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时期全民创新浪潮
说到具体的应用,从大的方面看,我建议无论是教师、研究生还是企业家,能够脚踏实地干自己的工作,也要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动向。在过去500年的时间里,全球大概发生了五次革命,五次革命有两次是科学革命。现在,人类正处在第五次革命,叫电子和信息革命,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现在这个阶段是智能化,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第二位,还没有完全完成信息化建设。前面五次革命没有一次是中国人发起的,互联网是中国发明的吗?五次革命里都没有中国的份。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革命,没有科技就没有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先导,一次技术革命对应一次产业革命。
全世界有很多发达国家,美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现在在发达国家里,五大常任理事国,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德国是强国,是先导者,而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老牌帝国主义都没落了。现在理论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世界处于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我们研究院也在搞创业中心,可以说全民都在搞创新。三五年之后,全民的创造性都会被激发出来,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竞争力和产值。
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正处于第五次科技革命,同时也处于第五次世界革命中,面对未来的革命中国应该怎么做?中华民族复兴面临三个机遇,第一个是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创新机会,第二个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创造的领先机会,第三个是世界现代化和文明转型的赶超机会。在能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人口健康、基本科学问题等六大领域都有机会。第五次科技革命也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动化与高技术阶段,二是信息化与全球化阶段,三是智能化与绿色化、网络化阶段。
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第三个阶段蕴涵很多创新机会,包括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无线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量子通信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手段,我们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必须为智慧城市服务,由此延伸到很多社会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交通和能源的渗透,包括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制造、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中国的机遇来了,这个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机会来了,不等于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美国麦肯锡了一个报告,提出颠覆性技术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程度,第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它对经济影响最大,第二个是物联网,第三个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在未来几年内会占主要地位,我建议小一点的公司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如果有可能进入这些领域,这个蛋糕很大,不能说这个蛋糕被阿里巴巴、腾讯吃光了。
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和韩国这几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包括技术、大数据和高能效计算、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农业科技、能源及储能、先进材料及纳米技术、机器人及自治系统、卫星及航天技术应用。另外还有人才培养、科研投资等,它特别强调科学研究全球化和互相合作,提出了对无政府空间的科学研究,包括海洋、北极、大气层、网络空间,这些均不是由单个国家所统治,是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从公海、北极到太空和网络世界,英国已经就无政府空间提出了战略重点,并将推向前进。最后一个是大数据,大数据因为各行各业都可以用,如果有些公司喜欢用大数据来经营,小公司做好大数据也可以赚钱。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最新发展趋向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都要思考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
做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诸多技术
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新千年,有一个现象就是城市化。有一个国家叫墨西哥,他们非常有意思,墨西哥城有3000万人口,首都是墨西哥城,这个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就带来了一些问题,交通拥堵、能源缺乏。大城市消耗了75%的能源,60%的水资源,排放出了80%的温室气体。有人打了一个比方,生活在超大城市里面没有安全感,担心地铁的突然停运。有人说在城市里生活就像坐了一个板凳,板凳在火山顶上。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要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好,智慧城市加上智慧农村就是智慧中国,智慧化、网络化、可控化,要做好城市建设需要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网络这么发达,有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网络世界以前是被人们忽视的,其实是不能小看的。
智慧城市的概念,有狭义,有广义,我就说一个概念。智慧城市结构、评价指标。智慧城市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智慧城市应该做到六个方面:安全、高效、有序、和谐、绿色、智慧。城市的安全、家庭的安全、铁路的安全、飞机的安全等都非常重要,没有安全什么都没有。
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中,运转模式非常重要。住建部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政府政策比较明确,并且非常支持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在中层和下层如何实施,企业应该怎么做,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带着钱带着技术到某一个城市去落户,去进行某个项目,这个做法是所有项目里面最可行的办法,也最容易被人接受。企业带着钱和技术来了,政府提供政策和房子就可以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我在天津大学成立了一个天津智慧物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它的理念是八个字:开放、联合、诚信、创新。下面有几个公司,包括大数据公司、康复机器人公司等8个公司。我们这个研究院是开放的,任何一个小的公司,任何一个团队都可以承担我们研究院下面的一个研究课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会争取和别人合作。
信息化应用现状
当前,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把特高压、智能电网纳入其中,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十二五”大型电力央企集约化管控的要求,提升电力集团企业全球竞争力,支撑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信息化要求,构建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能电网代表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电网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而是更全面、更深入的电网企业业务革新。同时,智能电网业务的变革和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需要为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各业务领域提供支撑,更需要作为企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引擎,引领电网传统业务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电力行业中两家大型电网公司正向服务转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其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也呈现新的应用变化;建设的重点从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向了电力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强调系统性和全局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建设走向县级应用。方便了用户缴费,加大了营销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丰富缴费手段,这些都对营销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大需求侧信息化的进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把生产调度信息融入营销系统中,以便及时地将停电信息利用多种手段通知用户。同时采用集抄系统实现营销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实现与财务、电力市场的集成。
当前,信息化应用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已得到中国各行业的高度关注。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电力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行业生产的产品是电力,电力生产和分配要经历发、输、配、售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主要在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方面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在输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电网优化运行,促进网损下降。生产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安全、稳定、优化运行的重要支撑,是电力企业应用最广泛,技术发展最成熟的信息平台。生产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已经成为电力调度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减轻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配售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支持计量管理,可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电能供应的度量标准,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电能计量设备的技术监督和管理水平,对各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定期轮换、检验和技术监督,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和准确计量,对各关口计量点母线进行电能平衡的在(离)线计算,分析母线电能不平衡率超标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技术改进方案,从面保证电网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信息化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与业务变革促使整个电网业务实现全面融合创新,相应的信息技术体系也需要根据电网业务的重构与创新而转变和发展。
■信息化应用引领智能电网深化业务融合创新 信息化应用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电网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为智能电网提供信息支撑的“SG-ERP”计划。SG-ERP作为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业务融合作为首要出发点,着眼于打破先前电力自动化和电力信息化相对独立、各自发展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延伸到了电力生产核心业务中。在发电侧,从发电集团层面进行全面规划、全面推广的信息化系统也已深入各个业务环节。可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将会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提速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化的整合和集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深度融合也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体现得更加充分。此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技术层面也将会推动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持续深度融合。
■信息化应用将渗透到电网企业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 目前,电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关注跨区电网管理、营销收费、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在调度管理、电网优化、生产管理、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覆盖从电源、输配电、售电到用电管理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各业务环节实现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部门需要为更多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如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应用功能、为设备安全交互提供可监测的数字宽带网络等。信息化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业务,紧跟电网建设与发展带来的业务变革。
■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将更紧密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环境下,调度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由于大批的智能设备、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将被置入各级电网以及终端用户侧,届时将有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生产实时数据、负荷数据在各类设备之间、系统之间传递,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赖这些数据来完成,管理决策信息也需要有效地反馈到电网运行中,并进行调节。信息化部门将需要提供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交互的平台,为更多实时数据的安全传输、科学管理和分析应用提供环境和工具。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的重点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集成建设主要用于开发利用电力系统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电力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积极搜集各类电力信息,完善全国电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形成集中、统一、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完善的企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典型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塑造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业务流程,为顺利实施企业核心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电力行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四层两纵”,四层分别是指数据采集层、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两纵分别是指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是基于各类信息高度集成之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跨业务、跨专业、跨系统、综合分析决策等特征。信息化应用层将在当前业务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行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与管理信息化领域进行应用集成,开展更多的高级应用。
电力企业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与企业资源管理等;还包括在调度管理专业领域应用的发电自控系统和电压自控系统(AGC/AVG)、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DSCADA/DEMS)、计量系统(TMS)等。信息化应用将基于对基础应用的深度集成,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领域展现电力行业新的业务应用。此外,电力设备的接入安全防护、模拟仿真、广域测量与电网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三大应用,则贯穿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模拟仿真分析工具和电网运行实时状态信息。这些应用通过信息展示平台,实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内容可包括基于多项应用基础之上的综合风险控制决策、管理驾驶舱和双向互动营销门户。
在电源侧,核心应用主要包括电源/电网规划管理、大规模储能优化管理、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在电网侧,核心应用主要体现对电网运行全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一体化的管理,包括电网风险评估、智能变电站、调度决策支持、综合停电管理等应用。
在用电侧,核心应用基于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需求,提供更精细化、更灵活的需求侧管理与用电服务。主要应用包括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客户智能化用电优化分析、家庭智能用电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管理等。
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网,大量接入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力设备,通过对大量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监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模拟仿真主要是为电网自愈提供数学支撑和预测能力,为操作人员在复杂电网环境中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电网集合了大量的电网工程技术、传感和高级量测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能够通过对广域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过程实时的监测与控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信息集成层主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与集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建立起众多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但从业务分类来看,无论是自动化系统、主营业务系统,还是资源管理类系统,基本还处于条形分散状,电网运行环节之间、专业领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比较困难,信息流不畅通,难以实现综合应用和分析。电网强调建立高速的信息通道,使数据在业务流引擎的驱动下,在电网设备运行、电网调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有序流动,包括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网拓扑结构数据、计量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外部应用系统数据等,从而实现信息集成,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业务协同环境。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将从信息集成标准、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集成等方面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在信息集成标准方面,接口协议和通信信息模型(CIM)等标准规范必不可少,同时搭建面向服务架构(SOA),实行分散式信息系统和集中式信息系统的兼容。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层是传输、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基础环境,其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延展性。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和通信信息平台等部分。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大规模传输和处理的基础环境,其建设水平影响着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因此基础设施层的建设旨在为应用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层一般包括系统硬件平台、系统软件、信息通信网络三部分。其中,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IDC机房和容灾中心等,软件平台包括GIS平台、云计算平台、电力商务平台、操作系统、中间件、实时数据库等。信息通信平台则由光纤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电力载波通信等复合通信平台所构成。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数据采集层是数据采集的基础环境。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智能电表和相关视频监控设备等。
数据采集层是通过传感设备、射频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对电力系统资源层的设备状态和运行信息进行采集、交换,为对电力系统资源状态进行更加智能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提供支持。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二维码技术、射频技术、智能电表等技术可以对电网数据、用电信息等进行更为科学与全面的采集;物联网技术信息汇聚层的传感网自组网技术也能帮助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利用建立数据预评判体系来消除坏值,优化数据采集工作。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更新速度,提高了数据采集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高水平的封装技术可以使终端设备体积更小,散热性更好,自身能耗水平降低,在实现自身数据智能采集的同时,更为数据采集层稳定地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电力数据采集的触角延伸范围将更加广泛,数据种类将更加多元化,数据规模将呈海量增长。
智能电网下,信息的触角延伸到最底层的电力设备,大量的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频繁地被调用,业务运营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信息安全防御级别也需要提高。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针对电力数据的海量性和安全防御特点,研究各安全防护层级的安全技术,制定和完善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各业务运营的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企业发展
一、行业特点
(1)产业链建设成为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关键。目前,新一代信息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来自单项优势技术或产品,能否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参与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基本要求。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化分工进程加快。当前的全球信息电子产业分工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标准和核心技术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部分多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拥有部分关键技术,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有一定的优势;而中国、巴西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多被限定在产业链的下游,以加工、组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在产业中缺失话语权。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向绿色低碳转型。强调产业的环保低碳已成为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共识。大力发展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是今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就必须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制造绿色产品。
(4)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倾向于产品融合、业务融合。“融合”体现在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融合,硬件技术的融合发展、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融合发展、产品和内容的融合发展不同层面,其本质是需求层次不断升级推动技术持续进步,不同程度、不同组合方式、不同应用领域的融合都会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新的应用,形成新的市场机会。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储备和技术来源不足,大多数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之间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
(2)知识产权很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首先,许多专利申报周期长,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往往变化调整的速度非常快,保护周期短,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更高。其次,专利申报与维护费用较高。侵权容易维权难。企业专利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也难以逃脱被仿制、假冒、伪造的命运,使企业新品开发、技术发明、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大大遭到挫伤。
(3)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小,创新乏力。首先,目前还存在不少的信息技术集群是以低成本为基础,这表明企业创新意识和动力不足,专业化层次较低,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仍处于低端水平,企业短期行为普遍。企业自助创新能力不足,仿制现象突出。其次,缺乏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化集群中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没有将集群作为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工具,导致科技中介机构与产业的脱节,企业相互协作较少,使得是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不足,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胡丽玲.国外典型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仉立文.中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60年[J].创新论坛?观察, 2010,(2).
关键词:电信计费系统;客户;数据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Data Model Design of Customer-oriented New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Billing System
Zhang Jie,Shi Jie
(Xinjiang Branch of China Unicom,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Telecom billing system i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business operations,the indispensable core support system and the nerve center for telecommunications billing system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various telecom enterprises have to improve the data model of the telecom billing system to improve customer service quality,thus improving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China Unicom Corporation launched a new generation of customer-oriented data model of the telecom billing system,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lecom billing form.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a customer-oriented telecommunications billing system data model design,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aff.
Keywords:Telecom billing system;Customers;Data model;Design
传统的电信计费系统采用独立的计费账务处理模式,这种计费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不能适应不断创新的业务与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在管理上也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扭转这种局面,电信企业就必须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基本宗旨,设计出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这种面向客户需求的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将挑战不断增长的通话量,提高电信企业计费业务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新时代来临对于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模型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3G为代表的、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新型移动通信技术诞生,这为电信企业的运营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是对电信计费系统数据使用的巨大挑战。电信客户在使用3G进行即时通话、在线游戏、收听音乐、观看电视等等行为时,需要付出相应的话费。一些3G功能的收费是比较高的,所以电信客户欠费的风险就比较大。传统的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模型的使用不能有效解决这种欠费风险,而且计费周期长,缺乏灵活性。另外,由于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模型本身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维护人员对系统维护不力等等因素,也可能导致3G的高速数据传输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3G时代的来临,对于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模型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新型的电信计费系统成为电信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面向客户的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及其优势
在电信计费系统的运营中,实时话费的更新、客户档案信息的变更、客户查询信息等等业务,都需要通过数据模型来实现,所以说电信计费系统中的数据模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据模型作为电信计费系统的基础,它的作用是在多个客户同时使用的环境下,管理数量庞大的客户数据,以保证这些客户可以在不同地区、同一时间使用电信数据,它具有安全性、高效性与可靠性的特点。传统的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是将计费逻辑与相关数据固化在代码中,这种方法需要完善的程序编码,一旦程序编码出现错误,那么将引起电信计费系统工作的失误。而新一代的电信计费系统数据模型是将相关策略数据写于驱动表中,由驱动参数来决定电信计费系统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计费误差。这种数据模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所认可,通过科学的设计与使用,它将对电信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新型的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具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在功能上增加了人工催欠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回收率;并且可以在统一的数据模型基础上处理电话、代收、数据、无线等业务,节省了电信资源,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其次,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引入客户关系管理与分析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客户信息结构,使工作人员可以在电信计费系统的同一界面中了解客户的全部使用信息,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客户的需要。而且这种数据模型有助于客户管理,可以更好地向客户推荐新型的电信服务。
最后,新一代电信计费系统的数据模型采用开放式结构,创建一个灵活性较强的系统。这种数据系统可以及时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更新,再由计费系统进行客户的话费结算。同时,开放式结构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适应不断创新的业务与产品,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通话量也随之迅猛增长,那么电信企业研制新型的电信计费系统就成为企业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一代的电信计费系统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数据模型,提高电信计费系统的综合性能与电信企业的计费业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虽然新一代的电信计费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电信计费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艺妹.电信计费数据采集系统探析及实现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10
关键词: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1-0000-02
Brief Analysis of Firewall Technology of New Generation
Li Zonghui
(Henan Army Reserve Overhead Artillery Division No.3 Regiment,Luoyang471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security of the computer systems of a higher demand, therefore,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firewall technology is of great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irewall technology,a new generation of firewall technolog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gent technology and packet filtering technology,which effectively overcome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flaws in the application.Departure from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oint of view,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firewall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Keywords:New generation;Firewall technology;Security
与传统的防火墙技术相比,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的安全防护性更为理想,可以实现对于数据链路层的全方位安全防护,并且从TCP/IP协议层进行各项安全隐患的控制。同时,基于微内核的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其速度明显优于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为防火墙的应用提供了更高技术的模式,从而减轻了防火墙客服端的配置工作量。在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理论的创新,不断完善现阶段存在的技术缺陷与安全隐患,从而实现其功能性的不断强化。
一、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的特征
(一)安全性能更为全面
在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的应用中,不但可以提供状态检测、NAT、抗DDOS、VPN等基础的网络安全防护功能,而且实现了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功能。与传统的防火墙技术相比,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可以针对各种侵入行为的技术手段进行严密的检测与防护,例如:利用扫描、漏洞、蠕虫病毒、恶意代码、非法访问、Web入侵、带宽滥用等方式入侵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隐患,应用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防御,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二)数据处理速度更快
据相关计算机技术资料报道,Check Point 61000中采用了最为先进的多刀片硬件平台,与单一防火墙相比,其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Tb/s,实际吞吐量超过200Gbps。应用新一代防火墙技术以后,计算机系统可以支持每秒60万个会话和7000万个并发连接,在多元数据传输的网络环境中,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的安全防护。
(三)从独立产品到智能技术方案
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侵入过程主要包括:内容级别、网络层与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方法,如果将上述安全隐患进行分开防护,各种安全防护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性将明显下降,容易出现安全防护的“盲区”。因此,在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的研发中,涵盖了传统防火墙与IPS的主要安全防护功能,在其内部实现了内核级联动,进而促使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各种侵入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防护。
二、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及其应用
(一)智能防火墙技术
智能防火墙是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实际应用的代表,从技术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利用了统计、概率、记忆与决策等先进的智能方法,对于各类数据进行安全识别,并且达到对访问进行控制的目的。1.智能防火墙技术的类型
1)防攻击技术,在智能防火墙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实现对于各类恶意数据流量的准确识别,有效阻断各类恶意数据的攻击。现阶段应用的智能防火墙技术有效解决了SYNFlooding、UDPFlooding、Land Attack、Fraggle Attack,Ping Flooding、Smurf、Ping of Death、Unreachable Host等恶意病毒或木马攻击;2)入侵防御技术,为了有效解决准许放行包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新一代防火墙技术中更加注重对于准许放行数据的入侵检测,并且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入侵防御与保护功能。在入侵防御技术的应用中,实现了多种先进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针对特征检测的结果,可以准确判定所检测的攻击类型,在系统的特征库中涵盖了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网络恶意攻击;3)防扫描技术,在智能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于黑客恶意扫描行为的智能识别,有效的阻断、欺骗恶意扫描者。例如:在SSS、ISS、NMAP等常用的扫描工具中,智能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可以防止被恶意扫描。
2.智能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1)防范恶意入侵,实现了对于深层数据包的安全监控,并能有效阻断应用层的恶意攻击;2)防范恶意数据的攻击,切断恶意病毒、木马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流量攻击;3)防范潜在安全风险,智能防火墙在应用中支持包擦洗技术,从而实现协议的正常化,消除各种潜在协议风险与攻击;4)防范黑客攻击,智能防火墙在应用中,实现了黑客恶意扫描的智能识别,有效的阻断或欺骗恶意的扫描者。
(二)分布式防火墙技术
分布式防火墙技术在研发中,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边界防火墙存在的技术缺陷,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布式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指驻留在服务器、桌面等网络主机,并且对于主机系统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新型软件产品;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布式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防火墙体系结构。
1.分布式防火墙技术的类型
1)主机防火墙技术,对于网络中使用的各种服务器与桌面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主机的物理位置可能在内部网中,也可能在内部网外,主机防火墙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中心管理技术,与边界防火墙技术相比,中心管理技术是构建分布式防火墙系统的核心,而且体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征;3)网络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内部网、外部网,以及内部网子网之间的新型安全保护产品。
2.分布式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目前,分布式防火墙技术主要应用于现代企业的专用网络与服务器主机中,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堵住内部网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与隐患,解决来自企业内部网中的恶意攻击。在分布式防火墙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在企业专用网络中的各个端点设置安全防护产品,满足了企业网络安全防火的新要求。
(三)嵌入式防火墙技术
嵌入式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指内潜在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内部的专用防火墙。嵌入式防火墙技术主要应用于某些专业的路由器中,并且被作为其基本配置之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防火墙模块,并且安装于已有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中,以保证在无监控的状态下,实现各类传递信息包的安全防护。
1.嵌入式防火墙技术的优势
嵌入式防火墙技术弥补了现代企业网络管理中存在严重隐患的防病毒程序、边缘防火墙、网络程序、基于主机的应用程序及入侵检测告警程序等,确保了企业的内外部网络具有以下安全防护功能:1)无论企业局域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何种变更,安全防护措施都可以自动延伸至网络边缘,并且为局域网络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2)基于各种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硬件功能,应用嵌入式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防范各种入侵,使得其安全特性独立于主机操作系统及其他安全性程序之外,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2.嵌入式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嵌入式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突出具体性与实用性,针对于企业普遍存在防火墙安全隐患,利用远程办公系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防火墙服务。在嵌入式防火墙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协助企业解决网络最为薄弱与未保护领域的安全问题,例如:远程PC机、笔记本电脑的安全防护中,利用嵌入式防火墙技术可以实现安全防护功能的集中管理,并且实现了跨越企业边缘防火墙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
三、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防护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特别是随着各种非法入侵、病毒危害的影响不断加剧,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研究中,必须将新一代防火墙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不断总结技术研发与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全面满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
参考文献:
[1]常晓波,杨剑峰.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部署与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9-77
[2]张明光.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02):394-396
[3]黄世权.网络安全及其基本解决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240-241
[4]荆继武.信息安全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12-134
[5]朱衡.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08):14-15
[6]许锋波.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J].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2010,(33):66-67
【关键词】艺术设计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当代艺术设计多采用计算机软、硬件作为创作和设计的工具,设计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传播,一方面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存在空间,提高了艺术设计效率;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互动方式。艺术设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 信息技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艺术设计教育的范畴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如数字动画、网页设计、电子游戏、新媒体设计等新兴专业分类。这些当代艺术设计的外延使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设计师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变成了设计优劣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数字设备操作能力来支持创新思维的实现。这使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目标都要进行相应调整,只有这样,人才培养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市场需求。
第一,教育理念的革新。信息技术使设计实践者轻松实现图像处理,提高绘图效率,使传统美术技法不再是成就艺术的唯一核心,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早期的艺术设计主要以绘图技法表现为核心,手绘图使设计教育者和学习者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绘画技法的传授与练习上。信息技术却改变了这一点,为艺术设计创作带来的是更为真实具体的表现、更为便捷迅速的交流、更为无限拓展的思路。它突破了在创作思维、方法、表现方面的限制,节省了传统绘画所需的大量时间,使设计创新成为当代设计师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设计专业学习者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也促使教育领域内不同学科综合、交叉发展,进而带动了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革新。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仅仅依靠艺术学、美学的知识体系或者造型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它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共同支撑。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全方位(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等)的理解。艺术设计教育在越来越重视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同时,需要更深入、广泛地开辟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
第三,教学手法的革新。信息技术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高效的保证,减少手绘技法训练,突出了创新思维。教学手法的革新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一是绘图工具,计算机各种图形处理的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发展,替代了传统设计中手绘劳动,提高了设计和教学的效率;二是设计形式,“计算机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媒介、艺术形式,更强调创新思维,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三是数字媒体,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应用于教学。教学手法的革新,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设计成果更直观,设计实践更有趣,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实践积极性。
二、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所处时代和科技的局限性,必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随着改革开放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促进及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快速发展,艺术专业成为院校的热门专业。然而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不具备培养高层次艺术设计人才能力和设施条件的情况下匆匆上马的,其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这种办学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良莠不齐,已经成为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艺术设计教育学科体系上的缺失与不足,特别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实际工作中暴露出许多普遍性的问题。
第二,教学资源及本土设计理论的缺乏。首先,当代艺术设计始于西方,发展于欧美,大量优秀国外作品因版权、印刷和价格高等各种因素无法进行全方位、多种类的印制和出版,由此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教学资源数量、质量及更新程度都明显偏低,无法满足教学活动及实施教育中的高层次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其次,我国艺术设计实用主义之风盛行,缺少详细阐述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历史流派、风格特征、发展过程、产业现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著作,本土艺术设计水平停留在加工层面,缺乏理论建设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很好地弥补了资源的匮乏,也为本土艺术设计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第三,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目前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计中缺乏文学、美术、音乐、视听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多局限于培养传统手绘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课程。在艺术设计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讲解、演示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任课教师,由于硬、软件设备条件限制,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得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普及较困难,使用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其多样性。
第四,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性。当前,艺术设计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技术方面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不自觉地也开始侧重于计算机图形软件技术,对于艺术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新性思维与表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良好的艺术设计作品是以独特的艺术理念为基础,有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思想主题,最终将艺术性和技术表达实现完美的融合,否则,言之无物,再绚丽的视觉效果也无济于事。
第五,教学考核方式缺乏规范性。教学考核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不完善,一般主要由任课教师制定,随意性较大;二是考核标准,教师在进行测定性评价时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不统一。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而且影响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活动及成果评定的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原则。
第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和产业脱节。在艺术设计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大多都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果。课堂教学是和艺术设计、制作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制造紧密相连的,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大多是闭门造车,无法获知艺术设计产业的前沿信息,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课程内容与公司作业无法接轨。学校里学生过于强调个性,忽视了企业中艺术设计要求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缺乏商业思维,市场适应能力较差。教育与产业的分离,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冲突,导致人才培养的错位。
三、信息技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思考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提高了艺术设计教学效率,扩大教学信息量,实现教学的双向和循环流动。信息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显著特点,主要是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中可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元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具体,更有利于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数字化实验与虚拟试验系统的开发,通过虚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人机交互、数字媒体制作、概念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和虚拟实验研究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师生共同完成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促进的正面教育。师生可通过人机交互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产生图文并茂、视听兼备、互动反馈的效果,使学习不再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图形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个体差异需求,从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建设与管理。计算机互联网对教学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性,艺术设计课程中心信息化平台开发、精品课程、互动式网络课件等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教学建设共享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交互性,建立网络数字化平台,开展网络化数字多媒体交互教学研究,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三是管理性,高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制作更新的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对资源统一管理、数据维护的教学资源中心,推动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通过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组建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艺术设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内容规范化,构建符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模式,建立实用的评估体系,促进逐步规范化;二是标准科学化,制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科学化标准;三是适应性和灵活性,根据高校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四是教师自我发展,支持教师继续教育或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最新成果等。
第五,信息技术时代人才培养与实践。我国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建基地、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做到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细分教学目标,按照不同的培养层次,建立不同要求的教学阶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将来走出校门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平台,并优先考虑人才的供给。产业基地与高等院校合作规划,打造若干个艺术设计创意设计类集聚区,具有软硬件的资源优势,向高校开放创作平台。
信息技术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是文化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体,信息技术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提高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骏.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1).
[2]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4(3):228 —229.
[3]游泽清.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3):9—10.
[4]林华.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54-01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信息不断膨胀的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行业的发展,同时移动通信也给科学技术的拓展奠定了基石。随着不断扩大的用户市场,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现如今,对于移动通信的要求各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移动通信必须进行升级和改革,因为存在诸多的影响发展的因素和缺陷。移动通信系统的运作和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技术职称,在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新技术被研发,一代代的技术又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掉,所以技术的研发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对当前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概括。
1当前移动通信系统中技术应用的缺陷分析
多媒体通信与无线通信可移动技术的结合导致传统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社会市场对信息机频谱资源的需求,基于这一现状而产生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技术能够在可移动基础上实现多媒体业务与无线通信的互联,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系统与技术。但是长期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系统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通信速率不够快。由于用户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外界的政策和经济趋势的影响,移动通信业的信息传递传送频率太低,根本满足不了现行的需求,其多媒体传输业务不仅速率不够快,且传送种类较为单一,没办法适应多元化的信息传送。目前,移动通信业务不在局限于以往的语音功能,互联网、全球定位等功能的研发都使得对于移动通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
2)系统管理的缺陷。这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严重的依赖于IP,由于受到它的束缚比较大,其系统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冗长的步骤与算法不仅导致整个管理灵活性低下,同时增加了系统安全漏洞,也就无法保障认证协议的安全。 常会引发一系列的故障问题,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运用,也给运营商带来经济损失,降低了移动通信业务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2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技术应用的分析
伴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移动消费者对于无线网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人们开始追逐于不受到时间、空间局限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技术和手段,这种需求就直接促使着未来高速率的多媒体数据传输将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系统行业的发展主流。
2.1软件无线电技术
这一通信技术的独到之处就是以微电子技术作为核心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是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支撑下运作的。它的自身的优势决定了为未来无线信号传递与处理的核心功能奠定了基础的重要地位。针对这一技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研究思路。软件无线技术通过硬件平台将信息传播、调制与解调的各项功能应用在软件上,并结合A/D与D/A性质的宽带转换器使整个软件无线电能够为移动通信所服务。
2)发展趋势。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不会局限在以往的语音和短信层面,必将向多元化发展。另外,传统的语音系统已经没有更高的利益增值空间,这就促使开发商开始不断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3G/4G技术不断深化发展与变革,人们开始倾向于微信等新生的移动业务,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信息需求空前大的信息社会,信息的利用领域也会逐渐扩大到民用、商用等。这样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将会对软件无线电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研究人员要使其在满足移动通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内部结构(硅芯片)含量,达到各项投资成本的缩减与运营兼容性的提升,并以此为全球信息漫游等高端通信业务提供便捷。争取达到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先进的技术的研发,从而开发广阔的服务领域,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2.2OFDM技术
OFDM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关技术中应用涉及领域最为全面,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一种技术。以为它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潜力,所以现在各领域都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研发,总体的,移动通信业要想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就要深层次的掌握其特点,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特性,使其更好地为整个移动通信行业服务。对于这种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OFDM技术必要性研究。传统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的FDM技术不仅频谱利用率低下且各个用户之间频率使用区域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现行的实际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开展已经证明,这种技术对于多元化的数据传送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数据需求,大量的信息传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这种技术必须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否则将在日益进步的通信业中被淘汰掉。
2)OFDM技术的研究思路。OFDM技术在传统FDM技术思路的引导下,对信息数据传播通道进行了分流,将高速数据转换为低速子数据进行传输,并结合对宽带、载波的改进将各个正交、非正交信号之间的信息干扰降低到限度以下。
2.3MIMO与智能天线处理技术
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信号零干扰与多时效多途径信息传播需求的兼容原则。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理论认证,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解决的最有效地措施就是引用MIMO与智能天线技术。
1)MIMO技术。MIMO技术中强调的信号解码与编码处理问题能够使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在逐步扩大的同时提高其传输速率。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大大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数据的高速度的传送,及时的解决了当前客户数量激增,信息传送质量差的问题,更大的使得移动运营商获得市场占有额,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工作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2)智能天线系统技术。目前,在一些高质量要求的行业领域比如说生化和军事,都广泛的采用了智能天线系统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数据有更强的分析处理能力,对于大量的数据都可以进行分类和分析,及时的反馈,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已经逐渐的被引用到了移动通信行业中来。
2.4Ipv6与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
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是:每一个分开的子系统都是发展良好的,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但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配合不够默契,整体的切合度低,直接降低了整体的功能的发挥。因此人们要在科学技术与资金的支撑下,用最低的投入资金,最简单的系统设备,充分利用Ipv6与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来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进行完美的结合。
3结束语
现阶段的网络与通信系统的结合是需要以IP为支撑的,所以IP的发展不断进步必然会给二者的结合带来不断变化的形态。当前普遍运用的Ipv4虽然是现阶段被运用最广泛的先进的技术,但是也存在许多弊端和不便。比如说空间狭小、传播速率有限,都不能满足现行的通信需要。近年来,针对这种问题的困扰,人们逐渐的开发研制了新的技术―Ipv6。与Ipv4相比较,它提高数据供应与传递质量,有力的推动了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与互联网网络的融合共存。
参考文献
[1]颜永庆.移动通信发展的回顾及展望[J].江苏通信技术,2005,0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