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库存管理优化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零库存管理 物资管理
一、零库存管理概念的产生
零库存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条下,高质量、低消耗地生产,提出了生产准时制。通过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拉式生产技术,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产品,加快库存周转、减少资金积压。零库存管理理论在生产领域的成功应用后,又逐步扩展推广到企业经营的产供销供应链体系: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物流配送。
二、零库存管理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实践中,普遍的错误认识是零库存即取消库存、不备库存,不允许账面上有大量库存物资的存在。从定义上看,零库存不等于没有库存,而是指库存的数量接近于零,没有积压、呆废的库存。作为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均按照计划在周转、按客户的需要被生产出来。从库存物资类别上划分,容易控制的是原材料库存,最不容易控制的是在制品库存。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领出、分散保管方式,也可要求供应商准时供应方式,减少账面库存物资。从账面上看,企业也实现了零库存管理。但从实物上看,这些库存只是被掩盖起来。不是造成现场的库存积压,就是造成正常的物资供应变成紧急的物资供应,留给供应商备货周期过短,面临断供风险。这两种现象与零库存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没有促使暴露生产计划管理中的问题,而且促使整个物资管理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没有达成企业经济战略的目标、为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改进的机会。
零库存是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手段。零库存是通过准时制生产、看板拉动、配送制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通过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改善而最终达成库存活动的耗费、积压呆废库存逐渐减少直至零的目标。在企业实践中,应把零库存作为管理目标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作为指导企业物资管理的思想和愿景。通过库存转移、分散、分包的形式并没有降低库存总量,对实现企业零库存管理的目标没有帮助。相反,企业应针对不同的产品建立适当的库存,通过信息手段掌握库存的流动状况,以生产计划为核心和切入点,构建库存管理的平台,落实销售、生产、采购供应部门的库存管理职责,综合协调配合,逐步减少企业各个环节的库存占用。要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标,不仅要梳理企业内部产供销的流程,还需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存货做出策略性的安排。
究竟谁对库存管理负最终责任?在企业实际中并不明确。企业应不怕暴露问题,不应将库存管理的责任归于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而应纳入战略管理的范畴,并允许适当的管理冲突的存在。实际上,销售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财务管控部门、库存实物管理部门均有库存管理的职责,零库存管理目标的实现是整个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各部门相互协助产生的成果。企业内部需要一个战略性的部门统筹制定库存的策略,分配各部门库存管理的职责,对库存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指导相应部门努力减少库存。
三、推进零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全面的库存管理策略
所谓库存管理策略就是考虑库存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建立库存使用的方法。库存管理的作用首先都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服务,由于顾客的要求和企业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匹配,所以才需要库存来满足需求。如果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顾客需求,就知道何时何地储备什么品种的库存。另一方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降低保有库存的成本。库存策略的制定应考虑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即服务水平的设定。为了能快速满足客户订单或者满足客户系列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进而提升顾客满意度,就需考虑加快库存提供的速度、持有关键库存品种及加大库存设置量。
库存策略的制定应考虑按预测生产和按订单生产方式的不同。按预测生产即根据顾客历史需求数据,在未获得客户订单之前进行投产,储备部分产品供客户需要。对于此部分产品应是客户需求的标准货架产品,应防止因客户技术要求的变更导致产品呆滞。所以产成品库存量不宜过大,需根据历史数据慎重决定。按订单生产时,顾客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此时重点是确保按进度交付。
(二)提高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库存的信息化则要系统掌握库存在哪、有什么、有多少,并将此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推送到销售、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为做好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及管理粗放等原因,有时要准确掌握企业究竟有多少实物库存,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企业需认识到库存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把库存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的主要网络系统,在信息化上投入一定的资源才能解决库存数据及时性的问题。所以在推进库存管理信息化时,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考虑整体系统和分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关系,要以主系统为主逐次推进并相互兼容。在设计完企业内部的产销存库存管理系统之后,还需进一步推进企业与客户和物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网,最终建成整体的供应链信息系统。
(三)加强对库存管理的考核与日常监控
没有考核就没有改进的动力。企业需将库存管理考核的指标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的绩效中,生产、供应、销售及财务部门均应有考核指标要求,不能只考核财务部门或供应部门。只有相关部门均完成考核指标要求,企业才能通过库存管理获得收益。要防止只考核原材料库存,导致现场账外物资增多。只考核产成品库存,导致在制品积压。在设计库存考核指标时,应既有库存管理的总体指标如库存周转次数、存货收入率等,还应监控库存变化的增量指标,如按日、月库存变化情况的统计。对影响库存的金额占比大或数量占比多的重点产品, 还应关注其金额或数量的变动。库存的情况时刻在发生变动,只有持续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库存变化的趋势或偏离指标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应立即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把相关情况及时通知上下游的相关方。
通过加强对库存管理的考核,必会不断暴露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库存管理应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整体库存水平。不应害怕暴露问题,应以问题为契机,通过实施零库存管理来推动企业整体管理绩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作者简介:吴笑非,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83年参加工作,1990年至今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作,曾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管理、条件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资供应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侯美玲.供应链库存管理与控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钢铁行业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78 — 02
1. 引言
钢铁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加快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全球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几乎大多优先发展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基础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钢铁行业都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益,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公司既要保证自身的经营资本实力,又要协调好产供销三者之间的关系。从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钢铁行业供应链 “牛鞭效应”现象严重。研究钢铁企业库存管理问题迫在眉睫。
2. 钢铁行业企业存在库存问题分析
钢铁产品的最终用户大多为制造业,绝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加工;用户对钢铁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有明确需求;钢铁企业主要通过水路和铁路进行运输,路途远,时间长,运费价格高。产品库存的增加将最终影响钢铁行业内企业的经营效益。依据一般钢铁产品的出入库流程〔1〕,剖析其库存问题有五:
2.1库存管理观念落后
钢铁企业大多自备库存,容易在上下级企业之间造成逐级库存放大,形成“牛鞭效应”〔2〕。供应部门为了能及时得到原材料的需求情况,避免出现原材料的短缺,通常的办法是配置大量的安全库存,设置二级库存管理。这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造成部分物资库存重复、占压原材料、占用资金、承担利息负担,而且还需支付仓储、保管等费用,还存在耗损、变质、报废等风险。同时由于库存管理还是手工或人机并存的管理模式,保管员都是重复性劳动,不及时录入数据,人工统计手工帐,不能得到精准的历史数据,最终形成库存积压和库存短缺。
2.2库存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钢铁行业中大多企业采取了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库存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横向交叉多,权责不分明。该问题存在于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公司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却未及时优化。公司内各部门的职能都不同,对各自的要求也不同,对于销售部门来说,希望钢材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尽快的开拓市场;而生产部门希望钢材品种单一,能大批量生产,操作越简单越好;采购部门希望订货批量越多越好,有利于减低采购成本,价格的谈判,业务简单化;物流部门希望小批量、多批次到货,可以减小库存,降低库存管理难度。
部门间矛盾将进一步导致企业销售预测准确率下降,采购量增大,提高了库存水平,库存成本增加,物流周转减慢,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2.3库存需求缺乏预测
对钢铁企业而言,对钢材的库存需求预测还是在经验化管理阶段,公司主要凭借销售经理的主观意向对库存产品的销售需求进行预测,为公司的年度计划作参考。另外,在获取市场波动内部信息的过程中,钢铁行业内企业往往倚重于行业内人际关系。一旦波动消息在同行竞争企业间传播,就会使钢材价格和钢材销售需求预测不准确,进而导致企业大量卖出或囤积钢材,在采购成本增加的同时,库存量大增。因此,钢铁企业需要科学制定合理的预测程序,对合适的预测对象进行针对性的预测,规范化公司的库存需求。
2.4库存控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还处于经验化管理阶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手段,往往根据每阶段各钢材品种的大致销售量和发货量来制定采购计划。而且在入库过程中,库管人员延时违规,钢材产品杂乱堆放,进而导致查找库存产品时间过长而不能实现“先进先出”的库存策略〔3〕,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有的库存制度对公司一线业务员的控制作用弱化。在现有制度下,公司的业务员只关心库存量是否充足,是否可以按时按量交货给客户。由于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市场部的各个区域经理极少要求业务员每个月预测所负责客户的原材料品种、数量需求,或者主动与业务员对客户的库存变动情况和公司库存情况进行沟通。导致公司市场信息不能有效及时更新;另外为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业务员偏向于增加订购量,因此造成公司总体库存量偏大。
2.5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低
在钢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库存数据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这些数据都是使库存管理实现科学、规范、合理的重要依据。数据通过纸质文件传递的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大部分公司只有负责公司内网维护的网络信息部门,而且公司各部门都是电脑办公,内部网络主要用于通讯交流、收发邮件、备份数据、记录文件、文件共享等基础工作,库存管理功能不完善,普遍采用人工录入库存数据。
3.钢铁行业库存问题的改进对策
3.1提高库存管理认识,优化库存管理流程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钢铁行业的企业应通过理论培训、成本核算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库存及库存管理的认识。通过理论培训,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拓展库存管理知识面,在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基础上,反思公司内部库存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正确、全面的库存观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明确影响公司库存持有成本与相关的物流成本的因素,从而促使钢铁企业将观念转化为行动,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优化库存管理流程业务。钢铁行业内企业应该普及信息管理共享,既可以避免库存管理业务的重叠,又可以避免仓库保管员手工重复填写出入库单和统计出入库信息(可直接在在信息系统中调出直接填写)。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避免重复库存,降低库存资金积压,同时还降低安全库存量,提高供应保证能力,使企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3.2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调整配送模式
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钢铁企业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的关系应为每项业务由一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实行从头到尾的全过程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实现企业上层与基层之间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信息沟通。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合并关系密切并容易推卸责任的部门,根据信息的合理流向确定机构设置的组织方式,取消成为阻塞信息流通的中层机构,加强信息采集加工控制层、企业决策层的功能。
组建钢材仓储配送中心。根据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专门的仓储配送中心,负责钢材的储存、加工和配送,强化公司的仓储加工和物流服务水平,提高自身对钢材加工水平和配送能力的建设,使钢材物流服务成为公司的另一核心竞争力。
3.3加强钢材销售预测
加强钢材销售的准确预测可以指导公司制定合适准确的库存计划,设计好每种钢材产品的库存实力,为采购提供依据,既保证供应需要,又避免库存过多而产生库存积压,减少了库存成本,降低库存多余量,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利于钢铁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标准设计的盲目性。
要加强钢铁企业钢材的销售预测可以实施钢材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两种方法。由于钢材的销量大,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销售,公司往年的钢材销售量都有详细的数据统计,可以很好的借助这些历史信息来进行市场销量的预测,所以主要采用定量预测中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实施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一般程序为先确定时间序列的类型,然后找出适合此类型的预测方法进行评估,最后确定最佳预测方案进行预测。同时,针对不能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预测的因素,如成本、供求双方的关系、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宏观因素就要求公司销售部门采取定性预测的方法,并应及时修正定量预测的结果。
3.4从供应链角度加强库存管理
借鉴JIT库存管理方法〔4〕。针对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可以借鉴准时采购库存管理方法。成立准时化采购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货源、商定商品价格、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改进。在采购过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制定采购计划,采购部门要与供应商一起商定准时化采购的目标和有关措施,保持信息沟通的通畅。通过信息互动平台,供应商及时预测公司需求,提前备货,缩短供应周期。为确保钢铁企业准时采购策略的顺利实施,可首先选择部分供销稳定的钢材产品进行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
运用联合库存管理方法。钢铁企业所属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库存,彼此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为了使联合库存管理方法充分应用到钢铁企业内部,公司应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让彼此间的合作更加顺畅,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确保联合库存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
3.5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钢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实现钢铁企业的库存合理化和信息化,就要构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管理思想〔5〕。针对前文所述钢铁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需要企业在科学的管理指引公司业务的规范化;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在技术上要有稳健化的方向,产品价格合理;系统设计上的产品具有灵活性和快速实施的特点。加强仓储终端的信息化投入,借助自动识别技术来自动识别仓库里的钢材产品,采用手持数据终端,可以淘汰过去的出入库、盘点纸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又减少了错误率。
4.结论与展望
钢铁企业应通过内部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对库存管理的认识;采用信息管理共享,实行集中管理库存〔6〕,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建立专门的钢材储存、加工和配送中心;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减少库存管理业务流程交叉繁琐现象;加强钢材销售预测,制定准确适合的库存计划;从供应链角度加强库存管理,运用JIT库存管理法、联合库存管理法〔7〕提高企业的库存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库存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钢铁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库存管理问题会不断产生出现,需要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完善库存管理解决措施。要想在供应链环境下成功的运用各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解决钢铁企业存在的库存管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 考 文 献〕
〔1〕王雷,王勇峰.对钢材期货的认识与思考〔J〕.冶金管理.2007,08: 35-37.
〔2〕曲立. 库存管理理论及应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Lee H, Padmanaham V,Whang 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Management Science, 1997: 38-41.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王惠芬.JIT系统在我国应用的实证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联合库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10-02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控制库存与降低库存,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来优化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就库存来论库存的优化,静态地观察问题,最佳效果也只能是局部优化。这种思路存在着许多弊端。现代库存管理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下,必须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重要性
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供货方代替用户(需求方)管理库存,库存的管理和补货职能转由供应方负责。供应商管理库存从本质上讲,是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它是让双方都以最低的作业成本来确保交付服务和可靠的供货。通常双方在达成共识的目标框架下签订“产品及服务协议”,供应商根据用户提供滚动的预测计划,根据实际的或由用户提供的当前库存数量,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这样的合作协议框架,将由双方在紧密合作中执行,并且根据实施的情况及时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运营环境。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案,供应商需要掌握客户的库存品的详细资料和库存量,并且对客户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生产和销售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供应商可以把上述信息与自身的生产计划进行有效整合、周密策划、精心安排,从而高效、低成本、快速地为客户的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提供全方位的库存管理服务。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不仅满足了客户在常规情况下的库存管理要求,而且基于供应商对客户作业情况和销售情况的深刻了解,甚至包括对客户的情况的了解,供应商对客户所可能遇到的各种市场变化情况也都有适当的预案,从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也能妥善应付,而且成本增加也不大。
因此,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进而保持库存水平的优化。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与用户分享重要的计划和库存信息,双方都可以改善需求预测、补货计划、分销管理和装运计划等。使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传统的被动根据订单作业和补货,转变成主动以实际的或预测的客户需求作补货,得以减少客户、供应商的成品及半成品和在途库存。
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
2.1 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就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要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2.2 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通畅。许多企业目前采用MRPII或ERP。这些软件系统都集成了物流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该功能的扩展,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2.3 建立供应商与用户的合作框架协议
供应商和用户一起通过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如补充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
2.4 组织机构的改革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也就是负责控制用户的库存,实现库存补给和高服务水平。因此,为适应这一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总之,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增强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更精确的预测,降低营运成本,改善计划生产进度,降低库存量与库存维持成本,有效地配送等。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既可以应用于供应链,也可以应用于销售链。当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应用于供应商与批发商之间时,供应商以批发商的出货资料作为补货的参考。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整合制造和配送过程,参与预测与货物配送整合进入商品供应环节,交易伙伴可以共同决策如何适时、适量地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3 零库存管理模式
3.1 零库存管理方式
企业的库存体系建立对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正常有序进行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缺陷。零库存管理的观念与思想被提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库存管理概念,其含义是使某种或某些货物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即库存数量为零。零库存是对某个具体企业而言的,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库存管理形式。
3.2 采购环节零库存方式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优点
能够将原材料库存减少到最低甚至为零,减少原材料库存占用资金,并优化应付账款;能够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包括仓库费用、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成本有:①企业为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须少数几家供应商结成固定关系,甚至是单一供应关系,相对于多元采购会有供应商评价和考核困难,甚至会有以外断档的风险;②小批量供应、运输或配送频率高,会造成较高的物流成本;③要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必须和供应商有良好的即时信息交流,需要有较大的信息化投入;④由于企业计划、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等因素,会造成供应商产品积压和报废,影响长久合作的关系。
3.3 零库存管理的主要运作形式
第一,委托保管方式。委托保管方式是指接受企业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替货物,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实现零库存。受托方可以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委托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可以集中计量于生产经营。
第二,协作分包式。协作分包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企业,使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
第三,准时制方式。准时制方式是指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即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基本上按一定的日程表向上一环节订货,并由上一环节按期(如按天或小时)准时给下一环节送货,各环节之间做到准时同步,实现零库存。
4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模式,它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替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①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②减少了供应链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③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④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⑤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建立供应协调机制:①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用户满意度、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②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控制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这些内容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③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④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在于能够选择正确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供应链背景下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模式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曙光,田征.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 库存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思想;条件
伴随着科学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再加上经济环境的不断波动,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严峻。中小企业若要寻求发展,必须提高其管理水平,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
的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也是迫切需要提高的一部分。
一、库存管理的认识
库存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订货。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原材料的“蓄水池”,保证了生产的延续和进行,另一方面又作为销售的“缓冲器”确保了销售变动时的货品供应,获取规模经济利益。除了这些基本作用以外,库存还有了更多新的重要功能,如库存情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企业运行的状况,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
二、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1.依旧存在很多错误的观念
对于很多的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的概念还等同于仓库、库房的概念,丝毫没有意识到库存对于企业运转的重要性。从财物上讲,库存占去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是企业现金流的关键;从企业运转上讲,是企业各部门协调的中转站,显示企业整体运行的状况。不但工作人员缺乏这样的观念,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老板也非常缺乏这种意识,观念的错误直接导致企业很多计划决策的不合理。
2.管理手段落后,依旧依靠经验管理
(1)对物料的管理。很多企业对于仓库的理解还在于停留在库房的阶段,材料入库就万事大吉。商品保养不及时,造成大量库存商品积压损坏;仓库盘点不及时,仓库有多少库存都不清楚,导致重复购买,资源浪费且占据大量资金;仓库工作人员责任不明确,货料丢失现象严重,且帐面与实际不相符等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所头痛的事情。客观原因由于企业不具备很好的硬件条件,对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更主要的是仓库管理思想的落后和采用的仓库管理方法的不合理。
(2)对人的管理。企业仓储人员管理不合理,或者根本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员责任不合理。表现为责任不平均,少数的人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责任,其余人则做事不负责或者根本不做事。第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方面由于责权不均衡导致内部问题多多,影响士气,激励措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激励措施或者激励措施不合理,导致积极性不高,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
3.机构设置不合理,以及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
中小企业中,很多时候顾客的需求是不稳定的,且存在很大的波动。由于公司机构设置上的不足,或者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不同部门之间沟通缓慢或者不畅,一旦相应生产计划得到变化,不能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负责人。结果各个部门独立运行,在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计划以及销售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出现应急问题就会相互指责扯皮,最后不了了之,只能逼着采购去做紧急采购,逼着供应商紧急出货。
三、现代库存管理思想对中小企业的局限性
在最近几年,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不适合现在企业发展的情况,兴起了很多新的库存管理思想,如JIT零库存思想,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些管理思想并不是万能,都要求一定的实施条件或者基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并不适合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就主要的几种库存管理思想之于中小企业的问题予以分析:
1.JIT零库存思想
JIT是起源于日本的管理思想,与之相对应的零库存管理作为起源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在日本企业里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末开始,零库存思想在全球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但实施JIT零库存管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要实行与之对应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关节上把好质量关,尽力做到“零缺”,才能实现“零库存”。(2)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管理。为了保证不间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需要由高素质的员工组成的职工队伍,分别对本部门的各项事务负责,还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氛围。(3)还要控制生产准备耗时和存储成本。引进先进的设备,确保生产的灵活性,减少准备时间。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订购关系,降低采购及存储成本。(4)最重要的是要持续改善,否则无法维持如此过程。如此苛刻的条件莫说中小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规范化水平的大企业也比较难以实现。
2.VMI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最早由Magee于1958年提出,VMI是供应链管理下的一种库存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是采取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VMI的核心内涵是由供应商监控或者预测客户的需求和库存,并负责补充库存,VMI能够有效地克服“牛鞭效应”,降低成本,销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需要双方的谈判协商。这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虽然从理论上双方是可以达成一致协议,由于中小企业在谈判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上,缺少话语权。
VMI的实施要求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一旦中小企业的信息被上游企业所掌握,在竞争中将更加不利。周和兵在供应商管理库存应用的环境分析中,指出采购商市场的竞争,供应商市场的竞争,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采购商运营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采购方和供应商都会影响到VMI的应用。张于贤,李雷在“关于VMI策略的研究综述”中指出,实施VMI要满足以下必备条件:(1)目标的一致性;(2)利益的共享性;(3)操作的协同性;(4)客户库存状态的可视性。再加上VMI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VMI的实施方面还是有不少困难。
3.传统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不足
传统的库存管理思想是以生产不间断为核心,库存管理是为生产服务的,库存管理系统所做的只是发出订单和催货或用定货点法确定何时进行订货,或者用经济批量法确定每次订货的最佳批量。
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标准化及信息化水平不够,很多数据信息不够科学,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郭晶在“企业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中指出,传统库存管理要基于以下假设条件:(1)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2)物料需求是连续的;(3)库存消耗后,能够及时补充库存。这些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现有库存研究方向集中在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着眼于局部对库存管理进行分析和改善,缺乏全局观来研究库存管理。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库存设计和策略未能考虑到整个供应链,只针对和着眼于某一个局部环节,各自具有独立的库存和目标。如何让库存管理变得更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就成为摆在库存管理研究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提出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管理库存、优化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库存成因分析
制造企业库存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客户订单需求而设定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物料处于短暂闲置的备用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未来的生产、经营需要。库存产生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库存产生的内部原因分为如下几类:
研发原因。一是产品研发滞后及各环节不同步。现阶段由于很多企业研发过程不规范,缺乏系统和总体规划的研发,盲目跟风模仿,缺乏明晰地市场分析和产品竞争优势,造成新产品研发和进入市场时机脱节的局面。一旦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生产出来的新产品错过了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期,则会造成大量商品滞销积压,这是形成“死库存”的根本原因。另外,产品从设计到完成品,所有的工程没有连接在一起,且供应链上不同阶段的工程能力也不同,同样会产生库存。二是设计不合理。产品设计脱离现实需求的理想化的产品设计、产品功能不全等都会导致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不良库存;设计不合理,材料的标准化较差,不能共享,零部件设计集成化不合理、且数量设计过多,产品原材料规格过多,共享性及可替代性较差,使企业库存量增加。三是技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适应力弱。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更改频繁,导致原库存无法正常投入使用而产生积压,或成为呆料。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一些零部件将根据工程或客户的需要而进行设计变更,或用于实验产品项目上而后淘汰使用的物料或剩余的物料而产生库存。四是执行工程变更环节控制出错。如物料版本更新后未能及时通知采购,仍按旧版本下单到货,将使生产无法使用其物料而产生不合理库存。
采购、供应原因。一是盲目追求经济订购批量容易造成库存总量持高不下,见表1。采购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批量采购计划,将会增加企业库存压力。二是安全库存量水平设定不合理。设置安全库存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水平设定的基准不合实际,会造成过多的人为不良库存,阻碍企业内部存货运转。三是等待出库过程中的货品囤积。对于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或单批次量大的订单,受货品出货的形式与运输机构选择的影响,在等待拼柜和船期的过程中,会导致库存量的增加。
生产及计划控制原因。一是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与实际采购计划脱节,造成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实际入库原材料和生产进度不匹配、实际采购品种与生产计划不同步等,造成原材料库存积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监督不力易出现诸多问题,如设备问题、质量问题、异常停工、计划问题、交期问题等,均会造成企业的库存积压;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未通过质量检验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生产线上在制品的积压。二是产能紧张的原因。为满足产品生产要求,必须预先生产某一种半成品,从而使该工序或设备能腾出时间转为其他生产,导致半成品的库存增加。此外,企业为满足紧急客户订单的需求,拆掉成品上的物料去完成缺料成品,使半成品库存增加。三是生产线布局不合理及工位间不平衡引起库存增加。四是库存控制策略过于简单。许多企业在确定原材料采购量时,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对生产合格率、消耗量等参数不能准确把握,一般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采购、生产等部门总会在实际需求数量的基础上再上浮一定比例,多出4%~10%。
市场及销售原因。一是市场预测不准确或错误。由于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是不确定的,市场的实际需求与预测数据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预测销售数量与实际销售数量之间的差额导致库存的不确定。二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销售部门可能在接受订单时没有明确顾客对产品要求,或者没有将准确的订单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致使制造出来的产品达不到顾客要求而退货产生库存。有时也会一厢情愿地以自己的判断来代替客户需求,一旦判断失误,便容易造成不合理库存的产生,导致客户服务水平下降。三是退货引起库存。如货物本身质量不过关、产品版本确认失误等情况。
企业组织、领导原因。一是部门设置不合理或缺乏有效沟通。由于销售、制造、计划、物料、采购等控制系统和业务过程相互独立,往往导致各部门库存管理的不协调,导致多级库存等问题。存货在企业中主要以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形式存在,且存放地点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存货信息掌握不一致,造成存货长期积压。二是绩效评价机制的缺陷。一些企业鼓励超产,对生产部门的超产给予一定的奖励,导致生产部门会在原计划外自行决定超额生产,而年度或月底原料供应计划没有考虑超产这部分原料的供应,因此造成部分原辅材料发生不配比,重新形成表面上新的原材料紧缺。原料供应部门以采购周期长、困难大为由申请允许大量采购物料存储备用,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原料库存增加。
库存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类: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需求会因为客户计划的变更、购买力的波动、季节性变动、心理和个性特征等因素发生变化。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会通过提升安全库存方式来保证生产的需要。企业错误地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也会造成库存呆料的产生。
订单变更频繁。在客户订单的临时变更和取消情况下,如果计划员和采购员没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通知供应商延迟或取消原材料的交货,额外物料库存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由于订单管理与客户管理的缺失,致使原有订单减少或取消,生产企业来不及调整物料计划,致使原先购用的原材料或已制成的成品、半成品,变成不良库存;商品的季节性需求或制造商突然采取的各项促销活动,以及供应链为维持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商品在销售网络中各成员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等,都是库存存在的原因;在企业经营中,常常会出现订单的交货期比合同约定的期限提前或缩短现象,一些企业因竞争压力和其他原因不得不接收此类订单,但又过分依赖于预备的库存,使企业增加预备库存的持有量。
供应链企业间缺乏合作与协调。库存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供应链节点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个部门或企业间往往对库存控制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目标甚至是互斥的。供应链组织的协调涉及到的利益群体众多,如果企业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企业则无法掌握下游的真正需求和上游的供货能力,加之源头供应商不能享有足够的市场信息,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引起库存量的增加。
规避风险的库存储备。在不可抗力产生的情况下,比如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生产调整、供应商生产能力丧失等,使订货被迫取消,造成企业库存量增加。
库存优化措施
针对库存成因的问题,结合企业的特点,库存改善首先要增强企业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并从技术、管理、销售、绩效等方面进行改善;就库存管理而言,必须严格遵守先进先出、即时补货、分类管控、少量多次等原则。
内部库存优化措施:
研发方面,提高零组件标准化、通用化水平。通用化的材料可通过批量采购获取价格折扣,而且可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控制好研发的源头,以减少物件的浪费,减少不良库存量。
生产控制方面,实施生产过程合理化和在制品库存管控策略。合理安排生产过程,可以降低在制品存货的数量;在制品的控制可以使生产周期得到一定的缩短,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及能力。
采购供应方面,建立物料预警机制和提高库存周转率。通过建立警示标志系统,对应该取消的物料品种予以及时取消,防止无用物料的积压。
库存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大流程中,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出货计划,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要想达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上的库存,做好各流程的实物及虚拟信息的管理,而不是仅仅管理好已经到手的实物库存。
企业运营层面,加强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对不同的原材料应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比如优化库房结构、减少库房设置、实施ABC分类管理等。库存计划是生产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非常用产品”不安排库存,对“常用产品”分别确定其最低库存、预警库存和最高库存,由企业的销售状况、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供应条件等综合求得一个平衡点,原则上,最大库存不应超过一个月的销售量。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生产系统与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和合作的方式加以改善。只有生产车间、仓库、物资采购部、财务部等取得及时的联系,同时基础数据准确及产品的合格率提高,才能从整体上动态把握存货的实时情况,提高库存的管理水平。还有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销售关键绩效中增加库存指标的比重等手段。
外部库存优化措施 :
采取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分销商和供应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同时,准确的需求预测也减少了生产缺料的情况,使得企业采购和生产出的材料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减少库存中呆滞材料的存在,加快库存的周转。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要实现无缝对接,一般情况下采用供应链整体化策略(过程见图1所示)。
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物流节点库存制度,使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处理与反馈,实现集成化管理。相对于其他企业间的协调管理制度,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信息处理的高效性。企业间通过共享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和仓库库存等信息,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决策高效性。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库存控制体系,不仅对提升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还可进一步压缩节点企业的运营成本,形成库存管理的良性循环。
保持供应链各节点与库存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建立节点库存与供应链整体库存相协调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各节点之间实现物料、半成品、成品之间的快速衔接,缩短材料中途停滞时间,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对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而言,要想保持低库存,就必须以整个供应链为出发点,通过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实现对库存的高效管理,深度挖掘供应链的竞争力。
建立健全供应链评价、考核体系(见表2)。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都涉及质量、成本、按时交货率、服务与流程等。供应链库存考核是超越了单个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跨企业联合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在制定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考核指标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整条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的效果,在考虑单个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的同时,综合考虑单个企业的指标和整条供应链的指标。
供应链企业库存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实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理念的转变与突破。
库存产生及其管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库存问题的解决应该在全面库存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工业工程技术和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供应、生产、营销及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整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全过程管理。
采取管理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的库存管理手段,管理控制与技术控制两者缺一不可。合理监督技术控制的运行,管理控制可以发挥其指挥作用;技术控制可以发挥其舵手作用,可以积极调整库存,也起着定量管理的修正作用。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
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的主要靠两条途径:一是建立企业协同机制;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控制评审制度,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提高员工在库存控制方面的技术业务水平;建立、完善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
[关键词]库存管理;资金运营;优化采购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97-01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日常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成为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企业运营,物流管理实际上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取利润的最后途径。在物资供应管理中,加强物资库存管理,合理安排物资采购资金,对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优化物资采购策略
1.1 完善的采购制度是控制企业物资库存水平的重要保证
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采购制度最重要的是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对于制度的完善也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现代企业在强调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制度,是权责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现的保证,对于制衡权力、改革薄弱环节和阳光采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招标采购、集体议价和比价采购工作一直是采购工作中最重要的三项,对于招标采购,要保持“能招就招”的原则,强调在规范化流程上花足够的时间,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邀标、考评供应商和公布招标结果做出必要的评判,同时也要认真、严谨地做好商务标分离和技术标隔开的工作。对于不具备招标条件的投标者,要特别重视同制度规定的标准进行比对。
在招标采购中,不管使用集体议价还是比价都是能够节约资金的,因此不断完善物资采购制度,并且严格按其执行,是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1.2 改变传统的采购观念,实施战略采购
战略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所谓战略采购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它要求公司确切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通过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的了解,公司可以战略性地将竞争引入供应机制和体系以降低采购费用。
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方法,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总成本包括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无形成本,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服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一般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实施战略采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评审,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战略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并与之缔结战略联盟,建立供求双方“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战略采购,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服务,使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价格、交货期和售后服务方面形成自己核心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1.3 推行零库存管理,开辟和利用社会库存
推行零库存管理,就是在招标采购的基础上,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使用时间、使用方向以及社会资源状况,确定物资实行零库存管理的品种、最佳进货批量以及最有效的进货时间,充分利用社会库存来实现物资零库存,从而达到以最合理的储备额保证生产建设的物资需要,又可降低储备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推行零库存的途径,可以采用定点采购、签订零库存协议、总量承包、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功能价格、寿命计价等模式。零库存管理由于库存转嫁到了供应商,企业既减少了物资储备的规模,缓解了库存保管的压力,又减少了资金占用。
2.加强物资库存管理,提高企业采购资金运营质量的策略
当前宏观经济正在减速,货币政策收紧,几乎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应对采购资金短缺的局面,必须提高采购资金的运营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采购资金“小库存,周转快”的效果。
2.1 编制物资计划,确保采购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物资计划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包括供应部门在内的各生产部门在编制物资计划时,存在变动较大、临时追加较多、准确性较低的问题,给物资采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提高采购资金的运营质量,一方面,必须规范物资采购流程,要求各单位及时、认真地按照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物资需求,然后按照要求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另一方面,供应部门有必要对各单位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和核准。
供应部门在根据需求计划形成采购计划时,要分急缓,分阶段步骤,有先后顺序,对从开始准备到交货所需时间做出具体安排。这样就能够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有价值的采购活动中,也是供应部门发挥自己价值的最佳途径。
2.2 优化库存结构,降低资金占用
库存结构是库存合理性的最直接体现,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是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库存结构不合理,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采购策略不当,库存管理不善,服务水平偏低都可能造成物资的积压。优化库存结构,提高采购资金的营运质量和效率,要从整个库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1)强化采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申报质量是库存优化的源头,提高计划申报质量要围绕物资的使用的紧迫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使用周期、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平衡,以提高计划的准确度。
(2)加强仓储信息管理。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通过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协调会等多渠道、多形式,掌握生产需求与库存物资资源情况,综合平衡物资的配套时间和数量实施采购,确保生产而避免造成物资积压。
(3)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物资库存周转速度。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库存资金占用水平及资金运作效率,现代企业运作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库存管理软硬件建设。硬件方面DD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必要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必行措施,其目的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统一,是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搭建的快捷、高效平台;软件方面DD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人员只有走向专业化,才能做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4)清仓利库,及时处理积压物资。物资积压越久,损失越大。这种损失不仅仅表现在因科技进步、物资损坏等原因造成的积压物资使用价值降低、消失的损失,还表现在未能及时处理积压物资引起的资金收益及利息的损失,以及堆放、保管积压物资的费用损失。物资一旦出现积压,就应及时、合理处理。
清查库存物资,可以运用直接参与法、资料分析法、目标考核法、专家评估法等,通过查看制度、台账、记录及现场核对实物的办法,实现库存物资“一本账”管理,规范仓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物资周转使用效率。
3.结论与认识
库存与采购是企业物资供应紧密相连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又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加强库存管理,优化采购策略,确保采购、使用、库存协同联动,实现无缝衔接,是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加快物资周转,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本禧.加强采购管理提高物资供应水平[J].城市燃气,2004年11期.
[2] 敬辉蓉,李传昭.采购管理理论综述[J].工业工程,2008年02期.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模式
电网企业主要基于电网建设及运营来开展业务,承担着维持安全性、经济性、持续供应的根本使命。高效、持续、稳定的物资供应是确保电网维持安全运行的关键保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始终是物资管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自从电网公司开展集约化管理后,随着管理的不断推进及优化,库存管理已经从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物资供应体制中较为关键的职能,对电网企业的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确保物资库存管理的合理性,这对维持物资供应,减少生产成本,提升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企业物资库存管理的现状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物资库存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采取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极大地提升企业投资的回报率。目前,“零库存”管理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是对物资储存优化理论加以应用的一种模式,实际上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库存模式,它并非是零物资,而是在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库存量。宁夏供电企业在开展物资管理时综合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库存管理费用,切实开展了“零库存”管理模式。
2 “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优点
2 .1 可减少物资的仓储成本
仓库的储存成本包含了人员薪资及福利、运输费用、修理费用等,在仓库中储存、维护及保养大量物资,就会形成较多的成本费用。而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因仓库储存的物资较少,甚至为零,从而极大降低了仓库保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 .2 可减少对财务资金的占用
基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库存的实质就是一种流动资金。以往采取的库存管理方法产生了大量的物资库存,这样会导致大批流动资金被占用到库存物资中,尤其是一部分长时间不使用的库存物资,占用的资金及库存容量对资金周转率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处于“零库存”模式下,仓库储存的物资量较低,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量降低,极大节省了企业资金。
2 .3 可减少库存损耗和报废风险
仓库中储存的物资在保存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损坏。而物资损坏主要由因水灾、火灾、湿度等因素和因长期储存不使用而出现报废2 个方面造成。
3 “零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 .1 不利于形成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电力方面的需求量持续扩大,电网建设及运维工作越来越繁重,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对各种类的电力物资有较大的需求量,尤其是生产运维类的物资。宁夏供电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为“零库存”,公司按照需求来采购物资,每个项目都需要对物资的采购计划进行单独申报及采购,导致重复采购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增加了物资部门的采购成本及数量。
3 .2 难以应对紧急突变事件对物资的需求
由于仓库的物资较少,甚至不存在物资,在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存在较大的缓冲,出现物资急需时,常常会因为生产周期等因素而无法得到有效供应,导致电力生产作业受到了影响。在发生灾害后,抢修工作需要不断扩大物资量,但由于仓库内部没有库存,物资部门只能从外界紧急采购,向自身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提出紧急调动物资的请求,而供应商因库存量和物资生产的影响,也无法及时向电网企业供应大数量的物资,从而对电力抢修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3 .3 不利于公司物资的精益化管理
宁夏供电企业开展主业的一级仓库属于“零库存”,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存在缓冲,一些需要储藏在仓库的物资被运输到了现场或者向供应商提出代为管理的要求,物资管理机构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法对物资实施严格的现场管理,导致物资出现了恶意损坏或盗窃问题,极大增加了公司资产的风险。
4 对电网企业库存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4 .1 高效的库存管理需要强大的物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若要持续减少库存,电网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物资信息系统,确保ERP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库存管理,将全部物资都归入到ERP系统的管理中,使所有物资实现“一本账”管理。同时积极引入例如条码等先进的物流技术,通过开展仓储的信息化来实现库存作业的细化管理,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减少库存成本。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来预测及分析物资的消化规律,确保物资需求得到科学合理的预测。从长远角度出发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这是实现“零库存”的必经之路。
4 .2 科学规划库存,统筹建立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需要持续扩大“零库存”的使用范围,对全部物资都开展“零库存”管理,这也是不合理的。为了有效处理各种损害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根据电网企业制定的应急物资标准体系,在设置应急物资储备时,电网企业可以采取实物、协议等多种储备方法来进行。同时电网企业要与一体化应急系统形成较好的融合,与协议供应商建立合作,与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依靠外界资源不断增强企业保障应急物资的能力,降低实物储备的库存水平。
4 .3 采用ABC分类法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管理
这种方法的原理主要是依据资金的占用量和物资的品种划分库存物资,分别为A类(十分重要)、B类(一般重要)和C类(不算重要),对各个等级物资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管控。其关键在于明确主次,把握重点。对于生产运维物资,为了实现电力生产的日常需求,也需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制定完善的储备定额,随时应对短缺,而并不是完全“零库存”。
4 .4 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新模式
借鉴成功的库存管理经验,采取供应链管理理论,对电网企业开展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适用于单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及部门都彼此独立,各自都有属于自身的库存及其策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主要是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改善以往各自为营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建设及项目生产的需求,而且极大降低电网企业的库存,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占用,最终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得到了极大降低,实现了双赢效果。
【关键词】连锁超市;库存流程;库存技术
一、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现状
1.万客乐连锁超市简介。内蒙古万客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企业。公司于1996年底在西大批发市场购置了500平米商业门点,用于营业活动,使资本积累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3月,经自治区工商局核准,临河兴盛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内蒙古万客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走向了正规化。目前,企业在临河区内拥有5家连锁超市,总营业面积5000多平米,拥有一个配送中心,配送车辆5辆,拥有400多名员工。经营范围主要是烟酒、食品、饮料、副食、粮油、生鲜、日用杂货、文化体育用品、日化。经过几年的发展,万客乐已成为临河区及周边地区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超市。
2.万客乐连锁超市的仓库基础设施方面。由于万客乐连锁超市主要处于临河区郊区,顾客主要是乡镇大多数农村人员。万客乐超市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在超市附近租用社会其它单位闲置的普通平房仓库,经过简单的改造就直接使用,仓库内部结构陈旧,摆放物品的有效空间不高,库存设施设备比较简陋。另外,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比较少,虽然配备了电脑,但没有较好的利用,使其成为一种“摆设”。
3.万客乐连锁超市的仓库管理人员方面。目前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人员方面共有8名库房管理人员,此外,还有14名装卸搬运工人,负责出库、入库商品的装卸搬运。由于企业中家族成员占很大的比例,而且他们的大多数年龄偏大,即使有部分年轻的人员,但也是从农村走出来,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缺乏、甚至就没有现代库存管理的意识,这也是造成库存作业环节的效率底下,商品损坏率较高的原因。
二、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科学库存管理的认识。万客乐连锁超市认为仓库就是一个简单存货的地方,只要把所需的商品存够,它就完成了它的所有职能。其实,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它的每一份资源都应该得到优化配置,所以库房就不只是只有存货的功能了。企业库存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缺乏对科学库存管理的认知,有的人员甚至就没有,严重影响库存作业的效率。(2)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万客乐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且很多商品都具有季节性、生产和消费的错峰性,所以要求仓库管理人员需要不仅仅了解在库的各种商品,还需要了解在库商品的特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万客乐连锁超市的库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较低,他们认为只要把多余的商品放置在一起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商品存放对整个库存管理效果的影响,除此之外,万客乐连锁超市的部分库存职工属于家族成员,没有库存管理经验,缺少对库存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但领导却将其安置在库存主管的位置上,影响到企业整体对库存的管理。(3)仓库基础设施简陋。目前,由于万客乐连锁超市仓库使用的是普通平房仓库,它的建筑面积利用率本身就不高,用于储存商品的利用面积就更少了,造成单位商品的储存成本较高。而且仓库的建设还属于传统式结构,技术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功能也比较单一,设备陈旧落后,很不适应库存管理发展的要求。(4)库存与采购、配送等环节不能有效协作。在商品配送方面,企业设立库存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销售的正常进行和连续运转,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库存的优势不仅在于保证商品供应,同时也表现为可以向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后者的多方面需要。
三、改善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方案
1.改善仓库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万客乐连锁超市现有的库存条件下,企业应该对仓库进行必要的修建,增加存储商品的容量,增加和改善仓库辅助设施的建设,安装换气扇,防止高温、湿度的差异和不良气体的影响对物品的损失。仓库内还要注重防水、防火、防盗等设施的建设、维护,以保证商品安全。仓库内部应该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进行明确的分类、存放保管,区域的划分要清楚合理这样不仅便于取货、发货的作业,提高了仓库对商品的吞吐量,减少商品在仓库的停滞时间,可能实现部分商品的零库存,同时还保证了库存作业流程的畅通。
2.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万客乐连锁超市中,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库存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加大对库存管理员工培训的投入,对万客乐连锁超市而言,或许比其他投入显得更为重要。企业应该抛开家族这层关系,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制度一定要明确,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组织库存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库存管理职业技能,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和改善服务质量外,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强化库存管理人员的现代库存管理的意识和对库存管理的认识。
3.引进科学库存管理方法。对万客乐连锁超市来说,其所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仓库的具体情况实施重点管理,因此实行ABC管理是比较适合目前超市库存管理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时候库存是必须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库存都能随时发挥其作用来满足超市的需要,或者说这些库存在一定时间内是不能用的,降低库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些不可用库存的量。在万客乐连锁超市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做好库存管理工作,是万客乐连锁超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4.适当的引进先进的库存信息技术。万客乐连锁超市应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条形码能大大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库存及出入库的情况。通过采用射频标签可有效地防止物品的丢失率,并可以改进企业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的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还能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取货等操作,增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同时减少整个库存管理过程中由于物品误置、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5.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入库管理:商品进库时,库存管理人员必须凭送货单、检验合格单办理入库手续;入库时,库存管理人员必须查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合格证件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出库管理:各类商品的发出,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库存管理人员应开具领货单,经领取商品人员签字、入账。商品发出须由各分店开发货单据,仓库管理人员凭盖有各分店发货印章和各分店负责人签字的发货单发货,登记。加强仓库盘点:仓库主管组织库存管理人员初盘存货,以盘点表记录初盘结果。参加盘点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商品存储单位必须规范统一;名称、货号、规格必须明确;数量一定是实物数量,真实准确;绝对不允许重盘和漏盘。仓库管理人员在月末结账前要与各分店做好商品进出的衔接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以保障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目前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管理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属于正常。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从不足中找出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客观有效地促进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能否立足自身现状,寻求相应对策,形成合理有效的现代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顾基发,宋敏.《库存控制管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2]胡世源.企业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