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摊经济的管理

地摊经济的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摊经济的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摊经济的管理

第1篇

低碳经济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绿色管理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后的产物,两者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低碳经济催生出绿色管理。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状况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施了以高能效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运用技术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并且率先推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措施。其后,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的开发,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当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管理,运用绿色管理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之目的。二是绿色管理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又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之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依据绿色管理之要求,将环保以及低能耗等要求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全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推动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当中,随着企业绿色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又能推动低碳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低碳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推进绿色管理的措施

(一)引入绿色理念绿色理念是现代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基础。唯有切实建设好企业所独有的绿色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的绿色管理才能有切实的保障。企业绿色理念之构建需要以绿色文化为基础,企业要努力让管理者以及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管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定期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主要代价的。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应当切实强化环境责任感,让园区内企业全体员工均能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二)提升绿色科技的水平当前,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为此,要下大力气提升绿色科技水平,主要应从两个层面上做好工作:一是要提升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比如,一旦企业在生产中导致了水体污染,那么该企业一定要致力于开发科技治理水污染技术。二是要提升产品技术能力。要通过加大技术产品改进的力度,积极调整本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市场结构,运用技术创新以获取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完善绿色理财管理体系建设绿色理财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比如,企业可以在其财务管理领域内加入绿色理财受益管理的内容,将防治绿色污染而得到的利益进行直观化,不仅加大了本企业的受益幅度;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层人士亲眼看到治理污染一样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可运用“三废”产品减免税收款利益和政府资助利益等方式来鼓励实施绿色理财,并且通过以上绿色理财手段来提升本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本企业低碳经济之发展。(四)健全绿色环保管理机制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在对外推广绿色管理时,也一定要把绿色观念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5R”原则:一是研究原则,就是将环保列入企业管理和决策之中,注重环保和相关环境对策研究;二是减消原则,就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切实减少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的排放;三是循环原则,就是要对废旧产品实施回收化处理,通过循环利用和保护来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之中,进而培养全体员工的环保责任感,树立起本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三、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研究如何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实践走向管理走向“绿色、和谐、以人为本”,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1 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 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 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 :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悠笠祷蜃橹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 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 ;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M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

4 结语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否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绿色化,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非和谐”的弊病,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和谐”发展。当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毕竟时间尚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光.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化[J]. 管理评论,2003(10):8~10.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 防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D91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01-02

低碳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在面对着经济发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时候,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由于处在经济转型期,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经济面临的风险也将增加。本文在分析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的情况下,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管理建议。

一. 低碳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是指以资源的低消耗和污染物的低排放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运用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部分资源短缺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程度越来越深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今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开始倡导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投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进入到工程、建筑、制造、新能源等各个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象。

二.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1. 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就是指减少能源消耗量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与原来相同的甚至更多的产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而采取先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它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2.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合理分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密集型、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国家应该给予新兴低碳产业以优惠,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以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3. 努力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途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在工业生产中,能源的消耗量大,特别是电力生产,热能供应,钢材加工制造,化肥生产等行业。为了降低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可以研发推广高效能的工业锅炉、节能型供热或制冷设备、节能电机和变频器、余热发电、空调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等技术。

三. 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

1. 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

由于以往单纯的经济利益导向,工程施工方案考虑的主要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对工程项目环境的保护、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施工方案就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把环境纳入到工程施工方案的考虑要素当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工程施工方案在低碳经济下还要进行不断地摸索。

2. 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由于在工程建设市场中存在着“买方市场”,建设参与单位多而工程买方少,因此各家工程单位面临着严峻的投标竞争压力。为了赢得竞标,各工程建设单位就采取压低价格的方式,大打价格战。但是价格过低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工程质量的降低,人员积极性不高,工程后期服务难以满足等。在工程建设中加入环境因素就加大了工程建设单位的支出成本,这样会加剧竞标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从而增加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3. 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后果的措施,然后实施跟踪监测的制度。低碳经济模式下,工程建设单位要把环境因素的成本考虑进去,在压价行为普遍的情况下,这更加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对工程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便。这种低碳经济下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工程单位的环保成本之间,这就是环保制度的新风险。

4. 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都包含建设材料的使用标准,在低碳经济下,需要修改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建设材料的规定。而在此基础上,环保材料的价格势必上扬,而由此增加的开支由施工单位负责,这无疑又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或者工程建设单位虽然在建设全过程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严格按照投标单位的要求进行了工程施工,但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由建设施工单位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风险都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转嫁到了工程建设单位,这就是低碳经济下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四. 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工程施工方案的风险对策

一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竞标时就强调工程施工方案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施工方案中强调工程环保选址,选购环保材料,使用减排放的排污设施等,以此来获得投标单位的认可。同时让低碳经济理念成为投标者关注的因素,这样就可以防止价格战的发生,增加了工程报价,也提高了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对工程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风险造成的损失。

2. 工程投标与报价风险对策

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竞标企业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的结果。工程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赢得竞争力,需要转变企业发展理念,以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进行工程环保选址、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引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竞标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环境保护制度新风险对策

环保制度的新风险主要是由于新增的环保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旧有的环保制度又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要求企业重视环保的同时给与企业以适当补贴,降低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单位要把低碳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员工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训,使节能环保意识成为企业的发展理念。

4.工程承包合同风险对策

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是由于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工程建设单位处于劣势地位造成的工程经济风险。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与投标单位进行沟通和谈判,争取更加公平的环境,签订更为平等的工程承包合同,比如把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投标单位负责,降低工程建设单位的风险;二是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

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低碳经济模式是工程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工程经济风险。如何把经济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每个工程施工单位所必须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J].生产力研究, 2012(6)

[2] 江晨辉,张霜.低碳经济目标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J].商业会计,2013(2)

[3] 张婧.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发展及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3(3)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发展

低碳经济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生态良好。而作为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是其发展的核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就要施行对人力资源的绿色管理,也就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分析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而对如何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

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对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首先就要了解到低碳经济的原理及发展现状。低碳经济是指以低碳、节能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环保效益使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全面利用资源。低碳经济要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在低碳经济基础上的“绿色管理”,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满足消费者需要与企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社会、经济、形态三种效益的统一。

基于“绿色管理”基础上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绿色化”,将绿色管理的一些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最终达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心态和谐、人态和谐和生态和谐三者的统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表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最终要达到的就是企业发展与企业内员工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绿色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低碳发展的基础环节。其中,我们应当看到的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反之,低碳经济理念也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着企业步入绿色管理模式,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并且成功推动着企业形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构建“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管理、培训、考核”等的方方面面的,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对在职人员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需要培养员工具备的认同感。建立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员工明确,在企业内所从事的工作,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都要尽量低耗能高效率,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将低碳环保、节能高效融入到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企业在施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到人的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经济利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形成最终全面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理念过程中,能够从学生本身出发,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联系,保障整体上能够实现节能高效的发展。

(三)实现员工管理绿色化

前文已述,企业员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实现员工管理绿色化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绿色化管理。在招聘过程中,具有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员工要优先招聘。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要将节能环保意识传递给员工,引导员工在工作中都遵循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将自觉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环保原则等列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员工发展的融合。在企业整体发展中,还要为员工提供一个绿色节能的环境,并且选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员工,树立员工榜样,增加员工的责任意识。

(四)重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企业向着绿色管理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有意识的构建新的人力资源体系,为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做出推进作用。其次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新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考核标准等,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列入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眼光关注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是将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为企业发展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是从内部发生转变的开始,因此,是现代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步骤,需要投入十分多的精力与谋划。

三、结束语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要明确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长发展、生态和谐、人的发展等全面协调的融合到一起。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能够实现内部的和谐,实现全体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统一,这也正彰显着一个成熟企业的魅力,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一些局限性,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定是社会大环境与企业小个体相互推进的,因此要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石俊,刘先涛.经济发展转型视角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6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管理机制;人才管理;决策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30―02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2003),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探索等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相关的话题开始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走进我们的企业管理中。企业该如何把握低碳经济的脉搏,逐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障碍。

1、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绿色理念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可以认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组织和实施而展开的。实施企业决策机制改革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当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市场新环境,我国企业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企业在创新的基础上制定积极的管理决策,进一步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可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理念,从总体上看是为了追求三大目标:①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②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以及全过程跟踪监控的环境管理,使企业在生经营过程中生的各种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③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绿色化。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绿色管理应在绿色文化的指引下,强调低碳经济和绿色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对企业管理中的各个子体系和流程进行升华。首先,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首要方针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长久发展。其次,建立绿色机构,弘扬企业绿色文化。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创建和谐绿色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标准化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再次,研发绿色技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它主要是建立在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涉及供应商、生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其目的是使品从最初的原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为一线的整体集约型管理。最后,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规范企业行为,达到资源节约、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要求,企业应建立品生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参照“绿色化”需求,对品进行生技术、工艺及设计、包装等环节的改进。如海尔集团,是首家在中国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其品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一路飙升,成为我国对外的特色企业之一。

2、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发展中不断探寻的话题。完善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是确保企业政令畅通的“神经网络”。第一,正确处理好企业组织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组织设计。第二,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使企业内部职责分明,充分授权。第三,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实现人事的最佳组合。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中管理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打破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传统模式和现代新思想、新科技相结合,使基层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带动市场需求、消费、流通一体化,符合企业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做到:①“走动式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打造低碳经济的前提条件。如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经常到所属的各公司走走、看看,和员工座谈、吃饭,在“走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不仅使公司转亏为盈,而且发展日益加快。②“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保证,是企业打造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精细化”而言,首先是要有计划性;其次是要有超前性;最后是要有周密性。目前,有不少企业在管理考核中,存在着很多的致命误区,如“管而不理”,即不考虑员工的立场,只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另外,“重管轻理”,管理者强权专断,无法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不到管理的效果。

3、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监督机制

企业监督机制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抗体”。监督机制完备与否,对确保企业坚持经济核算原则、降低生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到:①强化预算监督;②强化审计监督;③强化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究竟是福是祸,是锁定效应还是溢出效应,是成本优势还是成本劣势,这三个难题始终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其中,成本问题是企业参与低碳发展绕也绕不过的一个难关,尤其是在当前前景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参与低碳经济很犹豫。但是对于企业监督机制而言,低碳经济下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投入的资金成本是否有利可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划和决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4、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机制

第6篇

关键词:防范管理 风险 工程经济

一、我国低碳经济时期发展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各种污染都居于世界排污大国之首。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愈演愈烈。因此对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发展低碳经济直接应对的就是气候变化,其次还可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我国是能源大国,对能源的依赖性较高,70%的能源均依靠煤炭,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最后发展低碳经济和我国污染问题息息相关,我国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大部分来自煤炭燃烧,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的控制气温。

(二)低碳经济时期的特色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着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以及重度的环境污染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当前出现口袋里的钱多了,但我们的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污染严重,就与我国一直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并没有给国家的经济带来真正的好处。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等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们所共享。

(三)低碳经济时期未来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面对许多的问题。首先要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由于我国煤多油少气等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能源的主力军。所以我国迫切的需要开发新能源减少的使用量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其次,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不等同于完全抛弃传统行业。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基础设施不断增多,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电力等建筑材料。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物质保证,因此不可能完全摒弃。所以我国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低碳经济,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强度,促进我国工业和经济结构升级优化。加强对产业技术的研发,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因此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是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低碳时期工程风险

(一)工程施工方案风险分析

在整个施工过程机器的开工到机械的竣工这个环节非常的重要。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事故几率较大,而事故对于工程的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等,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首先最为严重的是缺乏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计划,进度报告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不完善,在工程开工之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其次缺乏使用质量监管,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可以看出,没有使用实际的方法完善施工质量。最后,对于项目施工经理,其工作未能按照规定进行,导致工期延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

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可成功转变工程经济管理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变工程风险的本质。处于现代化工程建设参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工程投标与报价,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竞争自由的特点,工程投标与报价自身便有较大风险。第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竞争力较大。各个建筑企业为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均选择压力价格来争取中标的可能。其次,投标时所设计的图量与现实具体情况不相符,这个是工程经济风险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注重投标和标价的管理会明显的增加建筑单位风险,致使工程建设企业经济出现亏损,降低利润。

(三)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所制定出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制度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四)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当前的工程项目承包风险仍然存在,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完全掌握采购信息和材料价格变化。以往出现了没有按照标准使用建筑材料,造成了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障碍,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所以在工程承包合同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制定相关的合同时应该把工程建筑的材料的标准写到合同当中去,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低碳经济时期工程经济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

低碳经济时期工程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主要是涉及以下内容:低碳经济发展期间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案非常重视,需要无得投标单位的信任,让投标者所追求的目标变为低碳工程,同时增加了工程报价的总价,充分提高了工程承接企业的经济收益,最终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7篇

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指对于工程项目资金与成本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在不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的情况便进一步减少项目成本,从而为地质勘探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因此,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实现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改革意义重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勘探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使地质勘探单位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逐渐朝着企业化、商业化的方向进行,边坡治理、房屋地基勘探等业务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在这种大环境中,要想实现地质勘探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努力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而通过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单位资金流动、减少项目管理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工程项目的造价,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要想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应当对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明确,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生产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当前我国很多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其产品的生产格局也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并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此外,在地质勘探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中,在项目的立项、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阻碍地质勘探单位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合理因素。

2.预算及财务资金等问题

财务资金与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需求是该类企业中常常面临的问题,一些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很多地质勘探单位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从而导致预算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最终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3]此外,部分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且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处置程序、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职责权限制度等。

3.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并不能完全适应。一些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混乱,权责难以统一,甚至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通常来说,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管辖,但是地方税务、工商以及财政等所属的农林业存在的问题则使得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1.优化与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

要想切实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通过自我经营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应当首先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依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自身特色的产品。[4]例如,不仅要做好地质勘探等基本工作,还应当针对市场化产业的不同,承担起边坡治理及房屋地基勘探等工作,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服务的角度传授新型的产品,并且尽快占据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

2.强化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强化管理力度,就是对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实用价值,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5]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更新与完善,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与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模式与管理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使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3.不断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切实加强对地方勘探单位的预算财务管理工作,使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制定出科学的勘探项目管理规定,重新调整可能对经济管理效率产生影响的内容;及时解决负盈利及负债等对单位发展不利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最终促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挑战 理性 探索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工作收入都有较大的增长,除去平常的开销外,绝大多数闲置的钱都投入了房地产行业,这个趋势催生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增长。总所周知,房地产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充分关注。

一、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地位

据报道,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高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有正确地认识,对其发展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持房地产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如果房地产经济正常发展,也会对国家的宏观调整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发展。

首先,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它需要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部门和行业提供些比如机械、建筑材料许多基础性的资料。同时,也由于这些基础性物质提供,房地产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房地产给国民经济中的许多行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场所。由于房地产的发展,让房屋买卖中介公司、搬家公司、装饰公司和物业管理等许多的部门与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第三,住房也会带动其周围的一些服务行业的发展。因为有人就有市场,就需要吃、穿、住、健身、娱乐等,从而刺激这些方面的消费。总之,发展房地产经济不但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现状

我国房地产经济目前出现以下状况:首先,房价虚高。由于本地政府以牟利当先,是造成房价虚高的根本原因。此外,贫富两极化也是将房价推至虚高的关键性因素。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是这些个措施对于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都是苍白无力的,最主要还是地产价格因素造成的。其次,我国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致使人们会出现房价会不断上涨的意识,这也是造成我国房价持续虚高的原因。第三,由于银行信贷非理性化现象的出现,将抵押消费引入房产市场。从中国银行的角度来看,这项举措无疑迎合了他们追逐“大企业”、 “大项目”、“大信贷”的思想,意味着房地产信贷实质上也有一定的风险。最后,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有房价一定会增值的想法,导致许多人都将闲置的钱财用来投资买房,妄想等到涨价后出售,赚取中间的差价。就是由于这种思想,让房地产商和政府有机可乘,使劲的抬高房价,却未注意到这样的举措为我国的地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隐患,房价比预测的偏高,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房地产经济泡沫原因

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许多的现实问题:其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火爆,造成了各地的地价高涨。土地的价格决定于劳动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商品。地产市场对房价市场的影响较大,实质上有关地产市场的问题就是土地出让资本化的问题。现如今,政府确定土地出让的方式非常的不成熟,大都采用业绩或是其他方面的成功条件才能出让土地,但是这些事的决定方式太过草率,往往就是一念之间。政府本身的问题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很大,盲目的抬高地价会引起房地产的投资成本增加,然而这种影响往往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使其出现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其二,房价预期过高。中国的房产经济现已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现象,并且日益严重,导致房价连续上涨。但是,也正是房价连续上涨的这种现象,让人们对房子的价格产生进一步上涨的期望,并且吸引着更多的人的投资兴趣,致使在房产上的投资资本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房子的价格高于房地产实体价格,引起出现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投机行为引起的,实质上就是资金在房地产行业中短期聚集,才造成了泡沫的现象。房地产的泡沫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同时,也会为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不尽的麻烦。其三,房地产经济偏离了市场化的轨道。市场对房子的供需情况决定了是否需要再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所需的土地则需要通过政府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然而,这种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原理不相符,将会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大多数采用政府出让土地,规划好周围的商业区以及交通环卫等各种条件后,再引入房地产开发商来投资,当开发商决定建房后,才引入愿购房者前来买房。这种模式是我们都已习惯的传统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科学,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供求的原则。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建房应根据市场的供需要求,在有需求时,政府再进行协调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房地产经济供需平衡,确保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其四,房地产经济没有找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历来我国都将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确实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起到一定的作用,对经济持续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我们也应考虑,将房地产行业长期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否合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

四、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当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合理的规划房地产建设的用地,严格控制建房的土地,避免出现炒地皮的情况。其二,加强政府行使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经济职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合理的约束,促使房地产行业不断走向市场化、成熟化。其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使这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调整房地产市场,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

为了使房地产经济健康地发展,加强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关键的。首先,市场经济是所有经济必须遵循的规律,房地产经济自然不能例外,应根据市场的供需原则来发展房地产经济。其次,在市场经济下,如果发现市场经济出现问题,导致供大于求或是供小于求的情况发生,那么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去支援市场经济。值得一提的是,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制定的文件虽小,但如果落到实处,便能确实起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阻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进一步发展。宏观调整手段和措施应以土地和房价为突破口,同时,借助于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措施来控制房价,引导房地产经济繁荣的、稳定的发展。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助于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健康状态。最后,建立价格预测警报制度,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房地产价格预测警报制度应充分考虑到影响房价的各种因素,并将预测的价格设定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房地产价格预测警报制度合理有效,便能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结语

目前,房地产经济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房地产经济成绩斐然,但是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借助于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有两者双管齐下,才能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也能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