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动漫设计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民族动漫;武强年画;视觉传播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包括水墨、木偶、皮影等,经过动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发出了相对应的动画形式和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可是对应木版年画则一直是个空缺。中国木版年画特点鲜明,很多特质也很适合作为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就武强年画来说,其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显现出的文化特质为现代动漫设计创作提供了颇多可能性。
1、文化优势特质
(1)历史优势:武强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宋末元初,明初已具规模,清代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年画作坊就有千余家,外地的批发画庄有180余处,年总产销量达一亿对开张,“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它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年画集散地之一。现今武强年画作为河北省的名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被誉为“东方圣经的图解”。在这样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如果武强年画风格的系列动画片横空出世,必定能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
(2)题材优势:武强年画题材极为丰富,大体分为四类,包括神仙佛像、戏曲故事、时事政治和喜庆吉祥题材。武强年画以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滋养,汲取并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粹,尊崇并持守着传承五千年的伦理道德观念;神话传说、市井风情、花鸟草虫、云水山石等无不纳入武强年画的表现范围。如此丰富、深厚的创作题材对于民族动漫创作无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势必给动画创意带来丰富的灵感。
(3)风格优势:武强年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燕赵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一种朴拙之美;它拥有特定的图像样式,具备成为特定视觉符号的风格特质。选取武强年画当中具备明显辨识特征的形象作为原型,经过动画意象的视觉形象处理,通过夸张、变形的视觉审美张力的表现,创造出一系列即保留武强年画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又具有强烈视觉和现代审美意味的动画形象;借助河北丰富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作为脚本,将武强年画的绘画风格配合动画的特点来制作系列武强年画风格的动画片,其风格个性的优势十分抢眼,在文化传播以及动画片推广方面也具备很大的优势。
2、年画与动画相似性特质
(1)艺术功能的相似:动画是不受题材、表现手法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挥洒自如的艺术表现形式。当前动画具有歌颂、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纵观武强年画的发展历史,其功能也是从最初的祈福、装饰,发展到具有歌颂、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尤其是后来出现的那些具有时事内容和知识性的年画,更是具备动画的视觉功能特征。
动画的传播与教育功能,是指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幽默诙谐的语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信息,使观者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民间年画也具有这两种功能特征。
(2)表现手法的相似:动画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有夸张法、象征法、比拟法、用典法、比喻法、含蓄法、矛盾法、对比法、巧合法、相似法、写实法等等,一部动画作品可以同时兼用几种表现手法。而民间年画的创作同样有与此相似的多种表现手法。
(3)造型特征的相似:民间年画的造型大多概括夸张,这是民间艺术家为了更集中、更突出地揭示表现对象的外貌和内在特征,为表意服务,采用的夸张造型方法,因此,其作品显出神满力足、灵气活现的艺术韵味和张力。左汉中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一书中写道“民间艺术家的创作,专注于内心意绪情感的率真表达,他们塑造形象时,往往不是视觉印象的直接复制式模拟,而是根据自己的心臆和目的,对印象本身进行改造或修饰、规范的结果”,民间艺术家的这种创作心态与动画设计者创作时的心境是多么的相似。
总之,从以上对动画与民间年画二者的艺术功能、表现手法、造型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窥见民间年画与动画艺术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
3、本土化性格特质
(1)视觉特征:武强年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作为视觉元素传达给人强烈的艺术品质特性,明快的视觉表现效果是由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所决定的,其饱满的构图、丰富的色彩、亮丽的色调、夸张的造型、简练的概括以及人物塑造上对解剖比例的突破,成就了其意象审美,同时也使视觉表现元素呈现鲜明的艺术化特征。
(2)情感表达:武强年画做为依附于民间习俗存在的艺术形态,自然隐喻着民间百姓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它以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借谐音、寓意、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作品,表达出民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图像对生活的依附使得武强年画在民众心中产生一种情感心理认同,成为隐喻吉祥、喜庆、美好、团圆的情感符号。动漫做为一种新兴产业,如何创造富有民族认同感的动漫原型并进一步带动衍生产品的品牌价值,成为动漫产业决策者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武强民间年画的文化特质为这种努力提供的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
4、创造富有中国气派的木板年画动画新形象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一味盲目模仿日本、韩国、迪斯尼等商业动画的情况下,学习、借鉴和研究中国民间年画造型与观念,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动画造型的创作之中,使中国青少年从动画学习、创作和欣赏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和形式美,逐渐建立起中国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动画艺术创作体系。
透过木板年画艺术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年画造型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是年画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动画造型当中得以延伸发展,创造新的原创动画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达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提炼与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同时把握传统造型的思维方式、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思想内容、造型样式、运动节奏等的视觉关系,才能表达当代动画造型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出动画设计的民族性和设计者的个性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延伸与借鉴方面,已经不乏优秀的例子,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渔童》、《抬驴》等。
(2)达其“意”:中国民间传统木板年画的创造思维是人们学习与借鉴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所蕴含的吉祥观念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审美意念。在这一点上,“福娃”动画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传其“神”:中国艺术历来讲求“传神”,用在动画创作上,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它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表象,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所认同的形象设计。在这一点上,中国北京奥运宜传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影片造型一方面对传统造型进行借鉴并合理运用,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思想观念,以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价到好处地传达出“民族性”和“世界性”两个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民族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木板年画艺术的在现代动漫产业中的再创造、再应用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动漫形象,内涵设计,功能作用
1.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1.1市场需求
动漫产业是本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广义上的动漫产业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玩具制造业、出版业等诸多方面。
近些年来中国动画发展迅速、规模、质量得到空前提升,全社会都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办公场所、人才引进和培养、税收及财政扶持、产业扶持政策等多个具体方面,国家给予了动漫产业充分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中国13亿人口当中,就有3亿多是14岁以下的儿童,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固定的动漫产业消费群体,可见我国的动画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市场。
1.2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广大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为动画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国内高校只有北京电影学院设有动画专业,但是随着国内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2000年左右,全国各地高校相继设立动漫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08年已有近447家高校设立了动画类专业,相关在校学生46.6万人动漫形象,高校动画教育已经成了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
1.3面临的困境
国产动画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不成熟,仍处于幼稚期,作品的总体数量虽大,但是优秀作品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无法与动漫强国:美国、日本的动漫作品相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多数国产动画作品中的动漫角色内涵塑造不够成功,缺乏立体感,从而导致整个故事作品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纵观我国整个动漫产业,存在着原创能力不足、商业运营模式尚未成型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动漫产业要想更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原创动漫形象提升动漫产业的品牌价值,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模式。
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市场上的动漫周边产品由于缺少版权、专利的保护,我国动漫形象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盗版产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各种盗版产品泛滥成灾,动漫企业和授权商的商业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发展还不成熟,行业内缺少有成功作品经验的导演、编剧、策划人员,对于卡通形象内涵的创作、把握能力比较薄弱,对动漫角色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重视不足。在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中,角色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表现角色而存在的。
动漫投资方和经营方对动画项目的市场运作方式和商业利润关注较多,对作品本身的前期准备和风险评估往往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量高质低的局面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动漫作品充斥市场,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2.卡通角色造型的要求
2.1造型
动漫形象的好坏,并不单纯指外形是否好看。复杂的形象不利于动画的生产制作,动漫角色设计在于对视觉元素的概括提炼,减少不必要的线条与细节,使造型尽量简化、概括。造型的统一性动漫形象,简洁性、符号性、独特性、都是动画角色造型必须遵循的创作原理。
2.2动作语言
动作设计是动画表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下的人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语言和动作设计是最能突显角色性格的因素之一,个性化的造型必须配以个性化的动作才可以完整的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动画角色。
2.3艺术风格
通常将动画角色造型的风格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写意风格、写实风格、抽象风格,不同的造型风格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运用夸张、变形和简化的动画造型手法,进而塑造出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
3.国产动画角色内涵设计的不足
当代国产动画,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动画角色的塑造上的失当,普遍缺乏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韵味,也就是卡通形象与生命意识之间的互动,由内而外的精神气韵,是沟通一个故事的意念,它让人们在一个生动的人物造型之外无声无息的嗅到它的存在。但是在国产动画中我们却很难看到这些中国。
和其它类型的影片一样,动画片要求有新颖的创意,独到的情节,尤其要把握好作为观众主体的儿童心理,在人物的设置上,定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动画片的责任就在于叙述出不同环境下人性变化的过程,比如说,迪斯尼里那只暴躁、乖僻、运道不佳、常大发脾气的唐老鸭。这种变化不应通过偶然性吸引观众 ,而应通过必然性解释人性。
电影是生活的精华而非生活的复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摒弃平庸的精彩,得到一个简洁紧凑的好故事,这一点国产动画远未达到我们的期望。迪斯尼几十年动画制作经验已使他们熟谙故事的秘诀,任何一个有语言的人物都不是可有可无,抽掉任何一个都会造成故事的松动。
我们的动画片制作者往往低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孩子对世界的领悟力和理解力。然而,诚如梁实秋先生所言,“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 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儿童对故事的敏锐的洞察和灼见是常常让专业人士措手不及、望而生畏的。
显而易见,中国动画片的人物形象在精神气韵、性格发展、语言刻画及次要人物群的塑造上都有待改进,以便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艺术产生于禁忌的边缘, 中国的动画片人正是囿于禁忌而未有对现存规范的超越,比如对寓教于乐的理解,对技术手段和内容本质的融合,一切似乎都只是在极力商业化的喧嚣下有所触动动漫形象,但艺术手法和商业运作尚停留在机械地模仿上 。
昔日辉煌已成历史,如今的国产商业动画大制作渐多,却没有大的突破,其病因正是目前国产动画片的通病:现代气息在艺术精神中的普遍缺乏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粗枝大叶。
4.高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想要培养出合格动画创作人才,在知识结构的设置上至少应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美术基础、电影语言、动画规律及设计运动和电脑软件应用能力。而全国设有动画专业的各院校中,有能力完成上述四个方面教学任务的院校只是少数。而能够全方位、针对性地培养动画片编剧、导演、原动画绘制人员、分镜头、设计稿绘制人员的院校则更少。
如今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专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专业,而只是涉及网络、影视广告、三维设计方面的数码设计专业或数码影视制作专业而已。
以基本原理讲授,软件操作,手工绘画为主,编剧理论基本处于次要地位。对动漫作品中角色塑造关注较少,缺乏科学的教育体系,尤其是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严重不合理性造成了动画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
5.结语
动画产业的发展建设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企业应用务实的态度对待一个动画项目的发展,花更多的时间去把基础做牢固,更多的从观众视角去考虑问题,努力提升中国动画的整体制作水平。高校的专业教学不能仅以学生作品软件操作程度,作品的画面效果来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应当转变思维,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价值观,认真审视动漫角色内涵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昌柱.动漫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涛.动漫卡通电视频道与动漫产业的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3).
[3]吴宜阗.我国动漫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3).
[4]孙立军.高校动漫专业课程开发与与教育技术改革[M].北京 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5]吕永华.《宝莲灯》与《狮子王》的人物比较——兼谈国产动画片人物塑造的不足[J]. 中国电视,2000,(1).
关键词: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目标;模式;方法
动漫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并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与政策,鼓励与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产业发展。
动漫产业红火带动了动漫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带动了动漫教育的发展。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刚刚起步的我国的动漫教育短短几年问发展到2005年正式面向社会招生、有学历文凭的动画专业学生的院校已达到200多所,在校学生7000多人。据调查,仅仅是湖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行业,到2005年。共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等9所院校相继开设动画专业,专职教职人员110人,在校动画学生总计约700余人,另外还有相关的动画培训机构9家,合计年招收动漫学生总人数达到l千余人。
与此同时,我国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办学历史短,师资短缺,系统全面的教材严重缺乏,教学环节不规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得以呈现。一方面,学习动漫艺术设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形式逐渐严峻:另一方面,动漫界的人士却在抱怨动漫设计专业人才缺乏!中国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日益突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于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动漫(动画)产业研究相对较多,对动漫教育研究却较少,相当多的文章都是在谈论动漫产业时稍稍涉及动漫教育问题,而且谈论多为从动漫设计艺术所需人才角度来切入。如王永利《迎接中国动画产业的春天》只是蜻蜓点水地谈到动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黎明《中国动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了中国动画事业繁荣的基础在于依靠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多规格人才的培养:国内从事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的有关研究(包括研究论文和研究著作或系列报告等)目前还非常缺乏,《2004国际动漫、游戏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涉及到动漫教育及其发展战略的论文只有少数几篇。尤其是对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整个流程缺乏必要的分析,从而使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缺乏可借鉴的理论成果。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我们当前的动漫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全面的反思。
一、关于动漫设计教育目标
我们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最初从事动漫设计和动漫产业的工作者都是从事工艺美术教育领域的学人。“人是历史生成的高级动物。”往昔人才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得这种人才成为“精”和“深”,专注于动漫本身的技能培养,着重于动漫本身的艺术形象的设计技能和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技术性专门人才。时展到2l世纪,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传统的媒艺动漫设计人才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由以往的专家技能型转向博学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即:不仅仅要求这种人才只注重技能训练与培养,还要求他们能够成为“熟技能、懂策划、会管理、能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这样,教育目标也由以往的技能教育为主转变为以设计艺术素质教育为主。
这种以设计艺术素质教育为主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中应该是以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主的素质教育。但由于当今中国的内部环境种种局限,伴随着政治、经济、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要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发达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概念中,就自始贯穿着独立与创新的思想,同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与设计的基础教育是十分普及和重视的,它同样是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多学生在还未进入高等艺术院校之前,其审美能力、判断标准已达到一定高的层次,虽然艺术表达能力没有跟上,但艺术设计的构思创造能力却远比中国通过强化训练或临时改变职业目标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强。其实,从某个角度看,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也并非是培养出多少单纯的“绘画机器”和“设计工具”,而是让其掌握艺术技能,会创造贯通的“通才”创作者,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一个领域作出贡献,都有动漫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受到的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功劳,这应该就是素质教育与职业定位在动漫艺术设计教育概念上的根本区别和意义。在设计中,自由的创造及想象才是对时代心灵应当有的回应。真正的设计自由可以象直觉绘画般的畅快淋漓。法国艺术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分析设计作品质量下滑的原因总结为:“思想感情的薄弱,伟大原创的淡薄,只凭回忆和传统才保持那个观念,但手艺却更熟练了。”
这种动漫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教育教学课程的建设上,所以动漫设计人才的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对传统课程的增删和归并,而是使学生在自身设计能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的同时,全面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当在学科建立、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增强其互融性、交叉性、应用性等功能。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互融性,是指设计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乃至自然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任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成果,都可以融合到设计学科中,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整合作用。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交叉性,是指设计学科内部各门类的相互交融和贯通。学科专业方向划分要相对合理,打破专业方向之间的屏障,加强其共同点和交叉性,拓宽专业面。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应用性,是指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教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撰和筛选,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需求,及时不断地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媒艺动漫设计人才全面健康快速地成长。
二、关于教学模式
媒艺动漫人才的成才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和学校教育的模式密不可分。纵观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教育模式:技能型、观念型和素质型。所谓“技能型”,即传统的培养模式,其特征是以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技巧为训练内容和培养目标。这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忽视现代设计的发展性、多样性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人才的培养走向技能束缚的匠人型,跳不出旧观念的窠臼,这种模式最终付出的惨重的代价就是培养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创造性能力的“设计工具”。所谓“观念型”,即追随现代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发展,这种模式使其设计有过多的追求,一味强调自我主观意识,而忘记设计的本质乃是一种造物活动,使得设计离开现实的丰厚土壤,显得飘忽不定。当然,结合到我国的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现实,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技能型教育模式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代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主张的教学模式是“素质型”,是以增强设计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崭新模式,着眼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等。它具有现代建构多元化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
总体来说,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性教育,它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和应用技艺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健全文化修养,人文品格精神的设计“人”才。这是21世纪对中国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手段已深刻而直接的牵制了设计者的思维判断方向。媒体手段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开拓出了视觉模拟新形式语言,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空间;另一方面,这种设计空间的力量最终产生出一种令人难以摆脱的制约和心理寄托,使得媒艺动漫艺术设计的原创性、真实自然性、人文思想情感性得以全面消解。媒介时代对当下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挪用、照搬、拼制成了设计者创作的有效快捷手段;随机、重构、拼接代替了创新、真实、情感。没有情感的驱动力,没有基本的逻辑线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作品承载的只能是欣赏当下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过眼云烟!
从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动漫设计艺术它重技能,重画面功夫,但更重“画外功”和“画后功”,这“画外功”指的便是多方向的诸如文学、哲学、道德等修养,这也是中国当下动漫设计艺术竞争不过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动漫设计艺术的根本原因。如何让受我们的媒艺动漫学生在有限的时限内掌握知识要领(技艺),既能够获得造型基础能力,又能够在艺术追求多元发展的结构中选择自己深入的方向及可能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应当梳理学科和专业,改革学科发展结构和教育机制乃至教学计划,在保持传统基础学科发展的前提下,综合各相关各种学科的特色优势,创造出既有利于基础互通,多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整合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系统的形式来。三、关于教学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的职责将不仅是向学生的头脑填塞过去的文化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且是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漫艺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于把人的思想提升到较高的境界。这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从事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如果没有哲学家对认识世界的思索,没有艺术家对审美意识的敏感,没有自然科学家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只有采取切入学生心智,唤起学生探究欲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纪,更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的世纪,这也意味着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将教师当作知识“仓库”观点的终结和将教师教学只是当作可以复制粘贴的“拷贝式”方法的休止。这种背景更要求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应该彰显“创新精神”,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视学生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钻探”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潜能,采用更为开放的授课方式,探索研究型课程,尝试运用“适当讲课+公开讨论+研究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让学生学得主动,重在掌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提升的机会。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应注重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注重设计过程的体验和实践,建立新的设计作品评价体系。支持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做法,创造宽松的气氛,以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关于教学手段
今天,艺术设计教学手段已经全面抛开了一支粉笔、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年代,图像处理、印前技术、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已经为每一个从事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工作者熟悉,感受到他们带来的便利及快捷。我们相信艺术设计教育在不远的将来将全面融入全新的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充分利用,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即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建设,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精品软件与数字化教学信息,因为这是数字教育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还要强调“软件”建设,即教育者应强化自己开发精品艺术设计教育软件的意识,全面融入全新的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我修养,融合现代设计的最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动漫广告;传播优势;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22-01
一、动漫广告的概念界定
动漫是以动画和漫画为主体内容的图形、图像、音像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产品的统称。动漫广告,顾名思义是把动漫的表现手法用于广告的传播上。因此,我们对动漫广告可以作出如下界定:动漫广告,是指包含动漫元素的广告,是动漫技术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是现代动漫产业和广告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从表现手法方面对现代广告的一种界定,其本质特征有两点:一是非现实性,二是夸张性。
动漫广告在广告中全部或部分使用动漫元素,最直观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造型独特、个性鲜明、色彩绚丽的动漫形象。动漫摆脱了现实规范的束缚,通过艺术创作对有无生命的东西进行夸张变形,其塑造出来的形象通常独特鲜活,能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此外,随着数字技术和动画技术的发展,超高真实度的视觉特效加上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为动漫广告的形象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动漫广告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
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动漫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无论从电影到电视,还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都给动漫带来了跨越传统的发展动力。当动漫遇上广告,新的传播形式浮出水面,给人一种全新的视听享受,而动漫广告的发展也走在媒体的时尚前沿,以新奇的创意与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在传播媒体中独树一帜,其发展前景为广告业界看好。动漫与广告的结合,已成为一种大众所喜爱的文化传播形式,这种新形式的广告与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和适用情况,其形式新颖,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两者的结合是一个互惠互利且双赢的平台。
(一)动漫广告的传播优势
与传统广告相比,动漫广告有着显著优势。一是生动性,动漫采用的是一种与现实写真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卡通形象在普通的广告片中独具一格,富有动感和新鲜感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得到明确的广告信息。二是夸张性,动漫是人工创作的,加入了充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表达的信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可以弥补传统广告纪实性表现的不足。三是吸引力,动漫突破了传统广告的重重框架,从视觉到听觉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吸引眼球的关键。四是时尚性,动漫最初是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走入大众生活的,经过多媒介的互动与发展,动漫不断地走在时代前沿,与最新的科技、最时尚的元素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除此之外,动漫广告主人公形象的无限定性、广告场景的可操控性、广告产品的可透视性、媒体使用的可持续性等优点,使得动漫广告成为广告业界日益青睐的创意选择。
(二)动漫广告的发展前景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都昭示出动漫广告广阔的发展前景。优秀的创意、有效的传播渠道以及成熟的市场运作,将给动漫制作商、广告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从动漫产业的角度而言,首先,制作动漫广告可以加大动漫企业增产创收的机会,除了动画片,制作动漫广告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并产生经济效益。第二,制作动漫广告有利于动漫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逐步摆脱依靠政府扶持的现状,促使动漫企业建立长效、良性的发展机制。第三,中国动漫产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有必要主动探索多元化的盈利途径,积极尝试各种创收手段,动漫广告作为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离不开动漫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从广告业的角度而言,首先,鼓励生产原创性的动漫广告,其一旦在媒体上得到传播,就是独一无二的,原创度越高,商业价值也就越大。其次,强调动漫形象与企业产品形象的高度吻合,动漫广告就是要将广告目的与动漫手法合二为一,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联系起来,追求广告效果的最大化。第三,追求多样化的媒体传播形式,动漫广告已不仅仅为电视媒体所独有,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手机等媒体都成为动漫广告新的投放渠道,这对于扩大动漫广告的市场而言,具有深远意义。
三、动漫广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告竞争的日益激烈,动漫在广告领域中的应用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动漫广告应用的范围较广,几乎涉及到每种类别的广告,食品饮料类、公益宣传类和公司形象类是动漫广告运用较为集中的三个类别,证明动漫元素在广告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动漫广告中,全部使用或作为角色使用动漫表现手法的情况最多,说明动漫广告极其注重动漫的形式感及视觉表现,希望能够通过明显的表现手法和动漫形象来打动目标消费者。其中,动漫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占绝对优势,说明动漫广告特别重视拟人化的表现以增加广告的亲和力,使目标消费者产生好感,进而认同和实施购买行为。另外,动漫形象来源于产品及产品相关物、目标消费者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动漫广告数量也相对较多,说明在进行动漫广告创意时,对广告目的、广告产品的本身特征、消费者的期望值都有很大程度的考量。针对动漫广告的上述表现,就动漫广告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动漫与广告要实现深度合作与互惠共赢
动漫与广告间不断融合所形成的动漫广告正日益兴起,并且在内容创意、形象塑造、视觉表现等方面有了一定细分。但由于动漫广告广泛应用的时间还较短,企业在投放时仍然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较多地考虑了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何利用动漫形象让产品变得时尚好看等浅层含义上的动漫元素运用,而没有从完整产业链的深层角度对动漫如何在广告中运用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分析及创意研究。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动漫在与广告融合跨界的过程中一定要另辟蹊径,实现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模式,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和互动,并带来互惠双赢的效果。
(二)处理好动漫形象与广告内容间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广告在使用动漫形象或进行动漫创意时都具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广告中动漫形象的塑造是有目的性的,融合了艺术性和商业性,不但要考虑受众的审美要求,更需要契合产品形象和品牌内涵。各种动漫形象和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广告的视觉形象语言,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观念。随着国家对动漫创意产业的重视和受众热情的提高,未来广告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则更离不开对动漫领域的探索。
不断提高动漫构成元素的应用效果,发掘动漫在广告中所具有的表现潜力,或是借助产品研发和广告创意推出产品独有的动漫形象,形成动漫品牌并通过广告的传播来增强竞争力,都是未来动漫与广告融合的趋势。因此,只有处理好动漫形象与广告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动漫广告的优势,并在激烈的动漫及广告市场竞争中大获全胜。
(三)增强动漫广告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更新,动漫与广告各自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以便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例如,将动漫、游戏、广告等巧妙融合,加入更多的自由与互动性;借助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来传递动漫广告,增加受众的选择与体验感;采用2D、3D 等动漫广告表现手法给予受众更多的视觉感受。
富有互动性和极具体验感的动漫广告能用一种更婉约、更时尚的传播方式代替传统直白的文字广告来吸引现代人的目光,也会渐渐地转化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因此,增强动漫广告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是未来动漫广告发展的趋势所在。当然,如果能在动漫广告中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借助其传播的新形式来提升民族品牌及动漫形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动漫产业及广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嵋.网络动漫广告在商业推广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申琳.中国动漫广告十年回顾及未来展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论文摘要】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链条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初中开展较为有效的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较为理想的美术教育目标。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参考、可指导、可操作、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参考方法。
一、初中美术社团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在学科综合理念下,使学生横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知识迁移的正向效应。因此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必须做到“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即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漫社团活动是将美术课与其他活动课完美结合的有益形式,它包含着创造、审美、劳动技术、科学技术、卫生、行为习惯等内容。在动漫社的组织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动漫知识,通过因特网以及动漫网页等渠道获取信息,并收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用多媒体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其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动漫创作,借助多媒体器材运用美术或艺术的形式(如绘画、雕塑、剪纸、表演等)进行各种动漫活动,表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同时体会动漫的艺术魅力,尝试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综合,深化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最后,展示艺术作品进行多维的评价。
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主题,描述、表现、设计反映自我感受的动漫作品,编写动漫剧本,设计表现主题的动漫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社团活动在动漫教学的大前提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美术、文学、时事、科学等多领域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通过动漫社的活动,学生在欣赏、创作动漫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提高,鉴赏能力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社团的教学辅导,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
众所周知,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体验。而目前初中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时间短,不能保证美术学习连贯性和有效性,导致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根本谈不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长期的“眼高手低”的失落状态下逐渐消磨了意志,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动漫社团在组织活动上采取了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团活动和二课堂活动作为辅助,采用集中辅导与业余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三、周五两个中午时间,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向成员介绍动漫的知识,传递动漫信息,欣赏动漫作品并进行动漫的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空间,解决了美术课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又通过办简报、开网站、阅杂志、搞活动等灵活的形式成功地实现了教学互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漫社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制定帮扶计划,由能力强的学生定点进行帮助辅导,并保证一定的作业量,以数量带动质量的提高;对高材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其技术技巧的辅导。
三、初中美术社团的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动漫的创作有一点与其它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动漫在注重技法的同时,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其它的美术作品更多关注的是技法,有的构思相同的或者有的临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错也可以发表,但动漫则不行,动漫更讲究独立的构思。动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绘画技巧的学习,它首先更侧重于思想的叙说性、深刻性和开放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孩子们细致观察生活,捕捉和挖掘带有深刻思想亮点的情节,用夸张的造型、幽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动漫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动漫教学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动漫的一般创作规律,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动漫社团活动通过开发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依靠研究推动了学校的美术课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学生动漫作品不仅填补了本地儿童美术作品中的空白,而且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初中美术社团的管理实践,有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深人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动漫艺术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文化艺术,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着我们的新一代。动漫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将动漫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长抓不懈。采用动漫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研究阵地。所以“开发动漫教学资源的美术教育研究”是我们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把社团活动与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在活动中搞科研,以科研促动漫活动。
1 MPIE教学模式的特征
1.1 MPIE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界定
MPIE教学模式是以项目制作作为检验学习过程的标准,根据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然后再进行职业能力评估。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使项目设计将学习过程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对设计与制作的项目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使其学习行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特征。该教学模式突出了由监控策略(Monitoring )、项目方式(Project)、交互式自主学习方法(Interactive)、评价体系(Evaluation)四个部分构建的课堂与网络融合的教学模式,简称为MPIE教学模式。
1.2 MPIE教学模式下课程项目的多元性
在MPIE教学模式中,教学典型项目设计案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力评估项目案例。在教学前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学生的基础绘制能力、多形式图形思维表现能力、自学能力进行评估。第二类是模拟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比赛题库或已经投入使用的案例作为项目对象进行实践,其教学目的为强化学生基础绘制能力。第三类是实际项目。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实践,其教学目的为了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协作能力。项目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在职业情境中体验与领悟,项目也是围绕着课程标准而设计执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实际项目工期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与企业协调完成的时间,并在项目的实践中根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据学生的能力测评结果优化技能结构,使专业技术能力高的学生去完成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设计与制作。但此教学过程要避免学生“工具化人格”,就要在网络视频资源上放置不同的项目案例课程资源,并拓宽艺术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视频课程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随时温习和提前越级学习。
1.3 MPIE教学模式下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
在2011年以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多是依托教学网站以审查指标来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在课程网站建设完成之后教学资源鲜有更新,在教学互动上很难有所体现。在教学视频上,网络公开课30~40分钟的讲座式教学,互动设计几乎为零,使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进行主动思考。2011年以后,我国陆续引进Blackboard、Moodle等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便捷终端随时登录,多终端的支持让学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不同地方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并进行讨论和传播共享。MPIE教学模式将原有课程的知识点,根据网络学习特征打散并重新分割,每一段知识点内容都提供阅读材料的链接,将重点知识配以5~10分钟的项目实践讲解上传至QQ、微博、微信等学习社圈,学生可优先学习视频或者反复观看来预习或巩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立相应的学习情境,并根据视频资料让学生建立起影像与某些动作规律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与专业技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的反复冲突中实现师生、生生的双向交互。[1]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会太主动提出问题或阐述观点,MPIE教学模式以不同终端成立主题学习圈,教师了解学生课下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与进度,学生也可以相互学习,分享和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教学平台可以加强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MPIE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学生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绩效、学生学习行为、学生技能认可度、企业人才指标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项目、反馈意见等。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并为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依据。
2.1 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
数字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文本、图片、语言等。教师从教学活动中由主导者逐步向数字化资源的引导者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而数字资源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设计,是否根据项目实景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讨论,是否按照学生收集数据的习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否通过课程学习进度表来引导学生,是否掌握作业完成方式、时间限制和迟交作业的处理,都是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目的所在,评价内容能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动态建设提供启发和指导建议。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进行项目示范,还是在课外基于新媒体平台设置共享的教学资源,都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系统,在课堂和课外项目资源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反映课程知识点的典型性、实用性、先进性的案例,并及时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控和评价。
2.2 教学模式绩效评价
教学模式绩效评价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对自己是否达到或超额完成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其次是学生对教学组织的满意程度和效能进行反馈评价。在艺术类课程中,学习目标往往是不同类型项目对应的能力等级。例如,《原画技法》项目中,动作技法的掌握往往要依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绘画水平,项目类型的选择往往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是学生创作欲望的表象。通过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平台项目协作,促进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互补和结合,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性化、自主性深入学习。通过及时反馈对教学进行立体化多方位调控,形成 学生评价和专家、行业骨干、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教学成效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动态调整教学模式。
2.3 学生学习行为评价
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外360度扩展,针对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自我监控4个方面学习行为特征分析评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之间常常相互转化,两者的表现方式往往体现在课堂的有效学习和课外对数字化资源的关注与应用,如对课程学习资源的点击数、不同内容区访问、参与模块讨论等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和目标达到能力的提升。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对于自我是否能够胜任学习任务的知觉,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勇于面对困难的任务,是预测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指标[2]。自我监控是利用课堂与互动平台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控,以微信、微博等形式加强不同主题学习圈的互动。努力提升课堂与课外新媒体平台问题的讨论价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有价值、有意义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课堂与课外多媒体平台师生互动的质量,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与认识。
2.4 学生技能认可度评价
学生技能认可度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技能评价,形成学生自评、项目成员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企业人才指标评价、技能认证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根据每种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配,最后得出客观的评价。学生自评、项目成员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同行教师评价都来源于教学过程中的项目考查,因为艺术类课程评价形式多是基于项目设计与制作,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和问答、简答型的主观题类型较少,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考核,而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时,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所以可对学生以阶段性项目考查的方式,每星期都提交相关知识点的项目制作,对学生匹配的相应知识点及时分析,客观获取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5 企业人才指标评价
企业人才评价指标是针对艺术动漫类人才技能岗位要求设定,有些岗位需要相互合作完成,有些岗位需要拥有多项专业技能,如果仅就某单一专业技能进行评价有失公允。院校进行高层次动漫人才培养时,就要将动漫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放在首位,引进项目入校等方式均以企业的人才评价指标来进行评价。技能认证评价是根据200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动画绘制员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包括中级动画绘制员、高级动画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绘制员、动画绘制师、高级动画绘制师四个级别,考试内容包括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在技能考核上取得省级、国家级的专业竞赛,或取得动画绘制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学生可免修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1~3门,从而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企业人才指标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成为学以致用的企业型人才。
总之,从实践维度,依托动画技法类精品课程建设对MPIE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以项目为核心,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项目统一性和个体差异性相结合,评价结果公开,通过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避免了学生的工具化人格;通过学校原创与企业合作项目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独立创作精神。希望这种基于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所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培养具有创意动漫人才和企业型人才的目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参考文献:
[1]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2.
[2]Schunk,D.H,Pajares,F.thedevelopmentof academic self-dfficacy[M].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2.
关键词:动漫 雕塑 民间泥塑 创作
一、民间泥塑和动漫雕塑
泥塑可能是我们的先民最早掌握的立体造型语言,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正是用黄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模样塑造泥人创造了人类。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泥捏制家畜、人面等造型,这些经过高温的烧制成陶的泥塑器物在浙江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有所发现。民间泥塑是民间艺人们用泥巴这种廉价易取的材质创作的小巧工艺制品,造型多以人物、动物为主,内容往往与民俗活动有关。在我国历史上,民间泥塑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兴盛,之后经元、明、清发展更加系统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成为当今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民间泥塑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陕西的凤翔、河南浚县、山东高密、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都有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形式。
动漫雕塑是动画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基础,有时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我国动漫产业化起步较晚,国内最初认识动漫雕塑大都是从欧美、日本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始的,而动漫衍生产品只是动漫雕塑的一种商业化成果转化形式。如今随着动漫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动漫雕塑已经慢慢地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动漫手办、动漫饰品、动漫玩具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动漫雕塑是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很多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都是从雕塑创作开始的。动漫雕塑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方式,动漫雕塑与传统雕塑相比,在创作主题、造型手法、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其典型的特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动漫雕塑的艺术语言应用到艺术创作中。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刺激下,我国的动漫教育发展迅速,历经十年发展,全国有二百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各种动漫培训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院校开设了专门的动漫雕塑课程,动漫雕塑开始被系统地研究并应用到教学之中,经过几年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雕塑人才。在动漫产业化的浪潮之下,很多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也转型投入到动漫雕塑创作之中,相对于动漫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更加扎实的雕塑基本功,迎合了动漫雕塑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动漫雕塑造型师也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职业。
动漫雕塑是动漫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的产业离不开人类文明的积累和传承,创意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的传续和进一步的开发。民间泥塑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民间泥塑和动漫雕塑具有相似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因而可以相互渗透和交融。
二、民间泥塑对动漫雕塑创作的启示
1.概括与夸张的造型语言
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作品的时候,擅长对创作原型进行归纳和概括,丢弃掉对象不重要的旁枝末节,保留其主要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段,保留了创作对象美的成分,弱化其丑的成分。民间泥塑中通常用夸张的手法强化所描绘对象的特征,使表现对象主次分明,更加集中、概括地体现其形式美感。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准确、最丰富的含义。这样创作出来的民间泥塑,既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制作的周期和成本。在动漫雕塑的创作中,这种概括和夸张的造型手法同样需要。例如我们在开发针对儿童的动漫产品是,就需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用概括的手法去除造型尖锐的部分,用简略的钝角造型概括,同时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原造型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动漫雕塑产品使儿童使用时更加安全。
2.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语言
民间泥塑为了弥补其概括化的造型本身的不足,常常采用色彩装饰来提高泥塑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色彩和装饰对造型进行丰富和补充,注重形体之间的顺应和呼应关系,随型赋色,对其造型的表现力进行了升华。很多民间泥塑的装饰都采用艳丽的色彩,而且多采用平涂的方式,色彩在黑色或者白色底上绘制红、黄、绿等高纯度颜色,呈现出明快的视觉感和强烈的冲击力。与民间泥塑相似,动漫雕塑制品一般体量比较小,概括的形体有时不能很好地展现造型的细节、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就需要用色彩和装饰进行弥补,民间泥塑对色彩和装饰的处理同样值得动漫雕塑创作借鉴。
3.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作品时会通过加入个人的情感赋予创作对象拟人化的情感特征,他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泥塑作品有了鲜明的人类感情特质和性格特征,自然物象与人的情感、性格、行为相融合,创造出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泥塑作品。我们在创作动漫雕塑作品的时候,也需要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动漫雕塑中的机械、树木、动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仿佛具有了生命,这样的动漫雕塑作品更容易和消费者产生交流,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4.意象化的创作语言
所谓意象化,就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民间艺人按照自我意识来处理自然物象是,就会产生意象化,这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摆脱了自然的限制,去创造高度变形而又及其传神的意象化的民间泥塑作品。意象化的创作语言使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塑造出新的形象。他们将原有的视觉形象转化为一种符号化的观念形象,然后把不同的符号化的观念形象进行租后组合,重新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视觉形象不收客观事物外形的限制,而是人的主观意象的传递。同样的,动漫雕塑也需要意象化的创作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动漫雕塑艺术家才能挣脱束缚,自由翱翔一般进行随心所欲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乔洁.浅谈中国北方传统民间泥塑的造型形态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9期
关键词:地方院校;动漫;日语;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70-03
动漫产业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地方纷纷谋求打造国际知名的动漫产品制作基地或是动漫文化服务平台。然而在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瓶颈莫过于人才的短缺,其中对于相关的日语人才更为急需。因为纵观动漫产业,日本无论是在研发、创作还是在营销等方面,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日动漫产业间交流沟通愈来愈密切。本文结合目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其如何更好地培养动漫产业人才提出目标与路径方面的思考。
一、地方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缺少特色
大多数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都是遵照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日语语言技能、日语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在大学四年中设置了不同的培养子目标: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日语基础知识,掌握听、说、读等日语基本技能,在三年级则主要掌握写作、翻译等技能,在四年级则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等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尽管全国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其培养目标基本都是一致的。实际上,教育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部大纲中的基本要求本身并没有问题,因为它是针对日语教学教育一般规律而制定的,但是它同时也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因此它并没有束缚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因地制宜培养目标的设置,相反教育部也在鼓励各个院校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特色。
大多数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所谓“厚基础”无外乎是指重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夯实语言交流的必要基础;所谓“宽口径”,无外乎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指明具体的就业去向,或是指明多种就业平台,强调其培养人才的普适性;所谓“复合型”,往往是学生掌握日语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掌握办公自动化等软件操作、“商务日语”等偏重于管理类的课程及其汽车驾驶等技能。实际上,此种培养目标的呈现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厚基础”的“厚”无从体现,“宽口径”的“口”无从考察,“复合型”的“复合”仅仅是外语与其他几项时尚技能的合体。此外,此种培养目标在日语之外的其他专业中也广为提及,因此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基础日语”、“综合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日语写作”、“日语语言学”、“日语语法”、“日本文学”、“日本概况”、“日语泛读”与“日语翻译”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时数占据了全部课时的80%以上,目前仍以传授专业课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尽管有些院校添增了实习实践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课时较少、师资稀缺及“国际日语能力水平考试”过级率较低等客观现状,此种实习实践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比例过低(大约为全部课时的5%以下),且学生的实习单位多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实习工作也多以讲课的形式进行,并且此种实习实践课程很少能够显现行业、产业特色。因此,此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方面,大部分学生的看法持负面态度(55.7%),仅有16.7%的学生对目前高校日语课程设置满意[1]。
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核心教材普遍是《日语精读》、《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写作》等,其中“日语精读”课程无疑是课时量最大、最受重视的一门必修课[2]。它们涵盖了语言学中的必修内容,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等,重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内容,它们对于培养日语人才起到了基础作用,但是这些教材重在读写,基本是以教师的精讲、教授为主。其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往往是以日常对话及文学为主,学生也主要是从应试教育的视角去学习。从日语学习“零起点”的基础而言,使用这些教材的确有很大的必要。但是,这些教材均是以应试教育作为主线的,学生一是偏执于读得懂,做题做得好;二是内容泛泛,缺乏既定的主题,不能突出某一行业或领域特征的教材,其实际应用性大打折扣。
(三)教学达标要求单一
目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除了依照期末考试成绩、校外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社会的口碑之外,更主要的就是依靠日本文部省的“国际日语水平能力考试”。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明确大学学有所成的重要目标――通过考试。为了能够使学生顺利通过国际日语能力考试,期末考试等也均是依照日语等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而设计。而衡量该专业的办学整体质量,则是以日语考级通过率作为标准,并且专业负责人也是以此作为政绩向上级汇报。诚然,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是由日本本土专业人士设计的,能够检验出被试者一定的日语水平(N1至N5五个由高至低的级别),并且被试者通过后,基本能够应付日常交际需要。
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也有明显的缺陷:一是这种考试是以选择题的方式作答,无法衡量被试者的写作水平;二是考试内容以文学、日常题材为主,对于行业、产业等实践领域涉及很少;三是此种考试重在词汇、文法等知识点的累积,使得教学需要以知识点识记为主;四是此种考试在全世界范围通用,试卷中许多日本汉字与中文汉字同意,因此完全以选择题的形式作答致使部分考生选对的概率大幅提升,依靠各种“技巧”也能够通过考试。换言之,通过非高校语言学校的培训(如各种培训班、速成班、技校等),也能够顺利取得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证书,那么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优势何在?简言之,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充其量只是日语基础知识入门的凭证,与具体行业、领域的结合并不牢固,不能将其作为衡量日语人才培养的绝对的、唯一的标准。实践证明,真正的日语人才是日语与具体行业、领域有机的结合的非日语专业人士。所以,将此种等级考试作为教学达标的唯一标准,并不能够彰显作为地方院校本科教育的特色,只能是作为教学达标的必要标准之一。
二、地方院校以服务动漫产业为导向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依托自身资源禀赋
地方院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除了需要遵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之外,还需要依托自身能够利用的资源。此种资源一般认为包括:学校的性质,主要是指学校的定位与属性;学校的资金来源。此外,还应包括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地方某些产业为其支柱产业或是在战略上优先发展的产业,那么地方对于此类人才的需要必然是十分迫切的,换言之,如果地方院校能够为其提供人才支持,那么地方政府也必定愿意倾注其资源。对于动漫产业而言,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将其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多数都超过亿元。同时,地方政府也明确表达了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人才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以动漫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制造业、服务业共同发展。在地方的政策及资源支持下,同时结合自身的诸种资源,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可以考虑与动漫产业人才进行对接,实现产业、地方政府、地方院校与学生的多方共赢。
(二)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有494所高校(包括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和职业院校)招收日语专业学生;有83所院校招收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方向的学生。但是在地方院校中,日语专业特色普遍不够突出,部分院校毕业生很难就业。目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为了突出特色,典型的做法就是开设诸如“商务日语”、“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等经管类课程,但是实质上这些课程的设置既不成体系、浅尝辄止,同时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以考查课的形式存在,学生将其视作“非专业课”而未能投入更多精力,所以这些课程的设置仍然不能谓之实质意义上的特色。面对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日语专业方向必须具有特色。而所谓特色就是日语专业应该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使教与学更加符合实践的需要。而与动漫产业相结合,可以作为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为动漫产业提供人才符合时代特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与职业内容紧密对接,使得学生从大学毕业到入职,在动漫产业中的日语应用实现零缝隙衔接,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并较快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地方院校以服务动漫产业为导向的日语人才培养路径
(一)内涵型培养目标设计
所谓内涵型培养目标,是指方向明确、体现专业与实践的相统一,具有发展前景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培养目标方向明确。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在确定专业目标之时,培养目标需要清晰明确,而不能仅仅是以应用型、复合型进行简单的界定。培养目标一定要指明在何种领域何种层次培养日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如果将培养目标设置为动漫产业方向,那么就明确了此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针对动漫产业的。当然在动漫产业中,也可以继续划分诸如行政文员、技术翻译、营销人员还是商务法律人员等职业。第二,培养目标体现出与实践的统一性。前文所述,培养目标并非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依托于资源与实践需要。突出专业特色的前提亦是如此。“日本动漫产业的定位中,商业元素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训教育,不仅要针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更要注重市场需求,要能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3]。地方院校日语专业设置为动漫产业方向,就明确了它是应用层次的培养,培养的是能够到动漫产业中开展相关实践的人才,在教与学方面,均突出了应用的特质。在师资力量培养、课程授课方式,成绩考核等方面,均是以实践为基准。第三,培养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有长远性。培养目标不能短视。因为从培养目标确定到课程体系设计,再到师资筹备、教学与应用是具有较长周期的。如果短时间内对其频繁调整,则不利于专业方向凝练、师资培养和经验积累。对于动漫产业而言,它既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强劲、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且是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低能耗、无污染),对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模块专业方向设计
根据专业方向,需要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模块体系,以实用化为导向,以应用性为指针,因应就业所需。围绕动漫产业导向,地方院校日语专业模块设置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课程与三个阶段。所谓三大类课程,是指应该包含基础专业课程、方向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等。就动漫产业方向而言,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围绕日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训练展开,淘汰过时的课文内容,传统的日语教育课程基本可以纳入其中;所谓方向专业课程,就是根据动漫产业方向设置而开设的课程,如:三维动画、平面动画、企划制作及剧本结构设置等方面;所谓人文素养课程,则是旨在提升学生跨文化背景下的领悟能力与沟通能力,“日本大学普遍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重视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知识的培养”[4],国内一些动漫作品虽然技术上做到了华丽绚烂,但是往往被视作缺乏“灵魂”的作品,这些课程的设置因此应该是围绕日本文化、日本美学、动漫产业历史及动漫赏析等。
所谓三个阶段,主要是基于时间角度划分的。基础阶段,一般限定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学习日语基础课程,使学生奠定一定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这是对于既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遵循。应用阶段,一般设置在大三、大四阶段,主要是强化动漫产业模块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学习动漫产业相关日语课程,掌握动漫产业的基本构成、术语及日语运用情境与能力要求,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谓整合阶段,是指将大学所学知识加以系统的总结,针对动漫产业得以应用,以检测应用能力之不足,做以查漏补缺,一般可以于大四毕业论文设计、深入动漫产业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进行整体把握。
(三)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日本大学注重通过‘产学合作’形式,由企业与大学共同培养动漫实用专业人才。”[5]在专业方向明确、课程模块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地方院校日语专业根据动漫产业的人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日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是经由基础能力和核心就业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基础能力是作为系统学习基础科目所具备的能力,衡量的标准就是具备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它通常依托于原有的师资力量。核心就业能力,就是能够在动漫产业中运用日语的能力,主要包括该领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针对产业议题的小组讨论能力及针对该产业进行专题文献搜集、初步研究的能力,它主要依托于具有产业背景及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此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单一的证书衡量模式就不合时宜了。“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历来是日语学习者的风向标,其合格证书也是职场最有价值的敲门砖”。此种能力认知度较高,且其能力检测贴近于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基础能力的考量还需要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对于动漫产业日语应用能力的认定,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衡量,如相关专业课程考试、实习基地给予的实习合格证书、动漫产业相关设计作品等形式来检验,这些检验偏重于过程性考核,形式可以灵活,目的在于实现日语之于动漫产业的聚焦。
总之,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基础能力与核心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而培养质量则又取决于培养方向的设置、课程体系的配套,以及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动漫产业而言,需要地方院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以因应调整,更加精确地进行专业定位,更加突出重点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地开展实务的训练,以使其日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冰.地方高校日语课程体系现状及策略研究[J].鸡
西大学学报,2014,(5).
[2]吴思佳,李南征.构建与技能岗位对接的《日语精读》课
堂教学设计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2,(3).
[3]雷洁卿.浅析日本校企合作模式对中国动漫人才培养的
启示[J].设计,2014,(5).
[4]郭Z.高等教育体制下中日动漫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J].学理论,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