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文化;文化困境;文化支持;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23-04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越来越凸显农村教育地位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教育虽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整体薄弱、与城市教育差别较大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例,目前存在着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数量不足、学历不高、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的情况。〔1〕同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正面临着更纷繁复杂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并思考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支持与方向。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困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存在于个人与集体的需要和愿望之中……在文化和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性,文化是发展的摇篮。”〔2〕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身处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文化的冲撞之中,其面临的困境既来自外部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来自教师个体观念和行为上的困惑与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二元体制文化的制约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教育在制度建设、保障机制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至今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这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巨大差距,造成了目前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3〕据统计,“中央的教育拨款的92%是用于占人口30%的城市,而占人口70%的农村教育只得到8%的中央财政支持”。〔4〕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硬件和设施的简陋、匮乏,课程资源的不足与缺失,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经费短缺,等等。全国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由个人支付的比率从省城到农村呈递减趋势,具体比率为:省城34.8%、县城51.0%、乡镇68.1%、农村79.3%。〔5〕

此外,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还带来了城乡教师发展权的差别。首先,由于城乡教师有不同的职业准入体系,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准入标准普遍比城市低得多,优秀的、高学历的教师往往会被城市吸引。在上海,由于幼儿园师资存在巨大缺口(集中反映在郊区农村),致使大量尚不具备教师专业合格资质的人员“仓促上阵”,以职后培训取代职前教育。其次,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低于城市教师,且越是在偏远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越得不到保障,致使偏远乡镇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再次,农村教师发展的外部支持不利。例如,农村幼儿园的班额往往比城市幼儿园高出很多,师幼比的严重失衡导致教师工作倦怠、身心俱疲,丧失职业发展动力;教师进修机会少、层次低,等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2.集权式管理文化的束缚

自学校教育体制建立以来,确立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一直是学校教育体制化、理性化发展之路。在科层组织理论与科学理性精神的影响下,控制化的管理制度和严格规约使教师成为依附于制度和层级管理体制下的一颗“螺丝钉”,教师的工作和任务变得“格式化”了――规定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程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翻版的活动方案、按部就班的作息制度……教师沦为机械的“程序执行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仆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个性化成长的权利。

在省市―区县―乡镇―农村的多层级程序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制约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赋权变得微乎其微,由此滋生出一种盲从唯上或消极应对的“做作业”心态,他们满足于现状,视野狭窄,自主发展动力丧失……这在无形中磨灭了教师职业和教师发展应彰显的自由意识和开创精神。

3.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文化观念的冲突

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无形中沿袭着在农村自然生活世界和祖辈农耕实践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质。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农村文化既有其自然、朴素而简单的一面,也体现出封闭和保守的一面:(1)边缘性、滞后性。由于现代文化是以城市文化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农村文化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城市文化的追随者和模仿者。这种文化意识表现在农村教育文化中就是“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严重,农村教育成了城市教育的翻版,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脱离农村生活实际,导致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迷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2)保守性、封闭性。我国农村传统农耕生活的闭塞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缺乏,使得生活在这一文化社区中的人们可能表现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思创新”的文化特征。农村幼儿园教师若没有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就可能在支配了我们几千年的实用理性的教育价值观下滋生惰性,随遇而安。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城市现代文化所赋予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影响。乡土传统的农村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虽在地理维度上相互隔离,却在时间维度上并存。由此,特定的文化生态背景和特征成为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4.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文化的缺失

自2001年开始的国家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生成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要通过不断研究、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要达到这一要求尚有不小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村幼儿园、农村教育中缺乏对研究型、学习型教师文化的培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相对缺乏,由于职前教育的缺位和职后教育的乏力,农村教师无法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其次,农村教师在观念意识上出现错位,受传统知识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他们往往停留在从“知识传递”和“输入―产出”的价值认识出发的职业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程序化规范操作的流程,尚没有认识到“教师应当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要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以保持‘水源’”;〔6〕再次,支持农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组织和外部支持相对缺乏,表现在园本教研的有名无实、教师职后培训的“加工模式”以及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捉襟见肘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匮乏上。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文化支持与方向

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师个人作为相关因子都应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以切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

1.健全机制、政策保障

从支持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物质文化重建角度而言,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路出发,以统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来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政府应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优先保证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范畴,优先考虑改变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投入和管理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以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人员编制紧、进修机会少、培训经费缺等不利状况,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起点。(2)通过机制性调整以实现政策保障。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占大多数的现实情况,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幼儿园都应在政策上积极扶持,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支持和推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如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准入机制、实行农村幼儿园教师特殊津贴机制、城乡幼儿园教师定期流动和带教机制、名师巡回指导机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开辟发展的绿色通道,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据《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制定具体而便于操作的、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对新入职教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一体化的培养机制,以改变“师徒制”培养的单一模式。

2.突破理性、关注人文

我国的教育法规虽然对教师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作了基本的规定,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下,在理性实用的科层管理体制下,教师成了照章办事、按部就班的盲从者,强权管理和行政权威消解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权利,竞争+考核的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如上了套的牛马般疲于奔命,任职初期原本具有的饱满的工作热情也在应付各种制度的过程中消磨殆尽”。〔7〕

事实上,密集式的制度规约并不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成功之道,“制度的奥秘就在于:制度的精神重于形式。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不是求取制度的形式,二是催生内在制度精神”。〔8〕因此,教师是具有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职业群体,教师只有真正拥有了对自己职业及其发展的最终控制权,才是具有主体精神和自主发展意识的独立个体,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管理应当突破科学理性的机械规约和效率原则,从关注人文、体现民主的精神出发,为教师赋权,倡导“刚柔并济”的幼儿园管理文化,以消除教师对制度本身的抵触情绪,增加教师的个人选择、自主空间和参与机会,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多种方式入手培育教师对幼儿园和幼儿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幸福感,使教师在充满着和谐与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生命发展。

3.化解依附、走向自觉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外在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支持,更需要实现自身文化观念的重建。

人在本质上是有理性、能判断、能选择、能创造的独立个体,教师也应当是自身发展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对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我们需要构建和谐、开放、内发式的发展观:首先,要摆脱“依附性”“控制性”的个人观,追求个性解放、和谐生长的个人观,即视自己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培养自己的职业勇气――学习的勇气、行动的勇气、反思的勇气、批判的勇气、创新的勇气,化“服从”为“内化”、化“依附”为“自主”,视自身发展为思想、态度和行为的自觉而积极的转化过程。其次,追求“文化自觉”,在对自身文化脉络及其发展的理解与反思中加强自觉性、责任性和主动性。作为个体发展的人是镶嵌在其生活的文化和历史之中的,并且总会在发展中受到过去经验和文化观念与传统的影响,但人也是可以且应当在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筹划和反思中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个体。同样,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中加强“文化自觉”意识,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努力摆脱农村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和福利依赖中可能承袭的保守、惰性、被动听命的消极文化影响,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中加强理性调适,为自身的主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兼容与并蓄、开拓与创新中不断成长与发展,从而真正成为大胆尝试和接受新事物、坦诚合作与交流、乐于学习与思考、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积极的生命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

〔2〕金生.教育与文化力〔J〕.学术研究,1996,(5):21.

〔3〕〔6〕王勇鹏.论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改可能面临的文化困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1):32,30.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权益保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31.

〔5〕顾明远,檀传宝.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

〔7〕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119.

〔8〕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2.

The Roadmap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Huang Jin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第2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环境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创设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精神环境。

一、让丰富的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口语交际的原动力

幼儿学习语言,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一)墙饰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瑞吉欧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指出:教育由各种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参与,才能使许多互动关系得以实现。幼儿是教育主体,墙饰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方式,亦是以幼儿作为服务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墙饰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其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教育性、时效性、社会性、参与性等。让各项教育活动真正融入到精美实用的墙饰之中。农村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有了它的渗透,墙饰立刻活动起来,幼儿的语言交往立刻频繁起来。春天,一缕柳枝,一束野花,一盆野草……孩子们有着滔滔不绝的议论交流;秋天,一串串红高粱,一个个大南瓜、冬瓜、葫芦,一簇簇棉花,一秆秆稻子……孩子们走着说,看着说,想着说。语言在环境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

(二)农村资源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挑起“话端”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儿童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节生动的教育活动,如果有了合理的农村资源的运用,就会犹如清泉般叮当呼应。例如科学课《挖野菜》,如果一开始就带孩子去采摘野菜,孩子讨论的话题会由此展开,“我知道,这是荠菜。我和我奶奶挖过这种菜……”“我知道,有一种菜特别好吃,它叫马兰头,因为我家里就长了这种菜……”农村资源让幼儿会有更多的话题。

二、让丰富的农村资源拓展幼儿的主题活动

发展农村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农村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农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特色资源,往往是城市所不具有的,这些农村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能够给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态。

(一)巧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农村中有着各种形态的地形;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常年不断;四季变化特征明显;风霜雨雪后的乡村美景比起城里的硬性建筑更显恬淡和自然。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只要利用得当,就能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我们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特点,将这些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与幼儿互动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生成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主题《好吃的荞麦面》、《香香的槐花》、《春天的野菜》、《美丽的秋天》、《香喷喷的树叶》等。每个主题的选择都立足孩子的兴趣,并能整合到各个领域。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对促进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妙用农村社会资源组织社区活动

乡村幼儿园所处的地方集镇人口比较多,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源比较丰富。只要幼儿园密切与社区村落的联系,农村的社会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组织精彩纷呈的社区活动。例如参观医院,走走居民区,果园实践活动,参观生猪养殖场、食品加工厂等。还可以为幼儿语言能力提供运用的机会。同时还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三)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展开家园互动

乡村文化资源相对贫乏,但是乡村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乡村通常拥有的文化资源主要有婚丧嫁娶、节日生活习俗、童谣、民歌、民间故事、民剪纸泥塑、绕口令、顺口溜以及民间游戏等。利用这些资源广泛开展家长和幼儿的积极互动,增加口语交际的频率,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首先,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在家也说普通话的习惯,多和孩子用规范的语言交流。其次,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进行口语交际,如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经常参加农村中婚丧嫁娶的仪式,经常给幼儿讲民间故事,和孩子说一说童谣、顺口溜等。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条件,让孩子有所进步。再次,邀请民间艺人和家长入园指导和互动,以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互动机会。

三、农村资源丰富区角游戏活动,增加语言交际的机会

(一)农村资源充实了幼儿园的区角材料

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是幼儿亲密无间的伙伴。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充实幼儿园区角的环境和材料。如:自然角陈列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各种果实等;美工区搜集各式各样的种子做贴画材料,对蔬菜瓜果创意制作等;操作区利用草绳、藤条、稻草等材料让幼儿编织;体育区利用竹木玩具和乡村的树墩等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等。幼儿在这些常见的物品中更有口语交际的基础,更易发生语言互动。

(二)农村资源的利用丰富了游戏的内容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大自然的优势,引导幼儿主动快乐地游戏。

第3篇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农村家长所重视,农村幼儿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缓解“入园难”问题。这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但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等问题也相继出现。本文主要对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若干建议,希望为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010-2014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认真研读,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参考。

2. 访谈法:采用电话和走访方式,按方位对河南省八所农村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对调查笔记进行总结整理,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实践依据。

3. 逻辑分析法:在理论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展开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匮乏

有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在园幼儿数是1977年的2.5倍,全国农村在园幼儿数翻了一番。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幼儿师资严重匮乏,县、乡私立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不到10%,村级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几乎为零。

2013年1月下旬,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提出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同幼儿师资的培养实际不同步,使得省内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维持办学。师资的短缺也是造成幼儿伤害、教师分工不明确、幼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

2.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需求状况

通过调查农村幼儿园的岗位情况,得出:农村幼儿园主要需求岗位是保教一体化;次要是幼儿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其发展岗位是教学主管、园长助理、园长。人数分布情况下图所示:

走访调查显示:虽然农村幼儿园在教师引进上做了一系列努力,但仍无法吸引正规幼儿师范毕业的学生。教师都是在自己本村找的一些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女性。因为缺少必要的幼师课程培训和学习,幼儿园教师很难在教学及活动的组织上给幼儿以更多形式的培养。基本是以哄带孩子及保证孩子基本安全为一日教学的全部。农村幼儿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3.幼儿园办学处于无序状态

3.1 农村幼儿家长择园标准低导致幼儿园开办无序

农村幼儿园一般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儿童又都是 “留守”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等等原因使得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标准。调查中得知:很多家长都将离家近作为首要“择园”的标准,而将幼儿园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作为次要考虑。这就为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提供了生源,只要有学生,幼儿家长又没有太高要求,使得很多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人也纷纷办起幼儿园。

3.2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使得很多私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

农村幼儿园大多为小学附设公办园或个体园,多数园的办园条件不符合要求,活动室、午休室、室外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及教玩具等大小硬件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多数处于“懒散无序”状态。个体办园多数财力有限(当然更多是为了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不愿花钱增大办园成本(有的是利用私人住房办园),因此,不仅硬件设施较差,幼儿园活动室面积狭小,多数幼儿教师都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更不懂得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地进行幼儿玩具制作或创造性地开展幼儿活动。相关部门在幼儿园校车监管上,不能严格执行规定,农村幼儿园没有配备合乎规格的校车接送孩子等。包括在幼儿饮食,幼儿活动场所等各个方面的检查上,都需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尽快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秩序。

4.教材选择随意,课程开设欠合理

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兴趣爱好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但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半数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随意性很大。幼儿园中教材也都是园长自己做主订购,没有充分考虑教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音乐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表现欲望,培养幼儿自信。但是,因农村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相应的课程。

5.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根据我国有关的教育法法规规定:学前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或根本没有上过幼师的人充斥在教育第一线,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瓶颈[2]。

农村幼儿园聘用的幼儿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幼儿园收费支付,工资相对较低,最少有500元/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低待遇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园的几条可行性办园建议

3.1 积极响应国家相关会议精神,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开始,对其教育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把农村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加,逐步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3]。

3.2 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农村私人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不符合规定幼儿园的查处力度,取缔非法和不合格幼儿园的办学资格。积极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私人幼儿园,定期组织园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园长及在园教师的整体质量。

3.3 定期检查工作,严禁一切走形式的检查

对农村幼儿园定期进行检查,包括每学期开学的教材检查、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检查等,利用一些特殊节日,例如儿童节、国庆节对幼儿园学习成果进行汇报表演,在表演中发现课程开设的问题及教学的不足等。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学逐渐走向正规化。

3.4 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假期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质量。

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手工、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使得农村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多领域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学生学习兴趣。

第4篇

1.农村公立幼儿园数量少,私立幼儿园多

许多农村地区在缺乏公办幼儿园的情况下,许多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和私人在农村开设的幼儿园,但与公立幼儿园相比,这些私营幼儿园的规模明显也小很多,他们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也相对简陋,而且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幼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也明显不高。

2.农村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较多

第一,校车问题。大多数农村私立的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很难按照政府采购校车的标准进行配备校车,这就出现了将破旧的车辆通过改装,涂上和国家标准相同的颜色和标识现象,应付检查,蒙混过关。另外,在农村还存在着校车司机达不到校车驾驶资质就进行校车驾驶,由于农村的车辆检查相对较松,司机缺乏安全驾驶意识,所以经常会出现校车超速驾驶、校车超载等现象。第二,饮食安全。现在无论是农村幼儿园还是城市幼儿园都负责幼儿的一日三餐,但是在农村的私营幼儿园中,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在不顾及幼儿园的食品安全情况、食堂卫生状况、幼儿食谱搭配是否合理等,也不会像公立幼儿园那样配备相应的专职幼儿营养师。第三,保育安全。在农村的私营幼儿园当中,大多都是用闲置学校和自家房屋改建而成的幼儿园,在软硬件设施配置上远不如公立幼儿园,例如班级桌椅,儿童游乐的场所和设备以及教学器材等等。民办幼儿园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就会简化办学条件,所购买的设施和设备也都相对价廉劣质。

二、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学前教育是奠定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可以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造成一定的伤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大多的农村幼儿教育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三、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1.强化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政府责任

首先,我国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法,在政策上加速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在资金上多倾斜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农村学前教育的力度,使公立幼儿园占农村幼儿园的主导地位,不断完善和增进农村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缩短与城市公立幼儿园的差距。然后,鉴于民办幼儿园在目前农村幼儿园占主体地位,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幼儿园的相应评价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改善农村幼师的工作条件,增加农村幼师的工资水平,让农村教师安心于农村地区教育事业。

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自觉性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更应该具备一个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农村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学习与实践反思活动,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尊重和热爱自己这份幼师教育职业,对待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另外,政府要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投入,让她们有信心更愿意去做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加强家园共建,提高农村家长素质

因为幼儿年龄很低,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建立家庭和幼儿园互联的共同机制,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家长的影响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时候幼儿园就可以协助家长来提高自身素质,例如,经常组织家长向他们宣传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影响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念,家长这种观念的改变会逐步影响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转变,幼儿教育多采取游戏的方式,这样就减少了孩子从小对于学习的心理压力。通过建立家园共建机制,父母与孩子经常进行交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教育背景。

四、结语

第5篇

模式;资源共享;帮扶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21―01

城l幼儿园互动协作,能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农村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我园与两所农村幼儿园共同探索了互动协作的发展模式,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有效促进了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一、园所管理互动协作模式是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前提

一是提高园长的管理能力。我园园长给结对帮扶的宣化台子寺幼儿园、黑泉定平幼儿园园长推荐适宜的管理书籍,帮助提高园长的理性管理水平。并多次深入结对帮扶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徒弟感悟师傅的管理技巧,并交流管理方面的经验。还针对农村幼儿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意见和建议;让农村幼儿园的园长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我园挂职跟班学习管理,全面了解城区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

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我园选派教学副园长和骨干教师深入到化台子寺幼儿园、黑泉定平幼儿园帮助、指导建立和完善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保教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同时将我园的管理方法、工作常规等介绍给结对帮扶幼儿园,并结合被帮扶园所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改。

三是商讨确立幼儿园的特色。从地域特点、教师优势、园所当前发展现状所出现的特色倾向,制定出被帮扶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园所的特色,最后交流借鉴,分享特色成果。针对两所结对帮扶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艺术特色。

四是帮助联系专家指导工作。由于农村幼儿园刚刚发展起来,和幼教专家接触甚少,所以我们还帮助联系省里金钥匙导师团专家专门来指导农村幼儿园的工作。专家的到来,对我们双方的工作进行诊断,并为我们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队伍成长互动协作模式是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一是相互培训。园所双方共同协商培训内容,轮流承担培训任务。认真备课,并有详实的备课笔记。每次培训后,给教师留思考问题,以便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消化理解。受训教师根据需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及时整理档案,认真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先后通过专题讲座,帮助两所农村幼儿园教师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

二是短期交流。我园工作三年以上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现任中层领导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县教体局审核后到农村幼儿园工作1到2个月。其主要任务是具体负责农村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创建,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发挥潜能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三是跟班学习。农村幼儿园每月选派1~2名幼儿教师到我园跟班学习,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我园规范的管理办法、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保教理念,以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同时,我园安排相同数量的骨干教师到被帮扶的农村幼儿园对保教工作进行跟班指导,并参与幼儿园的全面工作。

三、资源共享互动协作模式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保证

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库。将3所幼儿园有一定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信息收录到校园资源库,以便各园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资源,并定期组织各园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教研成果展示、专题研讨等活动,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组织骨干教师相互送教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物质资源库,将3所幼儿园的优秀案例、课件、影像、微课等资料收录其中,实现物质资源共享。

二是挖掘各种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我园在教科研工作、早期教育工作、家长工作等方面的优势。如每个农村幼儿园选派部分幼儿教师对我园环境创设、一日常规、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观摩学习,以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的从教行为。又如,我园开展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节庆活动、业务培训均要邀请被帮扶园的教师参加,通过观摩学习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教育对口帮扶、农村、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时期是奠定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城乡之间的对口帮扶,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使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

1、幼儿教育机构少,满足不了农村幼儿入学的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相应地,农村的幼儿比较多,远远超出了城市幼儿的数量,再加上我国农村住房不集中,最终造成了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非常缓慢,幼儿教育设施很不健全,有很大一部分适龄幼儿不能正常入学,接受学前教育。

2、农村幼儿园里的教育设施不健全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建设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持,不管是农村幼儿园的学习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是比较薄弱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农村幼儿园的平均活动面积为0.94平方米,城市的为2.64平方米;农村幼儿园的人均图书为2.053册,城市的则为5.946册;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录像带和录音带平均为0.22盒,城市的则为0.88盒。另外,我国的边缘山区情况更糟,这一地区的幼儿园少的可怜,即使建立了幼儿园,连学习最基本的桌椅板凳都不齐全,只能由当地的农民临时提供。至于其他更高级的学习或娱乐设施,就更不用说了。

3、农村幼儿园没有配套的师资

正规的幼儿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到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去执教,导致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跟不上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主要是附近的民办老师,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差。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帮扶的对象番禺区石基镇前锋村幼儿园,有6个教学班,里面有12人为幼儿教师,其中8人都不是专业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这些人都没有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除了园长外,全部老师都没有教师资格证。他们在任职期间,几乎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沿用农村的落后观念,喜欢把孩子当作小学生来看,根本谈不上对它们教学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往往会按照成年人的意愿来指导孩子的行为。

4、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出现的空巢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应该和父母相处、享受母爱的时候,父母的教育和呵护,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现状,大部分年轻的父母都选择到城市去打工,让孩子随着他们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导致孩子不能健康的成长。

二、我国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今终生教育的年代,幼儿教育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性的意味,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建设、倡导终身学习的最初开始阶段。发展幼儿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早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进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外,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要看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这也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三、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大力发展农村的幼儿教育事业

城乡对口帮扶工程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它需要真正地行动起来,踏实地开展工作,给农村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大帮扶力度。

一、城市要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持

城市里省级的示范园要和农村的幼儿园建立帮扶对子,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支援,可以给农村的幼儿园提供资金的援助,也可以把城市里孩子使用的玩具,他们看过的图书等送给农村的孩子,还可以给农村的幼儿园提供生活用品和学习设备等。通过物质的帮扶,可以提高农村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和学习质量。例如:在城乡的对口帮扶中,笔者所在幼儿园就给捆绑帮扶的的番禺区汀沙爱心特色幼儿园送去了图书、玩具等学习用品。

二、城市幼儿园要为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城乡幼儿园的教师可以进行异地教学,城市幼儿园的老师到农村幼儿园去教学,把城市里先进的学习理念,优秀的教学方法带到农村的幼儿园当中,让农村的孩子知道城市的小朋友是如何生活、怎样学习的;农村幼儿园的老师到城市中去跟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到自身幼儿园的建设发展之中。城市的幼儿园可以让自己的骨干教师和农村的幼儿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扶链,这些骨干教师帮助农村的幼儿教师设计活动角,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指导农村的幼儿教师进行备课。

三、城市要为农村的幼儿园提供培训支持

我们在城市幼儿园抽取优秀教师,组成专业的演讲团队,到农村幼儿园进行课程培训,为他们开展讲座、研讨会,进行互动交流。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了进一步提升被帮扶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研讨和专题培训讲座,让教师们得到理论的提升。通过对班主任《班级工作管理》培训,让她们对班级管理有更全面的理解,了解作为班主任应有的职责和工作技巧;笔者也给帮扶的前锋村幼儿园的全体老师主讲了《如何上好一节优秀课》的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在听课、评课及理论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

四、城市幼儿园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活动支持

城市幼儿园帮助农村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为帮扶的幼儿园组织和策划,并利用城市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出节目,可以为幼儿创设展示自我与社会交流的平台,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综合展示幼儿园教育特色与成果,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促进交流,获得理解与支持;加大幼儿园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幼儿园品牌。营造一个其乐融融并且共赢的局面。

通过城乡帮扶工程,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更新了幼儿园的办学思路,推动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才智,2012(34)

[2]郭小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9(03)

第7篇

[关键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西部;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30-05

一、前言

学前教育是整个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因此,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提高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一直是我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则是这个“短板”中最薄弱的一环。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城镇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为55.6%,农村为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比2006年增加了2.9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3.81个百分点。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27284个乡镇中,半数左右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2009年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50.9%,农村幼儿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从以上两个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城乡幼儿入园率差距呈拉大趋势。再从部分西部省份的统计数据看,2009年学前三年云南的幼儿入园率为54.5%,广西为52%,新疆为51.5%,甘肃为36.3%,仅为5.94%。有关统计表明,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农村的学前一年及三年幼儿入园率明显低于全平均水平。面对现阶段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普及率甚低的严峻形势,要切实实现《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在未来1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须兼顾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

(一)量的普及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

西部地区较低的入园率,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以学前一年和三年幼儿入园率为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8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60.0%;2020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9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70.0%。而截止到2010年年底,甘肃省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还只有66.1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仅为39.68%。可见,当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数量的突破是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二)质的提升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根本

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必然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具备符合家要求的基本办园条件、师资队伍,能够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这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线标准。然而,现实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种种问题,难以达到这个基线标准。

1、学前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很多幼儿园达不到基本办园条件

我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总量偏少、分配不均。从1993年至今,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仅占全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就是这十分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也是很不均衡的。可以说。城市的某些幼儿园可能在追求奢华,而西部的很多农村幼儿园却连一间像样的活动室也没有。甚至没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桌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办园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资总量不足,师幼比低

家有关教育统计资料表明,2006-2008年,我农村幼儿园教职工的总数只占全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同年农村幼儿园在园(班)幼儿人数占到全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3.13%。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与在园(班)幼儿人数极不对称,详见下表。

从下表可见,农村幼儿园师幼比远远低于城市、县镇和全平均数。城市师幼比超过农村师幼比的3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只配备1名教师的情况比比皆是。为班级配备专职保育员的情况非常罕见。

师幼比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师幼比有助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幼儿,与幼儿积极互动。而农村幼儿园较低的师幼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保育质量。

3、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

研究表明,教师受教育的年限与其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宜性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在促进学龄儿童成绩方面具有优势。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达标率可以作为预测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受教育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是当前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的整体特点。上图显示。在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学历层次上,城市园长及教师分别是农村的3倍、6倍和19倍,可见,随着学历层次由低到高,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园长和专任教师占总数的61.32%,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也很低。相关调查表明,西北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总数的26.7%。

综上所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面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数量少,师幼比低、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达标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

三、关于实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的思考

(一)思考一: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

1、政府主导,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公办幼儿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极其缺乏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普及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保障。然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仅靠财力薄弱的社会力量或农村集体投资办园很难保障投入的稳定性。要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以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性。

近年来,我部分地区在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的政策探索上已有所突破。比如陕西省洛南县和浙江省绍兴县就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为新建、改建、配建公办幼儿园和创建民办幼儿园提供经费保障。西部省份可以按照省、市、县(区)三

级政府按比例承担的原则,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需求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或教学点的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有独立幼儿园,相邻小村联合办园或共建教学点,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为农村幼儿有园可上提供教育资源保障。

2、公民办并举,充分利用西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

2010年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民办幼儿园的总数已达到8.34万所,占全幼儿园总数的62.2%,地处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量的70%以上,而且这些民办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农村。

民办幼儿园是在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不仅会有效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且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满足学前教育多样化需求,保持学前教育的活力,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施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方面,浙江省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80%,近年来,浙江运用一手抓扶持、一手抓监管的管理机制,实行全省统一的幼儿园准办标准、等级评定制度和申办审批办法,不断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有效利用了合格的民办教育资源。同时,浙江还对办园条件合格、收费低廉的民办幼儿园通过生均教育费补助机制予以资助,充分发挥了民办幼儿园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西部省份在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对如何扶持民办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如《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出台《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开展民办示范幼儿园评估,对通过验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奖励。可以说,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是提高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确保农村幼儿有园可上的必要措施。

3、关注弱势群体,为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入园提供经费资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对弱势群体儿童要实施优惠、优先政策,要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在西部农村,农民的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存在,他们无力承担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费用。如何保障这部分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也是当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以家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为契机,在资助弱势群体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方面加大支持力度。(1)可以通过向农村贫困家庭发放入园教育券,降低家庭的费用承担比率,提高家长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2)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收费办法,通过降低或部分免除学费和保育费的形式,让贫困家庭学前儿童上得起幼儿园。政府则可以根据幼儿园招收贫困家庭儿童的数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

4、关注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

2008年,我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约1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他们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是否有园可上,既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家庭的发展与幸福,关系到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因此,留守儿童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帮扶对象。

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留守儿童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各级政府要为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如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每年从学前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块经费,以发放留守儿童专用教育券的方式保障留守儿童有园可上。

(二)思考二: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能上好园”

1、严格管理,保证西部农村新建、改建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达标

长期以来,办园条件简陋、基本教育教学条件不达标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家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着力进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得到严格管理和公平使用。要统一区域内建园标准,确保所有新建或改建幼儿园达到基本建设标准。

2、严把关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西部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

专任幼儿园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低、专业对口率低是西部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特点,也是导致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既要为西部农村幼儿园配备数量足够的专任幼儿园教师,更要保证所配备的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然而,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这一职业缺乏吸引力。因此,落实编制、提高待遇、保障合法权益是增强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前提。而要保证新增幼儿园教师质量,就必须严把入口关,在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的过程中,要统一招聘标准,严格招聘程序,并将学历、专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考试成绩四项作为主要的招聘条件。

对所有新增的农村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各级地方政府要保障其工资及各项福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及其他社会保障与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可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办园专任教师的倾斜力度,例如,在评选“园丁奖”“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方面向农村公办园教师倾斜。

对通过公开招聘程序进入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各相关部门也应保障其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制定民办园教师的工资标准,并按照家政策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

对于现有专任教师教学水平不甚高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为他们搭桥牵线,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让城乡公办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民办幼儿园巡回指导,也可以通过派驻教师“支教”等方式,加强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培训,提高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若干意见》指出,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针对目

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的现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借助各种培训机会,加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派园长和教师参加家级培训机会上要向农村幼儿园教师倾斜,积极选派优秀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参加家级培训;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系统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和面向全体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机制,以梯队形式对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在培训形式上要多采用现场研讨、交流、点评等参与式、体验式培训等方法,让农村幼儿园教师能从中获取更多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幼儿园加强园本培训,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园本培训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4、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帮助西部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信息使用上存在巨大差距无疑会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无疑是改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缺乏现状、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在家层面,可以创建免费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无偿提供给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幼儿园。其次,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资源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在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信息使用意识,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婷.高伟山明确思路与机制,把发展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农村[N].中教育报,2009-02-27.

[2]王冬兰.西部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105-110.

[3]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EB/OL].[2011-06-05].http://wwwgansu.省略.

[4]刘焱.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EB/OL].[2010-07-23].http://wwwdyb-cn.

[5]芭芭拉?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M].吴亦东,周萍,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

[6]张乐.民办幼教机构或成缓解中“入托难”重要力量[EB/OL].[2010-11-28].gh.省略.

第8篇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建设的加强以及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音乐教育也普遍被幼儿园所重视,但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却不尽人意。通过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幼儿园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极少;第二,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第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开展音乐教育的能力有限;第四,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第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为机械的模仿和重复练习;第六,音乐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

农村不仅具有植物、动物、特产、石头、泥土、沙子、山川、河流、田野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农机具文化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英雄人物事迹、传说、民间艺术、民间儿歌、民间童谣、民间游戏及民间风俗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的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上,不仅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了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弥补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的不足

农村幼儿园一般既没有雄厚的经费有缺少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物资资源都能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园可以引进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农用产品、废旧的农具等来制成简易的乐器等音乐教学设施,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还弥补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

(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效果

将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对家乡的认识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不仅贴近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还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幼儿对生活以及音乐的敏锐观察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选择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农村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教育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必须以地域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自身特长以及专业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挖掘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且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二)趣味性原则

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因此,为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积极效果,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选择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三)教育性原则

幼儿阶段是个体想象、思维、情绪、个性、气质和能力等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阶段的美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幼儿园选择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时,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选择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民间艺术资源,使之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促进农村幼儿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

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原因都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要想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就要提高其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幼儿教师学习培养活动,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农村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职前职后的学习培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于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鼓励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农村进行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农村特有的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以及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编写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材。最后,为农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支援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投入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二)幼儿园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呈现着以私立园为主公立园为辅的现象,其中私立园大多都是依托于家庭的形式办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培训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没有或极少拥有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技能。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农村幼儿园的园长要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程所占课时的比重,投入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施。其次,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园教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尤其是学习音乐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另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本园进行讲座或者对本园的老师进行音乐教育的培训指导。同时,幼儿园要成立音乐教育教研组,任用幼儿音乐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全园的老师们共同学习,一起探讨音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讨论解决在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常见的问题,解答老师们的困惑,从而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进一步说幼儿园也要秉承节约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到乡村去考察研究,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从而更深入地挖掘音乐教育的资源。鼓励本园的教师结合农村的本土化特征以及当地的乡土音乐资源创编适合本园的音乐领域园本课程。

(三)教师的努力

不仅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教师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的努力实践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学习关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教师要与家长建构友好合作的家园共同体,积极与家长互动交流,以便深入农村的具体实际,体察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更充分地挖掘农村乡土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自身挖掘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自身要多欣赏和感受艺术活动,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把农村乡土资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把音乐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自身的音乐学习融于一日生活,从而培养其自身对于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音乐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法应用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利用简易音乐教学设施开展音乐教学。因此,为弥补农村幼儿音乐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和独特的物质资源来创造音乐教学用具。

五、教师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建议

(一)组织资源,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歌舞表演等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农村的民谣、戏曲、传说和舞蹈等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创编儿歌、音乐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将音乐教学活动仅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乡村、田地、大自然等场所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小朋友去大自然,如聆听自然中的鸟鸣、水流声等不同的声音来感受声音的差异性以及声音的高低不同等等。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积极调动幼儿与教师一起改编已掌握的音乐素材,以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幼儿创编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例如,在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废旧的易拉罐里装上沙子代替沙锤,用铁丝将啤酒盖穿起来当做串铃等等,也可以利用废旧的桶、锅以及铁质农用具用三角铁等打击乐乐器。

(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

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相结合,而且也要将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提升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选取欢快的小儿歌,在幼儿盥洗时可以选用相关的律动或民谣等等。同时,在进行其他领域的教学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开展关爱牙齿的健康课时,老师可以引用刷牙的小儿歌、律动的等来让幼儿学习清洁牙齿。还可以在开展体育活动课时,可以让孩子在拍球的同时感受节奏的不同以及音域的高低等。

(三)创新音乐教育方法,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