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不稳定;原因分析;提出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07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 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1, 2]。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 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作为心脑血管病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已经严重地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而且大量消耗社会和医疗资源, 为患者的家庭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高血压的诊断很简单, 而且目前也有很多的药物可以治疗高血压, 然而,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的理想。针对高血压治疗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本文对2011~2014年在本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的随诊资料进行了分析, 以期找出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4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都被确诊为高血压, 诊断标准符合我国最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类。其中, 男59例, 女43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63.4岁, 病程1~38年。血压控制不良者71例, 包括舒张压控制不良以及收缩压控制不良;患有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脑血管病4例、高脂血症14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例以及合并其他疾病11例。
1. 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随诊高血压患者的资料, 重点随访71例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分析并探讨出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原因。高血压诊断标准:舒张压≥90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者是收缩压≥140 mm Hg则为高血压。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一共有102例, 其中有71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 占了69.61%, 经过分析, 发现这71例患者中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治疗药物, 并且饮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血压控制不稳定。见表1。
3 讨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 发现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 导致患者的自我保健与自我控制意识薄弱。从本次研究发现, 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占了总研究对象中的69.61%。这些患者多数没有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服用药物, 服用药物不规范。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 感觉自身症状已经开始好转, 便开始不注意服用药物的时间, 如果没有家属的督促和提醒, 常常会忘记服用。服药的不规范是造成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②71例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未良好地控制其饮食。经诊断, 这些患者甚至出现了体重超重、盐分过多等现象,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 日常生活中应该遵照低脂低钠来饮食, 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 g以内[3], 并且要注意体重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只有注意好日常饮食, 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另外, 患者最好多进行运动, 平常于晚饭后, 多在家里附近散散步, 有利于血压的稳定。③血压监测的不规范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多数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都没有按照医生的规定定期到医院进行测压, 其中21例患者每3个月平均只进行1次测血压, 这远远达不到医院规定监测次数的要求。人体内的血压是动态的, 随着人的行为动作, 血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要想控制好血压, 必须督促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然后根据血压的变化状况, 及时地调整治疗的方案。据资料表明, 血压监测的次数越多, 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就越好[4]。④高血压患者常常会伴有并发症, 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2的患者会同时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的血粘稠度增加, 血糖增高, 血管阻力增加及血管壁受损[5], 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诱发高血压, 对血压的控制情况有不利影响。⑤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患者因为急于治愈, 便随意地加大药物的使用量;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 由于记忆不好, 而家属又没有督促其服药, 从而导致患者未按时服药;医生没有将患者如何使用药物的情况交代清楚、指导不够;医生没有了解清楚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以往病史, 导致患者重复服用药物, 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 应该做好以下方面:①相关单位和医院应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对患者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来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6]。②根据患者的情况, 医生在选择降压药时, 不仅要考虑治疗效果, 还要考虑使用药物的种类, 以最少种类的降压药来达到疗效。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 医生一定要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的时间交代清楚, 同时, 要交代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定期服药。科学地选择降压药, 并且指导家属及患者, 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③要督促患者经常进行血压复查,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压;同时, 通过及时地心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一种由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身心疾病[4], 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对人类的健康危害非常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不稳定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既有个人原因, 还有家庭原因和医院原因。因此, 应该积极地分析高血压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进而有效地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2] 张雄, 强建红.横山县134例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随访调查分析.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 8(2):10-13.
[3] 俞正衡.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4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581-582.
[4] 郭德彬.替米沙坦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7):226-227.
[5] 邹颖红.护理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影响.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4):63-64.
如皋市回春堂药店 江苏省如皋市 226575
【摘 要】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根源,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理衰竭、心肌梗塞等都是由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引发的,所以说老年人群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高血压;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就目前数据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这一居高临下的数字极大的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学会急救措施是有效防止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高血压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轻度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5mmHg 以下, 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 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以下,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 以下。在此我们将针对高血压常见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1 高血压常用药物
目前我国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六大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有眼花、头昏、头痛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所以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中二联的处方药较为常见,符合高血压治疗的小剂量原则,而两种药物的服用,需要依据相关医药理论和法律规范,医师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2 高血压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克服高血压、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因为高血压大多都是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器官在逐渐衰退,心血器官也不例外,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下一点原则:首先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督,密切关注血压的升降情况;其次是在开降压药时,要遵守小剂量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如患者在服药后的生理反应等,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服用量;再次就是在治疗中要重视并发症的解决,如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脂肪肝、肠胃不适等,最后就是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症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适当调整,必要时可以采取两种药剂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方法
上述文字中简单提到了高血压治疗中涉及到的药物名称,在医治患者时,主要采用单种药物和联合药物这两种方法。首先单种药物治疗中,钙通道阻滞剂是应用较多的,由于其效果平稳、价格优惠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利尿还具有改善肾微循环的作用和帮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很广、并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而受体阻滞剂位居其次,其优点是药性稳定、持久性强,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率和脑卒上有很大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它是唯一一个具有六种强适应症的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很多患者难以长期服用,所以其应用范围并不是很广。
由于单种药物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因此采用联合用药也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推荐的联合方案如下:
(1)尿剂+ACEI 或AT。
(2)利尿剂+β 受体阻断剂或α 受体阻断剂。
(3)钙拮抗剂+ACEI。
(4)拮抗剂+α 受体阻断剂。
(5)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6)氢吡啶类+β 受体阻断剂。
(7)拮抗剂+ACEI+ 利尿剂。
(8)ACEI+ 钙拮抗剂+ 利尿剂+α 受体阻断剂。
部分药物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将相对减少治疗费用,而且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出现率。联合用药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出现药物反应而产生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这要求我们要加快联合药物的研究步伐,得出最安全、最全面的高血压联合用药规范。
2.3 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除药物之外的其他手段辅助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就是体重控制。
(2)第二种就是饮食控制。
(3)第三种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4)第四种就是心理辅助治疗。
3 结束语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会很容易收到病魔的侵害,而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时刻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是天天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这些药物作为患者的救命稻草,到底该如何正确服用,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效和作用已经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对常见的治疗药物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针对高血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整体论述,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 席天阳.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4(05).
[2] 潘巧波.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用药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4(05).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血管疾病之一。老年高血压病可并发脑卒中、主动脉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对防治心、脑、肾并发症尤其重要[1]。现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80岁,平均为58.6岁;患病年限在6个月~30年,平均为16.4年。与1 97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以及分期条件选定相符。
1.2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定义:血压持续或超过3次非同日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此定义并没有强调年龄因素,因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者,血压若符合这一条件即诊断为老年高血压[2]。
1.3方法 ①药物治疗:对血压升高至160/95 mm Hg者,一般选用1~2种降压效果较强,从单药开始,进行阶梯降压治疗。例如,选用卡托普利12.5 mg,2~3次/d;倍他乐克25~50 mg,2次/d;寿比山2.5 mg,1次/d;波依定5 mg,1次/d;北京降压0号1片,1次/d。选用其中1~2种即可。2w为1疗程[3]。对无效者选择2~3种药物联合应用,本组35例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②非药物治疗:轻度临界高血压(140/90 mmHg)范围内患者12例,嘱咐患者注意戒烟限酒,少荤多素,限盐,劳逸结合,控制体重,适当做气功以及有氧治疗等。未使用药物治疗,经3~6个月后,其血压降至正常。
2结果
2.1疗效标准 血压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
2.2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3~6个月的治疗,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效53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占总数的88.3%;无效6例(未达正常),占总数的10%;另外1例死于脑出血。总有效率为88.3%。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单独作为高血压的一大分类,由此可见其危害生命的严重性。患者血压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包括其对靶器官的损害,包括对心、脑、血管和肾的损害。对心造成的损害包括高血压后心脏病;对脑造成的损害包括出现头痛、头晕及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对血管的损害表现在严重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并破裂;对肾损害表现在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由此可见,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极为重大,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压力感受器功能明显降低,甚至减退,对高血压的调节功能也减低了,因此老年人的靶器官遭受的损害也更为严重。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更加谨慎、周到。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位血压和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实时观察血压动态;②服用降压药物时,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降压幅度以及不良反应,为了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或2种以上的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 注意高血压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以及复合用药情况(气管扩张药、去痛片、镇静药、消炎药、抗焦虑药、胃黏膜保护剂、抗抑郁药等),应避免药物作用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量简化,推荐长效药,有利于患者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的顺应性;⑤尽量不在夜间服用降压药物,以免夜间出现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症状致脑血栓形成[5]。
总之,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综合治疗,选择温和、合理的治疗方法,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口服为宜,必要时联合用药;不宜使用强降压药,对并发症、合并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控制,有效地平稳血压。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之后,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降压药以配合中药治疗,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心脑血管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量.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5):148.
[2]杜静.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620-621.
[3]黑雁.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9):1709.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硝苯地平控释片;临床疗效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两种严重疾病。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1]。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加重的终身疾病,会对心、脑和肾脏多种靶器官产生损害作用,对肾脏损害作用尤为突出,糖尿病发展一定程度会出现肾衰竭使患者发生生命危险。高血压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可以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患者脑梗死死亡率;肾脏损伤又会加重患者高血压病变[2]。因此,选择恰当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39~67岁,平均(53.6±2.8)岁。患者选取标准:①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②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h血糖>11.1mmol/L;③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或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所选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年龄、血压和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和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保持空腹血糖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显效:血压控制范围在收缩压≤155mmHg,舒张压≤99,有效:收缩压≤165mmHg,舒张压≤105mmHg;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或高血压病变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18.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1%,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相互影响,高血压会增加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而肾脏是糖尿病破坏的主要靶器官,肾脏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变[3]。因此,对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要选取适当的降压药物,防止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的损伤作用形成恶性循环[4]。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压力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并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高血压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5]。其中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发挥降压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为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抑制血管痉挛发挥降压功效,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6]。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的疗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在采用相同的降糖治疗控制患者血糖的前提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的观察组与缬沙坦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84.1%,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作用更好,且对患者血糖不产生明显影响,对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即可起到显著的降压作用,又可减少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不当产生的恶性循环损害作用[7]。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并糖尿病治疗用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瑞云.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1):305-306.
[2]赖慧娟,兰天.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38-40.
[3]陈萤跃.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06):51.
[4]崔公平,邹阳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06):60-61.
[5]崔秀玲,奚悦,马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9-2441.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氢氯噻嗪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8-00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alapril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in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topped taking 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wo weeks befor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alapril,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alapril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for eight weeks. Changes of SBP and DB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0%, which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Enalapril; Hydrochlorothiazide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1]。对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不仅应考虑降压效果,还须考虑患者长期用药的耐受程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心、肾等脏器的损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均为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药[2]。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氢氯噻嗪为利尿剂,本研究旨在探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2005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妊娠哺乳期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1~72岁,平均(53.8±7.1)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8.2±1.3)年。全部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停服其他降压药物,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每次10 mg口服,2次/d,观察组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每次12.5 mg,2次/d。连用8周。若血压于第2周监测不理想,依那普利加至20 mg/次。
1.3 血压检测
测量前30 min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每天早晨8:00~9:00测血压,每隔2 min重复测量,共测3次,取3次血压平均值。
1.4疗效评价[3]
①显效:治疗后,舒张压(DBP)下降 ≥10 mmHg(1 mm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 20 mmHg;②有效:治疗后 DBP下降虽未达到 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 10~20 mmHg,或收缩压(SBP)下降30 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5,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用药安全性观察
观察组2例出现头晕头痛,对照组2例出现轻微干咳,3例出现高血钾,1例出现恶心,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继续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对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4]。目前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而平稳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重要脏器的损害,目前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已经由单药逐渐向联合用药转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均为1999年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药[5]。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增加缓激肽活性、使前列腺素E或E2的代谢产物增加而舒张小动脉、小静脉产生降压的作用[6]。氢氯噻嗪是作用于肾小管远端的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 Na+、Cl-、K+的重吸收,减轻心脏容量负荷,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起效迅速作用增强,与依那普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7]。噻嗪类利尿剂除利尿作用外,还有扩血管作用,降压作用主要靠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维持降压效果而不伴有尿量增加[8-11]。
本研究将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后,结果证实,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我们认为,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一用药,降压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平林.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 104例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1(8):1037.
[2] 姜淑芳,赵克虎,苗中云. 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3):172-173.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91):2-11.
[4] 何西奎. 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4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25-126.
[5] 刘传升.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11(32):865-866
[6] 张保京. 依那普利加用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23-124.
[7] 徐微.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76-77.
[8] 张红丽.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43-144.
[9] 廉润庆,杨庆峰.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19-820.
[10] 宋文华.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176例疗效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8):1262-1263.
[11] 刘峰.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0例[J]. 人民军医,2011,54(2):140-141.
[12] 米敏.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3):28-29.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焦虑症; 难治性高血压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上升,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在我国正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已对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重要疾病[1]。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2]。本次研究选取92例合并患有焦虑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病例,对应用生物反馈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抽取本次研究的92例合并患有焦虑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8~82岁,平均(58.4±1.5)岁;患高血压疾病时间1~16年,平均(4.6±0.7)年;治疗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6~81岁,平均(58.8±1.6)岁;患高血压疾病时间1~14年,平均(4.2±0.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高血压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治疗室环境保持安静、光线尽量柔和、室温控制在26 ℃左右。嘱咐患者将紧束的领扣、腰带解开,坐时双腿不要交叉放置。使自然环境保持清静,使患者处于自然呼吸状态、呼吸速度缓慢而均匀。使头脑尽量保持清醒。排除一切杂念,使自己能够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果无法排除杂念,可在患者每次进行呼吸时,反复数简单的数字,或帮助其进行自我暗示。每次治疗前时间持续5 min左右,对安装电极所获的基线数据进行记录,训练患者对前臂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对面部肌肉进行训练,然后使其充分放松。适当增加患者的精神负荷,对肌电、皮肤电导、指端皮湿、脉搏、血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将最敏感反应指标作为下一步训练的一项选择指标。根据Jacobson方法,首先进行收缩与放松的交替练习,最后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练习。注意对反馈信号和阳性强化的阈值进行调节,阈值上下的两种信息用不同频率音调反馈,阈值的调整要保证恰当。无仪器监测的情况下,患者应该在每日中午、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自行坚持练习,每次持续30 min左右,每日进行2次,疗程10次[3]。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SAS和HAMD评分改善幅度进行对比研究。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 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且处于正常范围内;或者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有效:舒张压水平的下降幅度小于10 mm Hg,但已处于正常范围内;或下降超过10 mm Hg,但没有处于正常范围内;或收缩压水平的下降幅度大于30 mm Hg。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有效和显效的标准要求[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系统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控制效果 对照组经临床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后,13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血压控制,17例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SAS和HAMD评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终身性疾病,该病患者的患者心理负担会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加重,使原有焦虑症患者的病情程度进一步加重,或使原来没有焦虑症的患者出现焦虑症状,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发生率明显增加[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都会受到焦虑症状产生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患者由于处于持续性的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非常容易兴奋,血管紧张性会明显增加,血压水平也会随之升高[6]。利用生物反馈仪器对合并焦虑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将各种生理变化情况进行放大并显示,进行不断的自我总结,反复进行强化、实践和定型处理,形成自我控制能力[7-9]。生理状态信息可经反馈仪器进行显示,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反复训练,可以使患者间接感知体内信息的敏感度显著提高,最终掌握对生理、心理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对高血压病情进行有效缓解,使焦虑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并使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提高[8-10]。
参考文献
[1] 乐庆荣,胡蓉,罗开良,等.重庆地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因素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3(17):529-530.
[2] 吴洪军,杨文,黄平,等.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9,11(12):173-174.
[3] 张美兰,黄健,林举择.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焦虑障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14):271-272.
[4] 胡敏,康丽艳,董爱红.对心内科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杂志,2009,21(15):113-114.
[5] 何晓明,李文涛.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15(14):146-147.
[6] 梁雪梅.焦虑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指南,2009,12(24):262-263.
[7] 雷玉华,李元红,及新,等.生物反馈治疗对伴有焦虑症的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7):86.
[8] 张丽,刘国树.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8(4):127.
[9] 姜道新,罗俊.难治性高血压的非继发性原因及防治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5):173.
药物的强效性:指同类降压药物的降压幅度大小之间的比较,是衡量药物降压的强度指标。抗高血压治疗的收益主要取决于血压水平的降低。因此,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我们国家4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DBP)每降低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SDP)每降低4 mm 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4%。据轻度高血压治疗(treatment of mild hypertension,TOMH)研究和降压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quality of life on antihypertensive drug therapy,QOLOAD)研究表明:多数现代抗高血压药物都能较好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用对于大多数轻度高血压的降压幅度大体相似。通常按一般推荐剂量的单药均可降低收缩压7~13 mm Hg及舒张压4~8 mm Hg[2]。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降压疗效评定标准[3]为,①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 mm Hg;②有效:DBP下降30 mm 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④总有效率为显效加有效。
药物的谷峰比值(T/P,trough:peak ratio):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测量出某种药物降压作用的谷峰比值。T/P比值指药物降压的谷效应与峰效应之比值,即前次药物剂量末,下次药物剂量前的血压下降值与药物效应最大时(多选用前次药物剂量后2 h内)的血压下降值之比率。T/P比值是药物降压作用的长效性指标。由美国FDA1988年提出,并规定新型抗高血压药物24 h的T/P值必须≥50%,才能作为长效降压药物1次/d使用。T/P比值越高,药物的降压作用时间越长。图表1提供几种常用降压药物降低舒张压的谷峰比值[4],显示氨氯地平的T/P值较高,有人证明停用氨氯地平48 h血压将不会回升,这对预防因漏服药物而致血压回升带来的危险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药物的半衰期(half-life of drug ,t1/2):是指人体血液中药物浓度消除一半的时间。经过6个半衰期后,体内98%以上的药物已被消除,10个半衰期后,体内的药物实际上已被完全消除。药物的半衰期与用药次数有关,一般情况下,半衰期短的药物用药次数要相应的增加[5]。为使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血浆浓度,再次给药间期必须短于药物的半衰期,为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再次给药间期至少要长于一个药物半衰期。高血压的现代治疗中,为减少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损害,大力提倡应用1次/d的长效制剂。此类药物的某些剂型-例如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立诺(非洛地平控释片)等,采用了渗透泵与激光打孔等现代最先进的控制药物释放的制剂技术,人体内的药物代谢趋向零级动力学改变,临床医师多依据药物的T/P比值来抉择用药间隔时间。由于此类制剂价格多较昂贵,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临床医师会选择应用价格比较低廉的短效降压制剂(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普通片、阿替洛尔等),此时依据t1/2来决择降压药物的用药间期就非常重要。应用半衰期长的降压药物,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的平滑指数(SI):指降压药物治疗后每小时血压下降的均值(H)与标准差(SDH)之比值,即SI=H SDH,是衡量一种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平稳的重要指标。SI值越高,药物的降压效果越强越平稳。SI值过小,药物的降压作用就不够平稳,血管内膜易于受损。
药物的费用-效果分析比(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是指药物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时所需用的费用多少,目的在于寻找一种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有时费用-效果比(C/E)最佳的治疗方案未必是费用最低的方案,因为在增加效果的同时亦增加患者的费用,此时可采用增加费用-效果比(C/E),表示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时所需增加的费用。这一比值越低,表明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追加的费用就越低,临床上的实际意义较大。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都提出,理想的降压药物应是有效、平稳、长效和费用低廉的降压药物。理论上,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具备强效、谷/峰比值高或血浆消除半衰期长、平滑指数高和费用-效果比低等要求,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几百种一线降压药物很难满足上述全部条件,只能依据临床需求的重点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评价,并紧密结合患者存在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应用药物。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应首选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都比较高的药物;对伴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和并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择平滑指数较低的降压药物以减少血压波动的影响;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就要在保证降压效果的同时重视降压药物的费用-效果比。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0,8(1):94.
2 陈海翎,华琦.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83-191.
3 黄震华,顾燕,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1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6_051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27老年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有效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单一和联合用药,效果不一。因此,为了能使血压控制达标,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降压临床试验都采用了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能有效干预多种升压机制,增强降压效应,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减少或抵消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近10年来,降压治疗已经从单药序贯治疗方案或阶梯治疗方案向联合治疗方案发展,并成为临床降压治疗的主导方案。为此,我们观察比较单用ACEI类、ACEI联用CCB及ACEI联用CCB及小剂量利尿剂3种降压方案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杭州市东新街道社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压住院或门诊患者95例,所有入选患者遵循自愿原则,且均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脑及肾等并发症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2±3.54)岁,病程6~12年。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诊断2级高血压48例,3级高血压47例。
1.2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上述受试对象分为3组,A组:30例,收缩压(SBP)(175.42±10.61)mmHg,舒张压(DBP)(92.72±4.12)mmHg,给予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连续6周;B组:32例,SBP(176.93±10.32)mmHg,DBP(92.26±4.31)mmHg,给予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连续6周;C组:33例,SBP(175.83±10.25)mmHg,DBP(93.73±4.32)mmHg,给予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片:12.5mg,每日一次,连续6周。观察内容:①血压水平:每天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各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治疗6周后血压下降幅度及是否达到目标血压水平的百分率。②心率、肝、肾功能变化。③不良反应:有无干咳、头痛、踝部水肿、疲乏等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经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组间血压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t检验,率的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
2结果
2.13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第6周各组血压与起始血压比较,SBP、DBP均明显下降,并处于稳定状态,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各组降压达标率比较:C组与A、B组SBP、DBP降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趋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也指出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1]。联合治疗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或超过目标值20/10mmHg者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2,3]。ACEI、CCB及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CCB类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以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长效CCB制剂具有降压作用温和,不易使血压波动过大,本身具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等特点,符合老年高血压降压的原则[4]。2)ACEI类作用机理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3)CCB类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ACEI类通过阻断RAAS,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故两药有协同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常见产生的踝部水肿,可被ACEI消除。4)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激活RAAS,可造成一些不利于降低血压的负面作用。而与ACEI合用则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CEI由于可使血钾水平略有上升,从而能防止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所致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针对老年人多合并易致心功能、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此治疗方案无明显临床禁忌证。综上所述,在老年人中以长效ACEI、CCB及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的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克服了单一大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老年高血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2]李俭春.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9):595-598.
[3]唐新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标准化和个体化[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6):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