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1篇

[关键词] 中医药产业;南药;资源;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39-0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骨干地区,多年来在产销量、品种、效益方面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中医药产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与其他医药大省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不断提升广东中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稳固其在中医药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促进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帮助山区农民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广东具有“南药”资源发展的多种综合优势,中医药产业发展应采用以“南药”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广东中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运用资源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从战略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南药资源战略的思想、原则、方案及途径。

1战略思想

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广东最具特色优势的南药资源为导向,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加大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统一规划,形成以广东特色南药资源为导向,集农工商贸科教及信息、金融于一体的大产业链结构,以南药资源发展带动整个广东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立南药资源基础研究平台、信息化平台,完善南药质量标准体系,营造广东“南药”品牌,掌握优质南药资源的主动权;结合区域特点,合理布局,在全省范围按照GAP规范建立南药产业化生产基地;以广东大型龙头医药企业为中心,建立现代化南药产业中心和南药贸易中心;利用广东区位优势,建立“泛珠南药资源开发联合体”并保持广东的主导地位;充分挖掘南药学术文化资源,研发基于优势南药资源的拳头产品和系列产品,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巩固和增强广东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战略原则

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南药资源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突出南药,营造品牌;优化整合,发挥优势;科技带动,规范生产;开发有度,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统揽全局,科学制定南药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优化整合中医药产业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合力,促进南药资源生产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南药资源生产和产品开发的科技建设,推行南药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制定南药质量标准,开发南药新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于濒危南药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对特种野生南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证南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战略方案

广东南药资源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周密部署,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积极推行南药资源的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南药文化战略。

3.1南药品牌战略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为人们的健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入世后中药产业成为唯一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和国外抗衡的行业。南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特殊影响力的中药, 作为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导向,其品牌地位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其品牌效应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实施南药品牌战略,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和市场覆盖面较广的南药产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3.2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早已成为继物力、财力、人力三大经营资源后的“第四经营资源”[1],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南药生产流通领域,充分利用专利、商标等手段,提高广东南药信誉度,树立广东南药品牌,从而进一步提高广东南药的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南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及南药知识产权教育。南药产品在注册商标时应标明其地理标志、专利以及知名产品等。

3.3 标准化战略

中药标准化研究涉及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技术、采收加工、贮运、饮片加工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因素[2],中药标准化是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必须根据广东中药研发到生产的现状,结合国际通行标准规范,在我国现有各项中药标准基础上,制定一整套符合广东南药优势特色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及生产等标准规范体系,争取得到国际认可,并使之成为南药的最高标准,形成有效的质量标准壁垒,对内有效控制中药质量,对外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加速南药标准化的进程,对于确立广东南药资源的领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4 区域化、国际化战略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逐步全面走向国际[3]。如何控制和发挥广东南药资源优势,以优势南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竞争中比较优势的形成,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发挥广东南药资源的区位优势,掌握南药产区南药资源的主导权,建立区域南药联盟,形成泛珠南药资源开发联合体,以大兵团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发挥与港澳台以及东盟间的地缘优势,以南药资源为导向,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市场,使广东成为世界中药资源贸易的枢纽和信息中心。

3.5 南药文化战略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岭南医学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岭南医学的故乡,也是岭南中草药的主要产地之一。中医药已深深扎根在广东人民群众之中。”充分保护和挖掘岭南医药传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岭南医药文献、历代名医名方、民间验方、医院传统制剂,编辑出版南药文化系列著作。加快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和“本草园”建设[4],丰富其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的窗口,成为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展医药文化建设,在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同时宣传南药文化。开辟基于南药文化,集南药生态观赏、传统南药加工、炮制、制药工艺、药膳、凉茶、保健品、礼品、文化熏陶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新产业。采用各种文化和传媒渠道,以与南药有关的典故、传说、历史事件以及医疗、养生、保健知识普及的系列丛书、影视作品、网络等形势,大力弘扬南药文化,对于广东实施南药资源战略创造更为有利的人文社会环境。

4实施途径

4.1开展南药资源普查,建立南药资源信息平台

20世纪80年代,广东进行过全省范围的中药资源做了普查,也基本摸清了中药资源的情况,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广东中药资源状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广东南药资源进行普查。在南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南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机制,对影响南药资源发展的各种因素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南药资源信息平台,及时全面掌控南药资源的各种信息,为南药的开发利用创造更为有利的信息服务。

4.2 实行集团化发展,优化医药产业结构

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尽快培育若干家中医药产业集团,重点开发若干南药拳头产品和系列药品,拉动广东南药产业链快速发展。

4.3 整合医药科研力量,加快南药新药研发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合广东医药科研力量,提升广东南药的科研开发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增加南药产品科技含量,创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南药,集中各方面力量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药新产品。

4.4 发展南药规范化种植,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

将南药的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作为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切实抓好南药资源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大力扶持南药GAP种植基地建设,确保工业化生产对南药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4.5 创新营销机制和方法,扩大南药产品市场份额

药品营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生存发展。引导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营销机制和营销方法,建立强大的南药营销网络。同时,加大南药品牌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广东南药的品牌效应。

4.6 加强濒危南药资源保护,保证南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广东南药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和优势,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出现了中药资源不断匮乏、品种退化甚至枯竭的现象[5]。因此,建立南药种质资源库,进一步深化对南药资源的系统研究,对南药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广东名优南药研发的质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南药资源战略是指导南药资源生产、中医药产业以及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宏观战略构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南药资源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既能够解决山区“三农”问题,又能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涵盖政策、机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有效的保障体系,保证南药资源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昔贵,田保华.试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卫生产业,2007(1):93-95.

[2]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7.

[3]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Z].2006年6月30日.

[4]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粤府办(2007)6号][Z].2007年2月1日.

第2篇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医药产业;国际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72

1“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2013年在外出访问中首先提出要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提议,同年总理提出要抓住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重大机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以带动内地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契合了包容共赢、合作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跨区域经济合作,提高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就业提供便利,也让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发展迎来了契机。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对中医药产业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具体的发展部署及目标原则进行了详尽阐述。由此可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国际发展,既是响应党和国家政策的现实要求,也是顺应时展、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

2“一带一路”战略对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21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为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产品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是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20亿美元。除此之外,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辽宁省与沿线其他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也签订了众多合作f议,这些协议将极大地推动辽宁省中医药领域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22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打开了各国文化交流的通道,而中医药作为文化交流的新载体,受益匪浅。沿线中亚国家本身具有较好的中医文化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医诊疗的方式、作用、疗效、价值得到了更深程度的认可,而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本身也与全球老年化趋势和亚健康状态相吻合,这进一步加速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医药已经替代武术成为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

23中医药产业投融资环境的变更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各地之间互通有无,为辽宁省中医药进出口贸易和投融资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也相应消化了省内过剩产能,推动了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放宽市场准入,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要广泛向社会资本开放。中医药行业金融环境的良性变更将大大推进中医药产业化进程。

24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辽宁段的建设,辽宁省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走出去”发展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人才、技术等各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高了资源活跃度和配置效率,而活跃的资源流动性恰恰是国际化合作机制的必要条件。目前,辽宁省政府已经组织开展国际医疗机构合作,通过组建中医药服务贸易跨国公司,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合作机制提供便利,加快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

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1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理念的推广和认可。辽宁省可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借“一带一路”战略与各国加强文化交流之机,结合中医药开展中医药特色旅游服务贸易,创办中医药养生文化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基地,提供药膳、药浴、针灸、推拿等服务项目,以此带动省内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可以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向各国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中医药品牌。

32加强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是联合周边国家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伟大举措,辽宁省政府可借此机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互动,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加强文化交流,联合创办医院,共同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同时鼓励人才交流,推动智库建设和项目合作,加快中医药领域的研发步伐。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各国民间中医药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借助论坛、会议等形式,加强中医药理论信息的沟通与探讨,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广中医药理念文化,丰富中医药国际数据系统。

33构建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

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不受认可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医药从种植到生产很难实现标准化,因此辽宁省政府可借“一带一路”战略之机,明确中医药标准化原则,规范中医药产业管理,健全中医药标准相关法律体系,重视中医药质量安全,全面构建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接轨国际标准,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

34创建区域性协同创新中心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医院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多学科交叉互补、人才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产业孵化器建设,引导官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也同时重视中药资源的项目对接,加强各方合作,突出专业优势,加深研究深度,凝练专业方向,形成完善的中药研究系统。建立开放的中药资源数据库和决策系统,药材基地数据库和网络系统,通过数据化管理提高中药研究和收集整合效率,以此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4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做出的迎合国际新形势的伟大决策,是迎合了沿线各国提高本国经济、政治、文化水平需求的重大举措,它符合我国构建和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诉求,对于提高中医药产业地位、推广和传播中医药理念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应借“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完善丰富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推动创办区域性协同创新中心,以此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也为省内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经济整体跃增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李玫姬“ 一带一路 ” 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6(4).

第3篇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发展空间。新时期人们经常通过服用天然、健康、安全的中医药来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借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近几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联系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做出研究探讨。

【关键词】

SWOT分析法;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0 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起的医疗科学类产业,中医药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支撑我国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产业。放眼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中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初步具备一定发展规模、中医药生产中心突出、发展独具特色等发展特点。重庆市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研究对策,笔者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得出促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项国际兴起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具体是指通过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环境下,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就内部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条件两点进行较为统筹全面的分析结论,以科学系统的眼光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详实全面的多角度多方位研究分析,并将所研究对象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外界的机遇、威胁等进行列举并绘制成矩阵排列,从而使研究对象从自身角度的缺点与优势、外界角度缺点与优势较为具体地展现在研究者的眼前,从而加强人们对所研究事物的具体了解,既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发展决策。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SWOT分析法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可在SWOT分析法下得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同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笔者就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2.1 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

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2.2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2.3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2.4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3.1 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3.2 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

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3.3 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

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4 结语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相关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中医药企业的建设力度,扩大重庆中医药企业贸易市场,加强中医药企业集群间的联系,从而加强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杨东梅.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08

[2]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05-01

[3]田庆爱.重庆市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3-05-20

[4]李春光.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2010-03-01

[5]刘红宁.时洪洋.薛铁瑛.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10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SWOT模型;产业竞争力;稀土产业

本文为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课题《基于SWOT模型的赣南稀土产业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xj11082)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30日

稀土元素被誉为“材料维生素”,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稀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国防、航空、稀土永磁材料等应用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上主要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但是之前我国稀土一直存在稀土贱卖现象。随着国家对稀土资源的调控,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SWOT模型对赣州稀土产业竞争力研究。SWOT模型是由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提出。本文将从赣南地区稀土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一系列提高稀土产业发展的对策,对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赣南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赣南地区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美誉,其离子型稀土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探明的工业储量占全国同类型矿藏的50%以上。经过30年的发展,赣州已初步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冶炼加工、科研应用到对外贸易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稀土产业已成为赣州重要支柱产业。根据赣州工信委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稀土企业32户,工业产值过百亿,在稀土金属和中重稀土氧化物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稀土应用上,稀土合金、荧光粉等已初具规模,是国内最大的稀土节能灯生产基地之一。赣州虔东稀土集团公司、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公司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金属生产企业,赣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赣南稀土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产业集中程度低、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稀土人才缺乏等问题。

二、影响赣南稀土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

1、资源优势突出。赣南地区稀土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便于资源的开发。根据中国稀土信息网资料显示,赣南地区稀土资源占江西省90%以上,占南方七省的36%,尤其重离子稀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土资源优势,在探明储量中占全世界的50%左右,丰富的稀土资源给该地区行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条件。随着国家对稀土资源的战略调控,采矿证成为稀土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地区拥有南方7省104个采矿权证中88个,为当地稀土产业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2、产业优势。赣南地区较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体系,稀土冶炼技术和工艺水平高,为稀土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产业集中程度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相比内蒙古稀土产业,以包头稀土企业为整合的模式,赣南稀土行业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上市企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结构矛盾突出。该地区稀土企业主要以稀土冶炼和分离为主,上游企业占据70%左右,产品附加值低。在稀土应用型产品、高端产品应用上几乎为零。产业链比较落后,应用产品低,产品附加值低。

4、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稀土人才缺乏。由于赣南地区深处老区,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该地区稀土企业普遍缺乏独立的研发机构,产品创新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二)机会与威胁

1、政策契机。近期国务院出台了振兴原中央苏区发展若干建议,其中明确指出对稀土、钨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在国家下达新增开采、生产总量控制指标时给予倾斜,这是赣南稀土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2、稀土市场需求广阔。随着稀土应用领域的进步扩大,稀土消费量增加迅速。由于稀土的特殊性能和不可替代性,稀土在新能源、环保、国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迅猛增长,将极大地拉动对稀土产品需求。

3、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稀土价格的大幅上升,稀土产业已成为赣南地区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税收来源,个别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屡屡“突破底线”,对国家稀土管制政策视而不见,放任企业任意开发稀土资源,大量矿产品遭到无序开发,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稀土价格的上涨,诱发稀土盗采现象。上述粗犷性的资源掠夺手段,造成稀土资源逐渐枯竭,山体植被严重破坏,水质遭到污染给当地百姓生计带来很大影响,尤其赣南地区处于赣江源头很可能给整个江西水资源带来破坏,严重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

4、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威胁。稀土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带来的不是企业强劲的研发需求,而是上游企业囤积居奇,下游企业面临无米之炊;另一方面稀土价格的暴涨和剧烈波动造成下游企业经营困难,产品利润萎缩严重,整个行业有序发展遭到威胁。以磁性类行业为例,面对稀土价格暴涨时,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薄弱缺乏稀土资源储备,在不断上涨的价格面前束手无策,面临停产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

(一)以国家振兴苏区为契机,建设稀土产业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财政、税收、金融、产业配套等方面支持;另一方面加快行业整合,促进产业集中,建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延长稀土产业链。一方面赣南由于深处老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要在该地区对稀土人才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加强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的配合,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研发新技术,努力打破西方国家专利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稀土的价值在于应用,在稀土产业链中,下游产业具有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的特点,我们改变产品结构,努力提高稀土在新兴高科技领域的利用,使我们从初级原料产品到深度加工产品过渡,使我们产业发展模式从粗犷型到集约型转变,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稀土开采。一方面在稀土开发的过程中,加强在环保方面投入,努力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环境带来的损害;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稀土开采政策,合理有序地开发稀土资源。

(四)进行稀土战略储备,建立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随着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储量正在日益耗尽。由于稀土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等领域拥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国家未来利益。赣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重离子稀土资源,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稀土矿产品体系,特别有针对地储备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氧化物等。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稀土储备制度化。

四、结语

伴随国家振兴苏区计划的实施,赣南稀土产业迎来发展的良机。我们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培育龙头企业;施行人才引进政策,加强科研投入,积极发展稀土高端应用产业。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施行稀土战略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地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给当地人们带来实惠。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余九.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及发展的主要任务[J].中国稀土学报,2007.6.

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模式 构建

电子信息产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言,且技术在不断的革新,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占据着广阔的市场,已然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热门产业。若想充分凸显电子信息产业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优势与价值,探索最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对社会的进步与发

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状态也较为平稳,且诸多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点很是关键,为计算机、通信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仍旧有待加强,成为未来的重要任务。

1.1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具有相应规模的制造企业与软件信息化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数量高达6.0万家以上,截止到2015年,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所产生的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0.0%以上。

1.2 进出口贸易有所下滑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总额度为13088多亿美元,而2014年的贸易总额度高达13237亿美元,可见2015年同上年相比下降了1.0%。通过对数据的具体性分析,了解到进出口额度明显降低,致使进出口总额度呈现下滑的态势,是目前所凸显出的问题。

1.3 科研创新性增强

新时期,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环境、技术等层面都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创新性也在不断增强,且此类企业纷纷投入自主研发与创新活动,利于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2015年,我国公布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强企业,且2014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额度达到1200多亿元,专利量达到17万件以上。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对核心类产品的研发深度不足,技术与人才资源相对薄弱,专利性也不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2.1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从长远角度考虑,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以前瞻性视角提出一些合理的产业政策,为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依。为此,政府应为行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加大在人才体系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放宽管制,为行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活动,能达到刺激与激励的效果,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为彰显政府部门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视,在政府机构应设置电子信息产业专项部门,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2 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为满足行业需求,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及时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对电子信息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根据电子信息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如电子软件开发、系统程序编程、电子商务等,既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还能改善当前就业难的问题,一举两得。作为一名专业的电子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最先进的技术头脑,了解行业中最为先进、实用的技术,且注重技术科研工作的开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人员上岗前,必须开展岗前考核,对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电子信息化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而系统行的考核,合格者才可被录用。

2.3 创新电子信息化技术

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态势,若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应顺应产业融合的态势,及时将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进行结合,及时研发最新的技术,寻求产业的最新增长点与发展点,将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与价值发挥极致。因此,应全面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化升级,顺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及时推动生产性信息服务与工业软件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借助信息化行业来带动工业化生产,借助工业化来推动信息化建设,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产业链的设计,应强调内部各个环节间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协调,将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倾向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等领域,及时对应用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并将重要的技术元素渗透到通信服务、产品生产与制造、软件开发等方面,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打造精品形象,实现产业联盟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主导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市场运作环境,构建合理的产业链条,注重链条内节点的有效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在共同努力与协调下,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必然结果。以WINTEL系统为例,该联盟在电脑桌面上的垄断时间有20多年,通过英特尔与微软的共同协作,二者能实现对下游PC生产商的遏制,以从中获得暴利。后来,移动设备与平板的出现,对WINTEL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产业链变得多元化,消费者的可选择性更多,最终导致该系统陷入发展困境。从中可得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必须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基准和核心,做到体系各节点间的分工、协调与合作,运用集群式的发展方式,能达到理想的产业发展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产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科研成果显著,利于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构建更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严格的电子信息化产业发展制度,及时消除各类风险,强调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渗透创新性的技术元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中伟.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与转移路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04):63-68.

[2]刘烈宏,陈治亚.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01):8-11+16.

第6篇

一、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电影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休闲娱乐形式,其不仅是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也是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对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电影产业作为软实力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

1.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电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其不仅能使自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票房收入上,还可以通过与电影相关的衍生品的营销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已经在电影中广泛的应用,这就为与电影相关的技术创造了更多发展空间,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岗位。在电影产业的带动下,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起来,同时也为社会就业提供了多个岗位。这就是电影产业的关联性。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其融资方式也日渐丰富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企业的发展。此外,电影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扭转贸易逆差,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促进作用。

2.中国电影产业对文化的影响。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国,能否将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文化认同感在逐渐的减弱。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之后,其凭借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展示美国人物像、社会现状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思想、甚至传统文化。美国电影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比真正的经济掠夺更令人后怕,很可能会动摇我国文化根基,甚至同化一个民族。在这种情况下,防止美国文化渗透、保护中华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3.中国电影产业对政治的影响。新世纪以来,仅用经济、军事为主的硬实力来提高国际影响力,已无法满足新世纪国际往来,而软实力则不同,其本身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通过亲和力和影响力能直接争取其他国家的政治支持、价值观的认同和文化的接受,能够以和平的方式不断改善我国国际环境。目前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作为文化载体,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民族传统、意识形态,也涉及到政治主张,其在在宣扬民族传统、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上有重要作用。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还能将本国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及政治思想传播到国外,使国外更好的了解中国,以促进彼此的交往。

二、新世纪中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直接、间接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想使电影产业更好的发展,就要有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对电影产业进行扶持,才能使电影产业迅速发展,才能更好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1.新世纪中国政府政策扶持对电影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世纪也就是2000-201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电影产业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相应的体制改革都是以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而提出的,加快开放主动策略,融合不同的资金进入电影产业,已经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政府扶持政策。在2000年的时候,实行了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在2001年的时候有对放映机进行了改革,并列出来改革的实施细则,同年放松了电影单片许可证的范围。之后一年的院线制改革并实行,在2003年的时候CEPA的签署以及《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20号总局令的出台及相对开放的准入制度《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43号总局令的出台等,这些方案的出台,对电影制片、发行及放映经营资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放宽了注入制度,同时对外资、港资的引进以及电影审评都作出全新调整,无一不说明政府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开放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2004-2006年间,广电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若干政策的通知》,这些政策的提出,不仅为新时期的电影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同时而也拓宽了海外市场。新的优惠政策的提出,为国产影片走出去创造了条件。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发展中若干税收政策问题出台了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2.新世纪中国政府政策扶持对电影产业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我国电影产业处于高度繁荣时期,繁荣时期的出现与我国政府的经济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经济优惠政策出台,不仅促进使影片发展、市场的发繁荣,同时对电影工作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电影专项资金这一先征收后返的经济优惠政策提出并实行,为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年国家征缴电影专项资金约9000多万元,与1996年相比较是其11倍。不仅如此,这些专项资金不仅资助了国家重点影片、农村影片及少儿影片的拍摄,同时也为电影走进社区及在农村数字化放映等提供了资金支持,据统计,这一年的资助总额约2亿元。

第7篇

1文成县自然概况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27°59′,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6万hm2,占71.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地势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24%,林木蓄积量达230万m3以上。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 885 mm,无霜期285 d,年日照时数1 842 h,年蒸发量967 mm,年平均气温为18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在浙江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土壤深厚,其成土母岩为红色壤类红松土,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2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将油茶产业列入该县九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农民种植油茶的热情高涨,油茶产业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文成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油茶提升项目,油茶林面积、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进一步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10年又将2个油茶精品园建设列入到浙江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工程进行扶持。为了加快油茶优良新品种培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茶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实现油茶高产高效,带动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文成县已从外地引进优良油茶苗逾50万株,新发展油茶良种示范基地逾333.33 hm2,其中良种推广面积166.67 hm2,技术推广面积166.67 hm2,建立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3.53 hm2,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3.33 hm2,分布在大峃、黄坦、南田、百丈漈、玉壶等镇,成立了多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3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文成县油茶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二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促进文成县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油茶产业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油茶产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竞争力。

4 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4.1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

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在深度开发利用茶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提高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茶果原料,取得高额利润的回报,把油茶的系列产品推进更广阔的市场,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展对茶壳、茶枯、茶油等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4-5]。

4.2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提高补助标准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标准作出规定,经林业局验收合格新造油茶基地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3 000元/hm2,其中整地已通过县造地项目得到补助的,补助1 500元/hm2;低产油茶林改造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2 250元/hm2。

4.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步伐

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大油茶新品种的预植更新力度,加大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建议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文成县委、县府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油创新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逐步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中心,用于名优品种引进、良种选育、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等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科技含量。

4.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建油茶名优品牌

油茶产业作为文成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绿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市场对油茶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实施创建油茶名优品牌战略,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6-7],对于加快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成县府、县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和培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育和油茶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油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5参考文献

[1] 回良玉.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1-4.

[2] 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6):50-51.

[3]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4] 余钟仁.上饶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83-384.

[5] 熊征宇.坚持产业带动 建设油茶大县[J].咨询与决策,2011(4):83,93.

第8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油茶产业效益为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广高产良种油茶造林,加快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依托科技,努力建成以油茶栽培生产为基地,精制茶油加工为龙头的以及其它产业相关联的油茶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进我县油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高产良种油茶苗年生产能力300万株,建立高产良种油茶采穗圃300亩,高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60亩,新造高产良种油茶林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5万亩,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6.5万亩,油茶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到2020年,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31.5万亩,新造高产良种油茶林达1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0万亩,油茶产业总产值达5.8亿元。培植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打造油茶产业链,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二、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

油茶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茶果可全部利用,茶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效实现林农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营造油茶林,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居住环境。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油茶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抢抓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当地油茶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真抓实干,共同把我县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建设

坚持造改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取深挖抚育、水平带整地、高产良种补植等措施对现有低效油茶林进行改造。同时,在适生区新造高产油茶林,并选择条件适宜的优势区域,建立一批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加强油茶基地交通、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四、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一)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油茶林地的流转。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引导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进规模经营。

(二)培植油茶龙头企业,转变经营模式。鼓励和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培育1至2家品牌企业,进一步提高我县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先进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综合开发和利用油茶资源,延伸产业链,加强市场开拓。

(三)引导企业和贩销大户、种植大户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成为联结茶农、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企业和农户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较为紧密的经营模式,实现公司获利、基地发展、农户受益的良好格局。

五、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建立项目扶持机制。20*年-2015年,要统筹涉农的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项目建设。

(二)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年-201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产良种培育和推广、低产林改造等方面。

(三)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开发油茶产业。

六、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依托责任林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推广队伍建设。林业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油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基层林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的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以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方式直接参与油茶产业开发。

(二)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关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关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油茶林培育按照省级地方标准设计、施工、验收。同时配合科技依托单位,积极开展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为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七、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政府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农办、发改、林业、财政、农业、水利、建设、国土、科技、扶贫、气象、工商、质监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林业局作为主管部门要负责做好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工作和日常业务指导等工作。其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