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第1篇

关键词:生态课堂、翻转课堂、自我诊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一、内涵综述

1、生态的内涵

生态(ecology)一词最初来自于希腊文,关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后发展为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是物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课堂生态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组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英语课堂生态是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与对威胁的恢复能力。尹达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分别按照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三项指标,分析“翻转课堂”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要素及其关系。关于系统活力要素分析,他认为要对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与适应,以便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真正起到动力作用;关于组织结构要素分析,他指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是相互联系的,且集中体现为“合作”或“协作”;关于恢复力要素,他分析出恢复力的运行机制集中体现在“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动态平衡性,使教学生态系统呈现出“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不平衡”的不断交替逐渐发展趋势。

2、诊断的内涵

“诊断”一词源于医学术语。上世纪初法国学者比纳首次将“诊断”一词用于教育问题。100多年来,国外学者对于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国外学者大都是从发展性教学评价和有效教学的角度,根据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来诊断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主题在期刊内文章中检索到16条,其中尹达的研究文章有10篇,博硕士论文有4篇。张开洲在文献综述中指出“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师在其教学过程的前、中、后,都能敏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真实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成因,并做出行动改进的过程。”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指教师本人依据现行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

3、翻转课堂内涵

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中文为翻转课堂,即把教师课堂上课跟学生课后学习进行翻转,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新授内容通过网络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把课后学生练习训练放到课堂,并在教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中完成,此过程优化了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理念来自于美国柯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因学生经常缺课而观察到其实学生并不一定需要在教室接受老师传递和接受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完全可以先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真正需要老师帮助的是学生做习题、进行知识内化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放在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而翻转课堂利用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等信息手段,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由于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挫败感而导致的厌学困扰着商英课堂,迫切需要探索能有效克服学生厌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本人自发地进行了局部小范围的探索,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将我校商英专业2013届两个班级学生分别编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课程采用以“人人通”为云计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班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进行,以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三个月的教学实验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辛苦,因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视频,它的外延更丰富,教师除费尽心思做教学视频外,还要关注学生课前学习状况,学生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来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实践中出现一些弊端:如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自身能力、素养欠缺等等。

本研究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尹达博士所分析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把本人实践三个月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置于生态系统视角下,将尹达的“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作为诊断指标,对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实践调查,分析数据探寻病因,提出改进策略,推进翻转课堂本土化进程。

二、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

尹达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翻转课堂”本土化探究》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要坚持四条原则,即有效性、合作性、时效性、发展性。其中合作性包含“教师要站在学习者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开展听课评课为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因此本人为自己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外,为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访谈。

1、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选取我校商英专业高职2013届两个班学生,共60人,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由于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有相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及商务英语专业部同仁经比较发现,相比商英专业高职2012届、2014届和2015届学生,13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强,因此更适合该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三个月后发现A班学生相比B班学生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能独立解决问题,说明翻转课堂对学生有一定效果。

在尹达博士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的基础上,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调查包含17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即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

2、研究方法

本试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两种方法。在为期三个月以“人人通”为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A班30名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发放30份,收回30份,有效100%。共17题,从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进行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了解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高职商英专业的学生。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部听课教师进行访谈,从生态课堂角度了解听课教师们该翻转课堂优缺点的评价。

三、诊断数据分析

1、问卷调查诊断数据分析

(1)活力要素诊断数据分析

通过表1来看,有几条问题“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未能达到一半,反对声较多的是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认可教师有效调控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大半学生认为自己本身对学习兴致不够高。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课堂上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更能激发学习热情”这一指标表明学生很喜欢以活动展示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化,大部分也认为课前的视频对学习有帮助。纵观整个数据,翻转课堂的活力要素未能完全达到生态课堂的指标。

(2)组织结构要素数据分析

12题到15题的“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全部达到一半以上,这表明翻转课堂的组织结构要素已经达到生态课堂指标。尤其是第14题学生认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态度热情,语言具有激励性,并且具有指导意义。

由图1明显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教师和他们自己应当不断的学习,实际上学校已经构建了教师、学生与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能够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翻转课堂的恢复力要素也达到了生态课堂指标。

2、访谈诊断分析

此次访谈邀请了商务英语专业部2名听课教师进行访谈。首先被肯定是听课老师们认为任课教师已经作出足够多的付出让翻转课堂开展了起来,教师积极地承担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且具有充沛的活力,大多数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都能够自觉成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主体的角色,基本能符合健康的生态翻转课堂。听课老师们指出翻转课堂课前给学生的学习单上要明确整个单元的框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翻转课堂属于框架的哪个部分,本学时属于哪个分支的哪个部分,这样学生会对整个脉络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哪里”。

3、自我诊断病症并分析原因

没有诊断,教学就没有方向。除了自发式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听课老师进行访谈,自己也对自己的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在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实施中发现翻转课堂加大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传统教学的师生交流只发生于课堂,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中都有交流,课前学生需要对老师在“人人通”的相关资源进行下载学习,若遇难题在线求助老师,老师适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课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使其完成任务展示,这一来二去的交流,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探究性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任务要重很多,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首先教师要对本次翻转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并熟悉,只有熟悉后才能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虽说有人人通平台资源,但就商务英语一门专业加上教材不统一,共享资源少之又少,需要在网络上找资源,找资源本身就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要考虑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关系;且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未能熟练的调动课堂积极性,教师自身对新型课堂驾驭的能力还显得十分不足。比较难以解决的是学生一开始对翻转课堂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课前任务比传统课堂重,加上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不良、注意力难以掌控,学生很快偃旗息鼓。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对问题不能进行深入思考。

四、改进措施

把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未能完全符合健康的生态课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的改进措施。

1、 教师尽可能掌控学生注意力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指出:“S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注意力经济”。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相对薄弱些,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提醒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前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在给他们布置课前学习内容时减少知识点,尽量把知识点与教材紧扣,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要在给学生的学习单上明确框架,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的脉络了然于心。教师所做微课控制在六分钟左右,据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只能维持六分钟。总之,翻转课堂要从职教学生特点出发,将激发学习动机和体验学习成功相结合,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创造新的发展区以发挥学生潜能,根据“激发兴趣、任务导向、考核激励、体验成功”的路径来设计维持学生学习动力。

2、教学管理部门要丰富云平台资源

丰富的云平台资源是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丰富的资源会减轻教师去网上找资源的负担,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预设问题引发学生能积极思考。教育管理部分要鼓励各校各科教师尽可能多地将优秀有效资源上传云平台共享,并做好分类。组织培训,鼓励教学生对云平台资源有效利用来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鼓励学生将移动设配带进学校带进课堂,养成“云计算”时代的自主学习,并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

3、教师需提高新型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最大限度激发自己潜能,学习教学法、生态课堂理论,将充足的理论了然于心,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师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能得到学生尊重,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和磨练自我修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前提,也直接影响生态课堂的恢复力机制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只有通过充分备课才能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翻转课堂实践后,教师要及时记录下课堂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并反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今后遇到同样情况能在翻转课堂上及时解决。

4、根据需要进行课堂翻转

研究发现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的章节将传统课堂与“人人通”下的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教师需要充分备课,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翻转课堂与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的课堂交替进行,只对部分课程部分适合翻转的环节进行翻转。

六、结语

不管翻转课堂对高职商英教学来说是洪水猛兽还是灵丹妙药,不管接不接受,它都已经来了。将翻转课堂与网络云平台 “人人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将它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是为了检测翻转课堂是否属于健康的生态课堂,病症在哪里,找出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翻转课堂本土化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燕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2]张燕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5(23)

[3]尹达.“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4]董奇、黄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

[5]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3]

[6]张开洲.“课堂教学诊唷备拍畹奈南鬃凼[J].课程教学研究,2014,7:81-84

[7] [Rapport D J. What constitutes ecosystem health? [J].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1989, 33(2): 120-132.]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PTA量表;翻转课堂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随着高中化学教学不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重大突破,更有利于打破常规,解放思维和创新教学,也更能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和高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发展[1-2]。但是“翻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总体学习特征评价还是以定性为主,缺少操作性、指导性更强的定量评价。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翻转课堂”,本文尝试将 PTA 量表应用于高中化学“翻转课堂”评价,以期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

一、PTA 量表法

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量表法又称基本要素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美国教师沃尔弗德(BarbaraE.Walvoord)和安迪生(Virginia Johnson Anderson)等制定的,用于学生作业,特别是开放性作业的评分工具。量表的理论假设是:任何一种行为表现,包括行为的和认知的,都会有一系列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只要将学生在这些基本单元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则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任务时的总体特征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评定。

PTA 是一种明确清晰且标准参照的评分工具。制定 PTA 量表主要有3个步骤:第一,确定可能对评价起重要作用的要素。评价的内容不同,评价的要素也就不同。要素的确定并非易事,首先评价者本人必须对评价的要素有大致的了解,之后评价者还要和同事交流、讨论及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分析来不断地修改、完善评价要素。第二,编制测试学生每一个要素的评价量表,为每一个要素编制2~5个水平的量表。在这一步,教师必须根据要素的重要性进行加权,也可以赋予各要素相应的分数。第三,以这些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得到学生在各个要素的得分情况,也可以将各要素的得分相加,得到学生在整个任务中的表现分数或等级。

二、PTA 量表法在高中化学“翻转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1.PTA 量表法模式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翻转传统课堂,因此其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评价的良好结合,而且评价内容要更为丰富,涉及到问题的完成、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等方面,使评价真正起到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本文结合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将PTA 量表法评价模式设置如下图。

2.PTA 量表法模式应用案例

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个章节时,教师预先制作好微课视频,并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那么,外界条件(浓度)的改变化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呢?请观看视频。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上组织了几个讨论主题。

(1)为什么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提示:①增大反应物浓度②减少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④减少反应物浓度)

(2)是否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或减少反应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对反应mA(g) + n B(g) pC(g) + qD(g) ,若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反应物A.B的转化率将怎样变化?

(3)本规律在化工生产上有什么利用价值?(提示:合成氨)

在确定本次评价要素的基础上,根据要素的重要程度,采用经验法、专家调查法等确定各要素的指标权重,通过教研组分析讨论制定了表2。

PTA量表将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整个任务进行分解,赋予每个等级的分值,可以使被评价对象了解到自身每一个具体要素上真实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档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PTA评价量表能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结语

PTA量表的引入和使用,赋予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更丰富的内涵,促进学生反馈评价方式改革,有机结合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淑煌.“翻转课堂”的理论意蕴与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4(10): 118-120.

第3篇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

近年来,“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均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流行语,它们的出现带来了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近年来,国内顶尖大学纷纷推出各自的“慕课”课程,凭借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网络时代新型的革命性的教育范式。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类课程,如何基于“慕课”理念,构建“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两种先进教学要素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有所裨益。

一、理论概述

1.“慕课”的内涵。“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课程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慕课最早提出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和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两位联合提出的。2011年,以美国“慕课”为典型代表“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正式崛起。随着“慕课”进入我国,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课程体系正在悄然形成,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工具化和多自由化的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学习,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同时也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学习。

2.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重构,对传统课堂局限的突破,是一种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了通过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思维碰撞、知识运用、练习提升等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3.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目前,高校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与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具体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体现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便于学生随时查阅等方面。在“慕课”浪潮席卷我国教育领域的背景下,研究者看到了“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各自的优势体现如下:“慕课”的优势在于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课程;翻转课堂则优势则是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

二、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1.准备阶段及课前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学生依据老师要求注册“慕课”平台,通过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及一些关于英语的新知识。对“慕课”课程中找不到合适视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制作“慕课”教学视频,并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慕课”对应的课程概要、PPT作业、测试、试验PPT训练作业上传至“慕课”学习平台。

2.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结合个人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自主学习。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观看“慕课”之前进行整理,进而带着问题观看慕课,寻找答案。学生在浏览 “慕课”视频基础上进行PPT作业训练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作业测试。对于未达标的,“慕课”系统会自动聚合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矫正性学习。在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

3.教学成果的反思。最后,学生需通过研讨成果的报告、质疑或评价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创新能力。教学的评价环节是对这个教学的反馈。通过最终的成果评价,教师可以反思慕课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评价过程,可以提升自己对“慕课”的兴趣程度和利用“慕课”进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慕课”风暴席卷全球教育领域,其凭借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知识分享,实现学科教与学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慕课”在效率和生命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翻转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并结借助“慕课”的特点,发挥其在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和运用方面的推动力,实现大学英语在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学生主体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知识的学习包括两个过程,即知识的吸收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吸收过程主要在课堂中借助教师系统的知识讲解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则是通过课后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练习来完成的。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知识的吸收过程与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颠倒,学生在课前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新内容,能明确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惑;课堂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中借助小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这个过程完成知识的初步内化,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体验。同时,借助小组展示,通过外化知识和理论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成第二层次的内化;再次,通过小组之间关于问题的探讨和深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完成第三层次的内化,最终发展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

(一)借助导学案和微课视频促进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开展的首要环节是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初中生的学习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都是有限的,依靠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够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导学案和微课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导学案问题包括: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回忆往事,眼前事和往事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本文采用插叙的方法叙述了哪些事,有什么效果;在父爱中小英子一天天长大了,她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引导学生在熟练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个问题产生好奇心,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命题,花儿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据此设计微课视频,通过动画、声音和文字的结合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引导学生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借助同伴交流和互动解决难点问题

翻转课堂反对传统的知识讲授制,要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同伴的作用,利用同伴共同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分析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如《在沙漠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作者在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采用了哪些应对方法,在把身体埋到沙子里后,作者想到了什么以及作者理解的生活的意义,这些基本的信息学生借助课前的自主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对于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生活”的意义,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转为平静客观,学生没有进行思考或者思考地不够全面,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互动,借助不同学生在课前搜集的不同资料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角度,通过分享实践观点的共享,摒弃不正确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单一化理解,实现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三)借助小组分享促进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建构和巩固两个环节,课前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知识建构,而课堂上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则一方面是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对新内容进行讨论,建构新知识。那么学生全面学习的新知识,怎样进行巩固和练习,则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如《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组就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展示,有的小组把内容编织成话剧,学生小组在话剧表演中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外显化的语言,促进了知识的巩固。同时,其他小组在本小M展示的过程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翻转课堂的知识巩固不是通过题海战术的练习,而是通过在学习新知识或者借助新内容、新形式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内容来实现巩固,这样的巩固更加有趣,内容更加宽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形成多元化人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导学案和微课视频促进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借助同伴交流和互动解决难点问题;借助小组分享促进组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秦岭.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22:98.

[2]杨书览.“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108.

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价值

前言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以及思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并进而对其他科目学习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提升显著,探究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可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翻转课堂是指教学活动主体的翻转,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为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教学的基本内容以课件等电子资源的形式预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重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只需针对重难点向教师进行请教,并就思考所得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即可,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明显的培养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完善于美国,并很快在其他各国得到推广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我国引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最突出优势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考虑到初中历史课对思考能力的需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处于起步和衔接阶段,主要内容是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课堂教学前提前得知的,可以更好的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从而使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2.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的要求是改变现有教育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基本是固定的,这使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学主体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内容告知给学生,当进入课堂环节后,讨论、交流和针对性的请教就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讲解已经在课下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到明显提升,从而实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针对性的教育也变成了可能。

3.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应用

读史使人明智,无论何种学习时期,历史学习都可以使学习者的思想更具深度、头脑更明智,初中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使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突出和应用[1]。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接触历史相关知识的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这可以直接影响其对历史的理解,只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取的引导,保证方向的正确,学生的思想就可以更为完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内容不够丰富

内容丰富性是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首要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同样如此,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资源的筛选更加困难,部分应用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过度重视书本内容,使翻转课堂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部分教学资源中的明史部分,由于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够严谨的明史读物,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详实的历史内容客观的教授给学生,这不仅体现在史实方面,更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方面,教师一味重视书本内容,忽略治学态度,这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横向纵向排布混乱

横向和纵向分开原则是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排布,即同代比较和纵向发展,由于中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横向、纵向排布上出现问题可能造成学习的混乱。以军事历史教学为例,目前应用翻转课堂的部分历史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历史内容相混合,如果学生对史实掌握较差,很可能无法充分掌握知识,引起学习的混乱,比如在唐代兵役制度中加入宋代兵役制度,又在唐代文化中加入西域文化和秦代文化,过于复杂、多样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其无法掌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观点取向不够正确

历史学习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客观的态度,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显,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时,观点的选取必须慎重。比如教师所选内容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历史,就应注意对民族关系的态度,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多次激烈战争,造成了平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著名的“杀胡令”,部分翻转课堂课件中,存在过度强调汉族或者少少民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忽略另一方所受灾难的情况,由于初中生价值取向、世界观尚不完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客观的态度,这对于长期学习甚至成长均是十分不利的[2]。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步应用

1.准备阶段的应用

准备阶段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计划和具体教学,总体计划是指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具体教学的准备阶段是课件的制作。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该项工作与翻转课堂的联系在于教学整体的衔接性、手段的固定性等,通常来看,历史教学是采取按年代进行的办法,即以人类出现为开端的社会史,总体计划的制定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每次进行课堂教学前,均将所选内容以课件形式发给学生,教师应养成课件制作的习惯,并对相关工作快速适应。课件制作包括内容选取、排布以及制作技术。如前文所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排布遵循知识丰富性、横向纵向分开以及观点引导三个原则,在相关原则指导下,教师进行内容选取和排布时,可以更为从容。课件的制作技术是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工作带有一定的技术性,教师应注意学习和掌握,制作中,使音频、视频和图像高度结合,同时教师所用的语言也需简练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赘述。一般来说,课件长度以10-20分钟为宜,学生的注意力则往往在5-15分钟时最为集中,知识重点安排在8-10分钟处较为妥当。课件制作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进行必要突出,并在课件最后将重点、习题等罗列出来,以供学生把握和思考。

2.课堂阶段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阶段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生的分组讨论,二是师生的互动,三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以师生的互动为例,假定该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官渡之战,互动需要由教师引导,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前,教师先设定讨论问题“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有多大的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选择每个小组的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对其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肯定,由于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讨论结果乏善可陈的组别,教师也不应单纯的给予否定,可以选择其中的亮点进行鼓励,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开放的治学态度。鉴于课堂时长有限,讨论可能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如果学生的热情不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3.结束阶段的应用

结束阶段的应用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二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引出下一阶段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非常重要,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总结能力较弱,教师的总结是使其抓住教学重点的关键。比如文化历史教学,所选时代为商周时期,教学重点为青铜文化,教师应在结束阶段将青铜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将其文化内涵、制作过程、价值等进行简短介绍,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更好的掌握知识[3]。下一阶段内容的引出,应遵循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同时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者连接性,比如当前课堂重点是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的重点可以是三国军事史,在结束阶段通过基本的年代延续性使学生对下一课时内容有基本了解。连接性是指如果本课时内容为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可以选择教授汉代文化史,也即同时期不同模块知识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平行引导,比如以军服为例引起学生对于汉代织布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课件提前做好、并在该阶段将资源发放给学生,使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循环进行。结束阶段是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后一步,是对阶段教学的总结,也是引导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式。

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变革,该模式使教学实现了主体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使教学效果获得提升,目前看来,注重翻转课堂模式下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和总体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可以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下一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龙丽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张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第6篇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能够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更加专注于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全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置于课堂外,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的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课堂上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然完全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知识在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便被学生掌握了。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基础支撑的作用,也是众多平面设计爱好者必学的一门技能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图形图像的设计与制作的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的实施过程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课程的授课时间不宜过长,学习者需要更加自主或写作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所具备的特征可以协助课程的实施。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设计

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因此,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笔者作为《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认真分析研究翻转课堂的内涵,并结合教育信息化、未来化发展的要求,总结出以下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

由于教学过程的完全颠倒,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将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将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翻转课堂中,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当学习者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学习者更为有效方便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学习者则需要主动构建知识,在网络及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协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与同伴和教师及时交互,促进深层次的知识建构。

(2)课堂互动及时性原则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言语或肢体动作便可激发学习者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互动交流有准确的定位和独到的辨别,课堂的互动交流不求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飞越。同时,教师在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视频时,应该有预见性,即能有效地估量学习者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上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便于总结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及时性。

(3)课堂时间重新分配原则

由于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习者被动接受的模式,因此在该课堂中要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习者自主或协作学习。充足的时间、自主高效的学习、及时有效的互动都将成为翻转课堂中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4)座位重新安排原则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讨论和协作的机会更多,因此,在座位次序的安排上,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进行按需分配。根据实际的需要,可安排圆桌式座次或三角座次,也可采取定期调换座次或走动等方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2.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分析

本研究中的课程授课对象为视觉传达专业(该专业学生均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率较高,因此,在学习该软件时,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类基本知识及技能。与此同时,通过平时和学生谈话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技能需求有明确的目标,对该课程也具有强烈的理论及技术学习的意向。但本课程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不足以满足学习者专业发展及技能提高的需求,因此,教学资源需要重新设计与开发。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习者自己来完成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笔者对这两个过程进行了重新建构,即“信息传递”是学习者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源,同时还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来完成的,教师由于已经提前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便可以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辅导,同时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要了解课程的性质及内容:《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Photoshop软件广泛应用于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本课程旨在讲授该软件在数码摄影后期及广告设计等领域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缺陷修饰、色彩处理、人像美化、特效制作、艺术化处理和各个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本课程是一门兼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其次分析课程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①了解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4的工作界面特点,掌握基本操作程序与方法;②熟练掌握Photoshop CS4基本工具和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③能运用Photoshop CS4软件中通道、图层与路径进行图像的合成及路径制作;④了解Photoshop软件现有各种滤镜的效果,能利用滤镜进行特殊图像效果的制作;⑤了解Photoshop CS4软件文字特效的功能,并能运用文字特效工具制作具有特殊效果的文字;⑥能够使用Photoshop CS4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技术,制作客人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的作品。

(2)学习者特征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考入学时除要参加正常的文化课考试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考试,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所要求的不仅是具有较扎实的文化课知识水平,更要求专业的艺术素质和素养。但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学校的增加 以及艺术类考生的增多,致使在高考录取时文化课成绩要求门槛降低,很多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很多学生在文化课及专业素养方面相对较差。另外,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环节上与普通专业有着较大区别。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上有着极其个性化的特征。一般来讲,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模块化模式编排,即按照教学大纲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门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又由于艺术类专业课程有较强的操作性,更多的是手脑并用,因此授课过程不是简单的言传身教,更多的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领悟艺术真谛的同时手脑并用。

(3)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

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及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以便于学习者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设计自主学习环境

由于翻转课堂中学习者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自主学习过程,因此学习环境应该能支撑学习者顺利完成这一过程。要求能为学习者提供无缝的学习机会,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随意地开始自主学习的旅程;同时利用互动平台及时地与教师及同伴展开讨论,分析疑惑,完成学习目标。

(5)评价体系的设计

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设计能测试学习者目标完成情况的题目,并运用可能的技术手段,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最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以便于学习者能进行及时的调整及修正。

(6)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这一过程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可以促使学习者将自己所探究的结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收获到的心得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最终实现思维的碰撞及创意的升华。

第7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合理定位

“翻转课堂”与“微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自这两个概念进入国人视野至2015年7月14日,中国知网收录了标题中含有“翻转课堂”的文章共1284篇,标题中含有“微课”的文章共1292篇,且这个数字几乎每周都在增加。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至2015年7月14日,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的标题中含有“翻转课堂”或“微课”的论文不到80篇。两者之间的差异,值得我国研究者反思:翻转课堂和微课到底是什么,它们对教学改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内涵

何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形态是唯一确定的还是多种多样的?追踪其源起,我们可以较好地分析这两个问题。翻转课堂的英文是“flipped classroom”,“flipped”是动词“flip”(翻转)的被动语态,意思是“被翻转的”,在这里充当“课堂”的定语。可见,翻转课堂的含义是“被翻转的课堂”。

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乔恩・伯格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他们给出了翻转课堂的简单定义:传统上需要在教室里完成的事情在家里完成,传统上作为家庭作业的工作在课堂上进行[1]。这种界定表明,翻转课堂强调的是教学顺序或教学秩序的翻转或颠倒,即以往的教学流程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教师先讲授知识,而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的教学流程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先在家里借助于书籍、视频等媒介独立学习知识,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此一来,翻转课堂这个看起来很新鲜的表达在中国并不新鲜,因为我国早就有“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表达,很多教改名校的教学模式就是“先学后教”。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里,传统教学顺序早已翻转,新式课堂已经建立。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区别仅在于翻转课堂借助微课实现课堂的翻转,而我国的一些学校借助导学案、讲学稿等实现课堂的翻转。[2]

翻转课堂是不是一定要借助微课来实现?这是另一个值得解释的问题。微课的英文是“microlecture”,即电子讲座。可见,微课的词意重点是电子化的教学资源,即微课并不必然很简短,但必须是电子化制作的。例如,乔恩・伯格曼最早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并将这种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学习。

可汗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微课资源,减少了教师自己制作视频的困挠,有力地促进了翻转课堂的推广。借助微课的翻转课堂的主要流程如下:教师事先制作或收集好教学视频,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视频内容是对即将学习的概念或要点的讲解;教师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家中连接网络,下载学习视频,依据个人情况确定观看次数和速度,记下学习心得和困惑;在课堂上,学生就概念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或者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讲解。后来,一些网站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在视频中穿插提问、随堂测验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精心制作的微课对于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确实有帮助。然而,微课是自主学习的必备要素吗?与本主题相关的游戏、影视作品、故事、习题等也可以作为自学材料,使用微课所获得的效果必然更好吗?

对比我国的导学案和讲学稿,笔者认为微课并不一定更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和建构性的学习。在使用导学案背景下,学生要按照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翻阅资料、寻找答案,其不足之处可能在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很难完成自学任务;在使用微课背景下,多数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较迅速地掌握要点。但不难发现,因为视频就在眼前,学生出于偷懒等原因可能不愿意独立动脑,而是直接观看视频,记下要点,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发现要点后“茅塞顿开”的知识建构过程。就此而言,微课有助于自学能力较低的学生达到预习要求,但总体上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微课和导学案孰优孰劣,还需要实证检验。

以上分析所要表达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美国提供的借助微课来转变教学顺序的翻转课堂模型,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形态,但不是翻转课堂的唯一形态;微课是促进课堂翻转、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或预习材料,但并不是课堂翻转的必要材料,也不一定是课堂翻转的最佳工具。

可能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美国学者指出,翻转课堂的特征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通过多样的媒体手段(multiple media methods)提供概念化的知识[3],而不是通过多媒体(multimedia)提供概念化的知识。相关文献显示,教师在实现课堂翻转时,有时采用微课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有时发放自编讲义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4]

笔者还想指出,虽然翻转课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学生自学在前、教师讲解和辅导在后的课堂翻转在美国教育中并不新鲜。笔者在2010年赴美访学期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大量研究生课程都是以翻转的形式进行的:教授给学生提前列出下次上课需研读的文献及重要思考题,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文献,寻找答案;上课时,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解决疑难,整节课贯穿师生问答和讨论。尽管教授并没有在网上提供微课,但笔者认为,这种课堂也是一种翻转课堂。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可能贡献与挑战

美国学者分析了借助微课来实现课堂翻转的两大优点,一是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二是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我国研究者对其优点的解析和美国学者的观点相似。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还有必要分析这种课堂形态相比于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种课堂形态可能给中国师生及教学改革带来的困扰。

(一)可能贡献

首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异步教学”及个性化教学,将因材施教理念落实为学习者依据个人特点调整自主学习节奏。翻转课堂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包括微课)来传递要点,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知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观看多少次。通过操作播放器,学生可以打断教师,让教师重述,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重要概念。这样的特征允许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节奏来掌握课堂目标。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分层教学,因为教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别需要,只能依据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组织教学。

其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促使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者。因为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课学习过基本知识,课堂时间可以被用于团队探索练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现场作业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讲授者,现在是学习的教练。课堂时间被用于与学生交流,陪伴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向教师提问,讨论时间增多,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形成新见解。另一方面,学生观看微课的过程也可以促进参与。参与也指学习者与其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可以自主判断学习效果,努力达成学习目标,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在线研讨功能还能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成功体验。[5]

再次,与导学案相比,微课在课外给学生进行了要点讲解,能够促进更多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导学案往往只是布置了学习任务,当学习任务较难时,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体验积累多了,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微课对要点进行了讲解,通过不断观看微课,每名学生都能相对容易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二)挑战

首先,微课制作可能加重教师工作负担。当前,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广微课,要求教师制作微课。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教师的负担。有教师认为制作微课苦不堪言:为了制作一段10分钟的视频,教师必须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稍微有些口误就要重新录制,而视频录制、剪辑和后期制作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介入,不然,制作质量很差,不可能获奖。有些学校虽然要求教师参加微课制作比赛,但这些微课在赛后被束之高阁,没有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其次,微课可能减少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调研中,笔者问几名初中生:“如果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也提供了相应的讲解视频,你们会怎么开展预习?”学生们一致的回答是:“先看视频,再根据视频完成预习题目,因为这样最节省时间。”笔者担心,这样安排下的翻转课堂,只是把教师的灌输提前到课外时间,学生的学习顺序仍然是先听讲后做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被动的。

再次,翻转课堂可能变相增加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时间和学习负担。有些地区的翻转课堂实践正在表明这一点: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没有减少,但学生需要在家里观看微课、完成预习作业,相当于将一节课从45分钟变成了70~80分钟。

最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可能让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劣势,也可能加剧校际差距。观看微课,要求学生具有方便快捷的网络使用条件,有些网站还要求学生付费才能下载或者观看内容,部分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或者家长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就无法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此外,经济状况较好、师资条件优良的学校能够收集、制作、购买大量教学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下载,而薄弱学校没有相应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收集、制作、购买微课,校际教学资源因而出现很大差距,这将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差距,不利于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三、如何科学定位翻转课堂和微课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我们要虚心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但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6]。对于翻转课堂和微课,我们要科学定位,充分利用,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机制来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首先,要肯定翻转课堂和微课的进步意义,但不宜夸大,更不应盲目崇洋而妄自菲薄。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有其进步意义。客观来说,美国最近倡导的翻转课堂只是课堂翻转的一种形态,但翻转课堂概念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秩序,有助于开阔思路,重新理解和定义学习过程。我国习惯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三个有机连接的环节,从三个环节的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课堂上的学习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中心,预习和复习只是辅助或者延伸。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我们可以重新界定学习过程,如将学习过程看作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和巩固练习首尾相联的循环过程。此外,上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听讲,而是更加积极和多样的参与。

微课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有助于扩展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课堂翻转有重大贡献。但必须明确,微课不是唯一的自主学习资源,在没有实证研究支撑的前提下,不能断言美国的这种形式一定优越于中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高效课堂形式。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条件,促进各种形式的课堂翻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9-02

2015年1月19日,国办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此可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将抓好教学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不断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嵌合,以彰显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战略要求。

2012年,一种以网络为基本依托,针对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席卷全球,其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产生是互联网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将信息技术的即时性、在线性、互动性、共享性、反馈性等功能嵌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将原本的教学场域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泛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基于此,探讨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将“翻转课堂”嵌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来,无疑对增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师生角色、学习决定权、课堂时间等方面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资源不是基于印刷术的有纸化教材,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流;知识信息获取的最大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基于项目任务而开展的协作学习、研究学习、互动学习,而学习知识信息的获取,可以在课外通过视频学习资源的观看来习得。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角色已经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向“教学组织者、问题答疑者”转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不复存在。“翻转课堂”这种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被誉为是课堂教学的革命,在师生角色、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其鲜明的特点。

(一)师生角色的互换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开展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处于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翻转课堂”则不然,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被动知识接受向主动知识研究转变,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始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思政课教学进入多媒体时代,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PPT教学模式,但教学手段仍然略显单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视频资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在线学习,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交流,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三)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一本采用考试+社会实践报告+平时成绩的方式来进行,其中,考试在成绩比例中的份额是最大的,但不能忽略的是,考试不能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思政知识,“考试攻一攻,平时放轻松”的考试心态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嵌入考试评价当中来,将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成果展示等以学生点赞、信息整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给予及时的评价,真正考查学生是否将知识内化。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要将高校思政课建设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教学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才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厚实根基。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灌输论”为理论指导,其理论根源与经典作家列宁对于工人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确立的论述有关。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正是基于此,以“灌输论”为基本教学手段的高校思政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单向灌输,确实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现实问题的人文关怀,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互动性难以凸显,仅是教师的“一言堂”,难以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气氛沉闷。此外,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注重考试结果,而非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实践锻炼和精神养成。由此可见,以“灌输论”为主体而缺少相应教学模式配套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在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道德水平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是不得法的。

当前,在信息快速变化、知识深入变革的时代场域下,大学生性格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意识强烈,表达欲望浓厚,思想开放活跃,信息素养极强。对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有必要建构一种切合大学生性格特点以及与时展相贴近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抛弃“灌输论”,而是解决“如何更好地灌输,如何更优地实现灌输效果”的基本问题,更加凸显无意识性、隐蔽性和渗透性,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考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搭建大学生乐看、乐学、乐思、乐言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与、师生互动、信息反馈等环节,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

三、“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融合的路径探索

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走“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融合的路径,搭建新的教学平台,形成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围绕教材,制作教学资源;围绕问题,强化师生对话;围绕对话,完善教学评价等等方式,使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一)围绕教材,制作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基础和前提。教学资源的制作,必须从质量和效果上着眼,以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为关键,打造精品化教学资源。对此,必须紧扣教材,注重对思政课教材进行理论梳理,彰显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炼关键知识点,探索用“碎片化”的知识点来串联成富于理论性和逻辑性的知识图谱,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教学资源制作的时长要考虑每堂课课时长度和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以少于15分钟为宜,实现教学资源制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围绕问题,强化师生对话。高校思政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凸显问题意识,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呈现“真理越辩越明”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众的功能。对此,需要教师在“翻转课堂”中以问题提出为逻辑起点,围绕问题设置师生互动交流情境,实施课堂辩论和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实践锻炼,并在“辩”的过程中不是达成理论内化,引发学生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的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观点矫正,有利于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围绕对话,完善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手段应顺势而为,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锻炼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不仅仅注重考试结果的考核,更应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对此,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团队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要关注学生在互动对话中的表现,坚持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话质量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更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4(6)

[2]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3]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1)

[4]徐华伟.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S1)

[5]朱磊.逆序创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