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1-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对一名大学生学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所学专业的倾向,确定其最佳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可行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
1.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
首先,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核心,也就是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来制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这就是MBTI人格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其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最后,他们会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情况,来权衡利弊制定方案,这就是Edgar 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3]
2.学风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5]
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学生成材和更好发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规划,内在解决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而详细的学业规划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体现。同样,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大学系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育效果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良好的学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的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现状
1.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年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低年级好;第三,学生制定的规划并非足够科学、实际,以至于在某种情况下半途而废;第四,部分高校对待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与实施条件。
2.学风现状
为分析大学生学风现状,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7份。其中70%的同学清楚学风建设这项工程的重要性,20%的同学仅了解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8%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学风建设没有关系。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现象: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既不重视基础课也不重视专业课;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例如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使得学生可能会过于专注练习英语口语、培养人际关系等,而忽视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较为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从高中紧张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心存拜金主义,认为有钱就能谋得好职位,继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内容,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不能延续高中时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建议每学期制订一套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第四,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孤军奋战,零打碎敲,不能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导致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6]
三、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霍兰德理论指出:“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也是如此。[6]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长期性,提高整体学风,从而推进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了铺垫,改变了整体学风环境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通往学有所成的第一步,更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高校都应该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融入大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注意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向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重点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意识和能力;对大二学生重点是积累与实践,在此阶段他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全方位发展;对大三学生重点是信息,在这个阶段大家会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多条去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要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大四学生重点是总结,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可以总结一下前三年的规划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与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各大学不仅应注重知识上的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并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规划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2.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必须要求大学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长期和全方面发展。“一切以学生成材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内在追求的必然的映射。而学业生涯规划正是在坚持学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着眼于“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7]由此可见,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学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上分析突出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开展并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来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测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做出贡献,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业生涯提供有力保障。
四、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学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程
学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其重要性,并付诸切实可行的实践。例如,对入学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导入教育,并增设一门选修课,选择相关教材向学生传授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邀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大学生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以此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分别从就业、科研、心理、考研等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第一,专业教师除了在学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完善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们制定就业规划,进而促进学风建设。第二,通过对“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指导教师的培训,引导此类专业教师为学生合理制定科研规划。第三,通过学生处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第四,辅导员以往届毕业生信息库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报考院校,合理规划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复习时间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样促进了学风建设。
以哈理工测通学院为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曾指导06级测控专业范同学制定学业规划,该生成功签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实现由低到高、由工转管理的成功转型;在教师团队的帮助下,06级测控专业赵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学业规划,通过钻研努力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他是首位代表学校获得该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05级测控专业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实现由低到高、由理转文的成功转型;06级测控专业王同学凭借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实现硕博连读。
3.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教育一脉相承
只有认识到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学风建设督察组”,定期组织学业生涯规划比赛。综上所述,学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在学科、认清自我、把握职场未来,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四年整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而将理论学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同进步。因此,良好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进而掀起一股学风建设热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2] 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21.
[3] 廖智君,余小英.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7):89.
[4] 王敏.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4.
[5] 闫衡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58.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是高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风是学校关于治学、读书、做人的整体风气,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风对于高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努力的精神及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从学生培养与成才的视角去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学风建设。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机理
1.1 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做出的有效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特点,结合现时的外部环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渴望成功,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许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从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有些人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感觉后劲不足。有的人选择工作,只用现实的报酬作为准则,哪里钱多去哪里,什么时尚干什么,以至于放弃自己本已不错的职业。但事实是,头几年这一职位在待遇上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后来差距越来越小了,甚至风水轮流转,今天时尚的过几年不再时尚了,从前挣钱容易的职业几年后挣钱不再简单,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不给自己做一个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难以理性地面对外界的诱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冷静地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在求职前,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求职的盲目性,并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失衡,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障碍,坚定地朝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适合本人的目标和发展通路,指导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进而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
1.2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对立统一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而开展的。学风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根据我们对学生学风调查尤其是对大学生学风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问题的调查表明,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在解决学生的内因问题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其次才是辅之解决外因问题即学习的方法、质量问题。
要强调学生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二者的力量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和学生工作互促共进的“双赢”效果,就必须十分重视高校扩招、院校升级、学生增多等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新问题,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既有群体性需求也有个体差异性需求的特点,找寻出一个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
2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脱节的原因分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具体表现为纪律上松懈、思想上浮躁、逃课缺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之后发现,二者脱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里没有家长和老师的规划与督促,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式的学习成了很多人沦丧未来的开始。一方面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切实参与到教学的实施中,更听不进关于纪律和制度要求,最终毕业走向社会后发现知识掌握不到位,求职没有方向,就业也成为难症;另一方面这些非大学生学风的主流现象,却已成为影响学校优良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实现,更从客观上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否定。
(2)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强。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缺乏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修养,制约了教师的上课水平,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也就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也使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风。
(3)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相对脱节是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们在这个年龄并不具备自主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可能等专业设置改革好之后再考虑上大学,与此同时,职场也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3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抓好学风建设也就抓住了学生工作的根本。究竟什么才是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抓这个学风建设的主线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量毕业生迟迟不清楚、不了解整个社会的分工和架构,也搞不清楚自身的定位在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理定位自身进而持续增值。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广泛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来引导大学生首先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建议在新生一入校就连同入学教育一并开展。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好了,就为目标实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3.2 指导大学生科学制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成功的机率。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盲目地“撞大运”。许多时候,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受挫就是因为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谚语讲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科学性。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划分期限的。理论上,短期规划,是指五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明确近期目标,安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规划,是指,规划五年至十年内的目标与任务;长期规划的时间是十至二十年以上,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实践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就要是具体的把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在制定目标方面也参考的划分时期。其次要注意目标的特性。一是可行性: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而非是美好的梦想或不着边的幻想,否则必将延误生涯良机;二是适时性:规划是设计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目标,因此各项主要活动,实施时间,完成时限,都须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来作为检验行动的依据;三是灵活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牵涉到的各项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应有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四是连续性: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须持续、连贯衔接,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也要连贯衔接起来,可持续发展。
3.3 教育大学生认识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引领大学生制定计划来缩短差距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时变化的时代,处处都充满着残酷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生想要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对现实,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去缩短同社会、竞争对手的差距。
当大学生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最初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者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此,那么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现在,获取第二学历和职业素质认证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课程,比如报关员、报检员、营销师、各类IT认证、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认证等等。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学生已经选择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方向之后再进行,坚持按需选择,多学未必有益原则。否则,永远都会有不同的证书可以去考,都考下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很多企业现在都开始面向大学生招聘实习生。因此我们也十分赞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如果大学生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到这些,并且向着成为实习生的要求努力(很多要求是单凭学校课程学不到的),相信待到毕业的时候就会比毫无准备的同学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另一个角度看率先走上社会去实践,就能够优先得到锻炼,也可以提前知晓差距,从而努力去制定实施改进计划来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廖满媛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兰志生.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
[3] 李瑶,崔永根,刘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积极性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逐年稳步上升。最新数据显示,安徽省2012年的高招录取率突破80%。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上升,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即是大学生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不少高校工作人员和社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的质量有下降趋势。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高等学校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本文选取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目前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方法。
1 样本选择
2012年5月18日至29日,作者向合肥某高校在校学生共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10份(其中:大一学生398份,大二学生301份,大三学生316份,大四学生195份),问卷的收回率为80.67%。调查对象的专业涉及电子、计算机、中文、旅游、数理、管理、外语和教育等。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出勤率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下学期起很多学生只是偶尔上自习,只有约三分之一人坚持上自习。每学期旷课和迟到次数在五次以上的约为8%,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坚持不旷课和迟到。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和个人的不良习惯是导致迟到或旷课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学生也觉得周围学习气氛不浓厚、所学专业和自己理想专业有差距以及不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导致自己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积极性下降。
在上课是否点名方面很多人认为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此以往效果反而较差。在调查中还发现我系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有很多人都是为考试而学习,抄袭作业现象普遍。另外,虽然大家都认为考研并不是代表不用上课,但很多人在考研后期会选择性的去上课,主要还是偏向考研科目,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重视度不够。
2.2 学习动力和学习方式
多数学生都以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作为自身动力,一小部分同学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在课堂上,学生喜欢语言风趣幽默,分析问题透彻细致的老师,并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如果行不通的话,大家会选择在课堂上不理睬老师,自学或看看其它书或随便做做笔记应付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还存在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和旷课、迟到与早退的现象。到考试的时候采用“抱佛脚”的方法来应付,虽然短期有效,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学校加强学生出勤考核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很多工作并没有实施到位,导致最终的效果不明显。
2.3 学风改进
在有效改进学风方面,大家都认为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加强学术交流,同时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至于最终创造一个一流的学习环境。从大一到大四的学习,最终会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景充满美好的向往,自信满满,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不敢考虑以后会怎么样,自信心不足。
3 大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清醒地看到学风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①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②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③诚信意识弱,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下降;④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⑤上网成瘾,玩游戏的时间太多;⑥自觉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我们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相容的,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有效加强学风建设,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有益环境,是当前高校急迫的重要任务。
4 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
4.1 强化第一课堂,做好第二课堂
学生除在第一课堂(教室)受教育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之外,我们把课堂之外称为第二课堂。因此,在学风建设中,我们要注重第一课堂,把第一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丰富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抓手。同时,加强宿舍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
4.2 营造良好氛围,培育优良学风
发挥德育工作优势,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学风教育需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以学为荣,学优为荣”的良好风气。同时大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粘合剂,能把学生中松散游离的个体有机地凝聚起来;校园文化是稀释剂,能对紧张而枯燥的校园学习进行适度调节;校园文化是填充剂,能填补现行人才培养内容上的欠缺,有利塑造出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体;校园文化还是辅助剂,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创造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稳定校园秩序。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3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
在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老师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大部分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例如电子系学生主要学习方向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多开展户外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合理安排课程,增设一些选修课,最好采用小班教学等等。
4.4 加强教风管理,促进学风建设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要使学生学风有根本性好转,教师是关键。为进一步促进教风,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如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培养工作,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制度;推行了学生评教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4.5 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如评选优良学风班、学习标兵、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等,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其次是要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和监督。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则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根本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 结束语
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净化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学风建设是一项既针对当前又面向未来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加深入研究与探讨,制定出关于学风建设的更佳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争使学风建设融业务与政治、教和学一体,调动各方积极性,齐抓共管,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春晖.大学生学风建设之我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2]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摘要: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学风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可以熏陶和感染学生。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烈的问题。而学风建设问题又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兴衰,因此,高校必须重视优良学风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学风存在的问题。优良学风的建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提出应对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152-01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问题。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与热情,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去上自习、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据在工作中观察,成绩差的学生中,大部分都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纪律问题。
反映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象有很多,如逃课、旷课、矿考、上课不专心、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最突出的、最集中的问题是学习纪律问题。从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调查可以看到,除了本身的基础外,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就是不去上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利用上课时间去网吧聊天、玩网络游戏,想学的时候就学一下,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缺少约束和自觉性。
(三)、学习态度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态度认识有较深的误区,认为大学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学习是浪费青春,所以提出“爱情第一、学习第二”。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再好,将来又找不到工作,既浪费了青春,又浪费了金钱,反正读书没用,不如不学。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问题,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地认识。
(四)、重视重点学科学习,忽略全面发展。
目前,由于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而研究生则就业形式则相对缓和,而且一部分地区对研究生有着优惠条件,所以,一部分学生则投身到考研大军队伍中,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导致部分大学生除了学习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外,对其他课程则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甚至在考试的时候还作弊。这一种只进行重点学习,忽视其他学科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这种学风问题已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学风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
(一)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针对许多新生的传统思想,认为考上大学后一切可以不管了,一切有学校、国家包揽下来的错误的传统的意识,自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新生入学期间,辅导员老师会经常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想法,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意识,组织新老生开座谈会,畅谈大学生活,介绍经验,吸取教训。同时给学生讲解学院的有关规定及奖罚制度,使新生一入校就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地了解,大学生只有自觉、自强、自立、自制才能成才。教育学生求学要勤,严谨刻苦;增强自律和自制能力。
此外,通过组织“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开展热爱专业、自立自强的系列“思想教育”、“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根本上杜绝思想束缚,促使每一位同学树立宏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入学期间,辅导员老师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下面情况主要靠学生干部,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
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干部、党员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的对子,主动关心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班长、学习委员自觉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为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班级还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主题班会、球类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培养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三)严格课堂出勤和考场纪律,提高学习质量
我们深深认识到: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基本体现,正确的学习目的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学院紧紧抓住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集中整治学生旷课迟到现象,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课堂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适时开展师生座谈会等活动。通过齐抓共管,保证较高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效果也逐步提高。同时优良学风建设还必须坚决杜绝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让学生对待考试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为了提高学风建设水平,每学期考试前都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和案例宣讲大会,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参考书目: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 立体化管理 学风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39-01
1 引言
高校如若想要实时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和社会需求产生任何冲突迹象,就必须竭尽全力进行学风建设。相比之下,大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的核心区域,更是他们彼此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特别是在经过高校学生和后勤管理体制持续改革之后,公寓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和行政管理的结合点,同时更是检验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果的关键环节。而所谓的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就是要求以公寓为载体,将爱心管理、部门联动、制度护航、学生参与等多元化管理模式融为一体。所以说,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有着积极辅助效用,值得深入探讨。
2 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具体作用
2.1 令学生在参与公寓管理事务中树立上进心态,这是优良学风衍生的基础
安排学生参与到公寓环境建设事务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满足不断提升的成才需求基础上,令他们凭借更加高超的实践应用技能,改善公寓管理方案的针对和实效性。秉承教育和自我教育交互式融合理念,可以说是强化和调试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原则,有助于避免学生在步入高校生活之后产生懒惰、不思进取的问题。与此同时,经过公寓管理事务顺利参与之后,可以令大学生及时树立起助人为乐、踏实肯干的行为习惯,为该类群体今后愈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2.2 改善公寓管理人员行为模式并为学生树立榜样,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前提
高校公寓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进行公寓环境规划建设,归根结底,其属于一类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工程项目,因此需要管理主体予以精细化培育,唯独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养成正确生活和待人接物习惯的积极主动性。在此类背景下,对于高校公寓管理主体明显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诉求,毕竟他们日常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大学生关注。所以说,今后作为现代专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务必要时刻展现出优质化的管理和生活模式,树立起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借此促进大学生绝佳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结果。
3 借助公寓立体化管理途径强化学风建设实效的细节
3.1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融合
这里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求公寓管理中的不同内容都要以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成才为基础加以布置拓展。其中学习的内容将细化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社会公德等,为了令公寓尽快转化成为大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就必须考虑在公寓内建立起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令学生在公寓中的一切行楸硐侄寄芄缓徒窈笞酆喜馄澜峁相互挂钩;而指导教师也可实时观察学生心理状况,保证定期组织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今后能够快速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各类我呢提,并且养成妥善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技能等,为日后成为国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至于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则要注意明确职责,尽量保证物业和学生管理的分开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安排后勤机关承担物业管理事务,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负责处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同时要求两类机构在特定时期内借助协调会进行工作通报,保证大学生公寓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管理和服务交互式融合的理念,构建专业化的公寓管理团队
公寓可以说是大学生群体的第二课堂,而公寓管理人员则是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作为一个优质化的公寓管理主体,尽管不能在课堂上授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好传道解惑的职责,令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并且至此积极向上。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必须确保这部分管理人员时刻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可以考虑进行学生意见箱设置,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需求和建议,将学生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极致。再就是定期开展工作点评和例会活动,强化对公寓管理团队的指导力度;最后就是针对不同公寓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机制匹配,同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借此将各级公寓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予以全方位调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确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效用。因此日后需要校领导能够不断强化对该类工作内容的重视力度,及时聘请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来担任学生公寓管理者职务,并利用他们合理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校正大学生群体思政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发挥出各级公寓管理的联动效用,为日后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为春.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1(03):118-130.
[2] 涂华华.浅析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和策略[J].科技信息,2010,16(03):77-85.
Abstract: Grasp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dormit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form a good style of study. In this pap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IPT),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question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and carries out specific measures to conduct dormitory culture and create a good style of study.
关键词: 宿舍文化;学风建设
Key words: dormitory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25-01
0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及高校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大学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大学中社团组织发展壮大等客观现实,使大学班级意识逐渐弱化,而宿舍作为学生第一社会、第二课堂,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宿舍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对学校培养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宿舍现状,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建优良学风,发挥宿舍育人功能,经济管理学院信管专业于2010年4月到6月在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组织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8份,回收率达94.8%。
1学生宿舍现状分析
1.1 宿舍逗留时间长,但有效利用率低,时间大量浪费由于教室及图书馆资源有限,宿舍成为学生除上课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信管专业受调查的218名在校学生中,只有29.38%的学生在宿舍逗留时间少于10小时(包括睡觉),逗留时间在10-16小时之间的学生占65.6%,而逗留时间在16小时以上的学生超过5%。除睡觉外,学生在宿舍的时间用于学习的只有36.96%。45.65%的学生在宿舍除了睡觉,就是上网娱乐。
1.2 宿舍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大宿舍是学生的第一个社会、第二个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大。据调查,信管专业89%的学生认为宿舍其他人积极向上的行为会激励自己,87.3%的学生认为宿舍成员逃课、打游戏等消极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另外,73.2%的宿舍经常聊天,但交流的话题只有11.6%是关于学习。
1.3 对较差的宿舍环境满意度高信管专业学生宿舍优秀率不超过30%,而受调查学生中81.4%的学生对自己的宿舍环境满意,二者之间差距较大。
2目前宿舍学风建设弊端
2.1 阶段性强,持久性差一般来说,宿舍学风建设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能贯穿学生几年的在校生活时间,活动结束后,又回复到原来的“寂静”。一般活动开展多在期末考试或四六级考试前,考试一结束,活动也戛然而止。
2.2 外部强制力多,内在驱动力少学校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宿舍风气建设,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宿舍风气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既看不到眼前的利益(优秀宿舍,文明舍员等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或综合成绩加分,优先推优、入党等),更体会不到宿舍文化对个人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缺少内在驱动力。
2.3 重视统一性,忽视多样性一般宿舍学风建设多强调宿舍集体自习、复习等,忽视宿舍在学风建设中的其他功能,比如成立兴趣小组等,重视统一性,忽视多样性。
3公寓开展学风建设的途径
3.1 以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制度,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帮助、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成长目标和奋斗方向。同时,也可以开展诸如宿舍成员平均学分绩、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奖学金获得率等竞赛、评比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2 将宿舍学风建设情况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体现在综合排名里参考其他高校做法,学生综合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德育成绩,德育成绩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宿舍卫生、个人卫生、参加活动情况、任职情况、参加竞赛情况等,如果有奖励则可加分。具体:德育成绩规定100分,基础分70分,老师打,考核分20分,同学打,另10分为加分项,获得各种奖励均可加分,但最多只能加10分。如果受过处分,则要减分,如宿舍卫生不合格,可一次减2分,直到减完为止。
3.3 制定宿舍发展计划和学期目标,鼓励学生在宿舍内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学期初,宿舍长根据成员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拟定一份宿舍学习发展计划和学期目标,以宿舍带动学生学习,宿舍长负责进度和随时调整计划。通过“一帮一”、“一帮几”的方式,宿舍核心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整个宿舍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学期末,同宿舍的学生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研讨等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励和促进,从而使学风教育进行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另外宿舍长要定期汇报进度和开展情况,便于老师监督、指导。
3.4 发挥党团学组织作用,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宿舍学风建设
成立党员联系宿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团学组织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宿舍学风建设情况,包括宿舍卫生。为使制度不流于形式,党员以及团学组织要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个人考核体系。
3.5 丰富校园网络学习教育资源,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大学校园的信息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期望程度,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丰富校园网络学习教育资源如大量的学习软件、丰富的课程课件等,增强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对引导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正面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作用,从而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丽华等.基于我院宿舍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思考和建议[J].传承,2010,(10):132-133.
[2]郑蓓等.高校学风建设中优秀宿舍文化的功能及创建[J].管理方略,2009,(6):38-39.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建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1]。近年来,独立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学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亟待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当前学风总体状况良好,多数大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所增强,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奉献精神,高度的责任心,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学风建设上尚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一)学校方面
独立学院有良好的教学资源,社会支持力量和办学热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学校的少数管理者对学风建设了解不够全面,管理程序缺乏灵活性,各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办事效率低,导致结果不理想;另外,独立学院有些制度实施力度不够,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没有及时通报批评进行处罚,从而制度失去了震慑力,导致许多学生效仿,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同时,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仅仅依据教育部门所下达的文件安排课程,没有切实联系学院师生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学院自身的条件,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教师队伍组成
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独立学院师资来源成分复杂,部分教师讲课方法、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讲课仅仅停留在课本,没有联系实际,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还有部分教师的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对于学生的缺课、迟到等不重视;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辅导员忙于自己的事务,对学生关心力度不够,很少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变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学生方面
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刻苦学习,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所增强,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然而,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热情高涨,有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践,但没有端正思想,学习方式不得当,他们过于注重课外实践锻炼,忽视了专业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有些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只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知识;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虽然有好的学习动机,但因受外界诱惑、学习兴趣衰减等原因,学习动力不足,不能集中精力投入自己的学习,导致上课迟到、缺到等现象比较严重[2];此外,在三本学院的学生中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对自己持否定态度。还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面对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压力、经济生活的压力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导致部分学生的失望心理严重,缺乏学习动力[3]。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独立学院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类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和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导致教师结构不合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评奖评优,部分独立学院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方面,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风起着导向作用。但部分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过于重视形式和数量,学生并没有从中收获有用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独立学院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就只会退缩。有些独立学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付诸实践。
(二)教师因素
独立学院大多数年轻教师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书,缺乏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与时代接轨,教学经验不足;其次,部分老师来自母体学校,要同时兼顾本部和学院的课程,有时有点力不从心;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中,有些老师除了教书,还会从事副业,这就导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在备课、上课等方面准备不充分,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三)学生因素
大部分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积极上进,刻苦求学,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机与活力。但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社会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和冲击。学生自身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人生目标模糊,上大学可能是被父母所逼,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他们无法正确面对学习,没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多数学生自我控制力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且属于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一直都由父母呵护,学生本人缺少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进人大学后,没有父母、亲人及老师在身边督促,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控制力,学习无目标,处于放松状态[4];第三,寝风、班风、校风在学风建设中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容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会潜移默化的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
三、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完善的制度能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也是确保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独立学院要从严要求,加强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风进行约束与规范,确保学风建设纳入各种规定之中[5]。首先,要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缺到的现象,规范课堂秩序,督促学生正常上课;此外,要建立完备的考核制度,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举,重视和加强教师考核工作,严格监督任课老师的课堂情况,对教学优秀的老师给予嘉奖,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严抓学生课堂到课率和早读到课率,将诚信考试、诚实做人作为重点,对于在考试和平时考查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通报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督促学生在寝遵守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通过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塑造优良学风。
(二)深化教学改革,教风带领学风
“师者,学生的典范也。”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是具有影响力的榜样,教师在授课时的精神面貌,态度和素养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独立学院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要制定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管理体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辅导员要定期通过班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
响[6]。独立学院要展开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保证质量,学校能够请一些有名的企业家、学者,分享他们奋斗过程和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此外,加强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化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性,独立学院要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
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营造优良学风能让学生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树立良好的学风,需要学校、老师、学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学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安安,董艳苹,房瑞标,王学健. 袁贵仁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会的讲话[DB/OL].2012-6-6.
[2] 李文波,韩新宝. 新时期独立学院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1,6(03):44-45.
[3] 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7:16.
[4] 宋明月.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04):114.
[5] 程样国,舒涛,韩艺.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 南昌大学学报,2005,36(03):166.
[6] 尹万华.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08):233.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39 — 02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1〕。
为了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目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深刻地研究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大学生当前学习的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高大学生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对齐齐哈尔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8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51%。共有男同学499人,女同学643人;其中一年级学生272人,二年级学生336人,三年级学生314人,四年级学生220人。
一、学风状况
学风建设效果如何,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校环境因素如校园文化、教学管理水平等;二是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2〕。下面来考察一下作为主体因素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上课情况
1.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课
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课,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课程无关的事:认真上课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减少,一年级学生听课情况最好。对于“上课时您周围的学生主要在做什么?”一题,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三项。从调查结果来看,73.7%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学生上课都在听课。选择人数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听课、打瞌睡、聊天。
2.近五成的学生上课偶尔迟到
对于问题“上课是否迟到”,有15名学生没有回答,在回答的1127人中,偶尔迟到的学生最多,达到47.5%,经常迟到的学生最少,有41.6%的学生从不迟到。
3.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
从“上课是否旷课”这一问题来看,本题共有15人没有作答,在作答的1127人中,偶尔旷课的学生最多,占回答者的52%,经常旷课的学生最少,占回答者总数的7%,41%学生从不旷课。有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低年级的同学从不旷课的比例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从不旷课的学生的比例逐渐降低。
4.学生旷课时的行为
对于“您周围学生利用旷课的时间大多在干什么”一题,共有1131人作答,被选择最多的项是“睡觉逛街等休闲活动”,占总体的41%,其次是“学习其它知识”,占总体的22%。大多数学生在旷课的时间里从事睡觉等休闲活动。
(二)学习情况
1.大部分学生上课坚持做笔记
对于上课是否做笔记,共有1127人回答此题,其中596名学生经常做笔记,365名学生偶尔做笔记,166名学生从不做笔记,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3%,32%,15%。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做笔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在减少,说明做笔记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少。
2.被调查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
在“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这一题中,对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上网时间取平均值,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04小时。但是上网时间最长的为90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上。存在极个别上网时间过长的现象,学生上网时主要是看电影、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聊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看电影与聊天的相对较多,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是查阅相关资料。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情况一般
对“您完成作业情况”这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在“独立完成”、“偶尔抄袭”和“经常抄袭”三项中选择一项。在填答此题的1135名学生中,453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530名学生偶尔抄袭,有152名学生经常抄袭,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9.7%,46.4%,13.3%。可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好。
二、影响学风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学风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氛围和激励因素,学习氛围主要考察周围人对学生的影响,如同宿舍人上自习的情况,自习室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因素主要考察专业兴趣,考试制度,毕业打算,奖学金,父母的期望。
(一)学习氛围对学习有正面影响
在“您认为周围同学的学习情况是否对您的学习产生影响”一题中,共有1124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190人认为有较强的促进作用,417人认为有一些促进作用,268人认为没有影响,165人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84人认为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6.6%,36.5%,23.5%,14.4%,7.4%。从统计结果看,整体学风很不错,有50.4%的学生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正面的影响,不过依然有22.2%的人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负面的影响。
1.超过五成的宿舍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在“您寝室里大概有几人经常去自习”一题中,8人经常去自习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3人,4人,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0%,14.5%,13.3%。其中有56.2%的寝室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2.自习室里大部分学生都在学习
在“您在上自习时,自习室里其他人的学习情况”一题中,共有1111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有822人认为大部分人在学习,166人认为全部都在学习,123人认为少部分人在学习,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74%,15%,11%。
(二)影响学风的激励因素
1.学生学习动力多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中,把“找工作”作为自己学习主要动力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5.2%,其后是“父母期望”、“兴趣”、“继续深造”,其比例分别为30.9%、30.7%,26.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集中在“找工作”、“父母期望”和“兴趣”。
2.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专业是否感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因素。有57%的学生对专业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有3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9%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仅有4%的学生对本专业毫无兴趣。
3.目标明确的学生上自习的比例最高
学生毕业后的打算与学生上自习的情况高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上自习比例最高的学生是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如考研的学生,其百分比为59.4%),从不上自习的学生中,“还没有打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2.4%。毕业后还没有打算的学生上自习的情况比已有明确打算的学生要差。
4.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监考制度要严格
调查数据显示,有21.84%的学生通过“一直不断学习”来准备一门考试,有36.96%的学生通过“考前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即将近六成的学生会花上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23.78%的学生通过“考前2至3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17.42%的学生通过考前几天突击或者不准备来应对一门考试。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
三、改进学风的对策建议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品质。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调查中,有学生反映当前一些教师的知识过于老化,课程枯燥,应当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倡生动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有重点的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内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应该更加活跃,课程的内容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应该切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此外要广泛开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比如搞一些师生联谊活动。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机制。一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开设一些相关方面的课程。学风建设应从思想上着手,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树立正确的方向,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逃课的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因此应当从大一学生开始培养良好的学风,对大一学生多进行一些指导,从大一开始抓学风建设。二是提倡学生们充分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意识,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学生反映现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四专业课过多,大一至大三专业课过少,大四忙于找工作,多数人会逃课,应适当将专业课放在大一至大三。同时要切实加强大四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活动。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对找工作的学生,学校应多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对考研的同学则多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管理方面,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外,还要加强各种制度的管理力度,例如校风校纪制度,考试制度,考勤制度,奖学金制度,保研制度等。奖惩应当透明化,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高校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真正发挥教学管理对学风的培育和引导作用〔3〕。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究,2003,(0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