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压的治疗建议

高血压的治疗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压的治疗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血压的治疗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渐渐年轻化。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我国卫生部在防治高血压病提出各种防治标准及措施,说明高发率足以引起有关人士重视。经我们几年来的观察,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除药物以外,还需要健康教育的干预。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这点尤为重要。从2000年起我们社区医疗中,除用有选择性的药物治疗以外,90%高压血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社区科于2000年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确诊高血压病人中,男200人、女150人,年龄段65岁—89岁262人,30岁—65岁88人,以中老年居多,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心电图改变,甚至有少部分出现糖尿病引起的皮肤溃疡难愈合及糖尿病足等。

2 方法

利用社区服务这一医疗教育场所,我们以病人为中心,以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巧与病人进行沟通。按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具体实施做法有:

2.1 首先要倾听,做为一个实施者要耐心的倾听病人诉说,让他们通过语言尽情宣泄,然后耐心热情向他们解释、安慰、表示同情,取得病人的信任。在这一过程中护、患关系形成一个良好开端,对下一步的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2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病人由于生活上不良习惯,烟酒过度,工作长期高度紧张状态,不知适当休息和调养、暴饮、暴食,使血液长期处于高脂、高凝状态,血管弹性差,使原有高血压病情加重并出现心脏、肾脏、眼底等脏器受损,生活质量下降。

此段时间我们用语言、文字(一些科普书籍)宣传版报等方法,用最通俗的知识传授给病人,使他们意识到不良的生活行为会直接影响生命质量甚至生命危险。及时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调理及注意休息,防止靶形器官的损害,预防并发症。

2.3 高血压是一种终生需要服药的慢性疾病,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引起心理不良情绪、焦虑、紧张、悲观,甚至有过激的行为。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需要我们进行心理护理于预,使病人对高血压有了正确的认识,清除不良情绪。

2.4 教病人学会使用血压计:如测量的方法和时间,做好记录,以利于观察以后的血压变化。督促病人定时服药,一些病人尤其年龄较小的病人,认为血压高时就服,不高就不服,这样不规则的服药方法,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2.5 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支持,单靠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还是不够,还需要家庭和社会上的共同参与,尤其老年患者,他们对家人的依赖及疾病的认识程度,病人的心理冲突,需要家庭的温暖和亲人协助排解,以达康复的目的。

2.6 定期走进社区进行有关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教会更多的人群如何对慢性病进行防治,从而逐渐达到普及的效果。

3 结果

通过这几年时间观察,我们经过全面的评估,结果认为实施社区医疗的健康教育,通过社会网络、家庭、同事的帮助与支持是病人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其中,病人家庭的社会支持起主导地位,通过护理手段干预,可以使病人家属明白其情绪和行为方式会影响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和态度。影响疾病的转归,进而影响家庭的社会功能[1]。我院社区科收治全部病人总体血压平稳,合并有高血糖、高血脂、心电图改变等症状的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许多病人长期保持正常工作,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的疾病,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单纯的社区医疗服务,而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2]。我们意识到高血压患者这个庞大群体对自我保健知识需求迫切,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从宏观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高血压有正确诊疗标准及使用药物规范,微观上有社区医疗群防群治健康教育的知识普及,从临床上用药指导到家庭生活习惯的改良和治疗保健,使高血压病的治疗从根本上真正得到一个完整防治体系。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第2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20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年龄45~60岁,病史1~30年,所有患者神志清,有独立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参考Mogisky Green(MG)测评表进行CPAT评判[4]。包括: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是否曾停药。④当你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若4个问题皆为否,则CPAT为佳,只要有1个以上答案为是时,则CPAT为差。经过调查其中160例为CPAT差的,服药依从性27.3%。

方法:将1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健康教育模式为集中灌输式的教育,具体方法,发放统一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观看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片,由护士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用药,生活等注意事项。试验组具体操作方法: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调整为持续灵活跟踪式教育。由护士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用药生活等,并发放相关的宣传材料,嘱其定期门诊随访,并定期通过电话,短信,上门访视等方式了解病情,服药,及生活等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指导,使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结 果

经过6个月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MG测评表进行CPAT的评判。结果试验组80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佳42例(52.5%),依从性差47.5%,对照组80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佳28例(35%),服药依从性差65%。试验结果表明持续灵活跟踪式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更好的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立华,黄秀芳,周玉兰,等.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现状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44-2545.

2 杨丽娟,隋捷,李荣,等.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75-376.

第3篇

[关键词] 中青年人群;血压偏高;心理状况;健康教育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高血压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中青年对自身血压的关注程度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区,使血压情况受到忽视[1]。笔者随机选择湖北省中山医院体检中心2007年1月-2008年3月高血压患者150例,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采用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助组调查表[2]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中发现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45±4.78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经统计学检验,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

2.1.1纳入标准:符合2003年世界高血压联盟“临床医师高血压实用指南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标准:静态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持续偏高1年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

1.1.2排除标准:因服用升压药物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剧烈运动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升高;继发性高血压及有其他器官并发症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致精神状态异常者;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者;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

2.2方法

根据患者受检后的相关反应,询问相关的病史及认知情况,并采用自制调查表[1]详细询问受检者或说服受检者进行填写问答。最后统计相关的比率,并分析原因,给出健康教育处方。

其中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认为本次测量反应你平时的血压状况;有无血压偏高的既往史;是否认为自己现在得了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病的年龄是多少;是否是年龄越大血压越高;是否知道高血压有哪些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有无相关的家族史;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如何;重视程度如何;以后是否需要继续严密地监测血压;高血压病是否需要治疗;高血压病有哪些并发症;是否认为医生的指导意见很重要;高血压病治疗需要多长时间;高血压病不服药能不能够自愈;降压药物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服药期间要注意哪些事项;是否需要控制饮食,改变不良习惯。

根据受调查者的回答分析其心理状况,给出健康教育处方,三个月后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

2.3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X2检验。

3.结果

调查发现血压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心理方面主要有四种状况,分为:持怀疑态度、过分紧张、不够重视,理性对待。其中能够理性对待者仅占10%。

表1 血压偏高人群心理状况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怀疑态度 64 42.67

过分紧张 34 22.67

不够重视 37 24.67

理性对待 15 10.00

三个月后对15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血压控制平稳者(64例),占42.67%;血压持续偏高者(86例),占57.33%。其中未听从医生建议、忌酒、戒烟,低盐饮食者,且未坚持服药者(38例)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的44.19%;未听从医生建议,但坚持服药者(25例)占持续血压偏高人群的29.07%;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者,但未坚持服药者(15例),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的17.44%;听从医生建议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者(8例),仅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9.30%。

表2 不同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血压控制平稳 血压持续增高 合计 X2 P

未听从医生建议且未坚持服药人群 16 38 54

15.72

<0.001

未听从医生建议但坚持服药人群 15 25 40

听从医生建议但未坚持服药人群 11 15 26

听从医生建议并坚持服药人群 22 8 30

合计 64 86 150

经Pearson X2检验,X2=15.72,P<0.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说明听从医生建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重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常见的心理状况及分析

4.1常见的心理状况结果及分析

4.1.1怀疑态度(64例):受检者发现血压偏高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血压计准不准,特别是那些平时没有异常感觉的人更是怀疑。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人群占中青年人群血压偏高者的42.67%。

4.1.2过分紧张(34例):一部分人检查以后发现血压偏高,就非常紧张,急切的向医生询自己是不是得了高血压病,为什么会得,要不要紧,能不能好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医生详细的解释之后仍感到很紧张。这部分人群的比率是22.67%。

4.1.3不够重视(37例):这部分人群占24.67%。很多人对高血压满不在乎,即使以前曾多次发现血压偏高者,也认为自己没什么症状,所以没必要太在意血压的情况。另有些人知道自己血压偏高,但由于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也没有对血压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4.1.4理性对待(15例):较少的一部分人群能够理性的询问医生,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这部分人群仅占10.00%。

4.2产生前三种心理状况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产生前三种心理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不了解随机血压与高血压病的涵义及代表的意义;

4.2.2不了解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高血压病可能引起很多的并发症,及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2.3对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机制不明确;特别是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紧张心理等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不明确;

4.2.4对高血压治疗存在一定误区:部分患者知道有高血压病也拒绝治疗;怕服药产生依赖性,认为药物都有副作用;认为通过保健品能治疗;认为血压随着年龄增高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等[2]。

4.3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给出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这对于那些有心理顾虑,或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反复监测血压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3.1注重心理引导:分为没有高血压病史及有高血压病史者两类。对于前者,主要以沟通和心理引导为主,告知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对那些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足够重视或存在认识误区的患者,要让其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向其讲明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要做好心理疏导[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应当让患者明确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但是必须得到合理的治疗。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证重要器官不受损害。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患者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原则上应终生服药,不能以血压的起伏来作为是否服药的标准。

4.3.2控制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无论有无明确的高血压病史者,均需向其说明引起血压高的危险因素,并说明这些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超重与肥胖、高钠饮食、饮酒、紧张刺激、吸烟、缺乏运动等。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非药物治疗中重要而有效并且经济实用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g。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限制摄入含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宜多食富钾的食品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戒烟、酒;加强运动锻炼等。

4.3.3服药指导。未按医嘱用药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首要因素[4]。

(1)服用的必要性: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证重要器官不受损害。

(2)合理服用药物,强调用药的个体差异。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目前要求不单纯将血压降至目标值,同时要求平稳降压。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降压平稳、经济有效、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药物。通过减少服药的次数,避免了多次用药的麻烦,还可以持久的维持药物的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的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肺、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5]。

(3)强调服药依从性。服药期间一定要告知患者监测血压情况,一方面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类别及剂量用法,另一方面可以防治药物过量导致的低血压。在用药的坚持中需要家属的督导作用,保证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4)治疗随诊:患者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评估治疗反应,使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须加强随诊,诊视的相隔时间须较短。随诊中除密切监测血压及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以及观察疗效外,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终生治疗的必要性。

5.结论

虽然目前高血压病出现的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但对于中青年人群血压偏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他们对于自身血压的关注程度较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从而使他们较老年人更长期地处在高风险处境中[6]。对这部分人的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任务也相对较艰巨。通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认识误区,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对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

以上的健康教育处方是根据实地调查得出来的第一手资料,并已经应用于实践中,它不但从心理状况的分析出发,同时也考虑到不同态度,不同需要人群的情况,希望能够为健康体检或健康管理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世海.高血压患者的认识误区与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9):67.

[2]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助组.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13.

[3]张泽芳,赖丽莎,等.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调查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26(5):412―414.

[4]方庆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02,14(4):155―156.

第4篇

高血压和肾脏关系非常密切,即长期高血压可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各种肾实质性疾病(如IgA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和多囊肾等)又可导致高血压(又称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在成人高血压中约占1/20,占儿童高血压的2/3,是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恶化;相反,如果未给予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可以加速肾功能恶化,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发生恶性高血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行尿常规检查,部分肾脏科或者内科医生在接诊肾脏病患者时没有测量血压。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是对高血压肾脏损害或肾性高血压的误诊,延迟了肾脏保护性治疗,因此,笔者建议接诊高血压患者时需行尿常规检查,肾脏病患者需常规量血压。

高血压治疗形势严峻

据估计,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众所周知,降血压治疗是保护肾脏的关键环节,可是,其中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 000万人没有进行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1999―2000年,全国肾实质性高血压调查协作组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24家医院1 604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率为78.2%,高血压达标率(<130/80 mm Hg)为11.8%。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基层医院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率可能还不足40%,达标率可能更低。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面临高血压的治疗达标形势还很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高血压降压目标

患者能够耐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伴有肾脏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对于尿蛋白>1 g/d者,血压需要降至125/75 mm Hg以下。但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不宜低于110 mm Hg;对于伴有冠心病的患者,舒张压不宜低于60 mm Hg,否则易诱发心绞痛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

非药物降压治疗不容忽视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容易忽视限盐、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对高血压的治疗意义,过分地依赖降压药物,导致相当多的患者血压难以达标,甚至出现难治性或恶性高血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非药物降压治疗的作用,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食盐摄入

美国政府于2003年向所有美国市民发出限盐倡议,建议减少盐摄入量一半,以预防或治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联盟于2009年也发出同样的限盐建议。在临床上比较实用的限盐方法是:(1)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无论患者盐摄入量为多少(绝大多数患者盐摄入量超过3 g/d的标准),首先建议减少烹调用盐一半的量,一个月后复查24小时尿钠排泄量,如果尿钠>100 mmol/d,在没有使用利尿剂的前提下,往往说明患者饮食中盐摄入过高,需继续减少盐摄入量,必要时可使用定量的盐勺帮助限盐。(2)炒菜时,不要放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3)不吃或少吃含钠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和香肠等。(4)炒菜要后放盐。

控制体重

肥胖(BMI≥28,或者腰围超标者,即男性≥90 cm,女性≥85 cm)可使高血压难以控制,又可导致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促使肾脏损害发生或恶化。因此控制体重非常重要。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如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含糖饮料及酒类)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平衡膳食的原则。后者指规律、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等,如选择快步走、骑自行车、慢跑、做健美操、跳舞和游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每周减重0.5~1.0 kg为宜。

戒烟限酒

吸烟和长期饮酒均可导致血压升高,戒烟和限制饮酒则可明显有助于控制血压。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100和300 ml/d。

注意事项

降压疗效是否有差异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5类。临床上有一种偏见认为,某一种药物的降压疗效最好,应该优先选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到目前为止,临床研究显示这五种药物的降压疗效相似。针对高血压患者,只要是血压能够达标,无论使用哪一种降压药物,都可以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降压药应用原则

降压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原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上有50%~60%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单用一种降压药物是不能够达标的,需要使用2种或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的优势是既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对于血压≥160/100 mm 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 Hg或高危级以上患者,起始治疗时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以下几种:(1)ACEI或ARB联合噻嗪类利尿剂:ACEI和ARB可使血钾升高,能拮抗噻嗪类利尿剂导致的低血钾。(2)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踝部水肿,可被ACEI或ARB抵消。ACEI或ARB也可部分阻断钙拮抗剂所致反射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这种联用方案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3)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具有的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可被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抵消。若血压仍不达标,则在上述联合方案基础上还可以加用其他种类药物。

优先选用的药物

需要优先选用具有非血液动力学肾脏保护的药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ACEI或ARB类药物除了通过降低血压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增生等机制产生非血液动力学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通过这两种作用,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量的30%~50%,延缓肾功能恶化。对IgA肾病和恶性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肾脏保护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对于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例如血肌酐<354 μmol/L),易优先选用此类药物降压治疗、保护肾脏,若血压不能够达标,可在此类药物基础之上联合应用其他类降压药物。由于此类药物可发生高钾血症及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的变化。

第5篇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能尽早发现血压升高。高血压病的早期患者大部分是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而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测量的诊所血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容易漏掉峰值血压从而漏诊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可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引起的误诊。因为血压受情绪、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的血压在诊所测量时升高,而在诊所以外的其它场合测量则正常,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排除了医院特殊环境所造成的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反映了血压的真实水平,减少误诊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还有助于鉴别难治性高血压、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评价降压药疗效及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如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自测血压或由家庭成员代为测量。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正常值是多少?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超过135/8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何做好家庭自测血压笔记?

家庭自测血压笔记应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

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需经常到医院复诊?

高血压一经诊断即需监测血压及合并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疾患的进展;开始治疗后,需要评估治疗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多长时间复诊一次?

根据患者的心血管总危险分层及血压水平,由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应该每1~2月到医院随诊一次。

高血压患者一经药物治疗就要终身用药吗?

绝大部分高血压可以预防,可以控制,但却难以治愈。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身治疗。患者经确诊为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迟早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但患者的血压若得到长期控制,可试图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剂量,尤其是能认真改进生活方式的患者。

第6篇

关键词 高原 高血压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22

高原高血压在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近年随着高原经济的发展,游客日益增多及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此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威胁着游客的生命安全。

高原性高血压症是指进入高原后,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并持续存在可伴有一定临床症状,返回平原后血压恢复至原来为水平,且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状态。这是由于高原低氧所引发的高原常见病的一种类型,可同其他高原病并存,也可单独存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它主要发生于移居人群。

其主要机理是:进入高原后,机体对低氧产生急性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血中可以促使血压增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儿茶酚胺类增多,心排血量增加,周围小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这样就加强了血液对组织的灌注,有一定的适应作用。以后随着其他器官或细胞水平适应的建立,经数周至数月,血压逐步恢复正常。但少数人由于中枢神经对低氧的调节功能紊乱,交感活动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肾脏缺血分泌肾素,进一步使小动脉收缩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原高血压的特点

高原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以下不同点:①高血压患者多为普通体型。青年人患者较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则40岁以后多见。②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头痛、失眠等症状多见外,其恶心、呕吐、浮肿、气促、心悸等高原病症状较原发性高原病为多。③高原高血压症患者体征上常有心脏轻度增大,心前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心率多较快,发绀等,这些改变与血压高低、高血压时间持续长短无关。④高原高血压主要表现舒张压升高。⑤高原高血压症患者多属轻度高血压,合并心脑肾损害者少见而轻微,治疗效果好,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严重,降压效果不佳,且到中晚期,不同程度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⑥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眼底改变少见,与血压高低无平行关系。⑦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心电图及X线检查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有自己的特点。⑧经过长期观察,高原高血压症一般预后良好,转回平原1~60天内,多数人血压恢复正常,各种临床症状亦随之消失。⑨本病应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在高原地区鉴别二者不易,但患者一旦转至低地,不需特殊处理,血压可于数日或一两月内逐渐降至正常,重返高原后血压又升高,此为诊断高血压的有力佐证。

预后及预防

高原高血压症的治疗原则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后者一旦确诊,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不能间断降压药物,而高原高血压首先是调整中枢神经;促进人体低氧适应,注意劳逸结合,加强精神心理卫生的“自我保健”,血压多可自然下降。

⑴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原性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并对高原高血压应向患者进行高原卫生教育,以消除精神过度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轻症患者,注意适当休息,防寒保暖,避免烟酒,低盐饮食,配用一些镇静剂,血压多可下降。其主要措施如下:①减轻体重: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kg/m2以下;②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原性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a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b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c补充钾和钙,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d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e限制饮酒,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原性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提倡高原性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③增加体力活动,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⑵药物治疗,高原高血压还有一个特点,血压不是一条线持续增高,这就决定了应用降压剂的原则,只有对血压增高较显著者,始应给予降压药治疗,首先用利尿剂(氯噻嗪等)及β阻滞剂(美多心安、倍他洛尔)等基础降压药,疗效不显著可再用缓和的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只有以上疗效不显的重症高血压才考虑应用钙桔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另外,中药罗布麻等也有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如对高原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时必须慎重,这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黏滞度较平原为高,过多地使用利尿剂易发生栓塞。

参考文献

1 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7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3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并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出院时心理、饮食、相关知识的掌握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 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的靶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1]。特别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更是给人们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幸。大量调研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遗传、饮食、情绪、吸烟、喝酒、缺乏锻炼、心理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重视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39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2组,所有病例都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且排除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上均根据血压情况作常规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一致,对照组在护理上按过去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一般常规护理外,还做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恐惧、麻痹心理,围绕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保持病区环境安静、舒适,使病人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还要协调好患者者之间的关系,患者之间有共同的语言,让病人尽早适应环境。

1.3.2 行为干预

1.3.2.1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成人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6g为宜,减少脂肪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促进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饮酒会麻痹呼吸中枢导致颅内压升高,因此,应劝患者戒烟戒酒[3]。对肥胖患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 标准体重 (kg)=身高 (cm)一105。

1.3.2.2 休息与运动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伸展运动、肌肉练习等,建议每日15—30min的练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禁止剧烈运动,如跳跃、下蹲等危险动作,以免引起脑血管意外。

1.3.2.3 药物护理干预 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之前,应告诉病人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嘱病人按时服药,不要遗漏。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许多降压药均可引起性低血压,常于患者坐起、站立时发生,为防止性低血压,应用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后嘱患者卧床 1-2h,变换时动作应慢,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平卧。应用降压药物后定时测量血压,对血压高的患者应双手都要监测血压,如果所测得的值明显不一样,要立即报告医生,提高警惕。服用降压药后,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如发现血压下降过猛,尤其是收缩压

1.3.3 健康教育

1.3.3.1 情绪管理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治疗的目的是要降低血压,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因为长期服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长期治疗的必要性⑷ ,保持情绪轻松、稳定。

用药指导 坚持服药,即使血压控制至正常水平也不能擅自停药,日服药期间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量,防止因血压突然升高发生脑血管意外。

1.3.3.2 自我监测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到正常水平,患者出院后进入随访阶段。要在住院期间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并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测量时注意血压计 “零”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在同一水平。如高血压控制得比较好,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此外,还需要门诊随访检查 。

1.3.3.3 保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家属要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的情绪。

2.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见表2,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心理得到明显纠正,高血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相关知识掌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说明护理干预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不断提高家庭对高血压的认识,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监督作用,让家庭和全社会都来重视高血压。

参考文献

⑴ 姚景鹏主编 .内科护理学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104

⑵ 王英.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 中国健康月刊. 2011,(12):216

第8篇

降压药无效原是鼾症作祟

40岁的小张体型偏胖,半年前体检发现高血压,已经用了3种降压药,但血压一直降不下来,远没有达到理想标准。医生无意中询问发现他夜间睡眠打鼾厉害,建议他做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发现他存在重度的OSAS。经过1个月的治疗,小张的血压得到了明显控制,逐渐开始减少降压药的服用量。

据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5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远高于普通人群的11%~12%。而高血压患者中,至少30%患有OSAS,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S患者比例更高,甚至高达83%。针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治疗OSAS是降压的重要措施。

OSAS与高血压共存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的专家共识》指出,国际上经过大规模的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因果关系。李涛平表示,这种高频率的共存关系,在男性40岁以后、女性绝经以后就更为明显。通过同步的睡眠呼吸监测及持续血压监测发现,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夜间血压升高,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呼吸暂停终止末期及清醒后的血压升高平均可达25%,而且血压增高值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度也密切相关。血压的增高不仅呈现于夜间,也呈现于清醒后及日间。OSAS不仅影响血压的绝对水平,而且可改变24小时的血压节律,表现为24小时血压“非勺型”改变,夜间血压不降反升。与其他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血压大多在早晨最高,清晨头痛、头晕明显,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差。睡眠呼吸暂停引发高血压的更为直接的证据是,经过治疗睡眠呼吸暂停获得完全或显著缓解后,高血压也获得了明显下降,甚或达到正常。

“我们现在通过解决鼾症,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该手术的手术,该戴呼吸机的戴呼吸机(国外的首选治疗方法),很多高血压患者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完全停药了,这足以反应高血压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之间的紧密关系。”李涛平说。

高血压患者最好排除OSAS

OSAS病程发展缓慢,常在睡眠中出现,最初往往被忽视,等出现其他问题时才被显现出来。由于它具有一定隐匿性而又危害巨大,更应该被人们重视,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