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0 22:4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企业工会内涵
企业工会是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组织建设、维护职工权益、调节工作气氛、得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信赖的载体。它主要起到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约关系,在推动企业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企业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冲击着我们的职业道德观,让职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份子,我们必须积极创新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工会的核心作用得意体现。
二、创新工会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创新意识,这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必经之路
创新企业工会工作首先要做到不断努力增强创新意识,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中心是职工,职工的利益代表是工会。但是在工会为职工服务,归根到底还是提高工会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工会中领导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树立工会工作理念,强化创新工作,不断挖掘企业的潜能,开拓独具特色工会。坚持工会创新意识、坚持以脚踏实地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特点不断改变工会工作方向,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笔者单位是以公交站场管理服务中心企业文化为例分析如何增强创新意识。公交企业是以服务为主的企业,其企业工会也具有双层服务型特点。大范围的要以服务好乘客为目标,小范围要以服务好职工为责任。要以培养“服务意识”为基准,并以服务为对象全面建设服务文化。公交企业工作是服务性质,公交企业工会服务性质也是对员工服务。优质的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一种“服务”文化的建设,使得优质服务工作给员工带来更多的福利。
(二)注重工会工作思路创新,要以企业工作重点为主
创新工会工作思路,要做到积极解放思路,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依据来观察、研究、分析和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研究现实生活中各种的问题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面对新形势下新的难题。创新工会工作的思路,要以企业工作中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核心为目标,确保工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圆满完成。企业工会工作的工作思路,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保证上级工会、企业党委工作的明确指示,又要体现出企业工会的创新性。一方面,我们创新工会工作体现出一切为了职工利益作为工作立足点,另一方面要把推动企业建设作为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的最终途径,通过推动企业建设来保护职工利益。
(三)坚持以人为中心作为创新工会工作的目标,从而坚实企业建设的基石
坚持以人为中心,就是以员工为中心。充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发挥员工工作特性,这些都是创新企业工会在推行企业建设的基础。在企业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工会领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领导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决裁者,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长期发展做好宏观计划。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纳入企业日常科学管理之中。职工是打造以人为本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企业发展中,职工是参与企业建设的主体。这就需要在企业建设中让职工参与进来。例如公交集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系列学习交流活动或针对性强、层次性强的各种培训。创新工会工作事企业和工会之间的桥梁,可以多建立一些网络平台加强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能够让企业知道职工真正需要什么,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四)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扩大工会影响
创新工会工作,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这一工具,以企业正确核心文化,对内培养职工正确思想理念,对外要建设企业良好的形象,从而扩大企业工会的影响力。
(五)创新工会工作,激发工作活力
创新企业工会需要转变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增加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激发工作活力。工会工作范围广,影响力比较大,工作的方向有政治、精神和物质等方面,只要工会工作人员能够探索,就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就有施展其才华空间。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进场深入员工之中,员工工作地方去,找准对策、认真的为员工办实事,尽心的为员工解决一些难题。
(六)创新工会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1.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宣传作用,积极培养员工加入企业文化中来,成为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这就需要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广泛深入宣传企业文化,培养和引导广大的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例如公交集团的企业文化主体是“服务好乘客”,这就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来宣传这个口号。传递出公交集团的正能量。
2.充分发挥党建教育作用,努力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这就要引导员工们积极学习当下最新的政治思想、学习当代最新的技术知识,同时规范员工思想和行为。例如开展学习党的十精神会议,以小组形式积极讨论,讨论之后集思成言,归纳思想总结。
3.充分利用工会领导作用,创造出民主和谐工作气氛。这些需要工会工作人员积极发挥能动性,通过用各种形式营造出民主气氛,发动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这有有力企业进行有效的民主改革,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结语
一、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素质
我将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公平公正、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争当一名合格,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二、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工作激情
面对既枯燥又乏味的培训工作,我会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一颗乐观的心和一颗求知的心。在理论培训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讲、听、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教学研讨会来提高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教水平,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完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文明窗口创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文明窗口形象。在教学质量,文明用语,服务态度,教员队伍管理上追求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自身修养,做好表率作用
一、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结,组织编制《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导各相关部门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推进重点项目。做好2015年2个省级重点项目和12个市级重大项目督促协调和工作推进,确保省重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亿元,市重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16亿元。
三、加强投资管理。扩大投资项目储备,及时更新项目储备库,加大投资工作调查研究和目标督促力度,确保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
四、抓好节能降耗。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完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督促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市下达我区节能减排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全面完成。
五、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国、省资金投向研究,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主动抓好项目资金申报、跟踪争取工作,全年力争完成项目(无偿)资金争取1.05亿元。
六、强化项目管理。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切实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稽查、绩效评价和督促推进工作。
七、严格招标投标。严格执行招标投标程序,坚持依法招标、严格把关、程序到位、合法推进。强化招标公告后的过程监督和招标投标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
八、优化项目审批。全面贯彻新出台《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依法依规、优质高效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做好全国联网项目审批相关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且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新的总纲部分,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同样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谋划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和队伍建设,推动人事事业科学发展、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和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上新台阶。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认真落实好这些基本精神,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里今年机构改革的精神,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做好本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及时启动这项工作。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招聘范围、程序及具体方式方法,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是强化人才工作力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目前我区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企业人才资源短缺,要深入重点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针对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继续实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扩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面,提高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总结提炼,让优秀文化元素积淀升华
“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15个白底蓝字标语,在凌云民用航空维修公司格外抢眼。孙健董事长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的‘三情’管理理念,也是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情与法的理解和运用。”
凌云是深化改革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较早的军队企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军品任务不足开发民品找出路的凌云人,掀起了以“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取消铁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砸三铁”改革热潮,并在市场磨砺中总结出了“改革、自强、奉献”的企业精神,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了脚跟。
尝到甜头文化建设的凌云人在随后的企业重组、新装备修理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总结和充实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了以企业核心理念、应用理念、管理风格、行为规范和形象标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从而赢得了发展机遇。“十一五”以来,凌云人克服在修机型老、批量小、价格低等困难,在不讲条件坚决完成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科研改装和大修能力建设任务,完成了两个新厂区的建设搬迁,并成功开拓了建筑幕墙国际市场,全面夯实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凌云人都一一总结出来,加以提炼,直至成为凌云文化的一部分,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凌云文化。“1+1>2”、“100-1=0”,这些以数字形式表达的文化理念直观简单,生动阐述了凌云人经营企业的文化主张。
在文化建设中,凌云人尤其注重将军品生产的严谨细致作风传承到民品生产经营之中;并将开发民品闯市场的实践心得运用到军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军民品相互借力、共同发展,使凌云文化既具有军队企业特色,又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即使驻外的13个分公司,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一看就知道到了凌云。凌云建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鹏不无自豪地说:“‘干一项工程,打一块牌子、交一批朋友,闯一片市场’,凌云秉承这一施工理念,虽然有的项目在规模上不到20亿,算不上顶尖,但文化的力量让我们保持了高端市场强劲的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拿下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幕墙工程。”
宣传推广,让文化价值理念成为共识
打开凌云办公网,新版《凌云文化手册》正面向全体员工征求意见;步入凌云文化展厅,改造工程正紧张忙碌地进行……这是公司党委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通过相关载体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推广,让广大干部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认同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公司党委书记黄远程一席话道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多年来,凌云集团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重要活动穿凌云服、打凌云旗、挂凌云徽、唱凌云歌;生产办公区,文化理念标语、文化宣传栏和管理看板与井然有序的现场浑然一体,浓郁的文化氛围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公司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办有企业报、电视台,每年在内外媒体发表稿件1200余篇,对内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导向作用,对外展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公司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板报比赛等活动形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推广;新员工入厂教育中,企业文化宣讲成为新员工了解凌云的第一课;对在生产经营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组织摄制专题宣传片,从文化角度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一系列文化创建活动持续强化了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学习、理解和认同。
文化建设只有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才能赋予其生命力。凌云每年年初的党训班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次文化根植活动。这项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15年。党训班上,分布于各厂区和各地分公司的领导齐聚一堂,公司董事长分析形势任务、宣讲目标愿景、解读新年方针、梳理工作思路;同时,聘请专家讲课、开展专题讨论。广大中层以上干部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党训班后,大家奔赴各自工作岗位,层层学习宣传贯彻党训班精神,并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成为推动全年工作的重要举措。这种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工作部署中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广大员工对凌云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促使企业文化理念在生产经营中得以运用。
实践强化,让企业文化追求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产物。让文化回归其管理属性,让文化在管理实践中得以规范和强化,进而实现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是凌云集团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文化落地生根中实现“文化强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凌云集团以科学发展观和转变修理保障生产方式战略思想为牵引,以“三项整治”、推进飞机修理军民融合为契机,以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为指导,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标准,在实现公司管理水平与发展愿景匹配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公司在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分类修订和完善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了健全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时间,以“学标、用标、验标、达标”为主线的贯标活动在公司全面铺开,评估和改进活动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与此同时,公司立足搬迁后新的生产作业环境,通过开展“管理年”系列活动,以申报全国现场管理星级单位为抓手,掀起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热潮。广大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现场管理出谋划策,使生产计划管理中的拉式管理和看板管理,质量管理中的MSA、SPC、过程能力分析、柏拉图分析,“6S”管理中的定位管理、色标管理、可视化管理等管理方法和工具得到有效运用,公司“三个现场”获得中质协颁发的“五星级现场”称号。这些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管理工具,以及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质量年活动”,都蕴含着凌云文化的因子,呈现出凌云文化的含金量。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群众文化;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119-02
一、端正认识,统一思想
改革是形势的需要,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馆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馆自身生存、发展和提高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使文化馆改革迫在眉睫。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馆,为了适应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必须改变由计划经济指导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寻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自身的活力,转变新的观念,转换新的运行机制。所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形成新的理念;才能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发挥好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播、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才能使社会服务化的功能发挥的更加充分。
二、探索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新路子
以武威市文化馆为例,该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阶级教育展览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承担着全市群众文化的组织、培训、辅导、研究等工作。原有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人员青黄不接,结构配备不合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却未能使群众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发展状况却每况愈下,甚至有些阵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由旧变破,经费由多变少、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逐渐单调,影响力越来越小,队伍由强变弱。
进入90年代,武威市文化馆先后通过各种渠道调入一些专业人员,也有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随着馆内人数的增多,专业门类逐步配齐,人员20名左右。设有文艺部、美影展览部、办公室等,但设备仍然陈旧,能看不能用,使有些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的制约了武威市文化馆的发展。
到90年代中期,武威市文化馆率先在武威市群文系统探索改革的路子,初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原有部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管理部,实行弹性工作制,岗位责任制,定目标、定任务,实行收入与产出挂钩,实行奖励制度,多劳多得,激发了职工的创作热性和积极性,先后有数多件作品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展演出,李国安编导的《攻鼓子》获国家级银奖,王斌的摄影作品《牧歌》获国家级银奖,《春诗》在国家级展览中展出,陈石的书法对联获省首届群星奖金奖。武宏军的论文《武威群众歌咏活动的途径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群文工作应强化三种意识》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王曙的《墨梅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书画《清姿毅魄》获省级二等奖。韩建业的摄影作品《觅春》、《牧童》均获国家级最佳作品奖和优秀作品奖,论文《西部大开发、文化要跟上》及《送文化下乡的几点思考》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李庭菊的《推进文化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等,省级发表展演作品数多件,另外自筹资金建起的六层文化活动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设施及办公条件在我市群文系统实属一流。
2003年,武威市文化馆在武威市机构改革中作为试点单位,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内部活力,体现奖勤罚赖,搞活内部分配等方面制定了改革实施细则,实行全员聘用制,重新设置机构、岗位、确立任职条件、资格、岗位职责等,实行竞争上岗,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精神,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行岗位津贴,工作业绩,成果津贴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实现职、责、权、利相一致的目的,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馆内工作逐步进入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能,坚定自己的服务方向,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事业中,永不迷失方向,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树立新观念,调整新思路,增强新活力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文化馆要发挥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及龙头作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占领对群众具有广泛影响的基层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培训、辅导、展览,努力营造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全面繁荣社会文化,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学、求乐的文化需求,树立新的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尤其要重视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积极发挥文化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综合发展,要适应时代特点,保持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改造人、鼓舞人、引导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文化馆新的经济支拄,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新的文化保障机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市场上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长足的发展后劲。举办文化产业,不仅是观念的更新,而且是为繁荣全社会文化产业,创新自己的工作内涵。创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活力,更好地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四、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发展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有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独一无二的铜奔马、汉简等旅游精品,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白塔寺、文庙、天梯山石窟、雷台、海藏寺等一批旅游景点。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文化馆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注入时代内容,增强工作职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群文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使群文工作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确立地位和形象,发挥优势和特色,使文化与经济形成优势互补、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把文化三下乡活动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愿望。同时,还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注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与文艺精品相结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艺术创作重要素材来源,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五、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
首先,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人才资源是人类资源中最宝贵和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人才将从成本概念演变为资本概念,将成为比资金、物资更重要的战略资本。在文化战线一定要破除旧的选人、用人观念,选贤任能,树立“事业兴衰在用人”的观念,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文化人才。
其次,要用足、用好现有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对群众文化专门人才,无论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化理论或是文化经营应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要“一专多能”,拿得起放得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展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全员聘用制,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收入。调动起现有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为西部大开发贡献热忱。另外,在文化队伍建设中要实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要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充分发挥现有群众文化人才自身优势,同时要引进高水准文化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紧缺人才。为他们的生活,创业创造宽松、和谐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再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群文工作的物质载体和依托,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中心,必须具有适宜群众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武威市文化馆文化综合大楼的落成,为武威市群众文化活动创造了比较宽敞、舒适的环境和现代化设备。现具有多功能大厅400平方米,展览大厅1300平方米,音乐教室200平方米,舞蹈教室2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200平方米等。随着办公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文化馆一定要利用好优越的设施和地理环境,争强市场意识,发挥人才优势,增加活动内容,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摘要:在当前现代化的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之中社会保险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内容,所以还应当加强社会保险管理的政策性和原则性,有针对性、系统化地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当前制度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之中的缺陷以及今后整改的核心方向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准的进步,不断实现对缺陷部位的整改,实现相关管理项目绩效的增强。
关键词 : 社会保险 研究分析 管理思想 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深化改革并且促进整个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还应当对相关社会保险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存在有一定的缺陷,相关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内容相当滞后,整个体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缺陷。常见的诸如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自身的保险意识思想缺失以及电力企业内部制度的不科学性等。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以切实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不断地实现对社会保险管理项目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不断地实现对缺陷部位的整改,以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得相关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
一、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缺陷和现状分析
明确社会保险的基本现状对于电力企业制定出相关后期的政策和稳步的开展相关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还应当对此环节的项目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更好地实现相关工作的持续稳定整改。
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滞后,涉及到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如果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将导致很多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如2011年10月17日百余电力企业员工上访广西电网公司,要求补偿107名职工的职工社保。另外各地电力企业的离休标准不平衡,难以取得统一的补贴标准,使离休人员的意见很大,整个体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缺陷。再者电力企业的多部门管理制度也存在弊端,相关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内容相当滞后,每个险种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存在互相推脱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这说明我国国家社保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政府对职工社保问题的重视。电力企业很多领导及职工,对社会保险缺乏全面而准确的理性认识,致使电力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如有些人认为参保缴费能少则少;一些人还存在“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是一种浪费;还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根本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医疗保险。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管理难度增大。所以还应当对相关社会保险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电力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的基本现状和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之中的核心思想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可以明确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主要现状。下文将针对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工作开展过程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工作的发展,实现传统项目的创新与改革。
1.社会保险中养老制度的完善
首先,应当实现对电力企业之内养老社会保险的完善,加强相关养老制度的建设,以更好地实现对相关职工结构的有效调整。在实践的工作之中需要很好地扩大制度的覆盖范围,并且提升工作的绩效和标准。在工作之中应当实施全款的收缴政策制度,不能够出现拖欠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是广大职工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保障之一,同时也是很好地体现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层面。所以对于当前电力企业来讲还应当不断加强对养老体制的建设,重点为相关职工提供有效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电力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深化改革并且促进整个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在实践的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之中还应当对制度的相对应层面进行有效的整改,在工作之中应当全面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面对一些较为落后的职工还应当加强对工作的重视,重点改进保障制度队伍的建设,使得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更上一步台阶。
2.社会保险中医疗制度的健全
此外还应当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医疗制度的建设,这一点同样是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性环节,电力企业的医疗制度改革可谓是意义重大,是当前企业发展以及职工切实利益的重大体现。同时也是更好地展现出电力企业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还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各级领导需要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医疗保险实施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地改进问题。加强惠民政策的实施,保证工作的开展可以覆盖至不同的范围,并且实现对整个企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健全,使得广大职工可以有效地享受到便宜、安全并且有效的保障,使得医疗建设的水准可以得到同步性的增强,使得相关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改革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公共服务建设,注重对基本医疗服务信息的健全与完善,以更好地增强整个医疗工作的水准。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以切实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以职工的满意为最高的工作标准。
3.社会保险中工作思路的创新以及体系的建设
在当前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改革过程之中还应当实现对管理思路的创新,加强政策性的引导,不断实现对电力企业保障体系的健全。首先,在实践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应当注重对保障制度的健全,这一点也是保证企业内部稳定和谐的关键点。在工作之中应当建立起多层次的、分明的、清晰的工作标准,及时地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对领导项目的重视程度,真正意义上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和观点。在工作的进程之中需要很好地明确自身的观点,不断地实现对社会保险管理项目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以增强政策开展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注重工作效益的增强,注重对领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针对传统工作之中的遗留问题以及工作的重难点等等,应当注重突出性的改进,并且着重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强工作开展的水准性和技术性。
总的来讲,社会保险管理对于当前电力企业工作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电力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深化改革并且促进整个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还应当对相关社会保险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之中社会保险管理基本现状和基本的工作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开展的思想以及主要的理念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相关电力企业传统工作的发展,实现工作的创新和不断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崔志欣.电力企业兴办实业的几点思考[J].华北电业,2000(7)
[2]李薇.略论电力企业及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建设发展过程其改革[J].安徽决策咨询,2000(7)
福建海事局按照确定的“一个带动、两个转变、四个突破”工作思路,着力于推进监管方式和发展模式两个转变,在抓改革、保安全、强服务、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全面推进“三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2013年,辖区进出港船舶总数为79万艘次;其中,国际航行船舶42969艘次。船舶装载危险货物核准20079艘次,危险货物吞吐量6252.32万吨。PSC检查492艘次,FSC检查3717艘次。实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检查单船529艘。辖区人命救助成功率97.35%。主要工作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加强监管,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监管机制有新成效。加强了相关分支局交界水域、重点水域的海事监管,在湄洲湾、厦漳水域等重点监管区、通航密集区,注重建立动态监控、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推进实现监管的无缝联接,辖区水域安全管控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建立以VTS为中心、巡航执法为手段、移动执法终端为信息处理平台,高效快速的立体动态监控机制,VTS监管服务功能得到突显、安全监管覆盖范围更广。
监管重点有新举措。全面治理福建沿海通航环境,优化完善航路规划,规范、整顿通航秩序,在科学规划辖区航路上取得新的突破。编制《油船现场监管指南》。
应急能力有新提升。大力开展“科学搜救年”活动,强化海上应急搜救一案三制建设,合理配布应急处置资源,推进搜救区域、力量网格化管理,加强搜救应急交流合作,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举行各种类型、涵盖多项科目的应急演练43项;成功处置“富航89”与“永得胜168”碰撞等多起海上重大险情事故。
(二)转变职能、促进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效持续显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向福建省政府提出了《服务福建港航经济发展八条措施》建议,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5项细则在省政府出台的有关口岸通关便利化和促进海西港口群发展等指导性意见中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平潭争取到船籍港登记地位和中资方便旗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推进了平潭开放开发。
加快行政职能转变。重新调整行政许可两级管理职能,下放12项行政审批项目至分支局,清理了一些依据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的行政管理项目。
提升对台区位优势。按照两岸航运“全通、畅通、联通”升级的新要求,抓好两岸直航航线安全监管,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保障,促进两岸海上客运安全发展,共保障“小三通”航线安全运营1.6万多航次,运送旅客近140万人次。积极参与两岸海运“小两会”,与台湾航港局、中华搜救协会加强工作交流,对台交流合作实现常态化。
(三)深化改革、夯实基础,自身发展后劲持续加强
海事核编转制顺利实施。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三定”公务员考试和考核、机构设置等一系列工作。
制定“三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责任机制、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三化”建设扎实启动。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开展。开展“十二五”中期规划评估,调整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完成福州VTS、厦门VTS二期、泉州海巡基地等10个基建续建项目和8个造船项目,1艘60米B型钢质巡逻船顺利下水。完成台湾海峡5000吨级大型巡航救助船前期工可,基本落实平潭监管基地岸线。加大科技信息化项目投入,重点开展了3G移动视频传输平台及其应用、通航环境平台建设。
深化改革,建设一流监管水平
2014,面对“四个交通”加快发展、海事“三化”建设全面启动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福建海事局以转变观念的勇气、深化改革的信心、勇于担当的魄力,加快打造福建海事“升级版”,努力推动福建海事事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全面发展。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海事管理体制机制
转变海事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破除海事发展中思想障碍和利益格局,落实上级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举措,兜住底线、补齐短板、攻坚克难,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牢固树立规划优先意识,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政策规划研究,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大课题研究,明确福建海事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理清海事监管与海事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明晰管理与服务的边界,防范执法风险。
(二)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实现水上安全持续稳定
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完善水上安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深化“平安交通”建设,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打非治违”、海域巡航等活动,深入开展砂石运输船治理和船舶超载专项整治,加强海事处现场动态监管。建立适应现代船舶修造业、航运业发展的船舶检验管理制度。依托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福建沿海水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加大力度推进沿海渡口渡船的改造,完善沿海渡船的“斑马线”。
夯实通航环境基础。加强港口通航环境评估,研究出台通航环境建设规划,优化航道、航路、锚地等通航环境建设。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VTS、AIS、CCTV等现代化监管系统的集成作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沿海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完善搜救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闽浙、闽粤相邻海域海上巡航、搜救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拓展海事对台合作领域,举办2014海峡两岸搜救联合演练,推动两岸海事部门建立海上安全信息互联互通的长效协调机制。加强油污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沿海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编制,整合防污染应急资源和力量。
(三)深化公共服务职能,助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海事服务方式。深化海事职能转变,完善对清理和下放审批事项的监管措施,全面试行国内沿海船舶电子签证,探索研究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新机制。落实《服务福建港航经济发展八条措施》,落实与平潭、漳州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国海事系统政务窗口规范化建设》课题研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海事审批一站式服务。
拓展海事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海事服务领域从水域安全、环境保护等传统领域,扩展到促进航运高效、海洋权益、航运金融等新领域。探索海员出境证件管理新模式。
助力海西经济建设。围绕福建省“三规划两方案”,主动参与涉及地方港口经济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事务,促进海事服务升级。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促进辖区船舶修造业转型升级和航运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以平潭为船籍港的船舶登记服务,助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四)深化依法行政能力,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
打造海事法规体系。编制《福建海事局规范性文件框架体系》和实施计划。优先推动制定防抗台风、台湾海峡交通管理等具有福建地域和对台特色的规范性文件。推动《福建省海上搜寻救助规定》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推进制定《厦门市游艇管理规定》。推动海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加快建立海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福建海事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推进海事执法形象标准化建设。
完善综合管理体系。适应“三定”后海事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重点建立海事履约机制。
(五)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海事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推进福建海事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健全科技信息化机构,集聚要素和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福建海事智能化建设。加快实施漳州VTS工程、泉州VTS扩建工程,完善VTS、CCTV、VHF等基础感知网,积极参与电子口岸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福建海事局二级云数据中心,整合可视化、移动执法、VTS、AIS等各类海事监管软件和数据,发挥综合监管集约效能。
(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通过公平择优并重、正负激励并用。制定实施人才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和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加快实用人才、专业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健全“四类人才”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