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交通市场调研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

第1篇

如果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美国人呢?

今年2月,知名数据调研公司MaritzCX公布了一组数据,通过对美国20万新车车主的调研发现:2016年,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精英人群中,75%的人选择了一款皮卡――福特F-150。

由于同样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人们谈到汽车市场时,总是习惯于拿中美两国作对比。有趣的是,中美在轿车、SUV市场非常相近,皮卡市场却大相径庭。

在美国,皮卡随处可见,这与其历史和国情有关。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期,美国逐渐成为机械农业大国,农场主们急需内部空间宽敞、大承载量、动力强劲而且可以穿越荒漠的交通工具,皮卡应运而生。多功能和实用性,是皮卡车型最为突出的特质。可以说,它既是一台轻型卡车,又能当作一台SUV。

1948年,福特推出了著名的F系列皮卡车型,以此替代了当时利用轿车底盘衍生制作的卡车车型。第一代F系列皮卡凭借可靠的品质与易于维修的设计,迅速赢得了美国市场。1977年,福特凭借F系列皮卡开启了真正的王者时代。时至今日,福特F系列皮卡累计销量已超2600万台,连续40年问鼎全美最畅销卡车,同时连续35年蝉联美国最畅销车型。

“福特F系列皮卡大获成功的另一大要素,是因为福特卡车团队更准确地洞察了消费者需求――包括趋势变化、关键诉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福特卡车市场部经理Todd Eckert表示。

皮卡在美国大行其道,但在中国市场却微不足道。2016年,全汽车产销均超过2800万辆,皮卡销量仅35万辆,不足汽车整体销量的1.5%。即使放在商用车市场,也仅占10%的份额。有意思的是,国内皮卡市场虽然一直不大,竞争却较为充分,既有长城风骏皮卡等低端自主产品,又有美系、日系等进口产品。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认为,长期以来,国内皮卡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就是政策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皮卡被引入中国市场。由于其设计和造型更像货车,存在超载等安全隐患,且大量排放尾气,污染指数超标。出于安全与影响市容的考虑,国家政策一直将皮卡按轻型货车管理,限制进城、强制报废。

让蓝青松欣喜的是,国内政策正在逐渐放宽。工信部已把皮卡作为单独类型进行管理,中汽协与相关企业也正在推进政策的调整。

随着政策的松动,老牌皮卡霸主福特也盯上了中国市场。

2016年11月,在广州车展上,福特展示了其旗下的超性能越野皮卡车型――福特F-150猛禽SuperCrew四门版。福特中国CEO萧达伟(David Schoch)对这款车寄予厚望,他认为,这台强悍性能皮卡具有福特世界级工程水准,将成为开创中国高性能皮卡细分市场的先驱。

与此同时,福特将一个颇令人费解的品牌概念“Built Ford Tough”引入中国,F-150猛禽即是该品牌的最高端产品。萧达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前期市场调研时,福特请咨询公司列出此概念的多种中文翻译版本,让被调查对象去选。得到的反馈是,没有一种中文翻译能匹配这个英文概念。最后,只能保留原汁原味的英文版本。

上海车展前夕,福特时任CEO马克・菲尔兹(已于5月初离职)来到中国,特别谈到对中国皮卡市场的理解。他表示,即使一些大城市对卡车或者皮卡的限制措施不做任何改变,仍然坚信中国市场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省份有逐步放松管制措施的迹象,一旦放开,我相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快速上升。”马克・菲尔兹认为,正是基于此预期,福特决定做好相应的市场准备。

在之后的上海车展上,福特还展示了一款中型皮卡福特Ranger,宣布将于2018年之前引入中国市场。按照萧达伟的说法,福特两款皮卡产品定位于年轻、有探险精神、喜欢周末到野外自驾游的消费群体。

“目前皮卡占整个汽车行业的份额只有1.3%,我们觉得大有可为。”萧达伟希望福特能作为先驱者,在中国营造出个人使用皮卡的细分市场。“要不了几个月,就能看到中国市场对于我们皮卡产品的接受程度到底怎么样。”他透露,第一批猛禽已于3月下旬从美国运往中国。

第2篇

随着人类社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的发展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进步.本文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必定与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相一致规律出发,通过对交通运输不断的发展,当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和公路总里程都随时间而变化时(动态),将公路的人口密度和运输强度先后达到极值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到满足当时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要求的状态称为公路运输现代化,公路运输的发展将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哈大”和“哈黑”高速公路的建成,极大地带动了黑龙江省工、农业产品的出口;公路运输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可以通过“前向”和“后向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公路运输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区位条件,建立完善的运输网络促进城乡间商品、人员、信息的流动,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激活沿线资源,带动沿线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点—轴”式发展,“长三角”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就很好地诠释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公路运输的经济

在公路运输转型阶段的初长期中体现出来的,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当时公路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规律二适用于转型阶段的成长期,这个阶段是公路运输高速发展的阶段;规律三适用于转型的成熟期,因为在这个阶段,我国公路运输网络的规模已达到了一定程度,要继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唯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规律四则适用于转型的完善期,因为那时影响公路运输发展的已经不是速度、能力、范围等,而是是否符合那时的生活要求,因此要以提供更为舒适、更为方便的交通条件为目标去发展公路运输;规律五则适用于整个公路运输发展阶段,因为此规律可以作为指导公路运输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内容的理论原则,预计行业加速增长的趋势逐渐结束,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对比各道路季度间通行费收入的增长率,2009年一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除受分流影响的道路外,其余道路收入持续加速增长。2010年一季度,部分道路收入增速出现环比回落。对比各季度收入的复合增长率,2009年四季度的复合增长率在6%以内,明显低于2010年一季度的复合增长率。我们认为,2010年一季度收入、盈利增速出现环比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基数导致2009年四季度增速过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车流量增长的动力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不存在路网分流、道路维修扩建等微观因素的影响下,高速公路整体的收入增速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步。在2008年四季度经济下滑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恢复增长的周期中,高速公路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公路行业加速增长的趋势可能逐渐结束,随着宏观经济增长动量的减弱,公路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期;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国内发展环境,使行业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困境中得到了缓解和恢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也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3.公路运输的发展

虽然公路运输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市场无序竞争、产品质量下降、创新乏力等。公路运输行业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公路运输市场管理需要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定位,公路运输市场有序运行需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各项制度,现代交通运输业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性运输和旅客运输及相关服务,沟通生产和消费环节,是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和货物空间位移需要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数量的扩张过程,而且还包括交通运输结构和布局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技术、体制和管理的不断创新,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等多方面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以GDP两倍左右的速度保持高增长,在公路建设方面,政府理应肩负起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免费公路,既惠及民众,也促进我国经济向“又好又快”高速运行;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骨干,是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对城市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中之重,应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及交通需求的发展,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客运交通规划,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方案;为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为驾驶人员提供快速、优质的信息服务,高速公路安装了先进的通信、监控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道路交通状况,并通过可变情况板、交通信息处理电台及英特网实时交通信息。外场设施有:应急电话、光缆、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板、可变标志牌、可调摄像机、电动封道栏杆、交通信息电台及供电设施等。机房设施有:主控台、监视器、大屏投影、服务器、计算机终端、光端机、供电设施及系统管理软件等。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也需要根据中国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

第3篇

关键词:共享单车;行业分析;PEST模型

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行业莫名其妙就火了起来,一张24个全是共享单车APP图标的手机截屏引发了广泛关注。OFO共享单车最先进入共享单车行业,摩拜单车紧跟其后,据统计,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进入这一行业,其中可能还有些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快速,但欲速则不达,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本文通过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共享单车行业做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该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一、共享单车的定义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物种,指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在户外公共区域如校园、公交地铁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它的特点主要是共享经济、互联网+、智能解锁、低碳、环保。PEST分析指的是宏观外部环境分析,指一般不受企业掌控的、一切能影响行业或者企业发展的巨大的社会力量,具体PEST模型包括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 和科技环境(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对行业进行PEST模型宏观环境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行业环境,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做出适合的影响活动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其营销目标。

二、PEST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现在,随着城市私家车增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成了每个城市政府都头痛的问题。以前政府也出台过相关措施来解决城市出行问题,像限制外来车辆牌照、限行单双号等,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绿色环保、健康出行模式,政府对这一模式也持鼓睢⒅С痔度,也更愿意看到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等互联网企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发言人称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强规范指导,企业首先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提升服务水平,社会公众更要文明出行,文明用车,共同促进共享单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对于共享单车出现乱停乱放的痛点问题,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都加紧出台治理乱象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推进自行车硬件设施的建设,整体规划停车容量;另一方面,将信用体系纳入到共享经济中,加强信用机制的建设,将他律变成自律,处理好共享单车的管理问题。

2.经济环境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6.88亿,手机网民比例超九成,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公众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最后1-5公里的出行选择共享单车,会比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在金钱上节省很多。以广州的上班族为例,使用摩拜单车是0.5元/小时,乘坐公交车上班2元/程,一个月21天出行上班产生的费用,摩拜单车对比乘坐公交车可以省到60%-75%。而且,选择公交车个人交通拥堵成本,如因堵车造成的身心健康成本、因堵车等待的时间损耗的社会成本也更高。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文化是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唤醒了中国自行车传统文化的回归。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说过,她是一个有自行车情结的人。自行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小时候的回忆,单纯而美好。在城市里骑着黄色、橙色 、绿色等色彩艳丽、时尚又有文化设计感的共享单车穿梭,充满浪漫复古的文艺气息。此外,共享单车也倡导一种全民健身的理念,骑单车不仅是满足出行的需要,更是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饭后散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单车小运动”,在生活中运动健身,方便也健康。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科学技术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共享单车能迅速普及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具体技术主要依赖以下几点:1)智能手机的技术红利: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购物到出行,都为新时代用户体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共享单车将物联网运用于城市的交通升级,规模化的实现人与物的连接,探索过程中的二维码识别、防盗、定位等各方面,开创了人与物互联互通的新模式。3)高科技智能解锁、精准的GPS定位技术发展都推动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移动支付也为共享单车建立起了它的盈利模式。4)工业技术方面:像实心轮胎、轴传动、铝合金车架焊接工艺等都使得共享单车对比传统的单车骑行时更为稳定,也为用户创造出了更好的骑行体验。

三、总结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满足公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带动健康、环保、绿色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当下崇尚低碳环保、健身强体的生活理念相吻合,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据艾瑞监测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现在的用户数量已接近千万,如今,共享单车在公众的出行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未来共享单车要如何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各共享单车平台需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完善的沟通机制,对城市单车的投放数量以及投放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强对自身运营的管理和要求,及时维修有故障的单车、回收已损坏的单车,对不规范停车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维护好市容市貌。

参考文献:

[1]谢慧敏.共享单车大混战[J].经理人,2017(02)

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过载的影响,使得环境污染和能源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往对于城市绿地的讨论主要从城市生态系统中研究绿地资源与环境作用时的各项指标用以评估绿地的性能,并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然而,却很少关注绿地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节能减排的贡献,更进一步地通过绿地规划、植物群落和功能延伸上的提升绿地节能减排功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城市绿地中提升城市的节能减排效果,为达成“零碳城市”的目标努力。

1.城市绿地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解析为城市生态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协调能力和城市影响能力。就相关性找出影响因子,可以排序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顺序:城市协调能力、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影响力和城市生态水平。

城市生态水平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中所占比重最小。用以衡量城市生态水平的因素包括:人均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生态赤字、人均氧当量、城市供养能力。其中和城市绿地有关的指标中,人均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环境却有着相当可观的常态化作用。绿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城市环境:树木通过蒸发作用在经常干燥的城市环境中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大量的植被能降低温度,在炎热的季节差不多能降低气温1~4℃;光合作用储存碳并且释放氧气;叶子吸收灰尘并固定有毒气体,减少了空气污染(1公顷林地每年吸收大约50吨的灰尘)【1】等等。因而城市生态水平直接作用于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这一状态指标的评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城市绿地在节能减排上的贡献主要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为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城市绿地这一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对于减少城市C02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绿地

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警示着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在1968年新成立的国际思想库――罗马俱乐部,通过一个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当时的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的观点。。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上达成了一个共识:“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一共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发展使用天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在原来开采、产品使用和废物销毁或再生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能源。会议重点还只是在关注于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上。

为将在里约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精神具体到可实施的措施上,1996年召开的京都首脑会议明确了温室气体C02的排放标准,并且将温室气体C02 的排放量作为能耗指标来衡量各国的能耗水平。这样的规定带来了节能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它将单纯意义上的节约材料和能源的观念转化为减少C02排放为导向的节能观念。随后,减少C02排放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2.2 城市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市绿地对消减城市能耗带来的C02排放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能耗来源主要以轻工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为主。这些领域产生了大量的C02,加剧了城市内部的高温化,造成独特的地区性气候现象“热岛效应”。【2】其中植物的减少、大面积的裸地也是“热岛效应”的成因之一。

3.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3.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楔形绿地规划策略

风在通过地表时,会受到地表粗糙程度、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而植物作为地表的覆盖物能很好地增加地表的湿度和降低温度,同时能使风穿透,形成 “冷岛效应”。但是植物的“冷岛效应”十分有限。热岛效应作为城市热环境变化的代表,成为急欲解决问题。景观生态学家和城市规划者大胆地提出了楔形绿地规划策略。它是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分析,建立了一个城市边界层的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平衡模式得到城市边界。【3】通过由边界引入一个植物带直接连接到城市内部,形成类似于“楔形”绿地的规划模式。这样的绿地规划模式在北京2008年奥运村周边被采用,来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尤为显著的特殊时刻。

3.2 增加“碳汇”的植物群落种植方案

植被本身具有“碳汇”的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4】然而,城市中的森林资源有限。为了加强植物碳汇的能力,可采用复层群落式种植,将不同根系种类、根系深度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使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5】同时在群落的选择上也优先选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类型,将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化。

3.3 开发城市农业基地

每年向城市市场供应的蔬菜量可以以万吨来计算。2005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上海当年的蔬菜需求量约为160吨并且这一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其中绿叶蔬菜主要来源于上海市郊,其他蔬菜品种则来自山东等北方一带。原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隔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主要通过陆路交通运输。运输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尝试在城市中发展城市农业基地是减少运输过程中能耗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在城市中间形成“冷岛效应”,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4、结束语

低碳城市是先进生产模式下,平衡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趋势,也是目前现有技术条件和认识上的巨大挑战。其中,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降低城市能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含量的关键着力点,它的利用还有着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法】多米尼克・高辛・米勒・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城市化:概念・技术・实例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顾震弘,韩冬青・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J]・低碳生态城市・2013

【3】佟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楔形绿地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5

第5篇

商业街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二次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科技的进步,市场的成熟,以及城市的规划与扩建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内逐渐形成了商业街这种业态形式。后来,很多国家从温饱型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成更加重视安全健康、休闲旅游、商务社交等各种人文特征的后现代化经济社会,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所以,大多数商业街也从开始时具有基本商业功能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复合功能的商业形式,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运动、健身、博物馆、社交、商务等于一体,并伴有绿地、金融服务、公共设施及停车场等多项辅助设施,其中,对繁荣市场经济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的商业街无论在整体布局、结构安排、经营业态、门铺外观、景色灯饰,还是在城市建筑,绿地设置等方面,均达到了高度的合理化、一体化和现代化,为各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意向不到的方便和愉悦,也为外地游客增加了一道社会时尚、人文感受的风景线。

郑州德化商业街改造后的经营现状

2000年8月,郑州人民政府签发了《关于同意将德化街建成商业步行街的批复》。郑州德化商业街于2001年3月破土动工,到2002年11月竣工,由德化街、苑陵街、德化东街(即原来的美食街)组成,主街道长600米,宽20米。于2003年元旦前正式开业,经历了一个破旧立新、脱胎换骨的过程。虽然德化街属于老字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造后的郑州德化步行商业街的确是今非昔比,已成为郑州市,乃至全省的窗口之地,远离了城市交通的喧哗,人们可以悠闲地购物、散步和餐饮,在那里追时尚,争品牌,逛情趣,玩品味,饮特色,寻休闲。

经过改造的德化街除了地理位置未变化外,无论外观还是内貌都彻底改变,再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德化街了。从人们的接受心理来说,它成为了一件新的事物。所以,自郑州市德化步行商业街开业至今已过百日。但就其当前的经营效果来看,改造后的经营效果却大不如前,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改造后的状况一样,患了“改造综合症”。在改造后的商业街上,环境更加优美了,商店更加漂亮了,商品品种发生了变化,也高档化了,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却少了,步行商业街的经营运作却没能得以优化。

在德化商业街走走看看,就不难看出,在改造后的德化商业街上,至少存在着几多和几少:眼睛店多,专营专卖服饰店多,饰品店多;女士精品店少,男士精品店少,老妇少幼店少,该街总体呈现出的状况是“方便商品多,严肃商品少”。这些个经营特点和表现特征,凡是在步行街上逛一圈的消费者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同时也会感到:购物购不成物,休闲休不好闲,餐饮难得满意,品不出个中“文化”特色味。

郑州德化步行商业街经营困境的基本分析

根据经济管理和竞争理论分析德化商业街的经营现状,可以看出德化商业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商业街的经营定位比较模糊,商业业态结构安排不尽合理,商业经营规模化程度较低,商品品种显得单一,经营特色或文化尚未显现出来。郑州德化商业街陷入了目前的经营困境,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化商业街处于闹市区,商业街西出口毗邻郑州火车站,北出口背靠二七商业区,南出口紧邻大同路和敦睦路,东连城市居民区,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然而,从竞争原理来看,德化商业街却处于激烈竞争的商圈包围之中。北有零售商业区,南有批发商业区,西边火车站周围餐饮店鳞次栉比,东边居民区小日用品店、方便店比比皆是。从商品供应方面看,德化商业街上目前所能提供的主要的商品无外乎眼镜、珠宝首饰、休闲服饰、餐饮小吃等,品种单调,花色品种不足,导致商业街上的商品可替代性高,而商业街上的服务特色在短期内难以形成。鉴于上述一些状况,德化商业街的经营状况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德化商业街处于这样一个大商圈市场的围困之中和现有竞争的态势下,要想生存与发展下去,草率决策,轻视竞争,不按照科学规律经营办事,不能突出一定的商业街文化品位或特色是万万不行的,无论是商户,还是政府,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科学系统的思考和规划,方能有所改善和发展。

郑州德化商业街的经营对策

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上看,德化街改造项目是合理的,目标也正确的。地理空间适宜到位,交通规置合理,使得改造后的商业街环境和窗口形象初现,显示出应有的城市风范。但由于计划和市场的复杂关系难以协调好的,导致目前商业街的经营状况不尽理想。如何让人们从心理上真正再接受德化商业街,如何清晰地定位商业街的经营范围,如何协调好计划与市场化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如何管理如何招商如何引导商户如何宣传广告,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改变德化商业街的经营状况等等,都是当前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改造后的商业街出现一定的经营淡化现象,应属正常现象。改造后的商业街更美了,开始时人们都想去走走,来看看,并非都抱着商业购买的目的。所以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也是理所当然的现象。商业街的复苏必定要人们有一个逐渐的接受过程,但接受过程的长短却依赖于商业街的竞争定位、经营服务水平和管理宣传的到位程度。因此,在德化商业街的发展对策上应该根据以上总体分析和经营现状对症下药。

1、加强管理,体制创新。

针对德化商业街的现状,首先应该在管理上有所作为和体制创新,才能弥补原来城建计划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协调问题。加强实际管理,切实做到责权相适,事有所管,物有所托。厘清政府职能、管理服务职能和市场化运作职能,做好城市里的这一“特区”工作。商业街管理在我国已有成功范例,如上海市的南京路,曾成立了南京路步行街管委会,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任主任,区党政主要领导任副主任。而南京市的湖南路也是由市委副书记和其它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了管委会。深圳市东门商业步行街成立了50-60人组成的街区管理办公室,由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各种具体事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分配任务和有效实施。

2、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摸清市场脉搏。

由管委会或商户组成商业街共管组,集中智慧,集体决策。从商业街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能把握的商机,及其二者的匹配方面进行分析,参照行业和周边市场竞争态势,加以决策。例如上海市对商业街进行科学客观的市场调研和规划,展开错位经营,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分析人口结构和客流比例关系,错开商品档次和时尚特色,推出商业街主题发展规划,突出每条街及商业的经营文化,创建了一个共生共存的发展环境。

3、清晰经营定位,确定业态范围。

对于德化商业街定位模糊大问题,应该在兼顾计划和市场化运作之间衔接一致的情况下,由相关组织单位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和设计。从影响德化商业街的一些主要因素出发,如地理区位、商圈状况、业态布局、人口比例、客流心理、消费水平、文化特色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决策商业街的经营定位问题。任何轻率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4、创建德化商业街个性,开展错位经营。

第6篇

一、引言

赣州,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三四线中小城市也掀起了一股地产淘金热潮,“腾笼换鸟”与新城开发两大模式已被楼市淘金者广泛采用。伴随着旧城改造、居民拆迁,老城区核心位置一夜之间变成寸土寸金的商务中心;同时,随着新的政府办公大楼在章江新区落成,以及大量开发区“跑马圈地”,城市开发商东扩西进、南征北战的欲望被充分放大。2005年赣州城区开盘的项目只有蔚蓝半岛、滨江城市广场和越秀花苑等少数几个,被称为赣州城区楼市的“断档年”。2007年各楼盘销售形势火暴。新开或即将开盘的项目有蔚蓝半岛(三期)、蓝波湾(二期)、天际华庭、万盛MALL、金钻广场等20多个。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带来了赣州房地产广告的繁荣。《赣南日报》、《赣州晚报》、《信息日报》、赣州电视台、赣州电台等媒体成为地产商的广告战场。因此,近年来赣州各大媒体有关房地产的广告投放也与日俱增。然而,在赣州房地产广告繁荣的背后,房地产广告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赣州房地产广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广告公司的缺乏和广告机制的不完善。赣州是一个中部的三四线城市,经济不是很发达,没有几家正规的大型综合性广告公司,更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广告公司。纵观整个赣州广告市场,广告公司实力相对薄弱,尚未建立以广告为核心的合理运作机制,以广告为主干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仍处于市场发育阶段。在赣州房地产市场中,中小型开发商一般选择本公司的广告部或赣州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来,而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多选择广州、深圳等地的专业广告公司进行全程广告。

外来广告公司带来了发达城市房地产广告与策划的先进理念,有着赣州广告公司和媒体不可比拟的长处。但房地产的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每个城市以及每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在历史文脉、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居民文化素质和人群收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导致消费者在住房需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无论外来广告公司实力有多强,短期内对一个陌生城市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消费心理、房地产业现状等的了解,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并进行动态跟踪,而这个深度和动态跟踪是为当地房地产业出谋划策的必要条件。房地产的地域性特点使外来广告公司的优势大打折扣。

(二)市场定位模糊。目前,赣州的房地产广告对消费者的把握还停留在极为粗放的阶段,综观现在的房地产广告策划公司,大多都是“想当然”地进行策划。广告公司不知道他们的受众是哪些人,而绝大多数提案中都充斥着“追求时尚”、“20~45岁之间”、“消费能力强”等简单而粗糙的受众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差异颇大,岂能用三言两语、简简单单带过?虽然绝大多数广告公司声称他们是消费者的忠实代表,但很少有广告公司真正地做过相关的消费行为研究和调查。

(三)误认为房地产广告策划可代替营销策划。房地产营销是指项目的全程营销策划,从拿地到融资,到市场调研、项目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项目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策略、价格策略、广告策略、销售策略,以及到物业管理等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筹划。房地产营销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营销,它对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建筑学、人文学等众多科学知识的兼容性,决定了其在营销方面的复杂性与严谨性。房地产营销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其智力结构系统包括诸如:宏观经济预测专家、市场调查专员、房地产行情分析专家、心理分析专家、财务专家、建筑设计专家、工程管理专家、规划设计专家、策划师、营销专家、文案高手、物业管理专家等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光靠一两个人或所谓的“点子大师”是不能为开发商提供全面、全过程专业化服务的。而广告策划仅仅只是整个营销活动中的一个点,它无法以点代面,广告公司也主要是起广告推广和市场传播的作用,在房地产的整个营销流程和营销系统中,只是一个环节,广告公司很难独立完成房地产项目的全程营销策划工作。

目前,大多数开发商的开发理念依然是以“我”为中心,不去调查研究市场,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主宰着开发意识,拿到一块地,急着搞设计,方案一比较,看谁“画”得好,完全没有市场营销的观念――定位卖给谁?在规划设计阶段或规划确定之后,开发商才想起广告公司,请广告公司给自己策划一下,看哪个方案好。这样,既不知已――没有项目区域市场调查研究的支持,又不知彼――没有竞争楼盘市场营销策略的应对措施,也没有确立项目的销售方向,谁能说得清哪个方案好?工作已本末倒置,广告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凭借已经定型、定位的规划设计或产品打些广告而已。

(四)传播的广告信息内容虚假。在赣州,房地产广告存在很多信息陷阱,令购房者防不胜防,其表现在:

1、低价误导。价格是消费者购房置业考虑最多的因素。很多房地产广告抓住了人们追求“物美价廉”产品的心理,大打“价格战”,用低价招徕购房者。常见的有:推出20套特价房,或者最低每平方米××元(起),所标价格几乎是全赣州市最便宜的。人们看了广告后蜂拥而至,却发现那只是商家的一个销售手段,无论去得多早,条件非常符合,根本就不可能买到广告上所说的特价房或以最低价买到房子。即便是第一个到达售楼现场的购房者,所得到的也只是售楼小姐一句很遗憾的告白:“对不起,特价房早就卖完了。”或者是“最低价单元已被订购,剩下的单元由于朝向好结构较佳,售价每平方米增加500元。”总之,广告上所示低价是消费者“可见不可求”的价格。

2、地理位置误导。有的开发商在广告中通常通过绘制简单的区位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所售房屋的地理位置,并证明所售房屋距某处多近。但这中途往往不按比例尺来绘制,画得极不准确,给购房者以错误的视觉认识,或者只标出直线距离。

3、交通条件误导。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广告中宣传其开发的住宅小区交通便利,到达市中心只需多少分钟,但却不提用什么交通工具;有的在广告中说乘某路公共汽车可直达小区,但实际这是城市交通规划的设想,何时通车还是未知数。

4、配套设施误导。有的开发商把房地产不具备的公共配套设施或将来也很难具备的公共配套设施在广告中宣传,欺骗购房者。

5、销售面积误导。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广告中宣传房地产的价格时,不说明使用面积,也不告知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的比例,以及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数额;有的开发商在广告中用户型图来展示商品房,而在户型图中表明的面积与实际交付的面积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三、完善赣州房地产广告几点建议

(一)提高开发商营销理念和质量意识。由于赣州的房产开发商普遍是本地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没有成熟的经营理念,对市场的把握还很欠缺。企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广告公司学习;还可以从外面聘请一些房地产策划和营销专家就赣州房地产策划和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发商应改变过去对行业的认识,尽快从卖方市场的惯性思维向买方市场转变,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广告在营销系统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消费理性化、投资回报率下降和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地产市场正在快速地步入行业成熟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在营销系统中应从行业成长期的“火车头”改变为“加速器”,把广告投入纳入营销费用的总成本。

有位广告大师曾说过,广告无法挽救劣质产品。真正使消费者产生认购的主要因素,在于产品自身的品质,而不是广告。广告的作用只是使他们产生购买产品时对产品的注意、兴趣和欲望,而行动的落实则回归于产品实体。所以,赣州的房产开发商应牢牢树立质量是产品第一生命线的意识,建造符合工程标准的楼盘,让居民住的安心,住的舒心。

(二)选择适合的广告。在赣州,广告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正规、全面的综合广告公司,更不用说专业的房地产广告公司。如果开发商开发的项目较小,广告费用也不是很充足,一般建议选择本公司的广告部或赣州本地较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地方广告公司具有外来广告公司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们熟悉赣州本地的历史文脉、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居民文化素质、人群收入水平和居住文化、住房需求等,了解当地不断发展变化的地情、行情,能与开发商进行长期的合作。而较为大型的地产开发项目则应当找外地,如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专业房地产广告公司长期。外来广告公司与广告人员带来发达城市房地产广告策划的先进理念,如果再在赣州本地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形,这样广告的效果便会更好。

(三)让软文发挥奇佳效果。广告可分为硬性广告和软性广告。软广告是通过文章的形式来达到树立形象和促进销售的功能,其中尤其以树立企业和楼盘的公众形象居多,包括开发商的企业形象广告、楼盘介绍、各种活动传播和市场信息统计。与硬性广告相比,软性文章的奇特效果主要体现在它的可信度高、科普性强、广告投入成本低、广告埋伏性好,客户会反复阅读,最终产生购买欲望。软文写作具有相当高的要求。从结构上分为标题、说理等几个方面。标题要求新颖有冲击力、紧扣内容;内容应具有代表性,真实可信;说理透彻易懂,读起来给人以轻松之感。从整体文风上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练。

软文写作要努力挖掘新闻点。首先是楼盘卖点,如果开发商开发了具有独特卖点的新楼盘,这就是一个大新闻,因为楼盘本身是地产公司的立足之本,而买主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主要是通过楼盘产品来实现的。其次是企业的领军人物,地产企业的每个领军人物都各有特点,不论是他的性格、业绩,还是经历,都有可能引人注目。再次则是事件营销,有些企业本身并不引人注目,但其发生的事件却很有新闻价值。最后是公关活动,有特点、有影响力的活动大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企业赞助或策划某活动时,要站在媒体的角度,充分挖掘活动的社会意义,为媒体报道和评论做资料上的准备。

第7篇

1出租车行业目前的管理模式分析

1.1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模式

我国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特许制度,其管制模式主要体现在准入管制、价格管制和服务管制三个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各地方人民政府对该地区出租车市场进行行业管理。根据历史及现实情况,我国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北京模式、温州模式和上海模式。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北京模式,即传统意义上的产权和经营权分离模式。政府部门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对司机进行行政化管理,从中每月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份子钱),但公司并不对司机的经营业绩负责,司机需要自负盈亏。这一模式使得出租车行业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封闭性。

1.2经济学视角下的行业管理模式弊端分析

1.2.1行政特许制度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不适用特许是由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利,在经济领域,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等,赋予特定权利事项的特别许可,一般表现在数量限制[2]。我国出租车行业是市政建设的基础性行业,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公共利益问题,采取管制模式是有必要的,但是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定义为公共道路资源,并作为出租车行业限权的依据,未免有些牵强。公共道路资源并非出租车市场专用的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权利,若要对城市道路资源合理规划应是基于整个交通体系设计之上的,而非对出租车行业的压制。同时,出租车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消费者对出行需求的多元化而日渐成为大众化产业,其服务属于日常出行的特殊需要,而非基本需要。追根溯源,出租车行业在服务上的个体性和运营上的分散性,决定其在公共交通中不占主导地位,公益性程度较低。因此出租车行业市场供给的社会化是这一行业必然的发展道路。1.2.2不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管制要求抑制了行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通常将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作为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数量管制的重要依据。如果出租车的过度需求被大部分转移到公共交通工具上,则政府的管制是有效的。但是,现有的管制措施不仅不能消除这一行业固有的负外部性,还使得出租车牌照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出租车公司坐享其成。这一负外部性是机动车固有的性质,仅对出租车进行数量管制是本末倒置。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应当兼具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动态平衡,以此达到产业经济效率的最大化。1.2.3行业制度设计标准缺失导致高昂的社会管理成本行业制度的不完善,狭隘的管制让越接近权力核心的集团越有机会进行权力寻租。当前出租车行业现状既不是完全的自然垄断,也不是典型的行政垄断,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出租车公司,实质上是一种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出租车公司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租,绑架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形成部门利益法规划。实际上政府在对市场进行权力干预时,没有设立相应的权力制衡,调和权利人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时,需要付出高昂的管理成本。最直接的例子是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份子钱”尽管一部分来源于出租车公司车辆和管理费用,但更多的是来源于垄断租,即特许经营费用。出租车公司这个“假集体”借助特许经营费用,中饱私囊,从而增加了市场自发调控的机会成本。

2倒逼机制促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原理

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严重失衡,便是“倒逼机制”形成的社会根源[3]。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发挥决定性调节作用和政府发挥辅助调控作用的最好手段[4]。在出租车行业,专车改革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其依据在于出租车行业没有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标准之一,忽略了对消费者需求的分层,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势必导致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先进的生产力改变运营模式,冲击传统的出租车行业。

2.1倒逼机制的经济机理

2.1.1需求空间的调节过去,政府对需求空间变化的调节是通过增加运营牌照的数量来实现的,但这一措施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反而进一步激化了供需双方的矛盾,促使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转移到了“非法运营”车辆上。“非法营运”车辆的存在解决了最后三到五公里的出行难题。消费者获得了出行便利的收益,当然这种收益从安全角度来讲是有缺陷的。随着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重视,使具有前瞻性的市场供给者成为宠儿。相较于传统出租车业落后的产能供给,专车行业先进产能供给细分了市场,加速内在结构的调整,从而使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面临尴尬的局面。专车服务与出租车服务在各方面的比较如表1所示。出租车市场的发展,依托传统的出租车客运模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尽管专车在保险机制和价格管控方面有待完善,但专车以人性化的服务、便捷的出行体验,迅速在消费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阶段专车业务对出租车行业的倒逼是“有预谋的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2.1.2成本倒逼与利益引导纵观出租车业,过去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为生产和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诸如定价的争议、公共交通安全等。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解决竞争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只能依靠外在力量的强制纠正。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便发挥了作用。共享经济的到来,实现了去工业化和去中心化的经济形态,扭转了供给方仅供给,需求方仅消费的产业模式,促使供需双方均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有效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共享经济形成了规模效应,使得出租车由市场失灵转变为政府失灵,成本倒逼市场改革,专车服务应运而生。出租车公司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但高额的利润与极低的贡献是极其不匹配的。叫车软件的出现整合了车辆资源,并实行了市场化资源配置,为传统客运行业的发展提供错位服务,实施差异化经营,形成了新的供需产业链,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现阶段,出租车市场实行制度创新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成本倒逼与利益引导的综合节点是信息服务。移动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起到了把消费者和闲置的车辆资源通过合理的方式连接起来的作用,解决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畅的问题。叫车软件公司对平台信息的分类、筛选和传递,实现出租车行业的帕累托最优。

2.2倒逼机制的作用路径

我国出租车行业是传统的服务性行业,过去既有庞大的产业存量资本,现在又有数额巨大的产业增量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和难点虽集中于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存量资本,但增量资本的流向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也有重要影响。“互联网+”加速了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专车服务就是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的跨产业整合,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规模较大但发展方式粗放、管理制度落后,但互联网浪潮下的专车服务产业规模扩张较快、信息技术优势明显,倒逼出租车服务的细致分工,促进了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互联网+”即是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弄潮儿,也是引导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风向标。“互联网+”依赖的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份[5]。“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出租车行业的新生产要素“数据”,已极大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当前各大叫车软件公司背后的支撑财团都是在数据积累、分析、挖掘与运用方面具有洞察力的企业,如快的打车的支持者是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的背后推手是腾讯,百度也将联合易到用车推出专车服务,三大行业巨头分食了专车市场。“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打车软件公司运营策略首先发起价格战,稳定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这两大市场,形成交互式的网络格局,积累客户群,培养了消费习惯,扩大内在需求。但此时,专车领域属于一片空白,高速增长却群龙无首,如果开拓这一市场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叫车软件公司则对专车市场采用与租赁公司租赁汽车、劳务公司派遣司机、自建平台寻找乘客的四方协议关系实现多方资源联动的策略。叫车软件公司推出专车服务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端”是用户直接接触的应用服务。叫车软件公司的分工体系是基于四方协议的各方资源优势整合。叫车软件公司代劳务公司培训、考核司机,全面落实服务质量,根据消费者的投诉反馈综合打分实行末位淘汰机制。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并且软件系统迭代升级,满足信息化的产业发展趋势。2.3有效倒逼的关键因素2.3.1划清市场和政府的分界线,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既要找到有效的结合点以相辅相成,又要分清边界和互不冲突[!]。政府部门应当在宏观层面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把控,如产业总体规划、行业发展情况监测、行业标准指南等;对于微观层面,政府应交由市场调节,企业和个人能够进行自由、公平、透明的交易,能够适应供求关系变化、在合理的价格机制下,使企业有获利的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能完全对接和有效互补。2.3.2处理好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的关系对于出租车行业,当前首要任务是处理好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关系。对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传统出租车行业一方面要适当引入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市场竞争,迫使其在市场中寻找需求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发挥调控作用,适当放权,完善专车市场制度标准等。随着市场倒逼步伐的加快,传统出租车行业产能的转型和淘汰、专车市场产能的规范迫在眉睫。

3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3.1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做好顶层设计,“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梳理现有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抑制行业发展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两方面的问题:准入机制和价格机制,打破和重组现有制度结构是行业首要任务。关于重组现有制度结构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①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②出租车司机和专车运营人员能否从中获利;③相关利益能否有一个公平的分配,即是否能处理好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政府应当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速行业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出租车行业的升级版。用好增量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专车服务进行制度规范;盘活存量就是盘活市场,要对出租车行业,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进行结构调整,逐步有序的推进改革。3.2因地制宜,各地政府应寻找最适宜的行业管理模式不同城市的现实差异固然决定了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出租车行业最佳管制模式”。在倒逼机制中,也遵循事件双方持续保持博弈的互动关系。因此,各地出租车的管理方式及改革必须符合当地的经济、人口、交通、市场、技术水平、居民消费习惯等现实要求,并且各城市(地区)应当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保证行业的改革不会大规模的冲击市场的运行,把握好变革的力度和速度。

3.3专车服务应当从安全和价格两个维度进行行业规范

对专车服务的态度,政府应当秉持:在规范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专车”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使得“专车”成为“出租车”更优秀的替代品。但是专车服务在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在安全方面,一是消费者的安全,如专车出现事故后的赔偿问题等;二是出租车行业服务提供者(司机)的安全要求,即对司机的社会保障和实际行业达标规范考核。在价格方面,要平衡消费者和专车司机的利益,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当然专车合法化强调的是要合规合法的发展专车以此来满足差异化的高品质用车需求,而不是单纯满足市场要求将专车“转正”。

3.4提升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

第8篇

恒通客车的N300系列车型,是恒通客车2013年倾力打造的一款满足中国大众城市运营需求的绿色公交客车,按照商用车开发流程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在外观的时尚性、内饰的豪华舒适度方面都体现了人性化的进步和飞跃。N300分为前置和后置两个系列,是一款可选用搭配国Ⅳ、国V CNG/LNG燃气动力客车或搭配超长寿命的钛酸锂电池,配合双枪快速充电技术,实现10分钟快速充电的气/电混合动力客车。

新型绿色公交 创新源于专业

N300前置二级踏步—最专业的低地板公交客车:将前置经济型与后置舒适性完美融合,大幅度提高了乘客交换率和乘坐舒适度;采用发动机前置,并运用国内一流的国V CNG/LNG燃气发动机,具有恒通品牌的燃气客车核心技术;低地板设计,使乘客上下车更为方便舒适,能适用更复杂的路况,具有独创性、通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整车方基调外形设计,前围面板采用恒通标志“T”字变形,具有强烈的恒通品牌冲击感;内部空间大,座椅多样化组合使站立空间利用更充分;采用TS16949品质控制标准,严格按照商用车开发流程研发设计,工艺精湛,品质可靠。

N300后置系列—大容量、低地板城市客车:严格按照商用车开发流程研发设计,封闭环钢骨架设计、高刚度底盘技术,确保了整车安全性;可实现柴油、天然气和混合动力等多种动力选择。该系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采用同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配备超长寿命的钛酸锂

电池,采用公司独立研发的双枪快速充电技术,实现10分钟快速充电,充电更加快速、便捷;具有发动机驱动和电机驱动两套动力系统,能实现发动机独立驱动、电动机独立驱动、混合动力驱动三种运行模式;采用6档机械自动变速箱(ATM)和自动离合器,使整车操控轻便,在加速、爬坡等方面性能卓越,大幅度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AMT自动变速器与整车控制器通过CAN协调控制,实现整车性能最优化,车辆综合节能率达到40%以上。

倡导绿色公交,建设“美丽中国”

恒通一直致力于环保车型的研发与生产,以建设绿色、高效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为使命,致力于为公交运营企业提供环保、节能型绿色公交客车。2014年,恒通客车秉承自身优势与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勇担社会责任,在原有“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的基础上,对品牌概念进行升级,提出了“绿色公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新品牌定位。

“绿色公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在于“两个系统”:

(一)能源构成系统: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路况条件、能源结构等影响公交实际运营的情况,为用户提供纯电动、混合动力(气电/油电)、清洁能源(燃气CNG/LNG)三大绿色公交能源供给系统解决方案。

(二)全产品线系列:根据各地路况、城市交通系统构成、线路布局等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包括快速BRT、干线、支线、接驳、社区、城乡、城际等在内的全产品系列的绿色公交客车产品。

围绕新的品牌定位,恒通客车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不断塑造并强化自身的领先优势:

一是继续加大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做到“领先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形成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打造“纯电动、混合动力、清洁能源”三大系列齐备的完整的现代化公交解决方案。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状况,形成三大能源供给系统不同比例、协同发展的城市公交“系统化绿色能源公交解决方案”。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多推广和采用纯电动客车;在众多经济条件相对不够发达、投入有限的地区,先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客车,再逐步加大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的比例使用范围,实现绿色公交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

二是加快、加大产品智能化技术应用。目前恒通客车研发的云智慧远程监控系统是国内最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客车安装云智慧远程监控系统后,能够在有GPS信号覆盖的任何地区使用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就可以实时监控车辆各系统状态和位置、速度、车况等参数。该系统结合了目前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两大前瞻性技术的特性,在云平台强大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数据实时传输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人、车、技术和时空的完美融合。通过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实现节能减排。

专注燃气 将专业优势做强做大

作为中国燃气客车的创始者、推进者与领跑者,多年来恒通客车始终坚持将燃气客车“做大做专”的理念,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成立了全国唯一、亚洲最大天然气/新能源客车研究所和省级技术中心,深入改进研发LPG、CNG、LNG、气/电混合动力等燃气客车。目前公司的产品系列在不断完善,从单一的公交领域延伸到新能源、城际、社区公交等。恒通客车总经理郑先国透露:“恒通的产品定位坚持在燃气车领域,即便是混合动力的研发,也立足在气电混合。在当前的恒通产品序列中,90%以上依然是燃气客车。”同时,恒通客车还积极与国内外众多汽车高等院校、燃气科研机构、零部件供应商结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对天然气客车核心技术的攻克和掌握,提高天然气客车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

为了实现产品制造专业化,恒通客车于2007年投入3亿资金在渝北空港开发区建成年产10000台的恒通客车工业园,2008年元月正式开始投产。新厂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一条机械化程度极高的冲压生产线,两条焊装生产线、一条涂装生产线,两条总装线,一条燃气系统装配线,一条客车检测线。并新添数控开卷校平机、数控自动车顶蒙皮点焊机、多维数控弯管机、数控前轮校正仪、液压整车骨架组合机构、全天然气烘房等一流客车生产所需的各类先进设备1000余套,成为国内目前最大、装备最先进的客车生产企业之一。

精品造车 将燃气品质做精做细

“好品质可行天下”。恒通客车始终坚持质量高于一切的生产经营宗旨,将品质提升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在总经理郑先国的带领下,围绕着品质提升先后提出了“精品造车计划”和实现精细生产,从公司的内部管理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提升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改进与完善,努力做到管理上精雕细琢、生产上精耕细作、成本上精打细算、细节品质上精益求精、服务上尽善尽美。同时,在整个改进过程中也对燃气客车进行了全面升级,从燃气系统的维修问题到节气管理、噪音处理、散热问题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精细化处理。

经过不懈努力,恒通燃气客车产品在动力性、安全性、节能性和排放等方面走在了行业水平的前面,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在燃气客车技术上,简单地说,恒通的优势就是,与竞品同类产品相比,恒通产品会比竞品的百公里气耗低2方左右!”这是用户对恒通产品的评价,也是令恒通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话。

客户导向 将细分市场做深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