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市场调查及分析

市场调查及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市场调查及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市场调查及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市场调查;资料存储;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1 应用分析

在市场调查与分析中,计算机通过其精确、灵敏、高效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手段综合地运用其中。计算机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市场调查资料存储

为了及时获得市场发展变化中的各种重要资料和信息,并进而通过对大量市场资料的占有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需要市场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销售统计、财会统计以及营销人员的报告,报纸、杂志上的市场信息、状况,以及本企业自身所做的调查。这样大量数据和非数据资料的管理在以往是困难的,但如果能使用计算机,随时将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及时输入计算机中,则一方面管理相当方便,它表现为在面对大量各种类型的资料时我们可随时快捷地查阅和提取,而且多人可共同使用;另一方面,还大大方便了对资料的分析,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料来说,随时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取研究者或有关人员需要的结果。例如,在许多企业采用随销售出产品的销售调查卡调查中,随产品的不断卖出,调查卡的回收是持续不断,没有尽头的,这就给对调查卡的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资料分析到哪一份为止呢?而如果使用计算机储存资料,即每收回一张用户寄回的调查表,便将之输入计算机中,则可以随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多次手工分析中存在的大量重复劳动。可见,计算机储存市场信息,一方面方便了对这些资料的管理、使用;另一方面为快速有效的资料分析奠定了基础。

用计算机存储市场资料,与其他方式一样,要求对资料进行系统清楚的分类,分类越明确、越细致,查找起来越方便。

单独的计算机可以存储市场资料,而如果把多台计算机联结起来,或将计算机与其他一些机器联结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情报信息网络,大的如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的40层办公大楼,有1000多台办公自动微处理计算机及文件编排系统,可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小的如一个商店,通过计算机系统与收款机的联结构成内部的信息网络,通过此网络便可以通过一台微机终端随时掌握销售状况和库存,决定进货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实现良好的经营状况。

1.2 市场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市场调查,特别是问卷调查会得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对这些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很显然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只有通过电子计算机方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类统计运算和分析。

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市场调查数据,必须输入计算机一定的程序指令,来指挥其做相应的工作。编制程序是一项技术工作,它要求编制者会应用计算机语言,但现在这项工作已经由软件开发人员为我们做好了,市场上有现成的专用软件包,我们只需会使用它就行了。这其中虽然还有一些命令程序需我们发出指令,但是它很简单,也是易于掌握的,特别是在窗口操作中,我们能得到准确的指示,并随时获得帮助。

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可分为两种,一是现时分析;二是趋势分析。

现时分析是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如企业某产品的当前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目前对产品的态度、广告宣传的效果,等等。现时分析讲求时效性,因为市场状况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而调查进行得越快,分析完成得越早,相对来讲,对当前市场的反映越准确、越及时。

现时分析也可分两类:描述市场状况和分析解释市场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趋势分析是指根据以往资料或调查中所得相关资料对市场未来状况所做的预测性分析。

市场虽然总处于不断变动发展之中,但其本身总有一定的规律,市场预测性分析便是根据市场调查所获得资料来寻找这一定的规律,对市场供求等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测算其变化趋势。但由于市场因素的复杂和多变,因此只有拥有大量数据,才能尽量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而这人量数据的计算不可能离开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以其高速的运算能力成为市场趋势分析的重要工具,而且,计算机借助专门的统计软件可以建构专门的数学模型用于市场预测,并同时表明一定的误差。

市场资料的趋势分析往往要借助于计算机对以往市场资料的存储而且在历史资料完备的情况下,市场状况的趋势分析可随时进行。

2 计算机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特点

计算机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不仅能缩短调查周期,提高结果精度,而且能利用其所具有的高速计算能力和大容量的储存能力,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与市场调查的一整套工作融于一体,使计算机成为市场调查人员的智能助手,将整个市场调查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计算机在市场调查应用中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可以使市场调查的全部过程大大缩短,保证了调查人员尽早得出调查结论,保证了调查的时效性。(2)具有记忆存储能力。计算机能够把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存入存储器,并在需要用到这些数据或资料时,能准确、快速地把它们取出,从而使调查的全过程更容易管理。(3)信息处理量大。手工处理资料数据很难保证信息处理的统一和准确。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处理的速度,还提高了调查资料的利用程度。(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可靠性高。随着计算机可靠性的大大提高,保证了整个调查分析过程的完整性和可行性。(6)增加了分析的手段。计算机提高了人们对于调查数据的高级处理能力,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都只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手工对于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3 市场调查中应用计算机的意义

在市场调查中应用计算机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节省人力。与人工的调查相比,计算机的应用使整个市场调查过程所需的人力大大减少。计算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调查人员的效率,一般认为,计算机可以节省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力,而且计算的结果也更为精确。例如,对数据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用计算机的分析软件瞬时即可以得出结论,并可以获得各种相关的分析指标,而对主成分分析这种手工无法进行的分析,计算机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3.2 标准化。计算机的使用要求市场调查工作要标准化、流程化。标准化的信息使对资料信息的加工处理更加方便。对于整个调查过程来讲,调查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有利于整体工作的协调进行,而且调查上来的数据资料及分析结果都可以储存在计算机内,更容易查询和调用。

3.3 高效性。计算机可以大大缩短市场调查的周期,由于调查的数据传输、资料处理、预测分析以及报告生成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市场调查更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要求。

3.4 经济性。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信息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市场调查的规模也逐渐加大,处理的资料越来越多,计算机在市场调查中所发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它使人们摆脱了简单的运算工具和个人思维,更能适应大量资料的处理分析。

4 结束语

在市场研究中,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市场资料的存储及分析在国外已是一种趋势,随着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未来的国内企业也必将实现这种电子化的分析方式,快捷、方便地完成市场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良英.关于SPSS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应用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6):242.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大赛;有效融合

《市场调查与分析》是一门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从课程性质讲,它是一门方法论的具体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课改目标,到达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目标,我系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大赛技能的培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课程与大赛目的一致性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熟练从事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的能力,即根据一定的调研目的,搜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动态,提高企业营销决策与管理水平的能力,并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和(台湾)中华应用统计学会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组织全国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对市场调查分析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专业应用能力,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市场统计调查数据的成果转化,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从而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与技能大赛培养目标融合性

1、知识目标的培养。《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培养知识目标为能够利用各种渠道熟练搜集所需二手数据资料;能够根据调查目的和客观实际情况,设计调查方案;能够根据调查目的和客观实际情况,对某项调研活动进行调研方法设计;能够根据调查目的和客观实际情况,比较规范的设计调查问卷;能对一项抽样调查进行初步的抽样设计;熟练掌握企业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各种软、硬件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实地调研的技巧,基本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场景的设计与管理;能将一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与显示;基本能够运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市场调研数据;能够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市场调研报告与制作口头汇报PPT。而技能大赛的知识目标涵盖了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所有知识,并组织了相应的知识能力远程考试。所以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知识的考核是课程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技能大赛的展示体现了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达到了课程与大赛的有效融合。

2、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查阅资料、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应变决策和;养成善于观测、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能够独立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技能大赛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并综合运用,提高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专业应用能力,加快市场统计调查数据的成果转化,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技能大赛的展示体现了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达到了课程与大赛的有效融合。本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分为三个层次,市场调查分析知识赛、市场调查分析实践赛选拔赛、市场调查分析时间赛总决赛。通过知识赛的选手可以自由组成3-5人的团队参加进一步的实践赛,最终在总决赛中获奖的团队可在市场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撰写市场营销案例或市场营销策划书。为下一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素质目标的培养。《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及时完成个人任务并配合与团队其他成员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具备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能力;具有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严谨、敬业的职业态度。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要求主要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考察真正体现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大赛对该课程的影响

1、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大赛对课程的影响。《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与的是商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商科院校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教育与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利用科学手段剖析事物洞悉规律的能力。根据既有事实进行大胆猜想,严谨的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并深刻剖析实际情况背后所蕴藏的规律是大学生在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和研究时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通过这项大赛,充分的展示了同学的知识水平和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才能,提高了同学对市场调查分析的认识,培养了大家在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或寻求机会时的一种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收集、分析和传播的一种思维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事实进行大胆猜测,严谨的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并做到利用科学手段剖析事物洞悉规律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又进行了一场新的变革。考验了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水平。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利用科学手段剖析事物洞悉规律的能力,并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教育与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

2、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对学生影响。技能大赛是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不仅体现了学生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充分展示了我院在专业教学、技能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通过参加此项比赛,充分展示了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成果,促进了我院商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推动了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我院专业教师团队与全国兄弟院校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我院与全国其他商科院校专业技能交流与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知识、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市场调查分析知识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效促进了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安阳地区;献血者;基本情况;分析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点,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现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高新开发区。安阳市总面积为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25万人。市辖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1.2万人。

1临床资料

2010~2012年安阳市无偿献血原始记录,共计163808人次,年龄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2结果

2.1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情况分析,见表1。

2.2不同采血点采血情况分析,见表2。

3讨论

从以情况来分析,可见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远高与女性,主要原因与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社会流行观念有关,如月经期、哺乳期、减肥等,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应暂缓献血[1]。献血者献血比例最高的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6~45岁,其次为26~35岁,18~25岁比例最低,其原因分析为:此年龄段以大学生为主,我市只有两所高校,而且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献血人群,年龄小、体重低、女性献血者和首次献血等因素均是发生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54%,远高与一般献血人群[2-3]。这一因素也制约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根据表2不同采血点采血情况可以看出市政广场与滑县采血屋比例占最多,主要是两个采血点成为固定采血点时间较早,是广大市民熟知的献血点,地理位置在市中心,人流量比较大。其余几个县献血比例大致相同。贞元广场献血比例最低,与开展献血宣传时间较晚、宣传力度不够有一定相关。

通过对以上情况分析,我们在今后开展宣传和动员方式上应采取灵活多变方式。①在宣传上建立完善的招募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注重细节,增加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特别对县级采血点应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农村居民对对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缺乏了解,对献血的态度存在的误区。献血前咨询中,应详细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告知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并逐一排查,选择合适的献血者以降低献血风险,对初次献血者实行100%电话回访制度。②改善献血环境,重点在于安全、卫生、舒适和便利。③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对待、处理献血者的投诉及建议,并针对献血者投诉开展调查,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实行献血后的感恩致谢、信息反馈,在献血者生日和重大节日时的问候,和定期回访等,使献血者感到被尊重、理解和关爱,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做好血费返还宣传工作。④继续发展献血志愿者,既能以亲身献血经历宣传,又能加强联络沟通。⑤在落实措施上,应开拓思路将固定采血点延伸至乡镇,增加出车频次。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需求宣传方式,提高其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水平,消除疑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通过灵活多变的宣传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无偿献血事业朝着良性轨道上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S].2005:11-17.

第4篇

一、民间借贷成因分析

(一)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信用行为

自古以来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自发、内生的便利融资方式早已存在。在农村存在的因居民建房、结婚、升学等,在亲友之间的“赈酒”现象,其经济本质并非宴请亲友吃喝,而是一种融资,是居民个人缺钱办事而向亲友求援,在长期内是亲友之间的一种集资、借贷行为,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朴实的基于亲戚、朋友相互信任和帮助的民间借贷。

(二)正规投资渠道狭窄是民间借贷兴起的潜在动力

当前,由于城乡居民普遍资金富余,而现有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存款利率不高,加上征收利息所得税,公众的利息收入进一步下降。多数具有风险偏好、手头有较多盈余的居民,在市场供需两种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发放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以谋取较高的利息收益,民间资本的趋利性使他们在一系列条件制约下,只能选择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和信用基础的民间借贷。

(三)手续简便、期限灵活是民间借贷繁荣的根本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资金需求的季节性、风险性使正规金融机构或不能及时满足、或因风险难以控制望而却步,而民间借贷一定程度上正好填补了正规金融的“真空”。一是满足了民间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二是满足了一些高风险和受限制行业的资金需求。在国家政策限制或银行抵押、担保等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民间借贷,这是目前其繁荣的最根本原因。

(四)交易成本低与隐性担保机制完善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外在保障

民间借贷感情投资成份较多,双方在借贷活动中比较注重亲情、个人品质和自身信用,加之借贷成本低,信息较对称,大多数借款都能够及时还本付息,这形成了民间借贷的一种隐性担保机制。

二、民间借贷的主要特点

(一)民间借贷行为具有一定层次性

民间借贷行为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温和型”:主要用于亲友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互助,一般不收利息,期限长短不一,体现的是一种团结互助关系;二是“理智型”:一般表现为亲戚、朋友合作做生意,却又缺乏时间管理,便以长期借款方式借出资金,收取适当利息,利率等于或稍高于市场,体现一种长期投资关系;三是“冲动型”:一般用于短期回报较高的行业,投机氛围浓厚,风险较高。

(二)民间借贷方式灵活

民间借贷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多以现金交易为主,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近年来企业单位通过民间融资手段来满足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行为逐步正规化,大部分借贷双方订立书面借款协议,且协议内容较为完备。

(三)民间借贷的公开程度逐渐加强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直接融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市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民间借贷的内外部环境有所改善,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程度逐渐提高,一些民间借贷融资方式已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向半公开化甚至是全公开化方向转变。

三、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一)借贷双方存在道德缺失

民间借贷常出现的问题是信用缺失。一是当事人在借款之前就知道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二是当事人没有按照双方在借款时的约定使用借款;三是当事人为了骗取出借人的借款,订立自己无法按期履行归还义务的还款期限。这些人在借款后或以种种理由推托,不主动偿还,或没有偿还能力,根本不打算偿还,使以诚信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市场秩序混乱。

(二)民间借贷多为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与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民间借贷一般只用于弥补短期的资金缺口,资金供给和使用依附于短期的经济关系。在资金需求方,借款人可能只考虑弥补当前资金缺口,对于资金按时还本付息并没有作妥善安排。在资金供应方,贷款人借出资金,没有将借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充分考虑。

(三)监管制度不到位

我国没有关于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法规,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来规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参与主体,审批条件,程序及相关法律责任。目前,虽然也有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一些特定的金融机构让民间资本得以合法进入,更多的私人钱庄及其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仍不能合法进入金融市场。在退出机制上,我国缺乏相应的规范市场退出的规定,没有一个事前的完备的援助、退出、清算程序,这非常不利于民间借贷市场的稳定。

四、发展民间借贷的建议

民间借贷是一种复杂的金融现象,国家关于民间借贷的管理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不能简单的用同样的办法应对各种民间借贷行为,应视具体情况来采取办法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一)加强规范引导,正确对待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信用补偿形式,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应该为民间借贷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建议国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给正常的民间借贷以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活跃基层经济体直接融资渠道,依法打击限制民间“高利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二)加快立法,完善民间借贷政策法规,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相对银行信贷而言,民间借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自发性,交易方式多样、交易主体广泛,随着经济发展日趋活跃,在整个社会融资领域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放弃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通过建立与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来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制度化与法制化,实现市场经济的法制目标。

(三)建立利率定价机制,遏止民间借贷中的“高息”投机行为

民间借贷常被人误认为是“高利贷”,掩盖了其拓展融资渠道、灵活汇集社会闲置资金、活跃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民间借贷的利息回报要与其承担的资金风险相对等。因此需要通过建立预警机制,民间借贷行为指引,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定价,遏止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行为。

(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吸引和运用民间资金

第5篇

关键词: 外语人才统计分析需求程度

为确切地了解现阶段市场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外语人才,从而确定我院今后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并且为市场培养和提供更适合的外语人才,我们对本市部分事业单位、公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分发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南宁市四个城区的三十多个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656份,回收530份,回收率为81%,经面上筛选,有效问卷为504份,占回收问卷的95%,无效问卷为26份,占回收问卷的5%。

一、基本情况

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面较广。其中,政府及事业单位共272份,占有效问卷的54%;国有企业单位共65份,占有效问卷的13%;合资企业单位共34份,占有效问卷的7%;民营企业单位共46份,占有效问卷的9%;私人企业单位共63份,占有效问卷的13%;其它性质单位共24份,占有效问卷的5%。

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

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①涉及单位性质对外语需求情况;②学生获得各类证书情况;③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④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及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情况等。而这几种因素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下就每个单一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单位性质

单位性质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1。

表1.单位性质与需求程度的关系单位:%

从表1可以看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非常需要占14%、需要占66%;国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1%,其中非常需要占11%、需要占70%;私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1%,其中非常需要占9%、需要占62%;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8%,其中非常需要占35%、需要占53%;民营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6%,其中非常需要占17%、需要占59%。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都已分别占其总需求的66%以上,其中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高达其总需求量的88%,这足以说明,目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的前景是非常看好和令人鼓舞的。

2.获得各类证书情况

市场对外语人才获得各类证书的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2。

表2所获各类证书与需求程度关系单位%

表2表明,政府及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书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其比率分别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0%;专业毕业证书占28%;学历学位证书占48%;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6%。国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8%;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5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8%。私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5%;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0%,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90%。合资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5%;专业毕业证书占30%;学历学位证书占4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3%。民营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88%。以上的各项数据表明,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及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情况,更注重的是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我们今后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及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手段、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

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3。

表3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与需求程度关系单位:%表3显示,除国企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达60%外,其余不同性质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分别达43%、23%、38%和44%,均未达到50%,而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感觉一般的情况却分别高达54%、76%、56%和55%,都已超过了50%。以上的分析数据表明,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之外,还应该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或举办一些模拟应聘工作的实战训练课或专题讲座活动,为学生能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打下良好的应对基础,并且增强了学生接受社会挑选时的自信心和勇气。

4.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

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4。

表4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与需求程度关系单位:%

从表4可知,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已占其总需求量的7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只占30%。国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4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20%。私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5%,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26%;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9%;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5%。合资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8%,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8%;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0%;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2%。民营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1%,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7%;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24%;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9%。以上的数据充分显示,不同性质的单位在招聘外语人才时,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就读外语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同时还注意毕业生是否学习或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和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

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5。

表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

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单位中,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感到很满意的分别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占11%;国企单位占8%;私企单位占9%;合资企业单位占21%;民营企业单位占16%,而感到学生语言应用一般的却分别达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占74%:国企单位占55%;私企单位占68%;合资企业单位占68%;民营企业单位占59%。从以上两组主要的数据看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够强,这与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不够扎实,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有一定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总之,从以上5个调查分析表的结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影响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种因素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今后我们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我院探索出培养一专多能,即“外语+财经”、“外语+商贸”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的实用外语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永兴等.年轻人职业选择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1,VOL 19,(5).

[2]高鹏等.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2005,(1),总第105期.

第6篇

关键词:计划免疫;知晓率;儿童家长;护理干预

在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中,特别是对可预防、控制的传染病,计划免疫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1],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因此,要提高预防接种率,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首先要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本研究以本辖区2078名0~7岁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家长的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辖区七个社区常住和流动共2078名0~7岁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根据有关文献及资料设计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父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属性及户口所在地;②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包括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何种疾病;预防接种程序;疫苗接种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途径 ;家长对接种二类疫苗的态度等。题目形式为多项选择,家长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对选中的答案打钩,所有题目累计得分。

1.2.2调查方法 ①向儿童家长统一发放免疫规划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全部现场回收,满分 100分,60分为及格,根据每一道题目的知晓人数、得分情况, 计算知晓率、及格率百分比等相关指标;②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取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这种计划免疫干预模式的有效性。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辖区五个社区常住和流动共2078名0~7岁儿童家长,干预前后的两次调查问卷均为合格问卷,有效率为100%。干预前后所选择的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属性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本辖区0~7岁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不理想,免疫规划知识问卷得分平均及格率为18.18%,通过采取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再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问卷得分平均及格率达到90.5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按规定接种疫苗,可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机率,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而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这次计划免疫知识调查,涉及的都是基本问题,其中,儿童家长对乙型肝炎疫苗相对了解程度较高, 这与政府部门、卫生部门的重视程度及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密不可分,而家长普遍对1岁内及1岁后的接种疫苗情况了解程度较低,对卡介苗、百白破的了解甚少,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渠道不畅通,这些都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不足。

我们根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集中加大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将流动儿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作为重点宣教对象,与医院妇产科、托幼机构及学校联合,因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健康教育形式,如发放有关宣传单及介绍各疫苗的小册子,制作宣传展板,举办讲座,同时提供联络咨询电话以便家长随时咨询,及时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通过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金维信短信,本地互联网络、宝贝计划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相关概念、重要性及计划免疫程序 ( 预约接种时间) 、各种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 、各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一类 、二类疫苗的作用及二类疫苗的价格等。

通过这种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同时,通过加强联系,托幼机构、学校以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提升,医院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第7篇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向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建设阶段转变。改变了以往以理论知识、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市场调查与分析》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提升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授课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概述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是一门核心的专业课程,其以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为基础,在与企业专家和专业人士进行的座谈研讨中,分析和探讨市场调查的全过程,并对其工作的典型任务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经由课程小组和校内的专家教授对《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确定。在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使用调查方法以及整理和编写调查资料与报告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市场调研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现代企业提供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二、对《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学进行改革的原因

(一)对《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将营销看作是卖东西,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以营销的基本职能为出发点,其主要包括两种涵义:第一种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种是企业向消费者提品,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仅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无法实现以上目的,尤其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方面。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不相匹配

采用以学生为主、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运用内容能够与其相匹配的教材作为参考,否则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三)教学模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都经过高中或是中专阶段的学习,具备粗浅的团结协作观念、营销知识以及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然而他们对这些方面的掌握还不是很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是却有着很高的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是一项重视实践能力的课程,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过去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动的接受学习,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基于工作过程《市场调查与分析》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内容

(一)设置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观念,以工学结合、重视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与课程相配套的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促进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提高。对于教材内容,则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教材进行编写,适当的增加真实或是模拟职业活动流程的教学内容,重视应用,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操作方法与技能的提高。

(二)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对调查内容与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将课程内容设置成3个学习情境,再将学生划分到这3个学习情境中并细化分设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任务调查,在课程情境和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任务目标。课程结束后,再对调查任务的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

2.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实地调查。《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教学中将学生带到企业中进行实地的调查任务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进行调查工作、体会工作任务,并在同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增加本课程的学习印象。

3.采用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在《市场调查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的讲授是非常枯燥且难以理解的,以视频、图片等多形式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以及真实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对上述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情境的实施、实地工作的调查以及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与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和处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对此教学实践的总结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结合专业能力两方面进行加强培养。此课程系统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先进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内容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特征,可以为此学习领域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

第8篇

【关键词】甲型H1N1 健康 体育锻炼

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蔓延,我国的流感疫情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对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医疗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人们健康水平的高低对抵御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基于全球流感问题,以长沙市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及体育健身锻炼方面的调查分析,为构建和谐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人们能够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提出多方面的实质性建议。

一、对体质及体育健身锻炼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长沙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民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在长沙市卫生局每年组织的公务员体检中,各项指标正常的仅占参检人数的10%左右。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居食习惯不正确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正在导致市民的体质日益下降。

1.工作压力过大

在工作过程中,人们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紧,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性,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都有强烈的工作动机,往往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不知疲倦地工作,身体透支情况严重。办公自动化和科技的发展使体力劳动日渐减少,而精神压力日渐增大。而我国目前社会解压机制与西方国家相比较还不是很完善,身心不能经常得到适当地放松,精神压力大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长此以往,严重地影响到了身体的健康,导致绝大多数市民生活在“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状况之中。

2.居食习惯不正确

据调查了解,大多数“上班族”的生活方式都不科学。

由于工作需要应酬,吸烟、喝酒没有节制,经常暴食暴饮,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过剩”、体重超标和身体机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严重。休息不正常,睡眠不足、失眠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健康状况不佳。久而久之,患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症、高血糖、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病症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代生活带来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3.体育锻炼不够

体育锻炼是一种紧张工作的积极休息,但由于健康意识淡薄、健身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健身方法等原因,市民的身体普遍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据调查了解,我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虽已达到全市总人数的45%,但其中大部分为提前退休的中年人及已退休的老年人。目前,虽然人们都认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保持和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等,但由于工作时间紧等原因而很少参加锻炼,导致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状况表现为“两头热,中间冷”,即老年人和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远远多于中年人群(上班族)。因此,积极引导市民开展科学的健身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势在必行。

二、对强化市民体育锻炼、健身的建议和措施

社会要小康,身体要健康。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健身意识

在全市要加强健身锻炼的宣传引导,形成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市属各新闻媒体,开辟健身专栏,制作专题片,广泛宣传全民健身的意义,介绍科学健身方法。各单位要在办公区域内开辟体育健身专栏,定期宣传健身知识,大力宣传和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健身理念。达到我市人人知晓健康知识,人人养成健康习惯,人人参与健身活动,人人拥有健康身体的目的。

2.推行体质测试,建立健康档案

建议由体育部门牵头,每年定期对市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质测试,通过对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24项指标的测试,建立市民体质健康档案和数据库,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公布测试结果,为政府工作决策和研究服务。可根据测试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对每个测试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具运动处方,指导加强锻炼。每年跟踪测试,有对比性,使市民了解自己的身体现状和薄弱方面,增强自身健身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开具运动处方,开展针对性的身体锻炼,以有效地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3.增强体育锻炼,普及健身项目

要积极推广科学实用,简单易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正确引导人们参与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建议恢复工间操制度。将每天上午10时至10时30分,下午16时至16时30分作为指定的工间操时间。实践证明广播操健身效果好,适合青年、中老年人锻炼,尤其适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中推广普及。同时可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推广太极拳、自行车、慢跑等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

4.积极提供场地,引导科学健身

健身场地是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要积极提供场地,引导科学健身。一是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目前长沙有各类体育场地5362个,人均面积为0.67平方米,与全国省会城市人均水平相差甚远。建议政府将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作为人民满意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金投入,力争使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二是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目前长沙教育系统中拥有2415个体育场馆,占全市总数量的45.02%;但大多数中小学校运动场所和设施双休日大多闲置,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建议政府做好协调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早制订和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宣传、协调和督促力度,保障 “开放”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要大力发展社区健身苑点。目前我市的居民小区大多数缺少足够宽敞的场地供广大市民锻炼健身。建议政府完善有关法规,保证市政设施、居民小区在规划时留足健身用地,把建设体育场地纳入规划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要有效提高市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要充分发挥我市体育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职能,落实《全民健身纲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外,各部门配合协调,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增加健康投资,提供物质保障

由于健康的危机,目前世界各国对健康的投资日益增多。为了建设健康城市,减轻不健康因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责影响,建议政府从多面增加资金投入。一是要拨出专款。政府要将公民的健康投资纳入长期规划,要确保体质测试、健身卡发放制度和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要拨出专款。其它部分可由各单位共同负担。二是要提高全民健身经费等来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长沙人均体育经费只有0.5元,建议政府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按照市人大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体育工作的决议》,2010年要争取达到人均1元。三是从医保中心的医疗补贴中列支一部分资金。积极搞好体质测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病症的发生。建议列支一部分医疗补贴资金为确保提高全市人民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各项措施提供物质保障。

2.制订政策依据,强化体质锻炼

建议政府出台强制性政策,积极引导市民健身。将体质监测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为市委、市政府人民满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每年的绩效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文明单位应有80%以上的干部职工身心素质良好,精神饱满;党政机关干部的体质检测结果要纳入年终考核体系。同时国民体质监测制度还可以与公务员招考、招聘相结合,要求公务员招聘必须要通过体质测试,以确保新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达到要求。从而使全市人民能够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更好地为构建和谐长沙、为长沙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四、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民的健康状况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锻炼不够等原因,导致健康体质水平状况不容乐观,和当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国策极不相符,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健康为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告诉我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是整个社会人们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带来竞争的加剧。对人们的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工作的强度在不断加强,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身运动是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之一,社会政策和资金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及科学的锻炼方法和锻炼习惯是人民通过体育手段提高身体健康体质的关键,为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身体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景.提高大学生健康体质的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2):117-118.

[2]樊炳有. 辨识体育与健康的本质联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