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如上所说的问题,我以为有两种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3)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4)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
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2)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3)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4)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5)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
(6)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的互译训练。
(7)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8)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9)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97-01
小学数学教学是奠定小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训练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必须开发优秀的教学策略,利用有益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一种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消除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因为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感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数有30个1角硬币,小明找爷爷想办法,爷爷说好办,收了小明30个1角硬币,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觉得有点吃亏。此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了3张1元钱亏不亏.先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分硬币中找规律,看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从讨论和实践中得出“1元与10角相等”,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中有部分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运用了的东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某些创造来自他们的直觉思维,有时心血来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更多的想法是在热烈地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它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按照课本上的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再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自己将发现其中的结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能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操作可以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的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操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不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没一堂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课后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每一堂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适当的总结与交流,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教师层层设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展开,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让他们积极从事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参考文献:
[1] 段海洋.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推进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和教师永远的追求。
高效课堂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创设情境,提高授课效果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随便改变自己的座位,然后让其他的学生准确说出转变后的位置。
精心设问,吸引学生。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积极。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享受,才能实现和谐与高效。
2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质疑的欲望。例如:在教“按比例分配”时一上课,我就谈话引入新课:“春天来了,学校要植200棵松树,准备分给六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来植,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完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同意两个班各分100棵。这时我说“要按各班的人数的多少来分。六年级有45人,五年级有55人。”这时,有学生提议人多的多分几棵。我及时抓住时机:“对,人多的要多分,人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今天我们要学的“按比例分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都想急于知道这个依据,于是,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
3 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讲授法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比较准确地掌握课堂动向,缺点就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人认为讲授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讲授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前提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具有启发性。除此之外,问答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关键在于课程内容。比如在讲解图形时,教师最好运用演示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图形有一个准确而感性的认识。而代数的学习就需要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好大量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等内容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就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应该以启发式的语言与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
4 重视情感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每天被家长或者老师逼着才能够好好学习的话,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之,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课堂效率,而学习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师生间和谐的情感。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进而喜欢某一门功课。第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过于偏心,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厌恶情绪。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魅力、高尚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科学的指导思想、创造性的劳动,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牢牢粘出每个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优质的课堂教学可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后,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但由于高中数学科目相对较难,并且相较于文科性质的科目较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1.教师应充分做好高中数学的备课工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备课是必需的教学环节,为确保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这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梳理好已学知识,以及准备好新知识的讲解,保证课堂的衔接性和完整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将教学过程程序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其次应注意恰当地应用教材,将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依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定义及表达”时,教材通过“不等式2x-1>3”和“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样两个例子引出集合的定义[1]。教师在进行该内容的备课时,可采用教材中的例子,并结合教材以外的到同步资料实施教学设计,可设置这样的例子:军人常应用“集合”口令让士兵集结,其中的“集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是全体官兵还是个别官兵?班内的全体同学和某班的全体同学,2—10内的所有自然数;方程(x-2)2=0的所有根等例子,使学生形成对集合概念的初步认识。经过教师的精心讲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并结合生活实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高中数学授课时应注意快慢结合
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学情和教学重点进行授课,课堂中快慢相济,注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同时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在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时,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慢慢领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可给出这样一个几何图形,如图1所示。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当CD=CE,AC=BC时,AF和BF是否相等?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待教师提问时,由于学生没有思考好,教师不满意答案,经教师提示后再提问学生,但学生的回答仍不能让教师满意,经过教师的多次提问才将问题回答完整。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少[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像这样的问题,需经过足够时间的准备,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能够给出完整答案,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同时,对于简单的或是超纲的内容,教师可以带过或是不用讲解,避免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或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突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重点,不可采用流水账式的讲解,避免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模糊,没有重点。教师在授课时,需综合学情和具体的教学大纲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应详细讲解,结合适当的练习加深学生理解,通过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求解cosθ和tanθ后,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此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置特殊例子,增进新知识的学习,假设θ处于第二象限,当sinθ=4/5,求cosθ和tanθ的值分别是多少[3]?学生经过求解,便会发现其结果和前面的值相矛盾,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会认识到三角函数的值的符号是由角的象限决定的,找出矛盾所在,并轻松掌握新知识。所以,教师设置例题时,需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模糊概念进行实践,在矛盾中求解。
4.教师应反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误区。所以,应进行必要的反思,利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及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弥补措施。经过师生间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和反思,促进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加理性,并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同时,课后反思还有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和形成,能够更好地和学生相配合,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灵活调整,推陈出新,找出更合适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相关内容时,许多教师通常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按部就班地进行定义的讲解,但往往会使学生手足无措,经过教师的多次讲解还是不能较好地掌握。此时,教师应该反思所有教学环节,找出问题所在。虽然教师已应用大量的例子和问题引入,但仍收效甚微。此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会发现学生之所以对集合陌生,是因为在教师讲解前没有大概的观念,不能较好地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将有疑惑的地方标注,有计划地预习,在教师讲解时,便能够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对已有知识进行归纳、类比、总结,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综上所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应用情境教学法,设置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完善整个教学计划,反思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甘英.优化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三法[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4(7):146-147.
[2]赵虎.优化复习策略,提升教学效益[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5(3):402-403.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许多学生学习高等数学都感到困难.因此,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打破纲和教案的框框,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解学习的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知识点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内容,分清授课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避免全面开花,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优化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想象空间,不仅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三、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高等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用语言表达很难表达清楚.随着现代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传统教学中的很多弊端得以改善,减少了板书,降低了重复教学的工作量,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特点,适当的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高等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板书方式使抽象的东西不能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极限这个概念,在课件中引入刘徽的割圆术,并用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形象地表明:当分割越细,多边形的面积就与圆的面积越来越接近,充分体现了极限概念中“无限接近”的深刻内涵.又比如:定积分的引入,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用动画演示分割越细,小矩形面积的和就越接近于曲边梯形的面积,从而很容易理解定积分的思想,并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授课质量.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相比,概念抽象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这样枯燥的概念讲多了,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劲,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即使我们讲解得再深刻、再透彻,学生有时还是难以迅速地消化吸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举出恰当的例子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促进,另外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因此,教师在讲到应用时,尽量从生活中发掘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他们理解抽象的东西.例如,在讲到第三章“函数的极值”时,我们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敌人乘汽车从河的北岸A处以17 m/s的速度向正北逃窜,同时我军摩托车从河的南岸B处向正东追击,速度为33 m/s.问:我军摩托车何时射击最好(相距最近射击最好)?
五、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总之,我们要考虑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等.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青年教师,2008(9).
[2]向昭红.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詹棠森,等.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数学类课程教学比较[J].大学数学,2010(2).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36-0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此时期,教育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因素。当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新课程的改革也是人类教育发展中相当重要的阶段,而当代小学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无论是其他领域,还是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涉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与数学解答能力。因此我们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有着双重内涵:从时间上看,数学教学需要考虑儿童身心特征和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意味着从数学教学主体出发,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文化本身发展与积累和优化的双重需要,选定或构建一个特殊的场域;从空间上来说,数学教学需注重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考虑数学知识的无限丰富性,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文化和环境的复杂互动过程中达到实现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学习数学科学及其优化活动。
二、“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的内涵
“生本课堂、田野观察”是在当今新课程教育教学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去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通过课堂中细心的观察,为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教育田野上的前进步伐提供实质性宝贵的原始素材。促使课堂教育使学生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可靠,并成为学生成长原动力。
由于小学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居于初始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因此小学教育内容表现出基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审视、科学的处理加工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关键,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本教育应具备怎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点。在此笔者认为,其教学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民主尊重学生”;教师观的重点在于“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应当从实践中学习,从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作用,并依照自己的天性来学习。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而生本课堂、田野观察,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尽可能地精简的讲述基础知识,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让学生在田野里自己耕耘、劳作、收获。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的
必要性及其实施
(一)新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师本教育”,它主要依靠老师教,是一种以教师的活动为本体的教育。可以说师本教育所形成的只可能是灰色的课堂:教师在讲台卖力地讲述,想把所有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却未得奇效,许多同学在座位上听着听着就走神,或发呆、或打瞌睡。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早已脱离了教育的本旨,离开了人之素质培养的轨道。
有别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生本课堂”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田野观察”通过围绕学生学习活动细心观察、调查、总结,由带有泥土气息的“田野”记录给出对学生的评价。
新策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在学生学习的热情上、在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是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知识的运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二)生本课堂策略的实施。老师努力给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给不同的运算赋予不同的情景,通过应用题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例如,对低年级同学,可让其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一下自己走路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引导其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去学习轴对称图形;去商场购买学生喜爱的食品去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三)田野观察的实施。课堂观察是提升课堂信息交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一种基于课堂场域中的“田野式”观察所带给学生的是客观的评价,良好的引导。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如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否清楚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只有认真的观察并加以准确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才能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对于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如有进步更不要吝啬表扬。
四、综述
总之,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当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全能型人才,要不断探索更为灵活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已经并广泛采纳,通过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89-202.
[2]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5-16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如何更有地效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和成功,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在苦心钻研的事情。初中数学在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学科设置中数学一直以来被当做主要科目来对待。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初中数学在实际教学中备受关注,教育教学的研究也领先其他学科,即使这样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无论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都难免把全班的学生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单一,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而学生的这种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各自的水平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这就导致教学中教师的要求的统一性和学生接受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把分层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可见,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全体学生都获得进步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的要求统一性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分组,以及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优等生而对其他学生照顾不到的弊端,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l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是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首先就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心理和理论基础。其中,对于全班学生如何进行分组是关键。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计算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差异,还包括建立在这些能力基础上的学习成绩的差异。教师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要对学生的诸多指标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如果学生的分组不恰当,不仅会使学生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造成学习困难,而且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所以,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确保能够正确分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对有必要调整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策略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分层教学策略的重要一环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对不符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要及时地进行修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发动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帮助教师来制定适合本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
(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作用和练习标准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教师所制定的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不同层次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才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不同层次学生的晋升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并不是说一分了之。分层教学需要建立不同层次学生的晋升机制,鼓励学生进步。对于不同层次中进步明显已经达到更高层次标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所属层次进行调整,这样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激励。同时,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降级处理,这样通过一升一降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得分层教学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求高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只有保持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心态,才能够学好高中数学。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1.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并研究其原因,唯有这样才能够找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其一,在讲授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做题只会照搬照抄,长期以往,使得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被积累下来,学生无法彻底理解这些知识,学生数学成绩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下降。其二,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缺乏了热情与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会埋头听教师讲课,并不发表相应的看法,限制了自身思维的自由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造成高中生的“死学习”,做题目也只能依靠生搬硬套的方法,并不会举一反三,也不会从多角度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随着所学知识点的难度加大,学习也相当吃力,无法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长时间下来,学生只会厌倦数学,这和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相悖[1]。
2.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想整体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应对教育发展潮流,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强和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需要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上课积极发言,让教师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想法,以此及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激情。
2.2创新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前设置好相关的课堂问题,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唯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2]。
例如:当开始教授几何的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难度偏低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并鼓励学生争取做到“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教师需要结合自身观点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综合点评。这样有利于引导对本节课堂的学习,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
此外,是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以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抛物线方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现场制作图形,并利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静态型图片变得更加的生动,让枯燥的抛物线方程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有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空间联想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抛物线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3合作探究,全面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理解数学知识点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着眼于课外的补充。这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措施。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制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课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3]。
例如:在教授统计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下列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课题,学生采取调查走访或是查资料等方式,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得出课题的结论,然后全班学生针对不同课题进行讨论,自由发言,各抒起见。在进行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课外调查等学习方式,转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也能够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使得数学教学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唯有不断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让高中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全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对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