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零售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发展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零售业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零售业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医药零售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药品零售行业加快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与服务模式,探索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延伸服务,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居民用药经济性和便利性,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售药范围逐步放开及监管形式变化,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零售业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通过探索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的发展,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新格局里维护并且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率,能够在更好地服务人民与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建设上取得双赢的成绩。

(一)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也随着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我国医药零售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在不断的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特有的市场运行模式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①药品零售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我国的零售药店也一直沿用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强化,传统的药店也在销售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药品零售店的个性化经营和多元化模式的经营,目标更具有广泛性,将服务的群体扩大化,改变了以前的局限性的销售模式。致使我国药品零售商不断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进了医疗体质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使传统的药品零售商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②政府政策的不足

我国政府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有的药品零售商可能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药品零售市场准入太严但是市场监管太松,应该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在供给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安全等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问题,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让市场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到来为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商与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带动了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我国药品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多的便利。

第2篇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第3篇

关键词:零售银行业务;金融业务;业务发展

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且也成为我国亚洲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我国11家银行为实证,选择2012年二季度末影响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我国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供对策建议。

一、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定量分析。

1.指标选取

笔者借鉴国内研究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影响的重要程度,选取如下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2.样本、数据来源

3.实证分析

4.实证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一是每个银行零售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四大行和招行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二是最大的公共因子F1与营业收入占比、利息收入占比、营业利润占比和客户数的相关性高,说明要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

1.强化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目前,我国零售银行业务正处在全面起步阶段,各家银行争相发展,因而存在着盲目扩张、放松风险管理的不足。要不断健全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零售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2.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的方向应主要是致力于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

3.加快渠道建设,提高网点销售。分支机构建设和电子化并重,并逐渐转向电子化服务。各家银行应对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宪.零售银行业务———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战略支点[J].银行家,2006(12):46-49.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第5篇

>> 河南农村零售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创新研究 宁波大型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重庆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零售业创新发展研究 零售业商圈研究 中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及发展研究 对中国中小零售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零售业特性与零售业创新研究 零售业低碳化与促进中国低碳零售发展的政策选择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给中国零售业带来的影响 农村零售业市场前景看好 零售业借力农村较力外资 农村连锁零售业的SWOT分析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坚持“城市包围农村”的零售业发展战略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探析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零售业“达沃斯”金秋召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百度百科.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EB/OL]. http:///view/3186636.htm.

[5] 沈敏.“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上海农村经济,2011,(4).

[6] 中国零售业政策环境分析[EB/OL].中国经济信息网,2011-11-3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DB/OL]. http:///.

[8] 牛瑞芳.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2,(3).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2011年)[DB/OL]. http:// sdpc. /zjgx/W020111018605336353691.pdf.

[10] 王耀.2011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中国零售业白皮书[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3-84.

[11] 刘颖.东西部地区零售业的均衡发展[J].经营与管理,2008,(9):15.

[12] 商荣华.辽宁省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13] 张晓霞.中西部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6):20.

[14] 百度百科.专业商店[EB/OL].http:///view/233401.htm.

[15] 黄漫宇.中国农村零售业态变革分析——基于零售进化综合模型[J].农业经济问题,2011,(9):23.

[16] 李亚春.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1,(11).

第6篇

一、个人理财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点

回首2005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运作都不小。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做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重要战略部署;民生银行也已开始改革零售业务,在总行成立了“零售银行部”;2005年11月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为中信银行,去掉“实业”二字正是该行向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可见,各商业银行在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时,均把零售业务作为改革重点。

传统的银行零售业务中,资产类的住房抵押贷款受房地产泡沫及我国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存在较高风险;而汽车抵押贷款则因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而发展受挫,且二者都面临着“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进而制约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而个人理财业务因较少占用银行资金,不构成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无须面临呆账损失等风险,同时,个人理财业务因以客户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为其提供融资方案及产品、投资方案及产品、财务咨询等综合,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成为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根据国际经验,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一般都高于贷款类零售业务,无疑成为商业银行转向零售银行、改善经营状况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差距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而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则开始于1995年,在2003年以后才得到较快发展。可见,当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潜力巨大。究其原因,首先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的急剧增加,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不断旺盛;其次,随着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个人的风险保障需求也日益凸现,尤其是富裕阶层更加需要投资理财的专业服务以确保自身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再者,我国面临着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只有高效、合理、长期的个人理财服务,才能确保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里规划个人的收入、支出,这就使得个人理财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当前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均推行品牌化战略,各具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纷纷登场亮相,且营销手段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各种专属理财产品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和核心业务,在延伸服务、附加服务方面也各出高招。所以,商业银行不仅将面临着同业间的竞争,还将面临着来自证券、基金、保险、信托行业的竞争压力。但是,商业银行凭其先天的储蓄网点及客户优势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为了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应凭借其优势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来留住老客户,吸引高质客户。

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已经从单纯的储蓄、国债发展为各种期限及收益组合的代客外汇理财、代客人民币理财、投资或保障型险种、货币市场基金等等;理财服务内容也涵盖了商业银行业务及理财信息服务。但其观念、内容、服务规模诸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

首先,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存在体制差距。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来源,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才开始起步;再加上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不能介入证券、保险市场,个人理财还主要集中在业务方面,收益也多体现在手续费和佣金方面。

其次,个人理财产品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而言还相当有限,存在产品差距。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许多金融产品的利率都是统一固定的,金融产品之间的风险差异很难通过价格反映出来。同时当前理财产品在结构上也存在目标短期化、方案缺乏个性化,以及受到金融机构自身业务限制等问题,从而在产品设计上无法体现差异性、多样性。

最后,理财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存在人才差距。因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应具备各种投资知识、销售技巧,通晓客户心理。所以这种能够提供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理财服务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深入发展的瓶颈。

三、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研究

从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和差距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在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之际,抓住机遇尽快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研究:

首先,重塑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应重新规划银行现有的职能部门,设立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清晰的、专业结构综合性强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发展;同时,银行资源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向个人理财业务倾斜,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助推零售业务的发展。

其次,克服体制约束。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下,国内银行业可以用分业经营、混业咨询,分业管理、混业合作的思路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拓展与创新,努力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

第7篇

【关键词】沃尔玛 电子商务 零售业 变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提升至42.9%;而2013年的“双十一”,支付宝交易额突破了350亿,创下空前记录。这些数据无疑刺激了外资和中资零售企业,面临新的竞争,传统零售企业该如何接受挑战,如何布局电子商务战略是传统零售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零售市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网络零售规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而这个数据在2011年仅为4.4%。艾瑞资讯预测的中国未来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网购规模及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都会不断增加,网购市场空间巨大。

(2)电商企业及其用户规模。截至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同比增长21.7%;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量已达24875家,同比增长19.9%,这个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原因是随着价格战的大规模进行以及电商市场的不断整合,相当数量的B2C企业还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电商市场也将变得越来越有序和规范。同时可以看出,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和电商模式企业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购并加入该行列中来,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用户基础,电商自身的整合过程也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网络购物市场中。

(二)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萧条、受到网络零售挤压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零售行业渐显颓势,运动服装企业李宁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关闭了1200家门店;国美电器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上半年净亏5亿;大量传统百货商店无法应对高涨的租金和库存,纷纷关门。而传统的线下零售企业苏宁和国美却纷纷借助红孩子和库巴网以及自建的网络交易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走上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之路。

二、沃尔玛在华电子商务营销战略

2008年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沃尔玛在美国本土业务萎靡不振,但中国、智利等海外市场却高速增长,更为高速增长的是网上零售;由于之前缺乏对电子商务营销的重视,沃尔玛2010年约4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在线业务仅贡献了0.5%。这些都使沃尔玛深刻意识到了其在华电子商务战略的重要性,网上交易是一块不容忽略的市场,因此2011年起沃尔玛有了不少举动。概况起来,沃尔玛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布局主要由3个板块构成,即2011年6月成立的上海电子商务中国区总部,入股的1号店及深圳和北京推出的网上商城。

三、沃尔玛电子商务营销变革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变革观念,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在电子商务持续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只固守实体店,否则会沦为网店的“试衣间”。从目前电商市场现状来看,传统零售业进入电商市场并希望成为电商竞技场中最后的王者,就必须顺应电商市场的发展趋势。

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传统零售企业可依托淘宝、外包、自建平台等路径进军电商市场,企业对电商的理解不同,定位就有差异。1号店经营B2C百货,定位为“网上超市”,其经营方式、配送及供应链管理等与沃尔玛线下零售的格局正好可以互为呼应,因此沃尔玛靠收购1号店使其网上零售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线上大力推广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但就目前中国传统零售业电商发展情况而言,依靠平台发展的模式风险要远远小于自建平台的风险,尤其是对中小型零售企业来说,以第三方平台作为销售渠道、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的途径无疑更为稳妥。

根据消费结构选择商品。目前,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中销量最大的是满足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的实物货物,如衣服、饰品、化妆品及护理用品、图书、IT产品等。因此,在现阶段这些产品的购买率相对较高,可以选择这类产品来打开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1号店在这方面比较出色,它定位为“网上超市”,经营的都是人们需求量较大的日常产品。企业开展网上购物还要注重三个方面,商品品类的多样化和及时更新,支付方式多样化,运输范围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

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制胜的核心武器,网络的跨时空性可以让企业的形象和文化传播得更广、更快、更有效。沃尔玛经过几十年的成长历程,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在服务方面,沃尔玛坚持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坚信“顾客第一”是其成功的精髓;在价格方面,沃尔玛实行“天天低价”,薄利多销,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喜爱,沃尔玛的“低价”形象也促进了1号店的发展。

四、总结

沃尔玛的电子商务之路告诉我们,面对电子商务势头不减和长期发展的趋势,如果不提高重视,就只能看着市场利润的蛋糕被别人一点点地蚕食直到侵袭自己的老本营,因此,发展电子商务是传统零售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零售业只有顺应趋势,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与发展。庆幸的是,不论是外资传统零售企业还是中国传统零售企业都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当中,有超过三成企业已经开通网上商店。苏宁旗下的苏宁易购商城经过2年的发展已经在2011年1季度在B2C市场份额中排名第7,取得不俗成绩,现在又转型为苏宁云商,实行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争取在不断地变革中求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零售业态;业态规模发展指标体系;便利店;百货店;超市;专业店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4-0017-08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结构、价格政策、销售方式、店铺选址、规模及形态等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种类化经营形态。从广义角度分析,零售业态包括商品零售业态、服务零售业态和餐饮零售业态。狭义的零售业态主要指商品零售业态。本文以狭义零售业态为研究范围。

关于零售业态发展的研究,国内外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外比较著名的是美国零售专家罗伯特·F·卢斯提出的零售业态变迁的五大理论:零售轮转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淘汰论、辨证过程论和生命周期论。这五大理论被多数人所接受。国内学者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鲍观明(2006)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研究、为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构建了综合模型;张亚越(2006)关于零售业态发展创新的研究、提出我国零售业态创新的途径;孙璐(2005)关于业态发展结构的研究,提出零售业态结构均衡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率。这些理论主要从较长的时间阶段对业态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式或发展途径进行研究,但缺少实证研究。刘晓雪(2009)对中国零售业态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取了全国各业态的三年总体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和动因。

二、区域业态规模发展指标体系的确定

关于零售业或零售企业发展规模指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确定方法,但在各种关于产业竞争力比较指标中有所提及。以岳中刚(2005)为代表,在零售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提出反映产业竞争力的规模指标包括:零售业从业人数、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企业资产、零售业销售额占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零售业销售利润率。在马惠(2006)为代表提出的零售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提出反映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产业规模指标包括:零售业增加值、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固定资产总额。我国政府统计部门从企业的角度以及方便统计原则,对零售企业规模指标进行了明确。

基于本文针对商品零售业态的研究,业态反映的是零售业的经营形式,各业态之间不能以行业进行区分,因此既不适合采用产业竞争力的规模评价指标,也不适合采用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本文提出用较能反映业态整体规模的三个指标类进行评价,包括规模发展总量、规模发展速度和规模发展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三、数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

为了对商品零售不同业态在全国主要区域进行规模发展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以《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2010》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提取和处理分析,《年鉴》中统计时期为2010年和2009年年末数据。由于部分省市区和部分业态数据的缺失,在全国七大区域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省市区。如华北选择北京、天津、河北;东北选择吉林、辽宁;华东选择上海、江苏、浙江;华中选择湖南、湖北;华南选择广东、福建;西南选择重庆、四川;西北选择陕西、新疆、青海。

业态选择上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主要选择有一定数据沉淀的四大业态:便利店、百货、超市、专业店。考虑到零售业态发展规模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类型中主要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各业态规模发展研究运用SPSSl7.0,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再根据公共因子得分对各地各业态的规模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

四、区域主要零售业态规模发展实证分析

(一)区域便利店业态规模发展分析

1.统计数据及公共因子提取

我们提取了2010年全国主要区域省市区便利店业态规模统计数据(由于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便利店业态数据缺乏,西北地区只提取青海省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表2,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方差达90.4%,方差贡献超过80%。

为提高公共因子的解释性,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可看出公共因子F1在从业人员、门店总数、零售总额、营业面积上均有较好解释。F2在门店数增比、从业人数增比、营业面积增比、零售额增比四个变量上有较好解释。F3在直营比变量上有较好解释。因此F1代表规模发展水平的公共因子,F2代表规模发展速度的公共因子,F3代表规模发展方式的公共因子。

2.全国区域便利店业态规模发展评价

表4为全国七大区域主要省市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与排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权汇总,得出各省市区的综合得分及排名。此排名主要反映了各业态在各地区的主要规模发展的整体情况,但并不能作为评估地区业态发展优良的绝对指标。因规模发展方式公共因子对累积方差的贡献较小,表中未进行排名。

统计数据表明便利店业态在全国区域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表现出以下特征。

(1)各区域规模发展总量相差大。从规模发展总量公共因子得分可看出,上海便利店规模总量全国最大,得分远超过第二名的广东。统计数据可看出上海2010年零售总额达95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便利店业态销售总额的45%,分店总数约占全国便利店总数43.9%。广东、浙江、北京、四川等省市便利店规模总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湖北、湖南、吉林、青海等省市便利店规模总量较低。湖南省全省2010年仅6家分店,与上海6234家分店形成鲜明对比。

(2)华东地区规模继续扩张,中、西部地区规模出现萎缩。从规模发展速度公共因子得分和统计数据可看出,只有浙江、江苏、上海规模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正增长,浙江省2010年全年便利店业态零售总额增幅达45.6%。而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部分省市出现负增长。广东省全年便利店业态零售总额减少62.6%,四川省减少84.6%,湖南省营业面积减少94.9%。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便利业态虽然分店数量、营业面积、从业人员都有负增长,但零售总额却出现了131%的增长。

(3)大部分地区采用直营扩张。从规模发展方式公共因子得分可看出,大部分地区便利店业态采用直营的扩张方式。浙江和河北两省得分最低,其直营比分别为23%和26.3%。

(二)区域百货店业态规模发展分析

百货业态作为传统业态在中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在全国各地区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与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具有较大差异。我们提取统计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方差达88.106%。因为篇幅所限,其统计规模指标数据不再列出。表5为全国七大区域主要省市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与排名(其中辽宁省、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货店业态数据缺失未提取)。

统计数据表明百货业态作为传统业态,在各地区发展出现以下特征。

1.大部分地区均有规模总量及总体发展突出的省市

从3个公共因子得分及排名可看出,华南地区广东省,华北地区北京市、河北省,西南地区重庆市、华中地区湖北省在全国的百货业态总体规模及发展速度都较稳定,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重庆市的百货分店为全国最多,达254家。广东省2010年零售总额达352亿元,比排第二的北京市多出100亿元。天津市因其6.67倍的门店扩张速度在规模发展速度公共因子上得分最高,同时使得总体综合排名提升到第二位。而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的百货业态规模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上海市13家百货分店与重庆形成较大对比。在发展方式上,大部分地区均以直营为主,规模发展方式公共因子上得分相当。

2.地区类的规模总量差别比较明显

虽然各地区均有规模较突出的省市,但地区内的规模差距非常突出。仅以零售总额为例,福建省2010年全年百货业态零售总额仅为广东省的2%,青海省百货业态零售额仅为陕西省的6.48%,四川省百货业态零售额仅为重庆市的1.74%。天津虽然发展速度全国第一,但总体规模很低,其百货业态零售额仅为北京市的0.8%。从规模发展速度公共因子得分也可看出,有些规模非常落后的省市其发展速度较快,如天津、四川、湖南、上海等省市。

(三)区域超市业态规模发展分析

在中国,超市业态先于便利店业态出现,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主要以6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超市为主。最近10年,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开始在发达省市迅速扩张。为了反映一般超市的发展情况,我们提取2010年各省市区(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超市业态数据缺失未提取)6000平方米以下的超市统计数据(大型超市不在此列)。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方差达84.33%,其余因子特征值不明显,没有被提取。其中公共因子一方差贡献为48.6%,公共因子二方差贡献35.7%。表6为全国七大区域主要省市2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与排名。统计数据表明一般超市业态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具体如下。

1.华东地区一般超市业态规模突出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规模总量公共因子得分很高,其规模总量各指标数据与其他地区形成较大差距。如2010年,三省市门店数量占提取的各省市门店统计总数的56.6%,零售总额占提取的各省统计数据总和的69%。排名第一的上海市超市业态年零售总额为排名第五的重庆市超市业态年零售总额的近18.5倍之多。此外,从各因子排名和综合排名可看出,华中、东北、华南地区一般超市规模发展相对落后。

2.西南地区超市业态发展态势良好

西南的重庆、四川两省市不仅规模总量排名靠前,其规模发展速度也位居各地区前列。四川省年零售总额增加106%,营业面积增加75%,门店总数增加59%。数据表明:超市业态总体在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但地区内各省市之间呈现相同发展特点与趋势。

(四)区域专业店业态规模发展分析

专业店以销售某个产品大类为特点,如药店、电器店、化妆品店、家具店等,由于其同类产品选择余地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10年来,全国各地专业连锁店迅速崛起,为地方的商品零售市场带来活力。我们提取统计数据(青海省相关数据缺失未提取),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达80.9%。其中公共因子一方差贡献为45.9%,公共因子二方差贡献为21.5%,公共因子三方差贡献为13.5%。表7为全国七大区域主要省市区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与排名。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专业店在最近10年才得以快速发展,在各地区专业店业态却呈现出相对均衡的规模发展格局。

1.各地区发展规模总量相对均衡

从规模总量公共因子得分可看出,广东和江苏两省规模总量得分领先,门店总数均超过万家,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094.9亿元和1706.2亿元。其他省市区总体规模相对均衡。华东地区浙江省,东北的辽宁省,华北地区北京市、河北省,华中地区湖南省规模总量排名靠前,各地区差别不大。如浙江省全年零售总额为583.7亿元,辽宁省为406.3亿元,北京市为627亿元,上海市为497.5亿元,湖南省为421亿元。同时各省门店总数也差别不大。唯一相对落后的陕西省,门店总数仅392家,全年零售总额为49.5亿元。

2.个别规模总量低的省市区发展速度较快

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扩张速度领先,营业面积扩张三倍之多,虽然总体规模相对排名靠后,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其总综合得分排在第二位。华北地区天津市因所有规模扩张指标均出现增幅,使规模扩张公共因子得分排名第二。另外,规模总量相对落后的新疆、福建等地扩张速度排名靠前。

五、全国区域商品零售主要业态规模发展现状成因

虽然各个业态在各区域表现出不一样的规模发展状态,但从业态发展历史与理论角度来看,区域业态之间的规模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一)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规模发展阶段不同

在中国,百货业态与专业店均属于传统业态,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其百货业态早已进入衰退期,但中国的百货业态在20世纪90年代的激烈竞争洗牌之后,通过业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许多地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型百货集团繁荣昌盛。如重庆的重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的广百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店通过最近10年连锁化的经营形式,使得这种古老的零售业态在中国进入繁荣鼎盛时期,数据所显示的各地区发展规模总量与发展速度均较均衡,充分说明其成熟的生命发展现状。

超市与便利店业态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属于新兴业态。虽然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从全国各区域规模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不稳定。如华东地区各省市便利店和超市业态均较发达,西南的重庆、四川省超市相对发达,广东的便利店相对发达。同时新兴城市或地区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如天津、辽宁、河北等地超市业态发展速度较快。

(二)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地区业态发展程度

业态的发展与成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居民的消费水准和消费需求会有明显差异,收入水平与零售业态的演变关系密切。表8表明了不同业态和经济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便利店与超市虽均为新兴业态,但便利店需要较高的经济水平才能带动发展。

表9为2010年各地区主要省市区人均GDP数据及规模总量优势业态的比较表,其中将规模因子排名前6名的业态进行列举,空位表示该区域没有规模优势业态。从表9可看出。各地区主要省市人均CDP均已超过3000美元,但超过6000美元的省市全国只有7个,这7个省市其便利店整体规模总量位于前8位,其中5个省市便利店规模因子排名位于前6位。同时,人均GDP低于6000美元的省市其便利店发展也受阻,大部分地区规模发展出现负增长。超市业态对经济水平的要求低于便利店,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整体超市规模总量较为突出。经济发展地区,如西南的重庆、四川等省市超市业态规模总量也较大,全国各地区超市业态出现明显正增长,业态整体出现良好发展态势。百货业态发展对人均GDP的要求最低,即使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仍适于百货业态的发展。从表9中可看出,华中的湖南、湖北百货业态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三)要素投入变化导致各业态规模的变化现阶段,各业态在各地区的规模总量及发展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大程度是由于要素投入在业态之间的转变(见表10)。

通过表10可看出,2010年全国零售整体要素投入规模与2009年相比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总店与门店总数仅增加1%,从业人员增加7%,零售面积增加8%。但各业态之间要素投入的变化却较大,如折扣店门店总数减少18%,便利店总数减少10%,百货店门店总数减少20%,而大型超市门店总数增加154%,专卖店总数增加15%,相应人员和零售面积也发生较大变化。业态的规模转移主要发生在各地区内部,如广东省便利店门店总数减少28.5%,百货门店总数增加5.2%,专业店总数减少18.3%,一般超市总数减少44.2%,大型超市总数增加26.2%。再如浙江省便利店总数增加34.6%,百货店总数减少35.8%,专业店总数增加8.1%,一般超市总数减少28.3%。值得注意的是,业态投入要素转移后,其产出总体实现较大增长,2010年全国零售业态销售总额增加23.1%,销售额的增加一方面来源于经济增加带来的消费增加,另一方面因为业态规模发生转移后更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刺激了消费。如经济不发达地区减少便利店投入,增加超市投入,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并且更愿意接受一站式购齐的消费方式。

(四)选择直营或加盟的扩张方式对区域业态的整体规模发展水平影响较小

从四大业态的分析显示,规模发展方式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均较小,最后的得分排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规模总量公共因子和规模发展速度公共因子。某种程度反映扩张方式的选择对区域业态的整体发展水平没有实质性影响。如浙江省便利店发展规模和速度均位居前列,其主要采用加盟的扩张方式使得规模扩张方式因子得分最低,但浙江省的整体排名仍位居第二名。直营与加盟方式的选择可能与业态的资本、技术投入与管理水平要求有较大关系。百货业态需要的资本投入与管理水平要求较大,大部分百货企业为保证经营成功率选择直营方式。专业店由于其产品线较深,产业链的技术与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很多专业店选择了纵向一体化,直营方式更能帮助实现管理与技术的统一化。一般超市和便利店资本投入相对较低,技术与管理要求也相对较低,两种扩张方式均可。

六、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各商品零售业态规模指标统计数据分析可看出,各业态在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规模发展特征。便利店、超市等新兴业态各地区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百货店、专业店等传统业态各地区之间发展相对均衡,百货店各地区内的发展不平衡较严重。同时各地区各业态规模发展总量与规模发展速度均表现出个体差异性。这些发展特征与各业态在我国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也决定了地区业态发展程度,同时,消费需求的适应性使得各业态的要素投入在地区内发生规模转移,从而直接影响业态的规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