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益广告研究综述

公益广告研究综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益广告研究综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益广告研究综述

第1篇

1、围绕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一是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开辟“学习贯彻十八精神”专栏,运用动态消息,深度报道、新闻综述、短评等形式,拓展宣传内容,确保十精神宣传持续不断、热度不减。据统计,今年来共播出相关新闻报道50多条/次,时长约100多分钟。二是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依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等新闻专栏,多形式、多视角、全方位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播发相关报道150多条。同时,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设计制作贴近生活、新颖美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每天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的显著位置持续播放时长不低于30分钟,形成广泛社会影响。三是推动“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跟踪报道各级各部门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快人一拍、先行一步”的状态推进__新一轮发展。同时,策划推出《__发展经验系列报道》,以他山之石启发__发展思路。四是聚焦党员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开辟“四下基层”专栏,及时发现、总结并报道推进“四下基层”的先进经验、典型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据统计,今年来播出《领导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等相关报道40多条/次,时长约80多分钟。

2、实施精品战略,力推节目创优。一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节目品质。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撤办《体育__》栏目,把体育新闻报道整合进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中,提高传播实效;开办大型少儿综艺栏目《彩虹桥》,改版《生活资讯》、《房产报道》栏目,整合成全新栏目《乐活在__》、《侨乡房地产》。二是着力节目创优,打造新闻精品。在20__年度泉州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我局参评电视新闻评奖11件,获奖10件,为历史最多;广播新闻节目有9件作品获奖。非新闻类作品取得明显进步,电视播音主持作品有4件获泉州电视文艺作品奖,并有1件获省播音主持作品二等奖。参评泉州电视文艺及少儿节目奖6件,获奖5件;其中有2件作品获文艺一等奖,1件获省电视文艺三等奖。今年电台首次参与了全国对台__广播节目创优评析会,选送的两件作品均获得三等奖,这是电台近年来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同时,积极向上通联,荣获“20__年度全省供稿工作十强县级台”称号。

3、推进“走、转、改”,提升采编效果。陆续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身边人、感动事”、“生活服务台”等新闻专栏,将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宣传报道中。组织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先后邀请福建卫视新闻主编等从新闻写作、摄影技艺、节目策划等为采编人员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业务培训专题讲座。选派多名记者赴福建电视台新闻中心跟班学习,不断地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通联稿件质量。

1、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围绕六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中侨文化传媒公司运营发展,即文化创意产业园、电视栏目/电影策划制作、移动互联网终端、自有媒体建设、知名卫视媒体、全国性品牌活动策划。拓展活动策划方向业务,今年成功举办了20__年全国沙滩排球发巡回赛(__站)比赛、第二届童谣大赛、第三届电视舞蹈大赛、第二届人居文化节。截至到10月份,中桥传媒总收入为995.4万元(其中电视收入8__.7万元、广播广告收入182.7万元)。

2、电影产业创收能力继续优化。截止到十一月底,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908场,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放映社区公益电影392场,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创收方面稳步提升,__电影公司截止到11月底,创收__0多万元,预计全年创收__0万元;全市4家民营影院总收入达3300多万元。

3、传媒大厦建设稳步推进。__传媒大厦是20__年__市重点项目,是我市广部门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局已完成立项、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1、开展全员技能培训。特定全年培训规划,多次邀请各级电视台

、专业院校专家到我局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__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干部学堂培训(__期)以及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参加上级培训256人次,本单位举行培训班42次,参加培训735人次)。2、参与片区改建。在紫帽片区改造建设中,我局主要负责紫帽镇塘头村第六村民小组的安征迁工作,涉及被征迁户82户,房屋102宗。在动迁中,局领导坚持一线靠前指挥,通过“增”动迁力量,先后抽调25名干部职工充实动迁队伍;“强”业务技能,在内部开设“业务讲堂”,提高动迁干部的业务熟悉水平;“细”站队分析,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落实好“一户一策”;“勤”入户解读,坚持“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入户为群众解读方案,算经济账,对群众用心,与群众交心。在提前批签约时段,完成了71.57%的签约率(累计签约房屋73幢,协议90份),高于紫帽片区总体61055%的签约率。

3、丰富机关单位文化。充分利用楼道、走廊、电梯、墙壁、电子显示屏等显著位置,设立宣传栏和公益广告栏,积极营造机关文化氛围;开展广播电视业务论文证文比赛活动,提升广播电视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参观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成果展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修订完善考勤管理规定、效能问责实施细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机关管理有序,运转正常,塑造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型、节约型机关形像。

20__年,我局将继续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资源,周密安排,及时策划,切实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突出抓好宣传造势、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工作,力求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是做强自办节目。树立新闻立台理念,做强《__新闻》、《新闻天天报》、《晚间在线》、《感动__》等自办节目,力求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二是推进创新创优。继续实施精品战略,打造1—2档优秀栏目,推动节目创新新创优;充分发挥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优势,提升节目质量,通过打造品牌广播节目,提升侨乡之声整体影响力。

我局将争取在20__年上半年完成__传媒大厦的方案设计和开工建设,下半年完成地下工程建设。

第2篇

为便于研究,笔者把以党和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为内容,利用一定的媒介向农村受众广泛的信息传播活动界定为农村政策广告。虽然政策强农惠农,但仍有一些政策在贯彻落实中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即农村政策广告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者自上而下的传播接近性差,纯文字的宣传接受度低以及刊播渠道单一零散等。因此,提高农村政策广告效果有必要实行以下三个对策。

传达方式“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换

灌输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现实。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得到重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政策传达者必须从农村受众的角度出发,自下而上地传播,以温馨亲切、充满人性关怀的口吻传达政策。比如宣传环保的“绕行三五步,留得芳香绿”、宣传计生的“地球妈妈太累了”等,生动且富有人情味。这不仅容易为广大农民接受,打动广大农民,取得好的广告效果,而且这一传达方式的转变也见证着中国农村前进的步伐。

广告诉求向农村受众可接受的方式转变

综合考虑农村受众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现状和生活习惯,寻找农村受众可接受的方式。在农村政策广告的诉求方式和形式上要注意:

1.诉求方式上,多运用感性诉求的方式,尽量直接、直白,最好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一定的故事情节,表达鲜明的主题。比如做墙体广告宣传时,将以往的白色大字演变为图文并茂的形式。笔者曾在山西的一家农户墙上发现了一则以漫画形式来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广告。画中两个妇女进行接力赛,跑在前面的妇女拿着接力棒递给后面的妇女,但后面的妇女背上驮着一个小孩,两腿还被俩小孩紧抱着,步履维艰。两个妇女中间写着“跑不动”三个字。漫画图文并茂,形式简单生动,即使不识字的受众看了,也明白孩子多了跑不动的道理,比在墙上直接写“生一个孩子好”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更让人明白“只生一个孩子好”的道理。

2.在诉求形式上,结合各地方的文化特色来宣传国家政策,大量借鉴农村积极向上的文化符号,以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为传播载体来广告。比如东北二人转、湖南花鼓戏等,在农村受众中流行且乡土乡音,农民朋友们喜闻乐见。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借助当地的文化娱乐形式比下文件的形式更易让人接受。中国土地广袤,各地喜好各异,所以在策划农村政策广告时,不能像以往那样全国上下一个范本,而应不拘形式,强化特色,进行差异化宣传。

3.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多结合农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进行宣传。杭州定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丽水市委组织部、云和县委组织部、云和县委宣传部联合制作了农村村委换届选举动漫广告。广告为系列广告,共8节,采用了剪纸动画定格拍摄的手法,每节广告的场景和情节紧密结合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反映选举中出现的各种情形,宣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据云和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整套动漫广告围绕“择优选举、活力选举、阳光选举、和谐选举”的主题,广告的原型全部来自云和县的玩具公司,都是云和百姓耳熟能详的动漫形象,使得宣传更加深入人心。①

刊播渠道由单一零散向多渠道整合转变

刊载政策广告的媒介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是农村受众能否知晓国家政策或知晓频次的关键因素。正确的农村政策广告媒介策略就需要符合农村受众的媒介接受习惯。

1.媒介手段的选择上,要打破以往的单一形式,多渠道刊播,通过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结合实现农村政策广告的全面落地。

以往的政策广告在媒介选择上忽略了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主要局限在墙体或广播上。一项针对河南农村的调查显示,农民接触媒介与城市居民有着较大差异,依次是电视、户外、广播、报纸,其中电视的经常接触比例高达70.2%,几乎天天看电视广告的人多达七成。②

另外,从媒体形式角度来看,不同媒体广告在农村的接触率和信任度不同。现阶段农村市场的整体情况是电视广告占据着绝对霸主地位:覆盖率高,信任度高,受欢迎程度高。电视广告在农村的统治地位,短期内是稳固的。③另外手机等通信工具在农村中逐渐普及。综合农村媒介接触情况,建议农村政策广告在媒介选择上:(1)以电视、户外墙体、广播为一级媒介,作为主要的投放点,扩大知名度。(2)以手机短信及礼品赠送等多样化的媒介为二级媒介,作为辅助,用点对点的传播服务巩固形象,增强受众记忆度。

笔者曾在农村政策广告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湖北省江陵县在推广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时,运用送对联、贴门神的方式,广受农民朋友喜爱。对联、门神表达新农合政策意义贴切又实在。用这种方式配合电视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贯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此外,媒介手段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以电视传达为主,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地区可采用点对点的手机短信传达政策广告;但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农村,则以广播为主,配上礼品赠送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

2.媒介的时间选择上,为确保国家政策能广泛地为农民知晓,就需摒弃以往仅在政策后的一段时间里集中传达的形式,而是根据农村受众的生活习惯和媒介接触习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来说;(1)春节农忙时节集中刊播。春节和农忙时节,外出打工人员大多返乡,农村人口相对集中,此时集中刊播,受众面更广,其影响效果更显著;时间限制性或季节性政策集中刊播。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了每年的参合缴费截止日期,逾期无法办理,因此在缴费前或缴费期间的一段时间里,就需要集中宣传该政策,引导受众及时缴费。(2)基本国策或是观念性的政策采用日常刊播,比如计划生育、水资源保护及再利用等政策的遵守和维护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传达与时时提醒,才能让老百姓认同进而成为自觉的习惯。此外,媒体在具体选择播放时间时应按照农民的生活习惯及作息习惯安排,比如时间长度上结合农村受众的时间意识相对较淡、生活节奏较慢等特点,广告播放时间可适当延长等。

农村政策广告的发展对农村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政策广告不应像一般的行政命令或文件一样简单下达,应从者到接受者、从创意的表达到媒介策略等,多方面借鉴商业广告的运作模式,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本文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文科项目支持,项目编号07QY022】

注释:

①崔璀 张钦炜:《云和“动漫公益广告”助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ncxxb.zjagri.省略/shtml/ncxxb/20110122/30908.shtml

②许正林 马蕊:《2009年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综述》,《中国广告》,2010年4月

第3篇

关键词:再生资源回收;科学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39-01

0 引言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初步形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基本覆盖全区的回收体系,但是其废旧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旧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要求,而新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朝阳区的资源再生产业长期处在一种无序管理和无序竞争的状态下,市场结构呈现出小、散、乱、杂的局面,资源浪费严重,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北京朝阳区作为北京主要商务区,合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关系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朝阳区废旧资源再生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产业链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本文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朝阳区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从四个角度为北京市朝阳区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废旧物资主要有废旧纸张,废塑料,废旧电器,木材,轮胎,玻璃,各类杂品,年再生资源回收量约80万吨。朝阳区共有废旧回收网点800多个,覆盖率达到93.5%,城乡结合部地区共有各类废品回收集散市场40余处,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但因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建设,整体发展层次不高,规范化建设的回收亭仅占20%,多数还是以临时摊位和流动摊贩为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体系主要涉及收集、储存、运输、处理4个环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废品回收集散市场亟待整顿和规范;其次,前端回收网络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再次,回收行业整体发展处于低谷期。更好地利用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正确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2.1 回收利用网络和路径方面

对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径进行合理设计和流程再造,在朝阳区每个街道选址3-5个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满足居民废品交售要求,促进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尽快退出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在不具备建设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地方,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原有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分拣分类将使用再生资源专用车直接运送到利用厂家,不再运往本市回收市场,以促进北京市废品回收市场外迁或取缔、人口疏解。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定期开展环保、资源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定期对回收人员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消除缺金短两、偷盗、破坏市政设施、收脏销赃等隐患,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2 财政金融方面

(1)政府采购和投资支持。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应优先考虑列入经认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印有环保局统一制定的标识的产品。北京市朝阳区应当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扶持,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公共事业进行投资,可以要求受政府投资的企业每年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朝阳区政府。还可以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再生资源行业。

(2)税收政策和贷款优惠。

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免税减税退税机制,可以对朝阳区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免税制,用低税率减轻企业压力。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银行应当从利率、期限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银行可以从期限上给予优惠,延长还款年限。

(3)专项基金。

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成立“再生资源回收”财政专项基金,防止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风险。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基金,基金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希望工程事业;另一部分用于防范金融风险,同财政专项基金共同作用。

2.3 相应法规设计方面

(1)生产责任制。

北京市应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要求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使制造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承担起产品回收、再生、处置的责任。

(2)抵押金返还制。

通过对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制度通过收取押金使不回收再生资源的行为付出丧失押金的代价,从而以经济利益驱使居民将再生资源交回制定部门,达到回收再生资源的目的。

(3)绿色采购和清洁生产制度。

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朝阳区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清洁生产运用于制造过程,这样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而且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绿色标准,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

(4)其他针对性措施。

在朝阳区实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手机回收送话费政策;电池“以多换一”政策;学校旧书回收;塑料瓶换矿泉水活动等措施,通过这些鼓励性措施,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设计起到补充作用。

2.4 宣传教育方面

朝阳区环保局可以鼓励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宣传活动。对于中小学,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应将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范畴。朝阳区商务委员会每年举办一个以“再生资源回收”为主题的活动周,举办“再生资源回收”主题公益晚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影响力。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拓宽其下设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的职能,将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废旧排放情况与企业信用挂钩,进而对企业形成更有约束力的监管。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应当在电视或流动媒体上插播公益广告,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废旧资源回收,唤醒公众的责任感。

3 总结

北京市朝阳区应当以建设“人文朝阳、科技朝阳、绿色朝阳”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本文通过从政策机制、规划设计、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促进污染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齐春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5):41-43.

[2]刘新民.大力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J].中国金融,2006,(5):20-21.

[3]赖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的思考[J].市场营销导刊,2007,(5):14-18.

[4]赵红,张国郁.垃圾资源化的思考[J].网络信息技术,2003,(6):37-38.

[5]王爱兰.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J].资源科学,2006,(9):108-113.

第4篇

关键词:实践研究,阅读兴趣,大班幼儿,绘本图书。

【问题提出】

“培养大班幼儿阅读兴趣的研究”的话题说来已很早了,从网上一搜也是一大片,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说各有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时幼儿能体会到图书给他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是开心、喜悦和欢乐,也可以是悲伤、难过和失望。就是说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为什么不能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研究呢?因为我深知,大班幼儿不但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为此,我试图抓住大班幼儿的特点,对农村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行了研究。力争让孩子和阅读交上朋友。

【概念界定】

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本文指通过绘本教材,让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兴趣: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本文指幼儿对绘本这个事物产生喜好的情绪。实践:在本文中就是指让幼儿实际去做;去履行。

【研究对象】

大班28名幼儿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行动,以及行动中的问题、变化来研究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观察法:通过目测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行动变化。

案例法:通过案例观察记录等方法记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更多表现。

【研究策略】

一、温馨小屋,布置巧妙――宽松舒适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环境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室里我布置了一个“温馨小屋”――小小图书区,瞻阉设在比较安静的角落,老师为幼儿铺上了地垫,胀斗帕耸娣的靠枕,周围还挂上了漂亮的帘子,这样有效地与其它区域分隔开来。在“小小图书馆”中有一个开放式的书架,提供了适宜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而且种类繁多,如:童话故事类、自然科学类、美工操作类、知识类等,让幼儿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在投放图书上,我做到心中有目标,并且体现层次性,根据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进行投放图书,即满足了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而且我还结合主题教学,在阅读区的墙壁上展示与我们主题教学相关的知识。比如我在上语言《公益广告》这节课时,活动前我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公益广告的故事,我在阅读区的墙壁上张贴一些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在如此舒适而又丰富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孩子们感到阅读是件很舒服和快乐的事情,很自然地就萌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辅以方法”,着眼未来――绘本教学中的方法。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 因此,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进行阅读。

(一)整体阅读,提升情感

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

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它以最少的文字讲述了母鸡散步的悠闲,用精彩的画面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的艰辛,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呆若木鸡”的母鸡和“贪婪狡猾”的狐狸,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完成幼儿理解故事、尝试用好听的词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再揭晓答案集体阅读大绘本,完整欣赏作品(当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第二个环节活动时,预测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走过院子”画面的景、物,再让幼儿进行猜测,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预测,为幼儿成功地预测“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和“钻过蜂箱”等情节提供了基础,也为一次集体活动完整阅读地整个绘本提供了可能。

(二)关注细节,凸显精彩。

虽然每本绘本的文图构成不同,但优秀的绘本大多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关注细节,往往能突出绘本中精彩的部分,让幼儿更加细致地感受绘本。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有一张地图――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了出来。在教学中我极大地挖掘了地图这一细节的作用,通过让幼儿细致地阅读地图,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整个故事内容。

(三)“假以翅膀”,放w想象。

绘本故事文字简洁,画面丰富,色彩鲜艳,能够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1.追问式想像。

想象的调动在于语言的回应,追问和引导。如在我进行的绘本阅读活动《逃家的小兔》时,孩子们看到封面上的小兔和兔妈妈的可爱模样就已经非常感兴趣了,孩子们开始猜测:小兔和妈妈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带着疑问,孩子们开始完整阅读,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禁不住“哈哈哈”大笑,原来他们看到了小兔每次逃家都会被妈妈抓住,我又接着问:“小兔是怎么逃家的?”“妈妈是怎么抓住小兔的“?有的幼儿说:“小兔想变成河里的鱼逃走,妈妈就变成钓鱼的人把它钓上来”。有的孩子说:“小兔想变成高山上的岩石逃走,妈妈就变成登山的人走到它面前”。……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表情愉快,享受到了绘本阅读的快乐。

2.体验式想象。

在《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同一的简单句式“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让小兔回家呢?”在孩子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孩子那浓浓的爱,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

3.猜测式想象。

即通过猜想绘本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优秀的绘本作品往往会配有美观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绘本中的图画所吸引。因此,我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图画来猜想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我请幼儿据此猜想该绘本可能会讲些什么?幼儿的猜想相当丰富多彩:“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它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虽然幼儿的猜想有的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阅读文学作品的经验来大胆地根据封面猜想着自己所“阅读”出来的故事。

(四)创编表演,精彩分享。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是一般形象思维和语言形象思维的基础。创编表演即通过让幼儿或师幼共同扮演绘本中的角色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绘本故事多以图文并茂,连续性为主,《狐狸爸爸鸭儿子》完全符合这一特点,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内容,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只要尽可能的加以想象就可以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所以,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画一画、编一编,我说:“孩子们,接下来,狐狸爸爸和鸭儿子,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在美工区,你们可以几个人合作画一本连环画,并互相说说,比比谁续编的故事最有趣?明天咱们演一演。” 这样帮助幼儿实现了图画、文字、口语三者间的转换,既充实了绘本内容,又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幼儿在看绘本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中的某个角色。如,在我运用该方法执教《逃家的小兔》中,琪琪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妈妈就找不到我了!”阳阳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幼儿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阅读绘本所带来的角色体验乐趣。而且,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三、“甜点效应”,激发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

孩子们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甜点美食,每当此时,他们总是迈不动步子,哭着喊着要家长给买。要想让绘本阅读也能牢牢地帅住孩子,就要给他们准备多样的“甜点”,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营造健康向上、多彩、活泼的气氛,我班精心打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阅读内容,增强幼儿阅读兴趣。我是这样做的:比如亲子“好书推荐”。我会预先在班级公告栏向家长信息,进行亲子好书推荐活动意义的宣传。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一本适合亲子阅读的好书拿到班上来,请将书的名称、适合年龄段以及主要内容给予介绍,在活动室进行大交换,使家庭间互相学习、还行、互相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而后便是“家庭故事秀”。学期末,我们还会举行“故事小达人”活动。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在这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阅读经验丰富了,阅读能力提高了

四、你我携手,共育幼苗――家园配合。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必须与家庭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我为家长设计了一份亲子阅读记录表,(阅读时间,书名,主角,好词好句)请幼儿在家中将自己看到的、喜欢的好词好句记录在表中。我设计的记录表时间为一周,比如这周一老师把记录表发回去,一个星期后交回老师处。老师为幼儿盖红花小印章涨胗锥为同伴介绍自己新学的本领,随着时间的积累,孩子们的词汇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班的家长朋友和孩子们都已形成一个习惯,这项工作很顺利地一直开展到大班下学期。

阅读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有从小培养,它才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正如荀子曰:“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的挚友。”,经过天长日久,绘本阅读会成为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而孩子们一旦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就一定可以去轻松面对,乐于终身阅读,享受快乐人生。

【研究效果】

幼儿方面: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日后语言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幼儿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直接吸收书面语言,接受良好的思想情感熏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知识,从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研究结论】

通过阅读区环境的布置――集体教学中多样的方法――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这几方面的践研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着,毕涉芝等译.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15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5篇

一、 低碳价值观提出的必要性

所谓低碳(lowcarbon),是指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过量的传统工业文明而言,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等方式而实现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和论证有其内在依据。

低碳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而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生活方式的反思,是对传统工业文明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的工业生产主要以燃烧化石燃料为能源,其中以煤和石油为主,这些均属不可再生资源。严峻的现实表明: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就我国的资源结构而言,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统计显示,每燃烧1吨煤就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产生30%和70%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见,我国要实现40%~45%的减排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反思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价值观的根本变革。

同时,低碳价值观的提出也是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畸形价值观的克服和矫正。正如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正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秉承的价值观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其核心是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感官的满足以及商品象征的符号意义炫耀自身的地位和身份,符号逻辑成为资本逻辑的新形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符号意义的控制下,实现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梦想。而这种受符号价值诱惑的冲动又通过广告传媒、概念炒作、外观设计等方式被激发,从而造成大量珍贵自然资源的浪费,受欲望和冲动控制的非理性生产和畸形消费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危机。正如卢风教授所指出的:“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人类生存危机和物质主义意义危机,这双重危机都与现代性哲学密切相关。因而,21世纪的人类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文明的革命与哲学的革命。”[1]可见,低碳价值观的提出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需求。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低碳价值观倡导的低碳生活并不会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不会要求人们放弃正当的生活需求,甚至放弃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还在进一步增加,资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要在消耗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实现减排目标,就需要从价值观层面转变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二、 低碳价值观的内涵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体现为一种价值观念。正如陈晓春教授所指出的:“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动。”[2]但是将低碳价值观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论述其内涵者甚少。在本质上,低碳价值观是指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倡导和认同,也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

首先,低碳价值观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态度。态度是指对某种具有显著社会特性的物体、团体、事件、符号等的信念和行为倾向,且这种信念和行为倾向是有组织的、持久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Allport在四十多年前就曾经指出:态度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评价。态度的构成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维度: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倾向维度。态度和行为具有内在关联性。低碳价值观的建构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在认知维度中,人们需要厘清高碳生产方式及生活模式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认识到低碳生活在保持人类健康及人与自然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维度中,引发对低碳生活模式的喜好和兴趣,自觉抵制奢侈性消费的诱惑;在行为倾向维度中,确立自觉自愿选择低碳生活的可观察的行为倾向,产生积极行动的可能性,放弃延续不良生活习惯的恶性冲动。

其次,低碳价值观是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和认可。认可是指对某种决策或者事件的肯定和接纳,它包含三个部分:理智上的赞同、情感上的接纳和行为上的允许。低碳价值观的确立不能只停留于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上,还必须在此基础上作出积极的判断,给予肯定并加以接纳。低碳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大众由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向认可度推进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其中并进行自我体验的过程,也是主体由个别性倡导走向社会普遍性认可的过程。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肯定和接纳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以亲身听证式认可最为普遍,这是因为公众争论是一个创造性的集体学习过程,从问题、论点、分歧、诉求、战略与动机、价值考虑、当事人及其相互关系、专家的角色及其知识等,都是一个逐步明确、变化和协调的过程。亲身听证式认可是公众肯定并接纳低碳生活的重要路径。

最后,低碳价值观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发展低碳经济、选择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林伯强教授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技术革新可以研发新能源来应对资源危机,但会推高能源成本,而且周期过长,所以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应该以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3]可见,低碳价值观是发展低碳经济、选择低碳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担负道德责任的具体体现。

三、 低碳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低碳价值观不仅为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精神力量,它还可以通过教育、立法、制度创新等现实路径将自己实现出来。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社会舆论等道德力量将低碳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低碳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外在舆论内化为内心信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借助报刊、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以新闻、访谈、对话、公益广告、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各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向人们宣传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转变错误价值观,确立自然价值观和自然权利观,在探求自然的内在价值中寻求自然之美与人类生命的源头。

其次,通过立法“倒逼”生产,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内在约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价值观的实现须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当然,低碳立法也离不开低碳价值观之合理性的理论论证。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都没有具体规定低碳生产的相关法律条文,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中,二氧化碳气体也不在被限的行列。因此,目前低碳立法需要被推进,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合法性限度写进法律,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及论证为低碳立法提供了伦理基础。

最后,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人们进行低碳生产,倡导碳补偿,激励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挂钩,使世界处于以“低碳”为中心的新的经济博弈格局中。在此背景下,我国要主动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增加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投资,倡导低碳技术革新,并制定给予企业、民众直接补贴的循环经济政策,将绿色GDP列为政绩考核内容,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低碳价值观可能会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成为获取自身利益并转嫁自身生态责任的工具。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在低碳经济的世界博弈中可能会被利用为牺牲品,也可能会遭遇以“低碳”为托辞的贸易壁垒,并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就人类生存现状而言,低碳价值观的倡导和认可为我们自觉实行碳关税、倡导碳补偿承载了道德使命。

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和论证为低碳生活的选择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其合理性也正通过道德力量、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等方式将自身绽放在人类面前。

参考文献:

[1]包庆德,夏承伯.走向低碳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与伦理挑战――2010年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0(12):106-107.

[2]陈晓春,谭娟.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10).

第6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 问题研究 安全教育

多发的道路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怎样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是国家和交通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汽车的诞生在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机动车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性能越来越趋于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超过九成以上都是驾驶者违规和违法行为造成的,因此,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时过程中,如何通过教育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安全法律意识,就成为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要我们做好城市、乡村和行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还存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一、公众道路交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1、城市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是很乐观

在城市的很多政府机关单位中,很多单位个人都没有按照相应要求接受教育和学习,甚至是一些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都对宣传教育不够积极和热情。很多单位的领导干部都以国家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政策学习不过来为由而不学习,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从思想中认为交通法规的学习主要是驾驶人员的事情,是个人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是公安和道路交通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2、乡村宣传教育薄弱

在很多基层地区,在一些县级市和乡镇,一些村镇干部和村民根本不知道国家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所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些村干部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存在显著的认知误差,在乡镇的中小学中没有定期的进行安全法规的学习或者进行安全专题讲座,更没有将《道路安全交通法》纳入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而乡镇政府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宣传教育只是做一些表面上工作,只是在出现了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时,才整顿一下,不出问题就不管不顾,对于乡镇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没有做详细的计划安排,有些地区既没有宣传也没有教育,当地媒体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表现的十分冷淡,宣传的角度、方向不明晰。

3、法律责任不明确

我国的《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部门,相应的管理主体部门、内部单位以及特殊行业等部门都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的义务。但是在这项规定中,全文并没有设定不履行义务所要接受的惩罚。从义务角度对这项法规进行分析,意思就是没有制裁就没有义务。这项法规在实施之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始就是责任的缺乏。《道路安全交通法》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既是相互统一,又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完善相关法规的责任,体现的是法律的完整性,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依据和责任,因此,应该在法律条文中配置具体的执行要求,确立相应的奖惩内容和条款,这样才能促使各个行政主管部门更好的履行法律所赋予其的发法律义务,同时也为相关部门监督法律义务履行情况提供执法依据。

4、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不足

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社会成员接受能力比较差,如果在宣传和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地针对性,其教育的效果必然不高。现阶段我们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数都是发发传单、贴几个标语和制作几条公益广告,这些做法早已经落伍了,并没有根据现行的道路交通环境和年龄以及职业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并没有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降低了安全宣传和教育的质量。

二、公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1、积极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道路安全交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序的、安全的以及顺畅的交通环境,增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治意识和自我控制意识,最终提高道路交通行驶者的安全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弘扬道路交通法治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的时期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路网越来越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已经开始纳入到了政府的工作计划中,这对于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按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的制度化、社会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行动常态化以及效果最大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必须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去抓,积极构建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不断拓展路交通安全教育相关部门的视野,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建立长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2、提升国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只有切实提高国民素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显著提升。因此,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想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先从提高国民素质出发,从良好的安全教育角度入手,只有这样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才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提高国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和系统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才能让广大的参与者真正将交通安全意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素质,也只有通过更加深入和持续的情感教育,才能保证广大的交通安全教育的参与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保持持久的热情,并保证其能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良好的习惯。真正的当路交通安全教育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当道路交通的参与者真正的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执行时,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行为之后,一个和谐、文明、有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的局面才能形成。

3、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

国民素质教育是对全国所有人民进行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现阶段随着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向着深层发展,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架构已经十分的完整了。这样的教育体系,就为开展路交通安全教育难得的教育途径和平台,我们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到国民素质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做起,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方守恩,王长君,王笑京,谢飞.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研究成果综述[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01)

[2]邹伟,史竞男. 详解全国交通安全日[J]. 汽车与安全. 2012(12)

[3]王丽,王雪松,杨东援. 考虑学校和年级差异的精细化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01)

[4]高悦尔,王雪松,陈小鸿.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及有效性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01)

[5]李君羡,潘晓东,杨轸. 基于受教特征的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对策[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02)

第7篇

关键词:认知失调 公共资源两难 节约用水行为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51-04

1 引言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 300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另外,人为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现象依然严重,水危机不容忽视。在现阶段,水危机、水短缺已上升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动员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的节水氛围,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已成为重大的城市课题。

几十年来,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节水行为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促进人类节水行为的方式及影响家庭节水行为的因素。目前已有一系列研究指出了家庭节水行为的直接及间接影响因素。其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奖惩措施、住房性能、政策导向及居民自身特点等;间接影响因素有人际信任、公平、社会经济因素等,涉及价格杠杆、社会政策、人际信任等各方面。

目前已有的对居民节水行为的研究思路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及心理学三个方面展开。下文将从相关研究中综述与比较不同学科领域方法的节水效果。

1.1 节约用水的经济学手段

OECD成员国十年来一直在探索采用不同经济手段所导致的节水效应。OECD 即(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该组织目前拥有澳大利亚等30多个成员国。相关数据表明目前OECD 成员国的水价制度包括固定费制(flat fee)、累进费制(increasing block schedule)、累退费制(decreasing block schedule )、单一计量费制(constant volumetric rate)四种。近年来累进费制因为明显的节水效应而受到欢迎,美国还采用季节性变动水价的方法,季节价格变化对于水资源年内变化大的地区不失为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一项国内城市居民用水研究表明,在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用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当水费占家庭收入大约2%时开始感到有压力,并开始关注水量,占2.5%时注意节水,占5%时居民会认真节水。

但也有研究表明,水价对节水行为的调节作用仅有短期效应。如果价格成为一个有效的节水措施,水供应方需要了解在决策过程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信息是如何纳入到用水决策中,并用什么方法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例如限制用水)。

1.2 节约用水的社会政策手段

虽然信息化教育策略可能会增加人们对水问题的认识,在居民节水行为中的效果也没有明确的成功证据。研究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针对大学生大量的浪费用水行为,加州大学的行政主管们在学生浴室贴上标签,告诫学生尽量缩短时间以提高洗澡的效率来节约用水。这些标签的目的是想要唤起学生的节水意识,催促他们提高洗澡速度,缩短洗澡时间,并且在使用沐浴用品时关闭水龙头。管理者相信这些标签会有作用,因为这个校区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环保意识,并且有生态观念。然而,根据系统统计,少于15%的学生会遵照张贴的标签中所倡导的节约用水去做。这使得管理者们十分困惑,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标签内容吗?毕竟,贴在墙壁上的标签很容易被人忽视。于是管理者们将每一个标签弄得更明显,然后贴在浴室入口处的三角架上,学生进入浴室都必须经过三角架的标签,这样就能看得到标签。虽然这样做使得顺从的比例稍稍增加(19%的学生在抹肥皂时关掉了水龙头),但同时也激怒了大多数学生,标签牌经常被撞到或被踢到。而且有很多学生故意将洗澡时间延长,显然是一种反抗行为。这些标签带来了更坏的后果,让管理者们更加迷惑不解。

有研究者推测这是由于在态度和行为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很难让被试相信节水的重要性,广告并未让人对行为进行深度心理加工,因此效果并不显著。

1.3 节约用水的心理学干预

1.3.1 基于行为反馈机制的节水效应

有研究者认为,让人们更容易地了解自身用水量将使得人们比关心更大的群体利益更为容易。研究者在1995年夏天那场严重的旱灾时,对英格兰的汉普郡的两个社区进行了比较,在其中一个社区里装有水表,这可以使居民知道监督自己用了多少水;另一个社区却没有安装水表,就像预期的那样,当人们感到水资源缺乏问题十分严重时,那些装有水表的社区用水量要低于没有安装水表的社区。此外,还有证据表明人们这么做并不仅仅是考虑个人利益(用水量少可以省钱),也考虑到了集体利益。该研究表明安装水表,对用水行为及时反馈也是较为有效的促进节水手段。

1.3.2 人际沟通过程中的节水效应

根据相关理论,人际信任、沟通和自我效能可以作为减少“害怕”心理、释放合作与贡献意愿有效变量,从而达到节约公共资源的目的。Parks和De Cremer通过实验发现,增加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能够有效地减少“害怕”心理,从而提高公共资源博弈中的合作与贡献行为。Messick和Kurzban等的研究发现,沟通可以有效地增进人们在公共资源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和“贡献”意愿。这显然是由于沟通使人认识到其他人也愿意合作和做出贡献,消除了“害怕”。

1.3.3 认知失调理论的节水效应

心理学领域对节水行为除行为反馈、人际沟通合作方面的研究外,还有研究利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来干预节水行为。Chris等人在一项对女运动员沐浴时间的节水效应研究中发现,在被试与主试签订承诺书并被提醒节水行为时,沐浴时间会显著缩短,且使用沐浴用品时关闭水龙头的次数也有显著提高。被试签订承诺书之后,沐浴时产生浪费水的行为与其认知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会促进被试的节水行为,使得认知与行为重新保持一致。

普通的广告效应对于被试节水行为仅能影响短期行为的原因在于没有涉及被试自我概念的改变,而被试签订承诺书之后如发生浪费水行为,由此产生的认识失调涉及到被试的自我概念,因而会由于广告效应的结果。自我概念在认知失调唤醒中起着中心作用,由于浪费水行为挑战了被试自我概念,被深度加工了,因此可能会对节水行为产生长期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认知失调干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综上所述,人类的节水行为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视角来干预,但干预机制相对复杂,众多研究并未得到相对一致的结果。

但上述研究的对象仅选取了沐浴情况,居民用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论能否推广到家庭用水还有待考证。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类似的方法,主试以青年志愿者身份要求被试签署节水倡议书,考察签署前后的家庭月用水量差异,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预期签署节水倡议书会导致居民在自身出现浪费水资源行为时的认知失调,从而改变被试的用水行为,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 研究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一

2.1.1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双盲设计,对象为武汉市城区居民家庭,数据采集以家庭用户为单位的月用水量。实验采用签订倡议书的方法进行干预,比较签署倡议书前的月用水量及签署倡议书之后的月用水量,观测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本实验选取居住在相同小区的家庭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签署倡议书的干预,观测与实验组相同时期的月用水量。

2.1.2 被试

根据武汉市水务集团公布的数据,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为178-179升/人/日。据此推算三口之家月均用水量为16吨。本实验将样本标准定在月用水量在15吨及以上的用户,在此标准中随机选取湖北大学教师家属区15户教师家庭进行签署倡议书干预。同时本实验还匹配了家庭人口数,15户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家庭中10户以上均为三口之家,平均人口数实验组为3.3,对照组为3.2,详见表1。

2.1.3 数据采集

本实验选取家庭某一个月的用水量作为观测点。因国内1-3月一般为春节或寒假时间,居民用水习惯可能与平时不同,为保证数据样本可靠性,实验干预前数据采集选取12月的用水量作为观测点,实验干预后选取次年4月的用水量作为观测点。

2.1.4 实验结果

数据采集结果表示,实验组用户用水量干预前是平均每月22.12吨,实验干预后减少为20.73吨,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p=0.048,t=2.168,即干预后月用水量有显著减少;对照组用户用水量干预前是平均每月20.00吨,实验干预后数据采集结果为平均每月21.53吨,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p=0.012,t=2.875,即对照组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居民月用水量有所增加,且统计检验效果显著,详见表2。

2.2.1 被试

被试家庭样本选取的标准与实验一相同,即月用水量在15吨以上的用户。因实验一选取大学教师公寓作为被试家庭。被试文化水平较高,倡议书对教师群体可能影响更大,样本带有片面性,推广意义有限,因此在实验二中选取普通居民区作为被试。同时,实验二增加了样本数量,选取武汉市武昌区喻家湖小区共计80户,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0户,对照组40户。实验二同样对被试家庭人口数量进行了匹配,80户家庭均为三口之家。

2.2.2 数据采集

实验二相比实验一增加了2个观测点。干预前数据采集选取12月份的用水量(PRE-EXP)、12月份前半月(PRE-EXP-A)、12月份后半月(PRE-EXP-B)用水量作为观测点,实验干预后选取次年4月的用水量(EXP)、4月份前半月(EXP-A)、4月份后半月(PRE-EXP-B)作为观测点。考察实验干预在时间上的变化。

2.2.3 实验结果

(1)总体节水情况。首先考察半个月时间内实验干预的执行情况,实验组在实验干预后,半个月内平均月节水量为0.48吨, t检验结果表明p

3 讨论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均验证了研究假设,即认知失调的产生会导致城市居民的节约用水水行为。实验一选取教师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局限性,样本量小,没有对家庭人口数做到完全一致的匹配。针对实验一的问题,实验二做出了一定的改进,选取一般居民区作为研究对象,且增大样本量,完全匹配家庭人口数,得到相同的结果,认知失调干预效应显著。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选取的数据采集时间具有季节性。实验干预前选取12月份,此时温度较低,用水需求属于一年之中较低的季节,而实验干预后选取4月份,此时气温上升,用水需求较高。如实验一中对照组的月均用水量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增加(p

节约用水是一种社会,历年来研究者对节约用水的干预做了不少的探索与研究,包括经济干预、社会政策的干预等。正如OECD国家探索及变更不同的收费制度来缓解用水难题,南京居民用水调查中得到价格干预对居民用水行为显著影响,经济手段对于用水行为的干预效果也不可忽视。然而实际生活中,水价必须保持在一定标准,由经济规律支配,脱离价格杠杆来鼓励节水行为并不现实。而本研究表明,心理学领域中的认知失调干预也是行之有效的。与价格手段相比,可能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本研究也对价格变化做了数据分析。在水价提高后对实验一的对照组用户进行跟踪调查,我们采集了实验一中对照组被试提价前某一时段与提价后某时段的月用水量数据,发现提价前平均月用水量为21.33吨,提价后为21.63吨,配对t检验表示提价前后的用水量没有显著差异(p=0.42)。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手段干预效果不如认知失调唤醒干预效果显著。但价格效应不显著的原因比较多,如提价措施是否合适、被试是否知晓水价有所提高以及家庭收入情况,本研究没有看到提价的节水效应,也不能对价格手段全盘否定,其原因可能与样本的选取有关。高校教师家庭属于中高收入水平,水价提高在他们经济承受水平内,所以不会影响其用水行为。

另外,我们在实验干预中看到的节水效果是否由认知失调唤醒产生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的干预方式是让被试家庭签订节水倡议书,其理论预期是,在人们平时没有在意用水过多或不知道整个社会缺水状况时,其认知状态为节水意识不强,用多用少无所谓,而通过签署节水倡议书,做出节约用水的公开承诺,会使人们开始重视用水量,产生另外一种认知: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当居民的用水行为与新认知产生冲突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修正用水行为。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可能性,如签署节水倡议书之后,居民习得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启动了居民的节水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观察到的节水行为并非是由认知失调机制产生,而产生于行为的学习或启动。目前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通过对其他节水干预手段的了解,我们知道社会宣传、公益广告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长期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心理机制,有研究者提出劝诫或者广告的方式没有经过深度加工,其认知不经过自我概念,因此短期习得的行为容易消退。而本研究预期认知失调唤醒导致的行为改变,由于经过自我概念的加工,会导致一种长期的行为改变。据此,我们在实验二中也对认知失调干预的时间效应做了分析,我们比较了实验干预前半个月(EXP-A)与实验干预后半个月(EXP-B)的平均节约用水量,分别为0.48吨与0.6吨,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实验干预在一个月之内纵向考察并没有节水行为的改变。该结果一定程度上表明,实验干预导致的行为改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实验的时间限制,我们并没有追踪更长时间段内的用水情况,有研究表明,认知失调唤醒导致的行为改变至少可持续六个月以上。下一步工作也可以验证这一理论预期。

4 结论

通过签订节水倡议书在不同社会群体中都观察到明显的节水行为,表明心理学领域认知失调唤醒对城市居民的节水干预是有效的,这一方法可供决策部门参考及推广。同时也可结合更多的经济学及社会学手段互补使用,改变居民对水资源的认知及用水习惯,达到全民节水的目的。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徐碧波为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Jorgensen,B.,M.Graymore,K. O'Toole.Household water use behavior: An integrated mode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1(1):227-236.

[2] 吴添祖,丁科亮,徐海江.OECD 成员国家庭用水的价格制度[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1(23):66-68.

[3] 尹建丽,袁汝华.南京市居民家庭用水调查与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6,2(24):67-70.

[4] Dickerson,C.A.Using Cognitive Dissonance to Encourage Water Conservation1.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2,22(11):841-854.

[5] Aitken,C.K.,McMahon,T.A.,Wearing, A.J., & Finlayson, B.L..Residential water use: predicting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4(24):136-158.

[6] Van, V.,& Samuelson.The impact of personal mete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a natural resource crisis: A social dilemma analysi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25):731-745.

[7] De Cremer,D.,Snyder, M., & Dewitte, S.The less I trust,the less I contribute (or not)? The effects of trust,accountability and self-monitoring in social dilemma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31(1):93-107.

[8] De Cremer,D.,&Dewitte,S.Effect of trust and accountability in mixed-motive situations.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2,142(4):541-543.

第8篇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碳交易市场 外部性 政策建议

一、低碳农业是有机农业的发展

低碳农业,是指在保障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政策、管理等措施节约资源、降低投入、减少排放、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效率、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碳汇能力,实现生产全过程直接、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最小化的农业生产系统。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新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与清洁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低碳农业具有经济性、技术性与目标性三大特征。有机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消费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高效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联系为主要发展方式,把高效农业与生态(有机)农业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低碳农业注重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更注重生产过程的环境节约与保护;有机农业涉及食品安全的范畴,低碳农业则未涉及相关内容;有机农业在相关产品方面有一定的质量检验标准,低碳农业的低碳产品则无固定检验标准;有机农业相比于低碳农业更依赖政府的支持。其相同点主要在于都提及能源节约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农业生产的高效率,生产环节的某些具体做法类似,都需要较高的农业科技支持。从以上可以看出,低碳农业相比于有机农业其定义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政府在这其中干预更少,对科技发展水平的要求更贴近现实,在金融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社会福利水平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提高,在实际可操作方面低碳农业更强,因此低碳农业在现实中将获得更多的支持。

二、农业低碳化模式的机制构建

1、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低碳化的辩证关系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变组织方式、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进而削弱农业自给性,加强商品性与市场性的发展过程。低碳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低碳农业。以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有利于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在产业化中实现低碳化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与小城镇建设相互促进,新的农业引致的需求将会促进地区经济部门升级换代;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地方吸纳人才,缓解甚至扭转我国基层空心化的局面;有利于改善地方财政状况,活跃当地经济。

另一方面,农业低碳化也需要农业产业化相配套。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提供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规模经济,才能大规模应用先进技术;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开拓出低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相对广阔的市场;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在减排方面取得更大成效,避免不必要的无谓损失。

因此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低碳化,农业低碳化也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二者辩证统一。只有在明晰二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展低碳农业。

2、农业低碳化模式

低碳农业产业化要实现最快最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方面因素的支持,而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在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因素在不损害任何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还存在优化的可能,就还存在着帕累托改进。而这里的改进主要是指政府履行其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职能,用法律、政策、信息公布和引导的手段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假定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一个竞争性很强且不同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参与者数量众多,每个参与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产品基本无差异,但进出市场是有门槛的,市场信息也是不完全的。该模式可概括为政府—要素—市场模式,即以生产者为市场主体,政府通过改善要素与市场条件来影响生产者与消费者,并最终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结果的模式。政府—要素—市场模式比较直观地介绍了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与要素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要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均揭示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看待,但政府政策会影响着市场与要素的配置状况。

3、农业低碳化模式的构建要素

(1)低碳金融和碳税的内外联系。在该模式中,低碳金融是低碳农业产业化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行为主体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损失,即负外部性,个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另一方面给社会带来该行为主体享受不到的福利,即正外部性,个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第一种情况会使社会总福利减少,第二种情况由于该行为主体得不到额外的补偿,所以其实际发生的行为低于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社会总福利也未实现最大化。在低碳经济中,有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碳数量较多,为此使全球温室气体量过多,让全球人的福利状况变坏,但并未为之付出排碳的代价;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改良生产环节,使排碳量低于平均水平,为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但社会并未因其减排而给出额外的补偿。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依靠市场是解决不了这种损害的,即所谓“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这一问题。庇古认为,通过征税和补贴来解决,科斯则认为可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常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农业碳排放限额和征收碳税等办法把这些成本内部化,借此对农民的生产决策实施影响。通过征税,提高高碳产品价格,加重高碳生产者和高碳消费者的负担,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在保证物品质量高的情况下,迫使市场优势向低碳化生产和低碳消费转移。通过制定碳排放限额,鼓励农民以团体的形式加入碳交易,规范碳交易程序,依靠碳交易市场这个平台,使交易成本减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农业科技与经营人才的内外联系。低碳农业产业化具有高技术含量、专业性和集约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在低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懂技术、善策划、会经营并熟悉本地情况的农业技术人才的加盟。而现实中,由于农业技术工作收入低、工作辛苦、生活质量不高、工作地点偏僻等原因,导致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农业技术的普及难度大,低碳经济难以发展。农业技术人才带来的不仅是低碳减排技术,更带来了经营理念、经济市场信息和社会关注的目光。唯有拥有较高的技术和众多的农业科技人才,企业才能在低碳经济产业化上跨出从理论到现实的重要一步。

(3)小城镇建设的内外联系。小城镇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城镇建设的问题,它还涉及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流动、资源集聚、经济产业布局、政治资源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小城镇建设化自然村为建制镇,促使人口集中与土地流转,避免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分散的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小城镇建设唯有资源集中才能实现低碳农业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

(4)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低碳农业的产业化离不开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通过这一组织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利益,促进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小农经济不再是世界的主流,低碳农业产业化追逐的就是规模经济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单个生产者在市场中未免势单力薄,由农村合作组织来提供信息与服务,是必要的。

三、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1、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总体而言,当前衡阳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公司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势头不错,但与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其大多农业产业化企业没有体现出低碳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农药喷洒与化肥施用不科学,基本上以经验为主;传统锄草等低碳农业方式逐渐被喷洒锄草剂取代;山塘、水库年久失修继而逐渐被灌溉取代;薄膜大量使用改变了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总而言之,衡阳低碳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2、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1)破除体制障碍以促进衡阳涉农学校规范有序发展。对现有农业技术学校和涉农专业进行规范,使其发展更为有序,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力资源进行综合,将地方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技站和农经委的资源合五为一,使其在扶持低碳农业产业化方面技术力量更雄厚,科研水平更高。

(2)规划并逐步推进衡阳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各方主体长期投资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政府应该对全国农业资源、农业人口分布、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农业资源利用的条件和农业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普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资源与发展信息系统,进而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是衡阳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是一个农业与人口大市,小城镇建设涉及多边利益,唯有谨慎规划才能维护农业、农村的稳定。

(3)规范衡阳碳交易市场。衡阳当前需要对农业生产方式碳排量进行调研、规范与标准界定,根据农业资源所有与使用情况,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发放可交易的排碳许可证,依靠碳交易市场来调控农业碳排量水平,使采用了先进技术和科学生产的农业生产者获得额外的补偿,使高碳生产者与消费者受到惩罚,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设置低碳交易专项基金,吸纳社会资金,增加低碳农业投资,帮助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扩张。

(4)加强对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引导。衡阳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制定低碳农业产业规划,对低碳农业产业化实现方向引导,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无谓损失;通过碳税实现价格调控,价格作为市场信息也会反馈给消费者;通过公布市场价格水平、其他地区低碳农业产业扩张水平、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预期,帮助生产者规避市场风险;对消费者在消费方向上实现全方位影响,教育、公益广告、标语、讲座、报纸、网络都是有效方式。

(注: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编号:CX1114)及衡阳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1B(F)03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谢琼瑶:低碳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 柳翠菊: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途径探析[J].中国产业经济,2010(7).

[3] 邓子基:低碳经济与公共财政[J].当代财经,2010(4).

[4]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