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童护理知识

儿童护理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童护理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童护理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儿童;眼部手术;弱视;优质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85-01

弱视是指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由于功能性因素导致矫正视力≤0.8者,在临床上弱视常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其他[1]。弱视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是双眼异常相互作用以及形觉剥夺。弱视治疗的时间较长,儿童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儿童眼部手术后弱视患者234例,进行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儿童眼部手术后弱视患者234例(268眼)。其中男115例(125眼),女为119例(143眼)。单眼为200例(200眼),双眼为34例(68眼)。3至6岁为100眼,7至9岁为90眼,10至12岁为78眼。轻度弱视为80眼,中度弱视为90眼,重度弱视为98眼。随访时间超过2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视力、眼球运动、眼前段和眼底、眼位、四孔灯等检查。应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进行检影验光,根据验光的结果和眼位,合理配镜,对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者,配渐进多焦镜,下加+3D配镜。戴镜一个月,进行视觉刺激训练。单眼弱视患者将健眼遮盖。对周边注视或者是旁中心注视者进行后像及光刷治疗。对于单眼弱视以及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进行常规遮盖治疗,即三岁者遮盖3天打开1天,4岁者遮盖4天打开1天,以次类推。超过6岁者每周打开1天。超过7岁的单眼弱视患儿可以进行全天遮盖法,即遮盖健眼1个月,复诊时再打开。对于学龄期儿童,患儿学习任务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不愿接受常规遮盖及全天遮盖的轻中度者,可以改为短小遮盖法,每天放学后,在家遮盖优势眼4-6小时。对7岁以上依从性较差、不接受遮盖的中重度弱视患儿,应用压抑疗法,即对优势眼涂1%阿托品眼膏,每晚1次,配合口服思利巴,0.25g/次,每天2次,连续服用3个月。每1-2个月进行1次复诊,随着患儿年龄不断增加,调整遮盖时间、遮盖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每6个月至1年,重新进行散瞳验光配镜。当弱视眼视力达到0.9时,继续巩固治疗,时间为3年以上。

1.3 优质护理 对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营造环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兴趣等。

2 结 果

通过进行优质护理,268眼儿童眼部手术后弱视,治愈为150眼(56.0%),好转为46眼(17.2%),无效为72眼(26.8%),有效率为73.2%。

3 讨 论

3.1 为患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医院弱视治疗室或家里应当装饰色彩鲜明的图画,室内播放儿童喜欢的歌曲,培养儿童的兴趣,使患儿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3.2 心理护理 对于弱视训练而言,正确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多和家长和患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为患儿及其家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临床实践中,应当注意仔细观察患儿的个性特点,结合患儿的兴趣,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拉近和患儿的距离。和患儿进行倾心交谈,让患儿感受到亲近感,告诉患儿很多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视力,让患儿能够认识到进行弱视治疗的重要性,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于患儿家长,护理人员应当向其讲述和弱视治疗相关的知识,让家长对弱视有正确的认识,热情的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使家长放松心态,避免产生焦虑。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让其对患儿进行细心的照料,具有耐心,应避免对患儿产生厌烦情绪,不能责备患儿,使治疗可以顺利进行,避免影响到治疗效果[2]。

3.3 健康教育 患者弱视治疗的结果和家长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关系,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患儿家长对弱视加强认识,并且足够重视弱视的治疗。部分家长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看见治疗结果明显的提高,就丧失治疗的信心和耐心,放弃治疗。对于这类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地告诉家长,这是治疗的必经过程,当度过这一段时间后,视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患儿家长需要继续坚持治疗。此外,还需要告知家长,弱视治愈也有复发的可能,需要定期的带患儿进行复诊,确保远期的治疗效果[3]。

总之,对于眼部手术后弱视患儿,采取优质护理的模式,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红侠,冯满来.护理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6):896-897.

第2篇

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及护理。

1 治疗诱因:白带过多,包皮过长、淋病

2 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应用抗病药物,一般只要坚持规则的综合治疗都可治愈

3.1 手术疗法 对于单发、面积小的湿疣,可手术切除;对巨大尖锐湿疣,可用Mohs氏手术切除,手术时用冷冻切片检查损害是否切除干净。

3.2 冷冻疗法 利用-196℃低温的液体氮,采用压冻法治疗尖锐湿疣,促进疣组织坏死脱落,本法适用于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可行1-2次治疗,间隔时间为一周。

3.3 激光治疗 通常用CO2激光,采用烧灼法治疗尖锐湿疣,本疗法最适用女阴、或肛周的湿疣。对单发或少量多发湿疣可行一次性治疗,对多发或面积大的湿疣可行2-3次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

3.4 电灼治疗 采用高频电针或电刀切除湿疣。方法:局部麻醉,然后电灼,本疗法适应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

3.5 微波治疗 采用微波手术治疗机,利多卡因局麻,将杆状辐射探头尖端插入尖锐湿直达疣体基底,当看到疣体变小、颜色变暗、由软变硬时,则热辐射凝固完成,即可抽出探头。凝固的病灶可以用镊子挟除。为防止复发,可对残存的基底部重复凝固一次。

3.6 β-射线治疗 应用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疗效高,无痛苦、无损伤、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3.7 药物疗法 ①足叶草脂:本疗法适用湿润区域的湿疣,例如发生于包皮过长而未曾作包皮环切除手术的及会的湿疣。但对宫颈尖锐湿疣不能用足叶草脂治疗。用20%足叶草脂酊剂涂到皮损处或用药前,先有油质抗菌药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或粘膜,然后涂药,用后4-6小时,用30%硼酸水或肥皂水清洗,必要时3天后重复用药,该药是国外用于本病治疗的首先药,一般用一次可愈。但有很多缺点,如对组织破坏性大,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溃疡。毒性大,主要表现为恶心、肠梗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心动过速、尿闭或少尿,故使用时必须谨慎,发现上述反应时,应立即停药。②抗病毒药:可用5%酞丁胺霜剂,或用0.25%疱疹净软膏,每日2次,外涂。无环鸟苷口服,每日5次,每次200mg,或用其软膏外用,α-干扰素每日注射300万单位,每周用药五天。或干扰素300万单位注入疣体基部,每周2次。连用2-3周,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综合症,局部用药副作用较少且轻微。③腐蚀剂或消毒剂:常用有30%-50%三氯醋酸或饱和二氯醋酸,或18%过氧乙酸。用10%水杨酸冰醋酸或40%甲醛、2%液化酚、75%乙醇蒸馏水100ml混合溶液,点涂局部,用于、肛周湿疣,每日或隔日一次,效果甚好。消毒剂可用20%碘酊外涂,或2.5-5%碘酊注射于疣体基部,每次0.1-1.5ml,或用新洁尔灭外涂或以0.1-0.2%外敷,后者需配合全身疗法。④抗癌药:a、5-氟脲嘧啶(5-Fu):一般外用5%软膏或霜剂,每日2次,3周为一疗程。2.5%-5%氟脲嘧啶湿敷治疗、肛周尖锐湿疣,每次敷20分钟,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也可用聚乙二醇作基质,加入占其干质5%的5-Fu粉剂制成栓剂,治疗男女尿道内尖锐湿疣,也可用5-Fu基底注射,多者可分批注射。b、噻替哌:主要用于5-Fu治疗失败的尿道内尖锐湿疣,每日用栓剂(每个含15mg),连用8天,也可将本品60mg加入10-15ml消毒水中,每周向尿道内滴注,保持半小时,副作用有尿道炎。亦可用本品10mg加入10ml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治疗、冠状沟湿疣,主要用于经其它方法治疗后,尚有残存疣体或复发者。也可将此溶液再稀释两倍浸泡局部,以预防复发。c、秋水仙硷:可用2-8%的生理盐水溶液外涂,涂两次,间隔72小时治疗湿疣,涂后可出现表浅糜烂。d、争光霉素或平阳霉素:用0.1%的生理盐水溶液作皮损内注射,每次总量限制在1毫升(1mg),大多一次可愈。平阳霉素为争光霉素换代品,用法基本相同,亦有用平阳霉素10mg溶于10%普鲁卡因20ml内注射。

3.8 免疫疗法

3.8.1 自体疫苗法 用病人自己的疣体组织匀浆(融冷灭活病毒),并进行加热处理(56℃一小时)收集上清液注射,可用于顽固性肛周湿疣。

3.8.2 干扰素诱导剂 可用聚肌胞及梯洛龙。聚肌胞每日注射2ml,连用10天,停药1-2月后,再继续用药。梯洛龙每日3次,每次300mg,停药4天,或隔日口服600mg。

3.8.3 干扰素、白介Ⅱ,灵杆菌素,利百多联合应用,疗效较佳。

3.8.4 治疗方法的选择 ①男女两性外生殖器部位可见的中等以下大小的疣体(单个疣体直径

4 注意事项

4.1 自然转归形式 自行消退、保持不变、大小及数目增加。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也可愈合。

4.2 目前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可以降低传染性,但可能不能根除其感染性。

4.3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要求、可用的资源及医师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第3篇

随着微创技术的普遍开展和不断提高,近年来,腔内微创碎石已逐渐成为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自1998年8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TUPL)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碎石前后的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16个月~13岁,平均4.8岁,B超或X线检查提示膀胱结石27例,后尿道结石4例,膀胱结石合并后尿道结石3例,前尿道结石4例,结石最大3.0cm×1.5cm,最小0.6cm×0.5cm,合并尿路感染20例,急性尿潴留11例,病程3天~3年。

1.2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静脉全麻,部分年龄较大患儿采用腰麻,取截石位或平卧位,直视或电视监视下由尿道外口插入输尿管镜,边进镜边观察,看到结石后,用碎石探杆将结石抵压于尿路粘膜上,开放气阀,将结石逐渐击碎成直径<2mm的石屑,退出输尿管镜,插入金属导尿管,用ELLIK冲洗器或灌肠器,将膀胱内的石屑尽可能抽吸冲洗出体外,术后留置尿管,应用抗生素3~5天。

2结果

本组除1例因尿道畸形无法进镜失败外,其余均一次碎石成功而治愈。所有患儿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经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术后第1、2周以B超及X线检查追踪疗效并随访3~6个月。1周结石排净34例(89.49%),2周结石排净3例(7.90%),失败1例(2.63%),改行开放手术治愈,尿道“石街”2例,尿道狭窄1例。所有尿道石街患儿经输尿管镜处理后排净结石,尿道狭窄患儿经尿道扩张后均排尿通畅。

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缺乏对腔内碎石的了解,患儿及家长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术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详细介绍该项手术的原理、大致操作过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已成功进行此项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儿和家属的不安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取得更好的配合。②术前常规护理:术前行血、尿常规及各项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检测,胸部透视及心电图、B超、腹部平片(KUB)加肾静脉造影(IVP)等检查,以免误诊漏诊,积极治疗合并症;术前1天常规备皮、皮试,禁食12h、禁饮4h,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麻醉前用药等。为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做好充分准备。

3.2术后护理

3.2.1护理术后按医嘱给氧,监测生命体征,静脉全麻未清醒者,取去枕仰卧位,头转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意外;椎管内麻醉者,应去枕平卧6h,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致头痛。

3.2.2排尿观察与护理①引尿管处理:术后应注意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如血性尿液较浓较多者要告知医生,并适当使用止血药,加用生理盐水持续点滴冲洗膀胱,以免血块阻塞。若尿液澄清,可于术后8~16h拔除尿管,否则应延期拔管。拔管后嘱患儿将尿排入痰盂,待沉淀后,将排出的结石收集送成分分析,根据结石性质进行饮食指导。②膀胱痉挛的处理:尿管及石屑的刺激常导致患儿膀胱痉挛,下腹疼痛及尿失禁,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用654-2、冬眠灵或度冷丁等。③尿道“石街”的处理:当石屑较多、阻塞尿道即形成“石街”,常引起急性尿潴留,患儿排尿不出或呈点滴状,排尿时因疼痛而哭闹不止。因此,拔尿管后应注意患儿的排尿情况,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尽早解除尿道梗阻。本组2例出现尿道“石街”,我们采用输尿管镜下加压冲洗将短的石街冲回膀胱,再行TUPL将较大的颗粒击碎成直径<2mm的石屑,重新插入金属导尿管,连接冲洗器,反复冲洗,直至将石屑全部冲出体外。对尿道“石街”较长者,在尿道内行TUPL,将“石街”中较大的颗粒击碎后逐一取出。经此处理,全部取净石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晨

3.3出院指导①告知患儿及家属,出院后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约500~1000ml,以利于残石排出,同时稀释尿中的成石物质,预防结石复发。②根据结石成分,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如患草酸盐结石,可嘱患儿少食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红茶等。尿酸盐结石患儿建议采用碱性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肉类、甲壳动物、咖啡等,忌多吃海鲜如海参、海鱼、海带、海菜等海产品。磷酸盐结石宜用低磷、低钙食物,忌大量饮用牛奶。③出院后若因尿道狭窄导致尿线变细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回院行尿道扩张。④定期回院复查B超或X线,了解有无残石或结石复发,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讨论

小儿尿路结石较少见,在泌尿系统结石总发病率中约占2%~3%[1],既往主要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腔内镜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已成为首选[2]。我们在电视监视下采用TUPL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亦取得满意效果,它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我们认为,耐心全面的术前宣教,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 要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对防控0~14岁智力低下(MR)儿童病因形成危险因素的护理。方法: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进行logistic、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后致病因素为63.58%,产前因素为27.78%,产时因素为8.64%。染色体异常是MR形成主要因素,产伤是城市MR形成的主要因素,产后窒息是农村MR形成的主要因素。母亲文化水平低、近亲结婚、家庭收入低、居住在农村是MR发生的影响因素。母孕期受精神刺激、家族中有五类残疾、出生窒息、出生低体重、在婴幼儿期患过癫痫、脑病等使MR发生风险增高。结论:从“未病养生”思想出发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从“欲病救萌”思想出发开展遗传护理干预;从“已病早治”思想出发重视妇幼保健服务;从“瘥后调摄”思想出发建设救治康复体系。

关键词 治未病 智力低下 病因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78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即在发育期内总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缺陷,是目前我国人群中第一位致残原因[1],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患。“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医疗,还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治未病”其含义可以理解为4个层面: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瘥后调摄[2]。本课题提出医护工作者及教育者运用“治未病”学术思想在进行防控甘肃省MR儿童病因形成危险因素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在甘肃省抽取9个县(市、区),36个乡(镇、街道),共152个调查小区,调查15702户、63249人,调查0~14岁儿童占调查总人数的22.07%。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MR筛查和诊断方法:0~6岁前儿童用的丹佛小儿智能测查法(DDST),7~12岁儿童用儿童绘人试验,13~14岁儿童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筛查出的可疑者采用诊断检查。MR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均按WHO[3]推荐的标准:0~3.5岁儿童用盖塞尔婴儿发育量表,4~6.5岁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7~14岁儿童用儿童韦氏智力量表,由专家组复核确定诊断。

MR病因学检查:对MR儿童进行儿科、神经科、遗传科检查,先天性代谢病筛查、血T4和TSH测定。

质量控制: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各抽中县(区、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调查队、调查员逐户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调查人员掌握筛查和诊断方法与标准技术的平均一致性分别为92.5%和91.6%;调查现场均有专家指导监督,抽取16.5%诊断阳性者核查无误诊病例。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被调查小儿本人的围产期病史、生长发育及既往健康史等。人口学资料根据户籍卡,小儿的健康和智力发育资料,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智力测定获得。采用病例对照配比方式。以MR与否作为因变量,父母的职业接触与吸烟饮酒状况、母亲妊娠情况、家族残疾情况、儿童情况为自变量,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1:2,1:3不等配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Epidata2.1b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X2测验。

结 果

MR儿童的严重程度:在确诊的125例MR儿童中,轻度55.20%,中度23.20%,重度10.40%,极重度11.20%。

城乡分布:农村MR现患率9.66‰,城市现患率4.32‰,农村现患率明显高于城市现患率,差异显著(X25.17,df1,P<0.05)。

MR儿童的病因分析

病因分类:在201例ME儿童中,病因明确者162例(80.60%),病因不明者39例(19.40%)。在已明确的病因中,生物因素占88.27%,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占11.73%。

不同时期的病因:在产前因素中,遗传因素是造成儿童MR的主要因素;农村的早产、低体重、过期产占产前因素的25.58%。发育畸形为16.23%。产时致病因素包括产伤(14.29%)、新生儿窒息(85.71%)、颅内出血等。新生儿窒息是农村MR儿童在产时形成病因的主要因素,产伤是城市MR儿童在产时形成病因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556,P<0.01)。生物因素占产后因素的81.55%,脑疾病占36.89%,高热惊厥占16.50%,营养不良占10.68%,脑外伤占7.77%;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所致病因占18.45%。

对135例MR儿童及父母进行遗传因素调查:取患儿外周血肝素抗凝,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有明显家族史的病例,绘制出家系图谱,判定其遗传方式。与遗传因素有关的45例,其中39例为异常染色体核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例,父母均为近亲婚配。2例患儿,双亲智商偏低。X连锁隐性遗传1例,母亲为携带者。

生物危险因素分析:以MR与否作为因变量,父母的职业接触与吸烟饮酒状况、母亲妊娠情况、儿童家族残疾情况、儿童本人情况为自变量,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1:2,1:3不等配比分析,有效样本量为611。结果:母孕期受一定的精神刺激、家族中有5类残疾、出生窒息、出生低体重、在婴幼儿期患过癫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使ME发生风险增高。见表1。

社会人口学变量的相关致病因素分析:以是否MR为因变量,以居住地、性别、年龄、近亲婚配等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有效样本量n13905。结果:性别为男性、母亲的文化水平低、近亲结婚、家庭收入低、居住在农村是儿童MR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见表2。

讨 论

从“未病养生”思想出发,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淮南子》曰:“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2]。应大力加强预防宣传教育措施,重点放在农村地区,提倡最佳生育年龄生育,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提高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自我保健意识,年龄>35岁或生育过遗传病小儿的妇女,在妊娠16~20周时取羊水做生化检查和染色体分析,在发现遗传性疾病时采取适当措施,有严重遗传病患者不应结婚或动员绝育。

从“欲病救萌”思想出发,深入开展遗传护理干预:《黄帝内经》说:“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2]。农村的早产、低体重、过期产占产前因素的25.58%,发育畸形因素在产前因素比例为16.23%。病因明确的MR儿童占80.60%,还有19.40%的病例未找出原因,遗传因素是造成儿童MR的主要因素,应广泛开展遗传咨询及遗传指导,对携带有遗传病倾向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做好新生儿筛查,对生育过MR、畸形、基因遗传代谢病子女的母亲再次怀孕时进行详细咨询,必要时做羊水细胞培养及核型鉴定,肯定为异常的胎儿,应终止妊娠。孕期滥用药物、接触化学物理致畸因素等也是导致MR的主要产前因素,应注意加强孕期保健,按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接触有害毒物。

从“已病早治”思想出发 全面重视妇幼保健服务:《医学源流论》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疾病在早期就被治愈,就不会发展恶化了,若等到病邪盛、病情深重时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2]。生物因素占产后因素的81.55%,是产后因素中形成MR的主要因素。在生物因素中以脑疾病在所占比例最大(36.89%),高热惊厥16.50%、营养不良10.68%和脑外伤7.77%;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所致病因占18.45%,应重视出生后因素所致疾病,做好计划免疫。新生儿窒息是农村MR儿童在产时形成病因的主要因素,产伤是城市MR儿童在产时形成病因的主要原因。提高医护人员学历水平和助产技术,规范处理新生儿窒息抢救程序,正确及时使用产钳和胎吸助产以及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避免高危分娩和有损于胎儿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和产伤,一旦发生,应尽快复苏抢救。

从“瘥后调摄”思想出发.系统建设救治康复体系: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2]。我国社会制度优越,保健网络健全,“优生优育”已纳入立国之策,结合甘肃省情况,应成立协作组,卫生、教育、民政,妇联紧密配合,组建特种学校,对ME儿童进行训练与康复治疗,针对病因投以药物治疗。避免近亲结婚,对脑部疾病、损伤或缺陷者进行正常的治疗并强化智能训练,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初步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就在于预防为主,把“治未病”思想应用于监控甘肃省MR儿童病因形成因素研究,积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左启华,雷贞武,张致祥,等.全国0~14岁儿童MR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4,74(3):134-137.

2 廖艳,张煜,张聪,等.运用“治未病”思想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中医教育,2009,28(1):67-69.

3 肖永义.优生优育[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270-276.

表1 0~14岁ME儿童生物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

注:表中,出生体重(1):0非小于2000g,1小于2000g;出生体重(2):0非小于2500g,小于2500g;出生

窒息:0否,1是;母孕期受重大精神刺激:0否,1是;家族史:0否,1是;婴幼儿期患病:0否,1是;

父亲接触化学物质:0否,1是。

第5篇

雾化吸人治疗是一种将药物借助雾化机?雾化泵变成雾状通过正常呼吸进入咽喉?扁桃体?气管黏膜上?药物直接被局部组织吸收.因此见效快,具有消炎?化痰排痰?平喘止咳的作用?由于无痛苦?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特别适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及小儿久咳痰多,咽喉肿痛等疾病?7W-6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器,是高效无油活塞式压缩机,雾化时无需冷却水?日常免维护,操作更简单方便,原药雾化,不需稀释,临床效果好,几乎没有药物残留量,药物利用率高?本科使用的是7W-6型专门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最大装药量为10 ml最大雾化量为0.2 ml?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47例,男65例,女59例,年龄30天~12岁?其中,支气管哮喘28例,急性支气管炎36例,急性支气管肺炎60例,急性喉炎23例,采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吸人治疗,均获得显著效果?仪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7W-6儿童面罩式雾化吸入器?

1.2 雾化药液

常用药物是扩张支气管药?抗过敏药及消炎药等?我科最常用药物为:庆大霉4万U,地塞米松3mg?糜蛋白酶4000 U,加生理盐水至4mI,每日2次,每次15分用于止咳化痰?庆大霉素有抗炎作用,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稀化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激素的局部应用.明显减少了副作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年龄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18~22cC,相对湿度55%~65%,病房内光线充足,室内开窗通风换气,使患儿能得到充分休息?

2.2 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解释工作.解除患儿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雾化疗法的意义和配合方法?所需时间,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儿做深呼吸,使胸廓活动度增大,肺活量增多,以利于雾化吸入量对呼吸道深部治疗效果更好?

2.3 操作过程护理

根据儿童的姿势调整适当的角度和位置,一般患儿呈半卧位或坐位,危重患儿家长坐位抱起,注意使用过程中雾化器一直保持竖直向上,有利于喷出雾量?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完毕后予以翻身?拍背?使肺内深部痰液顺利排出?拍背方法:自下而上,从周围到中间.使气管内痰液松动,由支气管向外引流,备好吸痰器,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窒息?

第6篇

【关键词】 珂立苏;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叫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采用外源性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病房常用的呼吸支持手段,其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我院采用珂立苏联合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的NRDS患儿19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急症诊断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1]。19例RDS患儿中男11例,女8例。其中胎龄

1.2 方法

1.2.1 药品 由北京双鹤药业提供,珂立苏(Calsurf)为新生牛肺灌注液制备的冷冻干粉,70 mg/瓶。

1.2.2 治疗方法 用药前以2 ml灭菌注射用水注入70 mg冷冻干粉小瓶内,用手复温,轻轻震荡,勿用力摇,使成混悬液,按剂量70 mg/kg经气管插管内注入,注药后经复苏囊手控通气2~3 min,拔出气管插管,连接nSIMV装置。当参数降至:FiO2<0.4,平均气道压<8 cmH2O时予以撤机。用药6 h内禁止气道吸引及翻身拍背。

根据患儿临床情况和血气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维持PaO2在60~80 mm Hg,PaCO2在40~50 mm Hg,TcSaO2在88%~92%。全部病例常规留置胃管。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0.5、2、6、12 h皮肤颜色、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症状体征及血气变化。②用药前及用药后每日床旁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情况。③记录RDS的主要合并症,如气压伤、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治疗后0.5、2、6、12 h患儿血PaO2、SaO2和pH值升高、PaCO2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nSIMV参数结果 参数PIP、PEEP、MAP在治疗后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临床疗效与转归 给药10~30 min即出现皮肤颜色转红润,发绀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减轻,三凹征明显改善,听诊两肺呼吸音较前增强。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无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明显副作用。所有患儿均未见肺部感染、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表1 RDS患儿用药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x±s)

注:与用药前比较,*>/sup>P

表2 RDS患儿用药前后呼吸参数的变化(-x±s)

注:与用药前比较,*>/sup>P

3 讨论

RDS又称肺透明膜病,是由于早产儿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引起。PS不足可导致广泛肺泡萎缩和肺顺应性降低,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外源性PS替代治疗是针对NRDS病因的特殊治疗[2]。对已发生NRDS的患儿或有可能发生NRDS的患儿,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PS可改善呼吸功能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3]。早期足量使用PS后即行机械通气治疗,可充分有效地发挥PS的药效,改善肺的氧合与顺应性。早产儿预防用药可降低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缩短,预防应用PS减轻NRDS严重程度[4]。

本资料显示对NRDS患儿给予珂立苏联合nSIMV治疗,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在治疗后患儿发绀减轻,PaO2、SaO2和pH值明显上升,而PaCO2明显下降。随着肺氧合功能的改善,使nSIMV各项呼吸参数逐渐下调。而SIMV加PEEP能增加肺功能残余气量和气道直径,减少气道阻力,使自主呼吸变得规律,节省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呼吸功,没有或很少有机械通气的缺点,如感染、气压伤、支气管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肺出血等[5]。本组病例中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

早期应用PS替代治疗联合nSIMV是RDS患儿治疗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即可应用。而极度出生体重生升后即可预防应用,而不必等到X线出现典型RDS改变才应用。一般给予时间不要晚于12 h,40~100 mg/(kg・次),多数病例如能早期及时用药,70 mg/kg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情较重者间隔6~12 h可重复给药,多次用药优于单次用药,由于早期用药阻断了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有利用早产儿的各项脏器功能的恢复和发育,可有效地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6],联合应用鼻塞式SIMV,减少了早产儿呼吸功,降低了吸氧浓度,缩短了吸氧时间,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减少了早产儿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珂立苏联合nSIM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RDS的发生率、减轻RDS严重程度,降低呼吸参数,减少对有创呼吸机的需要,副作用小,疗效肯定。临床技术操作简便易行,该疗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有效可靠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韩玉昆,樊绍曾,傅文芳.实用新生儿急症诊治指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1-148.

[2] Avery ME, Merritt TA. Surfactant-replacement therapy. N Engl J Med,1991,324:910-912.

[3] 冯琪(译).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6):387-394.

[4] 邓锦有,张春连,林桃.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37-39.

第7篇

关键词:改进;护理措施;儿童;股静脉置管;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卓有成效地进步,目前股静脉置管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应用,它具有鲜明的优越性。首先它在临床医学上成功率相对较高,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1]。尤其是对4~12岁的儿童,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医学上对儿童股静脉置管中的护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为其在儿童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特将我院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作出相应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儿童股静脉置管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60例,其中男患儿有32例,女患儿28例,呼吸衰竭患儿为24例,哮喘病患儿为19例,脑肿瘤患儿为17例。对照组患儿共60例,男女比例相等,均为30例,呼吸衰竭患儿30例,哮喘为16例,脑肿瘤患儿则为14例。两组患儿均符合股静脉置管诊断标准,且没有太大的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儿的护理措施有所不同,对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的基本护理即可,对干预组患者则要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是全方位的,包含了多个方面。

1.2.1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学会一定的护理技巧,将六步洗手法以及消毒方法熟练掌握,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方可参与股静脉置管护理[2]。

1.2.2医务人员在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卫生,尤其是在与患儿接触前后,比如换洗床单、帮患儿翻身等,一定要进行局部消毒,以防感染到其他患儿。另外在对患儿进行静脉导管穿刺时,要保持无菌状态,不仅要为患儿提供一个无菌环境,医护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洗手消毒、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穿上隔离服,然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并做好消毒工作,在进行穿刺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快、准、稳,一方面能够较少皮肤暴露时间,另一方面能减轻患儿的痛苦。

1.2.3由于股静脉置管的部位的特殊性,容易引起局部感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其周围的皮肤进行反复的消毒,用碘酒或者酒精反复擦洗。进行3~4次/w的换洗,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一旦出现红肿、渗血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换纱布,避免感染。

1.2.4医护人员要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观察患儿的病情情况,对于有所改善的患儿要及时将导管拔除,另外,若发现患儿出先红肿。感染的情况,要马上拔除导管,并向有关医师反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情况。

1.3观察指标 在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的现象。另外,要对患儿的股静脉置管在不同时期的疗效进行分析,包括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等。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是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用的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临床疗效用%表示,计量资料则用t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干预组患儿仅有9例出现了发热、红肿等现象,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

2.2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在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上都有明显的降低,与对照组患儿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在临床治疗阶段有着传统治疗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比如不需要进行缝针处理、留置时间比较长、而且成功率很高,因此在儿童医院中已经相当流行,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因为4~12岁儿童的体质问题和自身免疫力比较差,静脉置管所造成的感染和肿胀问题也需要被重视,股静脉的位置接近,再加上处在不易被观察的比较低的位置,当有少量液体渗漏时很难被发现,如果护理不得当经常容易受到排泄物的感染,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而且4~12岁儿童自控能力大多比较差,经常不受控制地移动下肢,造成置管的松动或脱落,易导致连带影响。儿童的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或受到消毒液影响的过敏情况,致使儿童皮肤局部出现瘙痒或湿疹等症状,再加上儿童的抓挠,会极大的增加感染率,影响股静脉置管的正常治疗。儿童的血管壁比较薄,在只管过程中也经常会受到影响而导致坍塌或破裂,形成血栓或肿胀,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变色甚至乃馈R虼硕杂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近年来,医学上对儿童股静脉置管中的护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为了其在儿童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医护人员在护理前的培训和考核、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事项的指导,使医护人员认识到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护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能够极大的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并且通过护理过程中加强对于患儿的检查和监测,对于红肿或申雪情况的及时处理也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血栓和肿胀的威胁,对于儿童股静脉置管的治疗和康复有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的效果虽然有着传统治疗方法难以相比的优势,但是也因儿童群体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不良影响。而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护理的工作也不仅仅只强调与医师的配合,而更需要以儿童患者为中心,对整个治疗全过程进行护理,使4~12岁儿童股静脉置管患者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楼晓芳,谢玉芳,林菊. 婴幼儿股静脉置管肢体肿胀的预防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5:1411-1413.

[2]李爱萍,姚亚春,陈震,等. 集束化护理在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应用的研究[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23-124.

第8篇

[关键词] 儿童哮喘;病情评估;C-ACT评分;PEF监测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190-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sthma control test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sthma

FAN Liqin

Department of Function Tes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sthma control test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sthma. Methods 12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2,which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C-ACT) to assess the condition,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ing the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to monitor the change of condition.The function of the right ventricle was evaluated. Resul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condition assessment method are high accuracy,but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guidance of right heart diastolic func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with,total effectiv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ildren asthma;Condition assessment;C-ACT score;PEF monitoring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有多种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等)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夜间和晨起加重,70%~80%发病于5岁前,儿童哮喘如若诊治不及时,随病程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后果严重,因此需要尽早诊治,我院儿科就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蜂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女比分别为38∶21和31∶29,平均年龄分别为(3.8±2.0)岁和(3.7±1.0)岁,平均病程分别为(1.23±1.09)个月和(1.56±0.9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及病程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筛选:确保参与研究的患儿均为典型哮喘患儿[依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方案结合我国国情为诊断依据,辅助X线检查和肺功能试验],排除各器官系统有严重疾患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予对症治疗[2]:(1)急性发作期:主要缓解症状,β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2.5~5.0mg/次,发作时1次/20min,后1次/2~4h;全身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1~2mg/kg/d、分2~3次;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短效茶碱;(2)慢性持续期:主要抑制气道炎症,辅助(1)的治疗增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首选),布地奈德规范长期吸入1~3年、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苷酸钠);(3)持续状态:氧疗、镇静、补液、抗生素酌情应用,情况严重时可辅助机械通气。所有患儿给予合理看护,避免接触过敏物质,每月随访一次,实验组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3]评估病情,对照组采用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4]的变化情况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并比较患儿右心舒张功能变化。以右心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为指标比较哪种病情监测手段更能高效准确的预报病情并指导治疗。

1.3 评价指标

C-ACT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的病情施行长期监测[5],共7道题,患儿及家长回答涉及内容:对过去4周内病情的自我评价,咳嗽程度,是否伴喘息,日间症状,夜间咳醒,运动对病情的影响,每个项目分值相加为结果: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部分控制,≤19分为尚未控制。PEF评价标准[6]:先对正常预计值进行计算,若PEF检测结果大于预计值的80%为完全控制,61%~80%为哮喘控制良好,41%~60%为控制尚可,≤40%为控制效果差。E/A值(舒张早、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正常≥1.2。治疗效果评价:优,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PEF检测结果大于预估值80%;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明显改善,PEF检测结果为预估值61%~80%。尚可,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有好转改善,PEF检测结果为预估值41%~60%。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PEF检测结果小于预估值39%。总有效=优+良+尚可。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右心舒张功能评估情况

两组患儿的病情评估手段准确率均很高,但指导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右心舒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因此C-ACT评分评估病情更为准确,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右心舒张功能评估情况

组别 评估情况 例次 E/A

实验组(C-ACT评分)

≤19 3 1.02±0.87

20-25 57 1.33±1.78

对照组(PEF%)

≥ 53 1.18±3.86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空气质量堪忧,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哮喘的病情长,易反复,为家庭和社会增添严重的经济负担[7]。儿童哮喘的预后较成人好,多数患儿的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30%~60%的患儿可完全治愈,70%~80%的患儿成年后症状不在反复,但可能仍存在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AHR),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与免疫、神经、遗传等背景有关,患儿发作前常伴流感症状,其典型体征也为初步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哮喘的治疗目的在于[8]:控制急性发作的症状避免症状加重和反复;防止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和保障肺功能;维持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运动)。为有效的控制病情,需要简单易行,高效准确的评估手段来掌握哮喘患儿病情变化的最新资料,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哮喘的长期临床控制,目前临床常用的监测手段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的测定,PEF 因其无创高效在临床应用中延续至今,但其结果受患儿瞬间爆发力的干扰[9];C-ACT是近几年新起的评估手段,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但是结果受患儿理解能力和不愿承认症状的人为因素的干预[10],其结果的准确性有赖于对家长和患儿的教育活动,指导其理解如实回答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有效的病情评估加之合理的治疗方案,会达到巩固疗效、提高患儿的生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优 良 尚可 差 总有效

试验组 60 21(35.00) 32(53.33) 5(8.33) 2(3.33) 58(96.67)

对照组 60 12(20.00) 22(36.67) 16(23.33) 12(20.00) 48(80.00)

x2 8.09

P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存质量的结果[11-12]。研究表明两组患儿的病情评估手段准确率均很高,但实验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C-ACT评分评估病情更为准确,指导治疗后患儿的右心舒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综上所述,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是目前更为科学可靠的评估手段,为病情变化提供鉴别指标,适合临床应用,同时针对其欠缺之处应加以改良完善。

[参考文献]

[1] 江文胜,宋文辉,詹三华,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可行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44(6):752-754.

[2] 董文芳.儿童哮喘控制联合用药的选择[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91-894.

[3] 翟莺莺,杨少灵,蓝淑玲,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31):6557-6559.

[4] 韩文,谢勇,周新龙,等.212例儿童哮喘预后的5年随访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870-872.

[5] 徐凤娇,周萍,孙一勤,等.儿童哮喘家庭管理系统的内容构建及评估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103-105.

[6] 吴雪郡,黄英,王莹,等.619例儿童哮喘肺功能FEV1和PEF与小气道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1900-1902,1906.

[7] 孔丽梅.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45-3046.

[8] 王美凤.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7-58.

[9] 赵德育.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0):752-755.

[10] 李金英,安淑华,赵清娟,等.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0):977-979.

[11] Bateman ED,H ur d SS,Barnes PJ,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 evention:GINA executive summary[J].Eur Respir J,2008,31(1):14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