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语文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语文课堂

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支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追求高效率的教学质量仍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奋斗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好语文这一科目,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语文教材中提到的各种学习的活动,实现各个不同的年级规定的不同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全面参与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领路人,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分不开的。凡是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就是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是指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所要做的工作,即备课。对一位教师来说,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我们备好课与否,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吃透语文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的内容,做到教学目标要设置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清晰合理,课时的重点难点学生看后能一目了然,课时的进度安排井然有序。同时我们还要时常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拓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能够积极吸收新鲜的事物和做到对有效资料的积累,能够适时关注语文学科的新动向,以便补充和拓展相关的教材内容,为语文学科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教师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懂得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对于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制定出一套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容易操作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教学

1、课堂的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这是从宏观上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课堂结构规定着各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步骤,也具体体现了教学目标、课文内容、教学方法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许多环节中是井然有序的,而且时间段分配也是合乎要求的。完善有序的课堂结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只有合理分配了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言传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深厚广博的业务知识和他良好的自身的人格魅力无不影响着学生,无不是学生争相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而且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要求教师不仅懂得多,而且还要知道的“广”,小学生的好奇心也非常浓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读书破万卷”,才能“教学如有神”,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这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3、教师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也彰显了教师的头脑和智慧。一个教师要有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依据事件的不同性质,运用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学生在质疑的时候问到了一个不会回答的问题,怎么办?这时候教师不能乱了方寸。有的教师就处理的很是巧妙:实话实说,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4、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来自于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论、新理念和新课改的理解,来自于教师对以往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俗话说“事半功倍”,即运用先进、有效的方法去做事,就会收到双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时常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把较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够提高。

三、积极评价

第2篇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并不鲜见,原本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听觉疲劳,产生厌学甚至怕上语文课的情绪。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1.精心设计,统领课堂。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教法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教法时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努力使自己的教法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合拍、和谐。想一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怎样安排教学程序更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用怎样的方法更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过程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不至于出现冷场或阻塞现象。

我在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因为文篇幅比较长,事例琐碎,为实现长文短教,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便按照“聊聊事例―聊聊人物―聊聊感情―聊聊写法”的思路,让学生依次进入四个聊天室。整节课老师导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只有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会一路顺畅。

2.创设氛围,渲染课堂。

语文课堂要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课前的气氛也很重要。而要营造一种恰到好处的氛围,教师就要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如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先诵读了两篇亲人相知但无法相见最终抱恨而死的文章,从感情和气氛上将学生引入作者的情感轨迹,下面他们就跟着作者的感情而波动。

3.充满激情,调动课堂。

一个人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一节语文课能否上得轻松流畅与教师本身的情绪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前苏联学者别利钦指出,教师“一跨进教室的门槛,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你要是情绪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教师的激情吸引、感染、召唤学生,学生的激情会升腾”,教师充满激情,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饱含激情,文采飞扬,忘情投入,师生间的同频共振就会愈来愈烈。

4、赏识学生,情暖课堂。

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重要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它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昵的摸头动作、一个竖起拇指的手势等。只有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适当调动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才会慢慢培养起来,课堂才会充满真情、暖意融融。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孔乙己的死该由谁来负责?在大家愁眉紧锁,十分为难时,一个平时语文学得不太好的学生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封建科举制度将孔乙己置于死地。”一语既出,四座皆惊,我也抓住了时机表扬了他,此次表扬成为他学习语文的转折点。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5.合作探究,激活课堂。

对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给予充分探究交流时间,让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奉献一点点,大家拥有一大片。合作探究可激活课堂,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6、旁征博引,丰富课堂。

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学生看到语文世界的精彩纷呈,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语言积淀不无帮助。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通过“言传”陶冶学生,丰富课堂。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随白居易到钱塘湖畔踏青,领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驻足于杜甫草堂前,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学生在语言的园林里漫步,在文字的海洋中泛舟,饱览着一片片天光云影,享受着一道道精神美味,又怎会不流连忘返?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把语文课上得如吟一首清新的诗,听一曲优美的乐章,学生才能如品香茗,如沐春风,在听课时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审美享受,才会深深地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高高在上,扮演的大都是“严师”的角色,在课堂内外要求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老师也不易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这也就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同时,由于高中生学习负担的加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这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会发生学生和老师相对抗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

因此,老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即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体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任务;高效语文课堂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有这样的无奈:自己虽有“豪气冲天”的干劲,可换来的却是高耗低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了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重新建构高效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安全与自由”,学生只有在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下,才会没有压抑感,才会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因此,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时,我积极营造师生互尊与同学互爱的和谐、宽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根据学生不同思维的看法都会尽力找亮点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会自觉行动、乐于学习,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是,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什么由教师决定,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坚持“少讲多练”的原则,学生自己能读的自己读,自己能说的自己解说,自己能做的自己做。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时,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怎样预习,怎样质疑,怎样发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再如,在学习《窦娥冤》(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时,我紧紧抓住“冤”这个字,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问题,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尽情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多媒体设备把声音、文字、动画集于一体,信息存储量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片段,他们亲眼目睹了林冲这个人物,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真切的感官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再如,在学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并把重要部分用醒目颜色标出):(1)作者开头所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2)学了“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你有什么感想?多媒体的运用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起来既轻松又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只有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第5篇

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是追求高效语文课堂。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语文高效课堂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自己走进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大项,我原来在阅读教学中总是讲的多,学生读的少,结果教学效果不理想,于是我改变教法,让学生自己走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实践也使我认识到: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读文――感悟――体情”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

二、让学生自己找到内容主旨

语文教学当中,关于怎样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是很重要的。

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比如,在教学语文课文时,传统的方法教学总是教师先点拨,列出许多框架,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可以说捡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但仔细想想,学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所以我改变了这一传统教法,把教师的许多包办都收起来,相信学生的潜力,把全文交给他,让他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自己去找到文章的主旨。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找到内容主旨,确实语文高效课堂的很好途径。

三、让学生找到感悟的桥梁

1.托物寓情,感悟生活。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古诗的时候,首先诵读明其意,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例如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悟,我采用了“移情体验法”,当时,正好有个同学要转学到远方去,我就先让学生仿写送别诗,,引导学生托物写出送别的场面,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送别场面,学生读着读着,就动了真情,情真意切,感悟很深,朗读得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将故事写体会,例如;我给学生讲古人孝道的小故事,让同学写出自己的体会,即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我把生活当中的小场景都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写感悟,经过半年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听说读写,全位提高。

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其实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的训练不是孤立的,分解的,应该是密切结合的。我经常利用讲故事,让学生听完就说出来,再把体会写出来,形成了听说读写一条链,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有许多学生总是不能独立写作,总是找范文仿写,甚至死记范文,我认为这样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讲作文就是生活,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每节课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使语文课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高效课堂做得名副其实。

3.课件教学,辅助高效。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好奇心,同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伏下来想想”、“眼睛闭起来想想”,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好习惯。

一、解放时间,让儿童成为一个研究者

在阅读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想得太少。教师占据课堂的话语权。久而久之,学生在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时,只能就文论文,很难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妙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式让学生比较,以此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感,看似多给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实则肢解了文章,学生不会沉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在脱离了课文的整体语境下比较,仅能判断出哪个词或句式用得较为准确,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表情达意,则茫茫然,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面对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不妨放开手去,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好地品味文本,用自己的思考解读作者的思想,引导他们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课堂上会收获更多。以下这个课例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好好品味这段话,你能发现哪些词语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发生联系了呢?

生:接连不断。

师:读着这个词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水滴一滴一滴总是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

生:锲而不舍。

师:你知道“锲”是什么意思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锲”是雕刻的意思,想想看,那整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舍”是停下的意思。

生:水滴昼夜不息,天天都在雕琢这块石头,终于把石块滴穿了。

师:就是这个意思。你能用课文中的现象来解释,非常好!

……

师:你还找到其他词语了吗?也可以是半个句子。默默地读一读。

生: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可见时间之——

生:长。

生: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师:也就是说水滴——

生:目标专一。

师:同学们看,正是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生:滴穿石块。

师: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

生:奇观。

在这样一个课例中,教师让学生抓住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关键词句谈体会。理解词义,想象情境,谈谈感想,以不同方式品读课文,不仅让学生把握了语言的准确性,而且感知了语言的形象性。我们欣喜地看见,教师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小的研究者对待的。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就这短短的一个文本进行反复研究,抓词抠句,说感受,谈体会。从上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教育的一般目的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

二、解放思维,让儿童成为一个思想者

语文课不仅是习得课本上的知识,感受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从文本生发开去,根植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同时,让孩子的思想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教学《秋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生活里,我们也总是用上“有时……有时……这样的句式。你看,小妹妹的脸真会变化,有时(?摇?摇),有时(?摇?摇)。谁会说一说呢?

生:小妹妹的脸真会变化,有时哭,有时笑。

师:真是一个好玩的小妹妹。谁能说得更好一些?

生:小妹妹的脸真会变化,有时开心地笑,有时伤心地哭。

师:用上了这些词语,小妹妹的脸真的生动起来了。

生:小妹妹的脸真会变化,有时下起了毛毛雨,有时又是晴朗的太阳。

师:你说得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孩子们的回答多么有意思。正是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宽泛的题材,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让妹妹的“哭”和“笑”同时出现,使人不觉得唐突。教师之所以不断要求学生改进,是因为他们回答的答案都是已知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老师的专门指导,那么他只能停留在原处,不会得到进步。在教师引导后,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就是一个小思想者应有的表现。

要做一个小思想者,不仅表现在句子训练上,更表现在对于文本的质疑能力上。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答方式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妨将课堂大胆地交给孩子来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解放空间,让儿童成为一个旅行者

教育不是死读书,而是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的能力,陶行知向我们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儿童观和对待儿童的态度。课堂上,不需要儿童每天一本正经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应该让他们走向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努力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以“赤子之心”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本身的才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活的语文课堂。

春光明媚的时候,我们行进在校园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路两旁的草儿稍稍泛青,杨柳刚刚吐绿。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一阵吟诗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正是在这大自然的环境中,二年级的学生把古诗的韵味全都展现出来了。学生在自由地、尽情地理解心中的古诗。如果没有这次大自然中的语文课,学生在怎能从内心深处展现出自我的诗情画意呢?我又怎么能享受到这样的美妙呢?

让学生成为旅行者,避免了课堂的说教色彩。让学生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在野外,让孩子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看看原野、溪流、天空;闻闻花朵、泥土、阳光的芬芳;打水漂,堆雪人,搞野炊……“旅途中”听听孩子说说所见、所闻、所感,不也是语言训练的好时机吗?正是一举多得。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轻负高质”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

第7篇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与职业需求、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实践训练环节薄弱等问题,语文教学不适应变化的劳动市场要求。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落实大纲要求、突破教学困境、提高教学效益是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高参与率、高接受率、高转化率的高效语文课堂则不失为解决这一问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高效课堂的内涵

目前造成课堂教学低效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中职生源质量大幅下滑。大量学习动机不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集中于职业学校。他们上课时无纪律等成为家常便饭,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及课堂任务完成情况随意性大、不确定性强。(2)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方法单一,课堂管理能力不强。授课内容、方法、手段不能吸引教学对象,客观上使其陷入“无事生非”的境地。加之对教学对象成长背景、心理特点缺乏了解与掌握,课堂管理失范造成课堂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因此,中职语文课堂往往呈现出静止、封闭、学生参与性差、知识转化率低的特点,很难完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势在必行。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果是“做正确的事”,高效活动为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结合。据此,高效课堂,就是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高度结合的课堂,即在课堂授课时以适合教学实际、教学需求的方法,使教学对象的知识、技能、素质得到丰富与提高。具体而言,高效课堂为在一定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容量饱满,可掌握较多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较好地培养与提高,并最终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学生高参与率、内容高接受率、知识高转化率的特点。

二、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立足职业教育,创设具有职业特色的学习情境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必须姓“职”,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技能。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与专业结合,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殊性,结合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现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应立足岗位需求、基于职业过程,以学生职业发展阶段为依据,重构课程内容,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创设具有职业特色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今日自己所完成的课堂任务就是今后会遇到的工作任务,突出“学以致用”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课堂活动参与率。

(二)高度重视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理念

学生是高效语文课堂活动的主体,实践是学生接受知识、转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语文实践活动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重要意义。语文课堂的实践能使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以实践体验深化学业,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可以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活动得到锻炼,使学生能够利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理念,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步骤中“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6个环节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通过开展能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实践的语文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知识素质,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率和转化率。

教师还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多元化化、过程化评价体系,以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立体高效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同时也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效组合。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教学表现形式,优化教学手段,对建设高效语文课堂的作用不容小觑。这是因为:(1)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势,能为学生展现出一个新颖、直观的语文世界,它既符合现代学生的接受习惯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思维空间。(2)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容量。传统课堂中教师必须耗时许多文本知识讲解,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将其简洁、凝练、直观地进行展示,使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增大,加速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

三、高效语文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效语文课堂与职业需求结合紧密、以学生为主体、生发性强的特点可以解决上课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弱、课堂活动参与度低的问题,但还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制约构建高效课堂的短板:首先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差距较大,授课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不仅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连围观其他同学实践的兴趣也没有,这部分学生的调动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难点。其次,中职学校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生,习惯于学科体系的传授方法,不能用职业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并开展授课。另外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角度变化大、师生互动差的授课实际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减弱,为避免“无效”投入,教师不愿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研究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等问题,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而教师是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建立者与参与者,教师力量的缺失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致命弱点。再者,学校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修订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时为保证专业教学,首先冲击的就是语文等文化课的时段与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教师、学生“文化课无关紧要”的错误理念,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外部阻力。

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针对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应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在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应加大考核力度,细化任务项目完成后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这既有利于监控学生学习效果,以考核为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其次,针对教师职业从教师个人而言,既要加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从教的使命感、责任感,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校还需引导教师走出课堂、走进工厂企业,通过参观实践、与企业人员交流等途径了解职业岗位需要求,使其能真正反思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职业教育的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高效语文课堂正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基本有效途径之一。高效语文课堂必将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教职成[2009]3号,2009.

[2]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第8篇

一、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首先,观念一定要跟上时代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东西远远比以前的学生多,这样,现在的学生思想较以前的学生要成熟,所以老师在很多时候要以小大人的身份对待他们,要尊重学生,这是教育好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尊重学生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尊重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有他们的个人喜好等个性的东西,传统的“满堂灌”就忽略了这点。当然,很多观念都需要更新,否者,老师真要“落伍”了。

其次,语文老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课本的知识来应付考试是肯定不行的。老师一定要充实自己,常常给自己也“充充电”。

二、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饱含丰富的情感,很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被世人传诵,是因为这些作品中饱含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甚至作者数十年的情感体验。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把作者的情思转化为自己的灵魂,学生怎么能不感动呢?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了。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个渠道是关注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我认为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成就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就感。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对学生好的语句、立意、结构等给予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作文。比如在评奖试卷上首先对高分学生多表扬,还可以用学生好的答案来作为参考答案,等等这些做法都不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学生喜欢语文了,就不怕他们学不好语文了。

三、要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形式

从大的角度来看,教材中不同类问题要交叉讲,不要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否者,学生会感到很单调、枯燥,失去学习兴趣。

从小的角度看,每一节课都大有文章可做,老师要精心准备好每节课,要丰富课堂形式,课堂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评读一首诗、演讲、背诵名言警句、积累字词等。讲解正文前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导入语,课堂朗读要老师读、学生读,甚至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甚至课堂上组织辩论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