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混合式教学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60-02
一、高职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基础
1.基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2.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通过对学校毕业生的调查和座谈,毕业生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处于较好和一般水平。无论从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技能评价上还是毕业生、在校生对我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评价和满意度都较好。该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理实一体比例恰当,但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不是很合理,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一般,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还不是很强。
3.基于传统课堂问题解决。传统的课堂,时间是一个常量,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因此,传统的课堂不仅不能解决“后进”的问题,而且注定要成为源源不断滋生“后进”的土壤,这在传统课堂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后果。而“翻转课堂”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教师事先录制好视频,让学生回家去观看。学生在家里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因为需要思考或做学习笔记而暂停,也可以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讲课内容而倒回去重新观看,深入思考。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只要观看一遍就可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则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倒回去观看视频,直至较好的掌握。许多学生由于害怕被其他人视为傻瓜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提问,但他们可以毫无惧色地反复观看视频,同时看完视频要立马完成相应的问题。当第二天进入课堂学习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同样的基础上,这个时候进行内化或拓展的活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家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有效预防“后进”发生。于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得到了解决。
二、“翻转课堂”的引入
“翻转课堂”这个名词乍一看很让人费解。课堂如何被翻转呢?事实上,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学生的行为。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是务必需要预习的。在教师的预期中,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成了50%(或更多)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较难的知识未掌握,或者在预习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学生是“带着嘴和手”来上课的,其上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讨论,搞懂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和仲裁。引导学生就某个课前预习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和某个习题开展讨论,对学生的纷争进行仲裁,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在课前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课内练习得到了巩固。课后,学生可能需要整理课堂所学来掌握课堂未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总结讨论的闭环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学习层面的考虑。
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随着时间的见证,人们对网络教育归于理性,权衡了新兴的线上教育利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传承下来再结合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网络教学,两大教学模式合二为一。这样既传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管教学过程,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疑难问题。在国外的历来研究中,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了四大类:转换模式、弹性模式、菜单模式和增强型虚拟模式。这里介绍最受教师青睐的转换模式,此类模式指学生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或听从教师的安排在任何课程或科目中进行转换,而在这些学习模块当中,至少有一个模块是在线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在线学习、小组学习以及课堂书面作业这几项中进行转换,关键是要定时或者由教师宣布到了转换的时间,然后每个学生将会转向去做该课程的下一项任务活动。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安防系统安装及调试专业的具体实施阶段
1.课前学习活动。首先在开展课前教学活动之前先将学校筑电1331班39个学生和筑电1332班33个学生分别划分为8个项目团队,遴选出8位队长负责团队的任务实施并及时汇报给教师。其次将原有的基于项目的PPT课件制作成基于任务的微课程及PPT课件,并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和百度云盘空间。再次学生根据任务分工以及进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及相关资源。最后教师每天定时通过网络资源平台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预习的目标是掌握布置的微课资源中50%以上的知识,而且需要学生总结出微课资源中听不懂的地方、认为有错的地方、认为特别有道理然后自行展开研究的地方。
2.课上学习活动。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课前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在网络资源平台的作业提交工具栏中随机选取一个团队进行课前学习活动检查,并进行评价。其次在“项目练习”阶段,8个团队分别对项目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最终的任务考核成果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提交给教师,队长向教师等人汇报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团队随机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操作演示,最后根据项目团队汇报及成员演示的情况,进行组内评价团队互评和教师互评,最终形成项目考核分计入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3.课后学习活动。项目团队首先总结学习的知识及技能,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实训”作业并提交给教师。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讨论的体会,整理本堂课各问题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绘制在一张图上,下次课要和教师留的其他课外练习一起,作为作业上交。同时,学生还会在网络资源平台的讨论社区中继续和同学与教师进行与课堂讨论相关的、更加深入的讨论。如图2所示,总结了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依托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成效
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显著。以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及课堂推广应用为突破口,邀请专家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微课、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比赛,在课前视频课件制作、课堂应用、课后作业等各环节建章立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显著提高,在省、校微课竞赛和教学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学生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原来课堂的“观众”变成了课堂的“演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基本能实现就业零对接,就业即能上手实践,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深远的。但是要把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高职专业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毕竟是刚刚起步,从中必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后期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学习环境;学习成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26-02
1概述
当前正值“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学(学习)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讨,各校对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化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较好地综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扬长避短,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混合式学习是相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的,前者强调学习,后者强调教学。混合式学习成效受师资水平、学习模式、网络平台(e-Learning)技术、学习资源与环境和自身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来探讨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2混合式学习环境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来建设。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据何教授的混合式学习观点,我们也可以认为混合式学习环境,既包括传统学习的课内外学习环境也包括网络学习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帕金斯(Perkins,1991)还认为,所有的学习环境,包括传统的课室环境,都存在“简易的”和“丰富的”学习环境的差别,这是基于环境性质观的不同来划分的。从这一观点看,混合式学习环境也包括“简易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的学习环境。由此可以得出,混合式学习环境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多形式构建的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而创设的具有支持性的最优学习条件或最优学习空间。同时,混合式学习环境离不开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教师、学生等因素的支持。混合式学习环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可以支持学生灵活地、积极地、有效地自主学习,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二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网学习环境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均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各种学习资源、条件和工具可以充分获得和利用。
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学习环境创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类专业的专业群平台课之一,具有应用性强和实践性要求高的特点。该课程已在校内开设多年,经过前期课程建设,已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和专业培养能力。因图像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广泛,学习起来比较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不一,专业基础不同,在不同专业、班级,甚至是同专业同班级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基础性差异。因专业基础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而对创设混合式学习环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尽管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环境因素众多,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从影响较为直观的基础性学习条件、学习资源和情感学习环境三个主要方面来创设的。
3.1改善基础性学习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依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加大对校园环境整治、学生新公寓建设、机房配置、电脑设备更新、网络扩容、校园无线网络、电子阅览室等基础性硬件实施的改扩建设,并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以生为本的需求。基础性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开展《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和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3.2丰富学习资源
学校经过几轮课程建设和专业评估的推动,《数字图像处理》学习资源配备更加丰富而且优质。特别是在经过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办学评估和特色校建设评估后,学校又及时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混合式教学改革,在这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材、教案、参考资料、书籍、PPT、电子文档、网络资源、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学习资源的建设,课程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并在学习资源的存储、传递、提取、加工、呈现和利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和特色。为学生课内处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而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学生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较为明显。
3.3创设情感学习环境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T不好,主要是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策略缺乏、合作性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对学生心理活动、人际交互和学习策略三个方面加强引导,在情感学习环境创设上要下更多的工夫。在开展《数字图像处理》混合式教学中,我们按照学校“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全程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如信息技术技能指导、网络学习行为与心理引导、上网机会与网络信息资源保障、学习策略帮助等,并通过建立“学生图形图像工作室”、定期组织学生作品展示和优秀作品集汇编等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合作学习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综合来看,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其实质也就是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Kearsley,2000)。这种方法既能使教师引导、启发、监控并主导整个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体现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交际技能的形成。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课堂将代替传统的课堂。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网络课堂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这是因为,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想象那么理想。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等方面的优势,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余胜泉、陈声健,2005)。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和E-learning学习方式反思后的融合。
具体地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网站+光盘。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课后学习包含(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等三部分组成。课前:教师要在课前提出每单元的学习计划,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抽查。课上:用课上学时进行集中辅导,由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设置与课文有关的引导性问题以及主题讨论、操练等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精讲和细讲,然后通过或读、或写、或听等检测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再用课上的时间就每单元进行深化学习,例如,在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后: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线进行答疑和解惑。课后自主学习是把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学生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个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向学生布置明确而且具体的预习要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辅导光盘及虚席软件等查找与上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指定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听说训练,阅读教程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练习,拓展阅读技能及并以学习日记、学习报告等形式完成作业。
混合式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首先要做到: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要由共同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的总设计师、引导者和评价者,然后再向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中的咨询者和辅导者转变。其次,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变一味地、教条地、全盘地接受教师将受到知识的模式和方式以往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递知识的学习观念和方式,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去建构知识。
再次,转变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将以往的由教师给学生教授英语(教师———大学英语———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混合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学教并重”,促进了两者和谐统一和紧密结合。基于web2.0的在线大学英语学习可以轻松实现知识数据共享,实现不同的学习者在异地,同时进行英语学习,而在同一地方,学习者也可以分不同学习时段进行异步学习。由于在线学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建立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互动,提供及时反馈,并能为其它在线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提供互动,所以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但是,课堂面授教学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时可以进行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监督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优势。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由于混合式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终生学习能力,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都开通了广域网和高校局域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支持了混合式学习,其优势是显著的。例如:
1.在BL中实施课堂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写作学习、案例分析、资料收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转变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高。
2.借助web2.0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者在课程、技术、学习方法、情感和实践性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通过这一教学平台,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和教学上的在线评价,而这一评价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学习者的评价,所以有效地保证教学实施的成功。
问题与前景展望
网络环境有利于自学,但是网络学习材料急需进行分级,而且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教师作指导和给予一定的任务。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的结合,不但可以达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缓解由于设备缺乏带来的一系列相关的困难,还可以达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此外,利用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对语言要点、文化背景的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快捷、准确地对所学过的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来完成次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自2012年以来,国内外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对MOOC等网络教学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在当前大学中流行使用的MOOC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MOOC教学就是利用网络传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要学习,这一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教学方式也促使国内院校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然而,由于民办院校在办学时间以及办学阶层上的特殊性,难以简单复制使用MOOC教学模式。因此,基于民办院校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变得非常有必要。
李克东和谢幼如(1992)提出了“教学中将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已经体现了混合式教学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团队
网络课程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教案、教学大纲、PPT、考试与测验等,这些资料的建设与上传,需要一个团队。一门优质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一个高质量的课程团队。通过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的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早期需要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课程,可以采用教授、讲师和助教混合搭配的方法,有经验的教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辅导、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提炼知识点,录制并编辑视频,上传更新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2.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好了,教学内容组织就成了决定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选择在线学习、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等。解决好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冲突问题,避免做重复的教学工作。首先确定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并给出自学的预期效果;除了定性的衡量预期效果,还可以通过测试题,进行定量的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置、组织课堂讨论主题、形式,讨论的问题尽量是应用性而非记忆性的问题。掌握好讨论题的开放性,要难易适度,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还须及时点评,以便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难度较高的专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接近学科前沿,思考前沿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观看视频、预习教材、参加每周测试等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激励学生:(1)加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参加讨论的情况进行加分,并汇总到最终成绩中去。(2)赏识教育。充分利用有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时时刻刻表扬激励他们,树立典型,给他们足够的信心;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现的机会;从情感上肯定他们的学习,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取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不定期的课堂测试。在教学中采用作业和课堂测验的形式,使得学生自我驱动,平时积极主动学习,这也是最终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关键推动因素。
4.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
课堂内化是混合式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阐述观点,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利用教室的良好环境,3到5人一组,围坐在桌子旁,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对方的眼睛,使得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个性,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更多精力到学习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大大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5.形成性考核代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期末考试,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掌握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要不断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结果的全面考查,如在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法,根据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情况给予一定的成绩比例,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功能,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学生有选择的进行练习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课堂上对相关案例讨论,形成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强化对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策略。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越来越重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提高学习兴趣。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线学习后,需要经过吸收、消化,才能够转化为能力,这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53-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独立学院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开设目的是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尽管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仍是以教材为主、演示为辅,学生参照课本或教师演示机械性的练习。因此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减少或杜绝学生上课玩电脑游戏、玩手机等已成为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丰富且广泛,学生知识水平层次不齐。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分层次教学,在每堂课中注重培养与引导学生自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都是本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1) 学生的问题。我院是全国首批独立学院,受我国高考招生政策的约束,只能第三批录取,学生普遍都存在自身基础较差,自学能力教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一些共同的问题。通过每年的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模底考试成绩显示,因家庭条件、城乡等差别,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再次,《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般在大一开设,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等帮助学习、促进学习,有些学生认为此课程只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没有什么作用,学习中不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只求成绩合格,如遇到困难不愿思考,甚至放弃。
2)教师的问题。目前独立学院由计算机系专职教师和大量外骋教师担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教学方法传统和案例老化;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未能采取分层次教学,授课内容、进度“一刀切”;教师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的指导,不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导学”等。
3)学习资源的问题。学院机房由于害怕感染病毒或避免学生玩游戏,常实施网络禁用,因此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前网上资源虽丰富,但资源利用率低、重复率高,甚至在下载网络资时经常碰到需交费或下载速度慢或经常中断,因此资源获取并不容易。
2 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其着引导、启发、监控、管理教学过程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与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虽然混合式学习形式上是传统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混合,但更深层次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混合,如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引导角色与学生主体角色的混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学习的混合,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因此,混合式学习,首先应是学习理论的混合,其次是学习环境的混合,再是学习方式的混合。
3 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1)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应熟练计算机相关技能操作,熟练网络上相找课程相关资源,熟练掌握独立学院数字化校园在线网络学习平台相关课程资源的使用、操作等,能够使用QQ、E-mail和 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2)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综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单元、设计学习活动与过程。3)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传统面授课堂的组织能力外,还须具较强的多媒体课堂、机房课堂中的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
4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可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计60课时,一周4学时且都安排在多媒体实验机房,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中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构。
为便于混合式学习模式开展与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数字化网络,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在线交流和教学管理,学生可以在线协作学习、在线练习、在线考试和在线讨论等。在多媒体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展示课堂教学内容、PPT课件、习题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线资源浏览、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同时师生还可利讨论区,与教师进行在线提问,教师在线答疑。通过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系统实现多方面的教学交互。课外,学生还可利用此平台随时阅读学习、巩固和强化知识。
2)混合式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这是混合式学习重要环节之一,包括以下方面的实施:①学生熟悉教学环境,在第一堂课应培训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下载教师的教案、课件等,如何进行在线练习、测试、提问与评价等。②教师讲授课堂主要内容,课堂上教师需讲解理论与演示操作,只需点到为止。一节课教师讲解与演示的时间应不超过20分钟,讲解完后,学生根学习要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载教师的教案、演示视频,展开操作练习。③布置学习任务,建立学习协作小组。教师可将上机学生按3-6人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各小组组长,教师此时是学习的指导者,通过来回的巡走,发现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在课堂中讲解;若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则可个别单独讲解。使学生每堂课的知识点当堂接收与消化。同时,每章知识讲解结束合,安排一次综合测试,其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考核重要组成部分。
3)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后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
混合式学习中除课堂教学外,课后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后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成。①网络平台交流学习。教师和学生可对课程知识进行交流。②利用QQ、E-mail等交流。学生可以将课程布置的练习、未解决的问题,利用QQ或邮件方式发送给教师。同时,学生可向教师提问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可在线回答和交流。③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一个完整学习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可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总结与评价。
5 结束语
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先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对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一年实践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也将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刘亚军.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3).
[关键词]C#程序设计 混合式学习
[作者简介]徐超(1980- ),男,湖北红安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可信软件;葛红美(1982- ),女,河南滑县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软件工程。(江苏 徐州 2211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产品引导,三层递进’模式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C6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尤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已由在传统教学课堂改为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利用各种多媒体现代化工具,进行教学;师生的关系由“传递—接受”改变成“主导—互动”的关系,改革效果良好;然而在取得一系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课堂学习效率高,学生掌握知识快,而在课后,学生不复习,完成作业效果差;由于得不到教师很好的引导、监控,有问题也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造成学习困难,因而失去兴趣。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课程项目任务是由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本文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思想,意在改变这一现状,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思想,最早是由我国教育学家何克抗教授提出。何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就是“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课前”与“课后”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整个过程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与监控作用,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自主灵活地学习。这就是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学习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开发的WebStudy混合式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听课、与教授在线交流;目前该系统已经成为该校学生必备工具。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一种“Cloud Learning”平台。在该平台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上传到“Cloud Learning”平台中,可以与多人一起在线讨论、在线交流;同时,该平台与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直接相连,可以在平台中分享各种学习资料,查找各种文献。澳大利亚教师马丁·多基马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立一种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使学习系统有了理论支持,更加系统化。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如微软、IBM纷纷在大学里建立开发式、互动式实验室中心,使学生在网络学习、自主学习方面有了基础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国内,混合式学习的应用研究也在积极建立,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建立6000门左右的高职精品课程,2006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致使网络化学习已经初具模型。最近,各高校又纷纷进行重点专业群的建立,其目的将课程资源与专业进行规划与整合,强调教师的引导与监控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将重点研究两个问题: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拟设计一种适合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方法;以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为例,展开具体应用实施。
二、应用研究方案
(一)教学思想模式的应用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多数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即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采用启发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进行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也获得了学生好评。然而却忽视了课后学习的作用,很多学生课堂上掌握良好,但课后并没有复习巩固,没有得到教师课后“互动”,掌握的知识点很快忘记,始终在“被动”的学习。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把课堂学习与课余时间(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着重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即“预习”课前,“主导”课堂,“主体”课后的教学模式。
1.“预习”课前。课前,教师要“课前预习”通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任务,提供上课素材,学生可以在线查收任务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展开研究;以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组成小组、制订任务实施方案,分工完成,最后将方案提交教师审批;课前预习结束。整个环节占课程单元20%。
2.“主导”课堂。课中,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与监控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在课堂上自由地展开研讨,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授课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对于新知识点教师要进行讲解与分析,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要演示其步骤。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每一个学生在课前做好大量的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最后学生还要进行作品展示,互评等。整个环节占课程单元50%。
3.“主体”课后。课后,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指教师要布置课后任务,巩固复习。同时,要将授课视频及PPT上传在学习平台中,以便学生复习。学生收到课后任务后,对课堂的知识点可以参考视频及PPT再次复习,完成课后任务后,在线提交给教师,教师在线“监控”,并对学生完成情况给分。整个环节占课程单元30%。
以上这种授课模式就是混合式学习具体的表现形式,这种方式打破传统上只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不重视课后教学的模式;是混合式学习“主导-主体”思想的充分体现。
(二)教学平台模式的应用
混合学习方式应用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教学资源库涵盖的内容丰富,是以课程为核心建立的管理及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建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行个人性化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各种学习模式的实施:如协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专题讨论等学习模式。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持续积累课程相关的知识库,为现在学生和后续学生提供答疑和指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应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导学、教学大纲、案例分析、教案、课件、思考练习、疑问解答、作业提交等内容。同时要具备以下特性:能够提供完整的网络教学管理工具,实现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教学设计要关注理论、策略、手段三个方面;能够提供多种教学策略设计,智能课件转换,教学栏目自定义,极大地方便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设计;提供课程资源与外部资源的衔接,提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能够运用互动工具促进学生参与协作、讨论评教等模块,实现协作式学习;能够自动建立班级、提供以班级为单元的学习、交流的环境,为个人或组织开拓个性化学习。
三、面向“C#程序设计”课程的应用
(一)课程介绍
“C#程序设计”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是核心课程,它的前续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课程;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项目开能力,能够熟练使用C#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编码、调试与封装,具备软件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开发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方案
1.课程规划的应用。本文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落脚点,从软件工程师的岗位能力出发,将源于软件企业的开发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贯穿于课程中;并构思了5个案例任务,从最简单的用户登录管理子系统设计起,用户界面管理子系统、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用户报表子系统、直到最后用户子系统的完成。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解决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项目下有不同的任务,使每一模块知识化整为零,在课程最后利用综合实训将所有任务知识串起来,即企业人力管理系统(MIS)。
在具体教学单元过程中,采用“预习”课前,“主导”课堂,“主体”课后的教学模式,以课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主窗体的制作”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预习课程”通知,学生收到任务后,以上网、查看书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讯,并制订项目开发计划;课堂上教师针对项目中“菜单栏、工具栏、任务栏”等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后,然后学生按计划进行项目开发,最后相互点评;在课后教师布置一个同步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窗体制作”,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完成,期间以留言、在线问答等多种形式与教师互动。
2.教学平台的应用。针对“C#程序设计”课堂的特点,建立教学资源学习平台,该平台包含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公共资源三方面。在学习平台中,教师管理包含:课前通知、疑难解答、作业批改;学生管理包含:任务浏览、在线问答;公共资源包含:课程导学、教学大纲、重点难点、案例分析、视频讲解、思考练习等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登录权限,教师可以“课前预习”通知,查看学生留言,在线批改作业等功能。学生接收“任务通知”,在线与老师互动,在线提交作业;在“公共资源”中包含该门课程的所有参考资料,学生可以借助该资源自主学习,遇到问题随时在线与老师互动,老师也可以进行点评、监督,起到“监控”作用。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我们根据“C#程序设计”具体课程,面向2010、201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约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掌握程度、模块实现、拓展项目、学习自主性、参与程度、教师互动等10个方面。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为98.1%,有效率为100%。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C#程序设计”进行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是可行的。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与监控主导地位,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自主灵活地学习。
本文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应用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分析与评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以计算机专业核心“C#程序设计”课程为载体,搭建混合式教学资源学习平台,进行了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具体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定位,对教学过程单元的实施进行了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
[3]石小云,肖伟.Blending-Learning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4]王德平.对高校“概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6).
[5]徐超,葛红美.“产品引导、三层递进”模式的项目化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7).
关键词:名师空间;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建设
1 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指出“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对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来说,如何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是英语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而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之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大力推进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湖南省于2011年推出了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多年建设湖南高职院校已基本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为加快湖南省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湖南省教育厅又于2014年首次组织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项目的申报。而本人主持的《大学英语》课程有幸被立项为第一批名师空间课堂。借该项目建设,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努力打造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库,以推进高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2 建设思路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空间为依托,支撑职业发展,服务终身学习,力图通过建设、推广和辐射,将《大学英语》名师课堂打造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英语课程资源库”、“英语学习交流互动平台”,成为提升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学习载体,成为培养职业者综合素质的学习工具。
3 建设目标
1、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好《大学英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包括视频库、课件库、教案库、音频库、素材库、训练和测试题库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信息化。
2、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应用
开展基于空间课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用,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重构师生关系,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信息化。
3、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推广
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平台,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新教学方法应用推广,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方法推广,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经验、案例,助推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
4 建设内容
1、重构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学情、企业调研和企业招聘信息,并根据典型工作岗位所对应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所需的职业素养,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定位《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就业需要重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大学英语章节、单元的结构,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语言学习认知、日常语言习得、中西文化探究和职场英语实践四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主题又设Going to College, Learning English, Learn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Parents’ Love, Going Online, Improvement in Appliance,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Lucky Number and Lucky Day, Body Language, Symbols of Culture, A Successful Career, New Jobs Today, Getting a Good Job, Dreams, Trend and Fads等14个情境,每个情境包含4个任务,共56个任务。
2、制作碎片化教学资源
视频微型化。从原本的14个情境中提取知识点,制作为原创教学微视频136个,实现每个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有对应的有效教学视频,且做到内容完整、播放流畅。
知识碎片化。英语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点的学习,在《大学英语》资源库里每个语言点都有对应的PPT素材。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文章,将原来的整篇文章录音碎化至每段分别对应单个音频材料。与所有任务知识相关的碎片化素材有832个。能实现想学哪里点哪点。
同时分教学任务单元上传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训练/测试题库、音频库、素材库等教学或学习资源,教学课件116个,各种训练题(含单选题、多选题、讨论题、小案例等)600多道。完成综合训练资源建设,课程综合训练的试卷、方案等,有20个。
3、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
碎片化教学资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把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做到了让学生课前获取部分知识、课中学习和内化知识、课后拓展知识。具体做法是:上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要求课前到名师空间课堂项目《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上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再深化教学重点;课后学生再到大学城对课堂上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再学习,并完成相应练习。
4、实现情境下的教学探讨和答疑
《大学英语》14个情境,每个情境开设一个主题探讨版块,大家自由用英语交流,根据不同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组,在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点后,再在课堂上以探讨或是辩论的形式深化主题表达。
每个情境同时还开设有答疑版块。关于这个情境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的这里提出来,所有问题都及时予以详细解答。以前很多不敢当面问老师的问题都纷纷在空间中提了出来,虽然老师的工作量大,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和答疑版块的设制能深化生生、师生在大学城空间中的交流。
5、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本课程资源形式力求丰富多样,文本、图片及视频资源均可以直接浏览,各类资源做到版式美观、图文清晰、格式规范,前后一致。教学视频内容体现主要教学内容,较有特色,讲述条理较清楚,教学视频播放流畅,符合视频技术规范,适合在线学习。教案及课件内容体现职业教育和本校格式要求,结构较好,版面清晰,方便学习,训练测试题库题型多样,符合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需要。
5 总结与反思
《大学英语》名师空间课堂有待加大推广力度,并邀请更多同行教师参与空间资源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共享与教学示范作用。
在完成《大学英语》网络空间资源建设后如何结合世界大学城空间信息化教学技术,并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信息技术提高空间课堂教学质量,有待后续建设中重点研究、试验,不断优化和创新空间课堂教学,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与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友君.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探讨[J]. 文教资料,2016,(4)171-172.
关键词:成熟度模型(CMM);BT-CMM;DPDCA循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粉笔+黑板”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步改变,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话教学、卫星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教学过程已经不局限于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多种方式的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教师混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
一、混合教学能力与成熟度模型
(一)混合教学能力
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在我国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定义的,由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引出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的定义:将传统教学方式和E-teach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依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具开展教学活动,E-teaching是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式,能灵活运用Powerpoint、Internet、Blog(博客)、QQ、移动电话、幻灯、卫星等教学工具或技术。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能力,通过合理利用多种设备、工具、技术和媒体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熟度模型
198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提出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forSoftware,SW-CMM),简称成熟度模型(CMM)。它是对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阶段的描述,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过程评价标准。
CMM提供了一个过程能力阶梯式度量框架,基于过程的每一成熟度级别,检验其实践活动,针对特定需要建立过程改进的优先次序。这个过程分为五级不断进化的级别: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每个级别都提供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层次,每个层次靠实现软件过程的一些关键过程域中的关键实践来达到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提升。CMM是一套软件过程的管理、改进和评估的模式和方法。它强调的是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持续的过程改进。
目前,CMM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如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结合领域特征,构建了相关模型,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二、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中,一般采取随堂听课、抽查教学文件的手段来监控教学过程,在课程结束以后用打分评估的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模式只能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缺乏提高教学水平的可操作性方法与步骤,不能持续地改进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借鉴CMM模型的结构与理念,结合高校混合教学的规律,我们可以从“教学素养”、“混合教学技能”、“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建立一个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for Blended Teaching,BT-CMM)。该模型包含初始级、可重复级、已规范级、已定量级、创新级五个成熟度级别,每一个级别定义实现该等级的关键特征即关键过程域。只要该等级的相关过程域实现了,就表明该教师达到了该成熟度等级,并可以向下一个等级阶段努力迈进。
五个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描述如下:
初始级:这是最低级的能力。教师没有现代教育意识,只具备传统教学技能,完全凭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教学,教学组织是无序不可控制的,教学需求不明确,教学效果无保障。
可重复级:这一级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以往相同课程或相似课程的教学经验,故称为“可重复”。教师凭个人或他人以往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有经验型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熟练,可重复使用混合教学技能,制定了教学方案,能重复再现以往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秀。
已规范级:规范是指群体组织所确立的行为标准。达到“已规范级”的教学组织已形成统一标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标准,掌握了标准的混合教学技能,能规范运用合适的教学技能,有标准、规范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稳定可控,教学效果较好。
已定量级:教学过程已建立定量的质量目标。教师具有全面的现代教育理念,能根据教学内容定量的运用合适的教学技能,制定了定量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优秀且可定量评价。
创新级:该级别是教学水平的最高级别。教师具有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中,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不断进行创新,寻求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与变革,教学效果显著。
三、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
BT-CMM为混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持续改进的途径,它的每一级都具备完全相同的内部结构(见图1)。从初始级开始,每个成熟度等级都包含了实现这一级目标的若干个关键过程域。不同的关键过程域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活动,是可执行、可测量的。如果教师能够实施某个关键过程域包含的全部教学活动,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就达到了,也就表明该关键过程域实现了。如果某个成熟度级别的所有关键过程域都实现了,意味着该教师达到了该成熟度级别,可以通过教学改善进入下一级别,逐级上升。级别越高,教学能力越强,教学质量越高。
从上述内部结构可以看出,BT-CMM强调过程进化和逐步走向成熟,认为教学过程的改进是基于许多小的、不断进化的步骤而不是革命性的创新。
四、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PDCA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Dr.W.E.Deming)提出,又称“戴明环”。它将质量管理活动划分为4个循环阶段,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阶段。我们借鉴PDCA循环,将持续改进理念应用于BT-CMM中,建立了一个“诊断(D)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的DPDCA循环模式(见图2)。学校或教师个人可以利用BT-CMM模型,对个人混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从“教学素养”、“混合教学技能”、“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核心要素入手,对照各要素关键过程域的相关属性,确定教师当前达到了哪些关键过程域的哪些属性,判定所处的成熟度等级,找到与下一个层级之间在具体关键过程域上的差距,从而制定计划、执行关键实践、检查执行结果、处理或调整结果,周而复始,不断提高混合教学能力。
第一阶段:诊断(Diagnosis)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信息与数据,对照能力成熟度关键过程域或关键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教师哪些已经达到,哪些还没有,确认当前所处的等级,寻找差距。
第二阶段:计划(Plan)阶段。诊断阶段是一个确认教师等级的过程,计划阶段是根据当前差距,制定提升教学能力的计划,明确目标并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执行(Do)阶段。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按照计划阶段的方案和步骤开展各项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教师要依据计划步骤进行自我完善和能力提升。
第四阶段:检查(Check)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效果,确定计划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即进行混合教学能力评估,可以采取自评、督导团评定或教育机构监督的方式开展。
第五阶段:处理(Action)阶段。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剖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审视计划目标是否合理,并将没有解决的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DPDCA循环解决。
DPDCA循环是一个渐次提高的闭环系统(见图3),DPDCA循环如同爬楼梯,一个循环运转结束,即可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提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基于DPDCA循环的BT-CMM持续改进机制,可以科学、规范、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BT-CMM的核心是混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持续改进,从而促进混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学单位可以根据该模型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该模型进行自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本文对BT-CMM还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探索,后续的工作还非常多。如BT-CMM关键过程域以及具体关键活动的确定,尤其是建立一套可以明确测量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水平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何新贵,王纬,方德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郑人杰,王玮等.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软件过程改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本文系邵阳学院教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2010JG19);湖南省精品课程《系统工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