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阅读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阅读,一直都是困扰着我的一个难题,虽然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阅读技巧到阅读方法等的多方指导,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幸运的是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高效阅读培训,无疑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悬挂了一盏指路明灯,从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道路。高效阅读法呈现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的科学性。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高效阅读是语文教改的科研成果,是阅读教学上的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它对于整个语文教改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把效率观念引入阅读教学,不仅使阅读教学的结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改变了学生的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智力素质。
一、从教材出发扩大学生阅读面
针对学生阅读面不广,知识结构较松散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阅读的面,但是这似乎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还缺乏阅读的方向,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要读哪些方面的书。也就是说,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方向缺乏甄别能力。在这方面,教师的丰富的阅读经验就要发挥作用了,如果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那似乎不现实。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以教材着手,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如在学习《论语八则》后,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扩大学生阅读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关于《论语》的其他文章,或者是《老子》、《庄子》的相关文段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立足本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内容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的知识。
另外,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明白的道理,而且都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老师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得是苦口婆心。然而我们大多同学并“不领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比如:第1课《童年的朋友》节选高尔基的《童年》里的一个片段,鼓励学生去读高尔基的《童年》以及自传性的其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第2课阿累写的《一面》,介绍与鲁迅的一面之缘。那么鲁迅是怎么的一个人呢?通过读鲁迅的作品来走进这个为伟人,推荐鲁迅的作品让学生去读《朝花夕抬》、《呐喊》、《彷徨》。第3课魏巍的《我的老师》,介绍他最著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去读。教师适当的讲讲所推荐数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引起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知识的转换,将文章中精髓部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思想,需要在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二者可以相互辅助。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讲课的方式,避免“权威式”教学,不要让学生对教师的解读产生定势思维。尽管学生吸取教师的思想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全屏吸收。这是素质教育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要求。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文章中的一些“断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个人的思考。最典型的就是《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在文章后面,并没有对孔乙己的命运进行明确的解答,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有死?”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而是要让学生从整个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进行思考,不能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么一句话进行猜测、阐述,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犯的错误。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三、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这也是启发性教学的要求,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细致地研读课文,筛选借鉴参考资料中的信息,删繁就简。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有一位老师在上《阿Q正传》时,借鉴了于漪老师上《孔乙已》一课的提问方式。凡是读过鲁讯小说的人,没有人不知道阿Q的,鲁迅在他所写的人物中最喜欢阿Q,他为什么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一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总会情不自禁地夺目而出,可是我们读《阿Q正传》,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自然就很具有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作用。
总之,高效阅读是语文教改的科研成果,是阅读教学上的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它对于整个语文教改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把效率观念引入阅读教学,不仅使阅读教学的结构体制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改变了学生的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智力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由于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很好的分数,所以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来进行授课,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故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转变理念,转变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学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多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文章阅读中学生如同复读机一般跟着老师阅读,课程枯燥而让人厌倦。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要明白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不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新奇有趣的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语文课堂应当是活跃的,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适当时机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辩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主动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有兴趣去探索、去询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同的阅读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现在比较常见的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如果没有设计相应的问题,学生只能盲目阅读,完全没有发挥阅读课程的作用。并且现在许多学校都运用多媒体教学,然而有些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依然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多媒体设备并未得到应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没有收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有的直观性、欣赏性、新颖性等优点,可以展现许多图文声像并茂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设计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只有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按预期的进程进行,才可以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部分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要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2.营造融洽、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课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精神,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发。同时,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个人潜力得到发掘,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对于思想偏激的学生要及时引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难免出现个别学生思想极端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切记不可以严苛的态度进行批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严厉批评不仅起不到纠正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后续的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想想自己的言论会不会使学生反感,是不是足够亲切,如此,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减少家庭作业量
对于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阅读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足够的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这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并不定时询问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询问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减少家庭作业量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书籍,也可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自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更愿意与老师互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教学也就有更好的效果。
阅读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章理解能力。初中语文的课堂阅读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兴趣是一种调味品,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兴趣是一把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可以说,学生对阅读有无兴趣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成败。因此,要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而要激起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就不能一板一眼、开门见山地直接让学生进行机械的阅读,而是要讲究教学技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1.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场所,有知识的互动,更有情感的交流,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语言艺术。因此,教师不能以不变的语气与语调展开教学,而是要运用语言艺术,发挥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喜于听,乐于学,欣于行”。
2.引入图片、影像等
高年段的学生思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借助课本插图以及从互联网上所收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坐井观天”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猜想青蛙会说些什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问题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以说,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为此,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本身的挑战性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使学生带着心中的困惑展开主动阅读。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们就可以针对题目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要去山中拜访好友,那么山中都有哪些好友呢?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展开积极的思考,这样的阅读不再是被动而消极的,而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并没有隔离于文本之外,而是与作者融为一体,与作者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再是禁锢在文字上、教材上、教室内,而是畅游于有着无限风光的大自然中,与古桥、树林、小鸟、山泉等进行亲密接触,感受风的和煦、雨的滋润,学生的思维是开放而活跃的,可以透过文字通过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来感受充满诗意的画面,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以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教学是一个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就肯定少不了交流。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后,学生通过阅读会形成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受。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思维的交汇与意见的交换,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升华学生的情感与认知。
1.培养学生学会表达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否则就会失去提升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深刻阅读的基础上,让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的表达才能生动准确。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尽可能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因此,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全程认真倾听,抓住重点与要点,理清思路。当学生发言完毕时,再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阅读;散文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策略探索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目标,当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更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内容。因为对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者甚多,但可用于实践且高效化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还未见可露锋芒。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一大困惑。怎样的教学策略能使中学语文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步入高效化,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近三个多学期的潜心钻研和认真总结,现已形成了令学生喜欢,自己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明显的可行性课堂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研读教材,确定目标
在实施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写作思路,围绕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文本教学资源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全靠目标来导航。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整体感悟,领会主旨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句和关键词,通过整体感悟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写作是讲究气势的,整体把握课文才能追随作者的气势,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这一方法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用的较为成功。我通过速读课文并复述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受文中“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然后采用抓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了散文的思路:在百草园的生活―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进一步感悟了散文的主旨。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或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化学生,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扮演作者或主人公的角色,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才能动之以情地感染学生,使其动之以情地投入在阅读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一方法在我教《背影》一课时实验的较为成功。在教学环节中我在借助音频朗读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基础上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文中的“我”就是你自己,与父亲车站送别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几十年以后你读到的父亲的信会是什么内容,你会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吗?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此刻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了主体活动之中,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问题意识,实现创新阅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明确目标,把握主旨之后认真研读文本,围绕目标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设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勤于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在新问题不断提出不断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如:《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怎样理解?文中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文中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等问题。教师对他们的提问一一鼓励后,顺水推舟,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步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经过十分钟的讨论问题的答案已水落石出。学生已理解了关键句的含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和白描手法及其作用,此刻教师引导学生顺其自然的把握主旨后再用启发式提问“你能用白描手法说一说家乡雪后的景象吗?学生很快的就进入了课堂模拟口头创作的氛围中,这样在不断探讨中实现了由阅读到创作的能力提升。实现了散文阅读的创新。
五、合作学习,培养潜能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和领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适当调控,选择与本节阅读课目标吻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也使学生在不断合作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六、类文拓展,扎实巩固
在课堂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选择与探究的文本类似的文段进行课堂阅读拓展训练,既利于检测教学效果,又便于巩固阅读方法。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通过拓展训练实现人文因素的熏陶。
七、总结收获,适时评价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结束时,教师应指定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方法,获得了那些启示,悟出了什么道理。并说说今后读类似文段应该怎么读。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感悟能力。期间,无论学生总结得深还是浅,教师都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偏差,教师在巧妙纠错的同时鼓励他敢于总结的勇气。这样能使学生获得自信,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课堂散文阅读教学应在阅读目标指引下,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为重点,最终使学生养成勇于提问,善于总结的散文阅读习惯,达到提高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现状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育界虽然一直在提倡新课改、新教学、新模式等等,但仍有不少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活跃、热闹的课堂气氛,缺乏对文章的深入讲解,导致不少学生对文章没有想法和感悟。不仅如此,教师还习惯用“读”的教学方式,教师读,学生听,一味的夸夸其谈,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无法从实质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针对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探究有效的实施策略
1.培养合作意识 教导合作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落后性。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同时还导致了学生对其所阅读的文章没有感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小学生与人交流,团体合作学习的意识,也缺乏团体合作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改变“老师读,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挖掘文章思想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除了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更需要的是通过教育传达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可以先将生字和生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接着,给出文章的感情线索: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解和透析。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阅读,自发性的探索文章的情感。最后,老师作为引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诠释,特别的,对于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的感情和对应的文章要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发展的线索,对文章有一番深入的见解。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阅读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学习感兴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
2.适当的进行提问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美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提问,问得多,学生会烦;问得少,学生会困;问得难,学生会怕;问得易,学生会腻。因此,如何让提问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合的时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如:在学习《莫泊桑拜师》时,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就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莫泊桑一共拜了多少次师?然后,让全班阅读课文的第一段,阅读完之后再问:他为什么要去拜师?在此之前可以先跟学生介绍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抢答,前面已经介绍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速度最快和答案最准的两组同学可以分别加一分,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统计分数,得分最高组应记录起来,在期中或期末时进行公开表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给予小礼物进行奖励。在全文朗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莫泊桑三次拜师的过程中,哪次最精彩?为什么?在总体上对文章进行学习之后,可以对段、句、字进行剖析。如: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在莫泊桑说这话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让学生把自己与莫泊桑联系起来,将心比心,设心处地的思考莫泊桑的心情和想法。这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善于阅读,热爱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提问,是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值得广大教师继续沿用和探索。
3.坚持有教无类 对学生都进行点评
孔老先生曾曰:“有教无类”。其实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有教无类”都是一种职业的责任和道德,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才有利于对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应该对某位或某几位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歧视。小学生的发展未来空间很大,需要教师不偏心、不偏袒。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分组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对每一组的学生进行总体的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要提出改进的方法。在一节课堂时更要注意每组学生进步最大的同学,停滞不前的小组要给予精神上的动力支持。对于不善表达自己,不喜说话的学生,教师不要感到无奈和失望,而要对其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如:可以点名让这类学生进行个人朗读或者群体朗读,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下进步,每一次的朗读将会越来越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
有教无类,重视每一个学生,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只有从本质上解决了“偏心”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尊重老师,才有利于顺利开展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的道路很长,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3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正文:
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重要。那么,教师如何以生为本,根据本班同学的阅读层次来制定本班同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每一个高校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传统的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校学生的阅读层次的需要。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开始参差不齐,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认真思考着在高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巧设新的教学环境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阅读教学形式。
2、 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明显不足,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肢解现状比较严重。
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主要表现在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以及对课文的结构进行逐字逐段地进行分析,对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比较重视,使阅读教学成了肢解的生词以及句段的教学。这就导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多过阅读能力的训练,而与教材配套的泛读教材更是被教师束之高阁,更不用说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训练了。这些都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对英文应用能力的需要。
二、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的探讨。
1、 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
在目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句论句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普遍,而很少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也由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变成了过分注重词汇而忽略了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够尽快进行到学生的语境中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句子的内涵。
2、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教学方法。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阅读知识的训练,更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层次,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教学,并能积极主动地在高校英语阅读课堂中体现思维的发展,灵魂的碰撞。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并强化理解能力的训练。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说带动读写,通过读写再次带动听说,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整体教学,让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循环阅读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英语阅读语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在阶段教学中完成相应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4、 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交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完成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技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量变的基础上完成质变,有实质性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强化课外阅读能力。
1、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多读多思。
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有赖于学生大面积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背景知识的资料的查阅以及大面积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大量阅读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多听英文电影、电视等,读一些英文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喜剧故事等。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帮助自己提升英语的阅读语感,还能学会快速阅读以及精读深思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训练自己的阅读思维,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定期适量的阅读刺激,能让学生提高准确理解英文原文的能力。
2、 教师要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做好书的引荐。
教师要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将课堂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阅读中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在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中以略读和精读为主,来获取信息和增强语感,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适时推荐和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要兼顾经典与时尚来选择必读书目以及选读书目,要让阅读书目既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将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相应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师在学生的阶段阅读中,为了保障课内外阅读的扎实推进以及有效地实施,教师要有效推出一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如在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用英文向同学讲解读过的英文阅读读本,并说明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而在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英文手抄报比赛以及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让学生通过英文的展示让学生获得知识上的积累又得到情感的张扬。
2、 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的训练,如在读书交流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英文阅读所得,或者通过英语的话剧表演展示自己英文阅读的内容。
总之,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实现高效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策略;夯实基础;传授技巧;点拨方法;铺垫背景
1 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鲁姆哈特(David. Rumelhart)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由此可知,语言知识服务于阅读活动,语言知识基础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效率。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通过三种途径来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一是扩充词汇量。词汇能力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同时阅读又是提高词汇能力、扩充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要搞好课本词汇教学,通过“读音、写形、记义、造句”等传统词汇教学方式,熟化课本词汇,把它们变成积极词汇,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图式,做到记得牢、写得对、用得上;另一方面,鉴于阅读材料中难免遇到生词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上下文语境、语法知识、同义、反义线索、常识和经验、因果关系、文中的举例、直接或间接定义等来猜测词义的方法,以获得不熟悉单词词义的能力。如postscript,前缀post-的意义是after,其词义就是“后记、附言”。二是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掌握化复合句为简单句或把多重从句从复杂句中剥离出来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 2 Robots文中:The goal is for the computer to use the data it receives to determine not only whether an object is just a piece of metal or a mine but also what type of mine it is.可分解成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并列句。三是识别主题句:“立论句通常在文章第一段,主题句通常在段落前一两句,结论句通常在最后一段”的一般规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义,全面获取正确信息。
2 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英国语言学家 John Munby 将阅读技巧分解成略读、扫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多项阅读技巧。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其中的三种基本阅读技巧,逐步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是略读 。如必修三Unit 4,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划出关键的词句来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如通过划出“Big Bang,form,combine,matter”等关键词,学生就能归纳出第一段大意:The “Big Bang”created the universe so long ago. 二是扫读。捕捉细节,快速寻找理解所需的具体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并利用过渡词、转折词等,抓住文章脉络。例如,选修六Unit 5,要求学生回答where is Mount Kilauea?过程中,用扫读技能从课文中很快地找到Hawaii信息。三是跳读。把具体事实细节放在一边,主要精力放在找主题句、捕捉中心概括文章大意上,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尽快获得文章的正确信息。
3 点拨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材料是无限的,但阅读技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技能解决无限问题,毫无疑问,就要教学生“会学和怎样学”,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点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切忌逐词逐句式阅读。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学生阅读时用手指点,逐词逐句唯恐遗漏,阅读速度慢效果差。笔者告知学生高效率的阅读者一眼能看四五个词的意群或句子,要求学生以意群为最小单位进行阅读,增强篇章内容的预期和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效率。二是培养默读习惯,切忌出声读。 “声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激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三是带着问题读文章,切忌漫无目的。笔者通过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原来的“读全文、题干和待选答案、再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阅读教学流程转变为“阅读题干和待选答案、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这一做法赢得了时间优势,为阅读文章过程中进行重点寻读创造了条件,从而能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4 铺垫文化背景,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力大于语言知识。心理学家哈德逊(Hudson,1982)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研究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认为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阅读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传授与方法的点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对照分析,大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懂得阅读技巧,但仍旧无法理解情景对话和某些英语句子的真实含义”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阅读中可能需要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为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正确率作铺垫。一是给学生介绍中西思维的差异,把握各自的思维特点,进行得体交际。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价值和爱好,注重实证经验和逻辑推理,而我国注重集体价值取向和团体利益,注重先验和内省,由此导致在打招呼、对待隐私、称赞答谢等方面的差异。二是给学生多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在教学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World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独立日等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激发了兴趣,增强了跨文化意识,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教学必修一Unit 4 Mandela 时,给学生简要介绍Nelson Mandela的生平;同时,结合阅读教学介绍The Civil War, Nazi Germany, the Middle Ages, The Renaissance等,学生加深了对相关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5 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采取夯实语言基础、传授阅读技巧、点拨阅读方法、铺垫文化背景等四大阅读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高中英语的有效
阅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有效教学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兴趣的激发不可或缺。同时,提倡合作探究的阅读模式需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故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提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阅读过程是学生主体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教师需要在阅读指导前以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一般而言,在初步阅读感悟过程中,学习目标要以基础目标为主,这样才能和学生的基础相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概括文中五幅秋景图是基础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然后尝试概括和总结。为更好地提高自主阅读的效果,教师可采用导学案进行反馈,并从反馈中收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困难,以便课堂教学中给予引导。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兴趣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对文本有了初步了解,为更好地激发学生进入阅读状态,能对文本内涵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问题包含在情境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老人与海》的教学为例,教师以话题“我心中的英雄”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然后过渡:在我们心中,英雄都是身强力壮、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些英雄却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的生活,去了解他是如何和鲨鱼进行搏斗的?谈话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简单直接,能在师生对话中然学生再次感知文本内容,突出重点。当然,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进行情境创设,也可以生活中的事件来启发学生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后就需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应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要注重层次性的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因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逐渐深入的,故而教师所提问题也就要紧扣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的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引导探究为例,教师以问题“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后,又追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学生理解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逐层推进的引导问题让学生不断深入到文本阅读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四、教师针对疑难进行精讲知识,巩固提高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教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进贾府时在门前看到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而这正是为贾府这一典型封建社会缩影的写照。同时,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精讲。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分析侍萍人物性格特点时发现学生存在疑惑,教师此时引导如“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这些都说明了她在有意地隐藏自己的身份。”以精讲来释疑,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深刻体会,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统一起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探究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有效、高效,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范琳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