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道路施工报道

道路施工报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路施工报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道路施工报道

第1篇

关键词:隧道;钻爆掘进;技术控制

一、工程概况

集包铁路二道河二号隧道位于土建四标头道河村东侧,隧道进口里程DK594+387,出口里程DK594+962,全长575m,最大埋深54m,为双线隧道。隧道位于R=3500m的曲线上,洞内坡度为5.5‰的单面下坡。

1、地形地貌。隧道穿越大黑河的右岸的山体中的前部,山体较陡峻,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1215~1280m。相对高差50~70m,隧道进出口自然坡度20°~30°,植被不发育。

2、地层岩性。工程范围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新统风积砂质黄土,细圆砾土及太古界片麻岩。土质均匀。

3、地质构造。该隧道所处大地构造部位属华北地台,内蒙台隆的凉城断隆和阴山断隆的交界地段,受侵入岩体强大挤压作用,山体岩层较破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

4、水文地质特征。本段未见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不大,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沟槽内圆砾土内含有较丰富的孔隙潜水。

二、钻爆法掘进施工技术

依据其工程地质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使用钻爆法掘进施工技术。

1、爆破技术

(1)光面爆破主要参数的确定。光面爆破原理是:光面爆破是隧道断面开挖的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其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波相遇,产生应力波的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当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小于此拉力时,岩体便被拉裂,在炮眼中心连线上形成裂缝,随后爆炸气体的膨胀使裂缝进一步扩展。其主要爆破参数有:最小抵抗线、炮眼密集系数、不耦合系数、线装药系数、孔距和起爆时差。

(2)钻爆设计。全断面开挖地段每循环炸药用量:Q=qSL式中:q――爆破1m岩石用药量;S――断面面积;L――眼深:Ⅲ类取3m,Ⅳ类取2m,Ⅴ类取1m。q取值:Ⅲ类围岩1.0左右,Ⅳ类围岩1.2左右,Ⅴ类围岩取1.25左右。其中掏槽眼药量增加30%,辅助眼取(0.55~0.6)q。炮眼数目:N=0.0012×(qS/ad2)式中:q――单位用药量(kg/m3);S――开挖断面面积(m2);a――炸药装填系数,取0.7;d――药管直径,取0.04m。

2、爆破效果及影响因素

隧道平均超挖一般小于8cm,最大超挖量小于11cm,局部欠挖小于5cm,炮眼利用率90%以上,较好地段达到95.8%;炮眼痕迹保存率:拱部达到94%以上,边墙达到90%以上。由此说明二道河二号隧道隧道爆破设计符合该隧道地质情况,较为合理。

三、锚喷支护技术

1、锚杆组合拱作用机理的运用。锚杆组合拱作用机理主要是依靠系统锚杆对围岩的整体加固作用,使围岩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拱形承载结构。系统锚杆采用两种型式:中空注浆锚杆和砂浆锚杆。根据设计文件中规定,隧道Ⅳ、Ⅴ级围岩采用的是: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拱架支护结构形式。因此,Ⅳ、Ⅴ级围岩锚杆支护没有采取锚托板结构,而仅在Ⅲ级围岩采用了锚托板,锚托板形式为150mm×150mm×10mm。

锚杆安装作业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成大角度布置,由此才能把不利结构面或岩层“串”在一起,有效地形成组合拱结构。锚杆注浆因锚杆形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注浆方式。中空注浆锚杆可以通过锚杆杆体直接进行注浆。砂浆锚杆的注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注浆管与锚杆杆体一同放入钻孔。对于拱顶部位的锚杆宜采用这种方式,便于施工过程控制;另一种是先将注浆管放入钻孔内,缓慢注浆,待注浆结束后,再迅速将杆体插入孔内。这种方式宜用于侧壁锚杆安装。

注浆作业应按照《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同时依据设计文件在锚杆外露端设有锚杆托板时,托板安装应紧压孔口岩面,对围岩产生压力,使锚杆周围岩体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形成梨形压力区,增加围岩的稳定性。

2、锚杆悬吊作用的运用。在局部范围(约2~3m)内,爆破开挖后围岩岩体出现松动,产生裂隙,且岩层呈薄层状构造,岩块易发生塌落时,宜采用局部锚杆支护方式。

局部锚杆支护的钻孔布置应尽量垂直于岩面,如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也应保证成大角度布置。若锚杆钻孔施工危险性较小,可在喷混凝土前及时进行锚杆支护作业。钻孔后应进行吹孔,以清除孔内泥渣,可采用钻杆注水方式清洗钻孔。清孔完毕后,将水泥卷放入孔内,同时向孔内注水,边注水边搅拌。当水泥卷放入量不少于锚杆孔深的一半时,即可将杆体插入孔内,如插入困难可用锤击。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应短于锚杆全长的95%。

在施工过程中,当围岩破碎,锚杆孔成孔困难时,一般可采用自进式锚杆,即用钻杆代替锚杆,并利用钻杆中孔完成锚杆孔内注浆。

四、岩爆处理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公路隧道;环境保护

1. 建设公路隧道的优越性

(1)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正在向山区发展,公路隧道无论数量、公里数都会有更多的增加,而且规模将越来越大,类型将越来越多,现在呈现出前景看好的势头。公路隧道发展较快,主要在于它有许多优越性。

(2)一是可降低路线标高,缩短运行里程。既提高车速又节约油料、减小机械磨损。二是可提高路线标准,避免明线上的急弯陡坡,使路线顺畅。三是可减少大填大挖,保护森林等,减少水土流失。并可利用弃土废渣,改地造田,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虽然隧道建设首期投资较大、施工工期也较长,但在交通量大的情况下,它具有的多项优越性就可显示出来,从长远观点来看,是合理的。在施工安排上把它作为控制工程,提前开工,就可与路线同时建成通车,早日收益。隧道质量取决于工艺质量,工艺质量取决于开挖、初期支护及防排水质量等,初期支护和防排水质量等比较好控制可以加强监管,那么重点就是开挖质量,开挖质量又取决于钻爆质量,因此说隧道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钻爆的质量,隧道开挖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2. 公路隧道建设环境保护

公路隧道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问题,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建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制订并了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相继地出台了有关公路隧道环保工作及问题的若干规定。交通部也颁布了“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在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在公路隧道施工工程方面对环境如何进行保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项工作进行:

2.1 勘察过程的环保评估工作在建设项目工程进行研究时,应与交通环保部门做好环境影响报告及有关报表的编制。这样就能事先对环保工作的重点及各设计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明确并作出相应工程设计,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对隧道工程而言,在选择隧道位置时,要考虑符合工程技术标准和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也要考虑首先利用地形和有利于环境保护,避免大填大挖进洞,要尽可能减小对当地植树的破坏。我们过去习惯不分什么情况对线形均采用直线,隧道纵坡一律用人字坡。这样限制了掌握标准的灵活性,往往在环境保护方面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果采用机动灵活的手法,从技术标准、工程数量、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相结合,应该是一个选线工作者不失偏颇的一种手法。高速公路上长、大隧道需设置监控室,一般都愿意将它放在双洞的两个中间地带;如为连体宽洞或单洞也要次放在紧邻洞旁或其上部,认为这样方便管理。殊不知这些部位易受行车震动,工作人员和仪具时时受其干扰,而且这里饱受空气污染之苦,有的仪表上多有油污和尘埃侵袭,影响仪表的精确度,也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2.2 设计阶段的环保工作在设计阶段要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中要完成所审批的环保措施的设计任务,凡是环保设计不符合要求的设计文件就难以通过批准。在施工时应按图完成有关环保的建设项目,并在施工竣工后按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的工程方可投入运营使用。只有在各个阶段、每个分项目层层把关,认真按国家有关法令规定办理。才能将隧道工程环保工作搞好。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在隧道防排水设计中,应贯彻“以排水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同时该规范也明确提出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应该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因此,设计时首先要注意在采取排水措施的同时,不应将隧道所处区域原有的地下水、地面水全部排走,这样会影响当地的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或者使地下水位下降而改变当地自然环境,甚至导致发生建筑物沉降变形、地面开裂、道路错动等现象。其次是对排出的污水、污泥包括施工时的油污、废水和含有侵蚀性的水流,在设计上不加以考虑,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而随意排放,将会影响江河水质变坏,同时会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质量,甚至会受到罚款和法律制裁。对隧道洞口的部分要进行绿化设计,这样可以减少遮光栅工程,对环境保护方面亦可取得防烟、防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2.3 施工阶段的环保工作。隧道的洞口施工,过去是直接劈坡进洞,把隧道仰坡挖得又陡又高,极不稳定,往往在雨季出现大垮大塌现象,有的甚至不可收拾,而需要补作庞大的边坡防护工程。目前,已经摒弃了这种传统方法而采取保护山坡的方法进行隧道洞口施工,即不劈坡进洞,而是先修接长明洞再修洞门,然后采用在明洞里暗洞施工,小型爆破进洞。这样可保全洞口山坡及生态植物免遭破坏,减小洞口仰坡防护工程,这是保证仰坡稳定的先进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有的施工单位在有森林的隧道工程中,以种种理由砍伐山坡树林。有的移作修建临时工棚或其他工程上使用,个别的忽视环境保护法,采取了不能容忍的将大小树木统统“剃光头”的办法加以破坏。正确的是应注意保护原有山林,尽量减少砍伐,工后即种植幼树,使其生态加以恢复。洞内施工,由于采用钻爆开挖、无轨运输、锚喷作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作业面及隧道沿途长时间污染,危害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成为制约工程进度、质量、施工安全、机械使用效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重视。

2.4 其他环保工作:

(1)对废料的处理与利用。隧道施工时难免产生许多废渣,应作妥善处置,不能随便堆放,以免阻塞河道造成水土流失或占用当地农田。对优质石碴可加以利用,如防护用的片石、路面骨料和混凝土集料可分类堆放,以便充分利用,有条件时也可利用荒沟,在其中筑坝填入废碴,变荒沟成良田,增加耕地。

(2)隧道建设中所需的石材,在选择料场时,应远离隧位,采取集中料场取料,切忌随意布置小料场,使山坡形成遍体鳞伤。对山坡及其植树肆意破坏,既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坍方滑坡。

第3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 环境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37-02

当今社会,国民经济发展迅猛,道路建设工程规模逐日扩大。在满通、承载能力等适用性要求的基础上,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道路工程建设需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以防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失调引发地质环境的恶化,甚至造成地质灾害。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指导思想,坚持“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工作方针,尽力做好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这将是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现阶段发展的一项重大艰巨任务。

1 道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道路的建设都要以一定的环境要素为支撑点,道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1]。道路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含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水和大气环境、声音环境、水土流失等情况。

1.1 道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快速恶化,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道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路基工程对沿线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型的切割,致使生态环境的破碎化。

(2)路基、站场的压占将破坏植物物种和施工处的地表植被覆盖,造成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下降。

(3)取土场、弃土场等通过开挖取土、弃土,土壤的结构与地表植被受到严重地破坏,植物的覆盖率及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随着工程的结束,物种多样性、地表植被将进行缓慢的自然修复。

(4)隧道、桥涵工程的植被破坏和地表土壤结构变化程度相对小些,工程结束后,地表植被、物种多样性的自然恢复更快些。

(5)运输机械碾压施工通道,破坏其土壤物理结构及地表植被,物种多样性与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伴随工程活动结束,施工通道的物种多样性与地表植被进入自然恢复过程,其恢复速度随植被与土壤的受破坏程度不同而不同。

(6)由于机械的碾压、场地的占用与及人员的活动等情况,施工营地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工程活动结束后,施工营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地表植被的自然恢复较快。

1.2 道路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道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密切相关,道路建设扰动了地质环境系统,造成地质环境中因子能量的增减变化。下面是道路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几种典型方式如表1。

道路工程同样也易引发道路滑坡、道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道路施工中的植被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后,削弱了植被对坡面的水土调控作用,坡面易被侵蚀,在降雨过程中有极易形成泥石流;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坡脚、阻滑段、破坏了的土壤表层结构及施工的时序不合理等都易引起道路滑坡情况的发生。

1.3 道路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噪声控制不当将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甚至干扰施工场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用于运输施工材料的载重型机械设备和施工自有的重型机械设备。调查发现,施工设备中搅拌机的噪声级达75~88 dB,拖土机的噪声级也在78~96 dB,某些重型运载汽车在加速时噪声级高达88~93 dB等。施工噪声及振动污染对附近居民、医院、学校等场所造成很大危害,主要表现为干扰工作、学习、交谈、思考,损害听力,影响睡眠,对人们的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振动污染还将直接危害人、仪器设备、建筑物等。

1.4 道路工程施工对水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道路工程施工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水质、改变地下径流、改变地表水流等方面。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施工材料及车辆的清洗废水、施工机械的油料遗漏、工业废水、施工材料沥青等都将污染附近的水环境,甚至威胁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源自施工中的扬尘、路面铺设沥青时产生的烟气、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的尾气等。车辆与机械尾气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SO2等,气体扩散到道路两侧污染环境。扬尘污染主要包含施工材料的搅拌、混合、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和扬尘;露天场地的风力扬尘;机械与车辆产生的粉尘和扬尘等。

2 道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探讨

根据《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参建方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要能体现环保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控制特征,环保目标的控制要落实相应的制度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2]。根据道路建设工程的具体特征,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控制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地质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水和大气环境影响。

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1)植物与植被的保护。道路工程施工中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合理利用施工现场,减少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合理安排施工的现场,区分临时工程施工期与永久工程施工区,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区域范围外的天然植被,并在工程完成后,尽可能地恢复施工区的植被。

(2)土地占用控制。道路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临时占地,禁止侵占非施工场地,合理设置机械车辆存放、用料堆积、设营、便道等场地;施工中要增强耕地的保护意识;道路工程的改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土地,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占用。

(3)野生动植物保护。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施工人员及车辆的活动范围,严禁施工人员采挖野生植被或猎杀野生动物。

2.2 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

针对道路工程中的噪声污染问题的具体防护措施有:施工场地及运输通道应远离居民区;施工操作人员应携带必要的隔声屏障如耳塞、头盔等;施工机械应优选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并采用低振动、低噪声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噪声敏感处的施工时应采取避免夜间施工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2.3 水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和大气的污染防治主要措施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钻孔工序产生的污泥要沉淀并利用干化设备进行必要处理;施工机械应选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设备类型;车辆输运时谨防超限运输,避免沿途的遗漏及粉尘污染;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车,经常对场地进行洒水;严禁在施工场地燃烧有毒废料及废弃物等。

3 总结

道路工程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周围环境要素的支撑。本文对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道路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声环境、水和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并针对这些不良影响提出了必要的防治措施,以期对今后的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质量 保证措施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工程的核心,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

一、路基工程质量措施

(1)路基工程施工前,先在选定好的试验段施工,取得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技术参数及合理工艺流程后,再全面展开施工。施工中按照规定的频数、位置用规定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2)路基填筑执行公路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质检工程师抽查摊铺厚度,摊铺厚度不大于试验确定的虚铺厚度。经试验段确定的机械组合不随意变更。若土质及机械组合发生变化,重新进行试验段施工,检验确定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保证路基填筑质量。

(3)严格施工过程中的土质鉴别、含水量检测及压实度检测,每填筑一层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填筑。含水量小时洒水翻拌,含水量大时晾晒达标后再进行填筑。

二、确保路面工程质量措施

(1)铺筑试验段。每一种基层结构铺筑长度为100M~200M的试验路段,以确定施工机械的最佳组合、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施工配合比的选用性、合理性。

(2)为确保工程质量,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全部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重型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为100mm。

(3)施工底基层、基层时,依据沉降监测资料,对底基层、基层的铺筑标高、铺筑厚度进行适当调整。

(4)当压实设备组合、碾压遍数、工艺流程、组成配合比,通过试验段确定后,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变更,确保碾压密实度和路面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大型压实机械不能作业的部位,采用小型打夯机夯实,使之达到的要求。

(5)采用施工现场取样的方法控制、检验工程质量,检测强度和铺筑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标高等技术指标按照技术规范规定的实测项目、频度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测。

(6)加强施工测量的控制工作。做好中线、水平的贯通测量和施工过程中水平、中线、几何尺寸的测量,坚持测量人员跟班作业。

三、确保沥青砼工程质量措施

(1)施工沥青混凝土前,对下承层的标高进行测量,如有软土路基时,确认沉降速率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施工。

(2)面层沥青采用使用效果较好的胜利油田产90#道路石油沥青。其质量标准符合规范要求。并对进场的沥青进行质量检验,产品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测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拒收。

(3)为保证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清洁,除做好文明施工,限制车辆通行外,要派专人清扫路面;在施工前用空压机风管吹扫下承层沥青混凝土表面,严禁水洗,以防止渗水对路基及基层造成病害。

(4)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搅拌温度和时间。自动测量沥青粗、细集料温度的温度计必须验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5)沥青拌和设备要有成品储料仓,储料仓内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设备。回收的粉尘不得再次使用。

(6)为保证工程质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全部由拌和站集中拌和供料,并采用两台摊铺机全断面梯队摊铺法施工。

(7)铺筑试验路段。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正式开工前铺筑100m长的试验段,以确定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等作业的各项技术参数,施工机械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并据此制定沥青面层施工工艺,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

(8)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前在基层上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石屑粒径为1~5mm,采用单层式(乳化沥青表面处治0.5cm)的层铺法施工。乳化沥青洒布量0.9~1.0kg/m2,石屑撒布量7-9m3/km2,使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

四、路面结构工序间质量控制

(一)路面底基层和基层

(1)铺筑路面底基层前,将路床表面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路床上的车辙、松软处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位均要翻挖、清除,并以同类材料填补重新整形、碾压。

(2)路面底基层铺筑完成,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进行基层铺筑,并进行严格的交通管制。

(3)路面基层铺筑与底基层如相隔较长时间时,底基层表面的杂物、浮土予以清除,并对底基层进行沉降监测,沉降达标时方能铺筑基层。

(4)路面基层铺筑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鉴认,及时铺筑乳化沥青石屑下封层,随后用轻碾压实。

(二)路面面层

(1)路面沥青混凝土铺筑前,检查基层的沉降情况,月沉降速率≤0.3cm时,再进行路面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如果路面基层发生沉降,采取挖除部分基层,用与基层相同的混合料进行补填,重新整形、压实,并重新喷洒乳化沥青,撤布石屑。

采用道路清扫车进行下承层浮尘、杂物的清除,严禁用水冲洗下承层,以免造成路基下沉。

(2)沥青路面上、下层之间,除清除浮尘、杂物外,对污染的下面层采用喷洒沥青粘层处理,增加上、下层沥青混凝土间的粘结性。但喷洒沥青粘层处理,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3)沥青路面上、下层沥青混合料的铺筑,做到工序间连续作业,提高路面面层工序间的质量,从而保证路面面层的质量。

(4)为防止中央分隔带施工对路面施工的污染和有利于路基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渗沟及横向排水管与路槽同时安排施工,中央分隔带填土、绿化安排在路面施工完毕后进行。当填土、绿化必须提前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用塑料编织布进行覆盖。施工车辆上路前必须保证车辆干净,不掉漏泥土、杂物。

(5)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完成后,检查面层有无推挤裂缝、碾压密度不足的局部松散区,以及存在个别石子松动和不平整处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如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因此,必须加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

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行驶在道路上,平整度是直接反映市政道路通车的整体效果的,也是体现道路使用效果与行车舒适性的最直接的外观指标。因此,必须加以高度的重视。

1、路面平整度的定义及相关内容概述

路面平整度指的是公路的表面能够诱发车辆行驶过程中高程振动改变的因素,通常来说可通过仪器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相应地测量。由于乘客等对于振动所带来的感受以及自身接受能力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特性,因而通常会通过小组评分法对乘客的主观感受及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评定。

通常来说使用初期的路面其平整度同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施工质量以及面层构造等因素相关。而使用过程中,车辆荷载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反复作用,外部环境以及周期等更方便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公路路面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等情况,都会导致路面平整度出现各种类型的路面病害,而其寿命而随之减少,当路面平整度下降至某一限值的时候,公路的路面就无法符合对其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功能,不得不通过合适的改建措施对其进行改建修复,以恢复其应具备的相应的功能。

2、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路基的不均匀性沉降也是导致路面不平整的一个重要因素。路基不均匀性沉降主要指的是纵向上路基表面所产生的较大程度的沉落现象。

2.2、基层的不平整

基层平整度会对公路路面的平整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基层都不平整,那么,即使面层的摊铺相当平整,其压实之后仍会由于面层沥青所摊铺厚度的不同而导致路面的不平整,因此,对此因素进行控制相当的关键。对于沥青路面来说,由于基层顶面所要求的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是l0mm,当所使用的沥青摊铺机进行作业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摊平了,但由于此处多出了l0mm的松厚,因而其压实之后仍会有低洼现象出现。

2.3、沥青混凝土拌和的质量

沥青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情况也是导致路面平整度好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若拌和设备开机时原料的温度较低,将会出现压实不均匀的现象;如果集料的含水量较大会导致料温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若原料的温度较低,拌和的时间较短,此时极有可能有花白料的出现,将会对摊铺的质量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但是原料的温度过高又会导致沥青的老化情况,对于沥青混凝土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此时会引起路面出现早期的松散或损坏现象。

2.4、摊铺施工的质量

作为沥青路面进行面层施工的最重要的设备, 摊铺机其自身性能的好坏以及对于摊铺机的操作情况会对路面平整度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摊铺机其结构参数的稳定性差,摊铺速度的不均匀,行走装置的打滑现象,机械所发生的猛烈起步与紧急制动现象,供料速度的不均匀都会导致面层摊铺的不平整。

2.5、碾压施工的质量

路面平整度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直接相关,而碾压过程作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也会对路面的平整度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而,进行合理碾压工艺的选择,正确碾压操作的使用均为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保障措施

3.1、现场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放样

现场施工准备和施工放样是强化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最基本方法。(1)结构的标高与平整度控制。路基顶层、底基层、基层乃至联结层的平整度和标高,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影响很大,因此在路基顶层及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中,都要认真并且严格地控制其标高与平整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检查并进行逐层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决不能进行下层的施工,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施工标准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打下良好的基础;(2)施工测量放样。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的施工放样准备工作。根据中桩坐标及设计宽度放出中桩及边桩,用细粉线准确放出施工用边线位置,测量人员按5m~10m。

3.2、加大材料管理力度

原材料作为对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保障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对公路平整度问题有重要作用。需要在对材料进行管理时,以相关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对粗细料进行洁净、干燥、风化和有害物质处理。选择沥青材料时,尽量选择重交通道路使用的石油沥青,而在工程图纸上进行标注时,应该以当地气候为依据;在对原材料进行管理时,要根据批次、批量进行自检,粗细材料分级异化检查,以确保材料进场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标准规定。

3.3、科学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例

首先,确保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有较高稳定性。沥青混合料选用要慎重,需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其次,增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应该采用对温度改变不敏感,粘稠度不高,有很强抗老化能力的材料,可以在其中加入特殊高聚物,也能起到增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作用。最后,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适水能力。采用粘度较高、对水不敏感的沥青材料,在普通沥青中加入合适的聚合物也能达到上述目的。

3.4、合理的对摊铺进行控制

市政道路路面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摊铺设备和工艺对路面平整度影响较大。为确保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质量,摊铺前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机构参数适合的摊铺机,并对摊铺机参数进行调整。之后对摊铺机的基准线进行合理控制,如实行高程控制,可采用钢丝法,如实行厚度控制,可采用浮动基准梁法。摊铺过程中,要对温度和进度进行控制。

3.5、重视路面后期碾压成型工作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完毕之后,务必得及时检测路面,对不符合标准的需采取调整措施。路面温度达到初始碾压温度后,就要及时进行路面碾压工作。为保证压实表面的平整、密实及外形规则,碾压作业亦应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并对未压实的边角应辅以小型机具压实。压路机的碾压速度见表1。

(1)沥青路面初压阶段质量控制

初压应紧跟在混合料摊铺机后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但不得产生推移和裂缝。开始压实的温度应根据混合料类型与软硬程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按有关规定经试铺试压确定。对摊铺机摊铺宽度较窄,且摊铺机振捣能力较强,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实践证明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工序。

(2) 沥青路面复压阶段质量控制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m~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1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压实功能的压路机固定在断面的不同部位压实导致压实度不均匀。

(3)沥青路面终压阶段质量控制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应根据混合料的降温速率掌握好碾压时间,如经振动压路机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对于基础工程的设施重视程度也就会越来越高,然而市政道路工程依然会是基础设施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方法,以求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市政道路需求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徐维.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保障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156.

第6篇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到施工现场或管理部门去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施工实习不仅是对我们能否在实践中演习知识技能的一种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检验。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大四开学,组织了一次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联系到实际当中。

实习概况

实习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

实习地点:湖南

实习时间:9.3—9.14

实习学生:xxx

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正在建设的道路和桥梁、听讲座。

通过本次实习参观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如下内容:

1.实际观察各种路桥模型,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并了解路桥的结构,

2.了解板的配筋方法、施工要领。

3.了解桥梁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与道路线型的主从关系。

4.了解桥址选择依据,及其与河流走向的关系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立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本次实习讲座中,我们主要了解到:

1、了解路桥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

2、了解工程建设程序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

3、了解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 。

本次报告由湖南工程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组的陈爱军老师组织策划的,给我们做的是关于道路工程的报告,陈老从道路工程的起源讲到最新一些道路发展的现状,从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着重强调了,做为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不仅要在结构上,形式上令人满意,还要做到节约,与环境的相和谐的发展观。以下为简要记录。

道路工程学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驮骑牲畜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

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则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驶的汽车专用道路。

道路工程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最早的原始社会人群,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形成天然原始的人行小径。以后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过溪,以利通行。当人类由原始农业到驯养牲畜后,逐渐利用牛、马、骆驼等乘骑或驮运。这种生产力的飞跃进一步要求更适用的道路,因而出现驮运道。

道路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和养护工程等。

道路网规划应考虑各种交通运输综合功能的协调发展,路网布局的完善。路线勘测设计应选定技术经济最优化的路线,对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力争平面短捷舒顺、纵坡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以求保证设计车速、缩短行车时间、提高汽车周转率。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排水等构造物进行精心设计,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施工、养护、运营和交通管理等费用。

路基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并与路面共同承受车辆荷载。路基按其断面的填挖情况分为路堤式、路堑式、半填半挖式三类。路肩是路面两侧路基边绦以内地带,用以支护路面、供临时停靠车辆或行人步行之用。路基土石方工程按开挖的难易分为土方工程与石方工程。

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设中,工程量大、占地广,常为控制施工进度的关键,故要求尽可能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并力争节约用地;按照标准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搞好排水和防护加固工程,沿河路基应注意不被洪水淹没冲毁;填方工程应慎选土质并分层夯实,对其密实度和含水量进行现场控制;冰冻地区还应设置防冻层或设置隔水层和隔温层,切断毛细水,减少负温差的不利影响;当路线通过悬岩峭壁需修建悬出路台或半山桥,陡峻山坡则需修筑挡墙、石砌护坡或护脚等工程以保证路基和山体的稳定;当路线不能避让必须通过特殊或不良地质、水文的地区或路段时,路基工程应针对其具体情况和特征,采取防治措施。

第7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调控有力的环卫管理体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通过增加环卫工人数量和实施机械化清扫,确保各类大街清扫保洁时间达到规定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职责划分

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辖区各街道的清扫保洁任务;环卫处承担相应路段的机械化清扫任务,辖区办事处承担机械化清扫路段的保洁任务;城管局负责制定环境卫生质量考核标准,做好日常考核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工作。

三、中心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的基本情况

截至20**年6月30日,中心城区一类街道面积960306㎡(含钟楼广场、火车站广场、行政广场),二类街道1324983㎡,背街小巷(含特定地段的过境公路)面积424263㎡。合计2709552㎡。

四、作业范围、标准与人员核定

(一)作业范围。

1.机械化清扫范围。由环卫处负责对车流量大、路面状况好具备清扫条件的主要大街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机械化清扫。对天汉大道等13条城区主要大街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实施机械化清扫和高压冲洗,面积共计623457㎡,机械化清扫面积占总清扫面积的23%。

2.人工清扫保洁范围:城区6个办事处负责未纳入机械化清扫范围道路的清扫保洁和机械化清扫路面的保洁工作(含绿化带和树坑),同时,承担果皮箱的清掏、清洗和管理工作任务。

(二)作业标准与人员配备。

1.城区6个办事处人工清扫保洁作业面积和人员配备。

城区6个办事处承担人工清扫总面积2**6095㎡。其中一、二类街道1661886㎡(机械化清扫道路以外的面积),按照人均清扫5200㎡的标准,需321人;背街小巷424263㎡,按照人均清扫6000㎡的标准,需72人。

一、二类大街实行两班8小时作业,需人员642人;背街小巷实行一班8小时作业,需人员72人。共需配备人员714人。

2.城区6个办事处承担机械化清扫后的路段保洁作业面积和人员配备。

机械化清扫道路总面积623457㎡,按人均6600㎡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实行一班作业。需要人数为94人。

3.17个垃圾中转站各配备1人,共需17人。

按照以上配备,全区共需配备环卫工人825人(含正式职工53人)。

五、工资待遇

为了稳定清扫保洁队伍,调动环卫工人工作积极性,采取逐步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的办法。本次人均按480元支付(含劳保、加班费),另外人均按130元/年标准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均工具费按500元/年执行。

六、人员招聘

所需的825名环卫工人中,除正式工53人之外,需招聘临时工772人。其中,由6个办事处招聘临时工755人,环卫处招聘17人。在招聘人员中,环卫处17人要全部招聘农民工,6个办事处所需临时工755人按65%的比例招聘农民工,35%招聘城镇生活困难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人员分别达到491人和264人。城镇居民由各办事处从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中招聘,分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与工资待遇实行补差,既有利于解决困难家庭的收入问题,也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七、所需费用测算与来源

(一)人工清扫保洁费用。

1.正式工53人,工资已由财政负担,本方案不再另行考虑。

2.临时清扫保洁人员工资:480元/月×12月×772人﹦4446720元。

3.意外伤害(工伤)保险:130元/年×825人(含正式工)=107250元。

4.工具费:500元/年×825人(含正式工)=412500元。

5.流动红旗奖励:2000元/月×12月﹦24000元

以上合计共需资金:4990470元。

(二)机械清扫费用。

投入2台扫地车和2台清洗车进行机械化清扫。由于各种可变因素较多,加之缺少相关参数,待机械清扫开始后,对运行费用进行测算,另行确定。

(三)费用来源。

1.预算外收费全年可用于支付人员工资220万元(按20**年收费任务的80%计算)。

2.城镇户籍临时工纳入低保年补贴506880元(160元/月×12月×264人)。

3.城镇居民纳入公益性岗位年补贴728640元(230元/月×12月×264人)。

4.财政负担1554950元。

八、实施步骤

(一)20**年8月20日前,由区城管局负责召集各办事处分管领导和环卫所长对本实施方案进行讲解说明,进一步明确清扫范围和职责划分。

(二)20**年9月10日前,由各办事处和环卫处招聘清扫保洁人员,完成上岗培训并付诸实施。

(三)20**年9月15日前,由各办事处和环卫处负责对清扫路段进行岗位确定固化,将清扫地段和人员实行一对一编号,按编号作业,实行精细化作业管理,确保足额定员上岗。

九、保障措施

(一)由区城管局负责按照作业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清扫保洁质量的监督,严格兑现奖惩。

第8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为了适应交通要求的日益增长,政府开始建设大量的道路桥梁工程。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城市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影响到政府在社会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道路与桥梁的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其中施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道路桥梁的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证我国道路与桥梁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之一。

一、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道路桥梁施工控制的最重要对象为技术水平,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桥梁的施工进度、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尤其由于技术问题而延误了施工进度,会增加施工控制的难度。当前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有:

1. 桥头跳车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台背回填的压实度、灰剂量等不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强度不达标,在车辆等重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沉陷,造成桥头跳车。

2. 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不利于操作或者人为疏忽。一般道路桥梁施工的过渡段和路基衔接位置多是桥头施工的薄弱环节,可能造成桥头沉陷或裂缝,因此回填土最好采取与相邻路基同体施工的形式,如果实在不具备同体施工条件,需要逐层加宽成阶,再开展施工,而不能直上直下地填筑台背填土。

3. 一般道路桥梁属于刚性结构,不易发生沉陷问题,但是路基则允许变形,因此刚性桥面和柔性路基的衔接很可能发生沉陷作用,这个技术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一般只能通过适当加长过渡路段的长度而缓解。

4. 如果伸缩缝的施工不到位,也可能造成桥头跳车问题,一般处理伸缩缝的常规方法为:现在伸缩缝的位置填土或者砂,并进行压实。等到整体沥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将伸缩缝中的填土挖出,进行伸缩缝的施工。在摊铺沥青时,很可能由于伸缩缝中的填土不实造成摊铺机跳动或者悬导梁问题。

二、提高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措施

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是很多的,也是施工单位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的时候应该注意到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1.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

1.1 混凝土搅拌

搅拌是为了能够确保钢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基体中能够均匀分布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钢纤维混凝土的路桥梁表面施工中应采取机械搅拌手段,一般选取反锥式或者强制式搅拌机。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均匀搅拌,投料应按照一定顺序:水泥—粗集料—钢纤维,其中纤维应分三次分别投入,并干拌均匀后再加水,一般搅拌时间为2-3分钟。

1.2 浇注与振捣

在浇注钢纤维混凝土时,要确保浇注接头不明显且浇注要持续进行。为保证钢纤维的二维分布,最好选择平板振动器振捣成型。当选用振捣棒时,为确保边角的混凝土严密,最好将钢纤维呈纵向条状集束排列,这样便于抵抗板体的收缩应力、温度应力和荷载之间的传递。

2. 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2.1 合理选择路堤填料

在进行台背路堤筑之前,应有目标性地选择施工路段填料,对可能选择的土壤进行对比试验,其中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土壤的液限与塑料测定;二是不同的土壤在同一个压实机具作用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此时应加强对压实变数与松铺厚度之间的关系,经过试验获得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选出最适合的土壤作为填料;三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倡就地选材,有关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容量大的砂类土或者渗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2.2 提高压实强度

应该认识到,台背路堤填土和锥坡填土一起进行,并按照设计宽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层填筑时,每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5cm。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卸土、洒水、推土机平整、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在压路机的碾压过程中,既要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护台身。

3. 道路桥梁施工的路基排水技术

由道路桥梁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可知,水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很多路基病害都是由于水的侵蚀而产生的。因此,从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必须加强道路桥梁的排水工作,以形成排水体系,并和地区的排水规划相协调。在桥梁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排水工作,以避免由于多种原因而产生的水患,而给路面、路基施工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道路桥梁路基排水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

3.1 地面排水

最常采取的地面排水设施就是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和地表排水管。一般需要铺砌防护,普遍采取浆砌片石加固方式,同时水泥混凝土预制板也在此技术中得以广泛应用。目前道路桥梁施工多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原始的逢沟设涵方式也有了进一步改进,加强了桥线两侧的沟渠布置,减少了穿越路线的涵洞等,有效提高了桥梁路基的质量。

3.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路桥梁表面中的降水迅速排除,以减少水从路面渗入,避免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将雨水排出路面,一方面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的外侧设置混凝土预制板或者现浇拦水袋。另一方面是分散排水,大多在地势平坦的西北地区,除了对桥梁的路肩进行硬化并加固路基边坡以外,还要避免由于边坡植物的生长而遮挡横向排水出路,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硬化路肩等方式解决。

4.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

有关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良好实施的保证。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现场涉及到多工种的协调作业、建设时间长、材料及设备投入大等特点,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并完善奖惩制度,将安全手段落到实处,绝不能流于形式。对安全管理技术落实良好的部门或工作人员给予鼓励,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其次,加大安全监督技术检查,除了基本的月检、季检或者年检之外,还要加强日常专业检查,如防火、防盗、防爆、高空作业、用电安全、机械设备检查等,这也是促进施工技术顺利落实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 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建材标准采购材料,并由始至终地保证水泥材料的质量稳定、不变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必须按照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比混凝土,还要充分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草帘等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某施工单位为某大桥主墩基础混凝土作前期准备工作,粗集料、细集料、水泥等开始备料,封底及夹壁砼开始试配。监理试验工程师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粗集料是某采石场砂岩,在常规试验中,这种岩石压碎值数值偏小,质地坚硬。在验证C15混凝土配比时,发现该石料与水泥的亲和性极差,在拌好的砼中,取出几粒碎石,可发现碎石上无肉眼所见附着物,做坍落度检验时,发现粗集料架空、水泥浆流走,严重离析,和易性极差。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此类粗集料进场,已进场的必须退场或改作它用(如铺路);原材料进场,承包商必须事先通知试验室,以便及时抽检。经严把质量关,确保了基础砼的施工质量。

2. 加强道路梁施工过程施工管理

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实施控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道路桥梁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容许的安全范围内,确保成桥状态(包括成桥线型与成桥结构内力)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控制在桥梁施工中的作用:道路桥梁施工控制不仅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施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道路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道路桥梁施工控制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几何(变形)控制、应力控制、稳定控制、安全控制。

3. 加强工程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是影响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施工组织设计,即施工方案的编制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计划部署、施工进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所以施工单位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承包工程,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以及标准要求,同时也应要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几点管理:

3.1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研究施工设计图纸,在图纸会审会议上与设计人员沟通,讨论图纸的合理性,以便于施工消除可能出现的施工设计缺陷;

3.2 建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由专人负责分类管理与分类;

3.3 提高技术人员的应变能力。在施工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问题时,须现场解决,若无法解决则及时上报公司业务系统;如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究合同,当合同出现变更或发现合同外的增量内容时,积极及时联系与沟通项目经理部经营人员,并追认技术洽商相关事宜。

3.4 对于重大、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同时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应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交底单;此外,施工材料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应以国家对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以及标准技术要求为主要,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进行选用与采购;还有由于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材料等新科技不断涌进市场,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积极引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最后强调一点,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切实认真执行国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操作,特别是要严格把握对技术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方案,未经上级批准时不可随意整改施工设计图纸。

4. 有效的检测道路桥梁质量安全检测

混凝土构件中常见的缺陷有裂缝、蜂窝、空洞、剥落、钢筋侵蚀和环境侵蚀等。有些缺陷仅靠外观检查难以发现,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法主要有雷达检测技术和声波检测法。超声波脉冲速度法可检测焊缝、钢材以及混凝土中存在的空洞、裂缝、夹渣、火灾损伤等。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应该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实现科学施工管理。既加强基础工作,又注重技术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束语

道路与桥梁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道路桥梁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其质量的保证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形象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同时也关系到国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道路桥梁使用的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事宜。因此作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将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这一点重视起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从而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等,确保我国道路桥梁的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文华.道路桥施工项目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魅力中国,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