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脑干出血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脑干出血 临床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救治脑干出血经验的积累,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观,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经CT或MRI证实脑干出血患者4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干出血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5.5岁,50~65岁占多数,共3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8例,冠心病史25例,脑梗死史16例,糖尿病史12例,脑出血史6例,长期吸烟饮酒35例。其中13例于安静状态下发病,19例于情绪激动中发病,15例饮酒后发病,25例于活动后发病。

症状与体征:以突发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35例,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6例。发病到入院25分钟~28小时。就诊时高热15例,血压>210/120mmHg 20例,血压测不出12例,呼吸节律不齐或微弱19例;昏迷28例,昏睡7例,嗜睡6例,意识清楚5例,伴有呕吐症状35例,伴有消化道出血10例。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眼震21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8例;面部及半侧肢体麻木10例,周围性面瘫12例;四肢瘫痪25例,肢体偏瘫19例,交叉瘫8例,共济失调12例;双侧巴宾斯基征(+)28例,单侧巴宾斯基征(+)23例,脑膜刺激征6例,去大脑强直发作6例。

CT或MRI表现:46例病例均经CT和MRI证实为脑干出血,出血量1~15ml;出血部位:中脑出血5例,脑桥出血28例,延髓出血2例,中脑及脑桥6例,脑桥及延髓出血3例,全脑干出血2例。

治疗:治疗与其他脑出血基本相同,46例患者均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止血,并应用抗感染、保护脑细胞、抗自由基、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电冰毯降低温度(针对中枢性高热)。控制好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管理好血压、心率。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以确保患者的氧合。

结 果

6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室出血者行侧脑室引流等治疗。4例痊愈,13例好转,植物生存8例,21例死亡。

讨 论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1]。脑干出血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长期吸烟、饮酒史等,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有上述疾病史。其机制可能是这些高危因素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壁结构破坏,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同时使纤溶功能亢进,纤维蛋白降解加快,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易于形成微小动脉瘤[2]。

脑干是生命的中枢所在。脑干出血因累及不同结构而引起不同临床表现。本组46例患者中,28例神志不清,是由于出血累及了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而后者是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该结构的损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意识障碍。15例出现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下丘脑或其下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性损害所致。19例早期出现呼吸节律改变,为出血累及脑干呼吸中枢所致。脑干出血可引起多种眼征:双瞳孔缩小、双瞳孔不等大、双眼凝视等。从本组病例看,以双瞳孔缩小最常见(30例),其次为双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过去认为,脑干出血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也逐步下降。本组患者病死率45.6%。对于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虽然有一些手术清除脑干血肿成功的报导,但由于脑干周围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病死率高,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侧脑室引流术是救治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或出现破入脑室的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病例共实施了6例侧脑室引流术,其中死亡2例。侧脑室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了脑脊液,清除了脑干周围的积血,减轻了脑干周围的压力,降低了脑干血管发生痉挛的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有较大益处。但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放置以5~10天为宜,避免颅内感染,且引流管不能过细,应>2.5mm,否则容易引流不畅。

积极地内科综合治疗,仍然是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脑干出血原则上与其他的出血性卒中治疗相似。主要是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防止或消除脑干受压。管理好血压、但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加重脑供血不足。控制好血糖,特别是应激性高血糖。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脑干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脑干出血病死率的重要环节。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有益。积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加强翻身、拍背、吸痰护理

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干出血的患者早期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于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3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5例,鼻饲1 092例次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1年6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34例,鼻饲1 386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82岁,平均(631)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额叶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型颅脑外伤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平均(621)岁。其中颞叶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15例,重型颅脑外伤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采取传统鼻饲护理流程,即护士按医嘱进行告知、留置胃管(硅胶胃管)、鼻饲、宣教。

1.2.2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鼻饲护理流程(即在传统鼻饲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即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调整工作流程,责任护士合理安排操作时间:雾化吸入、电动排痰、更换床单等安排在鼻饲后2 h或鼻饲前进行。选用胃十二指肠营养管,插入长度根据常规插胃管长度延长插入深度10~15 cm;同时对胃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标识,记录插入长度。①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时及鼻饲后30 min尽量避免吸痰。②气管切开者应每4小时及鼻饲前检查气囊压力情况,如有漏气或破损,应及时充气,根据需要更换气管套管。③床头抬高30~45,维持至鼻饲后60 min;操作后:①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②鼻饲后进行腹部按摩,4次/d,20 min/次。加强管理:①责任护士每天检查负压吸引装置。②实施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三级查房,每天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查房。③发生误吸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请专家会诊。

1.3 护理质量考评:护理质量考评涉及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护长每天对误吸情况进行登记,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在实施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助理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4 评价标准:①误吸阳性判断指标:鼻饲前无呕吐、呛咳、咳嗽症状,鼻饲过程中发生呛咳、憋喘、呼吸加快、口唇紫绀、口腔或鼻腔中有鼻饲液残留物,鼻饲后2 h吸痰发现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排除痰堵等呼吸系统的病情变化。②如出现误吸,由责任护士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P<0.01)。

3 讨论

与传统鼻饲流程相比,优化鼻饲流程能更有效的减少昏迷患者误吸的发生。误吸是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留于咽部的食物随呼吸进入气管,或由于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不锁不全所致。昏迷患者因其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使口咽分泌物及反流的胃内容物误入气管。邵翠霞等报道:误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意识障碍、胃管插入长度过短、进食不当、输注速度过快、量过多等。也有文献报道:所用鼻饲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本优化流程将传统留置胃管改为小直径的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其末端到达胃十二指肠,鼻饲后食物能刺激十二指肠近段黏膜的G细胞释放大量胃肠激素,配合腹部按摩,能增强胃肠运动,减少营养液在胃内储留导致的反流误吸。同时又可有效防止因鼻饲管插入过短,使营养液从鼻饲管末端侧孔流出后反流,引起误吸。注重护理,床头抬高30~45,维持鼻饲完60 min能有效地减少误吸。

第3篇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化道出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年龄43~84岁,平均59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量30~70ml,>40m1,9例,脑干出血>5ml,脑梗死面积>2cm27例,意识障碍15例。患者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解柏油样便, 脑出血病情平稳后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色素减少等情况

2护理

2.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或在咳嗽及吞咽受抑制时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双下肢抬高10~15°位置,以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脑缺血;②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污染的被褥要及时更换;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④必要时给予吸氧;⑤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必要时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2.2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可直接了解颅内压和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病人呕吐物、胃液颜色、大便性状及行大便潜血试验,确定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如病人昏迷加重,血压及脉搏改变,出现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或大便潜血试验+,甚至呕血,解柏油样便,则说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未梢循环及肢端体温变化,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以评估组织血流灌注及血容量。当未梢循环差及肢端体温低,尿量

2.3失血量的估计

对失血量的判断,主要依据呕血及黑便的量、色泽和次数,以及脉搏、血压的变化来评估。只有对出血量的正确评估,才能作出正确的救治措施。一般认为,每日出血量达5ml以上时、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达50~70ml可表现为黑便;胃内积血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与脾脏贮血所补充而无明显失血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头昏、乏力、解柏油样便、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2.4留置胃管的护理

昏迷病人早期留置胃管的意义:①可以观察出血是否停止;②抽取胃内容物减轻胃的压力,及时抽吸存在胃内的血液,减少吸收热或氮质血症的发生;③抽出胃液降低胃内酸值,防止凝血块被消化,有利于止血;④通过胃管给药。如甲氰眯胍、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凝血酶溶液等,以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因此应保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5预防性治疗及护理

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消除应激因素。颅脑病变时,有效抑制颅内压,及时纠正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减轻应激反应,可有效抑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减少胃内酸度,增加胃粘膜屏障。目前的H泵抑制剂有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其预防胃出血效果良好。本组患者轻度失血所占比例较大,无全身症状表现,如无呕血或黑便常难判断,需注意反复抽取胃液及以腹胀难以控制的呃逆,大便潜血试验及是否尿素氮单项升高的观察,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时得到处理。

2.6饮食护理

出血时饮食护理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可促进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病情。在病情严重时,禁食24~72h,待病情稳定出血停止后,逐渐给予流质饮食,并酌情限制纳盐,避免高蛋白食品;未禁食者其方法是给予患者温凉流质,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忌有刺激性的、粗纤维食物,忌酸、 辣、硬、生冷食物。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27-02

高血压脑卒中是非外伤因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属于原发性脑损伤,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严重者可诱发脑疝导致患者死亡,而机体高血糖状态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笔者选取该院于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患者进行该次研究是为了探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继发性脑出血、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近1个月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男女比例25∶16;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9.24±6.53)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4例、上腔出血6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7例、脑干出血11例、脑室出血5例;脑出血量最少40 mL,最大100 mL,平均(68.53±7.28)mL;脑出血前已诊断为糖尿病14例、应激性糖尿病27例;患者入院时的意识状态:意识清楚5例、嗜睡9例、昏睡8例、浅昏迷11例、深昏迷8例;高血压病史:最短2年,最长27年,平均时间(11.85±4.32)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14;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27±6.56)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5例、上腔出血5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8例、脑干出血11例、脑室出血4例;脑出血量最少40 mL,最大97 mL,平均(68.52±7.26)mL;脑出血前已诊断为糖尿病15例、应激性糖尿病26例;患者入院时的意识状态:意识清楚6例、嗜睡8例、昏睡9例、浅昏迷11例、深昏迷7例;高血压病史:最短3年,最长27年,平均时间(11.87±4.3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糖尿病的发生时间及高血压病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性研究。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遵医嘱给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①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根据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水平确定监测频率,当患者收缩压≥130 mmHg、连续2次血糖>12 mmol/L,须给予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干预,且用药1 h后复查血压和血糖,并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②体温护理:术后每30 min测量1次患者的体温,若患者并发中枢性高热时,可采用酒精擦拭和冰袋降温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缓慢的物理降温,避免诱发寒颤反射加重患者的病情。③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嘱患者定时使用漱口液漱口以保持口腔的卫生,并可通过涂擦甘油预防口腔溃疡;定时清洁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和扣背1次,每日用温水擦浴,并应用海绵圈和气垫床缓解重点部位的压力,预防压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血糖、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和死亡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其中GOS评分于患者出院时评估,分值为1~5分,且分值的高低与患者预后的好坏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血压、血糖和GOS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若存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和血糖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死亡率(2.44%)显著低于参照组(14.63%)(χ2=3.904 8,P

3 讨论

临床治疗以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脑出血后继发的一系列恶性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为主要目的[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的糖尿病可分为脑出血前已诊断为糖尿病和应激性糖尿病2种,其中脑出血前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用量不足及机体内升血糖激素增多的关系密切,应激性糖尿病与机体的应激状态有关[5],二者均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后血压和血糖均较高。脑出血前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白细胞内的糖代谢和糖酵解能力障碍,导致中性粒细胞趋化、游走、吞噬及杀菌的能力均下降,减弱了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及手术治疗均会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对交感神经-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产生了强化作用,分泌过多的胰岛素拮抗激素,加快了患者机体内糖原的分解和异生,降低了糖耐量水平,导致患者血糖升高[6],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脑组织的血流量,导致细胞中Ca2+超载,产生了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或自由基,进一步损伤脑组织[7]。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死亡率为14.63%,GOS评分为(1.94±0.42)分。同时机体的高血糖状态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会引起患者微循环和神经系统的障碍,易引起并发症[8],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

第5篇

关键词 脑出血 鼻饲 护理措施 预后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伴有脑水肿、颅内高压的重症脑出血鼻饲患者56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大脑半球出血44例,小脑出血10例,脑干出血2例,既往有高血压36例,本组病例均经颅脑CT确诊。

观察要点: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最初发病的几个小时内,病情变化大,3天内是脑水肿高峰期的开始,应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烦躁不安,能否与人交流观察1次/小时,尤其是瞳孔的大小及反射、血压、呼吸等的动态观察等,如果患者从意识清转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可提示表情加重,如有脑疝形成,可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呼吸有时快或变慢多提示脑干呼吸中枢受压,预示病情危重;血压过高也提示出血加重;血压过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及休克;体温持续39~40℃,说明有中枢性高热的发生。②密切病情程度是否加重: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均有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从脑出血开始都有颅内高压的不同表现,如: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昏睡及昏迷,第3天开始为脑水肿高峰期开始,持续3~5天。绝大多数属于急性或亚急性颅内高压[1],若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加重等症状,说明患者颅内高压加重的表现。③观察是否有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56例脑出血患者有16例出现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胃管中有咖啡色胃内容物流出,提示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发生。④观察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压疮:脑出血重症患者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压疮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如有呕吐应尽量侧卧位,及时吸痰,按时翻身拍背,减少发生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机会,定时查看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并增加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护理方法:①卧床:脑出血重症患者急性期由于病情不稳定,如果活动容易加重出血使病情加重,所以,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且做好防护以避免坠床造成第2次伤害,由于患者大多有颅内压增高应头高足低(抬高床头20~30cm),以利于减低颅内压。脑出血很多患者有呕吐症状,并且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容易误吸,因此,患者多以侧卧位为主以防痰液及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昏迷患者保持侧卧位。②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早期鼻饲干预,以保证患者能量及液体供应,保证有效血容量、有利于急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从而减少误吸,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可以减少输液量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昏迷患者或会厌麻痹者应选择早期鼻饲饮食,一般于发病24小时后留置胃管[2],鼻饲后应按照营养师的要求给予患者适量的饮食。③头部冰帽及物理降温措施,对于脑出血重症患者应持续冰帽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对脑细胞有积极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轻颅内压及提高治愈率,另外,还能预防癫痫的发生,对于持续高热的患者应积极的物理降温包括持续24小时头部冰帽、大血管处冰敷,或采取冰枕、头部置冰袋等方法。④配合医师治疗颅内高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颅内高压多在72小时达高峰,应遵医嘱及时足量用脱水药物治疗,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大,多数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所以注意患者的心率及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提供给医师,以便及时更改医嘱。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脑出血患者严格掌控患者的入水量,没有丢水的情况下做到(尿量+500ml液体),以防加重脑水肿,严格按照饥渴疗法控制液体量。监测血压、电解质、渗透压及心肾功能,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药物外渗,引起皮下组织坏死。⑤一般护理与早期康复:脑出血重症患者都应使用三马气垫,以防压疮的发生,最好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怕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尽早保留导尿,对预防压疮有积极的意义。早期配合康复师做好早期康复的工作,按时给患者做被动的肢体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提高患者肢体残留功能。⑥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突发脑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和超常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亲人带来强烈的心理打击,应及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安慰,指导患者保持镇静,避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再次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再次出血。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掌握康复知识,对疾病有正确地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⑦血压管理:脑出血后患者的血压多数增高,对大脑有保护作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及降低需要管理并积极查找影响因素(例如是否有尿潴留导致患者烦躁引起血压增高),不能无原则的降压。Morfis等研究显示[4],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时血压往往增高,但在1周左右大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自然回降至正常范围。除非血压>190~110mmHg才需要干预,所以要克服护士、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恐惧心理,在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很高,尽量不要在现场告诉患者,避免患者紧张血压更高。

结 果

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中,基本痊愈6例,显著好转12例,好转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23.2%),其好转以上出院43例(76.7%)。

讨 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常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而营养状况恶化与病情加重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经过早期的急救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给予营养治疗,早期鼻饲干预能够保证患者能量及液体供应,保证有效血容量、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管理,从而减少误吸,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可以减少输液量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本组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中,经过给予合理的侧卧,头部冰帽及物理降温措施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早期配合康复师做好早期康复的工作,按时给患者做被动的肢体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提高患者肢体残留功能。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对疾病有正确地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正确血压管理措施,严格按照饥渴疗法控制液体量,基本痊愈6例,显著好转12例,好转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23.2%),其好转以上出院43例(76.7%),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雷艳,代莉,项安凤,等.脑出血颅内高压病人的重症监护[J].护理学杂志,2003,18(8):586-587.

2 杨志峰.重症脑出血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

第6篇

    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

    结果:经过及时的抢救75例患者得到治愈,12例患者中途进行转院,4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主动要求出院。

    讨论:急诊内科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保证脑出血患者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正确的采取急救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急诊内科 急救 脑出血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8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92-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出血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的硬化和病变,该疾病起病较快,病情严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比较高,死亡率也比较高。所以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挽回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预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1]。我们对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6.5岁。对所有的患者及逆行那个头颅CT检查均检测为脑出血,患者出血的部位多为半球出血,其中半球出血的患者82例,脑干出血12例,小脑出血6例。其中72例患者的出血量要小于30ml,28例患者出血量大于30ml。对患者经过抢救的时间为2~48h。患者在入院时,4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和瘫痪,重度昏迷5例,中度昏迷25例,浅度昏迷15例。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意识状态及瞳孔等,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舌后坠,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根据患者的情况转运送往医院,在此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活动做到慢、稳、轻,避免出现剧烈的震动,如果患者出现躁动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在路途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大小,对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该进行辅助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2.2 院内急救措施。患者到达急救室后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吸痰,患者的口腔内的呕吐物及时的清理,适当的摆放患者的,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舌后坠及口腔被呕吐物阻塞,导致患者缺氧。对患者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昏迷的患者如果颅内压高则给予250ml 20%的甘露醇,每隔6h静脉快速滴入,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减少甘露醇的量,滴入的速度要保持患者不心慌、不胸闷,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要给患者服用双氢克尿噻,每天一次,每次50mg,对患者的肾功能定期的复查,在患者发病之后的3天内对患者及时的及逆行那个补液,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补液的量要控制在1500~2000ml/d,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用药,从而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脑疝和脑水肿发生,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要及时的转外科治疗或者转院治疗。

    1.3 护理。对患者精心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让患者早日的康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现患者的呼吸、血压及脉搏出现异常症状及时的进行抢救,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呕吐完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必要的时候进行机械吸痰。对于不能经过口腔进食的患者,可能由于口腔不能及时的冲刷而繁殖,会引起口腔感染。所以患者出现口腔的溃疡可以使用龙胆紫擦洗,每天都应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一次到两次,始终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洁,预防患者发生褥疮。患者由于昏迷所以肢体不能够活动,所以患者的肢体皮肤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就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被褥及时的保持清洁,保持患者床单和衣服干燥。对患者每隔1~2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翻身的动作要轻。在患者的骨突部位垫软枕。对重症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所以要加强护理。在护理的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的出血症状,及时的吸出呕吐物,密切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和性状调整用药,从而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

    2 结果

    经过及时的抢救75例患者得到治愈,占75%,12例患者中途进行转院,占12%,4例患者死亡,占4%,9例患者主动要求出院,占9%。其中10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患者由于出血位置比较特殊压迫生命中枢而死亡,2例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继续出血死亡。死亡患者共4例,占4%。

    3 讨论

    脑出血起病迅速,病情比较严重,抢救患者的时间在发病的1~3h内,否则患者的病情可能造成恶化,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入院之前的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建立患者输液通道,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这是急诊内科急救的有效措施[2]。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选取我科2010年4月一l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5—8O岁。出血部位:基底核区出血42例,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入院时意识障碍者9例,意识清楚47例。失语4例,口齿不清、言语含糊18例,其余无语言障碍。其中只有3例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发病时有42例存在大小便失禁。出现呕吐症状的有30例。

2护理体会

2.1头痛护理

评估头痛部位、性质及程度,多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适当诱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诱发或加重头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用力等。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如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冷热敷、理疗及按摩等。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2.2急性意识障碍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头部制动,抬高床头l5。~30。,加保护性床栏,保持床单元干燥、整洁,定时予以翻身、叩背、按摩,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每天口腔护理2~3次,防止口腔感染。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协助肢体被动运动。保持环境的安静安全,限制探陪,慎用热水袋。开放气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严密观察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头痛呕吐等变化。

2.3言语障碍护理

护士应耐心解释不能说话或吐词不清的原因,主动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加强生活护理,满足患者身心需要,取得患者信任,鼓励患者克服羞怯心理,逐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等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沟通,如卡片、笔、图片、手势、表情等。

2.4皮肤护理

患者有条件者卧于气垫床,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无碎屑,病员服应宽大柔软,去除纽扣。每2—3h给予翻身叩背1次,对发红部位予以温水热敷或以50%酒精按摩,作者单位:226000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内五病区有条件的可在压疮好发部位贴护臀贴。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的动作。每天床上擦浴1—2次。对皮肤破损者,局部涂以碘胺嘧啶银粉或用蛋清涂创面,配以红外线照射,2次/d,以促进创面的吸收愈合。

2.5静脉输液护理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以上肢较大静脉为主,以避免在偏瘫肢体较长时间输液。对发生药液外渗时,及时用硫酸镁湿敷,以促进吸收。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如20%甘露醇必须在15—30rain内滴完;降压药物一定要控制好滴速,可使用输液泵进行调节;对有心脏病的患者,速度不宜过快,并加强观察。

2.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血压升高、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定时协助翻身叩背,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进行雾化吸人,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对大小便失禁者加强皮肤护理,留置导尿管者,给予夹闭并定时开放,每日更换集尿袋1次,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感染。鼓励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水果、蔬菜,多饮水,必要时予以酚酞片每晚1片,预防便秘,并嘱患者禁忌用力排便。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饱胀、呕血等现象,鼻饲时应注意回抽胃液,观察胃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对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应遵医嘱禁食或清淡温流质,少量多餐。对中枢性高热患者,多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枕降温,50%酒精或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第8篇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外科;气管切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92-01气道切开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临床抢救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措施。但气道切开极易发生脱管、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非常关键。本研究分析总结了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并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在22-62岁之间,平均为(42.3±4.4)岁。致伤原因:39例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伤,17例高血压脑出血。带管时间在11-83d之间,平均为(33.5±12.5)d。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由于脑出血行气管切开者的鼻道丧失对于呼吸空气的滤过作用,致使空气之中尘埃以及细菌可通过气管插管直接被吸入,极易造成感染。因此,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开窗通风约30min,并进行1次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清扫病房时应采用湿式清扫,以免造成尘埃飞扬。同时,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尽量保持护理人员固定,减少出入频率及人数,所有进入到病房中的人员均必须佩戴口罩。维持病房的温度在20-24℃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防发生感冒。

1.2.2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脉搏、血压、括体温、呼吸、意识以及瞳孔变化等,并注意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以及缺氧情况等,并做好记录。此外,还应观察分泌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等,定期进行电解质、肾功能以及尿常规检查,以免发生肾衰竭,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此外,还应及时地留取痰标本进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注意检查各类管道通畅与否,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以及颜色,确保尿管以及输液管通畅,以免引起呼吸困难。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术后出血、套管脱出、支气管肺炎、纵隔气肿以及气管食管瘘等,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及时清理其呼吸道,以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

1.2.3套管护理对于气管套管的各项操作均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合理选择气管套管,以减轻其对于呼吸道的损伤,利于吸痰。注意保持套管的清洁,每8h即应清洗1次,清洗时应内套管的内外均刷洗干净,内套管可采用煮沸法或高压蒸汽灭菌进行消毒,对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的套管,在安装前必须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便将消毒液清除。套管固定应牢靠,并注意松紧度适宜,根据患者的颈部肿胀情况以及消退情况予以调整。应经常更换系带,如发现被渗液或者痰液污染应立即更换。

1.2.4呼吸道护理因脑出血患者常存在呼吸道不畅的现象,容易产生肺部感染或者呼吸困难等,很容易引发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从而加重病情。实施气管切开术有利于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而降低患者呼吸道的阻力,有效提高气道通气功能,并增加氧分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2.4.1口腔护理行气管切开以及插胃管等操作,患者无法经口进食,故口腔内不存在食物残渣,其口腔护理极易被忽略。但患者的唾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不及时清理,很容易产生口臭。此外,因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其唾液的分泌量将大大减少,导致其口腔的自洁功能降低,极易发生口腔感染。因此,每天应采用3%的硼酸漱口液或者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清洗,以免发生口腔感染。此外,还可在患者的唇部涂抹适量的油性物质,以免发生唇干裂。

1.2.4.2切口护理行气管切开以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如有出血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同时,应保持切口及周围的清洁干燥,以免滋生细菌。同时,根据切口分泌物的量以及敷料的清洁情况适当进行换药,通常为1-2次/d。如发现纱布被痰液所浸渍,应随时更换,并以0.5%的碘伏对切口周围进行消毒,2次/d。

1.2.4.3吸痰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吸痰处理,通常在前3d可每隔30-60min进行1次吸痰,此后可改为1-2h进行1次,吸痰时间应在10-15s以内,并注意动作应迅速。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严格区分口腔、鼻腔以及气管内吸痰管。注意控制好插管深度,通常无法自行排痰者,应控制插管深度不超过10-12cm;对于完全无法自主排痰者,可插入12-15cm左右;对于咳嗽反射功能完全消失者,可以插入15cm或以上。注意吸痰动作需快而轻柔,在导管插入并确认深度无误后,在启动吸引器,并轻轻旋转,切勿固定在一处进行抽吸。在每次吸痰以后,均应采用生理盐水及时将导管冲洗干净,以免痰液将导管堵塞。具体的吸痰次数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明显的痰鸣音而确定,或者可在患者剧烈咳嗽时进行。对于痰液较多者,可予以间断性吸痰,待其反应基本稳定以后再进行吸痰。

1.2.4.4气道湿化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应予以气道湿化,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可行雾化吸入2次/天,20分钟/次左右,雾化液采用100ml无菌蒸馏水+16万U庆大霉素100ml+5mg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

1.2.4.5拔管护理待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以后,可考虑拔管。在拔管之前,应先进行堵管试验,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特别应观察期夜间呼吸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且呼吸平稳,经整昼夜堵管试验无任何不良反应时,即可拔管。在拔管以后,应选择适宜大小的油纱布将伤口覆盖好,并每4h进行1次敷料更换,通常1周左右即可愈合。

1.2.5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疏导患者,以消除其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并加强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讲解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和效果,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并配合医护工作。

1.2.6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予以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低脂肪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应以清淡饮食为宜,切勿予以辛辣刺激食物。控制饮食温度勿过高或者过低,以免刺激食管或者胃粘膜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等。此外,应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以及语言锻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等,以免长期卧床引发肢体功能障碍或者四肢变形。2结果

本组72例患者经相关的护理操作以后,56例顺利渡过急性期并成功拔管,占77.8%;4例(5.6%)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4.2%)发生脑疝死亡,5例(6.9%)自行出院,4例(5.6%)因严重脑干出血未拔管。3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病症,脑出血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抑制、咳嗽反射减弱甚至丧失等,致使患者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且患者的呕吐物以及隔离分泌物很容易被误吸入气道之中,可引起气道阻塞,造成缺氧,进而导致脑水肿加重甚至引起窒息死亡等。气管切开术对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予以有效的气道湿化、有效吸痰、合理有效的导管护理以及肺部感染防治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施护,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状况,全面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1]王秀娟.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46.

[2]何芙梅,叶雪花,吕梅秀,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55-156.

[3]赵梅.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护理要点[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0):2943-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