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15:5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学习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课堂效率研读教材尊重和喜爱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成为教育工作中的热门话题。它打破了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结合起来。
《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根据课标要求,提高英语课堂应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先导和催化剂,也是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过去那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于学习失去足够的兴趣。为了有效的采取兴趣策略,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新颖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来吸引学生,能让他们认真地去想,争先恐后地去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敢于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通过儿歌、游戏、表演、比赛等等方式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多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激励他们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在说中表现自己,肯定自己,Don’t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在享受中加强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起来才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二、提高自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俗话说的好,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个桶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不同资料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加强专业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充实自己。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转变以往“传授者”的角色,乍一看,在课堂上教师变得轻松了,可是仔细想来,这并没有让教师得到解放。
相反的,这样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了。在课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课堂中有不断的生成性,所以,教师要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恰当的点拨。以前的课全部交给教师来讲,学生会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可是,现在的课堂都交给了学生,如果教师引导的不好,一个活动就会变得一团糟,相当于“放野马”,那这样的课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基本的教学目标都不能完成。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课堂的引导者,让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实而不虚。
三、正确把握教材,符合课程标准。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在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的研读教材并实施教学。目前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是pep人教版的,教材内容有A、B、C三部分组成包括let’s talk,let’s learn,let’s play,let’s do,chant, read and write ,story,pronuciation和Goog to know等部分组成,它涉及的面比较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和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要做到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技能相互联系,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等根据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也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比如听录音、做游戏、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只有选择好正确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要求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其次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第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第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等都能使学生兴趣大增。在学习水果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不同的水果,然后带到课堂中,通过I SAY YOU DO或者是touch your …的游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水果来活动,表现好的同学可以给水果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教学难点也很好的解决了。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7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转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遗憾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却并不乐观。研究表明,学生普遍把认知成绩与学习效率相联系,将近期的学习结果――认知成绩来作为数学学习效率的评价依据,认为成绩好学习效率就较高,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远期学习结果:理性精神与效率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习是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个体与社会的学习能力,显然应该成为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在现行教育学的教科书中,不仅没有专门的章节研究和讨论学习问题,甚至连学习的概念和定义都找不到!但在数学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中,对学生高效率数学学习的关注或集中在现象分析及原因探究层面,或集中在个体学习经验的介绍及借鉴方面,缺乏系统地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研究。因此进行高中生高效率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探究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数学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高效率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单位时间尽可熊多地吸收人类的有益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问来不断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以便陶冶情操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稳定的入生观、世界观。学生需要通过高效率的学习,来充分品尝成功学习的喜悦,增强个人学习的信心,破除学习意味着枯燥乏味的种种误解,重新振起高亢的学习热忱.由此可见,我国数学教育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对高效率数学学习策略问题进行研究。
高效率学习从过程上看,主要是指时间,我们要重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欢娱嫌时短,疲倦恨更长”,其实两个时间在量上是相等的。可是,当时间加入了人们的感觉体验后,就产生了太长与太短的情感判断。因此,在高效率数学学习中,要强调的是对时间的有效利用,重视时间的利用价值。如果学生利用时间的价值,只体现在知识的被动吸收和基本技能的机械训练上,而忽视了在认知结构、理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那么,这种消耗时间所获得的价值就是有限的。因为,数学学习不能片面强调刻苦,如果思维不活跃,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也只是对数学的枯燥回忆,那么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极其不利的。相反地,高效率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发挥时间应有的利用价值。高效率数学学习从结果上看,主要是指数学学习效果,它包括认知成绩、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四个由近期到远期的层次。
首先,认知成绩反映的是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体现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认知成绩我们可以初步监测学生的近期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漏洞,可以说,认知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快速的反馈。当然,认知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远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曹才翰先生提出,在教学活动中有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譬如谈本身的逻辑体系;认识结构,即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所产生的个性差异(性格、能力等);认知结构,是认知结构与认识结构的一种综合体,是主体与客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统一。
第三,数学学习能力。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构成至少包括数学认知能力,而数学认知能力又要包括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数学元认知能力包括数学元认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数学学习计算、操控和调节能力等。在数学认知能力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基本能力,数学思缎能力主要包括建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其此,建构思维能力包括构建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弱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外延具有逻辑包含关系。)强抽象思维能力(内涵具有逻辑包含关系)以及广义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定义具有逻辑关系)。包括具有总结数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适用与应用条件归纳与概括。数学元认知包括数学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数学学习中自我意识要求。作为基本要求,我稍提醒数学学习的自我认识能力,主要是指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数学什么。
【关键词】词汇教学 文化差异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20-02
语言学可以笼统地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同样,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也可以大致分为理论词汇学和应用词汇学。理论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理论方面,而应用语言学则以较多的语言材料描述英语词汇的历史现状。
一 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近几年统计的结果显示:(1)国内英语词汇研究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在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内容时所选取的研究视角以及所运用的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愿意利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体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料库等多角度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
1.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语言学家发现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对语言的学习和习得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心理学家从学习者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入手,灵活运用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来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此外,国内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和理论出发,广泛而又深入地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吴世雄根据当时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情境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以及词汇的认知层次和呈现频率等方面论述了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
2.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20世纪60年代,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的词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认知范畴的体现,并且认知范畴过程作为认知概念的一部分储存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是对外部实体、词汇进行分类、命名、
习得的过程和一个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此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
二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探该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我认为民族文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其语言的词汇平面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词汇往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对应源于每种语言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每个民族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下面具体阐述中西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不对等的现象: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如英语中的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它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另外,这种差异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然而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在中西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
三 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存在的问题
1.英语单词记忆方法较单一且深度不够
目前在中国,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后记忆单词通过记忆单词的字母组合,因此他们往往只注重单词的拼写及词义,而忽视了发音和词性。另外,由于他们缺乏对应而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注重记忆词汇与词的用法、词法和前后缀等的结合,从而导致他们记忆单词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英语词汇的教授中,不应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单词,还应让他们掌握更多生动有趣的词汇记忆方法,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
2.遗忘时间快
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懂得记忆的规律以及不当的记忆方法使许多学生感到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单词,但常常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这易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挫败感,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四 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及身体语言等方式呈现词汇
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以及身体语言等进行直观情境教学,不仅使单词教学具体、生动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单词的兴趣。例如学习Go for it!中“This is a/an…”句型时,出现了一些新单词:pen、pencil、ruler、eraser…而教师在呈现单词时,如果把实物与单词的发音、拼写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
2.利用日常对话呈现词汇
日常对话的话题可以很多,如天气、兴趣爱好、电视内容、时事新闻等,所以教师在面对有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时,如果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便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如八年级上Unit 1第一课时,有两个新词组go skateboarding、surf the internet 需要呈现,如果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论今天的天气,再自然过渡到去商场购物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从而自然地引出本文的新词汇;还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目标词汇。
五 结束语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曾有人这样比喻:“语言好比一座大厦,语法就好比其建筑的框架,词汇则是建筑该大厦的砖块。”而词汇的学习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学习过程,它是一个创造意义上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时要注意音、形、义、用相结合,并将它们融合到句型情境中,做到直观、感观并用;此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去寻找词汇的内在规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达到词汇教学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路琦.浅述英语词汇教学[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徐密娥、李炯英.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外语界,2007(3)
[3]刘华.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J].科学时代,2009(2)
[4]冯洁.谈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2)
[5]林彩慧.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5)
在我国现在进行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仍然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它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差,高效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学习情感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高效学习是建立在主动性和能动性基础上的学习行为,为此需要使教材中的新概念和新原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和原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以诱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要想使学生开展高效学习,使学习持久、深入,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变阻器”这堂课的开始,我提出在市面上有很多可调控亮度的台灯是怎么制作的?宾馆或会议室的中央空调控温旋钮根据什么原理可以调控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自主意识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开始与基础。刚开始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从一些简单的开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只有掌握了较好的预习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二、课堂实施策略
1.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其学习的过程及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里的策略并非狭义的学习策略,而是指为保证高效学习顺利进行所需的所有类型策略。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
(2)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在学完新知识之后,学生互助学习,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加深自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2.创造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发展
营造“高效学习”的氛围。高效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体现主体自由的过程,这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活动氛围;我们认为,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是思考和解答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渴望与热情,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第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并勇于发现问题的勇气。第三,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有利条件。
三、课后反思策略
训练学生的元认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元认知是个体高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国外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学习模型,如,现象学派麦考姆斯的高效学习模型、认知学派温内和巴特勒的高效学习模型、社会认知学派齐默曼的高效学习模型等,都把元认知作为高效学习的重要过程或成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必须注意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常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就是结合物理学问题解决过程,提出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有效的监控与调节。操作要点如下:
(1)在问题表征(审题)阶段,应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我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应该怎样做?等等。
(2)在实施解题计划阶段,应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结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运用到所学的哪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我应该选择何处为突破口?我能把这一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部分解决吗?
(3)在解题评价阶段,应引导学生反思以下问题:我的答案正确吗?我能否检验一下结果的正确与否?如果正确,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正确,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能否克服这一毛病?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方法哪个最好?改变这一问题的条件或者问题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此题的解题方法是否可以用于解其他问题?等等。
实践证明,在解决物理学问题中进行上述问题的反思,就能促使学生利用自己确立的解题目标来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利用解题中的反馈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我监控、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写课堂笔记或全章提纲,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实验等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对高效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过程把知识梳理得精细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有效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要创新学生“学”的方式,促进自主探究学习。传统的语文课堂大多是“师讲生受”的模式,重教轻学、重知轻能等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但由于降低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又缺乏探索创新精神,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一、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自主学习活动的有序性,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以此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等内容,根据这些计划来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调整学习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可以鼓励其依据自身实际自主把握要点,选择内容,进而端正态度、提高效率。
例如在学习《声声慢》时,应指导学生树立三个主要学习目标:第一,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南渡之后的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第二,深入研读诗歌,学会抓叠词与意象,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第三,由词及人,感受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体会作品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灵魂。根据这些目标可规划学习进度:首先,熟读本词,力求成诵,了解词人生平事迹与创作风格;其次,欣赏李清照有关代表作,拓展视野,增长见知,为本课学习奠定有利基础;最后,深人解读作品,掌握文中“愁”的表现手法,可从叠词的作用、意境渲染、情感表露来作分析。
二、改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传统课堂教法单一、学法枯燥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要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通过不断丰富教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如适时设置一些小游戏或知识竞赛、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欣赏教学等,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积极;另一方面,增加课堂讨论、辩论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主动探究与交流分享中深化感知印象,实现生生参与、人人有价值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万户飞天”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航天史”,引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我国近现代实现飞天梦的艰辛历程,特别是神舟系列火箭的研究、发射,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此时,学生们已对国家航天事业颇为关心,再让其认真阅读全文,并合作讨论几个问题:本文标题有何含义?作者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特点?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三、提高问题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自主学习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对老师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很少提出质疑,只会制约他们的主体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质疑精神,提高问题意识。要以民主、平等和理解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去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其敢想、勤思、善问。
例如在教学《心》时,指导学生完成自学过程后,可以请同学谈谈他们对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感受,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的学生同情“李晶晶”的生活处境,欣赏其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老师做法不对,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还有人提出李京京固然值得同情,但程老师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他们两个人都很好。听完学生发言,可以抛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标题“心声”呢?”大家意见各异,整堂课也变得十分活跃。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词 句型 时态
小学生天真、活泼、阳光、自信、贪玩,知识水平和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英语学习来讲,遗忘速度也比较快,常让人有猴子掰玉米之感。
六年级第二学期,需对小学四年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在复习期间,我们的目的是能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和平常上课一样,处理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前精心研究教材,宏观把握教材,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对知识的精提炼、深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联想、去综合,以“点”波及“线”,再波及到“面”。做到能举一反三地高效复习所学知识。
复习时要尽量减少直接讲解,多采用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精化教材,按不同板块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由“点”到“线”“面”进行知识梳理与整合,归纳总结概括出各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绝不能把复习简单理解为读一读、背一背教材,做一做练习题这样单一的复制、粘贴方式。这样耗时间、耗精力,学生没新奇感,被动应付,达不到复习的真正目的。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对小学四年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复习,也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肯动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对小学英语知识整体复习时,常采取“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单词、短语、重点句型、相关话题和语篇的整体知识结构,既达到了复习基础的目的,也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复习单词、句型时做到“点”“线”“面”的结合
单词、短语是比较零碎的知识,但它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基础。复习时进行归类,学生乐于参与。但必须引导学生把单词、短语应用于句型中,然后再巧妙引导学生围绕与单词短语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作文训练,上升到看表格、看图片等进行语篇复习。如在复习表述天气的单词时,先提问: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fall、winter),引导学生复习单词warm、hot、cool、cold,并指导学生复习warm的反义词cool,hot的反义词cold;接着背诵一个关于春、夏、秋、冬气候的chant;然后进行一个喜欢哪个季节的口头作文―My favourite season。接着画简笔画引导学生近一步复习表天气的词rainy等,并引导学生复习rain的形容词rainy等。最后引导学生看当天我国部分城市和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进行报道。通过chant、通过简笔画、通过PPT提供的天气状况,为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情景,有效做到了有关的字、词、句、篇的有机统一。最后做与此相关的适量练习,即可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如在复习某东西属于谁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用一个钢笔创设情景讨论问题:Whose pen is this?Is this mine?Is this yours?Is this hers?Is this Sarah’s?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画表格来系统复习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的物主代词这个“点”。然后用学具等创设情景进行一个招领失物的对话,上升到“线”的操练,紧接着出示关于形代和名代的歌谣:某东西,属于谁;名代、形代要分清;名代后,没东西;形代后加东西;提问时用whose.回答时用mine(yours,Sarah’s).近一步让学生搞清重难点知识。然后看关于家人衣服的PPT,描述属于谁,范文如下:Look! There are many clothes here. This is my father’s shirt, it’s white. Oh, this is my sister’s skirt, It’s colourful. Whose is this? It’s mine...上升到构建知识体系的“面”。然后做适量相关练习,有效巩固所复习的知识。
二、复习时态时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小学英语主要涉及了四种时态,但部分学生容易混用,引导学生搞清概念是关键。如在复习现在进行时时,我先编了关于现在进行时概念的歌谣:(实意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现在正在做某事,构成必须两部分,首先选择am、(is、are)之一,后加动词的现在分词,无论在肯定句、否定句或疑问句中都要有这两部分,标志是现在now,看look!...听listen!...通过歌谣使学生很好地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含义。然后由教师提供的某一动作这个“点”进行口语练习,T: Hi , A, What are you doing now?A: I am having English class. T:Hi, B, What is A doing now? B:He/she is having English class。进行人称代词转换的现在进行时的句型这一“线”的复习。最后提供情景It is 8 in the evening,...描述你和你家人的活动,或It is 4 in the afternoon,...描述你和同学在学校、公园所做的事,有效进行了语篇训练。复习其他时态时,都可采取上述方法,适当补充一点练习题,就能达到综合复习的目的。总之,复习时态时,适时创设有关动词的情景,采取先专项后综合的方法,适当应用比较法教学,可有效做到动词或动词短语为“点”、此时态的重点句型为“线”、与此相关的话题为“面”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35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占据整个教学相当大的比例。按照学习阶段性来分,复习课有:单元复习、章节复习、期末复习以及中考复习(学业考试复习)。其中,中考复习更让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校都会要求九年级数学教师精心组织复习,有效指导训练。然而,在复习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做到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复习失效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现就中考数学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中考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课型单调
有很多数学教师会认为,中考复习就是分三轮:第1轮梳理数学知识点,第2轮进行专项训练,第3轮综合训练。只要把各章节的知识点讲到,训练到位,任务也就完成了,很少去考虑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或者采取什么形式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少去关注这节课要针对哪些学生,提高哪些技能,复习课就成了简单的习题训练课。
2. “题海战术”是制胜秘诀
很多数学教师把中考复习看成“题海战”,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课型,都没有什么区别,以同一种模式加以对待。复习跟着练习走,课堂按照答案讲。练习一份又一份,过程一轮又一轮,弄得学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3. 复习课是简单的知识再现
据了解,部分教师把中考数学复习变成“知识重现”的过程,他们往往按照练习的顺序,把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梳理一遍。如复习一次函数,先请大家回顾一下一次函数有哪些知识点?有什么条件?接着让学生做关于一次函数增减性的填空题。复次函数同样是要求学生说出y=ax2+bx+c(其中a≠0)的有关开口、顶点坐标、对称轴。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它的几种表达方式(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接着让学生做关于二次函数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的一些填空题,复习也就这样完成。
这样的复习课,只是把学生头脑中早已熟知的知识再次呈现一次。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记忆的重现,缺乏深度的信息加工。可以说,这是低效的复习,基本没有什么教育价值。
二、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的策略
有些复习课,总是让人感觉不太满意,或目标不明,课型单调;或重复操作,效率低下;或缺乏针对性,无的放矢。那么,如何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教给学生思维的“钥匙”,为学生搭设思维的“阶梯”呢?笔者对提高中考复习效率的策略作如下探究:
1. 精心选题,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复习课是有别于新课的。在数学新授课中,知识点往往是散乱的,需要教师清理盘点,然后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复习课就需要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重点考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困难或模糊不清之处,然后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题,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1)对于函数的复习,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位置、增减性,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开口大小、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知识都能回忆起来,也能利用直接的图象特征和函数增减性进行判断;真正困难在于: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方法研究直线(线段)或直线组合(线段组合)图形的特征;在图象和表达式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有关函数与数、式、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针对这一情况,在二次函数复习时,我们可以选择下面这道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深化训练。
案例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如图1所示:
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的值或符号:
a,b,c,b2-4ac,a+b+c,4a-cb+c;
②写出ax2+bx+c=0方程的根;
③写出不等式ax2+bx+c
④写出y随着x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⑤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并思考:如果抛物线下移4个单位,你还能说出上述问题的解吗?
说明:例1的第一步通过对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的位置、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顶点坐标和其他特殊点的位置的量化分析,得到关系式,从而确定相关代数式的值或符号。结合函数的图象,训练数形结合、图象信息的提取能力。后面几道习题的设置,学生切实理解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以探究函数、方程及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2)中考数学复习,还要根据学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阶梯性的问题串,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案例2:在“反比例函数”复习课上,笔者出示如下问题串:
2. 改编习题,把握风格推陈出新
近年来,温州市学业考试数学试题还是立足基础,知识覆盖面广,起点较低,这体现了新课标所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大部分数学试题取材于现行教材,很多一部分是从例题、练习题、探究中进行改编、加工,扩展或延伸,或变换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做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因此,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或一些名卷,进行合理改编,有的放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提高中考复习效率的有效举措。
案例3:(2012年山东泰安卷)如图4,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与CD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FCB′与B′DG的面积之比为( )
A. 9∶4 B. 3∶2
C. 4∶3 D. 16∶9
折叠题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比较新的题型。该题在折叠过程,矩形的边BC变为拆线CF和FB′,而题设中要求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似关系,求出对应边的线段比,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思想,设BF=x,CF=3-x,在RtFC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然后利用FCB′与B′DG相似,求出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即可得出两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在复习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图形中的其他线段、数量关系,进行改编。
改编1:如图3,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与CD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EF的长为 。
改编2:如图3,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与CD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DG的长为 。
改编3:如图3,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与CD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GA′的长为 。
说明:本案例中的改编过程,是在矩形的背景上,以相似三角形为基础,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的思想进行一系列的变式。条件不变,求结果。只要把握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抓住这类题的本质,改编起来也是不难。
3. 精心讲评,优化学生解题思维
试卷讲评是中考复习最常见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讲和评。讲要注重技巧,评要注重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重组,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纠正错误或告知答案,要在培养解题策略、优化解题思维上下功夫。
(1)讲评要注意方法的引导
案例4:如图5,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
讲评课上,笔者没有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先设计这样几道题:
已知正方形ABCD、正方形AEFG、正方形FMHN位置如图6所示,且正方形ABCD的面积S1=3,正方形FMHN的面积S3=4,则正方形AEFG的面积S2= 。
如图7,已知正方形AEFG的顶点G在直线上,过点A、F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B、M,若AB=3,FM=4,则BM= 。
如图8,已知点P是矩形ABCO的AB边上一动点,PQOP交BC边于点Q,求证:PAO∽QBP。
说明:由于这三道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此时,笔者引导学生问道:上面的三个图形中,都有一个基本图形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明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成直角”的图形(如图9)。然后回到原题,让学生寻找基本图形。很快,学生想到把左下角的正方形补上,然后连接AC即可。(如图10)
(2)讲评要注意追溯错因
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及时纠错、防错。对于屡次出错的试题,要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指导训练,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案例5:已知当x=1时,2ax2+bx的值为5,则当x=2时,ax2+bx的值为 。
说明:该题条件中的2ax2+bx与ax2+bx所求的的形式不同,学生很容易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要求出a,b的值,这样就会耽误时间而求不出来。所以,在讲评的时候,让学生将x=1代入2ax2+bx,得2a+b=5。再将x=2代入ax2+bx,得a×22+b×2=4a+2b,再利用整体代换的思想,就能得出4a+2b=2(2a+b)=10。
(3)讲评要注意一题多解
讲评试题时,不能只满足于一个正确的答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促进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案例6:在“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师出示如下问题:
如图11,在RtCAB中,∠A=90°,AB=4,AC=3,折叠三角形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求AD的长。
说明:从学生的试题完成情况来看,比较多的学生采用第1种解法。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一种方法,要引导学生利用面积法、割补法等多种方法,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提高中考数学复习实效的策略与方法是很多的,比如复习中不能只重一例一题;不能只关注教材,而不关注课改和课标。教师要更多地在关注学生实际学情,在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之中,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万丰.谈实现高效章节复习课的3点策略[J].中国数学教育,2011(Z3).
[2] 黄焕明.反思中考复习 把握复习原则[J].中国数学教育,2010(11).
[3] 董建功.驾驭全局区 灵活应对――中考第三阶段复习策略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3(4).
关键词:有效教学;价值认同感;沟通交流;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或过程。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把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活动理解为有明确的目标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系统,其本质涉及的是为达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一、建立起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感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其原因是我国高考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要开出通用技术课亦属不易,要开好,体现出有效、高效更为不易。因此有必要打通学生思想,建立起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价值认同感。
众所周知,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有兴趣和愿望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对于实现通用技术课的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呢?其中—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主观判断学习内容要有价值。那么,在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中就要考虑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其课程的价值。以《技术与设计1》第一单元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为例,仅通过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技术的价值,还不足以激发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作了以下设计:首先,安排“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讨论,通过身边丰富的技术实例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技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知道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进而明白学习技术、培养技术素养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再结合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历史给国人带来的屈辱和灾难,分析讨论在当今世界国家关系中科学与技术所起的重要作用,达成“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民族、维护国家安全”等的共识。实践证明,学生在进入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对技术课程的价值有切身的理解和认识,能从自身发展需要和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的高度去认识技术课程的价值时就会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和投入学习。
二、全方位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用技术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创造,它不但要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还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彼此启发,共同分享与协作,如此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师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教与学双方,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永远都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在沟通的方式上,可以针对全班性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沟通,例如,针对“有效的学习程序应该如何设计和实施”采取“组织相关同学探讨”的方式,针对“高中阶段女生如何应对青春期问题”采取“个别问题一对一进行交流”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师生之间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呢?教师首先要做到真诚、平等、仁爱,具有同理心。真诚是开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钥匙,平等相处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师生互信的途径,同理心是师生有效交流的基础,仁爱是教师有效教育的灵魂。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同伴式的亲密关系,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消除消极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对通用技术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来说,选择正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其考虑的要素系统固然应该有教学材料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但笔者认为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的功能。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确立目标,要充分考虑到本节内容在单元中乃至整个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有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行为动词要用“能”“会”“有”等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的词来明确地表达。例如,“能举例说明技术的两面性”“能理解工艺设计的程序”“会初步分析设计中如何处理人机关系”“会使用常用工具”“有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有对技术的崇敬感”等等。
2.核心概念和关键词定义要准确理解
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通俗易懂,它把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以及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自己阅读基本能看懂。但是,学生读完之后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学生对技术程序的理解和操作的掌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程序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的认识。从对知识学习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中程序性知识是主要的。一般认为,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教师演示程序学生就掌握了。教学操作中应在完成以上对知识点、关键词、核心概念的研究后,再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理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j其他理论课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和板书设计协同合理使用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其教学资源、材料涉及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个方丽,而我们的教学场地主要还是教室。多媒体课件能根据教学内容任意选择和制作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场景,使学生人情入境地体验、亲历学习过程,是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可缺失的教学手段。
在重视多媒体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板书的运用。如果一堂课只有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信息,即便是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下课以后学生头脑中也普遍难有清晰的知识系统的框架结构。板书的凝固性、简明扼要、系统结构的突显性能完整清晰地显示一堂课中所有教学信息的系统结构,教学内容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一个好的通用技术课的板书设计,从视觉上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以使学生深、透地掌握教学内容的要义与实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
4.学习方法指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