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英语教育叙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叙事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 口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了解到很多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英语思维障碍,表达不流畅,没有达到要求。究其原因,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口语能力普遍较弱,在真实的情景中大部分学生不能自由运用英语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一项必须而紧迫的任务。如何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构建有效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高师英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1.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的思路或理念,是熊沐清教授、邓达教授结合认知科学与文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尽量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创造真实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熊沐清、邓达,2010)。
2.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的策略和方式。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主题教学法就是首先提出主题框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3.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的涵义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模式。而叙事式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本文把叙事教学法的理念与主题教学法的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出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这种口语教学模式以叙事教学法为理论指导,以主题教学法为操作方式。每口语课前,先确定主题,然后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组织故事,叙述故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训练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促进高师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强调教学朝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向发展,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原则,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三.叙事--主题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叙事--主题英语口语教学的训练模式
1)主题的确定。
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口语教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查阅教学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单元话题,并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与该话题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型,也可以是图片、视频或录音等。
2)语言组织。
教师呈现与话题有关的问题,创设情景,作为学生编写故事的线索和依据。学生分组活动。在课前搜集的材料基础上,提炼整理故事编写时可用的资料。然后,发挥所有组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组织语言,编写故事。
3)交流展示。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叙述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记录下故事梗概及感受。
4)小组评价。
其他小组学生在听后,根据所听及所感对展示组同学做出评价。可以针对展示组同学所用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结构,语音,语调,甚至故事的构思,结局,以及叙述者的动作,表情等做出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拓展质疑
在本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故事叙述作出评价和指导,同时,针对其他小组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哪些表达不够完美,或者还可以用哪些单词、短语或句型进行多种表达甚至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改编不同的故事结尾。在叙述故事、听故事、改编其他组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认知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同时激发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叙事--主题教学法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案例
Step 1. Warm-up
Discuss the attitudes towards the vacation. Teacher plays a period of video for students to watch, which is about the teacher’s travelling to Australia. And then students have a free talk to talk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 vacation, according to the video played.
在热身环节,教师播放一段自己在国外旅行的录像。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a free talk),播放录像既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开口说英语创设情境,同时引入Tourism 这一话题,。
Step 2. Self-learning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brainstorm the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ourism before class. Then they sum up the useful words and sentences, which will be used in the class learning.
学生分组活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提炼整理与旅行有关的单词、短语以及句型以备本节课学习过程中运用。
Step 3.Group discussion
Teacher presents the questions about “famous scenery” for students to discuss.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make up a story using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they have collected.
Q1.How many “famous scenery” are there in the world?
Q2. Which “famous scenery” have you been to?
Q3.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during your travelling?
本环节,学生分为四组。教师给出关于旅游名胜,即The West Lake 杭州西湖,Xuzhou Han Tombs徐州汉墓,Eiffel Tower埃菲尔铁塔,和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英国皇宫)的系列问题,作为学生编写故事的线索和情境。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情境,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语言组织,有的制作展时使用的道具,有的编写故事提纲,有的负责到班级前汇报展示。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问题为线索,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故事。
Step 4. Presentation
Ss present their discussion result group by group, and the others will listen to the story carefully,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next step.
Group1. The West Lake
Group 2. Xuzhou Han Tombs
Group 3. Eiffel Tower
Group4.Buckingham Palace
W生分组到教室前面向全班同学讲述不同地点,在旅游途中发生的故事。由于是学生们熟悉的话题,尤其是关于杭州西湖,徐州汉墓,都是学生们旅游过的地点,所以有话可说,积极性比较高。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叙述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在听后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小组评价做好准备。
Step 5. Extension and questioning
After one group’s presentation, other students make comments on their performance, sum up the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ey used, and give available words or sentence patterns. If possible, changing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本环节为评价、质疑、拓展环节。在本环节中,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其他小组叙述故事后,要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顾关于旅行,汇报组使用了哪些句型?有哪些表达不够完美?还可以用哪些单词、短语或句型进行多种表达?如果是你的话,充分发挥想象,改编不同的故事结尾等。
在每一小组汇报展示后,其他小组给出评价,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故事结尾,老师即时给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们所运用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并适当做出补充。
四.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主题的设计符合现实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说的兴趣,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组织语言,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展示,强化了学习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保证了课堂效率。另外,主题的确定,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宽,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嘉.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1(03).
2.刘秋成.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3.马恒芬,耿峰.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J].海外英语, 2014(14).
4.汤敬安.叙事化视角的外语教学[J]. 外国语文,2012(6).
根据培训前的调研,教师进修学校将拟定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培训方式的设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课程的设计及评价手段的运用。在培训方案拟定过程中,进修学校应多方借助社会力量,特别是教育机构的资源。把握好“上靠高等院校,中联教科研部门,下依中小学校”的办学方针,利用我区几所高等院校(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教育学院等)的资源办学,聘请专家教授参与课程设计或讲座授课。方案草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要得到业内专家的审核论证。同时,培训方案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部分受训者和培训教师进行研讨,聆听课堂参与者的意见与建议,最后确定符合实践要求的培训方案。
二、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继续教育的关键,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通常比较枯燥,学员听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老师认为这种课对教学没有帮助。为此,在教学中可以“案例分析—提出问题—理论指导—解决问题—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实施教学。案例分析中的案例来源可直接由参训者提出,通过音像资料展示等手段呈现案例。为了让参训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进修学校可提前告知各校教师该期的培训主题,让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并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培训者选择典型性的案例,组织学员分析讨论,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理论依据,培训教师可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引导受训者在理论、案例和已有的教学经验之间建立关联,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答疑等形式揭示案例与理论间的必然联系,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关于学科专业课程这一模块的内容,更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所受教育大多为应试教育,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的听力及口语水平都较差。因此,对于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业课程设计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如:举办专家讲座,为知名专家与英语教师建立网络交流的平台;组织观看及评析优质课程录像;解读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课后和学员一起分析总结。
三、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受训者学习效果的测评,第二个层面是对培训者教学效果的检测。对于受训者的测评,首先是对受训者进行考勤:每位教师5年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全员培训不少于180学时,“三新”(新理念、新课标、新技能)学习不少于180学时。这就涉及到对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态考评。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学时可获取相应的学分,由各校教务处或培训单位登记后,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审核验证,归入教师业务档案。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证书的,可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的必备条件之一。
检验受训者的学习效果还可以结合各项教学赛事进行,以赛促训。如我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大赛、说课大赛等,大赛主题可以根据最近一期的培训内容设定,要求参赛教师能够应用培训中学习到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技巧,学以致用,这也可以作为对教师继续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是检验培训效果最直接的方法。检验培训效果的另一层面是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培训者是连结学员与培训机构之间的纽带,培训者对培训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训结束后,一方面可组织学员网上评教,听取学员的感受;另一方面,培训者应该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学员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训者只有通过对培训过程实际情境与学员教学实践需求的多层次分析与思考,不断调整自我,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学问题,培训的效果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
四、完善培训体系
培训前的调研是培训计划制定的基础;培训后的调研和访谈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后的调研能够帮助培训者了解到该阶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培训过程的录像保存,由专家和培训教师共同组成的研讨组进行分析点评,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进修学校还可以结合我市“三送”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信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如利用政府的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改善县级或乡镇级的教师进修条件),进一步完善我区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五、结语
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不少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知之甚少,在使用教材中往往“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很多教师授课用汉语组织教学,甚至用方言进行英语教学。更多中学英语教师反映:现在的英语越来越难教,似乎在教学中完全无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很难形成特色教学,极难做到应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调查了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第一、对英语实践性教学不适应。传统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和直接法(Direct Method)来完成的。这两个方法对教师的备课和课堂讲解要求较高,但相对而言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而现在英语教学要求以一种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来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包括学生基础差,课堂时间短,学生班级人数多,实践设备严重缺乏等等,课堂教学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简化问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除英语教学外,极少有英语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经历长时间的英语课堂教学之后,英语综合能力方面简化现象十分严重。如连贯性的流利表达简化成为单句和词语表达。英语思维方法也被一些固定的词、句子、句型所禁锢。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育,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学英语教师迫切要求在英语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使自己能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这也是我们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
二、关于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开展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方针,针对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各类教学问题,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有针对性的课程。首先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加大主干课(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课程比例,使学员的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如开设《中学英语课堂分析与研究》、《英语课外活动指导艺术》等类别的课程,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设《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修辞》、《英语语言学概论》、《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和国内教学动态与研究》、《英语写作基础》、《语言与文化》等课程,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理论水平和语言文化素质。在进行英语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时,还可以从实用教学的角度,结合英语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以培养教学特色和专长为出发点,开设《英语教学艺术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常见英语表达错误分析》、《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分析》以及《英语教学测试原则和方法讨论》等课程。继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大纲和学历培训是不同的,要有效地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教学。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充分地考虑地域性和教师类别的差异,可以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一定的针对性,突出重点课程,并结合教师的不同学习特点和不同教学经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结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开展深入浅出的教研讨论,使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既是中学英语教师语言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最佳教研方式。
三、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强化口语,侧重听、说
为了真正满足英语教师需要,笔者认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种不定时、连续性和强化性相结合的教育。不定时、连续性的继续教育主要可以由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和训练来实现。而强化性教育可以由一些培训机构来实现和完成。强化性教育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的教学形式,其主要教学形式可采用:强化口语,侧重读、听,以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操作。
1. 强化口语
口语表达对中学英语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开始重视口语教学,其主要根据是从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中获得的。儿童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是一字一句大量的不定时地听,然后再一字一句地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整句表达,而后再经学校教育使自己的语言逐步走向完整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开始就以引入大量语法知识和规则为主,使初学者感到外语学习重点在于了解语法知识,语言则被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是,初学者感到语言表达和运用十分困难,到处是,处处是难点,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除了会记一些语法规则和一些单词以外,什么也没学到。所以近年来,根据语言学习的自身的特点,在中学教师中,编入了大量生活化、趣味化的材料,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为中学英语课教学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如果教师长时间用汉语组织英语课教学,无法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没有把英语当成除母语以外的第二语种学习,除模仿以外,学生完全缺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口语强化就是为真正实现英语教师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从增强他们口语表达积极性入手,提高他们继续教育的兴趣。针对这一点,强化口语教育的内容设计主要就是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的。设计出各类具体项目:如课堂问侯,提问技巧,抽查方式,检查作业,评语形式,作业布置等。集中一些常见的表达式,英语学习者能系统地接受口语训练,通过指导教师所设计出的一些特殊语景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口语表达的信心和积极性,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2. 侧重读、听
准确的拼读和辨音能力是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信息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器官(如:眼、耳)输入大脑,然后经过解码形成概念,这是语言信息的自然接受过程。读、听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的,主要输出形式如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读、听就要求一种信息接收的准确性。中学生往往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英语信息的,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型的发音和表达习惯,有时到了成年这种语言习惯都难以更改,所以英语教师表达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如果语言教师缺乏一种经常性的训练,那么,就无法排除母语逐渐对大脑内原来已形成的语言信息的干扰和影响。没有准确的语言信息的吸收,就没有正确的语言信息输出。
【关键词】叙事教学法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培养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交流以及思维活动的运转都是通过词汇而形成的,假如没有词汇,语言的样子将无法想象。词汇在语言中的位置,就像是人人体中的器官一样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不可缺少。而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是通过词汇的运用能力展现出来的。词汇教学的效果是英语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夯实基础的阶段。初中生普遍反映学习单词缺乏方法,过程枯燥乏味。新课程改革其中的内容是使课堂具有趣味性,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的和谐发展。叙事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叙事教学法的具体含义
叙事教学法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叙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具体可以针对一个环节,也可以是教材中的一句话和一段文章。将叙事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交流平台,在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叙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化和艺术化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叙事教学法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包括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和技巧。综上所述,叙事教学法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有机统一体。
二、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下而产生的的一种理论性的教学方式。一般讲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分为五种:即人类思维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叙事理论以及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是人类思维理论,某科学家将人类的思维划分为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两种,人们通常的表达方式都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想法,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是一个故事化的过程,人类习惯通过故事表达思维,只有通过故事的形式才能真实又生活化地传递人类文明。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单词的效率。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叙述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叙述性话语,所以掌握叙事方法更容易在交流中习得语言。四是叙事理论。认为讲故事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叙述是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五是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是语言教学的价值,叙事教学法是可以用于任何阶段和程度的语言教学中并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对叙事教学法的应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叙事教学法的运用将教材中的多个单词相结合组成一个故事,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表达单词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受限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随意的针对性的进行词汇教学。使用叙事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通常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简单复述与复杂复述。复述又分为简单复述和复杂复述两种,所谓简单复述其实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教材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复杂复述则是学生采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将整篇文章进行表达复述。复杂的复述所叙述的故事内容相比简单的要复杂繁琐一点,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也会运用复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复述,学生反复使用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词语进行复述,这种复述活动不能使学生反复操练所学新词,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明显了。所以教师安排复述活动时一定要要求并引导学生使用新词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复述,也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进行复述活动。
2.组织或创新故事。学生在进行复述活动时主要是依据自身学到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思考想象从新组织表达。在进行复述活动时由于已经为学生的复述进行了特定的规划,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叙事教学法,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思,叙事教学法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或改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内涵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由地创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和自由想象,学生将所学单词运用到故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宗旨是通过创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单词。
3.创设情境,真实体验。所有东西只要是经过反复长时间的使用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单词也不例外。而叙事教学法就是要提倡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交流平台,指导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所学单词进行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单词的记忆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单词的运用能力。
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叙事教学法的采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词汇的记忆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述、组织和改编故事以及创建真实场景等形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填鸭式的词汇教学,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综上所述,叙事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善有很大作用。
1VR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面对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们对医护水平的更高要求,医疗岗位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通过老师书本授课、模具操作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医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实践与临床脱节等问题。应用VR技术进行医学教学,能够弥补传统医学教学的不足。VR技术可以打造出一个随时可用的实验室和近在眼前的观摩台,这种逼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用VR技术开发的虚拟教学平台可将各种医学影像和数据信息创建成一个沉浸式的虚拟培训环境,学生通过3D人体模型,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直接观察人体细节,并借助多传感器、头戴式显示器(HMD)、体感外设备等工具与虚拟环境中实物进行互动。这种集视觉、听觉、操作为一体的虚拟学习系统,可使学生完全沉浸于自主学习的三维虚拟环境中,通过自身与环境的交互全方位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用VR外科手术系统模拟外科手术。系统可以实现多人同时介入,以协作方式共同完成一项手术或者以共享模式观摩一场作业。在操作时,计算机AI可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动作的综合指导,老师或专家也可直接介入进行实时指导[3]。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投资昂贵的实验对象(尸体、假人、模具等)和器材是医学科研机构巨大的负担,VR技术具有不受标本、场地、时间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可以使教学培训活动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在减少教学费用投入的同时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不仅能大幅降低医学科研机构的经济负担,而且能有效缩短科研人员的培训练时间。
2VR技术在医疗教学领域的应用
2.1模拟教学以强化教学效果
医学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多,学生要想记住书上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依靠背诵和老师讲解,这种方式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利用VR教学系统,老师可为学生选择一个针对特定知识点的模拟教学情境,学生就可以通过3D视屏动态演示,人机互动界面操作,对设定的知识点进行学习[4]。例如,学习人体骨骼结构,学生利用虚拟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配合系统机器人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可以直接对3D数字人体进行解剖,身临其境的观察特定部位骨骼的结构,这种亲身经历般的感觉可让学生对所见所闻的知识难以忘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2自主学习以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虚拟场景设置智能化虚拟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学习情境,制订实验方案,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观察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人体结构模型,单体器官模型,或进行内部“漫游”、局部解剖等探索[5],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的扩展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的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
2.3模拟实训以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传统医学教育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主要通过理论考试,但简单地通过考试分数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通过VR技术,老师提前录入数字人体基本信息、诊疗参数及药物影响等数据,再让学生自主在虚拟人体模型上进行病情分析,并实施诊断和治疗。系统自动收集学生实时操作数据,并对其做出诊疗评价,从而实现教学全程可视化管理,实时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将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2.4医学模拟诊断以提高实践能力
将传统的实习观摩方法与虚拟诊断项结合,将有利于学生实习时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掌握基础临床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和规范化培训医生,现场观摩是临床实践的主要培训方式。受医学院校培训资源有限的限制,加之医生工作任务繁重,观摩实习难达预期教学效果。VR模拟诊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医学培训生利用VR系统,可在虚拟人体上进行大胆的诊疗试验,测试不同治疗方案在人体上的反应,从而获取大量虚拟诊疗数据,将这些数据与患者实际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将有助于学生获得临床经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6]。在临床上,虚拟诊疗数据还可作为各种复杂病症的辅助判断指标。
2.5虚拟分子设计以促进医药研发
分子生物学、药学等基础学科在医学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大多处于分子级别,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研究起来很抽象,常常给人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感觉。VR技术可把各种分子微观结构进行宏观化展示,使药物研究人员逼真而清楚地看到各种分子结构3D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可以对分子模型进行改造和设计,这将为药物研究带来许多便利。宏观化展示化合物微观结构,可加深研究人员对化合物结构的理解,有助于找到最佳合成路径;模拟各种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的结合,找出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最佳结合位点,有利于探索药理特性;观察特定条件下活性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全过程,有利于探索活性分子生物特性[7]。这些便利将有助于药物研发人员更加有针对性的取去设计和合成药物,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VR医学教育系统的建设
VR医学实验室是VR医学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载体,与一般VR实验室一样,主要由开发渲染平台、三维沉浸显示系统,三维交互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统组成[8]。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为VR技术医学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实现VR技术医学应用的关键还在于能否开发出高度逼真的教学情景、科学的教学模型和恰当的人机交互系统等“软件”系统[9]。医学知识专业性强,要建成可用于医学培训的VR医学实验室离不开医学专家和信息技术开发人员的通力合作。先由医学教学工作者设计科学的医学教育方案和内容,提出人机互动方案,VR系统开发人员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医学教育系统开发,医学教育工作者对模型设计进行全程跟进,不断修正仿真内容,提高模拟的逼真程度,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VR医学培训系统。
一 激活和唤起作用
学生的道德需要对学生的接受心理活动起觉醒和指向作用,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内动力。正是学生的道德需要唤醒学生的接受注意,强化接受的准备,并对和自己道德需要有关联的道德信息源产生敏感与专注。学生的道德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思想接受活动的主动性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道德需要能使他们在面对适合自己需要的道德接受时,唤醒其接受准备,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道德需要是学生接受外来思想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求贤向善的原动力,是学生想成为“好人”的情感要求和行为冲动。
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需要,不能让学生出现需要满足后的沉沦,贴近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思考、观察、分析,培养他们追求道德的习惯,他们就会主动接受,成为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基础。学生的道德需要具有周期性,是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者要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刺激学生的受教兴趣,提升教育的效果。
二 定向和选择作用
“定向与选择作用”是指个体意识倾向性会使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目的性,依据主观愿望去实施并达到行动的目标。学生的道德需要左右学生接受选择教育的对象,需要越强烈,对道德教育的弃取选择、接受和拒绝的反应也越鲜明,影响接受的兴趣,并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因感到自主选择的欠缺而力求满足自身的需求,是机体对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在学生道德认识形成过程中,如果教育适应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成为其需要的对象,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接受兴趣,产生积极的接受效果。当有关的道德要求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存在差距,学生的反应将是麻木的、迟钝的,如果差距过大,则会产生逆反甚至对抗的心理。
依据马斯洛的观点,包括自主选择需要在内的道德需要是人类的“似本能”,同时又是一种超越性需要,指向的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无论是作为一种“似本能”还是一种超越性需要,它都是柔弱而易受伤害的,同时也是易被忽视的。作为一种超越性需要,自主选择一旦被剥夺,便会导致“超越性病态”。如果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不到发展,只停留在自然的和习俗的水平上,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失去对求知的渴望和道德的良心。学生接受道德教育不仅有对道德理性的思考,更多的是对道德情感的需要。面对“选择的时代”,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道德需要的选择功能,而且要积极利用学生的道德选择需要。
三 调节和强化作用
调节作用是指学生的道德需要在其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积极的自我调节作用,学生的道德需要对学生的受教起调节器和控制阀的作用。强化作用是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接受道德教育中的倾向性因素的动机作用,使其道德接受中具有某种情绪色彩,从而能够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组织与强化,使道德接受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具有强烈的需要和意向,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必要条件。需要是人的本性,不存在没有需要的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被人称作“缺德的人”。学生道德需要影响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记忆,催发学生接受和转化。学生的道德需要越强烈,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冲动也就越强烈,越能对新接受的思想信息转化为内在的情感、意志,并迅速转化为言论、行为,促使学生新的思想的社会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 项目实践 考核 程序设计
一、序言
软件开发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的终极目标。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实际应用知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软件开发能力较差主要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施展训练不足等因素有关。本文从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战训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战型培养模式——IPQ模式,该模型以激发兴趣(Interest)、项目实践(Practice)、考核办法(Qualify)作为3个支撑点。
CPQ实战模式包含3个环节:激发学习兴趣、项目实践和新的考核办法。下面首先介绍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对于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向学生展示老师或者原来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让学生感性认识学完本课程可以达到的目标,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感情可以促进认知。老师要多和学生相互交流,增强亲和力,从而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第三,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的组织以一个完整项目拆分成独立、待求解的任务进行讲解。每一堂课都是针对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待解决的任务提出,并围绕这个任务组织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知识点。这样的安排符合了这样的认知规律:实践(技术任务提出)——体会(互动讲解)——理论(知识点)——实践(实验),这样那些难于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以及遥不可及的项目概念就化解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了解了项目实战的具体实施情况。程序设计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已经有能力给学生配置足够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尽量让所有课时安排进机房。这样就可以边讲边练,有的知识点单凭口授学生听着不太易接受、理解,反而一实验就明白了。 转贴于
第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稳定学习的兴趣。在边讲边练的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安排一个类似内容和难度的项目,让学生一步步实验。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以后,获得了如下能力:一个项目是如何分解的;学会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是如何被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中;有了能力,就有了成就感,成功会激发兴趣,失败则使兴趣经受考验。
三、项目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支撑点
项目实施过程由3-5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实践过程包括:项目选择、项目组队、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考核5个环节。[1]
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老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降低其兴趣。项目组队是自由组合,但是基本基于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的原则,其中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制定项目计划,撰写需求分析文档、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等文档,监管项目实施过程,相当于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代码编写和整合的后期,还需对其进行软件测试及生成报告等。项目考核是最后一个环节,包括项目演示和讲解。讲解一般用ppt演示文稿,内容为项目设计及相关文档,项目实施过程的难点及关键技术和心得体会。当然作为拓展,之后,对于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讨论及项目评价等。实战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评价性等特点。
四、与时俱进,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考核办法闭卷多、笔试多、记忆多、总结性考试多,考核内容片面,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这种方式对于前面我们倡导的兴趣、实战是相悖的。在IPQ模式中,对于最后的考核我们考虑以下方面,各按一定比重来形成最后成绩:平时项目完成情况8选6次最好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按2∶4∶4确定)计总成绩;完成指定项目并进行演示和答辩。除此之外还,平时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承担的小组中的工作量以及讲解演示等也占一定比重。
五、结束语
将实战模式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消除了项目的抽象感和遥远感,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接受。在这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实践引发的兴趣和疑问变成了深层次理论学习的源动力,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参考文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初中英语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英语中,单词的读音、意思、词性,课文的句子,章节,语法知识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理解、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在英语课的教学中要从这三个阶段出发,设计好教学过程。在理解阶段,教师要善于将要学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比如教学生单词时,单词的词性是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时可以将新单词和过去学过的同样词性的单词进行比较,进行意义的联系,比如找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等,这样就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保持的练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对已经学过的陈述性知识又进行了提取。陈述性知识在很多时候是比较枯燥的,也是容易遗忘的,如果我们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这种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那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也会变得容易。
三、初中英语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中,有很多知识是要求学生会操作的,比如用习惯句型造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等等,这些操作性的知识就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不一样,他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什么,但是却要求学生会操作,比如there be这种结构,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记住there be结构的特点和形式,而是要学生会用there be这种结构去描述事物的状态,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学生说不出there be结构的特点,但是看到一个事物它能够用there be结构来描述。示范式教学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往往在观察和模仿中掌握一个操作序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程序性知识要设计成可示范的教学。变式的设计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运用,而实际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真正掌握程序性知识就必须在不同的变化条件下去思考和运用,比如在学习一些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这些词汇的情景,让他们体会不同情景下不同词语的使用效果。
四、要善于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来进行教学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程序性知识形成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则是程序性知识高度压缩,从分析思维上升到直觉思维的过程。
1、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的,第一阶段,要求学习者知道某一规则并能陈述该规则。换句话说,是学习者了解自己将要掌握的规则并能将其陈述出来的过程。比如,在英语句型、语法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把规则介绍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则,当学生能够自己描述某种句型或语法的规则时,表明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比如名词单复数变化的教学中,我们先要把词尾加-s、-es、词尾变形加-s等几种不同变化的规则告诉学生,或者给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去寻找和总结规则。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比如,在名词单复数变化教学中,在学生知道基本规则后应当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当学生能顺利的完成练习则表明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变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对规则的运用不熟练,常常需要出声或不出声地背诵规则以便提醒自己正确的运算顺序。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表现为规则不必挂在嘴边,而是高度内化,自如地指导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