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发热门诊;负性情绪;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53-02发热门诊因为一场人类突发的烈性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大流行而设置。“非典”过后又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它的重要性而保留至今。由于发热门诊的特殊性,目前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还是显得异常紧张。本文通过调查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找出干预对策,帮助发热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发热这一首发症状,减少过度的负性情绪,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和传染病的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发热门诊首次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70岁;另从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样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加者意识清晰,能独立完成问卷。

1.2 方法

由发热门诊指派专门护士负责向两组发放医院HAD情绪自评表,包括ZUNG抑郁情绪评价(SDS)表和ZUNG焦虑情绪评价表(SAS)。共发放量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均有效,有效率为100%。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的有关方法,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换算成标准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0.0%、52.2%,对照组分别为43.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x±s,分)

注:与研究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发热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均超过半数,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通常会伴有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多数前来发热门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有调查显示,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个人防护认知不足[1]。许多患者缺乏对发热门诊性质的正确认识,担心被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或担心把自己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而被隔离起来[2]。已经参加工作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发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表现为面容紧张,情绪焦躁,甚至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加上发热门诊的患者被要求戴上口罩,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都夸大了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组焦虑的标准分均值为(47.26±11.63)分,对照组为(40.38±13.61)分;研究组抑郁的标准分均值为(43.82±13.60)分,对照组为(35.93±12.18)分;发热门诊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与普通门诊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的,焦虑紧张情绪更加明显;他们对传染病缺乏认识,对自己是否有传染病充满担心,能否救治而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又怕在发热门诊会被传染上疾病,以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消毒隔离,急于离开。加上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隔离,周围人群所表现的恐慌、躲避行为或异样眼光使其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些都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

对策:(1)帮助患者熟悉发热门诊的环境和就诊流程。热情接待每位患者,陪伴患者进入诊室,向其介绍发热门诊的环境。在测体温期间,了解患者的病史,缩短患者待诊时间。(2)对患者进行认真宣教。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传授发热的病因、病理与发热相关的疾病等医学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人性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发热患者的负性情绪[3],护士要耐心讲解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向患者讲明“非典”、“禽流感”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诊疗过程中解释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可缓解发热患者就诊及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理[4]。(3)要耐心倾听。医护人员要同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对患者心理、情感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用亲切的语言问候患者,与患者谈论轻松的话题,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使整个就医环境轻松愉快。

伴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来的是社会的恐慌,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应同步进行[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首要措施是监控首发病例,切断传播途径,发热门诊肩负着这个艰巨的重任。护士通过谈心和观察,在诊疗护理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地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安心地接受隔离治疗[6]。减少患者过度的负性情绪,认真对待发热这种常见但又不能轻视的症状,用平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和隔离防护措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协助监控首发病例,防止患者流失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陈建霞,吴琦琦,庄美平. 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的调查分析[J]. 医药前沿,2011,1(20):90-91.

[2] 张秋林,徐海燕,周政,等. 发热门诊患者诊疗意识的调查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97-99.

[3] 邢竹云,陈春媚. 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32(13):2689-2690.

[4] 陆茸茸,王少敏. 发热门诊病人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98-100.

[5] 唐泓源,左月燃,张昕,等. 心理干预对SARS病区护理人员焦虑状态影响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03,3(4):29-32.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33-02

肾综合症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导致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程度高[1]。出血、发热、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病情发展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保障作用[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探讨全面护理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腰痛、头痛等症状,经辅助检查,显示患者伴有HR损害,血小板数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8±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行全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

1.2.2.1一般?o理 ①心理护理: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患者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解,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饮食以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盐分含量低,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当病情发展为多尿期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③消毒隔离:应该病症具一定传染性,因此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人员。病房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1.2.2.2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包括:①发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体温测定间隔2~4 h开展1次。为防止休克或休克加重,禁止采用药物降温,应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感冒。②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加强监测,为防不时之需,可将抗休克药物以及器材放置于患者床边,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③少尿期护理:做好尿量监测工作,以及患者进液量(包括饮用水,静脉输注液体等),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工作,如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症状,可采用经生理盐水打湿的纱布,对患者眼部进行敷贴。④多尿期护理:饮食上多食高热量食物,同时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如患者尿量每天多于3000 ml,可视情况补充适量钾盐、蛋白质。⑤恢复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量运动,避免劳累过度,如感不适,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全部消失;有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得以改善;无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护理总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艾滋病肺结核高热护理

艾滋病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受伤为主要特征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AIDS患者常合并各种感染,包括肺部各种致病菌及机会性感染,据统计,AIDS患者结核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0倍,HIV及肺结核分支杆菌双重感染发病率5%8%。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高热的护理已显得非常重要,2009年4月~2012年1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00例,其中20例合并肺结核,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4~78岁,已婚的15例,未婚5例。职业分布:干部5例,经商9例,无业5例,农民1例。HIV感染途径:静脉吸毒7例,输血感染2例,性接触8例,无明原因感染3例。

高热的临床特征:⑴临床表现:20例患者均出现持续发热,高热39.0℃以上为主,咳嗽,咳痰,咯血6例,胸闷,呼吸急促2例,胸片中空洞形成2例,胸腔积液3例,痰菌阳性2例。24小时高热不退2例。体温>40.0℃ 3例。⑵2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高热特征可分为3期:①发热初期:体温为中度热38~39℃,此期多为弛张热和间歇热,对口服降温及一般的抗感染有效。②再次发热期:体温正常15~30天患者再次发热。体温39~40℃,对口服降温药及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所以常用静脉给药降温及物理降温。75%可以获得降温效果。③顽固发热期:此时患者往往是半个月左右为体温正常期。当再次发热时,体温常常呈超高热>41℃,此时患者极度难受,并有心、脑、肝、肾、胃肠功能障碍,这时发热多为稽留热。此时对所有降温药无效的情况下,呈为临终关怀期。

护理

高热护理:发热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其机理可能为机体免疫力低下,机会性感染存在,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有关。患者由于持续高热,增加耗氧量,导致脑细胞缺氧,加之多原性感染,毒素对脑的刺激,患者常出现惊恐不安,谵妄,嗜睡,昏迷。在高热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减弱,消化液生长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同时,高热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大量消耗,水电失衡。因此高热护理及为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物理降温:头置冰袋,四肢大血管处置冰袋,每30分钟更换冰袋部位。酒精擦浴,酌情通风,以及降低室内温度;②静脉输液:在高热情况下,静滴4℃冰液体,直接降低循环温度;③冰盐水灌肠:用4℃盐水250ml,保留灌肠;④压低温治疗仪:将控温毛毯置于患者背下,冰帽带于患者头部,根据发热的程度调整相应的温度,达到降温目的;⑤药物降温:以上降温措施不理想,应遵医嘱药物降温,一般先用口服降温药(扑热息痛、消炎痛),口服降温药不理想,应改静滴。用药30分钟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再次测生命体征,测量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退热时大量出汗,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水分。退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被,防止受凉。呼吸困难时应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及频率变化,给予氧气吸入。

第4篇

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是艾滋病临床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奈韦拉平最常见的临床毒性是严重皮疹和威胁生命的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罕见的毒性表皮坏死溶离,奈韦拉平治疗的患者大约2%会出现上述症状,几乎是最初治疗6周内特有的现象[1]。重度皮疹起病急骤,全身重度症状严重,还伴有高热和肝肾等内脏损害,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因感染、毒血症、肾衰竭、肺炎及出血等导致死亡。

2012年8月收治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1例,在服药后15天出现严重皮疹现象,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包括加强皮肤、黏膜及发热的护理措施,注意消毒隔离,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认为严密监测病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住院13天,皮疹完全消退出院,现报到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23岁,农民,小学文化。因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双眼、口腔疼痛1天,门诊以“发热待查,皮疹原因待查,”2012年8月7日收住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及一般情况差,全身散在紫色斑块、面部浮肿、双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多处溃疡,双唇肿胀出血,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测:T 39.5℃,P 116次/分,R 22次/分,BP 100/60mmHg。既往史:患者于2012年6月30日确诊“HIV”抗体阳性,当时CD4 170个/L。7月22日开始服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治疗,8月5日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8月6日皮疹增多、口腔黏膜溃疡、进食困难、小便少、发热。停止抗病毒药物治疗。入院后遵医嘱给退热、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做好消毒隔离等。共住院13天。皮疹消退,更换为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继续抗病毒服药治疗。确诊为奈韦拉平过敏。

护 理

一般护理:患者病情较重,一般情况差,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体温的变化,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积极处理措施,注意有无情绪、饮食、意识等变化。详细记录每天出入量,大小便性状及次数。

发热的护理:定时巡视患者,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1次体温,密切观察其变化规律;注意保暖,避免受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注意室内定时通风以调节室内温度,加强空气流通;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并及时抽取血培养。

口腔护理:由于患者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要先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内黏膜,再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含漱洗涤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用康复新液含簌,然后在黏膜溃疡处及双唇涂碘甘油或红霉素软膏。每天进行3次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患者穿干净、宽松的棉质衣物。局部皮疹破溃皮肤用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8万U清洗,清洗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引起皮下出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加重感染。静脉输液时尽量避开水泡部位,避免使用止血带及胶布,必要时可用无菌敷料覆盖针柄,绷带包扎固定。

心理护理:患者知道自己患艾滋病之后都会有恐惧、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再加上患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又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所以存在消极心理,心理脆弱,对生活、前途失去信心。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用关心、体贴、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关怀的温暖,看到希望,找回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信心;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和发展过程及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效果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让其对自己的病情有基本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同时用同伴教育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

认真做好隔离防护:患者安置在单人间,每天定时臭氧消毒机消毒,使用质地柔软的床上用品并严格消毒,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协助患者经常翻身,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形成粘连[2],室内定时通风,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减少医院感染几率。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医疗用具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均需戴口罩、穿隔离衣,换药及护理操作应戴乳胶手套,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即发感染及职业暴露。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鼓励患者进食,少量多餐,尽量按照个人口味选择清淡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补充所需营养,促进皮损愈合。

讨 论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长期持久而艰巨的工作,在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必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治疗。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关心、关爱的角色做好服药的指导,防止医源性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认真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让国家的优惠政策在每个无辜艾滋病患者身上照耀。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人性伟大。艾滋病治疗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所引起的重症皮疹,是传染科的危重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发病后必须紧急处理,因此制定有计划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通过此例护理总结,其中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在此类疾病治疗中至关重要,同时予以有效地心理、饮食等多方面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H1N1 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65-02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患者呈急性发病。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中毒症状。

1 护理

1.1 防护及住院管理:患者入住呼吸内科监护病房,严格隔离,对病房进行净化消毒,每15分钟换气一次。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45-55%。应用1:10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内设备和地面,护理人员进入监护病房前按规范穿戴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及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雨鞋及鞋套,一次性用品专人收集后焚烧,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用漂白粉搅拌浸泡于加盖容器内2小时后倾倒,患者使用后的被服先于高强度紫外线消毒柜中消毒1-2小时,取出后用1:1000的“84”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单独洗涤,患者使用后的物品均采用双层医疗垃圾袋密封,按特种垃圾处理。采集的标本密封、容器表面用消毒液擦拭,再置于消毒塑料盒内送检。进行诊疗护理工作的人员严格按H1N1职业暴露人员三级防护。由于采取了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接触患者的2-3名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1.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中心静脉压、SPO2、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及痰液的颜色及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变化。

1.3 抗病毒治疗的护理 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严格遵医嘱给患者服药。避免滥用药物而导致病毒耐药性。奥司他韦成人用量为75mg,一日两次,疗程为五天,扎那米韦成人用量为10mg吸入,一日两次,疗程为5天,

1.4 发热的护理 一般患者均有发热,也有不发热的。发热期间,护士加强体温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必要时每1-2小时测量一次,掌握动态体温,对体温小于38.5℃者,可采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大于38.5℃者,物理降温的同时可遵医嘱用退热药,同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退热期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被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受凉。

1.5 饮食护理 患者因发热或伴胃肠道症状的,胃口差,不愿进食,宜给予清淡、酸性、可口、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能量和水分。休息可减少能量消耗,嘱患者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加适量蜂蜜佐餐,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口腔溃疡及便秘高热并发症。

1.6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特殊,被置于负压病房,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造成其恐惧、焦虑以及外界脱离感,患者有外出逃离的倾向,护士应及时告知其病情、H1N1成功治疗方案、加强沟通交流,使患者明白外出会造成大流行的严重危害,努力让患者调动人体内的康复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7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HINI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经呼吸道传染,HINI的潜伏期时长1-7天,多为1-3天,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传播。因此,嘱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并勤洗手。教会患者每日用肥皂水洗手的正确方法,也可能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可以考虑戴口罩,以降低风为媒介传播的可能性,尽量不要与他人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2 讨论

通过对HINI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的精心的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病情监测,可有效防止并发病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是预防感染的重点。因此关键是对发生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隔离,防止并了症的了生,预防大流行。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放化疗;粒细胞缺乏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74-02

放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方法,80%的癌症患者需要进行放化疗[1]。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常伴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下降,当白细胞总数重度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该时期称粒细胞缺乏期。此期病死率极高,是患者最危险的时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这一时期,对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各类恶性肿瘤患者600例,男420例,女180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3岁。化疗患者180例,放疗患者220例,放疗化疗同时进行2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粒细胞下降;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者居多,血小板下降次之。发生粒细胞缺乏期的患者21例。出现发热13例,口腔感染8例。经抗感染治疗及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后症状消失,无1例因粒细胞下降而死亡。

2放化疗的方式

2.1放疗目前本科放疗方式有2种:(1)传统的三维适行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2)2010年引进的螺旋断层放射放疗(TomoTherapy),后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对邻近组织损伤小,但价格昂贵,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由选择。

2.2化疗静脉:最为常用的给药途径。有静滴、微量泵持续泵入、肌内、口服、腔内给药。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3.1.1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患者粒细胞明显下降,抵抗力较低,身体极度虚弱,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如帮助患者梳头、穿衣、协助患者大小便、女患者进行会阴冲洗,做好口腔护理。特别要注意避免患者下床或下蹲后因肌无力不能站起来而跌倒。

3.1.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监督并协助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和充足的水分。如鼓励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瘦肉、甲鱼、蛋白粉和其它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经临床和实验证实:鸡血藤、龙眼肉、黄芪、人参、甲鱼可增加白细胞[2]。龙眼肉、花生、红枣可增加血小板,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避免油腻,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若患者发热、口腔感染,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给予适量粗纤维食物,以防便秘而诱发痔疮或肛裂而引发出血。

3.2心理护理癌症患者除了自身疾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外,再加之此时处于粒细胞缺乏期,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和情绪不稳定,部分患者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所以,护理工作中要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随时警惕患者情绪的异常变化,对不良情绪加以疏导,增强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若患者晚上不能入睡,睡前适当给予镇静药。

3.3保护性隔离将患者搬至单人病房,暂时避免与人群接触。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流通,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室2次,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破损,定时修剪头发、胡须、指甲、防止抓伤。饭前便后及接触污物后及时洗手,预防消化道感染。卧床患者便后给予外阴、肛周冲洗,男患者每日2次安尔碘消毒尿道口,防止尿路感染,天气变化时,及时添加衣服和被盖,防止着凉感冒。定时更换病患服及床单,一切物品须经灭菌处理后使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嘱患者饭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3.4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1)出血:粒细胞缺乏期,常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因此,笔者除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瘀斑等及有无内出血如血尿、便血等,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等颅内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处理。并做好抢救的准备。遵医嘱用中药扶正,输血、应用抗生素抗感染。(2)发热:此时患者还容易发生皮肤、口腔、咽部感染,要注意有无发热等感染征象,及时进行处理。若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如使用冰敷、酒精擦浴,体温持续不降,遵医嘱给退热药,使用退热药后观察体温下降情况,嘱患者多饮水,出汗后,帮助及时更换衣裤。(3)口腔感染:护理上要严密观察口唇、口腔黏膜、舌、牙龈、咽部有无压痛、出血、充血、肿胀、糜烂、分泌物等[3]。早晚用软牙刷刷牙,饭后漱口,根据口腔PH值测定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偏酸者选用碳酸氢钠漱口水或双氧水漱口,偏碱者用2%硼酸液,中性者用1/5000呋喃西林液,溃疡较深用0.5%甲硝唑G注射液30mL加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16万μ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min,能有效地消除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还可以口含制霉菌素。若口腔溃疡疼痛难忍者,使用由2%利多卡因15mL,庆大霉素24万U,酮康唑0.8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250mg研碎后加入生理盐水500mL漱口,或饭前用2%的利多卡因直接涂擦溃疡处,可消炎止痛。也可用、金银花、枸杞、黄芪泡水喝。本组患者均于7~14d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感染8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均取得较好效果。

4特殊药物与特殊辅助治疗的观察

4.1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采用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立生素)150ug皮下注射,每日2次。此药选择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快速有效提高癌症放疗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目的。肿瘤放疗科将立生素与胸腺五肽、参芪扶正液、黄芪等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客观疗效,从而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降低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但此药使用后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为骨和(或)肌肉酸痛及乏力,个别患者可见皮疹、发热、流涕或寒战等感冒症状,上述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易于耐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要严密观察并向患者解释,解除顾虑,积极配合。

4.2黄芪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据资料报道,黄芪能显著增加骨髓细胞数及外周白细胞数,对红细胞及粒细胞系统具有保护作用[4]。有扶正固本健脾益气之功,能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科采用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3223)在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使三者有机结合,补气生血,扶正固本,使受损的机能迅速恢复,从而提高了近期疗效,提高了免疫功能,在升白细胞方面效果明显。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穴位定位要准确,避免重复穿刺。

5小结

粒细胞缺乏期是放化疗对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下降程度最严重的一个时期,此期,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致患者死亡。放疗或化疗是肿瘤放疗科长期进行的必要的治疗手段,对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有较丰富的经验,严密监测血细胞分析的结果,一旦发生粒细胞缺乏期立即给予有效、积极的处理。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升白药、升血小板药的运用、输血、抗感染、中药扶正、黄芪液穴位注射及护理措施得当,细致、严密、合理的饮食指导等,使8例口腔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3例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未发生皮肤感染及出血,经连续2次血细胞化验结果显示:粒细胞升至正常。无1例死亡。如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放化疗引起的粒细胞下降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会成.放化疗中如何自我保护[J].益寿文摘,2011,185(8):49.

[2]张银妹.肿瘤病人康复期的中医养生调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312.

第7篇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综合护理干预;发热;效果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因素而导致机体骨结构发生连续性完全或者部分的断裂,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即使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但是仍然会出现创伤面的感染,引起术后发热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丧失部分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终身残疾[1]。因此,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1~12月,我们对53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患者术后发热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同期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男61例,女45例;年龄13~61(32.3±2.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意识清醒,表达沟通能力正常,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骨折部位,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创伤面。胫腓骨骨折28例,锁骨骨折22例,股骨骨折15例,骨盆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9例,肱骨骨折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15~58(30.1±3.2)岁;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13~61(33.9±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依据患者骨折部位和骨折的损伤程度,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术前以宣传教育和对症准备为主,做好各项医学检查工作,及时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进行切口的护理,防止切口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特别注意各类情况引发的患者发热,同时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术后早期进行适度患肢锻炼,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出院指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手术中根据医生的要求配合手术操作,手术后遵医嘱进行护理,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术后发热症状。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2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3 讨论

术后发热的危害创伤性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之手术治疗的创伤面积较大,此类骨折的术后恢复较慢,极易引起切口感染等一系列疾病,创伤面感染严重者需要进行再次手术,甚至存在截肢的风险,给患者的预后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患者一般的体温变化幅度在0.5~1.0℃,体温不超过38.5℃,又称之为外科手术热[3]。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加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而患者发热时,机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呼吸道以及皮肤表面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特别是因创伤性骨折的损伤而导致身体虚弱,更加容易造成水分、电解质以及酸碱度的紊乱和失衡,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严重者会引起心肾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危及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张琼,冯慧霞,董丽芬.护理干预在创伤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4,12(10):88-89.

第8篇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健康教育;护理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h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

1 临床资料

23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6~48岁。患者农民、肉类加工者、畜牧防疫工作人员等。6例患者中,合并炎的2例。临床痊愈4例,好转2例。平均住院天数18d。

2 护理

2.1疼痛的护理 关节疼痛是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关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或镇静剂,如布洛芬、尼美舒利分散片等。局部也可用5%~10%硫酸镁热敷,2~3次/d,结合红外线理疗法等以减轻疼痛。关节疼痛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者,护士协助并指导家属做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功能退化。对肿胀疼痛者,可用“十”字吊带托扶,并用25%硫酸镁湿敷,3次/d,20min/次。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等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2.2高热多汗的护理 高热和多汗是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发热患者宜穿宽松透气、棉线衣服,避免因衣服过厚而影响散热,体温上升期注意保暖。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为宜,经常通风换气。患者经常在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应及时更换衣物及被褥,防止着凉感冒,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成人饮水3000ml/d为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饮食。进食过少,出汗过多或有脱水表现者,静脉补充水份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严密观察:发热时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室温保持在20~24℃,湿度50%~60%,经常通风换气。患者宜穿透气、棉织衣服,避免因衣服过厚而影响散热,若有寒战应采取保暖措施。患者大量出汗后给予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止感染。根据病情决定测量体温的时间间隔,观察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身心反应,结合实验室检查,以综合评估病情。

2.3用药的护理 护士适时向患者介绍常用药物及其作用、副作用以及疗程、使用方法、长期和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向患者介绍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输入多西环素可引起血管僵硬、疼痛,输液速度宜慢并用毛巾热敷,输液结束沿血管走向敷土豆片。输入氟罗沙星过快引起血管红肿、疼痛以及恶心等症状,控制输入速度,100ml氟罗沙星液最快60min输完。肌注链霉素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平衡失调,随时询问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告知患者服用利福平可使尿、大便、泪液和汗液呈现橘红色是正常现象,并且利福平应避免与牛奶和豆浆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2.4饮食指导 由于患者发热出汗,机体消耗过多,新陈代谢加快,食欲欠佳,鼓励患者多食用牛奶、鱼类、蔬菜、水果等,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餐4~5次/d,200~300ml/次。进食过少,出汗过多或有脱水症状者,应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摄取足够液体与热量,如无心功能损害,至少摄入2000ml/d水,以防脱水。

2.5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热型,关节肌肉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注意有无关节强直、畸形;观察患者生殖系统症状,如炎、附睾炎等,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腰痛、胸痛、腿痛等;观察患者淋巴结肿大的程度、部位及肝脾有无肿大及其程度。此外,还应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生化实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结果、出入量、生命体征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在给予患者抗感染、退热、补液治疗的同时,随时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6药物知识的宣教 向患者介绍治疗此病的常用抗生素及其作用、疗程、使用方法,长期用药和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识别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服用四环素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

2.7心理护理 布病患者大多数是农、牧民,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对本病的了解,以及对经济的考虑。患者多有焦虑、情绪低落等,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烦躁不安,易于激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多关心患者,向患者讲解布病的有关知识,解释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及主要治疗护理方案和预后,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帮助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由于患者普遍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护士利用一切时间,向患者讲解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羊是主要传染源,牲畜得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其阴道分泌物、胎盘、羊水、乳汁中带菌率最高,因此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畜或患者排泄物污染水源、食物,禁食病畜肉及乳品。嘱患者要注意自身防护,宰杀羊、为羊接生时戴手套、皮围裙、口罩、防护眼镜,尤其皮肤有破损时更应注意。对牲畜定期开展普查及防疫,必要时应宰杀深埋,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羊圈定期用生石灰消毒,人畜做好疫苗接种。强调系统治疗的重要性,并说明急性期彻底治疗的必要性,避免疾病复发和慢性化。

布氏杆菌病的预后除药物治疗外,通过细心的观察,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周期,减少更多的并发症,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通过全面的健康宣教使我地区广大农牧民学会预防该病的相关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复杂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常见于青壮年农牧民和兽医、畜产品加工人员等,对患者的劳动力影响很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疾病,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疾病的远期预后除药物治疗外,与患者的休息、饮食、心理护理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坚定信心、医护配合、不断地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等,就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更多的并发症,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必须要到位,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的对策和方案,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帮助患者更快获得康复[1-5]。

参考文献:

[1]王倩晖.86例布氏杆菌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21).

[2]白燕,刘莉,王传凤.布氏杆菌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02).

[3]刘静.6例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