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加油站事故预防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加油站静电火灾对策
正文: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加油加气站作为能源供应便利点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建立,而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的高危险性也给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加油加气站火灾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加油加气站火灾主要原因包括明火、雷击、静电等,本文仅就预防加油加气站静电火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加油站静电产生的原因
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在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电子得失,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物体之间就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而由于汽油的物理性质决定其产生的静电电荷难以流失而大量积聚,其电压可达到上万伏,遇有放电条件,极易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二、加油站静电着火的条件
静电的产生与物质的导电性能(电阻率)有很大关系,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好,就越不易产生静电。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电阻率为1012Ω•cm的物质最易产生静电,而汽油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Ω•cm左右,故很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从而形成高电位。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很低的物体接近时,如电位差达到300V以上,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火花。当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汽的最小能量(0.2~0.25毫焦耳)时,就会点燃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体,造成燃烧爆炸。而汽油在装卸、灌装、泵送等过程中,由于流动、喷射、过滤、冲击等缘故所产生的油面电位往往能达到2~3万伏。同时,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有产生静电的条件(包括感应带电);
2、必须具备静电积聚并达到引起火花放电静电电压;
3、火花间隙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爆炸性混合物;
4、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必须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三、加油站静电火灾的一般规律
任何事物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规律,加油站静电火灾当然也不例外。掌握加油站静电火灾的规律,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预防火灾的质量和水平。加油站静电着火的规律包括:
1、在气候干燥区易多发静电着火事故。据统计,静电着火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要少得多;
2、在炎热季节易多发静电着火事故。来自油料部门的资料表明,气温达到37℃以上,大气湿度在15%以下,易发生静电着火事故;
3、航空汽油等着火温度低的油品,在冬季也容易出现静电着火;
4、向机动车辆加油料时易发生静电着火。加油过程中油料冲出容器时出现的油滴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
5、明流加注、管口绑扎有过滤套时,也易发生静电着火。原因是明流加注容易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静电会大量产生和积聚。管口绑上过滤套,在加油过程中便会带上大量静电,越积越多,往往可达数万伏,很易放电引燃油蒸汽。
另外,加油站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管理不善、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低等情况下,也易诱发静电火灾事故。如2000年4月,某市一加油站油罐车卸油时未设置良好静电接地,卸油管与油罐之间发生静电放电,引燃出油口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燃性气体,发生火灾。幸运的是操作人员反应机敏,利用车上自带的灭火器及时将火扑灭,才未造成重大损失。
四、人体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人在活动过程中,衣物与外界介质或衣物之间的接触分离,以及其它原因会使衣服、鞋底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荷。人的身体对静电是良好的导体,衣物局部产生的电荷通过静电感应使人体带一定的电位,形成人体周身带电。如1998年10月,某市一加油站在卸油时,站主之女张某(8岁)与朋友李某(7岁)在罐区打闹玩耍,因穿着衣物之间摩擦发生静电放电,进而引起站内的汽油蒸汽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气体爆燃,致使两儿童严重烧伤。因此,必须重视对人体静电引发火灾的预防。
为了预防人体静电的危害,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在危险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立手握金属接地体;
2、工作人员严禁穿着泡沫塑料及塑料底鞋,必须穿着防静电鞋、防静电服或棉制工作服,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防静电劳保用品和工具。工作人员严禁穿、脱化纤服装,不得梳头、换衣服或互相打闹。穿着防静电服时,内衣严禁有两件以上涤纶、腈纶、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服装;
3、工作人员不宜坐人造革之类的高电阻材料制造的坐椅;
4、不宜在危险区域的地坪上涂刷绝缘漆,严禁用橡胶板、塑料板等绝缘物质铺地。
五、加油加气站消防检查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加油站静电火灾具有突发性强、易爆炸、扑救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大预防措施,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工作。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建立加油站。对不符合消防法规要求的加油站,应立即停业整顿,彻底整改,经消防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
2、搞好防静电知识教育培训,重点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使员工全面了解加油站静电产生的原因,切实弄清加油站静电着火的条件,摸清和掌握加油站静电火灾的规律,从而为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要按照消防工作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整套的严格规范标准的消防安全制度,要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教育员工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禁止非操作人员进行加油操作,杜绝无关人员在站内逗留、嬉闹,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4、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安全作业行为。需做到一是减少静电场的产生,由于油品静电多产生在收发、加注、运输过程中,所以在罐装油料时,应按规定将加油管伸至距罐底部10~20mm处,尽量不用明流罐装,出油口严禁绑扎过滤套或其他过滤介质;二是加速静电释放,要防止静电积聚在油罐、管线和油泵,就必须有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并根据情况结成通路,不准将静电接地与其他接地连在一起。同时,要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三是避免可燃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在油料的收发过程中,要防止油料溅落、泄漏和散发;四是防止人体静电;五是在油料中掺加防静电剂,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
参考文献
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安全操作与管理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年
企业消防管理手册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现代消防管理手册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年
消防管理学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2007年
关键词:环境 污染 加油 安全 措施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船舶数量和吨位不断攀升,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敏感程度与日俱增。世界各港口国家对船舶防污染管理与设施的检查日趋严格,对发生污染事故责任船舶、责任人处罚力度都是空前严厉。保护海洋环境免遭污染损害, 避免船舶因污染问题引起不必要的扣押或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国内外航运界的共识。
事情经过及改进措施
2012年1月1日,某一加油船受调度指令前往连云港59#泊位,计划给靠泊在此的一艘客滚船加装轻油25吨和燃料油300吨。1010时加油船靠妥受油船右舷, 经加油前洽谈、准备、及接管等工作;1130时加油船开泵输油, 刚开始是慢速, 在确认油进舱, 各管系、阀件等、特别是另一舷的阀门及盲板均正常后, 逐步加速进入正常加油程序, 供、受油双方约定加油最高速率是每小时60 吨, 并安排船员巡回检查各部, 未见异常。落水孔加油前已塞住, 甲板雨水很快溢出舷外。 1256 时, 途经里档加油站进入滚装甲板准备干活的装卸工报告,在船舶内档加油站有大量燃油溢出,值班轮机员及机工立即赶赴现场查找原因, 发现大量燃油正从加油站内档加油管盲板前的采样阀泄出,溢过管口下方的接油盘,已在地面汇聚成一大滩燃油,部分燃油顺着墙角泄水孔流入海中。值班轮机员立即关闭采样阀,止住燃油的继续外泄,同时报告轮机长和船长。1400时, 加油船接通知后停止加油。客滚船船长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右舷查看, 发现海面上确有大面积燃油飘浮, 同时发现落水孔处还有残油流入海中, 立即广播通知全体船员按溢油应变部署表去右舷甲板清除油花, 全体船员立即拿来吸油毡, 肥皂粉、棉纱, 铁桶等器材把加油站内档的燃油进行清除,但海面燃油因量大且在码头面以内,清理难度较大,为了赶船期或存在一定侥幸心理,当时船长未报告海事主管机关,也未通知加油船。1420时,客滚船值班轮机员通知加油船继续进行供油,1500时供油结束。加油船离开时,未发现溢油。
1530时,靠泊在相邻泊位的另一船舶值班人员发现海面有大片油花正从码头面里档飘散出来,立即向海事局报告。海事局执法人员及巡逻艇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其时客滚船正准备离泊,经初步调查确认海面油污为客滚船所为,随即调查人员立即上船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查及现场查询。客滚船船长承认刚才发生过溢油,并调取了内档加油站的监控录像进行回放追查,发现内档加油站区域在加油期间仅有加油船计量员进入过准备找寻轮机长签字确认,但因舱门挡住了监控视线,无法看清计量员在舱门后的所有行为,受油船船长及轮机长在未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是计量员故意行为导致溢油。因当时加油船已经离开,且客轮船期较紧,海事局执法人员在客轮公司担保并组织人员进行清污后,同意放行,待返程回港时再调查。在约5小时清污工作后,海面所有油污全部清除干净,未对海面造成较大污染。
两天后,客轮返回连云港,供受油双方值班当事人员及海事执法专家汇聚客轮加油站处调取回放溢油当日录像记录,并试图通过现场模拟等方式复原这起离奇溢油事件的真实情形,通过图像回放、人影比对及时间、速度计算等方法排除人为故意因素导致溢油嫌疑,将寻找事故缘由的重心工作放在设备和现场管理方面查找,经过认真核对燃油管系图、询问现场值班人员方式最终找到真正溢油原因,发现该轮溢油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造成:1、由设备的设计缺陷所造成,燃油出口未设有截止阀,且取样阀设在接口管路法半兰前;2、与加油作业过程中对供受油作业检查表内容落实不到位有关。
鉴于这样的事故发生的特殊性,应从设备规范要求修订和加油作业过程严格落实《供受油作业安全检查表》内容两方面因素来考虑改进措施,确保加油安全。
一是在造船时就应注意设备配置合理性,强制规定在燃油加装口盲板法兰前装设一截止阀。试想如果在出品阀和取样阀之前有一个截止阀,当天的事故肯定不会发生。查找了许多规范文件,但没有查到关于燃油管系出口处必须加装截止阀的要求,因此建议在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中应加入燃油管线出口处必须加装截止阀的要求,该装置不但会防范取样阀发生故障或不小心处于常开状态导致溢油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拆卸法兰盲板时油气溢出伤害人体、减少污染的风险。
二是加强燃油加装时值班管理工作。
“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省、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州安委会要求,为确保我州商贸流通领域“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
各县商务局和相关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分析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开展“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全面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安全检查要以生产经营单位自我检查、自我整改为主,通过检查找准问题,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整改工作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整改措施和经费保障等,确保“五一”期间社会安全稳定。
二、突出重点,确保安全。
各县商务局要严格落实商场、超市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民爆仓库、加油站等危险化学品经营存储网点检查,要加强对从业单位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情况的检查,督促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监控。要以清除危险隐患、清除违章行为、清除麻痹思想为重点,规范营销行为。民爆仓库、加油站等危险化学品经营存储网点要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规程,规范生产经营和运输秩序,严防事故发生。
三、加强值班,落实预案。
【关键词】油库 静电 危害 预防
1 引言
作为储存、收发、中转石油产品的基地,油库,它所储存的大都是可燃或易燃液体的原油、汽油、柴油等。此类液体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挥发出蒸汽,当与空气混合后就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一旦遇火或者静电火花,就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十分危险。油库油品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油库产生静电甚至引起静电火灾或爆炸,这主要是由于油品在倒罐和油品调合以及在存储运输的过程中,油品液体容易产生静电并积聚,由于密闭性达不到完全密闭条件,因此,埋下了火灾甚至爆炸的严重不安全隐患。根据统计,引起油库爆炸着火事故通常会在储存油品、输转油品、接卸油品的各个过程中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且静电看不见、摸不到,无处不在,为油库安全埋下隐患。研究静电产生的成因、危害,并采取预防对策,成为目前避免油库静电事故的首要任务。因此,通过本文对油库油品静电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危害的研究分析,研究油库静电预防措施,对油库的安全是十分重要。
2 油库静电的产生
油库油品的电导率较低,易产生并积聚静电。油品产生静电的类型,一是油品固体颗粒在油品中沉降以及油品在管道中流动的油品与固体之间产生的静电;二是油品从管道口喷出的过程在,由于气泡在油品中上升而导致的油品与气体之间产生的静电;三是水冲洗油罐等油品与不相容液体之间产生的静电。
3 油库静电的危害性
静电对于油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危害:
一是造成火灾和爆炸危害。作为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虽然静电能量不大,但电压很高而出现静电火花放电。根据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统计,约有10%的事故都是由于静电引发的。尤其是油库等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在活动时,所穿服装、鞋帽以及维修工具等物体互相或与其他物体发生摩擦时产生静电电荷,人的身体接触金属管道及设备时就会释放电火花,造成严重的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是造成电击事故。油品一般都属于静电非导体, 当油品与金属摩擦时,产生的静电荷往往不易泄漏,容易积聚静电。人体接近这些带电体时,就会受到意外的电击。同样,当带有较多静电荷人体接近接地体时,也会发生电击现象。电击程度与所储存的静电能量有关,能量愈大,电击愈严重。
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而是由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电击。这种瞬间冲击性电击不至于直接使人死亡,人大多数只是产生痛感和震颤。但是人体可能因电击引起坠落、摔倒等2次事故。屡遭电击还可能使人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工作或降低工作效率。
三是妨碍生产。静电还可能引起电子元件误动作,使电子计算机类设备工作失常。比如较强静电场会直接干扰控制站的处理器卡和其他卡件的正常运行,造成控制系统紊乱而停机。
4 油库静电事故的预防
造成静电事故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爆炸并引发火灾,这主要是由于静电在产生积聚的过程中,当引起放火静电电压时,与爆炸性气体混合后而引起的爆炸事故。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以上条件进行预防,来防范油库及油品生产运行中的一切静电引起的爆炸起火事故,具体措施如下:
4.1 控制管道与过滤器产生静电的预防
实验证明,输油过程中静电的主要来源于油品在输油管内的流动静电以及油品的精细过滤静电。
一是控制输送油品的流速。实验证明流速V 、管径D2与油品流动静电的产生量成正比,可通过控制油品的流速来控制油品流动产生的静电量, 一般为:VD2≤0.64,进油最初流速应限制在l m/s左右。
二是控制过滤器产生静电。过滤器的使用随着对油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愈来愈多。实验分析,在一个系统中,不采用过滤器电荷的产量比采用过滤器小10~200倍。这种效应,可在油品通过过滤器进人储罐前,在过滤器管道的未端加装一个直径较大的散驰容器。经测试数据分析,为了抑制这安装散驰容器后,能将其产生的静电消除至95%左右。
4.2 油罐静电产生的预防
一是将全部金属管路与金属油罐连成一体,形成电气导通,再进行接地,这样可以将油灌所产生的静电引入大地中。
二是在靠近罐底部设装油管出口,但也不能在底部,防止搅起沉淀物和水。
三是避免带入油罐中的油品混入空,尽可能地采用管道调合方法调和操作或者是采用浮顶油罐。
4.3 人体静电的预防
人体在身穿化纤服装或者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静电。因此,油库工作人员,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进入油库前,在地上赤足运动一下,释放身上积累的静电。常见的鞋底都属绝缘体,身体无法和大地直接接触,也就无法释放身上积累的静电。其次,油库工作人员或相关进入油库人员,都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另外还要加强油库危险场所的通风,避免形成静电放电引燃条件。
5 结语
综上,油库由于静电的存在成为易燃易爆的重点场所,直接威胁着油库的安全运行,工作中,为了尽可能的将油库静电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和认识油库静电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油库油品的静电成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有效预防油库因静电而产生的严重安全事故。通过总结以往发生的各种油库事故,其中静电导致的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静电防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下步工作中,要重点做好油库的静电防护,这对于油库整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油气储运;安全问题;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作为名列世界第二的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结构极不合理。世界上任何经济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都经历了一场能源结构的改变,即以煤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近年来还出现了天然气后来居上的趋势。据IEO(国际能源机构)2002年报告,1999年,天然气的消耗量已经超过了煤,达到23蹦。该报告预测,2020年天然气所占的比例将达到38%,不久的将来还将超过石油,在能耗中占第一位。
1.常见安全问题和隐患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
1.1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
1.2油气蒸发严重
目前,从油田炼油厂用户的周转环节繁杂,油气损耗量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石化、石油企业,如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库、加油站等油品装卸操作频繁的工作环节,汽油等轻质油品中易挥发的有机组分会大量汽化逸出。按全国目前原油的年使用量2. 5×108t估算,全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总损耗量将达到7. 5×106t/a以上,相当于一个大油田和炼油厂的采炼量,价值3×1010RMB以上。
1.3管道腐蚀
很多输油管道在湿硫化氢环境下受到严重腐蚀并开裂,如应力腐蚀开裂(SC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氢致开裂(HIC)、应力诱导的氢致开裂(SOHIC)等。
2.做好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加强油品储运过程安全管理
2.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2.2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第一,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定:压缩机系统内的压力都已释放,与其它压力源已隔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且已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
第二,压缩机冷却油的更换时间取决于使用环境、湿度、尘埃和空气中是否有酸碱性气体。新购置的压缩机首次运行500h须更换新油,以后按正常换油周期每4 000h更换一次,年运行不足4 000h的机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三,油过滤器在第一次开机运行300h~500h必须更换,第二次在使用2 000h更换,以后则按正常时间每2 000h更换;
第四,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或进气阀时切记防止任何杂物落入压缩机主机腔内。操作时将主机入口封闭,操作完毕后,要用手按主机转动方向旋转数圈,确定无任何阻碍,才能开机;
第五,在机器每运行2 000h左右须检查皮带的松紧度,如果皮带偏松,须调整,直至皮带张紧为止。为了保护皮带,在整个过程中需防止皮带因受油污染而报废。
2.3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以防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设备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备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2.4 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一种理想的油气循环泵或作载热体输送油气泵。油泵日常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第二,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第三,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第四,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第五,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第六,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2.5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3 结论
关键词:石化企业装置 维护 HSE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SEMS)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推行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现代模式,也是当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目前石化行业正积极推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一、石化企业装置维护过程中HSE管理的重要性
1.建立HSE管理体系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石油石化企业的风险较大,环境影响较广,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劳动卫生、环保标准要求的HSE管理体系,有效地规范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控制,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的需要,是石油石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实施HSE管理体系对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自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石化公司实施HSE管理以来,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对石油石化企业提出了HSE管理方面的要求,不实行HSE管理的企业将在对外合作中受到限制。实施HSE管理,可以促进我们的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施工作业队伍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施HSE管理可减少企业的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HSE管理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实施HSE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减少事故处理、环境治理、废物处理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实施HSE管理可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实施HSE管理,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实施HSE管理可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推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加强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通过引进新的监测、规划、评价等管理技术,加强审核和评审,使企业在满足环境法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二、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在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监理机构应完成下列工作:
1.勘察设计阶段HSE管理工作
1.1监理机构对勘察设计HSE管理的内容
1.1.1监督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勘察设计单位HSE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1.1.2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审查勘察设计单位提交的HSE文件,对涉及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及深度进行评审。
1.1.3检查有关HSE的工程投资纳入设计概预算的情况。
1.2监理机构对勘察工作HSE管理的监控监理机构人员应在现场监督检查勘察外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督促其遵守规范规程,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周边环境,保证地上地下的各种设施和构建筑物的安全。
1.3监理机构对初步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3.1审查落实可研阶段“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情况,如有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3.2审查《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环境保护专篇》;
1.3.3审查各专业涉及安全、消防、防洪、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地质地震灾害预防的有关内容;
1.3.4严格控制和审查非标设计,应保证非标设计的HSE内容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1.4监理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4.1审查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在本阶段或施工阶段如有设计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4.2审查为防范施工重点部位和环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出的设计指导意见。
1.4审查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中预防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2.施工阶段的HSE管理工作
2.1项目监理机构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HSE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HSE管理工作。
2.2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负责HSE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措施,其内容应符合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有关HSE的要求。
2.3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文件和各种应急预案。
2.4对清管试压、有限空间作业、穿跨越、隧道工程、大型沟渠、河流的大开挖、石方段管沟爆破、深基坑支护与降水、脚手架搭设、拆除、大件吊装等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编制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5HSE监理工程师应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报建设单位。
2.6HSE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的安全防护材料、起重机、施工机械、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准予进场使用。
2.7HSE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单位执行职业、安全与环境(HSE)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相关措施的情况和HSE管理体系运行及现场的HSE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时,应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8.任何人员不应指示施工人员违反有关HSE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三、结论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张鸿斌. 石油化工企业装置检修改造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
[2] 杨旸. 浅谈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J].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11).
关键词:管道运输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管道泄漏 对策措施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G172 文献标识码:B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HA on the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
Zhang Xiaodie1, Lin Yihong1, Ji Lili2, Cai Lu2, Ying Zhiwei3, Song Wendong4*(1.School of Por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2.Innovation & Application Institut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3.Zhoushan SLT Ocean Technology Co.,Ltd;4.School of Petrochemical & Energy Engineer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 Zhoushan 316022,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il and gas pipeline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losses. 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ipelin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 accident, the use of pre-hazard analysi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 c reas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ipeline leakage and various reasons. Finally make the fi nal list of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 risk analysis table, to prevent the pipeline of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leakage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pipeline leakage risks which exists in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which puts forward specifi c measures to prevent leakage accidents, ha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afety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pre-hazard analysis(PHA); pipeline leakage; countermeasures; safety
油夤艿涝耸涫且恢掷用管道作为主要载体的以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长距离的运输方式,专门将石油与天然气从生产地输向市场或者使用地的运输方式。如今的油气运输产业广泛采用管道运输作为主要方式,这已经成为国家能源运输管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优点较多,不仅运输总量较大,连续性强,速度快,相对比较安全并且运输的效率比较高,同时管道运输投资较小,占地面积较少,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比较节约资源并且较容易控制,因此也就相对词较安全。但与此同时,油气管道的危险隐患也是存在的,一旦发生事故,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损伤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油气管道泄漏事故频频发生,分析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背景以及具体原因,并且通过总结,提出针对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具体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将会对管道的安全运输体制有重要以及深远的意义,本文将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油气管道泄漏事故进行分析。
1.预先危险性分析
1.1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也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工作具体开展之前,特别是在生产活动的初始阶段,对系统可能存在危险的种类、造成危险出现环境条件、危险发生后可能会出现的后果等进行大体的分析,尽可能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在还未对系统有全面的了解之前,辨识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并且努力找出可以预防或者进行补救的相关措施[1-4]。
1.2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以及流程
步骤:确定系统并完成资料收集调查 系统功能分解 危险性分析以及识别 确定危险等级 制定措施 实施措施。
1.3危险等级划分
管道泄漏一般分为四个危险等级,详细划分见表1: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近年来,管道泄漏事故在全球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本文就三起比较严重的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1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以及爆炸事故
2014年11月14号,中石化发生严重的管道泄漏事故,该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具体事故是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发生段管道是沿着开发区的方向东西向走线的,并且泄漏管道属于地埋管道。管道泄漏地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15厘米,泄漏处位于管道正下方,管道泄漏后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后抢修人员进入现场抢修,抢修时由于操作失误,用挖掘机工作,加上暗渠内油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挖掘机工作时产生火花发生了爆炸。
虽然在事故发生后的23分钟后关闭了输油,但还是导致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范围的路面被原油污染,并且部分泄漏的原油和雨水一起流入了胶州湾,污染了很大面积的海面,污染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5,6]。随即黄岛区在海面上设置了两道油栏来防止原油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2.2加拿大本拿比市石油泄漏事故
2007年夏天,加拿大本拿比市的建筑工人由于施工失误,无意中将金德摩根公司的输油管道铲漏,导致原油泄漏,周边50多户居民被迫疏散,该事件中,双方都觉得责任在对方,摩根公司认为责任在施工方,由于其施工失误,施工方则认为责任在公司,由于其管道标记的位置是错误的。当地居民担忧泄漏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3 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经过两千多名消防官兵的努力,大火于次日上午基本扑灭。虽然事故没有人员的伤亡,但是对大连附近大面积的海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原油污染。辽宁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储油区管线起火最终引爆了边上的储罐区。
2.2管道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三起事故的调查以及分析,研究发现,造成管道泄漏以及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一个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以上事件的调查研究,对管道泄漏进行了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造成管道泄漏的因素主要分为管道本身,管道内的原油或者天然气,外部因素三类。
2.2.1管道本身因素
管道本身的问题是会造成管道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管道本身的触发因素有以下几个。
管道腐蚀:所处区域为重盐碱区域或者氯化物含量较高。
管道设计:一是管道处于交通枢纽区域,长期受到道路承重;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建设超负荷建筑物以及人口过度密集,地下管道陆续被占压,并且建筑物的密集导致建筑物离管道较近,在管道出现安全隐患时,无法对管道防腐层进行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三是油气管道铺设与排水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管道发生泄漏后易流入排水暗渠,难以抢修。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管道发生泄漏后易流入排水暗渠,难以抢修。
管道附件:安全附件失效引起事故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切水器及紧急切断阀等。安全附件造成的事故:一类是由于安全附件失灵造成储罐超装、超温或超压;另一类是安全附件本身损坏或与罐体结合部位连接不严,造成泄漏[7]。
管道检修: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或者生产部门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体系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以及检查中存在盲区以及死角,导致在安全检查不够深入以及细致,没有及时消除事故的隐患。
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Ⅲ级,后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管道腐蚀造成的后果:地埋管道长时间受腐蚀导致管壁变薄,管道破裂管道腐蚀造成的后果:地埋管道长时间受腐蚀导致管壁变薄,管道破裂。第二类是因为管道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一是长期受道路承重,导致管道加速减薄导致破裂;二是规划不合理导致存在安全死角以及隐患,不方便检修,并且在管道发生泄漏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三是附件失灵,造成油气管道内部压力失去控制或者超温,导致管体发生破裂或者泄露,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一,在重盐碱地区,加强地下管道材料的防腐蚀力度,选择具有高防腐性能的防腐涂料;第二,定期对地下油气管道进行检修,排除隐患;第三,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失责行为的惩罚力度,落实责任体系以及部门职责;第四,进行合理的工程布局,与相关的城市规划相结合,结合考虑,充分保证建筑物与管道的距离;第五,定期对管道附件进行检修,防止由于附件失灵导致的故障;第六,管道建O尽量避开主要承重路段或者车流量大的路段。
2.2.2管道内的油气因素
管道内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是会造成管道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含触发因素及间接后果。
第一,事故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抢修之前未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并且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反相关条例,抢修中溢出的油气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引起的火花。
第二,对管道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缺乏演练,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不够,导致应急救援人员对自己的职责和应对措施不熟悉。
第三,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导致在事故发生时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第四,对事故的风险等级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有效地提出对应的应急预案,扩大了原油以及天然气扩散和污染的面积。
第五,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警戒以及封锁措施,并且没有及时疏散群众。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Ⅳ级,后果比较严重,分为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直接后果:一是原油流入周边海域或者陆地,遇到明火或静电引起的火花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二是天然气泄漏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引起的火花造成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间接后果:一是地面扩散;原油泄漏,向周边陆地以及海域扩散,污染周边路面以及海域,危害水生态环境;二是空气扩散;天然气泄露,向周边空气扩散,污染周边空气,导致周围居民或者工作人员中毒,伤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道系统;三是土壤扩散,向土壤以及土壤更深层扩散,地下扩散使得土壤导水受阻,透水性降低,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一,在抢修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并且进行各项检测,检测完毕确认没有危险时再进行抢修;检修时,要充分注意在通风环境下进行工作,并且在检修时要注意监测可燃气体的浓度,一旦达到危险状态,立即采取措施;第二,按规定用防爆设备并且采取防静电措施,避免产生静电或者火花,造成爆炸;第三,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加强对抢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第四,正确及时判断事故危险等级,采取相关警戒措施,及时通知并疏散周边群众;第五,加强对管道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以便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撤离,将损失降至最低
2.2.3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同样会造成管道泄漏,主要分为两种: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是指挖掘机或者其他挖掘工作时产生的破坏,部分石油盗窃行为造成的人为破坏导致的管道的破坏,自然灾害因素是指由于恶劣天气如飓风雷雨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管道的破坏。
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Ⅲ级,后果主要是管道破裂,石油或者天然气溢出,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一是对地下管道所在的地方进行醒目的标识,提醒施工作业的人员注意地下管道的安全;二是对石油盗窃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三是对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采取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管道泄漏的主要危险等级是Ⅲ― Ⅳ级,属于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都应该受到重视,管道泄漏前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管道泄漏事故发生,如果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应及时准确采取相关处理方法,避免爆炸的产生。
总的来说管道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经济损失,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只有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如原油污染,很难进行清理,并且需要漫长的整治过程,所以要对油气管道运输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熟悉油气管道运输的各个流程,直观详细得辨识容易产生危险的环节以及因素,分析其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得避免许多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7]。
3.结束语
油气管道已经成为城市的生命线,特别是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一旦发生类似管道泄漏的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管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对油气管道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辨识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环节,并且有针对性得提出相关安全对策措施,从而减少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保证油气运输过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秦川.基于PHA的天然气集输管道安全风险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学,2015,(1):67- 68.
[2] 辛颖,王岩.预先危险性分析在加油站经营过程中的应用[J] .安全技术,2012,21(15):16- 13.
[3] 刘华炜,孙中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林业劳动安全,2008,21(23):27- 48.
[4] 刘铁民,张兴凯等.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李晶晶.城市油气管道泄漏爆炸重大案例应急管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1):11- 15.
[6] 牟雪江.举一反三“11・22”――反思反省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M].中国石油企业,2013,12:30- 32
【关键词】防雷;问题;措施
雷电作为一种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秒钟就有1800场雷雨,并出现600次的闪电,这其中有100次炸雷落地,给建筑物、发电设备、通讯设备和影视设备带来的破坏性损失,并可能造成火灾,击伤人和牲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约在10亿美元左右,有3000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一、我国目前的防雷发展状况
预防雷灾简称“防雷”,在技术上指的是经拦截、疏导、泄放入地的系统方法化解雷击对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设施带来的损害的一套防护技术。从广义上说,防雷指的是对雷电及雷灾进行研究、监测、预警和预报,防雷产品的研发、产品设计、生产、产品检测与性能认证,雷电防护装置的安装、调试与维护,防雷技术的风险评估,对雷灾进行的调查、鉴定与评估等方面,简单说,是指由各种防雷的软件和硬件所构成的防御系统。
我国的防雷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诞生第一家防雷产品生产企业,在2002年5月份,深圳召开了第一届防雷技术论坛,从此,我国防雷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我国如今在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300多个防雷监测点,除气象部门以外,电力部门、军队、电信部门、林业部门等都设立了监测点,监测点所获得的探测信息可实时传输至中央气象部门并经气象信息中心传至相关部门,为雷灾的预警和预防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的防雷产品开发企业、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已达数百家,截止到2010年6月,已有30家企业获得防雷工程双甲资质,为防雷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防雷产品检验与认证机构达数十家,其中包括“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等机构,使防雷产品的安全性能有了参数数据,也因此为防雷产品的用户提供了鉴别依据;全国各级气象管理部门都设立了防雷管理、施工和检测专业机构,同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一道道防雷责任网,这标志着我国的防雷行业已经基本走向成熟。
当然,目前防雷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囊括全国的雷电监测网还未形成,人们对雷电监测和预警预报业务的需求难以满足。省一级的气象部门防雷政策、相关法规及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各级气象防雷管理机构的非管理单位有待剥离,例如气象防雷部门下属的施工队等单位。县一级气象防雷管理机构的技术相对薄弱,对技术要示较高的信息系统机房和防雷器漏电流的检测、雷电风险的评估等项业务还难以有效开展。此外,还有关于防雷产品检测与认证的监管力度不足,防雷管理部门缺乏对已建和在建工程的监管。工程设计和施工不按防雷标准的状况还很突出;按规定应安装防雷装置却不安装情况十分普遍;已经安装的防雷装置缺乏管理与维护,造成防雷安全风险增大。国内和国外许多防雷产品夸大技术参数,实际防雷效果有限。一些防雷管理机构对无资质,无经营许可证的防雷产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施工企业查处力度不足,造成防雷产品的生产、经销、施工企业泛滥。雷灾的调查、鉴定与评估体系尚不完善。
二、加强防雷管理措施分析
1、气象部门应强化防雷管理
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防雷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防雷技术规范,加强对防雷管理,做好防雷产品的年检和新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及工程竣工的验收。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及公安和消防部门应依相关法律法规将防雷安全纳入到安全许可管理范围之中,对企事业单位防雷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无气象管理部门颁发的《防雷防静电检测合格证》而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储存的企业、加油站和油库等单位和易燃易爆场所,对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不予核发。对农村中雷击灾害多发地区的防雷装置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对林区的雷击火灾预防技术和预防方法展开研究,对雷击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要进行全面落实,尽全力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2、强加防雷宣传
防雷宣传要重点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防雷技术;对灾情进行通报;对典型雷击事故进行分析;对防雷技术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收费标准进行公布;通报防雷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宣传防雷科普知识。宣传要面向社会公众,同时也要面向党政机关人员。宣传方式可利用媒体、广告等形式,也可采用科技下乡和咨询服务等方式,还可采取有奖问答和赠送相关法律法规等方法,宣传要做长期性准备。应与相关部门协同动作。作为一项社会性较强的公益工作,防雷的影响面广泛,涉及到多部门,仅依靠气象管理部门难以全面展开。必须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才更将这项工作做好。
3、严格履行职能,切实把好防雷质量关
我国正在建设法制社会,所以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气象执法队伍,以促进防雷事业的健康发展。气象执法队伍既要懂法,又要精通防雷技术,同时要有严格执法的勇气和责任心。在工作中严格执法,切实把住防雷质量关,对不符合防雷技术标准的企业和单位及个人要提出整改意见,令其限期整改,对无防雷审核手续而擅自施工建设的违法行为,要责令施工单位负责人停止违法施工。
三、结语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而雷灾的危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防雷技术的需求在全社会变得越来越大,社会对防雷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取得进展的背景下,在我国的气象发展战略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相信防雷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日益丰硕,防雷管理体系将日益完善,雷电社会防御能力将日益提高。为消除雷电灾害隐患,切实保障防雷安全。
参考文献
[1]顾艳君,钱志良,杨全超,于鑫淼,卢熊熊.一种新型超高压电动短路接地线夹[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