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6:03: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保知识小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显现,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地理学科以其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是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1.以语言形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或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环境知识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是指教师传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将环境教育内容内化,形成知识结构和体系,掌握环境理论知识。讨论法是教师通过设计某个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的影响、绿色消费、环境问题的危害等,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环境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它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直观形式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
(1)多媒体技术演示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特点,向学生演示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如黄赤交角的形成、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等。演示时,教师可以做辅的讲解和说明,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演示法形象直观,对学生掌握环境教育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环境知识有显著作用。
(2)组织学生参观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场和环境监测中心等地方。参观前,教师要事先告诉学生参观的目的;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对学生在参观中产生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参观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写出参观的感受和对问题的反思。教师合理运用参观法,可以促进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对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帮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对环境教育的理解不完整。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主要有环保科普活动和环保科研活动。
1.环保科普活动
环保科普活动主要有环保宣传和社会活动等。环保宣传是学校或者教师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传递环保理念,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责任感,更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如开展环保纪念日的主题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团队活动、植树节的实践活动等。学校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清楚环保的现状,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到公园捡垃圾、为野生动物基金会筹措基金、帮助环卫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等。参与这些社会活动,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陶冶了情操,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环保科研活动。
环保科研活动包括环保调查和环保论文讨论会等。环保科研活动主要是教师让学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该区域的环境情况记录下来,内容包括该区域的人口密度、河流情况、垃圾处理情况和空气状况等,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处理方法以调查报告形式和同学交流,彼此分享心得和感受,并对促进该区域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入环保的队伍。
1.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强化环保意识。
教师在传授学生环境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环境教育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环保无小事,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如无烟班级和无烟宿舍的评比、节约纸张、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坪等。学生对自身日常行为约束的虽然都是小事,却反映了学生的环保习惯和高度的自觉性。
2.设立环保宣传栏,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教师可以将环境宣传作为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和主阵地。如在校内设置环保宣传栏、制作环保小标语、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建立校园环保网站等。加强环保宣传,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教育氛围,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在重大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教师可以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和环境有关的重大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如倡议学生勤俭节约,避免浪费、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将垃圾分类投入垃圾箱等。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途径和方式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重视环保,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树立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在教材中,一般都隐含有环境教育的知识,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使用得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即学到了该环节的知识点,同时也学会了环境知识,树立起环保意识。首先,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大量阅读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学科和环保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把环保知识通过教学渗透进来。第二,教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尽力挖掘出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实例,确定化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纽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境教育的顺利实施。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一些身边的生动例子,激发学生们对环境教育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这些都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环境教育,从而养成环保意识。在渗透教学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讲授法。它是一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在渗透教学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
2.PPT课件展示法。在课堂上利用PPT课件向学生更直观的展示环境污染的情形。通过观察,让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生动的画面,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促使他们环保意识的形成。
3.示范法。“言传身教”中的言传即讲授,身教即为示范。教师自身的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就是最好的示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起“标杆”,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甚为深远。
4.课前演讲法。高职化学课时较少,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演讲。学生要提前预习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为课前小演讲做充足准备。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演讲,让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筛选资料,不仅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他们形成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所有学生去关注环境,去爱护环境。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环境教育时,教师课前要挖掘教材与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找出环境教育和所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采用各种手段查阅大量资料,教师势必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再加上高职院校学制短、课时少等原因,环境教育受到极大阻力。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环境教育要由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配合起来,一起完成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这一问题根本满不在乎,这对环境教育极其不利,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
使命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做到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保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一、以 “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引出“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拓展
酸雨的成分:硫酸(H2SO4 ),硝酸(HNO3 ),有机酸等。
酸雨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酸雨危害: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嘲黑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
消除措施: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在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首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以“烃、石油、煤”知识学习,进行“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危害拓展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我们称为“温室气体”。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氟氯代烷。
形成:含碳燃料(如石油煤)的燃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二氧化碳过剩并不断增加。
危害:由于“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环境使害虫、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有资料报道,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极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开始融化,加之温度的升高引起海水体积的膨胀,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土地减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消除措施: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还地球山青水秀的本来面目,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其次,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开辟新能源。
三、在教学的具体活动环节,开展环境教育渗透与拓展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以使学生更好控制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以及这些知识和技巧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利用。
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散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讲解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情势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初中化学教材,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怎样能将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亲密相关,使学生明确,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在学氧化碳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剖析“温室效应”,使学生了放到由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剖析得出结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让学生收集地球上,我国各地区、包括琼海的水资源,水污染情况,在课堂上由同窗们自己来讲述。
教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采用做如下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团结合作完成以下问题:(1)你家里及邻居使用的燃料有哪些?它们燃烧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2)酸雨和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目前可以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哪些?……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收集整顿的材料在班上论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确定和表扬,对整顿得较差的小组,给予激励。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到不少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推进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提高下一代环境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科教兴市,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领导要专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及《湖北省中小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充分认识开展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认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组 长:王金国
副组长:罗砚平 徐先发 刘教平
组 员:年级主任、班主任
3.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为了切实抓好“绿色学校”创建和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绿筹备会议,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确定了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争取在2011年成为市绿色学校。
二、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校园
1.绿化校园
2.保持环境卫生
注重校园美化,要求每位师生像美化我们自己的家园,打扮我们自己一样来美化我们的周围环境,美化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通过设立卫生监督岗,开展卫生竞赛等途径,教育学生天天做好清扫、检查、保洁等工作。
3.进行科普教学研究
学校在全面实施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科普教育知识。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践,撰写科普、环保方面的小论文,并有多篇获奖。
三、拓宽教育渠道,抓好环境教育
1.注重学科渗透
我校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内容,课前认真查找资料,寻找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科学、生活与劳动、语文、数学、班团队等课中,应着重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2.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展示才华。我们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性的活动:
①宣传性的教育:在学校的宣传橱窗中布置“热爱我们的地球”、“水—生命之源”、“不乱丢废电池”等专刊,通过广播、班队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开展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环保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进行交流,使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成效。
②竞赛性的活动:美术组举办“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书画、壁报比赛,班团队开展环保小报比赛、环保征文活动、环保演讲比赛等,
③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开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巧手活动,利用各种废弃的瓶、罐、盒等进行小制作,并举办展览。
④调查研究性的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开展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撰写小论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⑤实践性活动:组织“植绿护绿”小队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清除公共场所的广告纸,打扫居民区卫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承诺。
⑥参观性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绿化先进单位,使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地关注、保护环境。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建立创绿环保领导小组。
2.召开环保工作会议,部署新的争创任务。
3.动员教师参与学校创绿环保教育。
三月份:
1.环保知识宣传。
2.新的校园绿化调整规划。
3.植树活动。
四月份:
1.环保领导小组会议。
2.开展班队评“环保手抄报”、“环保天地黑板报专栏”活动。
3.开展“保护大自然、从我们做起”系列活动。
五月份:
1.班团队环保小实践活动。
2.环保工作小结,整理资料。
六月份:
1.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具体检查落实工作。
2.校园绿化保洁评比工作。
3.结合学校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系列活动。
七月份――八月份
1.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活动。
2.开展红领巾护树护草活动。
3.环保知识小培训。
九月份:
1.校外“洁净社会、护绿”活动。
2.开展“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主题大队活动。
十月份:
1.环保黑板报评比。
2.开展“绿色征文”活动。
3(.环保知识班团队主题班会研讨。
十一月份:
1.环保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2.“绿色征文”评选。
十二月份:
1. 整理资料、工作总结。
规范办学
一、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认为结合时应做到适时、适度地进行。首先,适时是指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相关知识(如氯气、二氧化硫、硫酸的工业制备、氮气及其他化合物、电镀、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其次,适度是指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时,不宜也不要占时太多,长则几句,少则一句,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当讲到石油的裂化产物――汽油时,可指出汽油的燃烧产物即汽车尾气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城市的首要污染物;讲到二氧化碳时,可介绍有关“温度效应”的知识;讲到化肥和合成洗涤剂时,可指出滥用化肥和洗涤剂会造成湖水、河水的富营养化作用;讲到氟时,可以告诉学生,如果长期饮用含氟过高的水会造成牙齿、骨骼中毒;讲到二氧化硫时,可说明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主要的物质,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至于酸雨的形成过程,对水体、土壤、文物、人体有何危害,又是如何危害等内容很多,应适可而止,不宜详细介绍,或采用课外讲座形式进行。这样不至于偏离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总之,结合教材的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的渗透进行,非但不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增强化学课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意在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以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意识,统一协调发展。比如,师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化学实验以减少造成的污染。向学生介绍中学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储存和使用知识;教育学生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有害物质不能随意排放应尽可能回收处理,禁止乱泼乱倒的现象。如果实验过程中有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现象,势必导致学生“学离用,意离行”的不良影响。
三、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1. 专题讲座教育。举办讲座可以是老师自己编写校本课程自己演讲或请环保部门有关技术人员来校作环保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第一、能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到一些环保知识,扩展了知识视野;并能使必修课中所学的有关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得以延伸和拓宽。第二、能增强效果,讲座内容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当地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列举的实例有远有近,范围有大有小,特别是本地、本乡、甚至本校的环境情况,这样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了解能具体生动,感受亲切,印象至深。
2. 研究性学习与调查实践。利用寒假暑假等节假日,作为研究性课题布置学生对本乡镇的环境污染状况作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质量较好的还可在全校展出,表扬鼓励。其内容可以是对整个乡镇普查性的,如就本乡污染的调查研究;或是专题性的,如某乡镇企业的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既可了解本地环境的状况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可利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本地的某些企业,如离学校较近的水泥厂、纸箱厂、养殖厂及校办厂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企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通过参观考察,也可以师生一道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其中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更多有效的改进方案以供企业参考采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感觉到化学等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墙报宣传教育。组织团委会和学生会在学校及班级的墙报上,开辟一块“环保知识”专栏,在教师指导下,登出一些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方针政策和环境生态知识等有关环保信息。这样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对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自身卫生习惯的认识,转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通过必修课教学、化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等形式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与实施,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蓝天、青山、绿水环境良好型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2004--2005年的《化学教学》、《化学教育》
一、基本概况
现有116个教学班,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8年。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
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
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张贴环保标语等。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1 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1.2 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2.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2.1 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2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