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发展;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外知识产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仅仅发展数十年,中国企业如何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知识产权保护将是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以技术和专利为主导的争夺战中,中兴、华为等中国成功“走出去”的领先企业也频频遭遇外国公司发起的专利侵权案件。提醒了中国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而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据统计,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这与我国几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就很少了。这一情况表明,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薄弱,许多企业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非知识产权”的状态。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容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去。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健全
当前,许多企业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不完善。一些企业只是申请专利,而没有将知识产权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大多数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团队,未能形成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企业运作知识产权的能力还很低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重视有形资产,比如厂房、设备、产品等,而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还不够。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开拓市场、获取利益的重要工具。企业的知识产权停留在保护层面,没有最大化的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不应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漂亮数据,而是企业创造价值,牵制对手的“武器”。2011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中,有55亿美元是付给了摩托罗拉的专利和成熟技术。2013年12月,中兴通讯、华为应诉IDCC“337”调查案件终以大胜告终。此次中兴通讯和华为的获胜,表明了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保持和巩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2、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从而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企业还要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3、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保障。企业要制定知识保护制度,如专利制度、商标制度、著作权制度、商业秘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分别对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侵权监控、权利保护、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加以规范化。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规范管理制度,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4、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团队
知识产权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求具有理工与法律的专业知识,还要懂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永恒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配备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可以有效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可以避免各种法律纠纷,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增值的双收益。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势
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为技术研发找到明确的方向,为专利布局提供合理的建议。知识产权战略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创新,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实现知识产权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企业固守阵地的保护盾,也是其开疆扩土的利器。
6、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善于利用专利文献等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了解该产品技术领域状况,选择最优化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路线,从而使自己开发的新产品具有技术先进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或者技术,要及时申报专利,得到国家法律保护,从而有效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独占市场。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法宝,企业只有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学习并利用好知识产权规则维护企业自身的权利,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铁宁,罗建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文献综述[J].山西科技,20012,(06).
[2]焦贺娟.浅议加强企业专利管理与保护[J].企业活力,2010,(10).
[2]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博远,项沐.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石化,2011,(06).
【关键词】企业发展;企业政工队伍素质;思想政治工作
1引言
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政工队伍素质是主要成分之一,对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只有注重对企业政工队伍素质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1]。
2针对在企业发展中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素质重要性的分析
针对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发展现状的分析,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因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社会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也要组织一支专业性技能较强的政工队伍。但是针对一部分企业来说,其并未重视政工队伍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政工队伍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并且缺乏内容完善的培训体系。虽然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工队伍是企业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是由于未能引起企业中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所以,导致政工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有效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由于企业内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政工队伍的思想。所以说,在企业发展中只有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素质,才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企业发展工作中,重视政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转变传统思想,会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能转变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在企业实现良好文化基础建设。需要注意开展企业政治工作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注重采用正确的手段,并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才能够将各种思想深入贯彻应用在企业发展中,为实现企业建设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针对企业发展中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素质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3.1注重提升政工队伍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企业发展中提升企业政工队伍素质,将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了在本质上提升企业内部政工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控制[2]。与此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日常协调工作,为落实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提升政工队伍的沟通能力有利于组织一支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政工队伍。所以,企业中管理人员应重视提升政工队伍的沟通能力,要求在开展各项工作对善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学会站在每一位员工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了解其实际工作情况。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在“三观”、服务理念以及工作态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需要政工干部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拓宽自身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实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确保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3.2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培训工作
为了在企业发展中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素质,要求管理人员应重视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对政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促使在培训中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具有一种责任感。第二,为了在本质上提升政工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政工人员的学历以及实际能力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可以让企业中经验较为丰富的政工人员带动年轻的政工人员,这种以老带新的手段能够提升整体业务能力。除此之外,需要对政工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任务,对每一位政工人员合理的分配工作,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最终落实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素质的目的,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3加强思想管理,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物质文明的主要基础,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该方面的研究。在企业内部精神文化建设中政治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该部分,积极培养员工政治思想工作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如今,在企业的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员工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影响,同时其也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于这方面的重视度,因此,在进行内部管理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思想,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培训,并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企业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
3.4提高企业内部政工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企业内部政工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针对政治方面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人员,就需要不断加强政工思想政治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政工人员组织管理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政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重点加强日常协调工作,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3]。
4结语
关键词:企业;政工人员;发展;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类相关的企业也在针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积极的发展改革,从而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各类问题不断涌现,如员工集体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单纯凭借企业的制度性约束与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员工提供积极的思想指引,不断改进并提升其素质水平,方可从本质上解决此类问题。然而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受制于政工人员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的影响,导致政工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因而,企业要想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加强政工人员的素质水平。
1目前企业政工人员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工作当中政工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常常不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素质水平不高现象十分明显,而要想加强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水平,针对其素质缺失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将至关重要,现就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缺失表现阐述如下。
1.1缺乏奉献精神
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当中,政工人员往往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内容争抢着做,而相对较为复杂一些的工作则常常推脱给他人,无论是何事往往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完全没有将一名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觉悟体现出来,并由此也造成了企业内部之中的政工工作时常会显得完全没有说服力。更甚者,普通员工看到政工人员在面对日常工作内容时都是这样的态度,他们也便会采取更加消极的工作态度,从而便会使企业内部的和谐性受到极大影响。
1.2缺乏创新思维
针对绝大部分的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通常均是针对传统工作方法的照抄照搬,未能够依据社会的发展现状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也就造成了工作方法与态度严重的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并且造成工作效率严重不足,企业员工也将会逐渐丧失对政工工作的信心,从而使得企业政工工作面临极大的隐患问题。
1.3缺乏业务能力
在企业的政工队伍当中不具备扎实业务能力的政工人员常常难以深刻理解上级指示的重要内涵,在传达精神指示或具体的工作内容时常常含混不清;在撰写报告以及讲话的过程当中,时常会脱离于实际工作现状,工作内容经常是泛泛而谈,工作指导缺乏实践可操作性;在开展员工调查及政工教育工作之时,也未能够从实际现状出发,常常过于片面性,不具备实际的作用价值,使得政工工作的权威性逐渐丧失。
1.4缺乏集体意识
大量的政工人员时常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对于政工工作将会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当中也仅是完成上级所指派的工作任务,对于日常的政工工作及整体企业的长久发展未能够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2高素质政工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涵养
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必须要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辅助,企业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在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基础上,不断增强政工企业的工作质量水平,现已成为了企业发展、改革的头等大事。只有全面促进对政工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辅助他们积极掌握更加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及工作方式、方法,方可促使企业的政工人员在思想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引导其他员工转变传统的固化思想与错误观念,从而给予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出和谐、健康的氛围环境。因而也就需要相关的企业能够不断增强政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对此下文将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2.1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
基于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相关企业的政工人员应当加强对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并利用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来武装自身的头脑,借助于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通过将国家法律规范作为纪律标准,始终坚持人本思想,一切工作均以员工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积极维护集体及员工的利益诉求,将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作为核心工作目标,针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能够以身作则,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2.2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
企业的政工人员应当将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要时时坚持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开展日常工作要保持工作作风端正、无私,提倡奉献精神,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践行于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示范楷模。只有如此,方可确保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接受政工人员的思想指引。
2.3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面对日趋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愈发严苛,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市场竞争需要以及长期的发展需求,只有具备多领域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方可推动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因此,企业政工人员除了本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外,还应当加强对自身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并以此来促进自身政工工作能力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2.4熟练的政工业务能力
企业政工人员的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能够对上级指示的核心精神思想准确领会,同时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给企业员工;第二,政工人员在撰写报告时应当确保内容明确、通俗易懂,并且要基于企业的实际现状撰写,切不可过分夸大;第三,在开展员工调查及政工教育工作时,应当基于一线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员工的切身需求,确保对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3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想取得长久、稳定、良性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在目前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政工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水平不高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开展具体的政工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努力提高政工人员素质水平为着力点,从而借此来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确保企业的政工人员具备了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的政工业务能力后才能够实现对企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康妍.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政工人员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8):169.
[2]郝祥钧.企业政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商品与质量,2015(41).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的差距,分析了导致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策略。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既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是一个不全面、不完善的新农村。因此,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农民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创建科技型农业,才能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整体收入的提高。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差距
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在北方有的农村,“3个月种田,3个月过年,3个月耍钱,3个月游闲”。 农村有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重。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 三农”问题的“瓶颈”。
新农村建设提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这一标准来说,现阶段我国农民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很多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二是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较弱。由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导致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低,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国家对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建国以后,国家的教育经费有一部分被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而用于义务教育经费的大部分被用来发展城镇的义务教育,真正需要这笔资金的农村学校的所得却较少,更不用提农村职业教育了。
农村的现状使农民无法支付子女的高额学费。从上世纪80年代年到目前为止,农产品的价格涨了7-8倍。而农民教育支出却涨了70-80倍。农业人员的收入不仅微薄而且社会福利和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没有。同时,社会普遍对农村劳动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即使是农村出来的高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
居住地偏僻导致联系受限信息接受难。9亿农民居住在我国90%以上的广阔地面上,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在乡镇、集市上。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传递媒介稀少。农民的活动范围有限,造成其商品交换、社会交往、信息互通等行为显现出封闭性、局限性、盲目性。
农民自身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主观上不求进取;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邻里互相影响,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路
当前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统计显示,我国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这样的职业教育状况,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提高认识水平,狠抓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把抓好新时期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认识到抓好职业教育对于尽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顺利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并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村教育结构。根据农村教育的区域性、 分散性和辐射性特点,协同各省(区、市)高等院校,依托现有的分布在各地、市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立省、地农村教育综合培训中心作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地农村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辐射和带动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中心和城乡文化技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
拓宽筹资渠道,保证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要鼓励和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创办职业教育。应出台相关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在《职业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法》的基础上,给民办职业学校以政策上的优惠;对企业资助职业教育的经费,或者是委托职业学校培养员工的费用,可允许企业计入生产成本,用以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以产业结构调整拉动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的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围绕农民成才,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坚持以农民成才、就业为主导,力争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零距离”。二者既要“对口”,更要“接口”,提高农民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要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需求。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高等教育面向农村实现区域化,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
确立“大职教”观念,实施“大职教”战略。新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培养三支队伍的重任:即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队伍,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和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对他们不只培养技能、传授知识,还要修养道德、提高觉悟。因此,搞好职业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则是要培养学习型农民,让农民自身树立市场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先行。
参考文献
结合企业核心产品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争夺客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客户质量服务还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当中,这给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由此可见,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已成为现代制造型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客户满意度越来越成为反应各大企业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制造业开始有向服务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从而来取得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服务质量的涵义
1.1 服务质量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服务质量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传统的认为服务质量指的是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服务质量具有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的特点。
1.2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性。服务质量好会产生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后可能对服务产生忠诚。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之一,顾客满意度会受到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一些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之间有着正向的因素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加顾客的重复购买意向以及行为。
2 客户服务质量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走服务化的发展道路,越来越重视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中国服务质量发展现状报告显示,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增大,发展空间也迅速扩大,在我国服务行业当中,如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同时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相比制造业、金融业等其他行业,服务行业的客户服务创新水平最高。
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我国的金融行业、医疗卫生等行业也开始向服务化的模式转变,开始追求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作为行业竞争的标准。相比而言,制造型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起步较晚,客户服务工作发展的还比较缓慢,还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急需改善。
3 制造业客户服务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认识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导致制造型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瓶颈和挑战。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没有认识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客户服务这一重要模块。
3.2 重产品质量,轻服务质量。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而言,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抓产品质量,而忽略对产品销售出去之后的服务管理工作,甚至认为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不应该由制造企业本身来承担,而应由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来统一管理。于是就造成了客户对企业的不满,这极不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
4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4.1 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制造型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促销、折扣等传统的手段不能有效地建立起商业进入壁垒。然而,如果企业能够拥有一定量的客户群,并且这些客户对企业产品都有相对较高的忠诚度,就可以促进客户重复购买企业产品。因此,制造企业通过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利于客户放心的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营销方针。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客户的忠诚才是最重要的,企业通过充分掌握客户资料,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使对手不易模仿,提高对手挖走客户的时间和成本,进而建立起商业壁垒,从而占领市场。
4.2 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制造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制造型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有助于满足顾客的要求,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产品质量、价格等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在服务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容易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制造型企业开始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通过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扩大客户群体,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 要 财会人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对于财会人员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他们素质的高低更是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责密切的联系,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日常的经营活动以及经营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与新形势之下,财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就财会人员所应必备的素质以及对企业的发展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形势 财会人员素质 企业发展 重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中,财会人员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形势的改变,财会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财会人员过去所具备的素质已经不适合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新的经济形势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财会人员的素质一般指的是财会人员要完成分内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涉及业务能力、政治素质、思想态度等各方面。这些素质的具备对财会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财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在不断的冲击着传统的经济形式,这些改变都对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之下,要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财会人员就必须要具备以下的素质:
1.思想素质:与时俱进
所谓的思想素质,指的是在新形势之下,财会从业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应该具有的素质。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思想意识也要跟上步伐,及时的做出改变。在思想意识上,财会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时俱进的意识,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危机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发展意识。
新形势之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技术手段的变革,新的技术手段、工作手段不断的被运用到经济活动当中来。新技术的采用势必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营、经营风险、盈利情况等都会有所改变,这就必然对财会工作带来影响。如果财会人员没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在应对能力上出现不足,那就无法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企业的发展是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在社会下的发展,所以财会人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在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财会能力和水平。
2.知识素质:提高知识素养
财会人员具备的知识素质是财会人员的从业基础,是财会人员之所以是财会人员的关键所在。财会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素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专业知识;其二是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是财会人员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
财会人员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主要指的是财会工作所需要用的知识性东西,这是财会人员进行工作的理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经济核算是财会人员的重要工作,所以经济核算方面的知识是财会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这些必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满的完成财会工作,才能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准确有效的决策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会人员还需要提高管理理论的修养,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员,财会人员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只有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财会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好发挥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职业道德素质:坚守原则
职业道德素质是财会人员正确处理相关的经济关系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体现了财会人员自身的高修养和对岗位责任与执行会计政策与原则的坚守,是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衡量的重要尺度。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样,财会人员更应该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工作的时候,不欺瞒不造假。财会人员还应该具备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认真的研究、分析并找出最佳解决方法,这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财会人员在企业管理当中的角色是比较特殊的,他们是直接和钱打交道的人,所以在进行相关的核算的时候要秉公办理,不偏不倚,把好财政大关。
4.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财会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提高业务素质对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财会工作当中,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的高低上。在新形势之下,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财会工作涉及对相关工作的财务预算、分析、管理、控制以及核算等等,财会人员不是只要求会算账就行了,而是要对财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处理,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会进行较好的管理。
二、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个企业的财会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可以看出它的管理水平好不好,更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发展活力。所以财会人员对企业来说,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发展,最主要的是看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存,促进企业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所以,获得经济效益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有很多种,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财会人员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所以如果财会人员具有较好的、全面的职业素质,在进行相关的财会工作的时候就能从“节流”方面获得经济效益。科学的、良好的财会评估和方案可以对企业的决策起到极好的借鉴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这是从侧面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发展的好不好,关键是看企业的管理好不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把企业带入发展的轨道,经济效率、利润水平都和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财会人员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新形势之下,企业的财会人员一般实行优胜劣汰,干多得多,竞争上岗的管理。财会人员只有具备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素质之后才能够进入相关的工作领域,着对财会人员来说就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素质。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会在整体上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新形势背景之下,企业要想获得迅速、健康的发展,光是靠业务人员的努力是不行的。企业是一个整体,一个部门强不算强,只有各个部门都强才能算强。所以,改变过去对财会人员的固有看法,认识到财会人员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企业的整体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财会人员具有的较高素质可以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市场影响力以及发展潜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化,要想在白炽化的竞争当中不被淘汰,并且迅速、健康的发展,那企业的财会人员就必须要具备以上的素质。
三、总结
财会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内涵是多方面的,要求提高的是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的具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财会人员要注重相关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立足本职岗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向红,王丽英.浅谈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黑龙江电力.2006.28(2).
[2]也佳音.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中国外资.2008(6).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67-04
规模庞大的高职院校要保持竞争力并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构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的青年(40周岁以下)专职教师,其职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是指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从教以后基于专任教师工作岗位技术技能发展之上的教师职业发展,涵盖职业发展意识、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素质三个方面。职业发展意识是指高职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重要性及自身发展优劣势的认识,并积极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培养实践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性,同时又能够准确认识和衡量职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和发展机会。职业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及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两个方面。职业发展素质是指由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决定的青年教师应具备的以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围绕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中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我国中原地区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选取该校13个院系的40岁以下(含40岁)的青年教师,调查时间为2016年4-6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利用网络完成统计,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为83.6%。此外,本研究还借助访谈的方式,通过即时访谈和与调查对象预约时间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3人进行深度访谈,其中10人的访谈资料可用于有效分析。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目标确立和具体规划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意识,笔者结合访谈和相关文献资料,根据青年教师特点,自编《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意识自评量表》,所有变量均采用Liken五标度打分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共计15题。本部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量表进行因素分析,以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数作为影响因子来确定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自我意识的因子个数,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主成分。同时,以因子载荷量筛选量表的测试题,删除因子载荷量小于0.5的测试题,不予以统计分析最终得到11个测试题。对此11题的量表进行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后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3个,KMO值=0.711,主成分对原始试题的涵盖率达70.2%,经过统计分析后的旋转因子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旋转因子矩阵
测试题 因子
1 2 3
1.我了解自己拥有的技能及优劣势 0.919 -0.064 -0.059
2.我了解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0.886 -0.029 -0.101
3.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教育价值观 0.840 0.097 0.126
4.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发展优势 0.807 -0.057 0.055
5.我了解学校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0.004 0.799 0.009
6.我了解学校的绩效考核和人事管理制度 0.034 0.778 0.032
7.我了解本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0.018 0.760 -0.177
8.我了解职称/职务评定和晋升的条件 -0.101 0.730 0.148
9.我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步骤并能身体力行 -0.008 0.058 0.920
10.我对自己职业发展规划有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0.093 -0.046 0.858
11.我对自己职业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总体目标 0.123 0.010 0.807
由表1可知,因子1可以由1~4题解释,命名为“自我认知”,因子2由5~8题解释,命名为“职业发展机会认知”,因子3由9~11题解释,命名为“目标确立”。现将提取出的三个因子依据平均数高低排序,结果见表2。
表2 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意识状况
序号 因子名称 均值 标准差
1 自我认知 3.85 0.574
2 职业发展机会认知 3.78 0.563
关键词:电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78-02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定义
职业发展整个历程可间断,也可连续,它包含一个人所有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对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人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和其他特点进行认识的过程,也是获取职业信息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更是对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和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进行设计的过程。
二、职业发展规划的作用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必须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规划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发展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可以提升应对职位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岗位靠竞争、升薪依考核、收入凭贡献”的管理理念。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是盲目地干工作、做事情,总想会撞到好运气得到升迁。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企业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发展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职业发展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三、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就是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及发展要求出发,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并结合员工个人特性,对员工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通道转换和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进行设计的过程。
1、从电力企业角度进行多重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要求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起到激励员工发展的双重目的,遵循客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鼓励员工专精所长,为不同类型人员提供平等晋升机会,设计多重职业发展通道、层级,并提供职业通道转换的机会,给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
(1)设计多重职业发展通道。为给所有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对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置管理系列、技术系列和技能系列等三重职业发展通道,各通道分别设置四个层级,即初级职员、中级职员、高级职员和专家级职员(附注技能系列设置初级职员、中级职员、一级专家和二级专家)。
(2)职业发展通道的转换。新进员工通过岗前培训,根据自身专长、个性及特点并结合岗位要求,在相关部门帮助下选择与确定职业发展通道,根据能力、特长及其综合表现,员工在通道内可由低层级向高层级晋升直至退休(根据企业需要,退休员工亦可返聘到相应系列及层级)。由于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其兴趣、特长可能发生转移,企业为符合相应要求的员工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通道转换的机会,可以在管理、技术和技能三个系列间相互转换。
2、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要明确个人职业方向、人生目标及阶段目标、职业发展路径等。主要通过员工个人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并制定其生涯规划。在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员工要对照职业发展目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且计划要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执行情况。当发现职业发展规划由于企业或个人原因需要调整时,员工应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意见及时调整职业发展目标、通道及实施计划。
(2)结合企业各职业发展发展通道及层级的要求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是根据员工个人选择和企业需要综合协调平衡后确定。员工选择职业发展通道时要充分考虑组织环境及岗位的特点与要求,因为企业是依据各职业通道各层级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及员工综合表现与绩效考核结果择优选人用人,即岗得其人。
(3)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通道和层级。员工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和层级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年龄、专业、专长、资质、业绩表现,以及内部竞争等特点和情况,合理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和相应层级,即人得其岗。
总之,员工在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和层级时,要遵循能岗匹配的原则,从自身角度出发防止“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
结束语: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敢于争取,并不断努力,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