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记忆训练法

高效记忆训练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1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记忆训练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记忆训练法

第1篇

关键词:乒乓球、少儿、训练手段

乒乓球是我国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堪称我国的国球,在历届的国际性乒乓球赛事中我国都取得的了优异的成绩,在1959――2000年的三大赛事中,中国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数占总数的55.6%,世界杯赛冠军占总数的58.8%以及奥运会冠军总数的81.2%,我国体育乒乓球项目的长盛也已被世界公认,这样的长盛与我国坚持基层少儿乒乓球训练是分不开的。

基层少儿乒乓球训练是我国乒乓事业发展的根基,许多优秀的乒乓球选手都是从那里开始迈向专业乒乓球运动生涯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观念的转变,基层少儿乒乓球训练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训练时间零散,训练空间不足以及少儿依兴而来,受不了长期艰苦的训练而丧失兴趣,所以笔者针对训练中暴露的问题,对原有的基本训练方法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少儿乒乓球训练的挑战。

量化训练法:“无它,唯手熟尔”,是对技术训练的最高概括。作为基层少儿乒乓球训练,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最重要的,形势政策千变万化,但这一条是绝对担当得起以不变应万变的重任的。量化的训练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起到对少儿训练阶段性成果记录的作用。作为初级训练,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等基础是必须打扎实的,量化的关键是在训练中保证一定的数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数量的质量。量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选手对正确的握拍、姿势、步法形成一种习惯,成为像走路一样的自然的动作。然而,如果在量变过程中忽视质量,动作姿势走形,就完全失去的量化的意义,适得其反。因此,基础动作的量化训练可以说是教学中任务最重的环节,因为它耗的是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捷径,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这个习惯形成,少儿的训练成绩会得到大幅的提高。

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是一种传统高效的训练方法,笔者这里所说的分解训练法并不是单纯的将连贯性动作分解成为几个步骤进行训练,而是更侧重于将动作分解步骤口语化。因此这种分解训练法是弹性较高的训练手段,可在训练课上和课下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包括教练员口授动作要领、动作示范、运动员记忆语言化的步骤和自我体会、练习等四个步骤。针对目前少儿参加乒乓球训练时间零碎的问题,这种口语化分解训练法使少儿将在训练课中学到的动作转化成为语言并记忆下来,用声音记忆和言语记忆辅助动作记忆,充分调动大脑各个功能分区。这样即使在两次训练相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少儿利用背记的语言步骤仍可以自己学习、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零碎这一矛盾,也加强对动作技巧的领悟与掌握,并且在不断的回忆语言与动作的同时,两者的碰撞结合也会提升他们对技术的认识,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组训练法:分组训练法是依据技术掌握水平将少儿分成3―5人的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技术掌握好的和欠缺的学员,进行分组训练,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有规律性的交换小组成员。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换小组成员还可以在技术领悟不同的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寻找正确的方法,不易使整个小组学员一起走向误区,各个小组也可以扬长避短。同时由于多人组训练,节约了训练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场地不足的问题。分组训练的关键是教练需要均匀的巡查各个小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如弧旋球技术训练等,教练应提高巡查频率,并适时的组织大家纠正共性问题。在分组训练中教练也可以物色适合打双打的少儿组,这样即提高了少儿的训练兴趣,也可节约训练场地。

以上的三种方法是相互交织的,量化训练法与分组训练法结合较多,少儿在各个小组中可以完成量化的任务,同时分解训练法的语言化步骤也可以使在没有教练在场的情况下保证少儿的技术动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教练在少儿乒乓球训练中,利用这些方法手段,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时间、空间、以及少儿兴趣与忍耐力的问题,真正达到基层少儿训练输送人才和普及教育的训练目的,使我国的乒乓球基础更加稳固坚实,促进我国乒乓球事业的继续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王艳,刘雅玲.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年04期

第2篇

“三引”,即目标牵引、习惯指引、兴趣吸引;“三动”,即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全动。

具体到我所任教的学科,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应用这一形式的。

一、目标牵引

有目标才有动力,我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让学生产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追求,产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1.课前有预习目标。

课前指导学生通读教材,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个粗浅的认识,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留到课堂上交流。

2.课堂上有限时记忆目标。

对一些关键的小知识点,我会给他们限定时间当堂记忆,让他们争当“超级记忆王”。

二、习惯指引

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差、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造成学生不能自觉学习的重要原因。针对学生不能自觉学习的表现,我用“21天行为训练法”改变不良习惯,用好习惯指引学习行为。为了改变学生学习不能自主的坏习惯,我运用了孙子兵法。

例如,学习新知识我让学生“擒贼先擒王”。就是在记忆新知识的时候注意先抓关键词,以词带句层层深入,这样记得快,记得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管理中,我“远交近攻”。对学习习惯好的,我放手,定目标定任务让其限时完成;对学习习惯差的,我身居其中,和他们合为一组近距离指导,督促其动起来,真正实现主动、互动、全动。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该及时复习,“趁火打劫”。例如,每节课刚讲完新知识的时候,我都会引导学生做适当的当堂练习,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讲评习题时,我会“隔岸观火”。就是不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种答案,然后分析原因,说明理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手、口、脑的全动。

三、兴趣吸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我都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进而自觉学习。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生 英语学习 心理训练

SYNOPS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sychology of English-learningof Chinese students,esp ecially the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the author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modernized ps ychological trainingmethod to English-learning activities,and to work out A Project ofPsych ological Trai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for Learning English’,which will make teachers co rrectly guide students psychologicalactivities in English-teaching, and will make students l earn to adjusttheir own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rningEnglish so

that students  force of learning English might beexplored,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En glish could be raised.The resultsof the project indicate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study and ch ange of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after training.Meamwhile, in the laboratoryclass, memory, thin king ability, ability of expression and ability ofcommunication are all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stud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English-learning,psychological training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相当惊人的。然而 ,英语学习是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对这个过程不甚了解和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 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无效地耗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因此,根据英语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在英语学习中正确 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去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倾向于解答心理现象是什么方面,而对解答心理机能应该如何提高,却显得十分不 够。心理科学发展的根本路线应该是改造和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这也是心理学为社会服务的根本方向。心理 教育的兴起打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面,体现了心理学能动的改造人类心理的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心理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教育;(2)智力 与创造力教育;(3)人格方面的教育;(4)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无论是国内的心理学界和教育 学界还是国外的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在这几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 训练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

在深入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及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纵观国内外有关的研究 成果,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制订适合我国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切实可行的心理训 练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力,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挖掘学习的潜力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针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实践,制订出心理训练方案,并经过实验检 查其有效性,以利推广应用。

二、心理训练方案的制订

(一)制订心理训练方案的基本理论依据

1.“人的心理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提高”的心理教育的观点。这是心理教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 观点。这一观点表明,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必要手段。在 人类一切实践活动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一直有认识自己的心理, 提高自己心理机能的强烈愿望和需要,可以说心理学正是适应这一愿望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持之 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去开展有意义和有益 的行为活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经常进行心理训练也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2.“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向偏重外在的因素, 常把问题重点放在课程计划上,或是教学大纲上,或是教材内容上,有时则强调教学法或师资条件。但是从心 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内因即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不够。忘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满足英语学习的需要是阻碍 英语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就英语学习来说,所谓内因主要包括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动机以及与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 机能等。这些心理条件的改善有赖于持之以恒的心理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消除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建立起创造性的英语学习心态,从而开发其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3.系统论的基本出发点“整体性”原则。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事物所普通具有的属性,世界上的任何 事物都是由诸要素的一定方式构成的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视为一 个有机整体,它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其各个构成要素的孤立特 征及其迭加所能反映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在人脑中始终是交织进行的两种活动,这两种活动处于 最和谐的整体状态时,是人的活动最顺遂而又最有效益的时刻。通常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往往 把自己的活动分成几个互不相关的部分,通过心理训练的手段把这些割裂开来的部分重新组合到一起,使心理 活动协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的活动更加有效。这体现了事物的整体性原则。

4.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辩证统一:有意后注意形态的理论。过去心理学只描述了两种注意形态:有意 注意和无意注意。近几年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逐渐发现有意后注意对于识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有 意后注意时第一种注意形态与第二种注意形态是辩证统一的。处于这种状态时,虽然有行为目的、动机的存在 ,但此时比处于有意注意时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它们与 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相符合。所以有意后注意是建立在学习者热衷于并盼望的后续事实上。有意后注意 由于内部动机的自动化、自然化,从而使有意注意过程转变成了无意识行为。这样可以使学习者长久地学习, 不疲劳,高效率地掌握材料。学生此时也并不觉得紧张,情感处于高兴状态,有时甚至兴高采烈,就好比处于 某一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意志动作解决后产生出平衡的那一刻。

所以处于有意后注意时期识记的效果是最佳的,因为此刻产生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息息相关。这种有意后 注意产生的场合和许多因素有关。通过心理训练学会控制这些因素便可以学会控制产生出来的有意后松驰,而 处于最佳识记状态。

(二)心理训练方案的基本内容

心理机能的多层次性决定了针对具体活动的心理训练必须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上综合进行,才能确实提高 其心理机能,从而提高该项活动的效率。与不同活动密切相关的心理机能是不同的,针对英语学习活动的特殊 性,笔者提出初中英语学习心理训练方案的训练目标是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心理训练的手段,消除各种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建立起创造性的英语学习心态,开发英语学习的潜力。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从自我分析开始。本世纪初,美国牧师拉赛尔·康维尔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举行了多达6, 000次巡回演讲。他的演讲使整个美国卷入了激情的漩涡。其内容如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费德的富 裕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穷困而死。可是,此后就从他卖出的土地里 发现了世界最珍贵的宝石。康维尔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人们向他处所寻求的珍宝,恰恰 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所以,英语学习心理训练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从自我分析开始,围绕英语学习让学生试着就以下几个方面 对自己进行一下分析:(1)你对英语学习持什么样的态度?(提供A.B.C三种态度选择)(2)你学习 英语的原因是什么?(3)你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长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4)你在英语学习中的最大困难 是什么?(5)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进入最佳学习记忆状态训练。(1)形象放松训练;(2)生理放松训练;(3)调整呼吸的练习。

3.消除畏惧与厌恶心理的训练。(1)教师从多方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多鼓 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视学生为学习主体,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其次,教师还要创造学习 环境,激发兴趣;最后教师还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2)学生自己进行一些心理自我训练,包括:a.回 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b.开始学习时许诺自己学习后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c.不断给自己一些有益 的自我言语暗示。

4.增强记忆力的心理训练:(1)联想训练:a.比较联想;b.近邻联想;c.情景联想;d.趣味 联想;e.语言联想。(2)循环记忆训练:a.简单循环法;b.复合联想法。

5.养成英语思维习惯的心理训练:(1)“One by one”和“One Another”训练法;(2)信息简缩练 习。

转贴于 三、训练方案的实施

1.被试:呼市七中初中二年级学生,以二年级六班为实验班(61人),二年级五班为对照班(59人 ),两个班当时是以随机的方法分班的,而且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实验前,对这两个班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测 验,并进行比较,统计检验后无显著差异(见表1、2、3)

表1 实验前学生英语测验成绩比较 班别 人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实验班 61 53 0.87 21 0.34 对照班 59 43 0.73 16 0.27

优秀率比较:X[2]=0.75 P>.05 无显著性差异

及格率比较:X[2]=3.67 P>.05 无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前学生英语测验成绩比较 班别 人数 平均成绩 标准差 实验班 61 74 21.23 对照班 59 67 23.81

平均成绩比较:E=1.70 P>.05 无显著性差异

表3 实验前学生强记成绩比较(1小时记50个生词) 班别 人数 1小时内50个单词全部记住的 通过率 实验班 61 6 9.8% 对照班 59 4 7%

通过率比较:X[2]=0.37 P>.05 无显著性差异

另外,还对实验班同学的英语学习态度、英语学习的原因及困难等作了调查,其结果是:(1)在对待英 语学习的态度上54%的同学属于B类,36%的同学属于A类,只有10%的同学能将英语学习视为一种乐 趣,即属于C类;(2)关于为什么学习英语的普遍原因有:Ⅰ因为考试要考;Ⅱ因为学不好,家长教师会批 评我;Ⅲ因为这是升学考试中使学生分数拉开距离的一门课程;Ⅳ因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会需要它;Ⅴ因为别 人会由于我懂一门外语而尊敬我;(3)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是记单词,其次还有完成对话较困难。有的同 学还反映他们学习时往往是记得快,忘得快,这是怎么回事?(4)关于对学好英语是否有信心的调查表明: 49%的同学感到没信心,41%的同学处于动摇状态,只有10%同学认为通过努力可以学好。

以上是实验前对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所做的调查总结。

2.实验材料:初中英语学习心理训练方案(内容如前述)

3.实验过程:(1)实验班:实验前,对任实验班课程的教师提出如下要求:a.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 学生;要视学生为主体,多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稍有进步,就要给予表扬;b.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 简笔画、音乐等,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c.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传授给学生各种正确 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

对实验班学生提出要求:a.随时对这种训练方案提出意见;b.应对此实验采取积极的态度,要相信方 案的引入会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c.睡前、醒后作为复习英语的黄金时间,复习时间不必很长。实验时间 是7周,安排如下:

第一周,每天一个课时给学生和任课教师上英语学习心理训练课。讲授有关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和任课 教师能掌握这些方法和技术,配合教学实验。内容分配是:a.帮助大家进行自我分析,学会通过体会学习乐 趣,自我暗示,自我奖励来消除畏惧心理,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b.如何进入最佳学习记忆状态。教会 大家在自学前或上课前做心理放松、心理放松和呼吸练习。c.记忆力训练法,教会大家用各种联想的方法、 简单循环记忆法、复合循环记忆法记单词。d.养成用英语思维习惯的训练。包括教会任课教师以“One by o ne”和“One Another”训练法来授课,教会学生以信息简缩练习记忆对话和课文。e.综合练习。复习所有的 方法和技术,解决疑问。

第二周,试着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行心理训练方案,融各种心理训练的技术于学习中,首先要求上课之后, 教师使用2~3分钟的时间让大家集体做放松练习,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动机,然后正式讲课。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One by one”和“One Another”法来组织教学。最后每节课空5分钟时间做联想练习,复习 单词,形式可以多样。其次,在英语自习课时,也要求大家做各种放松练习;以简单循环法记忆每课的生词, 以信息简缩法完成课文背诵。最后,要求大家在学习后第二天,第四天及一周复习所学内容。然后以四单元为 一阶段进行阶段复习。经过一周的准备,基本保证学生能使用各种英语心理训练技术,教师也能按规定配合实 验。

第3~7周为进行实验观察期。

(2)对照班:按以前正常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进行,不引入该方案的方法。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一)实验结果

1.实验结束后就有关的一些问题对实验班的同学又做了调查,结果:在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上,实验班 的同学有了明显的变化,只有20%的同学仍然属于A类,10%的同学属于B类,20%的同学属于C类, 5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时属于B类,有时属C类。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将英语学习视为一种乐趣,相 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

在关于英语学习的原因里除了过去工具性原因外,多了结合性原因,如:学习英语对我很重要,因为:( 1)在与美国人说话时我感到自在;(2)因为英语使我能理解和欣赏英语文学艺术;(3)因为我能够更自 由地参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活动。

关于英语学习中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说过去他们不了解记忆的特点规律,认为记东西 很神秘,最困难。现在他们说在掌握了循环记忆法和联想训练后,他们感到记单词很自信而且非常有趣。大多 数同学反映经过这段时间的心理训练,他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2.有两位同学主动找到笔者,他们告诉笔者:老师,你教给我们的方法真好。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心理 训练,我们不再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苦事。一想起英语学习时顺畅的感觉,心里就很激动。以前我们对记单词 感到很头痛,记起来很费劲不说,记完很快就忘了,可现在我们不仅记得特别快,而且不容易忘。上英语课时 我们也不再垂头丧气了,敢积极大胆地发言。这两位同学还说以前一考试就是刚及格,现在他们每次测验都能 得80~90分。

3.实验后英语水平测验成绩比较(见表)

表4 实验后学生英语测验比较 班别 人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实验班 61 53 86.9% 26 42.6% 对照班 59 45 76.3% 15 25.4%

优秀率比较:X[2]=3.94 P<0.05 差异显著

及格率比较:X[2]=2.26 P>.05 无显著性差异

表5 实验后学生英语成绩测验比较 班别 人数 平均成绩 标准差S 实验班 61 78 22.23 对照班 59 68 22.7

平均成绩比较:Z=2.43 0.01<P<0.05 0.5水平差异显著

表6 实验后学生强记成绩比较(1小时记50个生词) 班别 人数 1小时内50个单词全部记住的 通过率 实验班 61 20 33% 对照班 59 6 10%

通过率比较:X[2]=9.04 P>0.05 差异显著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恰当地引入心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开发了其英语学习的潜力。

尽管我们这项研究是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进行的,但是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儿就会发现这一方案稍加改造可 以适用于许多学科。它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也必然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这一研究的尝试向我们展示 了心理教育的广阔前景: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通过心理训练可得到开发和促进发展。

这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促进心理教育学的完善与发展。其次,由于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 研究,可以推进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如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及语言心理学等的发展 ,促进这些学科重大学术问题的解决。最后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它为人能主动干预促进心理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依据。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人们都是本着认识自己、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目的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但时 至今日,心理学还基本停留在描述、认识研究对象的阶段上,对于改造世界来说还不是一门能动性很强的学科 ,这与自然科学相比是大大落后的。所以,由描述性、被动性学科向主动性、能动性学科的发展是心理科学自 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项研究是对人类心理机能的发展施以人为性干预的研究,体现了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 势。

这项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心理训练在学科教育中的广泛推广,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益。这可能表现在:(1)较大地提高学科教育效率,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 2)提高全民族以至于全人类的心理素质,从而间接产生巨大的物质效益;(3)开发人类的潜能,充分展示 人类的巨大潜力,从而使人类更幸福;(4)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心理教育及心理训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自我训练、自我完善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并非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沿着才能的阶梯攀登,达到尽善尽美,掌握真正技巧。所以本研究还只是一个初步尝 试,旨在引起和鼓励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中永:《心理教育学论》,《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

2.王初明:《应用语言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Blair R.W: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NewburyHouse Publisher,In C.,Rowleg ,Massachuseffs,1982.

5.Richard Palmer and chris Pope:Brain Train.

6.邓传钰:《链式快速记忆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第4篇

本模式兼具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与实效性。我们对它的描述是循着“四级台阶”的训练轨迹,将速读训练纳入中语教学轨道,与“自读课文”的教学同步进行。另外,“同轨同步,相辅相成”,是本模式的鲜明特色;“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是本模式的最大特点;“快速阅读十大语文观=如虎添翼”,是本模式的理想境界。

本文仅就模式的构建以及构建此模式的依据与效应简介于下,以此就教于同行。

一、模式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快,既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时代向教育的挑战。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著文批评说:“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5年过去了,状况又如何呢?“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地可以说是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变动。”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教授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断言。教学效率如此低,学生素质如此差,怎能适应当今时代乃至21世纪的需要呢!“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读完应读的村料,现在已成为当代各级管理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生产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生产手段。”(杨春华、王靖元译《快速阅读法》前言)。本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试用、实验,最终定型的。

(二)政策依据:宏观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微观上,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相适应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第一次将快速阅读纳入中语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浅易的文章,把握大意”,并对速读训练的内容、步骤、方法等作了具体设计与安排。

(三)理论依据:首先本模式两大坚实的理论依据应是生理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

阅读,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们的有关生理机能为速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就视觉而言,文字符号以光波的形式被摄入眼中,在视网膜上成像。据推算,人眼的视场角可达35°,并且从无限远至25厘米内,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调节,以分辩出12─13行文字。而且,人眼的视场角是一个立体角,能同时分辩纵向、横向文字。这样纵横交织,“一目十行,双目识页”就成了完全可能。本模式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训练,扩大学生的视读野,以适应快速阅读的需要。再就大脑机能而言,人的大脑皮层至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有很复杂的突触联系,其储存功能至少能容纳10[7,]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总信息量。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表明:人的左右半脑分工各异。右脑具有极大的图式认识功能,其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些,正是开展快速阅读训练极其重要的生理基础。

阅读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速读的重要前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阅读行为可知: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阅读。本模式第一级台阶正是遵循这些心理学原理的培养学生速读的良好心态。

其次,阅读的对象是语言文字。汉字能速读吗?汉语言文字学作了肯定的回答:汉文不仅适于速读,而且优于拼音文字。因为:第一,汉字信息密度大,阅读省时。联合国五种文字的同一文件,永远是汉文本最薄。第二,汉字个性突出,感知快;汉字形体各异,示差性强,分辨率高。第三,汉字稳定易识、易记,适宜速读。第四,汉字是表意文字,利于理解。另外,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学科都从不同侧面为速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比如,快速阅读作为阅读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与阅读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尤其是现代阅读学,它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快速高效的阅读。

(四)经验依据: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二、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的着眼点──信息社会。

我们构建“四台阶”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时代飞速发展,快速阅读应运而生。快速阅读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现代阅读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于一体,实质是一门高效阅读学。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迅速扩大其知识面。为此,《阅读学丛书》主编曾祥芹教授还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

与此同时,要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还得切切实实地开展“大语文教育”,将学生带到丰富多采的大语文天地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这不仅与现代教育观合柏,也与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工具性”相一致,更有利于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且,速读在大语文观统率下进行,才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两者比翼双飞、相辅相成,必能收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我们积极推行下述公式的基本缘由:“快速阅读+大语文观=如虎添翼”。

(二)模式的主体──“四级台阶”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 口语教学 双向三维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20-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多方面重要实用价值日益突显。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重点扶持下,我国的高校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结合度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加强。同时应该看到,一方面,社会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对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方法陈旧、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等问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操作性、系统性不强,直接影响学生口语训练的效果。因此,找到简单高效的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是很多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希望。笔者在长期的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研究提出了“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以期对业界探索研究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有所裨益。

1 “双向三维”英语口语教学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双向三维”英语口语教学训练法中,所谓“双向”即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三维”即“读、背、说”。通过授受双方的有效交流和良性互动,推动“一维读、二维背、三维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学生们通过“读”获得基础知识和语言要素,通过“背”来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说”得到强化和内化,同时进行自信心、适应性及熟练度培养,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使学生达到可以流利地听、说、读的程度。

高校英语“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的实践,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以英语口语教学训练为最终目标,“读、背、说”三维训练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 当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全面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但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具有共性的现实问题,主要是存在四个“不够”方面。

第一,思想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对于经过十几年英语学习的高校学生,教师们往往更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水平能达到过级即可,口语能力强不强不重要。因此,在评价英语教学效果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考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重视和评价。这种情况造成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投入精力较少,口语教学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处于次要或配属地位。

第二,基础不够牢固。我国高校学生虽然经过长年的英语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受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方式方法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英语底子薄、功底不扎实等问题,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应用能力不强,良好的学习方法欠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连48个音素都认不全、读不准,造不成完整的句子。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口语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开展程度,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面对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三,信心不够强大。高校学生受年龄、经历等因素影响,与中学生相比较,在思维、认识等方面无疑更加成熟,与其他社会类英语学习者相比也具有灵活、高知等特点。但由于受自身英语基础、长期学习习惯及周边实际环境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们练习口语时的自信心普遍不是很充足,在开口说英语时常常由平时的活跃大方变得非常胆怯,张不开嘴,说不出口,于是逐渐形成了从口语能力较差,到厌烦畏惧口语练习,最终无法有效提高口语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

第四,方法不够灵活。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讲授者”,一般更多注重把书本上知识点简单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作为“授受者”,常常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地位,成为了各种语言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这一问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依然现实存在,并且非常突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制约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传统英语口语学习中,学生们口语训练的效率一般很低,也成为制约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 运用“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改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我们通过梳理分析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找准症结,把准脉搏,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基础水平。基本方法主要是:把握中心,增强信心,强化基础,找准时机,营造氛围。

第一,把握中心,切实建设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真正张开嘴。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正确扮演了各自的角色,决定着这堂英语口语课能否取得成功。现代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和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任务主要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开展课堂活动。在“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避免单向;教师从一维的“读”入手,选择难度适当的资料,让学生们能开口、愿开口;二维“背”的阶段,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话题、句子相对较口语化的素材提供给学生背诵,重点是让学生们首先对基础素材有较为清晰的理解认识,在此基础上更易背诵和掌握,在课堂上可以以背的名义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三维“说”的阶段,教师要认真选择内容相关、语境恰当、难度适宜的话题和背景,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引导学生们张开口、大声说,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读、背、说”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仔细甄选部分较为简单、轻松、愉悦的素材,引导大家交流、探讨,使学生们都能够说英语、讲英语,营造浓厚英语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

第二,增强信心,切实培养学生运用口语的积极性主动性。练习英语口语,兴趣是条件,自信是关键。因此,在“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运用中,教师开始训练前,首要的是搞好各项前期性工作,尽可能准备学生们有较大兴趣和共同话题的内容,例如新闻、美食、旅游、影视等,注意要接地气、够鲜活,让每个人都能说话、会说话、想说话,还要使学生们由此更愿意投入其中,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读、背、说,这样就可以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一方面也提高了训练效率。在三维中“说”的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情景设置、讨论交流、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新鲜感、兴趣度,激发他们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增加说英语、讲英语、用英语的愿望和信心。同时,要注重防止和降低部分学生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英语口语焦虑问题,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互动。由于很多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尊心又极强,所以很怕说英语,尤其怕说错被人笑话、丢面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口的过程中,要注重先营造宽松、轻快的学习交流氛围,用轻松和愉快来消解学生的紧张、焦虑。

第三,强化基础,有效运用听力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口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于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听”是学习的基础,第一步是听得懂、听明白,有了第一步才能交流、知道“说”,才会走下一步。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听”和“说”的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法教学,部分学生可以在听老师读完几遍后就试着进行复述,效果很不错,这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口语练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发展。另外,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维“读”的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学生的语音、语调,把好每个单词的发音,使学生们通过模仿、练习,真正掌握每个单词,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词组、语段和文章,奠定扎实基础,使以后的背、说水到渠成。对于所用听力材料的选择,教师应当选取与英美文化、国情较为契合的素材,让学生们能够以此熟知英语特定的语境、语感,增强英语交际的基础和能力。

第四,找准时机,进行合理的纠错帮扶,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口语能力。如何在口语练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能够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很多人感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挑错”和“纠正”,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及时帮助,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这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却不尽然。首先要对学生们出现的错误进行区别分析,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一般练习中,学生出现的语法、发音、语调、结构等错误应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学生错误固化、形成习惯。而对于学生交流中表达自我、率性发挥时,出现的表述、用语等错误,就不应该立刻打断、纠错。以保证学生交流、表达思想的连续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双向三维”口语教学训练中,无论是三维“读、背、说”的哪个方面,教师都应该格外注意纠错的时机和语言的策略,重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抓住学生的进步和长处,尽可能保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营造氛围,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等多样性活动,形成口语练习交流的良好环境。调查显示,近年来,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更加注重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性,尤其对于一些技能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旅游、市场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等。在各项实际应用能力中,口语都是重要一环,而这些实际应用能力更多的是从实践运用和日常交流中获得的。所以,要在注重课堂教学基础上,大量利用课程内外时间举办英语角、开展实地教学、演唱英文歌曲、朗诵散文诗歌、进行演讲赛等多层次多种类的活动,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互动交流、展示自我、共同提高。这样就能够逐步在课堂、班级、学校、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练习氛围,营造出浓厚的学英语、用英语、讲英语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迅速有效提升。

4 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双向三维”教学训练法进行了实际运用和研究分析,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和成效。

4.1 教学设置

在一个30人的大专一年级旅游专业班级中,运用“双向三维”教学训练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口语选修课程研究,总计40课时。主要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2》(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英语专业适用),共10个单元,每单元设置一个情景,包括四个练习模块。该班级中的学生高考入学平均成绩为82分,开课后的首次口语测试平均成绩为47分(百分制),同时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们英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缺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对口语学习存在焦虑感、畏惧感、抵触感。

4.2 实施过程

“双向三维”英语口语教学训练法贯穿于一个学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每4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每课时一个练习模块。下面以学习教材UNIT 6 Environment(环境)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双向三维”教学训练法的实际运用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关于Environment(环境)的情景下,分Breaking the ice(热身)、Experienging(体验)、Developing(拓展)、Sharpening(实战)四个模块,运用“双向三维”教学训练法依次进行。

第一步,在Breaking the ice(热身)模块中,选取核心词汇、短语、长句、情景对话,播放其听力材料的音频,安排学生在静听、跟读、朗诵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熟悉课程相关内容,同时练习发音,感觉词(句)重音、语调、连读、元音弱化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增强语感。

第二步,在Experienging(体验)模块中,抽点部分学生朗诵相关词汇、短语、长句及对话,并根据朗诵情况鼓励他们背诵及简单互动,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夯实学生的日常语用知识,同时可以持续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度,加强“读”“背”能力。

第三步,在Developing(拓展)模块中,让学生们结对、成组,安排适当情景,引导他们把读背过的内容“说”出来,并鼓励大家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拓展、发挥,增强学生们的模仿表演、观察与发现、描述与表达等能力,慢慢培养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运用英语交流的意识。

第四步,在Sharpening(实战)模块中,按照教材提供的情景或者选取相关场景,运用两人对话、分组交流、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安排学生们进行口语练习,达到“双向三维”教学训练法“说”的目的,能够逐步进行自由交际、交流。教师全程注重观察学生们练习中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当的点评纠错,并积极解答疑问,收集反馈意见,并根据教学情况、反馈意见及时对训练方法和教学思路进行适当调整,始终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施教。

4.3 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40课时的“双向三维”英语口语教学训练,根据教学中的观察、测试记录及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口语测验显示,30名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近20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法性都有所增强。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双向三维”英语口语教学训练法在小班教学中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反映都较好,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能够有效预防、消除学生们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问题,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强化英语学习能力,使学生们的英语听力、阅读理解能力、接受度得到快速提高,语感逐渐增强,还能够逐渐形成自觉用英语认识问题、理解情形、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班级、专业等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也能够采取多种辅助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巩尚.调控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尝试[N].学知报,2011-07-11.

[2] 张颖.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1.

[3] 袁延敏.加强英语口语教学[N].学知报,2011.

第6篇

【关键词】“学得”;“习得”;思想偏差;大量背诵;改变考试方式

0引言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改革引起重视,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逐年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也依旧存在,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低的现实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究其原因,除了语言环境不良等客观因素外,笔者认为导致外语教育不理想的主因是指导思想的不确定性,在学界关于“学得”与“习得”的探讨和争论已旷日持久。

1、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初高中英语大多是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考取名校做准备。到了大学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了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那样:“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

当下的现实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我国英语教学指导思想上摇摆性。在课程标准设计上,以词汇为例,一般中国学生经历的过程大概就是初中1500、高中1500、大学四级1500、大学六级1500,最后大学六级时总数大概为6000个;6000个单词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部分,像一字排开的长蛇阵,看似循序渐进,但笔者认为这个长蛇阵只适合知识类课程学习,而不适合外语类课程的学习,语言的实质是技能。

在这个一字排开的长蛇阵中,前两个1500耗时太多,设计了3000左右的单词,这个设计不是以“学得”作为指导思想的产物,迟滞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后面的两个1500,这已经到了大学阶段,英语成了公共课,此时的大学生已经无力认真、细致地学习和消化后面的两个1500,更无力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只好演变成一轮轮打勾画圈、连蒙带猜的四、六级考试大战!大学阶段本该是把英语作为工具去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然而现在的现实却是都还在拼命学英语!

2、我国英语教学问题总结

(1)指导思想有偏差:笔者认为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内容太少,把过多的任务留给了大学,造成了“蛇头虎尾”的现象;以词汇量为例,国际上非英语国家的高考词汇量大都在6000以上,而我们国家的高考词汇量长期以来是2000多,最近几年才长到3000多。木桶盛水的原理是,一块板短了,导致水就永远无法盛满了。

(2)语言的输入量太少:笔者认为学生的输入量太少是当前大学英语不理想的根本原因;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输入就没有理想的输出;而当前大学生对词汇、句子和文章等语言知识的重视不足,对听、说、读、写的训练远远不够,导致了整体语感差、应用能力弱。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1)调整指导思想,把大学英语前置

调整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理念,探索更高效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对当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大纲和教材进行全面改革。具体地讲,在词汇量设计和分配上,笔者主张把那四个1500的“长蛇阵”改为“折叠式”,即6000个单词作为一个整体,有计划、有方法地在初中阶段集中识记,中考的词汇量可设计为3000,高考的词汇量设计为6000;初中三年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单词,理解语法;高中三年的主要内容是在6000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到了大学,自然而然的把词汇量提高到8000,甚至10000,大学生在这时就能使用英语学习各自的专业,在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和提高,把英语提高到较高的水平,让大学英语名副其实。

(2)把词汇作为各阶段学习的基础之基础

1)词汇数量要足够:笔者一贯的主张是中考词汇量达到3000,高考词汇量达到6000,在大学阶段,8000个单词属于核心词汇,而大学生的阅读词汇量要超过10000,最好在20000左右。

2)质量要达标:在对质量上的要求上,熟练度是关键。如果熟练度达不到,单词是无法使用的。

3)方法要科学:要利用规律办事,绝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的含义尽量做到一看便知,或者推理而知;这样既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又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根据英汉之间的联系来认识一批单词,如BOOK就是汉语的“簿”“POOL就是汉语的“泊”,SUM就是汉语的“数”等等,还有:

“官”与govern(管理/)

“吏”与lead(领导),leader(领导)

“律”与law(法律)

“礼”与rite(礼)

“儒”与rule(规则)

“部”与bureau(部、局)

“巫”与witch(女巫)、wizard(男巫)

“卜”与bet(打赌)

“武”与war(战争)

(3)把句子和文章的大量背诵作为培养语言技能的基本手段

1)把背诵口语句子作为发展口头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做法是要求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背诵从阅读课文中精选出来的英语口语句子,采用“口语模版训练法”。

2)把文章背诵作为培养语感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做法是采用“诗词捆绑记忆法”要求学生背诵阅读课文全文。

(4)通过掌握记忆法来提高语言输入量

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科学的记忆法可以增强内容的熟练度,熟练度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关键一步,也是英语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5)通过改变考试方式来指引学生进行语言输入

中国是考试大国,考试是个具有无穷魔力的指挥棒,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打勾画圈式的标准化考试只适合考查知识类的学科,而不适合考查外语这种技能类的学科。因此,笔者强烈主张,在当前各级外语考试中,大幅削减甚至完全取消打勾画圈式的标准化题型,大幅增加词汇、句子和文章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幅增加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考查。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听力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听力词汇量,预测能力

 

一、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阶段的听力理解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般要求为: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较高要求为: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高要求: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因此,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发现,听力理解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考生最弱和失分最多的部分一般是听力部分。听力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数英语学习者听英语的时间大大少于读英语的时间。另外一个原因是听力课堂上缺乏策略培训,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培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应该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培训。

二、大学英语听力学习与教学策略

我们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听力学习几乎没有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也没有自我评估,学习的过程管理主要依赖教师而缺乏独立性。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几乎不求助同学,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会选择性地问老师;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克服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对听力任务缺乏自信心时,只有部分学生会鼓励自己以增强自信心。多数学生能根据任务利用已有条件进行预测,部分学生能进行归纳和推理。但在听音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听力差的)存在这样的现象:力求听懂每一个词、每句话,所以对听力材料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给予同等注意力,结果是一听到生词就慌了神,再也听不下去;不能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前听后忘的现象;更多的是感到自己好像听懂了每句话,可听完后,不知道所听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不能有效完成听力任务。论文大全。总的来说,学习者不擅长规划自己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策略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薄弱。这些现象反应了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深刻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服从。随着“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向 “学生中心”的转变,策略训练和策略学习已经成为语言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力策略培训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技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听力学习与教学策略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训练学生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 情感策略,激发英语听力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文秋芳,1996)就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使用策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听力学习策略是指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许多西方学者对二语/ 外语学习者进行了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策略训练确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成绩、增强策略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Brown & Palinscar,1982 ; Chamot et . al,1996 ;Fujiwara,1990 ; Thompson & Rubin,1996)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策略训练应成为听力课程的一部分。

就学习策略类型而言,我们遵循O’Malley (1990:418-437)等人的观点,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用于自我监控和调整语言行为,它包括计划、选择性注意、监察、调整、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认知策略与具体的语言任务相关。就是获取知识的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已有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复述所听句子以及利用关键词、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归纳、联想、推理等等。社会/ 情感策略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与同伴等交流经验以提高听力水平等等。这三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论文大全。

适用于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有自我计划、自我监控、选择性注意、自我评价等,认知策略有预测、联想发挥、做笔记、推理、建立听觉形象、运用想象、整理归类等,社交/ 情感策略有自我交谈、寻求解答和合作学习等。要教哪类、哪些策略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元认知策略,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并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自己最终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二)提高听力词汇量,加强语音强化训练。

笔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困难主要存在于词汇、语速和语音等方面,听力词汇量不足和对话语特征不熟悉是产生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论文大全。文秋芳(1996)认为,学生的多数语言知识是通过视觉渠道(看和读)而不是听觉渠道获得的,因而语言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听觉形象,因此学生对一些词汇看懂却听不懂得现象很普遍。有时一个词听好几遍还是听不出来是哪个词,但一写出这个词,马上就恍然大悟。这足以说明学习者对新知识(特别是词汇)没有做到音、形、义全面掌握。

提高听力词汇量和增加听力训练有助于解决这些困难。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是通过读写有意识地学会的,而不是在交流中习得,学生很少通过语音来识记单词。当我们面对说英语的人或录有英语的磁带时,大脑中依赖视觉来识记单词的记忆单元,无法或很难被声音激活。学生所学过的单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相应的听觉形象。因此,学生对一些词汇看懂却听不懂的现象很普遍。因此,要想解决听力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必须从英语习得的初级阶段入手。目前学生听力词汇量上的困难就在于对许多词汇只能识别其书面形式,不能或很难识别其口头形式。如果能够重视习得过程和认知规律,尽量在英语学习早期多让学生接触适合其水平的原声材料,就会有利于打好语音基础,培养靠语音识别单词的习惯,也有利于他们熟悉话语特征,逐步适应正常的语速。所以,在中小学应该大量增加听力课程。大学新生入学可继续加强语音强化训练。

另外,学生除了要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外,还要掌握连读、弱化、重音规律、同化、英美发音差异等,教师也要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三)做好笔记,提高预测能力

很多情况下,学习者只有一次听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高效地记忆信息。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记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是做笔记。记笔记时,要有选择地记录,不要试图把听到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记的内容可以是重要信息、容易忘记的内容(如时间,地点,数量等)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听短文时,要学会边听边记,即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强,不做笔记也难以记住长段文章或对话的全部细节。同时,要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减少记录的负担。如运用首写字母或缩写词,像a.m,p.m,sq,hr,e. g等。还有一些常用符号如: +( and,more than),-( less than), (because ),∴ ( so ),↑( increase ),↓(decrease),y(good,right,agree),n(bad,wrong,disagree)等; 此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符号和缩写体系。

预测能力和猜测能力在听力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理论上讲,50% 的听力技巧与预测有关(根据Jane W illis,1981);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预测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听录音之前,要快速预览每个小题的各个选项,根据选项预测可能出的问题(重点预测)和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听音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尤其要把握主题句(有时可起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以及结尾句(有时可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这里也包含着对听前预测的分析、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之后的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和推理性的弥补。一方面,听对话或短文时,听完第一句或第一段后,便可停下来,猜测接下来的内容。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择项进行预测。即听音前快速浏览选择项,预测听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便可根据听力材料的开头,预测出随后出现的信息和要点,为及时做完题、做对题赢得宝贵时间。

三、结语

总之,策略培训应成为外语教学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教学通过培训指导学生能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增加他们策略的选择范围,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能使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听力学习策略训练除要教给学生听力学习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听力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者要多听,勤练,广泛实践,增强语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苏远连. 如何实施听力学习策略训练[J]. 外语电化教学,2002,85.

[4] 王建伟.“3+1”听力提高训练法[J]. 外语电化教学,1999,4.

[5] 王艳. 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周启加.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第8篇

关键词: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 英语口语 能力

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口语能力极其低下的现象,他们学了两三年英语,但绝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对话都不会,更谈不上和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即使有些笔试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感到“无话可说”、“有话也不知怎么说”,口语水平仅仅局限于打招呼和简单的自我介绍等肤浅层面。这与实际交际能力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典型的“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1、大部分学生词汇极其有限,即词汇缺乏;2、大部分师生对口语教学持消极态度,导致口语训练缺少;3、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口语运用缺失;4、中考不考口语,导致口语评价缺陷。“词汇缺乏,训练缺少,运用缺失,评价缺陷”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想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能力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词汇教学,扩大词汇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它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所以说,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基本功,没有足够的单词量,人们就无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英语水平的高低,可见,词汇在口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农村,单词却成了学习英语的拦路虎,成了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刚上初中,单词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单词逐步增多,词汇越来越复杂,他们往往记了这个单词、忘了那个单词,今天记下、明天忘了,忘了又记、记了又忘……于是,很多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所以,他们的词汇量极其有限,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单词都掌握不好,口语交际当然无从谈起。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词汇教学,想尽一切办法,清除英语学习障碍,让学生逐步扩大词汇量,切实通过单词关,为口语训练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教好音标和基本拼读规则,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记忆单词、掌握单词。其次,教师要尽量通过直观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简笔画、动作、表情等教学新单词,开展趣味游戏、单词竞赛活动巩固旧单词。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听说读写学习单词;借助字典学习生词;按照构词法、分类法、联想法、同义词、反义词类比记忆单

词;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对抗遗忘,巩固单词;长期不懈、积少成多,积累单词。

二、强化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口语能力的实质性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训练,即口语教学重在训练。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班级人数多及英语课时少等因素的限制,加上中考不考口语、口语能力高低与升学无关等原因,大部分农村师生对口语教学持消极态度。当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口语训练相当缺少,即使偶尔开展的句型操练和小组活动,那也不过是表面的、肤浅的、低效的训练。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训练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并保证训练的次数和质量,保证口语训练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句型强化训练法,例如教学句型:“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强化训练:

1、基本句型操练

基本句型操练就是对基本句型进行强化训练,操练的语速可由慢而快,对每个句子的操练都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地朗读、背诵或者说出来,操练十遍、二十遍……直至脱口而出为止。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操练一个基本句型,掌握一个基本句型,从而达到“练一句,会一句”的教学效果。如: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操练十遍以上。)

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操练十遍以上。)

2、替换操练

替换操练就是用其他相关的词替换基本句型中的某个关键词而进行的操练,以强化、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替换操练也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地说出来。如:

A: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supper)?(操练五遍以上。)

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lunch(supper).(操练五遍以上。)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I have rice and noodles(rice and egg/rice and meat/…)for breakfast.

(操练五遍以上。)

3、拓展操练

拓展操练就是对基本句型进行适当添加、修改或部分省略后进行的操练。拓展基本句型可演变为更多的、更复杂或更简单的句子,为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的更实用的语言素材。拓展操练也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说出来。如:

A: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操练五遍以上。)

B:I usually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my breakfast.(操练五遍以上。)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I have bread and milk.(操练五遍以上。)

……

基本句型操练和替换操练可以在课堂上集体操练,拓展操练可以在课堂上集体操练,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操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为运用口语夯实基础。

三、加强口语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口语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农村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运用口语交际更加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环境,营造一个交际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活动。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课外活动,尽可能创设更多的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即在“运用”中学习口语。

建立“校园英语角”或“班级英语角”,定期开展活动,是农村初中学生锻炼口语能力的有效措施。英语角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知识在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英语融入日常生活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能提供一个纯英语语言环境,更是锻炼英语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固定活动场所,设计活动主题(话题),拟定活动时间,最好每周一次;每次活动都要有老师到场,维持秩序,指导学生;活动形式可以是复述、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自由会话等,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把学过、训练过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如运用操练过的句型:“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进行交际时,提问可能是:“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What do you have for your supper?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dinner?”回答可能是:“I have rice and vegetables for lunch.I usually have rice,egg and meat for my supper.I have rice,beef and fish.”……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类似的交际,不是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会话就能达到目的,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和多个(十个以上)学生进行多次会话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学生用英语打电话、借东西、询问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等,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感受英语,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英语角的魅力在于它像一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英语角是农村初中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理想营地。

在“运用”中学习口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句型,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拓展掌握多个句子,从而达到“用一句,会十句”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口语评价,以“考”促学

口语能力的高低直接标志着英语素质及交际能力的高低,然而,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中,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考口语,所以,口语教学没有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口语的重要性,但在升学压力影响下,也难以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活动,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口语活动得不到有效落实,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口语能力极为低下。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考试,它就像指挥棒一样,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只有通过考试改革,完善考评体系,改变英语只考笔试听力、不考口语的中考评价体系,才能对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宏观调控,才能彻底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口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