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稻种植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水稻种植规划

第1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规模化 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水稻的生育特点,在不降低防效的前提下,在防治适期内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以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使生产出的水稻产品能真正体现绿色、环保。该项技术在示范稻区实施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项目描述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实施选在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生产环境条件的盘锦某镇。该镇农业人口6.5万,水田面积3733hm2,交通十分便利,农民的“绿色植保”观念较强,具有较好的项目示范条件。项目实施后,水稻病虫害单季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病虫害处置率为95%以上,绿色防控措施覆盖率为80%以上,农药用量下降20%以上,稻谷农残含量大幅度下降,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核心示范区单季水稻病虫控防平均节本增收1800元/hm2左右。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能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近年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采用选用丰产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技术;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和总体用药防治技术等。目前已在该镇建立水稻病虫综防示范区6个,安装频振灭虫灯1200多盏,太阳能灭虫灯100盏;拥有机动喷雾器750台套,服务面积5300hm2。其中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经达到4000hm2,约占水田面积的5%,辐射面积6500hm2。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叶色清秀,病虫害轻,稻田益害比高。2012年,示范区除秧田期预防用药和个别低洼地区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发生茎基腐病以外,绝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药。经农技中心进行测产,示范区一季稻667m2产量614kg,较全镇平均单产502kg增加112kg,增产率22.3%;示范区单季稻和双晚病虫防治用药次数较非示范区分别减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药量分别减少81.7g和42.0g。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专家对该示范区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和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给予一致肯定。

3.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播前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较好地预防秧苗期病害的发生。如用3%石灰水浸稻种72h或用2%福尔马林药液浸种3h可预防恶苗病的发生;用5%浸种灵2mL浸种6kg,浸稻种72h可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的发生;用60%高效瑞毒霉粉剂100g加适量水拌稻种50kg可预防水稻青枯、立枯病的发生。推广和使用新型混合制剂或在同一时期使用不同药剂,以达到同时能防治几种病虫害,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实际用药时,在不降低药效、相互之间又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提倡几种药剂同时使用,以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如在防治纹枯病时,提倡在井冈霉素中加入稻乐丰、杀虫双等杀虫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稻蝗、二化螟;对于偏施氮肥的地块,提倡在杀虫杀菌剂中加入适量叶面肥(含锌、钾),以达到既能防治病虫,又能补锌补钾,起到增产的作用。提倡使用30%稻丰灵水剂,该药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二化螟。

3.2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

通过近年的示范区建设,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施病虫绿色防控,必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田地集中到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喷药机械进行防治,如担架式喷雾器、烟雾机、甚至是轻型飞机的使用。规模化种植,在管理上有专门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员,他们熟悉施药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仅机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进行科学使用和维护,适时保养,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如该镇有一个行政村,在农发项目中给每个村民组按面积配备了1~2台喷雾器,并进行了机手培训。后来有的机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虫防治季节,农户轮流使用机器,有的机油型号使用不对,有的操作不规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损坏较多;有的组没有强劳力背机器,只得继续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3.3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展示

全年在示范区举办了20期次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人。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如在示范区树立了1块示范牌,电视台3次报道了绿色防控工作,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2万余份。进行巡回指导在病虫防治期间,技术人员深入到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头检查病虫发生情况,分类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并为示范区农户现场解决病虫防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行病虫情报入户全年编印病虫情报8期,共20000余份。每期均及时分发至示范区每个农户。

4.结束语

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05

引 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进行水稻种植的地区主要在南方,这与南方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有关,更适宜水稻的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除了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会对水稻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之外,各种病虫害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对一些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才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在预防的时候,要加强生态防治措施的应用,使得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会对水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1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概述

水稻种植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甚至导致水稻颗粒不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虫害有稻飞虱、稻螟虫等。病虫害对水稻的生长速度会有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病虫害严重的水稻基本不会结穗,即使在生长的过程中使用了药物进行治疗,最终也会对大米的口感产生影响。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预防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当前水稻种植区都在积极探索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预防策略,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采用药剂防治、合理的运用绿色防治等手段进行病虫危害的预防等,都可以对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现象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2 德宏芒市遮放镇的水稻种植现状

水稻是德宏芒市遮放镇的主要农作物,在芒市的水稻生产过程中,2015年遮放水稻面积5432.2hm2.单产467kg,其中优质稻面积4655.2hm2,单产461kg。遮放优质稻主栽品种为滇屯502(遮放贡米)。纵观芒市的水稻种植会发现,当地的水稻质量不高,产量也不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当地的水稻品种不断退化,所选择的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以及对各种灾害天气的抵抗能力较低。刚引进时高抗白叶枯病、细条病,易感稻瘟病,现在3种病害都易感染,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影响;当地的耕作水平比较低,轮作的时间也很短,而且复种的指数较高;芒市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当地在水稻种植的时候农家肥的用量较少,有机肥含量低,因此使得当地的水稻产量不高。当前芒市十分注重水稻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3 水稻病虫害预防的策略

在病虫危害的预防过程中,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防治,即使用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预防,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应该要不断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对病虫危害的监控

病虫危害的防治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危害的监测是提高病虫危害防治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确保水稻没有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一旦出现了病虫害现象,则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对病虫危害进行监测,在摸清本地病虫危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要对虫害的动态进行了解,对流行蔓延性的病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得到一个更加长期的预测结果,并且可以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对病虫害的监控结果进行分享,使得农民能够对病虫害情况有所了解,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的扩散。比如德宏芒市遮放镇的水稻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白叶枯病、细条病、稻瘟病,这3种病害对于新引进的品种有严重的损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控与预防,对于芒市水稻常见的病虫害,要加派人员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大面积感染的趋势,则要及时进行治理。

3.2 加强绿色防治理念的推广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农药杀虫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水稻本身也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型的绿色防治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积极践行绿色理念,使得水稻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运用杀虫灯、天敌培养等方式,提高水稻防治水平。

3.3 加强现代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因地制宜地推广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绿色防控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减少对水稻以及周围环境的损害,因此加强对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水稻品种本身也会对各种病虫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选择良好的水稻品种,有助于提高水稻产品的病虫害预防能力。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尽量选择适合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的水稻品种,防止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环境的情况;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指的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用各种生物因子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与发展,从而实现病虫害预防的措施。统一的病虫危害预防一般是采用农药进行防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是采用生物和绿色防治手段。在绿色防治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病原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对水稻病虫害产生抑制。同时还可以使用杀虫灯进行绿色防控,使得更多的水稻病虫害被抑制;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农业防治指的是利用农作物栽培中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发生几率,这种防治方法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措施。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应用比较多,能够产生长期的控制效果。农业防治过程中需要注重水稻的栽培管理,比如农田规划布局、耕作制度、土壤施肥、深耕改土、兴修水利、加强田间管理等都是农业防治的手段,可以降低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民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必须要以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为抓手,在水稻病虫害预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掌握更多水稻病虫害预防的技术和手段,比如培训农民学会使用杀虫灯,使得农民能够借助绿色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对此,各地的农业部门应该要积极组织更多的技术人员能够深入到农村地区,给农民传授更多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进行系统性地讲课,将更多专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可以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预防能力。

4 结 语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预防主要采用的药物防治,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绿色防治手段的应用,使得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水平得到提升,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止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09).

[2] 梁丽欢.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新[J].新农村:黑龙江,2012(11).

第3篇

王昌红,泗阳县致远中学,宿迁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2014年江苏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地理感性可视化教学,指导学生应用系统思维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管理。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美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课件展示我国南北方代表性美食图片)大家喜欢美食吗?

生:(齐声)喜欢。

师:而要吃到正宗的地方美食,需要知道我国美食分布的基本特点(课件展示)――南米北面,为什么?

生:环境差异。

生:饮食习惯。

生:农业分布差异。

师:对,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我国东部农业分布的格局(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生:南稻北麦。

师:南稻北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地理环境的差异。

师:由于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点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促成学生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的连接,进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中,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话题之一“美食”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美食”迁移到“主食的地理分布”,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走到教学的场景中,进而自然地开始探索“南米北面”的产生原因,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地域类型”。】

二、知识建构

师:(课件展示一组水稻种植景观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发挥我们无穷的想像力吧。

生:人们在插秧。

生:水稻,杂交稻(教师问:怎么看出来的?学生笑)

生:人多。

生:降水多。

生:气温高。

生:气候湿润。

生:平原地形,地形平坦。

生:水源丰富。

生:人们喜爱米食。

……

师:同学们想像力很丰富,思维发散性很强。从地理角度来看,我们常常会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什么作物?分布在哪?为何形成?有何特点?(板书)

师:水稻种植业的作物名称是什么?

生:水稻。

师:水稻有什么生长习性呢?

生:喜温喜湿。

生:劳动力需求量大。

师:(展示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具体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里?(同时展示亚洲气候资料图)

生:亚洲季风区。

师:具体有哪些气候类型?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师:水稻种植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亚洲季风区有哪些优越条件?

(学生自由表达)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区位条件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教师板书)

师:自然条件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教师板书)

师:社会经济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教师板书)

师:根据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思路,结合导学案材料,思考亚洲季风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并将结论总结在导学案上。

(学生自主阅读导学案上对应材料,并初步建构出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优越条件的知识体系)

师:下面各小组讨论一下,互通有无,1+1>2,互相评价,汇集小组智慧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

(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共同绘出知识体系图)

师:请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成果投影到屏幕上)我们小组讨论总结的结果是作物种类是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自然条件上看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等。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刚才没有把市场因素表达清楚,亚洲人口众多,所以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水稻属于高产作物,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亚洲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师:(展示亚洲季风区气候资料图表)亚洲季风区的气候为什么适合水稻的生长?

生:亚洲季风区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喜温喜湿的水稻生长。

师:(展示亚洲人口资料)亚洲人口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人口密集。

师:人口多意味什么?

生:市场广阔。

生:劳动力资源丰富。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优势条件,那我们辩证思考一下,有没有不利条件?

(学生讨论)

生:水旱灾害频繁。

师: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

师:还有哪些不利条件?

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小。

师:总体来说,亚洲季风区具有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越条件,那亚洲水稻种植业又有哪些生产特点呢?结合导学案上的案例《李强家的农业故事》,总结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学生自学阅读,自主总结)

师:(展示李强家的人口和农田面积数据与美国大农场面积数据)计算一下,李强家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

生:人均1.4亩。

师:与美国大农场相比,亚洲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

生:生产规模小。

师:(展示水稻的单产数据与美国大农场的小麦和玉米单产数据)计算一下,李强家水稻亩产是多少?

生:亩产是600公斤。

师:与美国大农场的小麦和玉米单产数据对比,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单产高。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生:自然条件优越。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高产还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谁呢?

生:袁隆平。

师:(图片展示)这位朴实的老人,却感动全中国。请一位同学朗读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写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一学生朗诵)

师:(展示李强家的农业机械资料)这段材料反映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机械化水平低。

师:(展示李强家的粮食销售数据)与美国大农场相比特点是什么?

生:商品率低。(教师补充商品率概念)

师:(展示亚洲水稻种植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材料)反映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师:请同学们将以上特点进行自我总结,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学生自我总结)

师:以上我们以水稻种植业为核心,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作物、分布、条件和特点,那么这些知识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各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组长总结整理,画出知识链)

师:请哪个小组展示一下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成果投影到屏幕上)作物的习性决定了它的分布,分布决定了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决定了生产特点。如:亚洲季风区决定了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而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也决定了水旱灾害频繁和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经验丰富、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教师适当补充)。

师:亚洲各国的水稻种植业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生:不是。

师:(展示日本的水稻种植业资料)请同学们分析日本水稻种植业又有什么特点?

生:商品率高。

生:机械化水平高。

生:单产高。

师:通过对日本水稻种植业特点与亚洲季风区水稻种植业一般特点的比较分析,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要注意个别差异。(教师点拨补充: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域差异)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一直是这样的吗?

生:是变化的。

师:对,是不断变化的(课件展示过去与现在农业机械的变化),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地理问题。

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种不一样的水稻种植业(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生产模式视频)

师:这种“稻鱼鸭”生产模式有什么优点?

生:绿色无污染。(教师追问:是不是完全无污染呢?学生把表达改为污染很小)

生:对环境破坏小。

生: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所以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点评: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少,但是他们对农业场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呈现水稻种植业的农业场景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从图片中看到和自己所知的有关水稻种植业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什么作物”“分布在哪”“形成条件”“有何特点”等四个方面来建构地理思维模型。对于上述每个方面,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促进了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在分析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时候,引导学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同时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亚洲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对水稻种植业特点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关注到地理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水稻种植业的一般特点,同时结合日本水稻种植业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不同区域中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学生加深了对“因地制宜”地理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三、自主建构

师:(展示一组商品谷物农业景观图片)大家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生:地形平坦开阔。

生:图中有许多大型机械,说明机械化水平高。

生:生产规模大,像大农场。

师:最可能是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呢?

生:商品谷物农业。

师:哪个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最具代表性?

生:美国。

师:对。那我们能不能借鉴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分析思路,写出有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知识体系呢?

(学生阅读导学案材料,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小组内部再交流一下,互通有无,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形成的知识树投影到屏幕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区位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从自然条件看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少;生产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师:其他同学要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美国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实施农业区域化,提供技术支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如劳动力少是优势吗?

生:不是(教师补充:可以总结为地广人稀)。

师:哪位同学能再分析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生:玉米、小麦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它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而中央大平原又决定了地形平坦,地形平坦开阔又决定了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教师引导补充:玉米、小麦的生产过程比水稻要简单,所以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由于美国中部地广人稀,所以决定了生产规模大,生产规模大又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高所以商品率高)

【教学点评:教师创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一组商品谷物农业的图片进行思考,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回答也更加贴近教学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地理思维模型,自主地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思维的方式有所差异,因此建构的知识逻辑上也有不同,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知识树,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互相交流,相互借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综合应用

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展示世界农业分布图),它们都属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它们又有什么差异呢?

(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表达一下?

生:分布不同,生产特点不同,作物不同。

师:(展示比较表格)请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

(生比较说明)

师:下面我们从世界回到家乡,一起走进家乡的田野。

师:(展示家乡农业景观图)在希望的田野上麦粒日渐饱满,翠绿的稻苗正在茁壮成长。(展示泗阳县粮食生产现状材料)当然我县粮食生产也有一些不足,请你借鉴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农业发展献计献策。你觉得家乡农业应如何进一步发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答题角度)

师:下面请同学将交流讨论的结果总结到黑板上。

生:从政策角度――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制度。

生:从政策角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民管理水平、完善科技发展体系。

生:从农民角度――参加学习培训、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生:从农业科技人员角度――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高产的农作物品种。

师:以上各位同学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也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播放视频《美丽的泗阳》,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节课内容)

第4篇

关键词:水稻生产;问题;对策措施;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50-02

水稻是六合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3.2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主体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水稻种植模式、栽培方式发生改变,全区机插秧、直播稻、钵苗移栽等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全面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水稻生育期偏迟、田间草害发生量大、水稻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致使水稻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探讨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对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粳稻及直播稻面积扩大,水稻生育期偏t 近年来,六合区粮食规模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3.33hm2以上水稻规模种植大户达1220户,面积1.86万hm2,占水稻面积58.1%。随着水稻规模种植面积扩大,一方面促进水稻机插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直播稻等技术的推广,粳稻品种大面积种植,同时也致使水稻种植茬口推迟,水稻生产受灾风险加大。六合区常年水稻种植最佳播种期在5月1日至5月10日,而当前大多数种植户的水稻播期已推迟到5月25日至6月10日,还有少部分直播稻在6月20日后才种植。大跨度推迟水稻播期,不利于水稻生长前期营养集累,降低植株抗逆性,增加了水稻生长后期受灾风险,影响到水稻产量的提升。

1.2 水稻草害防治措施不力,田间发生量大 稻田杂草如不及时防除,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往往引起草荒。另外,许多杂草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容易诱发病虫为害。当前水稻草害防治措施不力包括:一是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除草,使稻田杂草群落发生了演变。二是栽培制度改变,直播稻、机插稻面积迅速扩大,致使田间草相发生变化,增大了杂草化除的压力。特别是水稻直播技术的应用,其耕层浅,杂草出苗快,批次、层次多,防治措施跟不上,引发草害发生严重。三是喷雾机械陈旧落后,往往造成防治效率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常常会出现防治药害或防治效果差。四是在防除田间杂草时,往往忽视田边、渠边、道边、地头杂草的防治。

1.3 栽培方式改变,引起水稻病害发生严重 随着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恶苗病发生比往年偏重。其主要原因是,直播稻面积扩大,有些种植大户习惯于干籽播种,不采取药剂浸种,导致恶苗病种传病害重发。另外,机插秧高密度育苗,采取覆膜高温催芽方式,有利于传病害侵染,造成恶苗病发生偏重。另外,稻瘟病穗颈瘟发生严重,导致产量损失大。稻瘟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由于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栽培田破口抽穗期较晚,本地区一般都在9月上旬,近年来此时遭遇连续低温连阴雨天气10d以上,为稻瘟病菌侵入提供有利时机,导致穗颈瘟病重发。

1.4 麦秸秆全量还田,引起稻苗前期长势弱 麦秸秆全量还田不但能解决麦草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能解决土壤缺磷、缺钾、缺有机质的矛盾。但是在项目实施田块都会出现稻苗前期长势弱,发生水稻僵苗不长现象。主要原因是秸秆本身的碳、氮含量比例为100∶2左右,微生物腐解所需的比例为100∶4左右,因此秸秆在腐解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氮等元素。水稻栽插后,如氮肥不足,往往会引起稻苗前期长势偏弱。同时,秸秆发酵过程中,如遇长时间的泡水,秸秆腐解产生的有毒物质集中在根层土壤中,不能及时排出,也会抑制稻苗正常生长。

2 应对措施

2.1 调控不同种植模式,确保水稻适期播种 针对粳稻品种大面积种植现象,要加强规划引导,立足建立粳稻示范种植区,避免乱引乱扩。在沿滁河、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街镇)建立粳稻种植基地,丘陵地区发展杂交中籼稻种植,控制粳稻种植扩张,以利于稻麦茬口衔接,从而保证水稻适期播种。针对直播稻的栽培方式,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及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控制其发展蔓延[1]。

积极推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应变技术集成,解决当前水稻迟播迟收、小麦晚播的茬口矛盾,实现水稻适期播种。(1)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利用大苗移栽,调控水稻适期茬口。(2)推进水稻育秧商品化、水稻栽插机械化,拓宽水稻适播、适栽时期,避免迟播现象发生。(3)加强稻―油两熟模式研究,推广油菜收获机械化,实现培肥、调茬双成效。力争水稻在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10月上中旬收获[2]。

2.2 抓好化学除草,控制草害发生 近年来,六合区由于水稻多种栽培方式并存,造成水稻田草相变化较大。主要杂草有千金子、马唐、稗草、丁香蓼、水花生、青萍、通泉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10余个种类。防治方法上,要针对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田间草相,采取相应的防除措施,掌握最佳施药适期,实行科学用药。(1)针对机插秧,在机插后3~10d,用50%抛栽宁(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750~900g/hm2,拌湿润细土(或肥料)150kg,于机插后4~6d的傍晚均匀撒施。(2)针对水直播田,重点抓好立针(浸种催芽的稻种播后2~4d)和秧苗3~4叶期2次用药。立针期,用50%速除(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1200g/hm2,兑水600kg于下午均匀喷细雾,喷药时注意田面不露籽,田板保持湿润不积水,用药2d后上水正常管理。直播秧苗3~4叶期(播后15~20d),用10%稻青青(f唑・氰氟)乳油1800~2250mL/hm2,排干田水后兑水450kg喷雾,喷药后1~2d复水,保水5~7d。防治措施方面,通过利用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方式,开展统一购药、统一配方、统一时间集中打药,克服盲目用药、防治不全面、错时用药的隐患方式,以及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化学除草效果。

2.3 重视水稻病害预防,确保丰产丰收 恶苗病属种传病害,田间一旦发生,就无法防治,因此抓好药剂浸种是最有效地控制病方法。要加强宣传指导工作,让种植户认识药剂浸种是控病的关键措施。浸种时,要严格控制浓度,用25%氰烯菌酯乳油2000~2500倍液、17%菌虫清WP400倍液,浸种48~60h。针对稻瘟病,应采取农业、化学等多措并举,降低为害程度。防治上在做好苗、叶瘟防治的同时,关键抓好穗稻瘟药剂短期预防,穗稻瘟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第一次药后5~7d再防1次[3]。

2.4 做到一栽就管,提高稻苗素质 根据稻作方式特点,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切实抓好一栽就管工作。水浆管理上,机插稻、抛秧稻活棵立苗期间歇湿润灌溉,及时露田通气促进扎根,立苗后薄水间隙灌溉;手栽稻从移栽到新生1张叶片的返青期要灌薄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秸秆还田田块,要适时脱水露田通气,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秸秆腐熟和根系发育,防止土壤有毒物质过多造成僵苗。肥料施用上,要施足基肥,活棵后早施分蘖肥,一般机插稻分蘖肥分2次施用,即栽后5d左右,施尿素75~90kg/hm2;栽后10d左右施尿素150kg/hm2;手栽稻分蘖肥在移栽后5~7d施用,施尿素150kg/hm2左右。对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适当增施尿素45~75kg/hm2;对于基肥不足的田块在施分蘖肥后1周酌苗情补施平衡肥,一般施尿素45~75kg/hm2。

参考文献

[1]朱训泳.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6,6:9-10.

[2]强雪峰,朱训泳.六合区马鞍街道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4):57-58.

第5篇

【关键词】杂交水稻;物流;策略

当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与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地位极不相称,已经成为制约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完善杂交水稻种子基础设施、加快种业物流园区建设并与相关物流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杂交水稻种业物流管理水平,提升杂交水稻种业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杂交水稻物流配送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杂交水稻种子与物流发展关系及其物流现状分析

(一)物流管理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物流管理对杂交水稻种子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物流管理实现了种子物资的统一调配和调剂。科学规划现代杂交水稻种子物流管理体系,有助于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跨区域水稻种子物流通道,实现种子调配一体化,从而加强了种子配送网络体系管理,提高了杂交水稻种子的配置效率。其次物流管理实现了种子物资销全过程的优化。物流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现代物流管理,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物流发展进程,促进种子产业从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加强合作,建立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协调的价值分配体系,优化种子物资销。

(二)杂交水稻种子的物流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杂交优势理论运用于杂交水稻的国家,目前是杂交水稻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由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特殊性,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隆平高科、亚华种业、丰乐种业占据杂交水稻市场的份额前三甲,其市场份额接近整个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然而,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却依然较低,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极其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和其市场地位极其不相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杂交水稻种业物流企业观念陈旧,物流服务水平低。由于杂交水稻种子行业的特点及杂交水稻技术上的屏障,使进入该行业形成了天然的技术壁垒,从而导致杂交水稻种业具有较强的垄断行业的特性。杂交水稻种子行业比较重视技术研发,而对该行业物流管理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杂交水稻种子相关的物流发展制度环境建设也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具体表现有:杂交水稻种子相关物流企业物流意识不强,物流配送中心或园区建设差;杂交水稻种子相关自营物流仍是企业物流的主体,外包物流仅限于简单的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业务;种子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链中研发、生产、销售环节目前的经营模式是“两头集中,中间分散”。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大型的种业公司负责种子的研发工作,而把种子的生产作业分散给广大的农户,而地方的种业公司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的种业公司负责杂交水稻的销售。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分散经营,水稻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种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户的分散化经营,难以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同盟,分散化的农户经营基于降低成本的选择,从而大大使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最终导致整个供应链成本的增加。

二、杂交水稻种子的物流管理策略分析

(一)大力推进杂交水稻种子物流管理信息化

依托互联网,从稻种入库、储运装车到运送至目的地,对于杂交水稻种子整个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管理。对生产、流通加工、销售中的每一个环节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信息跟踪管理;同时为及时协调运输事宜、处理后期质量异议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杂交水稻种子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化平台,从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在统一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包括:电子仓储平台、运输管理平台、连锁配送平台,电子订单系统实现了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系统可以代收货款等。依托杂交水稻种子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运输跟踪管理和订单查询,电子仓储管理和网络节点设计,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相关的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将此前分散管理的物流功能,集中到一个统一协调的信息化平台,将大大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运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其运作成本。

(二)加大投入,建立功能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基础平台

提升杂交水稻种子的物流配送效率,还需要依托隆平高科、亚华种业、丰乐种业等大型现代种业集团,建立种子核心产区对外的高效的物流配送通道。利用杂交水稻相关种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建立以杂交水稻种子核心产区为依托的物流枢纽。这就需要在核心产区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物流园区或者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和完善种业有关的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共存的现代化种子运输体系,应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制和技术,统筹配置物流配送各环节资源,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加工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有效衔接和供应链管理,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第6篇

1. 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 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 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 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3~4题。

3.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 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 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 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据此回答5~6题。

5. 根据上表资料判断,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闽南三角地带 D. 河西走廊

6.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该地区最适宜经营的农作物是( )

A. 花卉、甘薯 B. 蔬菜、水稻

C. 花卉、水稻 D. 花卉、蔬菜

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7~8题。

7. 该农作物是( )

A. 油菜 B. 水稻 C. 亚麻 D. 玉米

8. 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技水平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单产高 D. 机械化水平低

9. 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下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 )

A. ①林业 ②蔬菜和花卉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果树栽培

B. ①林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果树栽培 ④蔬菜和花卉业

C. ①林业 ②果树栽培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D. ①果树栽培 ②林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10~11题。

10. 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11.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

A. 轮作 B. 轮牧 C. 间作 D. 休耕

12.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与甲牧区相比,乙牧区发展畜牧业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根廷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其生产的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根据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乙牧区发展中借鉴哪些经验?

13.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丽江雪桃产自中国云南丽江,海拔2400~28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选用玉龙雪山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育出来的国内独一无二的新型水果。

材料二 丽江雪桃成熟期晚,果实发育期长(果实生长发育期长达200天左右),国庆节前后成熟上市;外形美观、端正、果型硕大(平均单果重500克左右);色彩鲜艳、均匀漂亮;口感甜脆、适口性好;水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达14. 3%左右),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中的15种(THR苏氨酸和CYS胱氨酸除外),营养极为丰富,是馈赠礼品中的佳品。

材料三 丽江雪桃凭借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产品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规划、生产和管理。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产品环保、安全、无污染,是水果中的极品。

材料四 丽江雪桃不是按斤论价,而是按个论价,精品150元一个,珍品100元一个。如此天价水果,却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1)据报道,丽江雪桃在全国进行推广栽培而相继失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丽江雪桃独特的生长环境。

第7篇

关键词:粳稻;发展;现状;建议;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733-03

Potential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Developing Japonica Rice in Hubei Province

YIN Ye-hua

(Rural Labor Transfer Training Sunshine Project Office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status of Japonica rice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otentials and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Japonica rice in Hu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developing Japonica rice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Japonica rice;development;status;recommendation;Hubei provinc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和口感均优于籼稻的粳稻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来,我国粳稻生产发展较快,其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比例从1981年的11%增长到目前的30%以上,种植区域已从传统的东北地区向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延伸。华东地区的江苏、安徽等省已成为南方地区粳稻种植强省,江苏省粳稻面积已占全省水稻面积的90%、全国粳稻面积的20%。安徽省近年来粳稻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江西省也在进一步调整水稻产业结构,明确提出了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的规划;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也争相在做发展粳稻的前期工作,为可能到来的机遇打基础。湖北省属于南北过渡区,是南方稻区少有的几个粳稻种植适宜区之一,发展粳稻生产优势明显。因此,在总结江苏省粳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的潜力及优势,并提出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1 江苏粳稻发展的现状

江苏省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推行“籼改粳”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省份。该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行“籼改粳”以来,全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0万hm2,粳稻种植面积达180万hm2,占90%。推广优质粳稻是江苏省粳稻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主栽稻米品种的品质均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以上。粳稻种植经济效益也很明显,常年粳稻市场均价比籼稻高出15%,种植粳稻比种植籼稻增收超过2 250元/hm2。目前,江苏粳稻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占全国粳稻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0%和30%,单产也居全国首位[1]。在粳稻消费方面,江苏省消费粳米(折原粮,下同)1 450万t,向周边省份销售200万t,出口国外50万t。

1.1 发挥优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江苏省位于长三角地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水稻生育期间平均每天日照时数12.8~13.8 h,平均气温21.5~23.5 ℃,≥10 ℃积温为3 770~4 780 ℃,而水稻中晚季栽培所需积温为3 100~4 000 ℃,降水丰沛,自然光照、温度、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合粳稻正常发育,引种成功率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育成这一气候条件下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中熟晚粳等一季稻生长发育的新品种,有利于不同熟制类型和茬口粳稻优良品质的形成。

1.2 选育良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武进水稻研究所、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许多水稻原种场等育种单位都能够源源不断地选育出有较大影响的新品种。近年来,江苏省先后育成和推广了武育粳、武运粳、宁粳、扬粳、南粳、淮稻、镇稻、徐稻等系列品种,特别是武运粳23、24等高产粳稻品种的育成,为发展超级粳稻提供了品种保证。同时,全省各地采用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保证了种子质量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1.3 应用良法,研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省粳稻栽培技术历经“三黄三黑” (是指运用肥水管理措施实现水稻生长过程中叶色三次浓(黑)、淡(黄)交替变化,从而实现秆壮、穗大、粒饱,并获得高产)模式栽培、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等几个阶段,基本形成了配套完善、系统科学的粳稻栽培技术体系。1994年,粳稻单产首次跨越7 500 kg/hm2后稳步提高,即使在水稻生育期间发生洪涝、异常高低温、病虫害、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年份(2003年、2005年)粳稻也未减产。目前,在大力发展优质稻,提高种植效益、推行无公害生产的新形势下,江苏省已初步研究集成了精确定量栽培、无公害栽培、机插秧等主体技术,配套了直播、抛秧、盘育摆栽、稻鸭共育等辅助技术,促进了粳稻生产由产量型向产量、品质、安全、生态兼顾型转变,为粳稻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4 政策扶持,助推“籼改粳”稳步发展

江苏省“籼改粳”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效果好,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2]。省、市、县甚至乡镇都拿出配套资金对粳稻科研项目(除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外)进行支持。除国家发放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外,各地还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江苏省财政每年对育秧面积超过1.33 hm2的机插秧合作社补贴资金6万元;镇江市所属的丹阳市,也对育秧面积超过1.33 hm2的机插秧合作社补助15 000元/hm2。此外,丹阳市为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给与补贴150元/hm2;还为丹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从事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政府鼓励粳稻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协助稻米加工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证书,并在税收、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协调。

1.5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粳米产业化

自“十五”规划以来,江苏省稻米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培育壮大了一批粳米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高邮双兔、淮安神龙、六合远望富硒等知名企业,通过生产线改造和加工技术改造,稻米加工能力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并以粳米为主体,打造了双兔、淮上株、凌桥等一批知名稻米品牌,在淮安市举办的连续三届中国稻米博览会上,江苏省稻米屡拔头筹[3]。另外,兴化粮食交易市场、阜宁古河粮油市场、无锡粮油批发市场等已成为江苏省区域化、规模化的粳米交易基地,推动了稻米产业由服务加工型向产业流通型转化,对促进优质粳稻生产发展,提高粳稻的种植效益都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2 湖北省粳稻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2.1 粳稻发展基础良好

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水稻占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比重一直处于第一位。2012年,湖北省现代粮棉油发展专项水稻“籼改粳”工程正式启动,湖北省财政每年拿出1 400万元支持粳稻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粳稻的发展。2013年,全省粳稻发展势头迅猛,种植面积较2012年扩大了1.6万hm2,一季中粳平均每公顷产较2012年提高375 kg以上,中粳区试工作也已启动。通过产销对接,项目区种植粳稻农户总增收0.54亿元,企业参与粳稻生产、良种繁育和大米加工总增收0.96亿元。

2.2 发展粳稻潜力巨大

2.2.1 产量潜力 通过近几年外省品种的引进和试种,单产达到11 250 kg/hm2的粳稻品种区域较多,超过了一些杂交籼稻品种。同时,随着粳稻育种水平的提高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完善,逐渐改变了粳稻产量较低的传统观念,发展潜力很大。

2.2.2 市场优势 近年来受粳稻产量偏紧的影响,国家对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定价比籼稻高出15%~20%。2012年和2013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每50 kg高出中晚籼稻15元,2014年两者差价则达到17元/(50 kg)。即使在产量不增的情况下, 粳稻可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2 250~2 550元/hm2。同时,湖北省距离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较近,且可通过船运,大大降低营运成本,使得湖北省粳稻的市场优势更为明显[4]。

2.2.3 技术需求 粳稻的感光特性能有效解决鄂中及鄂北地区中籼稻播期早、秧龄长及不利于机械插秧问题,且粳稻抗倒伏能力较籼稻好,不易落粒,从而降低机收损失,更适合于机收。通过调整粳稻的播期,错开高温抽穗,能有效降低高温热害。同时,粳稻耐低温的能力更强,可减小寒露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5]。粳稻收获期可推迟到10月中、下旬,可有效利用小麦播种前近1个月的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

3 湖北粳稻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快粳稻品种的选育和审定

目前,湖北省缺少适宜推广的中粳品种和粳稻品种。要大面积发展粳稻,首先需要进行品种审定。同时,育种单位也需加快粳稻品种的选育,选育符合市场需求和生产发展需要的粳稻新品种,使优质种源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3.2 加强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要加强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特别是加强稻-麦周年机械化高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切实解决湖北省稻麦两熟地区季节矛盾和减轻劳动强度。

3.3 突出规模化生产和优化布局

湖北省粳稻生产显现出区域优势更集中、重点更突出、工作力度更大等特点,但受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生产与收购、加工与销售等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延缓发展。应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与经营。同时,进一步优化湖北省粳稻布局,重点发展优质中粳,适当兼顾晚粳。

3.4 实行产销对接合作

一是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加强与华东地区市场的对接,争取上海市的支持,吸引上海企业到湖北省建基地和开展订单,拓展湖北省粳稻外销渠道,通过市场带动湖北省粳稻的发展。二是加大对本省大米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企业参与粳稻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生产环节,解决农民的种植粳稻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能有订单、销得出去。三是建议将粳稻纳入储备粮收购。

3.5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粳稻发展

湖北省政府已列支专项资金支持粳稻发展,各市(州)、区(县)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匹配和倾斜,以推进湖北省粳稻产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温福,潘文博,徐正进.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2] 张培江,吴 爽,孔令娟,等.安徽省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稻米,2006,12(6):52-54.

[3] 王一凡,隋国民,王友芬,等.粳稻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北方水稻,2009,38(6):8-10.

第8篇

1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应用节约型低碳农业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

水稻种植大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需求受农户自身因素、生产环境因素、经济和外部政策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本文假设影水稻种植大户响影响应用节约型低碳农业技术因素有以下3类:

(1)农户基本特征

农户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的性质、是否外出打工。从理论上说,户主的文化程度与其技术应用行为呈正相关,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技术学习能力越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和了解可能越全面,因而应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就农户的性质来看,本研究将稻农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稻农,另一类为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作为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可能拥有比普通稻农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优先获得和掌握新技术;农户外出务工可能会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对新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由于外出务工很可能会提高收入,因此其对新技术的投资具备一定的资金积累。

(2)农户生产特征

本文研究的农户生产特征有土地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和土地所在地的地形。土地种植规模是影响农户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规模成本递减的原理,一定规模的耕地面积会降低农户投资农业科技的成本,从而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需求越强,农户规模偏小会阻碍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但也有研究发现只有当农户家庭耕地自有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才会实现规模成本递减,进而成为影响农户科技投资的因素[15];种植土地由于地形的差异会导致稻农在应用技术时的基础设施、信息的通畅条件等不同,进而影响到农户的技术行为。

(3)农户技术应用的政府政策环境

由于低碳农业技术具有正外部性、农户应用新技术的困难,因而在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这种支持既有资金也有制度的扶持。

2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应用

(1)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农户中有63.70%的农户只有初中文化,20.98%和2.97%的农户分别具有高中和中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12.39%的农户只有小学文化。从年龄来看,49%的户主在41—50岁之间,另外处在30—40岁和51—60岁的户主分别为22%和24%;另外样本农户中有24.51%的农户是更容易接触到新技术的村干部或科技示范户,有6.28%的农户具有外出务工经历。

(2)从农户的生产特征和政策环境来看,样本农户的土地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201.69亩和17.67万元,有59.14%农户的土地位于平原地带;在被调查的农户在采纳低碳农业新技术的过程中接受过政府支持的占比达到了66.39%。4.1.5回归结果与分析。根据上面的实证模型,本研究运用Eviews6.0软件对1069个样本进行Logit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从模型结果中的赤池信息量、施瓦茨信息量以及平均最大似然值看,模型的整体效果良好,检验结果LR值为65.62,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的McFaddenR2值为0.059,由于样本是横截面数据,所以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根据估计结果,除土地所在地地形系数不显著外,其他系数达到了较高显著性水平,农户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行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且其系数为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需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农户获得、使用和掌握新技术。但是总体来看,在已经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266户农户中,由于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知识水平不足,导致现代生产要素在传统生产应用中的低效或无效,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传授心得科学配方施肥时,农户掌握得慢或不能完全掌握,导致滥施化肥、农药等现象常有发生,在应用了技术的226户农户中48.9%的农户在应用技术后认为其对生产经营效益的作用不显著。

第二,农户性质变量和是否外出打工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且为正,说明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比普通稻农在技术的获得和使用上更具有便捷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无论村干部由于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而更容易获得政府或企业的技术支持,而科技示范户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实力强、能力强而成为技术应用的先锋代表;外出务工能够起到开拓农户视野,提高其对应用新鲜事物如技术的认知能力,进而有助于农户在生产中采纳新技术。

第三,农户规模变量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且为正,说明种植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土地地形变量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地形差异对江西水稻种植中低碳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调查的农户种植规模都在50亩以上,其耕地的地理位置都不会太偏,或因达到较大规模而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因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第四,政府的政策支持变量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且为正,说明政府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发挥了作用,这些政策包括制度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已应用了低碳农业新技术的226户农户中,有74.56%的农户获得过政府的支持,76.2%的农户对政府的技术推广政策满意或非常满意。由此分析可看出,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是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他技术服务主体的服务功能还未能建立完善起来的问题。

3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3.1主要结论

(1)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低碳农业新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但水稻种植大户总体的文化水平偏低,不仅制约了农户对技术的有效需求,而且还影响了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外出务工具有拓宽农户视野的作用,说明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培养都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技术应用能力。

(2)土地经营规模在低碳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中同样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3)政府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主体,但另一方面暴露出其他服务主体还未能有效发挥服务功能。

3.2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以农民职业培训为主的农村教育,努力提高水稻种植大户的教育水平,以提高农业新技术采纳比率及其利用效率,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程度。同时重视在农村高中教育,尽快将免费义务教育延伸到农村高中或职业教育,此外通过短期培训、科技讲座、函授等方式,通过示范引导、进村式品种技术推广等多种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利用各类传播媒介,为农户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提供常态化的平台和服务,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二是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作为推动水稻生产技术进步的基础条件,引导农户家庭经营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例如鼓励农户采取联合与合作、与涉农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采取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的方式,利用市场机制等诸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土地流转规范运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提高水稻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设,将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纳入政府农村社会公共品建设规划体系之中,发展到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农业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加大对农业推广体系的软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如农业生产信息提供和宣传等软件的投资;提高农技服务体系的效率,在实现农业的低碳转型过程中,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把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作为推动水稻生产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努力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