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8: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动手实验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综合教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课堂上充分突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示,以达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做还原糖、蛋白质实验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斐林试剂使用时要混合后才能用,而双缩脲试剂如果混合使用又会怎么样?如果双缩脲先入B液,后加入A液会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给予肯定,那么如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的启示,启发学生从斐林试剂的实际成分和化学性质入手,最终学生理解斐林试剂实际上用的就是新制Cu(OH)2,此时的氢氧化铜处于胶体状态。如果放置过久的话,氢氧化铜完全沉淀,反应无法发生,所以现配现用。先加氢氧化钠是为铜离子和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如果混装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使实验失败,如果先加硫酸铜,会使溶液呈蓝色而观察不到现象。通过教师的启发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之一

生物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例如,在复习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时,我在黑板上写出“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4~5个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围绕“同源染色体”展开讨论,我们所学过的高中生物知识哪些与“同源染色体”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对相关知识的复习,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生物教学中设计合理猜想,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我们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体会真实的问题,得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检验猜想的正确性,使生物的教学活动成为具有无限乐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生物的兴趣就会充分体现在学习中。

例如,在学“免疫调节”一节时,教师播放“泡泡男的视频”(免疫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学生思考问题: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泡泡男孩”能用意念感知病原体的存在吗?“泡泡男孩”的内分泌系统正常吗?他能否借助甲状腺激素直接杀灭病原体?哪种调节机制可以杀灭病原体?渴望妈妈拥抱的“泡泡男孩”为什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

四、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础,积极训练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往往就不能得到较好发展,即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火花闪现。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为重点发展创新能力,训练思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散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的解决方法。由此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二是创造性想象训练。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由此,教师应提供材料,使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加以糅合和变幻,创造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巧妙解法。

五、要养成学生良好的性格,良好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人的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远大的理想以及努力进取、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经常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此,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经常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了解科学家的光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持久的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其次,提倡学生勤思与多问。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也是他头脑思考的结果,教师也要耐心予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高中物理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表现,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飞跃标志。

创造性思维,即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发现和解决人类所未发现或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灵感思维,创造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联想等。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非重复性和超越性等本质属性。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都是第一次获得的,符合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必定具有“空前”的新颖性,思维者的大脑中不可能“检索”出或从记忆库中提取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结果,因而创造性思维是非重复性的。由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总是新想法,因此在认识上必然超越经以往的水平,达到崭新的高度。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提高,都决定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和终级目标。

2.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们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通过创设情景,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通过探索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识,甚至创造新事物。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专题时,力的分解是《力》这一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的主要思维障碍是: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我例举了这一题目: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被三角形支架ABC在 B点通过细绳悬挂而静止, AB杆保持水平,BC杆与竖直方向成α角,求AB杆受到的拉力和BC杆受到的压力大小。 为了使学生理解细绳拉力(F=mg)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是拉伸AB杆,二是压缩BC杆),我叫学生们站起来,让同桌学生的手臂叉腰,要求手的后臂保持水平;另一个学生在其肘关节处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拉力。

接下来,同桌学生互换重复上述动作。通过学生的上述动作,让他们看到AB、BC两杆分别类似手的后臂和前臂,从而理解上例中细绳拉力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通过寓教于乐的实验,建立形象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在上述情境中增强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感性认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既可加深理解,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疏通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们在兴趣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如何确定两分力方向”的理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夯实基础,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储备力量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首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没有知识,创造性思维犹如无源之水,难以进行。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种种科学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或指导学生去学习。例如为掌握某一物理模型,既要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等,同时也要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内化为其头脑的认识结构,因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理解和记忆,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促进运用和转移。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物理模型的本身,而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物理模型的形成过程,从而领悟和掌握物理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及推理过程,教师的不断而富有激发性的创设问题的情境过程,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问题的情境常用的方法有设障存疑,启迪思维;似是而非,思辨释疑,巧布疑阵,激发求知,引经据典,发人深省;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等等。

4.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发散思维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你放开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它的功能,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法;它的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干载”,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所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上培养其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中培养这三方面的思维品质,就要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顺利展开,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创造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变换题目类型和形式,改变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推广或限制,对错题,病题的识别和诊断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复手段。

第4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方案;物理情境;变式训练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各种因素为基础,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然后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进而得到新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灵活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学习物理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将会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总结与摸索,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物理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以基本概念和规律为基础,而这些规律和概念都是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与生产活动、自然现象,以及通过物理实验得来的,所以物理教师应该选择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类型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实际,进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物理教师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学方案的优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认真备课,进行构思,巧妙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以求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的同时,开放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要想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物理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物理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精心策划,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巧妙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计划来。

三、物理教师要学会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良好的物理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智能,形成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良好的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物理情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的,所以物理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物理教师要善于质疑,通过质疑设立悬念,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思考与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其次,物理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问到“点”。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物理教师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最后,物理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阶梯型问题是由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环环紧扣的问题组成的。而发散型问题则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提出的极具价值的问题。阶梯型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和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具有极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这两类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实验情境

物理的教学与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实验情境,进而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师创设实验情境的时候,也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改进实验的方法,在探索新途径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在由现象推出结论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其创造性思维。

(三)议论情境

创设议论情境,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拓宽学生思路,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方法。物理教师在进行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创设一种议论情境。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随意发挥,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物理教师要注重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训练与解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努力,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一题多解主要锻炼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一题多变则注重锻炼学生思维的应变性,多题归一则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收敛性。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这几种变式训练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5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新 中学数学教育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的材料,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程序和方法加工信息,从而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它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独立地解决自己未曾解决过的问题上,或对某些习题有着独特解法。就思维成果而言,这种思维并未产生实际的创新成果,但就整个思维过程而言却带有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多方面着眼,并应寓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十多年的 学子,本文试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认识。

1.抓好 “双基”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规律,打好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对已有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运用,并把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重视“双基”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善于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都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习题课的教学占了大量的课时,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需要一种内在的动机,这种动机是由学生自己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引发的。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学习、探究、施展才智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知识的形成^程,并引导学生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做有时可能麻烦费时,但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得出了结论,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总结

第6篇

分析,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

G633.6

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关键性学科,强化数学教学的质量对于初中教学的整体性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实践来看,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强化抽象性分析,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得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更加的具象,这样,数学教学的困难程度会显著的降低。简言之,为了强化数学教学的质量,积极的探讨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巨大。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初中数学的教学对于整个初中来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现状:第一是教学模式的固化比较严重。从教学实际来看,传统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模式对于思维的创新发展有着阻碍作用。第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利用比较单一。目前运用的最主要就是课堂讲解法和作业训练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数学的魅力发挥大打折扣。第三是对于教学的总结工作做的不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发展突破性较弱。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现阶段中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学实践来看,创造性思维培养有两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得数学教学的新意显著增强,这样有助于增加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理念更加的多样,这样会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创造开阔的思维空间

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为思维的开阔创造空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转换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身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老师做好指导者的工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的自由,对问题的思考也会更加的多样,过去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思维的限制作用会大大的减弱。第二是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创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会显著的提高,其思考也会更加的积极。简言之就是通过师生身份的转换和课堂气氛的营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和自由的思考空间,这样,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也会更加的顺利。

(二)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利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创造性而言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活起来,这样,其思维的创新性才会进一步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积极的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分组研究法等,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了解。换言之就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加的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会更强,而有了发散的思维,其思维活性明显的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三)强化基础总结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成长的沃土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积极的进行基础总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简言之,不管是思维的培养还是方法与理念的进步,都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进行,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基础的总结,可以加深数学学习思维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是凭空的,它的产生和壮大需要汲取一定的养分,而数学基础就是养分来源的土壤。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关注学生,做好总结工作,这样,其学习的完善性会更强,思维建设的强度也会显著的增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会进一步的强化。

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强化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有助于老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积极的分析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措施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恩忠.浅析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5,15:90.

[2]谢雨希.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84.

第7篇

一、夯实基础,打好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学生的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的运用,其实,新的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而就一般而论,知识面越广越深,他的联想、类比和想象的领域的越广,从而得到的创造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有了“基础”后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是应当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就渗透,使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主要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突破常规,只有发散性达到“独特”这个要求时,才有可能是创造性的。

一般说来,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应和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可见,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具体做法有:

1.将课本例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1)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发散。

2.对问题解法进行发散,即通过对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对图形进行发散,这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角度研究或图形中某些元素、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化的研究,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

4.利用探索问题,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探索内在的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想象力诱发学生的灵感

“想象”是人脑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创造新形象,必须以曾经知觉过的其他各种有关事物的表象为材料,这样,加强知觉,丰富学生关于客观事物的表现的储存,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必要途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现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自觉而有意识地追求教学材料和数学事实的形象化,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努力方向,而“灵感”是指人长时间地思考某一问题,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外界条件启示,茅塞顿开,豁然贯通,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短暂过程,而外界条件的启示主要是通过想象过程形成的,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的灵感,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是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四、注重类比,提高猜想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和提高

创新精神的开拓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提升能力、应对变化,适应时展、社会进步,积累才情的重要步骤,是初中学生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学习能力能否进步,学习效益能否提升的关键。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性在于撕裂常规,打破原有秩序,在旧有规律和模式中产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创造性的基础上来了解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呢?这是初中美术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解决了这个课题,初中美术教学也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初中美术教学似乎没有感受到这种启示。仍然是教师在讲台前不遗余力地讲解着美术知识,学生倾听着教师的讲授,这样的课堂缺乏的不止是互动,而且缺乏的是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作画时,一边画一边讲解作画步骤,学生在课桌上仿画,或抄写作画知识重点。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着我们的美术课堂,学生的美术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无法获得提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挖掘。基于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把学习重心从教师的知识教授为主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为主上,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多设置创新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升。

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初中美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要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1.在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中要敢于打破常规,让思维活力四射

美术教学要打破常规,充分利用创新因素,发现美,描绘美,在美术活动中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要顺应时代对美术作品的要求,对美术人才的要求,这些要求传达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不拘泥于一成不变,不僵化于因循守旧,要有开拓进取的意识,要有敢于异想天开的心理认同,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

2.在美术课堂中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彻底拚弃,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练好基本功。创新教育的先驱格罗皮乌斯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术教学的训练时,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学生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格罗皮乌斯的教育理念的精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作为初中美术教师也要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3.营造充满活力的思维环境,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约定俗成的东西绝对称不上创作,而优秀的美术与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立意巧妙、构思独特、制作精美的东西。它明显的特点就是:创造性的思考,探索性的构成。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可以通过美术教师的传授而获得,而创造性的构思和立意只能靠学生顿悟。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为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鼓励他们对已有的知识作出新颖、独特的转换和组织,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新关系,从中敏感的提出有见地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随声附和,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要营造适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把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作为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无论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教学,都必须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以人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堂美术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要靠持之以恒的坚持,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坚持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信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学生就会还你一处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朱先成: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