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安全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保证生活和生产用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安全事故频繁的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同时也对国家用电安全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所以说,电力安全管理在电力企业运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而客观的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进行。
一 电力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具有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是由于操作者习惯性的行为而产生的。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一般不是操作人员故意的行为,而是他们习惯成自然的结果,一旦习以为常,则会让人失去警觉性。另外,有的新员工看到老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有习惯性的违章动作,认为这样节省时间,便会模仿,因此也导致了这种习惯性违章的一脉相传,埋下安全隐患。
(二) 设备管理混乱
在一些中小型的供电单位中,在设备以及物品的管理方面十分混乱,乱摆乱放,标识不明,甚至很多物品都没有合格标签,损坏的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修理甚至是在破损的情况下仍然投入使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造成安全隐患,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 无票作业
电力操作票和电力工作票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基础,除了极为特殊的紧急事故情况可以暂时不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而进行操作之外,其他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在填写操作票和工作票之后才能够进行电力操作,并且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必须要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核之后才能生效。在一些小型的供电单位中,无票作业的现象大量的存在,很多操作人员认为一项技术已经操作了成百上千次,认为自己已经很熟练,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就省略了操作票的填写这一环节,也正是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安全隐患在短时间内没有暴露出来,但是如果长期的忽略则会使问题日益严重,势必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四) 缺乏科学的管理
在一些供电单位中的领导,经常会存在由于过多关注大型工程而忽略了一些日常管理工作,而日常管理工作也恰恰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正是这些容易让人忽视的小问题会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正是由于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工作计划无法得到顺利进行。
二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对于习惯性违章操作,要对其具体的行为事例进行收集,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考核和处理办法,首先就从制制度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对于习惯性违章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度的规范,真正对操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人员自觉地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并且自觉消除自身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意识到习惯性违章操作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加强对设备物品的管理
对于施工使用的设备以及其他物品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定期对物品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其完好无损,同时要保证各项器具摆放整齐,具有明确的标识,对于存在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维修,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起安全事故。另外,如果需要与外来的施工单位进行俄合作,则双方应当制定详细的器具清单和检验合格证明,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器具,则应当停止使用。
(三) 加强工程现场的管理
对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是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关键的环节,通过对安全责任的不断不断细化和落实,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个环节中,尤其要加强生产班组的人员管理,对于贪图省事或者是抱着自以为是的心理而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无票操作行为要给予严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工作票技术规范》和《操作票技术规范》,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各个环节到位,工作票的签发、许可、安全技术交底到位,安全措施布置、现场检查、危险点预控分析到位。特别是线路检修工作时,必须在调度机构确认相关线路已停电、具备检修作业条件后,方能许可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同时,工作票许可人要认真审查工作票中的安全措施,对不完善的安全措施及时补充。尤其是与外来单位而对施工人员进行合作使,应当严格按照《工作票技术规范》和《安规》要求做好现场交底,指明带电区域和工作中的危险点 并强调不能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改变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对无票工作要坚决制止并及时向安监部门反映。
(四)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第一,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从精神上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供电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都要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的安全意识不断的强化,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互动,使人员自觉形成安全意识。管理制度的规范是一种有力的约束行为,因此电力安全管理也应当不断的加强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要注重制度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对各项操作业务的流程进行详细的细化,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职责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具体到详细的员工,这样也能促进责任制度的实施。第二,不断的健全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做保障,才能够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进行。也只有科学的电力安全制度,才能够为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评价考核的依据,促进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以此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断的提高,增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林区 用电安全 管理
电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多项高、险、复杂工种的特殊行业一电力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能源产业。然而,如果电力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当,操作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匮乏、注意力不集中,安全管理不到位,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危害,给人们的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搞好安全生产,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探索遏制事故发生的规律和方法,则应成为林业地区电力发展方面的中心议题。可见,在加快发展林业地区电力生产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尽量减少火灾事故、人员伤亡事故、设备异常和未遂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等出现的各种措施是势在必行的。
一、搞好宣传,提高林区上下全体民众安全用电的意识
供电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用电的宣传和指导,完善供电设施上相关的标识、标志,而林区有关部门则有义务对本辖区内的企业、居民进行安全用电的宣传和教育,对于监管辖区内所发生的因用电引发的事件、事故,应协助供电部门进行处理。为提高人们对安全用电的认识,林区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供电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全方位的宣传。应广泛开展针对本林区地理特征、实际情况和居民用电特点,通过开设电视专题讲话、利用广播报道等大型媒体;通过张贴规范用电、不合理用电导致危险事故的墙报、板报、标语;通过向企业、社区、居民下放关于《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的宣传画、小册子、宣传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宣传教育的工作。也可采用现场安全用电辅导来提高广大群众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用电意识和依法用电的自觉性,从而尽量避免和减少触电伤亡、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二、切实加强安全责任制,实现标准化管理制度
为确保电力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必须对作业操作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政府颁布的专业性安全、劳动和消防法规,执行国家电力公司颁发或修订的一整套电力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区、各企业实际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技术等,通过这些简单详尽、操作性强的规程、规范、条例和规定,使每个职工都能了解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从而对全体人员进行有形的行为控制,确保电力人员的安全行为具有科学的规范。同时,还要对以往的事故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以减少事故的多发性和重复性。另外,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由上至领导到下至个人,逐级定期签订行政的、强化的、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或职责)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教训,避免、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安全用电设施及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针对林区部分地段用电设备陈旧老化致使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有关企业、单位要加大用电设施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安全用电设施,维修和更新用电设备。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插座及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设施及附属装置要规范、可靠。对已经老化的设备应予以更换,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要加强维修保养以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提高家用漏电保护器的投用率和安装率,从而切实确保用电设施安全运行,全力减少触电伤亡事故。另外,要切实配足配齐持证E岗的电气工作人员,并组织其参加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熟悉设备、现场情况及掌握运行规程,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四、排查隐患,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林区供电部门要对林区内的输电线路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查,并深入林区各接线口和农户家中对居民用电线路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辖区内高压线路、交叉跨越、拉线、电线杆、防护区和农户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输电线路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的,或遇有5级风以上天气时应停止供电。同时,林区各用电单位、部门也要经常自检自查用电线路,全面排查各类林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排查林区防火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完好情况,并切实实行、加强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岗带班,值班人员要加强巡查,做到动态监控,掌握情况,不得拖延、谎报、隐瞒事故情况,确保安全信息渠道畅通,以利于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得力措施整改。另外,各单位应制定并完善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预案,随时排查应急救援物质的储备情况,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一旦有事故发生,应急物质、措施能够快速、及时地落实到位,以便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从而及时控制和排除危险,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尽量缩小事故的影响。
五、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林区要实施防天灾、防火灾、防人身伤亡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严格对发电、供电设备进行应急抢修和定期的、状态的预防维修或技改。要有计划地从财政支出部分资金或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将林区内部分线路、设备缺陷情况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重缓急,逐步予以消除。而对于负荷密集,增长过快,从而导致现有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的地段,则可考虑增设台区,加装负荷控制装置,防止各类用电容量同时启动使电网遭受冲击、烧毁供电设施。在作业环境上,对于事故隐患多、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一律停工整顿;对于不按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就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厉惩处。
为了确保林区安全用电,电气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到正确设计、合理安装、及时维修和保证检修质量。其次,应加强岗位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反事故演习。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在安全用电检查中,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过期不整改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这样才能促进林区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梯安全 监管泛力 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为张家口市城市风貌的重要一景。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总体数量日益增多,并在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电梯晃动、关人、夹人、急停、停靠不到位等事故投诉逐年增多。如何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电梯科学、规范、到位、安全的管理,从而确保市民生活所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截止到 2010 年 12 月底,全市共有电梯总量为5226部,其中居民电梯近4000部,并以平均每年600部的速度在递增。按照《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规定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我局内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具体负责全市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下设张家口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负责全市范围内特种设备(含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等工作。为了切实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切实抓好三项工作加强监管。一是全面普查、动态监管,我局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特种设备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的电梯等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安全状况,并建立完善了特种设备动态信息数据库,目前基本能动态、实时地反映包括电梯在内的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二是对症下药、分类监管,结合全市电梯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对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电梯,严加监管,确保安全;对新装电梯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及时注册;对使用年限不够 8 年的电梯,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监察,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三是人员培训、强化监管,依法对使用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09年-2010年共培训150人,通过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使用单位管理能力。
二、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在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随着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还是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特种设备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全市特种设备总量的增加,与此现状相对应的是,量大面广的监管对象与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目前这些设备大多分散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监管的难度大。
2、电梯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知识相对缺乏。近年来,我市搬迁居民不断增多,相对缺乏电梯安全使用教育,使用不当、人为损伤电梯的现象屡见不鲜,也经常造成电梯故障困人、损坏电梯部件等后果。2009年-2011年间,我局共接到关于电梯故障的投诉举报16起,其中14起是由于使用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的或是缺乏对乘坐电梯时自我保护措施的了解。
3、楼宇电梯配置不合理,电梯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由于开发商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在楼宇设计和招投标电梯时,为降低成本而造成电梯选用不当,导致电梯在便捷、舒适、稳定等性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有距离,同时由于电梯时常处于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导致加速老化,最终形成安全隐患。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新装住宅电梯 800 多部,主要集中在一些中低端品牌,技术水平和质量都不高,为后期运行和维护带来困难。
4、使用及维保环节在责任落实上存在差距。一是由于经费问题,还存在着开发商与物业、业主三方之间使用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现象,一些早期投入使用的电梯亟需改造或更新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安全隐患。二是电梯管理人员流动大,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不能适应岗位需求,造成电梯管理不规范。三是维保单位良莠不齐,部分维保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维护保养不系统、不规范,维保质量难以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全市住宅使用电梯做出明确的规定,杜绝低劣电梯进入市场,强化电梯行业服务,从根源上确保电梯的质量和服务。
三、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建议
1、对于监管力量不足问题,一是由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乡镇一级政府设立特种设备协管员,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同时配合质监部门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明晰地方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利用属地优势延伸监管触角,形成较完备的监管网络。二是推广电梯预警系统的使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手段,从而准确获取电梯的运行状况,及时消除电梯隐患,实现远程对电梯状况和修理单位工作质量的有效监督,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
2、对于电梯使用者缺乏安全知识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电梯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以电梯使用安全知识为重点,组织开展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的专项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制作安全提示小知识的公益宣传片,使广大市民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掌握电梯安全乘坐知识,减少电梯使用中的不安全行为,正确应对电梯突发故障。二是为全市住宅电梯配备专职司机,可以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有效避免电梯发生故障时,市民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的人员安全事故和对电梯的不必要损伤。
3、对于电梯配置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问题,由当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实施电梯改造更新,可创造良好的节能经济效益,符合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如果采用VVVF控制的永磁同步曳引新电梯,替代传统的老旧电梯,可省电约四至五成,每部电梯每年可节省约1—1.5万元电费。因此通过电梯改造更新,其费用可从以后每年减少的电费中回收部分或全部费用,产生良好的节能经济效益。
4、使用及维保环节在责任落实上存在差距。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是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电梯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维保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单位,研究采取退出机制。一是严格要求外地公司在三明开展维保要有常设办公场所、固定电话、配有取得资质的从业人员并到市质监局备案,未备案的一律不得开展维保;二是要求所有维保单位配足相应数量的维保作业人员,以满足维保及救援需要。
总之,住宅电梯的安全监管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安居才能乐业,居住安全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梯使用安全又是居住安全的一部分。随着我市新建高层住宅尤其是回迁安置高层住宅的增多,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当务之急且势在必行!
上接第163页
前印度在利用反倾销措施时,可以不用担忧他国同样的反倾销报复。但是如果印度期望自身经济长远健康的发展,想要扩大未来在世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那么反倾销将不是一条长远之计,难保其未来不会遭受比中国更严重的反倾销调查。
三、启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印度对外反倾销策略的成功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印度本土产业,但这种保护也依赖于印度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小以及中国在反倾销道路上的落后。当中国对反倾销手段的运用技巧成熟,印度大力扩展出口额之时,反倾销便不能再给印度带来保护作用,相反可能会阻碍其发展。所以,为了长远考虑,印度还是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优化本国产业方面,同时,适当辅以反倾销手段,绝不能过度依赖反倾销策略。
与此同时,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启示,虽然大力利用反倾销手段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对其过度忽略,使得自身发展被他国以这种手段束缚也不乐于被国人所见。我们不应以这种手段来限制他方,但是也必不能使其成为自身软肋,所以,我们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法律的建设、宣传以及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利芳.印度的反倾销摩擦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2007,(1):52-58.
[2] 吕航.印度反倾销案件现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3):17-21.
[3] 刘重力,邵敏.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基于产品角度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25(9):48-53.
[4] 周灏.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原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61-66.
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电力检修
0.引言
现行社会发展形势下,电力施工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旦电力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效益。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与电力检修作为电力施工安全的保障,科学有效的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与电力检修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力施工安全,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1.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管理的不重视
在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企业一直追求的是进度和效率,而在这种进度和效率要求下,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投机行为,从而不重视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工作,以至于电力施工和电力检修中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企业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威胁。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工作不重视主要体现在: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施工安全管理与电力检修工作,对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现场管理不到位。
1.2电力施工与检修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都是与电有关,而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安全防护不到位,就会引起巨大的人员伤亡。就现阶段来看,电力施工与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不够高,对于电力施工人员而言,他们大多是一些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高,在电力施工中比较随意、盲目,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检修人员而言,许多检修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不会问题,以至于在电力检修中出现许多违规操作行为,而这些违规 操作往往就是安全事故的诱因。
1.3电力施工与检修管理不到位
就当前电力施工安全问题与电力检修问题来看,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其关键还是相关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以至于电力施工与检修中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预防,使得那些隐患被无限扩大。在电力施工与检修中,由于施工与检修工作比较繁琐,管理人员都不愿意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和监工,管理人员对电力施工以及电力检测具体情况不够了解,以至于许多问题被遗留下来,给电力工程安全造成了威胁。
2.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的认识
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想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工作[1]。在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安全至关重要,安全问题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应当将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工作提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来进行,要从思想观念上作出转变,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而确保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安全。
2.2做好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技术交底工作
电力施工和电力检修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而要想保证电力施工安全和电力检修质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十分必要。企业应当将电力施工技术与电力检修技术告知施工作业人员,要将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交代,从而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认识,促使他们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施工,从而避免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出现问题[2]。
2.2强化作业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人作为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工作的主体,只有不断能提高作业人员的能力、素养以及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规范相关行为,保证电力施工安全,提高电力检修效率。因此,企业应当重视作业人员的管理与管理。针对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工作人员,企业组织培训,将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相关问题进行重点教育,从而提高他们专业能力和水平[3]。同时,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为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另外,企业还必须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实处,明确作业人员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
2.3加强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管理
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管理是保证电力施工安全的关键,只有抓好相关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隐患,降低事故的发生。首先,企业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工作,在电力施工中,要让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在电力检修中,要以技术为指导,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进行,要拒绝以“经验理论”来指导检修;其次,要强化现场监管,加大现场检查,负责人要定期对电力工程各项工作进行违规检测与安全排查,对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要做好设备的防潮、防晒、防火工作,从而确保设备无隐患存在[4]。
2.4加强配电线路的巡视
在电力检修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线路危险点的检查工作不够仔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电力检修中,工作人员必须加配电线路中危险点的巡视。首先,要检查配电线路有无被压坏、压破等问题,如果出现了类似问题,要加以处理。其次,要加强塔杆的查看,查看塔杆有无倾斜现象,观察塔杆的避雷器有无损坏。
2.5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在电力施工与电力检测中,企业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5]。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进而规范施工行为;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确保施工过程无隐患存在。
3.结语
综上,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旦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保证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安全。对于工程企业而言,保证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安全是企业获得良好效益的关键,因此,工程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狠抓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管理工作,对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工作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中的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 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问题分析[J]. 科技与创新,2015,20:156+159.
[2]周. 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安全及电力设施安全防护[J]. 科技与企业,2015,21:19.
[3]江海涛. 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问题分析[J]. 广东科技,2013,22:55+52.
[4]童涛. 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安全及电力设施安全防护[J]. 河南科技,2013,22:56.
[5]石劲松. 新环境下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问题之我见[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2:123-124.
截至8月12日,山西重点工程领导组已召开7次调度会。按照晋政发〔2011〕6号文要求,领导组增设三大职责:结合“十二五”规划组织和安排重点项目储备工作;统一部署项目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签约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落地工作的重大问题。
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山西省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战略目标的实现,4月22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和强化重点项目“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通知》(晋政发〔2011〕6号),决定按照重点项目储备、重点项目签约、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重点项目签约额每年1万亿
《通知》明确,围绕“十二五”期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五年5万亿元、平均每年1万亿元的目标,按照重点项目投资额争取达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的要求,全省重点项目储备额总量要达到10万亿元左右;重点项目的签约额总量要达到五年5万亿元、平均每年1万亿元;重点项目的落地率争取达到60%,要实现五年落地3万亿元、平均每年6千亿元。此外,对“十二五”每年的重点项目任务以市为单位进行了分解下达。
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年度考核
为确保目标实现,《通知》明确提出要健全五大机制,即:公布排行――强化考核――完善做法――协作服务――层层落实。其中,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公布排行的要求是:从2011年开始,按月公布各市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推进情况排行,每半年公布各市的重点项目签约、重点落地工作排行,分年度公布各市重点项目储备情况排行。强化考核机制则强调,按照突出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根据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工作内容,研究设置考核指标,并量化纳入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中。
各地市狠抓项目落地工作
【关键词】电力;安全建设;能源;改善措施
1.引言
如今社会是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已经愈发的离不开电了。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将电力的安全建设当作最重要的事。若是电力安全建设出现问题,这将对去全国各行各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多国家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
2.电力安全建设的现状
2.1电力企业中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理念缺乏认识
在我国部分电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员工不是很重视电力的安全建设,对安全生产的理念缺乏认识。员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执行电力企业制定的关于安全建设方面的制度,他们一般都会有侥幸心理,缺乏安全意识。另外,企业对那些严格遵守企业安全制度的员工缺乏鼓励,对那些不遵守企业安全制度的员工也没有相对的惩罚措施。这会降低那些遵守制度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不执行安全制度的员工越来越多。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带是很重要的。但是有部分工作人员却对此不够重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安规范使用安全带。如果是高空作业,不带安全带就有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
2.2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实际操作性,管理不够严格
部分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制度一般流于表面,不付诸于实际。若是出现事故,则只是推诿责任,不去调查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加以改善。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去调查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是否落实,使得安全规范流于形式。另外,对电力安全建设的评价要有一个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要有惩罚措施,以督促其加强电力安全建设。
2.3安全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电力企业都制定了对应的安全制度,对各岗位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划分。在实际情况中,某些部分或个人却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各人的职责,这就会给各工作的协调带来麻烦,从而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2.4工具管理有待加强
电力企业的电力施工比较复杂,作业面也比较广,高空、地上、地下都有可能在施工。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施工器具进行严格管理,以消除安全隐患。部分企业很少定期检查、维护施工工具,施工工具经常超期使用,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2.5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健全的规划
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健全的规划,对每项工作都没有严格的管理以及控制。对于电力安全生产中相对薄弱的地方,若是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护方式,那么有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出现事故后只是调查事故原因却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得事故频繁发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6电力企业在供电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幅域辽阔,人口众多,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具有季节性以及区域性特性。一般而言,在人口相对较多的大城市,在夏天会经常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经常会通过限电的手段来缓解这个问题。但这种办法会给那些特别需求电力的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2)电力企业在使用器材时,若是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很多电力企业都是使用煤炭发电,而如今煤炭的价格越来越高,极大的影响了电力供应。这使得电力器械运转时可能会超负荷,使的系统安全系数降低,从而引起安全事故。
3)在电网运转过程中,若是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也可能引起电力安全事故。比如以前华中电网就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电网超负荷运转,线路跳闸,从而造成电力安全事故。
3.电力安全建设的改善措施
3.1使电力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加强员工的安全理念
不能忽视电力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即使再小,都会影响到供电系统的运转。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每一项工作的安全职责。
1)对电力企业制定的关于安全方面的法规进行完善。确定安全生产中各自的责任以及目标,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采取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根据各人或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表现进行奖惩。对于比较特殊的岗位,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只有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上岗。
2)落实安全管理对策。电力企业应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层层负责。另外,还应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安全责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若有违规的,应通报批评并监督其加以改善。各部门应实时检查所辖区域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
3)丰富企业文化,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提高安全意识。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多参加企业举办的活动,使得员工有更强的归属感。宣传电力安全生产知识,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3.2强化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在安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安全生产。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器具施工的安全管理,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等等。在施工现场,我们要尽最大可能的预防安全事故的产生,否则会对国家财产和社会企业造成损失的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生命的流逝。所以,一定要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对违规操作行为坚决予以惩罚和改正,从而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3.3强化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
电力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老化问题或出现其他一些故障,从而引起电力安全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完善电力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特别是要加强电网建设,电网在电力输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避免电量在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4.小结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企业工厂的正常运行都愈发的依赖电力了。电力的正常供应与否已经极大的影响到了国计民生了。电力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电力安全建设,企业员工也应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这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企业也应完善电力安全管理,建设安全的电力系统,从而防止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丹,朱芷萱.浅析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 (05).
[2]沙军泉.分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大科技, 2013 (6):92-93.
[3]张超.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 (1):48-49.
关键词:海事安全;安全隐患;治理
中图分类号:U6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9-0036-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海运事业不断得到发展,沿海海事安全也存在着诸多挑战。海事安全关系到海运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安全出行具有重要意义。当环境以及船舶未达到相关的标准,就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威胁着生态环境。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海事安全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必须对海事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应对措施,减少安全隐患。能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科学治理,需要通过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以进行科学防范,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建立起安全事故预防的长效机制。
1 海事安全监管及海事安全隐患特征
我国的海事安全监管机制包括两个部分:海事安全监管以及搜救应急指挥。中央及地方分别履行职责,海事局负责中央管理水域,各级海事机构则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辖区沿海海域以及港口的监管,防止船舶造成的海域污染,负责船员考试及证件发放,对船舶以及海上设施进行检查,管理沿海航标,进行航道测绘工作。从职能方面,我国的海事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船舶管理、通航管理、国际安全管理等内容。从管理要素看,以各级海事部门为监管主体,包括从事海事监管人力资源、环境以及软件和硬件等,以船舶、通航环境、船运企业等为监管客体。其中,客体部分中较为复杂的是环境因素,包括船运企业管理体系等可控的软环境以及航道和交通条件等硬环境。
我国沿海海事安全隐患方面,事故高发水域主要是近海以及沿岸港区,沿岸水域存在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季节转换交替时海事事故高发时期,这段时期中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尤其是在雾季及台风多发时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不同船舶种类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同,杂货船、危险品运输船以及渔船更容易发生安全风险。船舶动态方面,事故高发群主要是进口船舶,发生事故后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航行船舶是海事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且作业船舶发生事故后会产生更大的损失。而在事故种类方面,渔船与商船之间以及小型船舶间更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如果发生触礁以及风灾沉船事故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海事部门必须在当前监管模式下,根据海事安全隐患类型,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手段,提高海事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
2 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建议
2.1 建立海事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2.1.1 健全海事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海事安全牵涉面广,涉及到国内外法律以及相关标准。我国的海运事业相关负责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体系,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及时增补和完善,以适应当前形势下我国海事安全监管的需要,加强海事安全监管工作法制化的程度。海事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执法的基础,是构成我国海事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船运企业安全运营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海事安全进行指导。各级海事部门也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加强地方海事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落实。
2.1.2 建立海事安全责任制
有效的安全监管必须对责任进行具体落实,为此,首先要明确海事安全相关执法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将责任按照职位等级进行划分,例如,海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应为第一安全负责人,而分管领导则是具体责任人。航运企业也要实行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进行有效地落实。同时,海事部门要对航运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因未能履行相关责任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的追究。
2.1.3 强化海事安全监管质量的控制
交通运输部门要针对海事生产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地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也应做到全面合理。同时,各级海事部门要严格遵照交通运输部门及地方政府对于海事安全质量监管的统一部署,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安全监管控制体系,指标应涵盖海事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监管的有效范围以及海事安全风险的应急预案等。企业层面,各航运企业要制定包括海事安全培训、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率以及人员持证上岗率等指标的海事安全控制的指标体系。此外,各级海事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对安全控制指标的制定及执行进行严格地考核,将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航运企业则要健全企业内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安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
2.1.4 构建海事安全监管保障机制
海事安全监管需要国家、地方以及企业等的共同进行经费的投入,这是实现海事安全监管保障机制的基础。为此,交通运输部门应进行专项拨款以支持海事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对于涉及到重点海事安全工程建设等的投入,地方政府也应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航运企业要实行安全费用提取相关制度,是安全工作得到资金支持,同时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为企业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并交纳保险费用。
2.1.5 加强航运市场准入与淘汰机制
海事安全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整,为此,应积极引入航运市场的准入及淘汰机制。首先,要严格对航运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对企业拥有的船舶依法进行登记,对于危险物品运输进出港必须经行审批,加强船检工作,对船舶存在缺陷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通报反馈,保证船舶能够安全适航。企业船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另外,为了加强海事安全,必须建立淘汰机制,通过不断地将安全无保障、技术较落后的设备在市场的作用下进行淘汰,提高装备性能以及船舶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2.2 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治理工作
2.2.1 加大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海事安全隐患的治理需要经费的投入,它是开展安全隐患治理活动的基础,也影响着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大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安全隐患治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与海事管理机构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很大关系,而地方政府是否能够利用财政支持也有重要影响。海事管理机构应积极和上级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向他们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安全隐患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工作的紧迫性。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部门在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及任务,以及由于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造成海事安全事故后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使相关部门能够对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将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到工作日程中来。
2.2.2 深入开展海事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
安全隐患的排查时进行安全治理的前提,排查工作对于治理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海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不能不到现场进行检查,也不能仅凭对海事安全事故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就判断出安全隐患存在的部位。科学有效的排查工作必须对水上情况进行巡查,利用监控设备进行监控,尤其是重点水域以及重点时段的适时巡航勘查及监控。通过巡航进行巡视获取第一手资料,能够及时地掌握水域通航的安全信息,发现通航水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再结合本辖区水域的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可以排查出海事安全事故多发的具体部位及航段,通过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为上级部门进行治理决策提供详细的资料。
2.2.3 注重日常监管及专项整治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治理工作,保障航运生产,各级海事部门应注重海事安全的日常监管,在此基础上,做好船舶防雾、防冬季风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海事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要针对薄弱环节,实现专项整治的常规化和制度化,积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使专项整治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安全仿作作用,并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使安全监管做到细致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将重点水域作为安全防范的重点以及进行专项整治的重点,从严整治货运船舶非法载客以及超载等问题。同时,安全隐患的治理必须要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防范以及解决海事安全隐患的至关重要的方面。海事管理机构必须根据相关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进行落实,对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落实,建立安全隐患销号制度。海事管理结构只有进行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并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海事安全隐患治理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推进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2.3 加强科技创新在海事安全隐患治理中的应用
科技创新,能够增强安全隐患治理的效果,增加海事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效率。我国海事事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上交通运输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海事管理机构在安全隐患治理中,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治理的手段。为此,就需要在巡航检查以及水域监控中,加强相关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如可以通过GPS、GIS以及其他的信息手段对水域进行视频监控,以更好地发现安全隐患,治理手段也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同时,可以通过对水域安全航运情况的监控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使安全隐患能够适时的跟踪和记录,从而为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任务是十分重要也较为艰巨的。安全隐患治理的效果必须要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海事管理机构的积极应对以及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只有不断地加强安全监管,做好排查治理工作,利用科技成果,才能不断提高海事安全隐患治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 沿海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9, 30(2):48-51.
关键词: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