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建设信息管理

工程建设信息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程建设信息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现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新疆山口水电站工程规模属大(2)型,工程等别为II等。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主要承担发电和反调节任务。电站最大坝高51m,水电站总库容1.21亿m3,装机容量141MW。

1.2 现场管理机构

该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多,质量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山口项目部与各单位之间来往信息繁多,为此,山口项目部根据工程建设管理需要设置了3项目分部和2室,即碾压砼重力坝项目分部、粘土心墙坝及厂房项目分部、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项目分部,分别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与协调;档案室(2人),主要负责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及所有工程建设信息的管理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山口项目部的后勤保障、各种接待以及精神文明等工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1.3 制度建设

为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山口项目部针对各部门的不同岗位制定了岗位职责,使责任落实到个人;针对设计、监理、承包人等参建单位的来往文、函按照文件类型制定了专用处理流程;对工程监理工作实行月考评制度,考评达到优秀时给予奖励,激励了监理工作积极性。以上制度的建立对于信息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 信息管理

2.1 信息管理体系

山口项目部对现场的有效控制,通过对来自内、外各种信息的传输有效地组织和控制来实现。山口项目部档案室集工程档案资料与信息管理于一体,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并检查和督促执行,协调和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建立和运行维护信息处理工作平台,组织其他工作部门协同收集、处理信息,负责信息的分类、传递、整理和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制定了《档案信息人员岗位职责》《信息管理办法》《保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

2.2 信息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山口项目部根据《档案法》及有关业务建设规范,遵循水利工程信息档案的形成规律和体系结构,规范、统一了项目法人、监理机构、承包人常用表格的格式及审批程序、使用方法等;规范了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期的信息行为,统一了各方往来文件格式,保证了施工数据的一致性。

2.3 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处理是指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信息规划和组织工作的总称。通过对信息有效的规划和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得进行项目控制和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2.3.1 原始数据收集

掌握信息来源,明确信息收集的时间和次数或数量,并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和真实。原始数据的收集包括可研、初步设计、施工承包合同等相关文件和进入施工阶段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发出的信息、施工记录、各种会议记录、纪要、各类验收信息等。

2.3.2 信息的加工、传递

该工程参建单位多,信息流通量大,各参建方的来往文函登记都要经过档案室的登记。在施工高峰期山口项目部每月来往文、函平均在280份左右,档案室对各类来、往文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施工单位的文件按照单位工程分为4个登记本,监理和设代各一个登记本,每个登记本又按照文件种类用口区纸分开,这样每个单位工程的每一种文件都一目了然,便于查询、统计。对每次来的文件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分类登记、传递,先登记、传递需审批处理和有处理时间限制的文件信息,再登记、传递传阅、报备类文件信息。

2.3.3 信息工作

对于工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重要事件,山口项目部以简明、扼要的建管简讯形式,及时在局域网建设管理要闻模块。山口项目部还按旬编写建设管理信息在局域网上,及时反应本旬工程进展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2.4 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信息技术在山口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大量数据处理的需要,应采取措施,使信息处理由传统的方式向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方向发展,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以及信息对项目目标控制的作用。

2.4.1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为满足工程建设信息化要求,伊河建管局(项目法人)于2006年2月成立了信息中心,建立了由几个局域网系统组成的覆盖全局的信息网系统,承载着建管局协同办公系统、伊河电网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综合人事应用系统、综合办公应用系统、网站管理系统、工程监控专用系统及各项专栏网站的运行。

2.4.2 信息技术在山口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已在山口水电站工程中应用的有OA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综合信息平台、党建与精神文明专栏和网络会议等。协同办公系统,主要用于全局内部各部门间业务往来协同。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工程建设期间所有文档和合同进行管理,实现了合同数据维护、各类文件登记、处理、查询、归档、维护、报表生成等各项档案数字化管理功能,在建管局内部改变了依靠纸张传递办公的现状,方便了全局各处(室)、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协同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和查询各类信息。党建与精神文明专栏为大家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3 效果

通过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有针对性地应用局域网络系统,使各类文件有序处理,信息资源快速传递 、共享,缩短了文件审批时间,数据统计快速、精确,各类信息流转畅通无误,为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提供了保障。目前,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运行情况良好。

4 结语

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是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信息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档案室,各种信息的畅通要靠参建各方所有人员的共同协作。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新疆伊犁特克斯河山口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由水利部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05.

第2篇

关键字: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信息时代中国,通信网络带来了快捷的信息交流,这样的交流造成企业级大数据的需求。为满足这些数据的交流及存储,有效的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被完善和改进。

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用户对管理软件的需求。用户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渴望与需求永无止境,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发展与领先。不断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进行分析改进,提高通信技术水平,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种类项目的管理水平,必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获取系统需求的方法

项目软件项目开发小组通过直接参与用户的项目过程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以这种方法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用户的反馈。

1.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描述

系统在经过初步分析后,系统可以初步分为以下六大模块:其中包括需求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资源调配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设计管理模块与审计管理模块。

1)需求管理模块

需求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录入用户的需求、上报以及需求的审批工作。

2)立项管理模块

立项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受理已由设计所上报但未审核的设计,并提交主任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通知采购进行材料采购。工程立项向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下达项目任务书。

3)切块资金管理,施工队伍管理。资源调配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受理来自需求部门上报的需求,填写直接调配单,上报室主任审批,下发直接调配单,并对调配反馈记录进行管理。如果是工程项目,则填写方案建议书及设计委托书,并分别提交室主任审核,下发设计委托书至设计所,负责维护“可调配资源”库。工程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受理项目任务,下达施工任务,工程停工、延期、变更、结算管理。设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由所长受理设计任务,分派设计任务(也支持自动分派或设计员主动请领的模式),审核设计文件,将设计文件上报到投资项目计划室,系统支持存在多个设计所(县局)的情况。审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审计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文件,并负责上传到工程建设室及施工单位进行审核,通过后交与审计负责人进行审批。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流程的设计

待功能设计完成后,系统功能己经划分清楚,系统结构也已经确定。就需要开始对整个项目的管理系统流程进行全面的设计,流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细化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流程设计系统行为,并用形式化语言来描述设计结果。流程设计分功能模块进行,一般将功能模块分解成多个状态,通过对状态中的表单和用户的操作要求进行详细定义,作为最后模块开发的依据。通过相关的研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流程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需求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需求管理模块涉及部门可以是各个需求部门,只要配置一般需求提出岗位即可,涉及岗位:需求管理岗、投资计划岗、计划室主任、需求审批岗。如图2所示列出了需求管理模块的流程图。需求管理流程主要实现由需求管理岗录入需求,其中的需求可以来自各个需求部门,需求管理岗提出需求后,可以选择是否要经过本部门的需求负责人审批,需求负责人一般是各部门的领导,经过需求审核,完成需求上报。

2.2立项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立项管理模块主要是投资计划项目的使用模块,它是由投资项目管理岗和资项目室主任使用受理、审核、立项组成。

2.3资源调配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资源调配管理模块主要涉及部门是资源调配室,其中主要由资源调配管理岗、调配室主任进行资源调配和设计审核。

2.4工程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工程管理模块的的使用部门是工程建设室,由工程建设管理岗和工程建设审批岗完成从项目受理到任务派发的一系列活动。

工程管理人员在受理项目后,首先需要查看项目的采购状态,从而去确认己经发起采购则填写施工任务书,并报主任审核同意后下发施工任务到施工队,施工接到任务开始施工过程。工程管理岗主要实现项目受理、停工管理、开工管理、复工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延期管理、结算管理、施工用料管理、进度管理、查询上报等;工程审核岗主要实现审批、签发、查询、统计。

2.5设计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设计管理模块主要涉及设计所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设计所所长和设计员对设计相关的表单进行处理。如图3所示列出了设计管理模块的流程。

2.6审计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审计管理模块是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管理和审计审批使用的,它所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初审、复审、起草审计报告和决定。

三.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生命全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营等全过程。其中涉及办公、财务、设备等多个环节。是一个需要各单位全面协调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如工程建设的进度、 质量与控制,还要完成工程设计、设备与材料管理以及档案等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文档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才能对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料。如工程项目中的会谈纪要、合同文本、各种原始工程文件、各种工程报表以及工程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信件、用料单、记工单、索赔文件等等。这些相关文件信息均由文档系统输出。因此,建立有效的文档管理系统,可以让系统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查找到相关工程资料,提高通信工程系统运营的效率。

通信工程项目文档管理在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可交付的重要文件,项目文档记载了项目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状态下的表现,是项目所涉及的主管部门,计划部门,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基础。项目文档管理常常包括建立资料特征编码和建立索引系统。比较规范化文档管理的特征是表达能力比较强、用户支持的资料特征编码。在通常情况下,通信工程项目编码体系一般要求要有统一的编码系统,这样可以区分系统各项资料特征与种类,实现计算机处理和人工处理的相同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化;人防工程;信息化控制;建设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20

0 前言

国防工程内部的核心支撑单元便是人防工程,其中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在特殊情况下直接令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因此,不同地方层级政府有必要不断加强对此类事务的关注力度,积极做好长期试验准备工作,依照如今我国经济协调化发展局势和城市结构特征,重点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

1 人防工程建设的内涵机理和时代特征论述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认证,所谓人防工程,就是在战争阶段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果的防护工程。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日渐加快背景下,想要切实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能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提升国家综合防卫潜能,避免以往自然灾害和防空问题频繁衍生,造成的城市建设落后危机。

事实上,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过后,经济和科研实力获得全面新生,特别是在信息化操作系统的支持作用下,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结构开始呈现出安全质量高超、幅员广阔、安全管理效益完善、设施种类完善等全新特征。如今该类工程项目已经得到专业机构可行性论证,已经紧锣密鼓地朝着抗灾救灾的民防工程形式过渡转变,如此一来,才能更加妥善地迎合战时防空和平常城市经济建设等需求。至于其表现特征则具体细化为:首先,全面投入到国家自然、战争突发灾害事故之中,避免对国家经济实力造成严重摧残。其次,人防工程将时刻被国家认定为城市改革建设的首要任务,唯独不同城市区域安全繁荣,国家才能够真正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舞台中展露头角。再次,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时刻保留显著的长期性,相关施工人员有必要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其整体防护潜能之上,为了避免消耗过多的成本费用,平常要在保养维护技术研究上多下工夫,尽量采取平战有机融合的建设适应方针。最后,城市人防工程本身的社会和商业应用价值,也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成员的全面重视。

2 日后我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策略解析

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特别是在城市开发面积全面扩张过程中,居民生存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等,都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挑战危机。同时,我国农业耕地资源处于不断缩减局势之中,加上工业厂区和交通枢纽的不断修建,相信今后农村人均耕地资源将无限度缩减下去。由此看来,想要妥善地适应如今紧迫的城市空间科学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诉求,开展全新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信息化管理研究活动,显得极为必要。

2.1 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全面收集和科学开发利用

人防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指挥职能,从宏观层面上制定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从技术层面上研究提出建设标准、规范和功能。

第一,空间数据,强调的是城市人防工程的区域分布特征。其核心表现形式便是图形图像,技术人员大多数会借助特定比例的地形和地下工程规划图作为指导媒介,全程配合实地勘测和数字化扫描技术,以及Mapinfo数据格式作为矢量标准,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矢量地图库结构。

第二,属性数据,则可细化出建设、工程管理、工程实际建筑面积、规划周期、结构形态、实际高度和埋深、报废时间、周边居民生活状况等内容。技术人员在提取该类数据期间,则可考虑结合人工记录档案等不同路径,将MapX转化为嵌入式开发校验平台,将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图形的一切指导功能发挥完全。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这部分地图数据的分层管理显得极为必要,要求规划主体依照现场地物资源专题特性、人防办公业务规则和图像编辑输出条件等,作出应有的信息化改造准备工作。

第三,如今我国城市不同层级人防系统指挥平台和通信网络硬件资源建设等,都已经覆盖落实,今后的工作重心也将转移到软件资源研发层面之上,特别注意要紧紧依照防空信息化改革规则,有机强化对人防数据工程、指挥辅助决策、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软件的开发力度,利用人机结合的人防指挥智能化操作平台,快速地将敌情和我国国情等信息融合集成,最终满足筹划决策和现场指挥协同的需求。

2.2 及时培养保留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人防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

伴随着国家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理念的普及,数字城市人防工程开始被赋予全新的发展内涵,所以针对内部系统运行流畅性和信息管理安全性加以修缮管制,也显得十分紧要。想要完成该项任务,就必须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培养出专业技能和素质全面的人防信息化人才,在此期间,不同层级人防机构因为承受编制和介入渠道限制,使得专业人才紧缺隐患深刻凸显。因此,今后必须深刻依靠国民教育提升城市人防信息化人才素质开发起点,一旦说编制人员名额产生空缺,就立刻优先招聘部分保留高超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技能的本科毕业生。另外,对在岗在编人员,要注意发挥信息化装备对人才的催生作用,积极运用人防指挥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新装备,紧贴任务需求,广泛开展信息化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人防在国防工程中的指导辅助地位异常深刻,长期承接着不同区域防空防灾等职责,当中涉及到城市交通、市政设施、土地规划、城市防灾等复杂性问题,缺少国家法律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将难以长效运营发展下去。因此,日后我国必须加大城市人防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成本投入力度,真正彰显出其为战而建、为民所用的价值地位。

参考文献:

[1]曲亚萍.人防工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信息,2009,35(33):86-98.

[2]皮安文.人防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31):88-97.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工程建设也逐渐向着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缓解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难点,它克服人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大幅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能够科学、高效的开展。因此,推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实现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等外界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化和完善。

一、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显露出来,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资源,也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对比较低下,信息技术的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施工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施工企业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局域网络,实现内部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的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它的覆盖范围上,目前信息技术并没有运用在整个行业之中,仅局限在部分的企业或者某个部门,没有与工程建设管理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无法在行业内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面相对来说还比较狭窄,集中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前期,即招投标阶段以及成本预算阶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在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更深入的发展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1、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技术将在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信息等要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储存,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整理,同时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在信息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它能够有效的避免人工操作中出现的失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大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简化了管理的流程和繁琐的程序。

2、加强各个环节监督与管理

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相关的事宜,部门之间在信息资料传递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这为工程建筑的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了便利,使得管理人员及时、全面的掌握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对建设的质量、成本等关键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3、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信息风险的发生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对于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还无法保证信息能够及时的传达,如果信息反馈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信息风险的发生。而通过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的构建,各类信息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反馈,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三、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1、数据分析

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稻菪畔,若果单靠人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测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也无法完全保证数据的准确程度。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计算机对各项数据检修工分析和运算,建立起相应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程度,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工程数据库,实施进行数据的更新。

2、施工管理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前期以及施工成本、材料管理的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收集整理,有效的保证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1)在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首先是体现在招投标阶段,通过信息技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能够尽量减少在工程量清单中出现缺项、漏项的现象,保证了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有利于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其次是在施工图纸设计方面,信息技术对各项要素的收集分析,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使得工程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2)施工材料采购中的应用,施工单位在掌握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所需施工材料的规格及数量,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中,形成完整的项目采购清单,能够有效的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清单中的数据自动转至工程预算之中,科学的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3)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将工资支付系统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按照工作时间进行工资金额的支付和审核,将劳动力的成本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对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直观的图表形式体现出来。施工单位通过对其中数据偏差的分析,可探寻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正成本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3、财务管理

财务工作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误差和滞后性,为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信息技术形成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会计人员开展预算编制、成本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信息技术能够对财务往来进行储存备份,方便后期的查找与核对。

4、竣工收

在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发现在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及相关的施工记录进行检查,最后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验收报告,运用信息技术对各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文件上报相关责任部门。

四、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就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施工企业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其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和运行模式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1、制定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起相应的发展战略。充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提前预测,并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制定出完善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确定在每个阶段内的发展目标,不断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2、构建多层次信息管理平台

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其中涉及到了工程建设施工的方方面面。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部门承担的责任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起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平台。开发不同的应用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工程建筑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在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平台上,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带来的弊端,逐渐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向平行交流方式转变。

3、加强管理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在推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素质的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变革,因此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不断的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形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项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传达,推动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强学.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2期.

[2]孙蓓蓓,张光芳.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09期.

[3]任海威.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24期.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信息管理;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资源――工程造价信息,是反映建筑市场上建筑产品价格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的统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造价信息是指已建成的和在建的有使用价值和代表性的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单位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等建筑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单价分析等资料。从广义上讲,工程造价信息是一切有关工程造价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动的消息的组合。在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并呈现出种种不同特征。人们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运动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

一、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特别是在工程造价体制改革后,国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逐渐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同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工程项目编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因特网的普及,国家也开始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定期价格信息及其产业政策,为各地主管部门、咨询机构、造价编制和审定单位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这个差距存在于整个建筑业,具体说到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估算指标缺乏

我国多年以来一直实施概预算定额制度,概预算定额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但投资估算指标却相对缺乏。虽然各专业设计院,如冶金、轻工、公路工程等设计院积累了一些估价指标,但民用建筑的估价指标几乎没有。因此,投资估算指标的缺乏是我国建设项目估价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实施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推行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信息技术支撑标准化。目前,由于国内对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对封闭、各自为战的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还有不少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表面信息,忽略深加工。

(三)信息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信息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信息来源渠道少,使得对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因此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

(四)企业缺乏信息收集、管理与应用的能力和意识

由于定额一直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编制,这就使得其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所以,企业缺乏收集、积累工程造价信息的意识,再加之资料整理、建档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有限,最终导致一些工程完工后没有具体的工程造价资料保存下来,进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五)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

现在工程造价信息网多为定额站或公司介绍、定额、价格信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等,而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却相对较差。很多网站仅将造价信息在网上进行登载,而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纵横向比较,使得信息的效用降低。

(六)信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未能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接轨

目前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仍然是按定额模式进行的,并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仍未普及到所有建设项目中,使得我国目前工程造价信息资料不能与清单计价模式相衔接。

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收集渠道

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工程数据收集渠道,提高企业参与意识,使各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及每个概预算人员都意识到工程数据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把工程数据资料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和上报。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地对所收集的工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测算。此外,充分利用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定期各类工程造价指标和工程造价指数,实现所有网络会员数据共享,以此形成上报信息――汇总信息――信息――接受信息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二)完善与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相配套的法规和制度

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造价信息指标体系。尽管工程造价信息随着工程类型、结构、地点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区别,但在采集、加工时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编码会严重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从市场的角度看,建筑物也是商品,对商品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是加强对其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根据本行业现状,制定科学的、统一的、适用的、完善的行业信息指标体系,兼备集合性、可分解性和可扩展性。尽快建立一套兼顾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以加大行业内横向联系,扩大信息范围和数量,提高信息质量。

要建立统一的造价信息申报制度。全国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站一直是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主要部门,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打破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造价信息申报制度,尤其注重造价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三)转变政府职能,鼓励支持非官方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工程价格的确定开始成为一种市场行为,这样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有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竞争。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当减少具体的技术性工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的管理和监督上,让相关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另外,我国有众多提供造价咨询和服务的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在严格资质审查、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其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以促进工程造价咨询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和维护

要确立正确的工程造价信息网建设目标。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全开放、全交互、全动态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因此,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中介机构和施工单位、建材生产商、供应商的需求并且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多地域、多部门互联的信息交换服务,把建库、管库、联库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建成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和为各类建设工程企业服务的“建设工程造价决策支持系统”,建成面向市场服务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要全面分析用户需求,分期进行网站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如定额系统、价格信息系统、造价指数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具体到网站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的用户需求分析,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和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首要目标是完成信息网的信息资源调研,完成信息网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整理、编制工程造价基础数据,完成信息模式的制定。建立信息平台,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网模型。其次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内部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应用于信息管理,使信息管理的全部流程实现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到的自动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对各类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录入工作,编制各类数据的标准编码,建立各类工程造价数据库,逐步探索和建立起工程造价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内局域网的信息共享。最后是通过与Internet网的连接,将信息网并入Internet网,使各地的用户可通过Internet网访问造价信息网,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和信息异地传输;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造价数据库,完成大部分基础数据的整理、录入工作;建立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制度,逐步实现建设、生产、营销、管理的良性循环。

要注重运营维护,提高服务质量。为了能更好服务于社会,为我国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在建成和运行后,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期来断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注重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更新。基础数据的整理是信息网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对各类有关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数据进行类别划分、数据标准编码的编制、数据库结构的建立等基础性工作。对基础数据的类别划分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数据标准编码的编制要注重惟一性和扩展性,数据库结构的建立要注重考虑数据的层次性。

其次,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努力建立信息源单位,开拓新的信息源,扩大信息源渠道,服务于社会。只有通过逐步扩大工程造价信息网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容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窗口的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丰富、实用、及时、准确的建设工程信息,满足建设工程的各种需要。同时还应该注意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分析,重新整理、分类和录入。另外,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使有限的信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再次,要注意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网络在进行信息传输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应该成为信息网管理和维护的一项关键任务。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的FTP服务、安全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安全审查制度等一系列的安全策略,建立系统防火墙,以防止黑客的侵扰。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托于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应对工程量清单模式,工程造价信息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创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加快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惠雅莉、周作涛.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网络化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

[2]、崔志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4).

[3]张鑫华.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信息管理[J].大众商务,2009(8).

[4]陈梅、郑敏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5]车春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行业的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动力,一是行业内在的需要,二是行业外部的促进。当前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建设行业的内外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发挥建设行业的传统作用,创新建设行业的价值,必须将信息化结合到建设行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建设工程管理是建设行业工作的中心,是调节和规范建设行业的根本性工作,当前应该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打造出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新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是系统工程,要对当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有所把握,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进而形成建设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措施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更能适应实际的需要,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各类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最终实现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一、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成果

我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开展的时间晚于世界发达国家,但是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努力,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网络,形成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规范,并在一些建设领域与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验证了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价值,使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建立在行业和企业的管理工作之中。我们在看到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在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整个行业对于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还存在模糊的现象。大多数建设企业对于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在于简单地配备计算机和局域网构建,而对于深层次的价值、技术和方法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第二,缺乏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当前不同区域、不同体系、不同企业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标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基础性公共信息化管理软件和信息标准还没有形成,这会导致各类信息在各区域和各企业间存在利用上的困难,不但容易出现不兼容的问题,而且会给后续的加工、处理和应用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碍。第三,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范围尚不能覆盖整个工作流程和体系。很多企业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仍然以单机的信息录入与处理为主,这会影响建设工程信息的检索、加工与应用,同时没有接入网络的单机信息难于在电子商务、电子报表、电子采购中得到合理运用,不能对建设工程的过程、成本、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1、信息化管理在决策期的运用

信息化管理在工程决策期包括对工程建设环境的调查研究;对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分析论证,包括项目投资、建设进程、工程质量目标的分析,并且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的定义;对工程项目的结构的分析探究;对项目工程决策的组织与管理,对经济技术的研究论证与分析策划;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规划的风险分析。

2、信息化管理在实施期的运用

工程项目实施期指的是设计准备、设计、施工、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后的保修期阶段。工程项目实施期阶段总会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其中,工程进展过程也随之产生了更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需要不同的单位共同参与到管理之中,不同的单位、繁杂的信息会使工程建设更为复杂,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完成建设工程的优化管理与效益的增值。

3、信息化管理在运营期的运用

工程项目运营期管理也司成为设施管理,比物业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要多厂运营期的项目管理应充分利用实施阶段积累卜的信息,运营期管理的相关单位应与实施阶段的参与单位进行协同合作及信息交流。因此,项目信息化管理同样为运营期提供着全面的设施管理服务。

三、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的整理

建设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性强、工作繁琐的行业,整个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工作人员、大批的资金流动,有的工程甚至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建设工程的复杂度想必不用言明。在这么复杂的过程中,要将信息化管理贯彻到每一个部分,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分类整理,才能有效执行。一个建设工程,由于涉及内容的广泛,会有大量的合同,那么也就存在大量的合同信息。建设工程会有庞大的资金流动,因此,资金信息占整个工程信息量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信息也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形式,工程前期有各种预算文件,工程中期会存在大量资金流动信息,工程后期的资金结算,一定要对所有的资金信息进行仔细的分类整理,确保资金信息没有误差的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账目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建设行业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撑,因此技术信息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一大内容。建设工程的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问题,就可在信息系统内快速查找到解决方案,让工程的运作能够保持正常。

2、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征

建设工程的信息量非常大,包括工程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所有的信息,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并且这些信息的变动非常大,需要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工程的顺利开展。建设工程的完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信息都在不断更新。随着建设工程进度的更新,信息也在变动。工人情况、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资金的流动等等,每天都会发生变化,需要每天更新数据,了解建设工程的进度,方便及时对工程进行计划调整。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工程信息种类的繁多,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包括管理信息、资金信息、技术信息,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整个工程的信息种类繁多,每一类信息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汇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

在建设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工程的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符合工程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建立好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可以进行工程的数据录入,将已有的数据放进系统,便于工程开工后的信息查找工作以及信息对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工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准备工作,为后续工程的进展打好基础。建设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只有每一个部分都能够严格执行工程的实施标准,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每天的信息变化都很大,所以要做好信息的更新工作。这时信息化的工程管理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工作流程与信息有机结合,进行统一管理。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共享,促进工程各参与方的沟通协作,实现各业务流程的顺利衔接,保证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提高项目业务的精确度,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项目成本,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工程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建设工程走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道路,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英智,李书然.谈对建设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

第7篇

就当前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经过系统的分析就会发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缺乏统一标准

要想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化管理,就需要从信息指标体系、编码、技术与系统开发等各种方面实行相应的标准。当前我国在采集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统一的编码与规划程序,开发信息系统资源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这样的一种情况,就难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结果。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仅仅停留于信息资源的表面上,并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与传播。

1.2信息资源比较低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常见问题

就是信息资源质量比较低。传统的信息采集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同时也没有统一的信息分类,对于不同的数据格式,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信息来源。这些问题的存造成信息资源质量比较低。另外一方面,维护信息不能跟进市场变化,不具备时效性,难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

1.3信息网络建设程度不够

通过查询就会了解到,大部分的工程造价信息网属于定额站。部分企业仅仅介绍和价格信息,并没有较为全面的信息。同时信息网内的信息比较滞后,较差的时效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大部分网站只是将原来的造价信息进行登载,并没有分析和整理信息。如果使用信息网站上的工程造价信息,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信息资源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具有实用性的意义。

2提高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应用策略

通过前文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信息的使用效率,还会给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应用率。

2.1完善造价工程信息收集渠道

其实有关建设工程的任何工作并不是一项独立性的操作。工程造价数据信息属于数据量较大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建设工程造价的收集能力,就应当完善其收集数据的渠道,并且要让各部门认识到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并尽快根据各项规定填写和上报数据信息。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整理、分析、汇总、统计各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库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多样化的收集方式在实际中可以找寻到,因而收集信息的渠道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在实际中需要手机信息的渠道纳入到工程项目的总体中,促使其成为一套运行基质,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造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2完善规定与制度

由于工程结构与类型的不同,造成建设工程造价信息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在采集和加工信息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编码影响了症个信息资源的使用。在建设市场中,需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的分类与编码进行管理,同时配以相应的规定和制度。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行业信息指标的提醒,具备相应的扩展性与集合性。根据行业信息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造价信息申报体系,就能够有效解除由于时间与空间而存在的限制,保证造价信息的时效性与完整性。根据建设工程行业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应的规定和制度,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的质量,促使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建设和维护好工程造价信息网

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就是要实现工程信息交互、动态、开放的全过程。因而,在建设工程建设造价信息的时候,就应当从各方面考虑,满足不同组织部门对信息的需求。建立造价工程信息网络,就可以保证信息不会受到地域、时间方面的限制,提供市场各方面的信息,继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但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价格信息系统与电子信息系统。在建设造价信息网络的时候,应当根据相关客户提出的具体要求与客观条件的限制,首先就需要展开调研。建立信息的平台。随后就可以根据信息的平台建立管理系统,在相应的网络中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当然,信息网站的建设必须要与互联网连接,这样才能够满足信息查询与检索的需要。如果要增加信息量的时候,还需要时刻关注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建设和维护工程造价信息网,才能够在建设工程造价工程控制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工作,保证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于整个行业。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n exampl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actu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5

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建立了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对我国的水情和工情进行信息的实时监控与采集,初步实现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自动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等。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期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上是处在人工管理模式的水平,是根据相关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所总结的实践经验,或借助于常规的工具、一般的通信手段和机电设备,采用手工操动、人工观测的工作模式,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进行一定的掌控,及时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各类表格的绘制,图像、文字等的编辑,控制各类工程建筑物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要求,相关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也要不断改革,由最初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初步应用,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变为以其为主的管理模式,做到文字编辑、通讯联络、编程计算等的全方位应用与普及,充分发挥其技术特性和系统的效益。

2 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技术特点

2.1实时性

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系统和图文交换系统,可以通过双向全双工的自动拨号或者手动拨号来实现实时的通信功能。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水情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水利工程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实时动态显示。它可以对信息进行实时的分类、计算、打印、查询、显示、存贮等处理。

2.2智能性

信息化系统可根据计算机系统进行人工智能程序模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和判断,并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真正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自动控制水情、工情的动态监视方式。

2.3资源共享性

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系统模式,它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实现资源网络共享,使各种水利信息在相关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中得到高效共享。

3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般模式

以某一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四个部分组成。

3.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一套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H16Z7516AMS型全方位16倍两可变镜头和AD1240型或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院内的前端设备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则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3.2 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四个监控点则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3 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该枢纽视频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3.4 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五个前端控制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配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设置不同权限。

4 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发展

4.13 S技术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 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 技术的不断发展, 3 S一体化技术在水利数字信息化中越来越显现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

4.2运用3S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效的信息采集、科学的分析决策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 这是3S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能充分发挥优势的前提条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 为3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多为动态监测、过程监测的特点。同时, 对工程建设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而实时的三维3S 系统就能满足这些需求, 并且更为直观。

4.3利用3S技术测绘手段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处理

由于GPS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 ,全天候作业及全球地面连续覆盖等特点,在测绘上首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时动态(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 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淘汰了常规的导线控制测量的方式、施工放样的高程测量方法, 同时也为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奠定了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3S技术的结合, 取长补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信息采集、处理的框架。将地形原始数据输入到GIS系统, 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 进而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 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通过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 与虚拟技术形成的建筑物叠加整合, 可以实现整个工程布置的动态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