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投资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并购、投资、筹资
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活动,但是并购和一般的投资活动又有很大的差异,并购主要是通过并购后企业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增加股东的价值。投资战略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低买高卖”,对于并购战略而言一样,就是期望所买的企业能“物超所值”。但是,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为什么会以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将其卖出,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对该企业的价值估计不一致。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下,这种估价上的不一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所有的投资者对未来有同样的预期,对风险有同样的偏好。然而现实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及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对企业未来增长的前景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对基本风险水应不一及企业面临的机会成本不同。从而影响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所以竞争的不充分性是产生并购的基础。
并购投资主要出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因为在此阶段,鉴于企业未来良好的成长预期,企业通过权益性融资和自身产品销售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为其投资活动提供了可能和资金保障。同时,由于此阶段企业急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及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来维持其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以上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来实现,因而企业的投资需求旺盛。但是,市场瞬息万变,如何节省投资过程的时间成为关键,而并购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一)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产品销售的高速增长,虽然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企业的总体风险依然较高。此时如果企业的财务战略安排不当,即用负债融资进行规模扩张,结果会导致企业的总体风险加大,相应地投资人要求提高其未来的收益预期。如果风险加大所带来的收益不能抵消投资人提高的收益预期,企业的市场价值随之降低。此时,该企业可能成为被收购的目标,收购后,通过对该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降低其总体风险,就能获得由此产生的增加值。
此阶段,如果采用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方式,那么对于目标企业本身来说,收购资金并没有进入企业内部,目标企业的总体风险依然没有变化。为了降低其总体风险,收购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入新的权益资本或向其他投资者募集权益资本,使其财务风险下降,进而降低其总体风险。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加大了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而且可能破坏了并购企业本身的风险结构,从而降低并购企业的价值。因此,此阶段对目标企业的并购主要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被并购企业的权益资本,降低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以此达到降低其总体风险。尽管对目标企业增资扩股会稀释其每股的权益,但鉴于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对未来良好的成长预期,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被稀释的权益,因此,企业的每股权益不会随之下降。
(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比较充裕,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如果不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用负债杠杆来平衡降低的经营风险,结果会使企业的整体价值降低,导致企业股价被低估,从而成为被收购的目标。收购该企业后,通过剥离多余的现金,利用负债杠杆强化核心业务的创现能力。由于利用负债使企业的总体风险得到平衡,企业的价值随之上升。
与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并购相反,如果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并购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不但不能提高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反而进一步降低其价值。因为在成熟期,经营风险明显较企业发展阶段低,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加之此阶段利用负债融资获取的资金已经基本满足了其投资的需求。随着企业未来成长的进一步降低,增资扩股流入目标企业的权益资金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在企业未来的收益预期降低的情况下,必然稀释其每股权益,进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对处于成熟期企业的并购主要采取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方式进入,然后调整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结构,将多余的现金通过现金分红或股份回购的方式分配给投资者,利用适度的负债来解决短缺的投资资金需求。此种并购方式,一方面减少了并购企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目标企业的总体风险,提升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企业并购的筹资规划
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筹资结构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在企业并购中,并购资金的安排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资金筹措的结构安排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由于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并购的目的不同,并购资金筹措的结构有很大差异。
(一)在企业的发展期,经营风险较大,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而形成行业竞争优势,以降低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并购资金使用负债融资,必然会使并购企业的总体风险加大,负债杠杆带来的收益难以抵消风险加大带来的投资人未来收益预期的上升,结果导致企业整体价值的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并购资金的来源主要采取权益资金和利润留存。权益资金的筹集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向资本市场增发股份筹集收购资金;(2)发行可转换债券;(3)和被收购企业的投资者用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并购。
(二)在企业的成熟阶段,由于市场对该企业的产品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变缓甚至停止,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此阶段,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及提高效率。
鉴于企业的未来市场前景不被看好,如果在并购中继续使用权益融资势必会稀释现有投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为此阶段企业的所有投资活动主要是保持目前的收益不下降。同时,此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已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企业采用负债杠杆融资提供了可能。因此,这一阶段并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适度的留存收益和长期负债。企业长期负债的取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发行企业债券;(2)向金融机构借取。
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企业并购可采用现金支付、债券支付和股票支付的方式。选择何种支付方式,需要结合并购双方的成本和并购方的企业风险综合考虑。
(一)税负因素
并购公司并购目标公司既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以用证券(普通股、债券)支付,但不同的支付方式税负不同。如果并购方用现金或债券支付,那么目标公司的股东收到现金时要立即纳税,但如果用普通股支付,则目标公司的股东在收到股票时可以免税,直到股票出售后才计算资本收益或损失,按相应的资本收益税率纳税,因此可以获得延迟纳税和减轻税负的好处。
对于并购方而言,税负考虑的是并购时所取得的资产的摊销基础,如果用现金或债券支付,则并购取得的资产将按其支付价格作为资产的摊销基础。反之,如果并购企业用普通股支付,则并购获得的资产将按资产的原价值进行摊销。资产摊销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和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
由此可见,如果税负是考虑并购支付方式的唯一因素,那么目标企业将喜欢并购企业用股票支付,以达到延迟纳税和减轻税负的目的;而并购企业则更愿意用现金和债券的方式支付,以扩大其并购资产的摊销额,降低未来的税负。然而,出税负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并购的支付方式。
(二)并购企业的所处的生命周期
并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并购资金的支付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发展期,如果用现金或债券的支付方式,则势必导致其风险的增大,从而降低其本身的市场价值,因此,并购企业更愿意用股票支付的方式。尽管股票支付方式可能稀释并购企业的每股权益,但在此阶段,并购企业由于其良好的成长前景,会很快弥补被稀释的权益。而在其成熟期,如果用股票方式支付并购资金,则由于其未来成长的放缓,结果导致并购企业每股权益被稀释,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并购企业喜欢用现金或债券的方式支付。同时在此阶段,企业本身业务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入量和负债杠杆的运用为其用现金或债券支付并购资金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Sudarsanam,P.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entice Hall Europe,1998
2、张云亭著:顶级财务总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Finance for Executives: 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Robert S. Kapla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998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毛腊梅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会计系
出生年月:1970年1月
职称:讲师
学历:经济学硕士
一、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之一,对境外的投资工资开展的相对较早,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省。截止2013年底,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551648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呈典型的波浪型。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07年的60606万美元,到2009年底的123491万美元,增长上比较平缓。然而2009-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幅度明显放大,直接从2009年的123491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008万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2%。2010-2012年增幅有所放缓。2012-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势头又开始猛涨。2013年的对外投资额度达到551648万美元,增幅达到417%。
二、投资分布
2012年新华网的新闻――浙江民企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居全国第一。2010年之后2011年浙江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度突破21亿美元,再次位居大陆省市第一名。2011年中,浙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为海外并购且具有拓展国际市场的特点,对外经济合作首次突破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仍然是浙江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
数据统计2014年1月份至10月份,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依旧,浙江省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29,对外直接投资中中方投资额达到了4603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其中,实际投资额2997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度为24973亿美元。
在2014年从投资的地域分布上来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达14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投资国家为六十多个,其中投资排名第一的是亚洲,在2014年408家企业投资当中有188家,估计46%投资在亚洲;投资金融排名第二的是美洲,为总数的29%;排名第三的是欧洲,为总数的13%;另外2014投资大洋洲的企业为18家,非洲为30家。总体来说,亚洲至今仍是浙江民营企业的投资重点区域,非洲地区是具有巨大投资潜力的一个区域。从企业投资最多的地区与国家来看,亚洲地区的投资重点主要是在香港地区,2014年在香港投资的企业达到了105家,紧随其后在美国的投资企业为89家,其他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新加坡的投资企业也在10家以上。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上来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以及批发零售业为主,和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行业的分布在总体上比较一致。由分析可知,其主要原因在于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为主,所以对外投资的主要考虑为劳动力的成本,这样的动机诱发了很多浙江民营企业会选择越南、老挝这样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的目标。但是与其他对外投资发达省份比较而不同的是,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业中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以及软件、科学研究、金融服务等普遍投资比重偏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都比发的国家地区要低,一方面说明了浙江省服务行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内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有提升的空间。
三、投资主体和目标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贸易企业。这里的贸易公司主要是跨国的资深企业和在香港澳门地区投资的贸易企业。其中主要有浙江国际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和电子进出口公司等。这些公司规模较大,长期具有海外贸易经验,并在贸易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人脉关系和口碑,这类公司由于长期的贸易经验具有更高的信誉和海外市场开拓经验。这类贸易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在对外贸易的国家直接简历贸易基地,借助他国市场优势生产产品,销售给当地市场或者其他市场;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中遇到问题时,凭借自身优势可以进行有效规避。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X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关键词:企业决策;投资活动;方法
1引言
投资决策是企业运用最完整的一套理论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案形成可行性的决策分析。企业的投资和决策,在企业的发展中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为企业的项目发展带来重大突破、企业如果想要得到发展,就需要相应合理的决策方法,来推动企业的进步。这些方法的诞生,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具有革命性的作用。要提出科学性的规划,来完善企业的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扩大生产,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投资活动。不断拓宽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增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实力。如果投资决策失误的话,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运,因此在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
2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才能帮企业提出合理的决策和建议。
2.1总体经济的状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经济的变化,总体经济的状况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原因。在企业投资发展中,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收益,就不会存在风险率。因此对于企业资金需求和供给,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发展变化。如果投资的成本过高,就会导致后面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企业的财产安全,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2.2资本市场的环境影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会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来投资,这些的发行方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来提供投资的机会。中国证券的风险大了,企业的收益也会上升,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成本。如果一个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好,价格稳定,那么它们的收益就会相对降低,而企业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
2.3融资决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融资决策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不仅仅是因为企业的经营而产生的,如果企业在资产管理中存在变化,就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的行政风险和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由普通的收益率变化引起的,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财务风险的增加和减少会影响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成本的变化。
2.4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风险会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变化,投资风险会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影响。如果企业的投资,不能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收益或者是获得了不够成本投资的收益,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利润,那么企业在投资就会意味着投资失败的风险。而投资失败的企业会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容易在发展中面临破产的风险。
3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的工具
3.1财务信息
企业无论进行任何投资,都需要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信息,要拥有一定的财务数据,明确财务的安排,将资金合理的分配。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可以使用净现值法,完善企业的收入和支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管理的基础,因此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对于财务的基础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符合企业的发展。
3.2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
在企业进行决策时,需要有相应的财务人员进行资金的管理和资金的完善。财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决定着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因此在分析企业决策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加深对于企业专业的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提升,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加以培训,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
4投资决策的方法
4.1净现值法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实施项目之后现金的流量。按照企业自身的收益率为基础,原有的投资现值,投资之后剩下的余额,就是满足企业投资的净现值。在采用净现值法进行企业决策分析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于企业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方案。明确投资的目标,再投资开展过程中,要让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选择投资时要尽可能地满足投资的要求。如果投资中存在一些缺陷或者意外的现象,要及时地对于投资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不同的投资方案,净现值的数据不一样,收益也不同,因此要进行直观的投资方法分析,明确投资方案之间的可比性。
4.2静态分析法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采取静态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投资决策,但是静态分析法中有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法这两种方法。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运行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说,回收期法是投资人对于现金的流入和现金的支出,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它反映出来了投资中会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强。而且回收期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项目来说,并不利于项目的发展,因为它的回收周期长,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回收期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时间的观念。在财务管理时,时间的观念非常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今天的一块钱和明天的一块钱的价值是不同的。如果今天的一块钱在一定的情况下,他明天可能会多收益几分钱,因此在不同的时期现金流量是不同的。会计收益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金流量的周期太长,投资人鼠目寸光的现象出现,忽视了回收之后价格的影响,而且在投资过程中容易使投资者放弃,期间长,项目大的项目。而相反,计收益率的方法不仅仅体现出了收益成本的配比思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比较符合人们的心理,计算过程中也较为简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成本的配比具有明确的分析,但是在未来会计利润的时间价值和原始投资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如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那么评价就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4.3内含报酬率法
为了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投资的投资方案和形成的相应收益。因此有些企业在投资分析决策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含报酬率法来进行分析。虽然仅限值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但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可是内含报酬率法可以改善,仅限值法中的缺陷。内含报酬率法可以在投资决策的相应年限之内,不会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但是会保证企业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如果项目投资人进行投资过程中不仅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会导致发生损失,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内含报酬率的使用效率就会大于贴现率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在内涵报酬率计算时,通常要提高贴现率对于企业方案管理中的测试。
4.4期权评价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期权评价法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假设,比如说对于未来的现金的预测并不是完全准确的,而且在未来现金流量发生时,也许并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动。对于项目的投资有可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会取得相应的收益。但是如果一旦推迟,就有可能造成相应的损失。项目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按照原先的设定来进行项目的发展,不能中途退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市场中含有的风险性很大,而且如果运用现今的流量波动来加大对于投资的方法,那么对于投资者和实际情况的决策存在很多的问题。实物期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投资的决策具有相应的权利,而且采用期权的评论法是极其有价值的,因为对于未来具有相应的不确定性,而且投资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这样存在投资的结果取得的收益的概率就是很大。因此在形成期权评价法的同时,如果存在了坏的结果,那么投资者应该及时避免投入太多的损失。常见的实物期权有扩张期权、选择期权等,我们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时机是取得收益的最好保障。股票扩张期权和股票期权较为相似,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股票的未来价格影响着股票的执行价格。实物期权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的难度,这种期权的平息方法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运用,并且运用的较为广泛。
5结语
期权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决策的成功率,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会从原先的管理模式变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管理的技术成本,可以通过持续发展的程度来进行衡量。站在企业的理财角度上来看,企业的投资的效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合理地开展企业的投资决策,一步走不好,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容易将企业淘汰。
参考文献
[1]丁毅.股票价格高估对中国上市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5.
>>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析 中国企业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对策 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对避税港的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法律壁垒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机遇中的风险 中国企业对加拿大直接投资分析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条件与策略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知识探索视角的中国企业逆向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REUTERS .分析:给投资者――朝鲜的政治风险.2009-10-28.
.
[11]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3.2012: 220-221.
[12]【韩】 Kim Hwa seop.外资对韩国投资环境分析.KIEP产业经济[J],2004(67):30.
[13]【韩】 Jung Hwanu.中国企业对韩投资减少原因与启发点[M].首尔:韩国贸易协会.2007.5.
截至2006年12月,安徽上市公司已达47家,共发行股票53只,涉及20多个行业15个地区,无论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中还是在全国上市公司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如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已成为管理部门、投资者和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现状
投资是企业诞生的起点,也是企业续存、扩张的杠杆,而投资行为是观察公司行为的一面镜子,它受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省份其投资方式、投资类型呈现较大差异。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安徽省的上市公司正是这一改革的产物,因此,在投资方面,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呈现如下特点:
1、投资行为随意性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有特定规定,然而,安徽省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与资金使用方向上存在随意性,募资承诺得不到认真履行,募资投向随意变化,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指导。
2、投资行为的多元化。大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吸收合并、控股合并等模式进入其他行业,进而进入经济发达城市,尤以房地产行业显著。进入一线城市虽然具有价格优势,但对上市公司在管理水平、人才策略、资金融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3、依赖外源融资投资,投资行为具有盲目性。部分上市公司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银行融资多,其他融资少;短期融资多,长期融资少;项目对资金承受能力要求强,公司自身承受能力弱。投资缺少科学分析,没有长远规划,盲目性严重。
4、资本运营缺乏理性,投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重资本运营轻业务经营,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导致盲目地从事资本运营,结果走入投资误区。
(二)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这就可能存在经营者违背所有者利益的现象,经营者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如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等环节,不能体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属于比较短视的投资行为。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从决策的开始就表现出非理性。主要表现在:
(1)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投资项目盲目多元化上市公司超过自身能力进行的项目投资情况,笔者觉得可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理性,因为项目投资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安徽省部分上市公司一旦募集到资金就显得很没有理性思考,随意改变资金使用用途,产生诸多不理性投资行为。
(2)募集资金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委托理财损失惨重安徽省上市公司资本资源利用率低下,投机现象严重。为能有效配置募集资金,盲目运营资本的现状比较突出。形成再融资、再闲置、再变更的怪圈。委托理财损失惨重,走人投资误区。
2、行政干预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某些政府职能部门以行政命令代替企业决策,使作为投资主体的上市公司没有决策的发言权,导致投资没有目的性,经营不按市场规律办事,损失却由企业承担。
3、投资规模大,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应有的知识和信息,企业在经营中,不能充分运用市场调研、风险分析、项目决策等手段,出现冲动、感情、盲目的投资。由此可知,在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前提下盲目投资,不仅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决策的失误,而且将阻碍企业向特定方向发展,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4、对外投资行为不尽规范(1)投资帐户处理的随意性(2)投资双方的权益关系不明确(3)对外投资作假情况严重(4)随意减少实收资本(5)没有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
(三)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不健全有些上市公司经常忽视管理重视经营,在投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体制机制来管理、约束其不当投资行为,投资活动与公司的长远战略规划背道而驰,投入与产出比极不协调,投资回报率低,投资损失不言而喻。
2、监督不力和执法不严从微观层面上讲,在内部监督上缺乏一定的互相制约机制,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在实际操作流程上,没有运用科学的投资手段,没有做到严格把关,尤其是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时,法律意识缺失,公司的监督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从宏观层面上讲,执法者从严执法观念不强,没有责任心,在某种意义上也抹去了神圣的法律依据。
3、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董事会成员与高级管理人员、大股东多数为同一人,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少其他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安徽省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与董事会成员的联系相当紧密,董事会成员常常又是来自大股东和管理层,结果导致公司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权力约束机制失效,为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发生准备了土壤。(2)上市公司董事会职业化水平不够,缺少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治理机制,导致公司治理模式不具有理性思考,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时有发生。从上市公司发展的战略眼光看,走专业化的董事会路子,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4、市场经济的要求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营者传统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这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往往依靠政府背景,经营方式没有适应市场的要求;经营者不懂经济规律,更谈不上运用经济规律来谋化企业的发展,总以为有投入就有回报,在对外投资上随意性很强,没有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没有经济效益分析,导致企业投资具有极大风险性和盲目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不注重长远利益,在对外投资上目光短浅,不顾公司的未来发展;更有甚者,在投资行为上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将投资行为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把个人的投资行为公司化。因此,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管理素质,将为安徽省上市公司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
二、规范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微观上,企业要加强管理,切实从制度上规范企业对外的投资行为,并从规范中寻求企业的最大投资效益。
(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经营中的“归核化”战略,避免盲目性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行为存在的根源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而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根据《企业内控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因此,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各级管理层的作用。尤其是发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知识性,使其能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由于安徽省股市特殊的资本市场容量的制约,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公司的股东及管理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推进这一体制的改进。优化安徽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具体的治理措施可以采取:首先,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要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知识性人才作为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内部审计、董事提名、薪酬、董事会考评和管理等职能。同时,要切实加强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治理结构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是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将其收入与企业发展挂钩,形成动态的、市场的分配机制。适当运用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收入连接起来,以有效地激励经理人员,发挥其在企业领头羊的作用。要提高投资行为质量就必须加强经营中的“归核化”战略。所谓“归核化”战略,就是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是企业实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关键或前期工作。安徽省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主业之前,走多元化道路,其结局最终是失败。GE的韦尔奇说过:如果在一个领域做不了第一、第二,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这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活动中选择投资项目、避免投资盲目多元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加强政府经济监督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既要有经济的手段,又要有法律的手段,从完善法律制度、优化法律环境上着手,逐步规范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要引导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自愿、主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开展经营活动,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发生,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三)提高风险投资意识,优化投资环境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投资项目要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系统分析项目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项目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精通相关政策,使决策更科学、体制更完善,不断优化企业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企业集团 风险分析 风险管控
一、企业集团投资的概念界定
1、企业集团投资的目的
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收益,通过筹集资本并投放和配置于一定的项目或者领域的一种经济行为叫做投资。科学合理的投资是企业经济持增长的必由之路。企业集团投资目的主要分以下三大类:
(1)扩张性需求。企业集团通过对外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集团整体经营能力,打破原有的经营领域局限,是企业集团自发的内在增长需要。
(2)维持性需求。是指企业集团在现有生产经营领域内,通过投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稳定销售渠道。从而优化企业集团产业结构,降低经营成本,达到集团整体盈利的目的。
(3)外在性需求。是行业内有关的强制性投资,如与行业安全或环保要求有关的投资等。
2、企业集团投资的原则
(1)分散投资原则。即企业集团在投资时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建立优化的投资组合。使企业集团的投资在内部从不同的产业节点入手,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将投资风险分散化。
(2)效益最佳原则。即企业集团在投资活动中,应以适应企业集团整体科学发展战略,不应片面追求营销规模和短期赢利水平,忽视集团整体效益和长期利益。
(3)理性投资原则。企业集团投资时应突出主业,当企业集团在主导领域取得较大市场份额或技术创新后,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投资能力,再在关联领域慢慢切入多元化投资。
(4)权力制衡原则。企业集团投资时对于投资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分离,各方都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投资管理逐级负责,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概念界定
1、投资风险的概念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进行长期或短期投资时,由于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或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使企业投入的资本不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甚至出现投资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2、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的类型
(1)经营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投资盈利水平的不确定性。
(2)财务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资金方面原因而给企业投资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3)系统性投资风险是指其它所有影响公司的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
3、企业集团投资风险面临的的问题
(1)宏观环境问题,影响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2)内部管控问题,影响企业投资风险除了外部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对企业投资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3)投资决策问题,企业在投资前的决策过程中,由于期准备工作的不充分,决策者盲目投资使投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也会产生极大的投资风险。
三、企业集团投资投资风险的管控
1、投资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
由于企业集团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投资成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投资成败也是直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价值的风向标,因此加强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的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2、投资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制订投资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框架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战略。企业集团在作出投资决策时依据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对集团投资项目进行针对性地培育,推进主业突出,多元化投资的经营格局。在集中决策,管理逐级负责的架构下推进对外投资。坚持企业集团投资优质运作,提升资本运行效率的原则。对投资实施全程监控,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投资业绩考核机制。
(2)投资活动前期评估和过程监控
第一,项目的评估阶段。项目的前期评估是项目投资运作的起点。企业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或符合延伸产业链要求的投资项目进行研究,经过初步考察、筛选后,由集团投资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分析。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必要时可聘请有权威专家、资产评估机构等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在符合企业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项目可行性,财务状况,融资渠道,风险可控性等问题,提出审核意见,提交集团董事会审议。
第二,项目的事中监控是能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进入建设或运营后,要通项目小组和集团风险控制监督部门等人员进行跟踪监督。
第三,在项目投建过程中,融资问题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集团投资项目的开展是大多是利用银行贷款,有些还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连环信贷,因此为避免资金链断裂影响投资项目的进度,更需要加强融资环节的管理。
(3)规范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和审批流程
规范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流程是投资风险控制的必要条件。首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例如,组建投资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投资项目的审批、监督、管理。对投资项目设置一个权限范围,对投资金额的审核批复级别,对投资事项的类别的批复级别等。要求所有需要报集团审批的项目必须由集团对项目进行评估、审核,未经审批严禁立项。集团对子公司申报的投资项目应实行三级或四级审批制度子公司先对项目预评,经过子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报集团投资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估;再报分管领导审核;最后经集团董事会决议,出具对投资项目的最终审核意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网企业 投资风险 预防与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34-01
随着国资委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电网经营企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重要的国有企业,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十分重要。电网企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电网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涉及面广,更要重视投资风险的管控。
一、电网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电网企业的投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实体投资和虚拟产品的投资。实体投资主要是电网建设、设备购置、技术投入等资产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此外,随着电网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公司对金融产业的投资逐步启动,由此带来虚拟产品的投资风险。目前电网企业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投资决策未能及时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电力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电网建设运营的特殊性,电力建设须适当超前经济建设,电网企业的投资决策经常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如经济过热时国家压缩各类投资,电网企业也同样严格控制电网建设,几年后电网滞后经济发展,出现拉闸限电情况,这时再建设电网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此外,电网企业的投资受财税、金融政策影响巨大,如增值税的转型、利率政策的调整都将给电网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2.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不够到位。电网企业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重视中间、轻视两头的现象,即重视项目具体组织实施,相对轻视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竣工后的后评价,这给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带来较大的风险。而可行性论证(包括方案确定和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90%的投资金额;缺乏项目的后评价往往使电网企业无从论证投资的合理性,无法收集投资决算是否存在问题、投资项目实施资金控制是否有问题等相关信息,难以为下一步其他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3.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电网企业在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对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相对滞后。往往对工程的审计监督是在工程竣工结算后执行,但均属事后纠正效果有限,许多错误已无法弥补。二是未能建立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在投资和经营中,往往对项目过于乐观,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没有风险处理预案。
4.企业投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执行不到位。目前,电网企业在投资决策机制上已经逐步引入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等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重点项目未引入专家论证;项目的论证仅局限于投资计划相关部门,缺乏财务、审计、法律以及外部高级专家的参与;对非主业的投资决策仍比较草率等等。同时,电网企业在投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方面也需进一步完善,对投资出现失误的项目,缺乏后评价机制,未能及时、充分分析投资失误原因;对项目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仍不够到位。
5.对金融产业的投资应缺乏风险防范的准备。近年来,为多方筹集电网资金、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电网企业加大了对金融产业(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投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投资金融产业时仍应注意以下风险:一是电网企业缺乏金融产业运营经验和高级人才;二是电网企业所投资的金融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面对已高度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竞争存在较大的竞争困难;三是对部分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的投资滥用或运用不当则会放大风险,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如中航油、中信泰富等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教训惨痛。
二、电网企业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对电网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的分析,笔者建议考虑以下应对策略。
1.树立宏观经济意识,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电网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应当时刻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要时常分析国内国际走向和趋势,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适时调节企业投资项目,取得管理风险的主动权,尽量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电网企业在确定投资时应重点把握:符合电力产业政策,符合主业方向,符合企业投资,切实规范企业投资行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强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电网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很多,既包括项目决策前的调研论证,也包括决策过程的风险评估;既包括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也包括竣工后的后评价。建议强化三个环节的管理,第一是项目决策前的调研论证。电网企业在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要深入搜集相关资料,掌握准确信息,并对重点及比较大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的科学论证,从而减少或避免因投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投资风险。第二是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企业应当集中财力、物力保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确保投资项目按时、有效的实施,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及时投产投运并产生应有的效益。第三是项目实施结束后,应在一定期限内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运营状况、盈利数据进行后评价,进一步论证项目的风险因素,确保投资的全过程管理。
3.建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制度。企业要组织有关机构按照提前介入、全程把关、重点突出的审计思路,根据不同的建设阶段,确定不同的审计工作重点,将审计工作贯穿于立项、设计、施工、决算等全过程。实现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和管理。
4.构建电网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电网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投资预警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采集,分析可能导致投资项目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发现企业投资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并发出警示。实现对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预控,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几率。
5.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电网企业对重大投资项目尤其是非主业的投资项目必须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对投资项目应多角度深入研究论证、吸引多层次人员参与投资分析,项目决策应集体研究,并充分吸收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或企业投资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对于特别重大决策应考虑提交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后评价机制,强化后评价的效力,对投资失误项目要充分分析投资失误的原因、是否有弥补方式,对其他项目是否有警示作用等,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6.审慎开展金融产业投资业务。对电网企业而言,应积极审慎开展金融产业投资业务。一是引进相关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金融产业的竞争力。二是结合电网企业的优势,先内部后外部,金融产业在做好为主业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市场。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防范风险。四是有效整合金融业务,通过对银行(财务公司)、证券、保险、信托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五是尽量减少对金融衍生业务的投资,以规避灾难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