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课堂的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的核心素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课堂的核心素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课堂的核心素养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除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体现在学生道德品质、学习意识和文化素养方面。英语教学作为教学上最重要的一部分,英语教W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及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初中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在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中,初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受校内校外多方竞争的影响,英语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一味让学生做题目,而且任务量巨大,有时候还占用一大半课堂时间,这样一来,学生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造成学生压力大,还容易让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

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对初中英语教材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不细致,教师至始至终都是围绕考试题目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很难被带入到英语学习的情景中去,在课后又过多关注学生对题目解答正确与否,使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知识将英语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做出及的反馈,教师也不能针对知识点的要点和难点做到着重讲解,导致教与学脱节,英语学科本身对交流上的要求就比较高,课堂上积极有效的交流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1.开展情境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可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加以实现。通过情境教学设置,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实际应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老师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英语语言应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例如:在对“如何介绍一个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一一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等,让学生按照这一框架开展演讲。在实际教学中对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要充分重视,让学生在语言品质以及思维品质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2.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英语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对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和对语言语法的精通,更在于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尤其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具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生动准确的语言,保证了英语课堂教学有趣不呆板,这需要英语教师长期实践,灵活运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样,书写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也很重要,教师的书写美观程度对学生学习英语也有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感受教师在黑板上优美飘逸的书写,能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其次,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学生在对教师英语书法的模仿时,增进了和英语的亲近感,再者学生英语书写的提高,对今后在答题以及工作上都有好处。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在关于核心素养体系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引进多媒体教学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教学演示方式,多媒体信息量丰富,有图有声音,还包括动画和影视,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展示的方式非常便捷,针对重点难点,学生可以在老师反复的播放中彻底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另外多媒体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上效果显著,多媒体的声音更接近口语上需要达到的发音,这给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参考标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初中英语学习重点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主题意义,同时,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英语语言为载体,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和将实践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卜连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两级分化的应对策略探析[J].好家长.2015

第2篇

1.1体育教育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体育在改造人或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认识[1]。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体育活动最能打破阶层的限制,任何人在体育面前都是平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平、法治等概念的深刻含义,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参与和观赏体育比赛,还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

1.2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2002年开始在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该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既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同时也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课程之中。学生要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纲要》明确规定要通过大学体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精神,为通过公共体育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隐蔽课程来实现的。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3]。体育隐蔽课程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情意目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寓于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使隐蔽课程发挥应有的价值,应当对以下要素进行安排和设计。

2.1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功能和地位

要通过公共体育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首先应当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功能和地位,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执行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教学,保证公共体育课的课时,真正实行“三自主”的选课模式。同时,注重对体育场地的环境进行美化,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标语或者宣传画的形式在体育建筑和场地中进行布置,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陶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2尊重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地位和功能认识模糊,他们认为公共体育课不重要或者处于次要地位。而教师对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也不充分,部分高校一直未实行“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上公共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公共体育课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中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的宣传教育,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授,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

2.3发挥体育教师在公共体育课中的主导性

体育教师是公共体育课的主导者,只有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师不但要对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育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自己的岗位,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再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不但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体育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真正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2.4适当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

学校应当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强调整体,把整体放在首位,培养人的民族气节与伦理道德的理念[4]。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传统意识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地域和民族的特点适当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舆论宣传,鼓励学生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校运会等体育赛事和活动中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定的展示和发展空间。大学体育教师应当具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技能,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其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伦理规范进行深入理解,深刻领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5注重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积极作用

以课外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也是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一种组织形式。竞技体育是法治的,其规则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竞技体育又是德治的,参与者必须自律,要以既合理又合法的方式取得胜利[5]。课余体育竞赛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因此,通过大学体育课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课外体育竞赛的地位和作用,而课外体育竞赛因其时间和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多样性,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组织各种课外体育竞赛等活动,大学生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地观看比赛,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竞赛中的拼搏精神,通过体育比赛规则的理解,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平、法治的含义,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集体类的体育竞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2.6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作用

要使大学体育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手段。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评价不但要重视对大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评价,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组织性、纪律性等情意目标进行评价。由于这一类目标大都无法用量化的指标来体现,这就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除此之外,还要针对此类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类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重视,从而发挥教学评价在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导作用。

3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具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各类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体育课堂中。要真正发挥公共体育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既需要高等学校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也需要发挥公共体育隐蔽课程的优势,优化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李理 蒋宏宇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细谦,陈琦.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7-69.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姚蕾.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28-230.

第3篇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第一,对教学目标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关键在于剔除虚空的教学目标,着眼于评价授课者所定的教学目标:一是否具体,即学生能否清楚自己在体育课上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这可以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判定;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即设计的体育活动是不是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成的,这可以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判定;三根据课堂结束时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判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第二,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关键在于审视授课者如何规划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活动的选择与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活动设置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对于场地和运动器材的选择与使用是否合理,对于向学生提出的运动是否具有合理的技术难度等。其中还必须进行前瞻性的估测与评价,即根据授课者的教学设计,预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没有可能真正接受运动技术教学以及相应的身体练习。

第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这一环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方法评价的核心,因为本研究更多的是面向教师而言的,是以促进更为科学的教学行为发生为目标的。这一环节评价的内容较多,例如教师的口令是否洪亮清晰,示范行为是否准确优美,语言指导是否到位易懂,保护是否合理有效等等。评价方法关键在于判断授课者能否通过自身的教学实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合理地渗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能否结合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能否及时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等等。值得强调的是,这一环节的评价还体现在对教师即时智慧的判断上,即对授课者能否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突况)作出恰当的教学选择,如果能,我们就可以给予本节体育课以较高的评价。从体育课的整体架构与效果上讲,评价的重点在于能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是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评价主题。

第四,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一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不仅仅在于教师单向传授的水平,更应该通过学生的收获来评价,这就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质量”好与差的唯一依据。这一环节评价的方法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精神状态与运动水平,评价他们能否熟练地应用新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笔者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常态的体育课堂上坚持从以上四个维度对体育课堂进行评价、反思,则我们的体育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更高的水平。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方法摘要

作为理论准备与铺垫,文献资料法是离不开的,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这一研究方法绝非所谓的虚的方法,而是具有实实在在指导作用的方法,不经历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审读,我们很难准确地把握自己所研究的方向,也很难知道类似的研究前人已经做过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而作为一种实证研究,实验法与调查法也是两个重要的方法,通过对实验课、研究课的思考,我们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产生切实的感知经验。而调查法更多地面向学生,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学生的需要,可以知道学生经过一节体育课后有哪些真实的收获。只有基于实验与调查,才有可能得到真实可信的数据与结论。

三、研究总结与反思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是一项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重的事情,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基于实践的研究可以丰富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可以丰富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可以更科学地提升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相反,如果评价方法失范,则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有可能走向迷茫。

第4篇

目前,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难度加大后,他们正急速寻找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力希望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种病急乱投医的状态往往与现实期望适得其反,出现了一系列老师上课难、学生学好体育课更难的现象,体育课堂陷入一个尴尬不已的境地。针对此问题,笔者在此进行个人支招,采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个人形象艺术

人往往凭借第一印象就对他人做以评价,如果对某人没有一个好的印象,那接下来的工作往往很难展开,这个奇怪的说法对于教师也同样适用。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是心理活动、语言活动、形象外在的共同综合表现,但学生最直观的感觉则是对老师形象外在的感觉,一个风度翩翩、潇洒健壮、体态匀称的老师,肯定比慵懒脏乱、萎靡不振、胡子拉碴的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很多,那么前者也就为自己以后课堂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老师的外在形象对自己的教学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作为小学体育老师,也应该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一个改善,加之美化自己的形态动作、谈吐举止,力求留给学生好印象,注重个人形象艺术。

二、选择语言艺术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基本工具,教师语言艺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师生关系。体育教师不像其他课程老师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语言上更具优势,为什么这样讲呢?体育老师授课环境大部分在教室之外,且学生来上体育课的心情大多爽朗,所以老师稍微注重语言艺术的话,便可以收到不一般的效果。老师的语言素养主要包括发音、语调、语法、声调,辅之必要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手势,体育老师可以将这些注意要素运用到运动技能的讲解、基础知识的传授、技术要领的要求等多方面,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更富感染力、穿透力、吸引力,同时还应注意文明用语,切不可粗话、脏话连篇,力求将语言艺术运用到极致。

三、提高课堂组织艺术

体育老师教学环境的多样化,使得老师可以借用多样化的环境道具布置多样化的课堂,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艺术组织。小学体育课堂是丰富多变的,教师无法预料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但是却可以引导下一分钟的事件活动,所以,体育老师组织的课堂必须富有弹性,并且可以随时调整更换课堂模式,避免传统死板无趣的课堂活动。同时,还应创设新颖的锻炼内容和锻炼形式,满足各类学生需求,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老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根据学生性别、学生体能、学生兴趣进行多种活动的设计,突出每个活动的目的,展现自己多样的教学手段,巧妙通过提高课堂组织艺术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把握学习任务艺术

作为体育老师,虽然致力于教学的创新、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但还是需谨记:各种艺术手段均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万不可只顾娱乐,忽视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应了“捡了芝麻,漏了西瓜”这句俗话的深意。因此,体育教师还是应该时刻掌握自己教学目的――学习为主、娱乐为辅,切实锻炼学生的体能技能,保证小学生真正可以从体育课堂获益,也保证自己的体育课堂发挥真正的实效,而不是流于低俗。这才是整个课堂艺术的核心点,只有完美做好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对体育老师来说,是需要切实掌握的,这不仅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对于教师自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提高方式。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与其它课有明显不同之处,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充分观察、思维、操作与实践的表现机会,但也受时间、空间、场地器材、教学内容、师生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1 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1.1 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针对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并积极地投入到学练之中,并且通过多次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喜欢甚至能够引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

1.2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也就是教学的质量,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课堂教学的效益要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评价,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在的进步与发展。

2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现状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可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习得与掌握,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事都只讲投入,讲主观愿望如何,但却不太讲产出,特别是产出的效率和客观效果。这与当代教育自由平等的原则是相悖的。

小学体育教学无效与低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大而空,不具备可操作性;二是教育内容既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新课标要求;四是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不合理;五是教学方式方法呆板、生硬、无趣,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六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间少,课堂强度、密度不够;七是教学评价欠妥,重教轻学,最常见的就是知识技能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单一缺失。归纳起来就是主体性缺失、创造性缺失、情感性缺失。从以上分析可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更新教育理念

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在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有着比较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新或转变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传授他们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变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为自觉的锻炼行为。以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基本采用“注入式”的方法,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动作生硬地强“塞”给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需要体育教师去认真研究和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2 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的目标如果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导致学生不知练什么,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一些教师上体育课制定目标的随意性较大,课的设计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致使学生对教学要求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完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针对以上情况,在设计教学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介绍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共同设计;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样,不仅教师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也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一是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游戏教学以增强小学生体质为主,同时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并使其获得快乐,但在运用游戏教学时注意避免单调重复,并在已有的趣味性基础上,增加体育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游戏充满期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游戏充满期待和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刺激学生求知欲的效果。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情景,提高教学质量/将情景教学故事化。在教学中能够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竞赛,提高练习效果。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如“运球接力”、“障碍跑接力”等,它们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胜好比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设计竞争性游戏时一定要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在分组上也要做到实力平衡,而且能够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使其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

总之,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终身体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小学时代是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掌握新技能,树立新观念,准确地把握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童哓超.新视域下小学体育情境有效性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0,(12):93-94.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体育 有效教学 策略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内涵的理解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有效教学包含三重意蕴:教学要有效(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有效率(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符合一定的比率)和有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价值的实现)。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当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中职体育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教学技术层面问题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实施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具体教学内容,应看这节内容对应的体育课程标准是如何表述的,注意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适切度。标准中的“点”一般对应教材中“面”,并且内容的顺序和教材中的表达顺序往往不一致,课标和教材表达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其中差异性体现了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的考虑。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空间”,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可能。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在使用的顺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引发体育教师的教学探索。

师生关系的构建与有效的体育课堂交流。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化,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问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师生交流活动中,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注意改进课堂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综合运用纪律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控制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调整教学双方的活动,促进体育有效教学的实现。

开发和使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要努力探索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明确体育教科书作为核心课程资源的地位;要注意研究课程资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鼓励建立符合当地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区域内的充分利用。(1)开发课程资源,要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避免脱离实际教学要求、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2)注意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把握恰当的时机,努力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最优。要有符合教学需要的科学标准,繁简得当,难易适度。(3)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应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力。(4)要注意体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健身性,注意防止和避免忽视教科书,把联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的教学倾向。

完善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实现教育增值。实施有效教学,需要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涉及教师对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等。例如,提问、启发和组织讨论技巧,师生交流与合作的状态,还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积极地学练思考;教师是否采用了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是否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实现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体育作业问题、测试结果,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教学,分析教学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及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1.达成目标的多元性策略。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中职体育每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为标准,从3个维度来表述。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达成课堂教学多元性目标策略的具体内容。

2.探究兴趣的持久性策略。新课标重视对体育问题的探究。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有手段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探究体育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发探究过程中兴趣持久性的策略要求:让学生联系鲜活的生活情境、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联系发展的体育科技;只有亲自经历和体验了趣味的学习过程,才能唤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火花,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3.师生关系的融洽性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为此,师生关系融洽性策略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①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②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③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④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论的课堂氛围。

4.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1)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该策略程序是:质疑,提出学习目标――释疑,自主学练――讨论,群体参与总结,教师归纳提升――拓展,应用巩固。可见,自主学练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元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2)调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互动性。合作学习针对学习内容较多,个人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经个体发散地收集“资料”,最后交流、完善,得出正确结论。合作中的教与学多维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引导,设置情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培养了合作能力、交往意识、相互协调意识和团队精神。该策略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小组设计――安排课堂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总结评价学习结果。(3)注重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得到发展。其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方式――方式的执行评价结果。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目的是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般来说,人文体育内容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性学习。(4)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但要注意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问题解决式、案例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练过程得出结论,而且要对多种方式优化组合。

5.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策略。(1)注重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具有动态性和生长性。(2)注重课堂开放性课程资源的筛选。资源必须科学处理、精心筛选,尤其是要精选那些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体育锻炼、发展有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储备未来公民必备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体验和生成。(3)注重课堂教学多科整合的和谐性。中职体育新教材强调以整合的视野认识、解决体育问题,对突出体育学科特色,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强化学生系统思维及多学科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体育学科综合化改革等,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新课标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纵横联系、互相渗透,注重多学科整合的和谐性。(4)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策略。“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整合。“融合”的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搭建探究平台,力争使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与教学其他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提高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反馈评价的综合性策略。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等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知识、技术技能要求及达标标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和情感内化为主动学练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练体育的能力和促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习惯的形成。评价的功能由选拔性向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转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6)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实施后的评价反思,目的在于总结策略的得失。评价反思内容有:从上述七大策略方面的反思;从教学效果中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从同仁的交流中反思等。只有通过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开放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四、关注体育教育理念,反思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瞬即逝,但只有事物背后的本质――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当关注和追求理念的转变和升华。体育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取向是实现体育教育理想,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体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体育教育应该“有思想、有技能、有情感、有视角、有生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尽贤,赖天德,胡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2]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3]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4]堪启标.美国有效教学标准框架及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6).

第7篇

在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师需要跳出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思路,从体育性质及精神层面融合相关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服务于职业素质养成,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体育;职业素质养成;教学实践

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体育教育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发展。教师需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与职业素养相融合,进而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强身健体,调节课堂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增强职业精神等提供了媒介,是体育精神与职业素养结合的典型。

一、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在改革中面临着缺乏自身教学体系的困境。其中问题集中于教材中,当前高职院校教材选择仍与普通院校教材相一致,尽管在体育专业性上值得肯定,但与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并不符合,不能显现职业特色。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重新建构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体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融合。在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找到与各专业相适应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动作或者是体育项目进行训练,例如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开设体育舞蹈教学或赏析课程,能够增强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力等。除了在内容上对体育课程内容做出改革,还可以相应的增设一些体育课程,形成“必修课程——选修课——专项课”等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尽管在这方面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发展并且应用于实践,但在实际情况下,专项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切不能对学生进行准确的选课指导,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在未来实践中需要关注到的[1]。

二、将体育精神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渗透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课程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必要的体育精神传递,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体育教育,并且为未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例如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坚持下来;用于夺冠,勇攀高峰的精神能够推进学生在日后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向前。体育精神能够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举例这些,对于体育精神的挖掘,是内化与每位体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之中的。在体育精神探索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外,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到体育变化,尤其是充分利用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利用材料为学生进行精神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专业情况,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与所需素养进行讲解,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做出贡献。除了对体育精神的挖掘外,还要关注到人文素养的渗透,如在体育教学比较自由的环境下给学生讲一些自身就业的知识等,与学生形成互动与交流[2]。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想要推进高职体育教学与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融合,就要从实践中进行探讨。对于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参与者甚至于主导者的教师的关注是必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多数都是专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学习能力,但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却接触不多,既无实践经验,也缺理论常识,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既是推进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融合的主力军,又是缺乏经验与思路的初学者。高职院校要利用体育教师自身较高的专业素质及学习能力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使教师明白自己所在学校的定位,从心理上为自己未来的教学发展做出规划,实现意识上的准备;还要包括具体的一些实践指导,至少在理论上对教师实现指导,为教师探索指明方向。体育教学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先对教学工作者做出思想的改革,使教育工作者形成相应的改革意识[3]。

四、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就是“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即通过期末的一次考试对学生进行评判,这样的教学评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新课标发展不相适应,并且不能对教学产生很好的回路。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关注到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到更为丰富的内容。首先是要建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最终效果评价,也要关注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变化,对动态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不是对静态结果的审核。教学评价需要分层展开,将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进行分段,每个月进行总结,然后观察趋势的变化;还要将选修课、专项课的教学与之相结合,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到每个项目的审核,包括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的转变、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对课堂的感悟等,当然也要包括学生基本的技能性的掌握。这两个方面的考虑,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概括,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

五、对体育教学项目进行挖掘

实现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还要从最为直接的方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开发。教学项目的挖掘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色基础上展开,这些项目只能作为教学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主要内容,可以融入于学生的热身之中、娱乐活动等情况下,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剂而产生。例如,对于服务业发展,对学生的气质等会有所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加入一些项目对学生气质进行训练。而导游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多的对体力有所要求,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增加体力训练。

六、结论

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突出职业特色是改革的核心,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仅从实践角度作出了具体的探索,在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索。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承担着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双重任务,任重而道远。

作者:杜志锋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泽丽.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职业生涯素养[J].科技信息,2007,15(6):23—24.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87―01

体育教育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能创建高效的农村初中体育课堂,达到新课标中“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

一、农村学生体育兴趣现状分析

1. 认识不到位。很多农村学生、家长认为体育是副课,考试成绩也不算在中考之内,因此没有必要学习体育浪费时间。

2. 从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只是简单地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需求,不能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传授强身健体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放羊式”教学仍普遍存在。

3.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甚至在复习和月考中随意占用体育课。

二、 农村学生对体育兴趣低的原因

1. 受心理、生理因素影响。

(1)农村学生及家长急于求成,对于过分追求高分数的错误观念没能得到改变,导致出现错误的认识。如认为体育课是副课,考试成绩也不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等。

(2)比如男生一般喜欢球类等力量型体育,对体操、田径兴趣不大;而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生,由于注意形象、爱美、害羞等原因导致她们不爱活动。

2. 受体育教师的影响。农村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在专业教学等方面显得不足,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学生自然对教师所授的课不能产生兴趣。

3. 受学校及硬件设施因素的影响。

(1)农村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有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的;有挪用体育课补语、数、外,有排练节目等,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欠缺,加之管理不善,以致常用的器材残缺不全,操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雨后更是无法上课,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兴趣。

三、提高农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对策

1. 学校、家长、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体育教育不仅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教学在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改革体育教学体系,细化教学目标,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体育课,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2. 丰富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

(1)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课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要被传统所拘束;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富于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每次都是慢跑后徒手操,学生就提不起兴趣。如果能结合内容,运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如兴趣报数、花样跑等,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富有竞争性的项目和田径、体操、武术等单调的项目搭配在一起讲授,既让学生感到新颖,也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掌握运动技能。

(3)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的游戏,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4)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点拨。不断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体育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稳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必须加强教学艺术修养,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