触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在合理、科学的安排和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时间效率,并与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自主的、深入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孔鼓.教育时间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陈时见.课堂学习论[M].杜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