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体育课堂

传统体育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体育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传统体育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我国有着深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充分运用地域特征决定了广西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应运用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来强化体育课堂实践教学,借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纵深认知和了解,增强自身技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有效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性及其重要性,进而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本文以旅游专业的体育课堂为例来粗略谈一下笔者对引进传统体育的认知。

一、传统体育项目与中职体育课堂

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等致使人们对文化追求的不同,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风格、文化形态。广西的环境、地理特点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区之一。就体育项目而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至今还流传不少。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体育课堂有着很强的作用与价值。如:壮族打扁担、打榔、打砻、唱春牛、剪禾把、枪击滚石、爬芭蕉树、背篓球、打铜鼓、耍飞砣、射弩、赛龙舟;瑶族的瑶拳、盘瑶拳、编架弩射,“播公”;苗族的赛马、苗拳、“爬坡”等;侗族、壮族的“抢花炮”等等。他们本身广泛的民俗性、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广西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引进传统体育项目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便于工作,即: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就能够更好地为外来游客渗透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而起到一个旅游宣传的效果。我们知道,职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就业,而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传统体育属于间接的锻炼学生实践。

二、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其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繁琐且有着多元化的功能。

1.健身与娱乐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娱乐和健身相融合,让人们在娱乐中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身效果。如:广西瑶族的竹竿

舞,壮族的绣球、抢花炮等,现如今在旅游业中出现的一些体育项目。

2.欣赏功能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是某一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其项目玩法、内容、形式都有着新奇、优美、粗犷的天然美,颇受人们的喜欢。

3.参与功能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动作简单且容易模仿,这样一来,就

能够诱发更多人参与进来。如:一些外来的游客到广西旅游时,看到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很快就会自主地参与进来,感

受、体验其项目的娱乐性、艺术性等。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体育、娱乐、健身、艺术、参与等功能于一身。国家一直倡导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西民族大学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珍珠球、高脚马、打陀螺、毽球等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将珍珠球、龙舟、板鞋竞技、武术等项目纳入到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对此,笔者认为适当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范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充分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

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服务旅游专业

现如今体育课堂教学对于体育文化内涵这种枯燥的知识很少做渗透,其课堂教学大都是让学生直接面对运动项目开展实

践,这样不能完全起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体育项目在专业体育课堂开展的作用和价值。如果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点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能够运用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以学生专业为中心,渗透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健康和人的发展等思想,其体育课堂就会实现价值的转换,即: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如:在旅游专业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广西民俗、民风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诸如:抛绣球、跳竹杠、板鞋舞等来促使学生深入体验、感受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很好地为客户介绍相关的广西少数民族的一系列活动,激发游客的参与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属于展示自我美以及高超的技艺的娱乐活动,人们追求的不是比赛的结果,

而是参与的享受过程。教师在引入传统体育项目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种运动思想,让学生在娱乐活动实践中享受自然、纯朴美,而这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即:只有自己深入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思想内涵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游客。同时,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由多人组成的,这样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

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健康和人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追求的也是健康和人的发展。他们都较为注重身心的整体和谐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重视户外运动,淡化了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渗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意义,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其特殊魅力、文化内涵等渗透途径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活化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带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形式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两大方面:一是运动竞技方面,有板鞋竞速、高脚竞速、丢沙包、秋千、跳板、踢毽子、斗牛等;二是全民健身方面,有傩戏、剪纸、打木球、打飞棒、推竿、跳竹、抛绣球、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特点

学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风格各异的特点,技术差异比较大,对教师而言是个较大的难题,不过民族传统体育有三个“简”的特点,只要能够把握这些特点就能很快有效制定其教学过程。

1.简便易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2.简单易学

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的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简捷易赛

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只需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原则

1.游戏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着很多游戏成分,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功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运用一些游戏的教学方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对技战术的理解和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可以使一些个体有差异的学生消除顾虑,克服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和快乐体育的感觉,为培养体育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教学

在素质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生活,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

3.因地制宜

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实践,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以本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有效的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和弘扬。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和拓展新的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不断深入和开展。

4.寓教于乐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体会快乐。在教学中要发挥他的优势,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适当降低技术要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练习,提高技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5.不断创新

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抖空竹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空竹传统的组合,举一反三创编简单的组合和花样,可让学生自己评判新组合的实用性、美观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总结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把我国文化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第3篇

一、应用讲解法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体育课既需要体育教师来直观的展示动作,同时也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动作的要领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技巧等,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非常重要。

(一)讲解法的逻辑原理

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语言法就是讲解法。讲解法是对教学内容、任务和练习方法进行直接陈述,让学生在正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讲解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从实际教学来看,虽然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在使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但是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导致不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问,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省事、省力、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我省初中体育会考测试项目的设置:一分钟跳绳、30米足球绕杆、立定跳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男子1000m(女子800m)五个考试科目,如果用传统的语言法讲解,既繁琐又费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既简单明了,又直截了当,比如:

1.初三中考项目中的足球30m运球绕杆,利用现代多媒体使学生先感知运球绕杆的完整动作,再用传统语言法分解、分层教学;

2.男子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分析单杠的引体向上动作时,要抓住向上时卜颖过单杠的水平面,卜杆时两臂伸直是关键;讲解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用传统的语言法可能花费的时问会很多,而利用好多媒体就能够把复杂的、短暂的动作进行慢放或者分解,这样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来了解所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同时,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也能够避免因为教师单一语言讲解造成的枯燥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讲解法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带有一定的灌输性质,抹杀了学生的勤学好问的天性,师生之问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合力,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提问法的逻辑原理

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模仿能力强,但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有效交流来实现的,提问就是非常好的手段。在体育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设问,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清况,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启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思维,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投掷铅球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0而不是450足球传球给跑动队友为什么要预设一个提前位置?弯道跑时躯干为什么要内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这对建立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对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积极作用。

 (三)比喻法的逻辑原理

比喻法是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联想对象,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形象思维联想,以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种语言方法。

例如:将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比喻成“猫捕麻雀”,艺术体操中波浪起伏,麦浪滚滚,分吹杨柳款款摆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有助于掌握技术动作。

二、正确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问完成的动作看清楚,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育传播;传播模式;课堂教学

一、传统课堂传播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传播模式脱胎于大众传播学。在传播学中,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和反馈五大要素。以往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同化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将大众传播学的模式直接运用到教育传播中,传播者变为教师,受传者是学生,教师讲授内容即传播信息,而教具及其他教学条件则构成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模式生长于“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土壤里,带有较强的信息灌输色彩。与大众传播行为相比,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流动与控制,课堂上信息的有效传播并不完全等价于知识的形成。

1.传统课堂传播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复杂性

Per Flensburg 从信息技术的视角详细分析了知识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了公式性表述:①数据流+格式=数据;②数据+结构=信息;③信息+元数据=内容;④内容+上下文或者语境=知识。从知识由内容和上下文或语境两部分组成,可以看出,知识的获得既需要向学习者呈现内容,亦需要学习者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语境的建构。大众传播行为的传播对象往往停留在“内容”的层面上,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育传播的结果有明确要求,教育传播的目的并非学生获得传播内容而是在“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知识。

2.传统课堂传播模式不利于知识生成

从大众传播脱生而来的教育传播,潜意识地在传播模式上继承了大众传播的“单向化”。单向化的传播模式导致课堂上传播行为的单一化,即只有教师向学生的传播。在课堂传播环境中的所有个体被分为两方:一方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教师向所有学生传播信息和知识,学生与教师建立单一的反馈关系。首先,这种反馈的力度和频率是很难保证的;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学生间的相对孤立;第三,单向化传播的课堂天然地将教师和学生划为两方,正体现了大众传播的一大缺点: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分离性。

二、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传播模式

1.学习共同体

目前,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普遍认为学习共同体由稳定的学习者及指导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要素组成。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特点:

(1)一些个体因为某个既定的学习目标或者某个共同的学习兴趣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团体或社区

(2)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共同目标的学习中,成员间共享话语权,通过思考、探索、会话、协作来完成目标

这个团体的学习进度不是整齐划一的,单个成员对共同的学习任务都具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并且在共同任务之外成员又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点和学习方向。无论是共同探索的成果还是个别成员独立思考的成果都在团体内进行传播和共享。

(3)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对共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背景知识必然是不同的

在自发形成的共同体中,学习者有高、低级之分,层次较高的学习者自然获得较多的话语权;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共同体殊的助学者。无论在何种学习共同体内,话语权都不会被独享。

2.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传播模式

学习共同体理念坚持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等行为,话语权在成员间共享,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单向性传播,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对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客观上解决了传统课堂传播局限于信息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从而实现真正的知识传播。

(1)在该模式下,课堂中的传播行为不再单一

话语权从教师的掌控中独立出来在成员中传递,教师作为助学者维持其传递秩序。

(2)传播行为中的角色发生变化,传播者变为当时话语人,受传者变为其他共同体成员

教师和学生不再固定作为传播者和受传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对课堂的归属感。同时,传播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而是发生在所有共同体成员之间。

(3)解放话语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高参与度和归属感的环境下,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性增加,课堂中发生的不仅仅是浅层的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更易于知识在整个共同体内的产生和建构。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该模式仅是一种初级探索,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同时,本文仅从传播行为角度对课堂教学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单构建,尚未较深入地涉及该传播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其在传播行为前、中、后的状态变化以及传播效果的检测等等,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明确幼儿武术体育游戏观察的内容。

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幼儿武术体育游戏有技术、技能学习内容,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幼儿体能的增强、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1.教学的目标制定应全面、具体、适宜。“全面”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衡量;“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通过观察者对武术体育游戏中幼儿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两项负荷量的观察测量,从幼儿生理特点方面探讨武术体育游戏运动负荷对幼儿体质的影响;通过对幼儿参与游戏的情感、态度及小组合作等可行为化的观察,从幼儿心理特点等方面探讨武术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3.幼儿的主体地位突出,武术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合理,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

4.教师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能有效运用各种教学语言,示范动作规范,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二、明确幼儿武术体育游戏观察的步骤与分工

我们通过多次课题研讨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下流程:

1.课前会议:观察者(听课老师)和被观察者(上课老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分工等相关事项。

2.课中观察:观察者进入现场之后,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做好课堂实录,同时形成自己的思考。如观察幼儿参与活动,主要是观察幼儿情绪、参与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观察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口令、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练习强度与密度等方面。

3.课后会议: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确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三、制定并不断完善武术体育游戏的观察量表

观察量表是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主环节――活动中的表现,确定合理的观察点,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而开发的一种工具。我们在深入学习并结合平日听评活动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出项目清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体育游戏中师生互动现象观察等级量表》、《体能游戏中资源运用观察等级量表》等。如体能游戏中资源运用观察等级量表对体能游戏使用的资源种类:活动场地、体能器械、辅助材、情境创设、其他(音乐、课件等);资源使用的时机:热身运动、基本动作的讲解、突破重点难点、游戏练习、活动评价;资源使用的效果:效果显著、效果良好、有效、效果一般、无效;资源的服务对象:为幼儿的学、为教师的教、为游戏的开展等,进行了定性定量的阐述。通过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的循环过程,我们力求把观察点设计得科学一些,力求将观察的问题转化成数字,让数字说话,在这样的观察与评析过程中,我们能从细处、从小处清楚地发现活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关注教学的细微环节,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在发现别人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手段,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武术体育游戏入手,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意志力,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

我们收获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高涨,变得更加活泼开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显著加快。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形成了勇于迎接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团结互助、不怕困难、敢于竞争、愿意和同伴合作,现在我园的孩子个个喜爱运动、会运动,快乐运动。

教师也实现了专业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经验。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幼儿的心理变化,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幼儿,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过度的自卑自信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看到了以往听评课中不容易看到的和不容易持续观察的点,从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不以教师为主体的听、评课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兴趣教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是重要环节,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发展基础较差、课堂教育的不被重视,严重影响着我国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课堂教育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兴趣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是转变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目前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教材的缺乏和内容的落后

在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教材的缺乏以及教材内容的落后是造成体育教学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中体育课是一门需要课堂理论教学与室外运动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课堂理论教材的学习是进行有效室外体育活动的前提。然而,体育课堂教材学习环节的缺失以及教材内容的落后,使得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教材已经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落后的教材内容将会是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发展的阻碍。

2.体育教学模式僵化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室外实践的结合,缺乏对学生积极运动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了“体育课就是室外自由活动”的认识误区,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体育教学课程的开设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带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导致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过于重视体育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锻炼

院校多采用“教师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校以及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开设目的的正确理解,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我国体育课堂教学中,学校注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身体差异的重视,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兴趣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的运用

1.制定全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教材

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高中体育教材已经无法满足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新教材的制定以及应用成为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各高中院校应在充分了解自身体育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对原有的体育课堂教材进行修改与整合,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体育课堂新教材,为学生体育课堂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推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该模式下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高中院校应积极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进而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与良好的锻炼环境。

3.转变教学任务重点,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

体育课程作为高中基础课程之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责任与目标。长期以来,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一直是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高中院校对于体育教学任务的过高重视使得其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导致学生难以得到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高中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考核手段,为学生发挥自身学习兴趣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国高中院校应在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教学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任务,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建诚.高中体育课堂兴趣教学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1,35(12):205.

第7篇

一、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空洞,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初中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包括一些简单枯燥的运动、游戏等,因而长期缺乏系统性和实质性,这样就使学生很容易对体育课堂教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得到良好的体育训练,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2.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大都是以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难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对课堂教学提起兴趣。另外,在体育课堂内,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学生体育水平、体育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及习惯等的了解,往往只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得到适应自身的体育锻炼,不仅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果,同时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目前,由于初中生学习任务普遍较为繁重,而体育作为一门与升学关系不大的辅学科,其课时被压缩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课课时被文化课占用或取消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难以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纯以体育技术动作掌握程度为教学成果评判标准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培养,并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对于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自主运动项目等方面的教学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并以此不断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由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前,理应充分做好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对初中生的体育水平、体育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及习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材施教,从而更加恰当地制定出真正适合初中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

3.投其所好,实施有效的课堂策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为学生设立体育目标,督促学生树立自主锻炼、终身锻炼的健康体育理念,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知识能力和完成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体育水平的提升。再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体育概念、体育知识、体育技巧、体育尝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动作示范是教师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体育技巧有一个整体形象的认识,并?椭?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专业性的体育技术动作。例如,教师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对示范动作的位置、角度、次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对于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还可以通过分解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第8篇

关键词:茶道精神;教学思路;体系内涵

结合茶道精神的传承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应该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因此,有效诠释茶道精神的价值内涵,其必然能够为学生培养效果的有效营造,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帮助。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尤其是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点入手,通过丰富教学内涵,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1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实际,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认知其问题,是优化改革机制,提升改革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而言,其表现为:首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仅仅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当做普通的教学课程,忽略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和习惯变化,进而限制和影响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习惯的有效培养,从而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与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其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同时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实效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习惯培养的缺失,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序推进。其次,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状况的准确认知,特别是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其包含了复杂多样的元素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活动特点和风格,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最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未能将学生学习兴趣纳入其中,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整个教学机制,都是由老师自身制订的。由于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高校体育课堂的学习成效。

2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价值作用

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极为必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锻炼习惯,在其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肥胖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才能在整个时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机制,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就极为必要。对学生培养活动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全面效果。随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涵。当然,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机制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素养,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内涵和行为理念。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因此,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准确的认知。在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状况,还是思想压力,都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心理现象问题,因此,想要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与整个人才培养机制有效结合,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教学要素融入其中,所以通过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理念的核心元素———茶道体系,其必然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

3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在整个文化体系中,茶文化体系是该文化机制的核心与关键,而在茶文化体系中,茶道精神是其重点,因此,传承茶道精神,不仅能够对传统茶文化理念进行有效传承,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培养体系构建融入丰富的元素内涵。所以,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精神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和帮助。结合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良好心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理念和内涵。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开展来说,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一种元素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来看,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改革效果,探究合适的融入元素,就极为必要。茶道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应用好茶道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理念,从而诠释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进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效果。

4茶道精神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元素。体育教学不仅是普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课程的价值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最关键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整个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作用。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同其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有效总结和整体提升。在传统多元文化发展传承日益成熟的今天,传承和发展茶道精神的作用,就日益突出。对于学生培养活动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习惯规范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创新和元素优化,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涵体系内,其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元素,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可以说,茶道精神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是整个教学理念创新发展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是精神内涵的实质性融入。因此,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性进行挖掘,不仅要认知当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挫折和一系列复杂矛盾是整个提课堂教学体系的主要要求,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将完善的技能教学训练与心理素质教养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教育活动改革创新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是由老师自身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融入。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效果。由于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当前高校教育机制正处于创新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质性融入,特别是要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创新教学机制,优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融入。

参考文献

[1]吴尚琳.基于茶道精神的体育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研究,2013,(11):134-135.

[2]唐文玉.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导学+课堂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5,(1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