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糖尿肾病治疗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另一急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患者,约2/3病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常有明显诱因,如感染、急性肠胃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脏疾病、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误诊输入葡萄糖或口服大量橘子糖水等诱发或促使病情恶化。现就我院1997~2006年收治的14例HNDC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例病人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HNDC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75岁,平均60.9岁。60岁以上6例,占67%。无糖尿病病史4例,占44%,7例有1~5年的糖尿病病史,占77.7%。所有病例均符合HNDC的诊断标准。
1.2 诱因
11例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8例,皮肤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在此11例中,因口渴自喝糖水3例;由医生注射葡萄糖液2例,利尿治疗2例。
1.3 临床表现
入院前0~1月有不同程度口渴、多尿症状或症状加重,并伴有食欲下降或厌食现象者有9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昏迷4例,嗜睡、淡漠3例,烦躁、精神异常2例,抽搐3例,发热9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脱水征。
1.4 入院诊断
入院明确诊断为HNDC 5例,疑诊1例,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例,误、疑诊脑血管病、癫痫、心肌梗塞、心律失常6例。
1.5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血糖水平34.6~65.9mmol/L(46.11±10.67mmol/L);血Na+138.4~179.2mmol/L(164.53±13.44mmol/L),其中>155mmol/L11例;血浆渗透压376.90~440.18mmol/L(409.23±22.72mmol/L);有效渗透压346.52~404.84mmol/L(383.56±18.77mmol/L);BUN 9.45~61.20mmol/L;pH值6.90~7.41;尿酮(+)3例。
1.6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立即补液,补液量及速度视病人年龄、脱水程度、心脏功能调整。治疗开始时,均先使用生理盐水250~2000ml,待复查化验回报,视血Na+、渗透压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低渗液,其中9例血钠反而升高者使用0.45%N.S1000~8500ml,血糖降至13.9mmol/L,转入第二阶段输5% G.S或5% G.N.S,头8h入量2300~4750ml(3152.73±878.42ml),头24h入量3740~9000ml(6246±1603ml); 胰岛素治疗用小剂量疗法,以0.05~0.1u/kg•h-1持续静脉滴注,血糖无下降者用量可加倍,血糖降至13.9mmol/L,改为输5% G.S或5%G.N.S加入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为3~4g∶1u),直至病人能进糖尿病饮食,改餐前皮下胰岛素注射。每日补钾4~12g,与补液同时开始。补碱3例,量为125~250ml。积极补液至血糖13.9mmol/L,入量为2300~4600ml(2958.7±758.43ml),胰岛素用量为20~92u(45.6±21.41u),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需12~62h(35.5±12.7h),补液总量3320~11080ml(7846±3019.4ml)。结合抗感染、抗 休克,支持、吸氧等治疗。血糖、血生化(血Na+、K+、BUN)、 血渗透压每1~2h查1次,血糖降至13.9mmol/L血糖监测改为每2~4h监测,能进餐后改空腹及餐后2h检测,血生化正常后每1~3天测1次。
2 结果
本组11例中,11例存活,4例死亡,1例于入院12h内死亡,另2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病死率为21.42%(3/11)。
3 讨论
3.1 提高首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滋肾固精凉血法;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此并发症往往比较严重,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一个危险因素,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改进,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已经不断在下降,但是,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没有呈现下降的趋势,反而不断在增长,这其中也包括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功能出现渐进性损害、蛋白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患病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DN早发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但是,如果这时就开始对患者进行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避免病情恶化。本文对我院40例患者采取滋肾固精凉血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摘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例80例进行观察,选取的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规定的诊断标准[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如下:糖尿病患病时间超过六年,并且每次检查的时候,患者都会出现持续微量蛋白尿。其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42,女性患者的例数为38,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9-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岁,患者的平均患病时间为(6.8±1.6)年。
1.2 方法
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西医组与综合组,每组患者的例数都为4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针对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使患者保持均衡饮食,以及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运动,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进行控制,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125/85mmHg或者以下水平。西医组患者采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以及转换酶抑制剂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给药剂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药物剂量。综合组患者在采取西医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要给予滋肾固精凉血法进行治疗,口服保肾制剂,药物成分包括菟丝子、桑葚子、白芍以及枸杞子等,将药物煎煮服用,每天服用两剂。
两组患者都要连续治疗两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观察
①无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甚至还出现加重的现象;餐后两小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没有下降到标准规定,或者没有下降。②有效:患者用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有所下降,降幅超过治疗前的20%。③显效:用餐后两小时,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到标准范围内。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 ± 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综合组治疗之后,无效的患者有5例,显效以及有效的患者总共有35例,总有效率为87.5%;西医组患者中,无效的患者有15例,显效以及有效的患者总共有25例,总有效率为62.5%,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x?=6.67,P<0.01),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经过治疗之后,综合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从治疗前的(3.78±2.40)g/24h下降到治疗后的(0.59±0.31),产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从(12.13±2.65)mmol/L下降到治疗后的(9.45±1.95)mmol/L;西医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3.65±2.51)g/24h到(0.65±2.51)g/24h,从(12.56±2.34)mmol/L到(10.09±2.25)mmol/L;对比治疗后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血流依然还是比较丰富的,处于高滤过以及高灌注的状态中,对这时期患者的血管进行检查,患者的血管阻力指数基本正常,临床表现不明显,只有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轻度增高现象,临床诊断中主要是以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作为诊断指标。这时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时期,一旦患者病情恶化到中晚期,患者就会因为身体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时期的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有效控制病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由于早期DN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忽视,治疗依从性较差。
滋肾固精凉血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使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减缓恶化程度。本文研究中采取滋肾固精凉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早期DN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健,张丽丽,李永华.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瘸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25(11):16-18.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涉及肾脏小血管以及肾小球病变,导致患者蛋白尿排泄及过滤异常。据有关研究表明[1],30.0%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15.0%~60.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蛋白尿,病情多数已经发展至不可逆性,持续性蛋白尿发展将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我院对12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采取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度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尿量正常,尿蛋白量>1.5g/24h。患者糖尿病病史1年~9年,平均病史(3.2±2.1)年。已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的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以及药物过敏等。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51岁~82岁,平均年龄(68.9±4.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2岁~81岁,平均年龄(68.8±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使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空腹血糖≤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 mmol/L。有高血压患者则控制其血压,同时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絮乱。对照组患者均口服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648)治疗,每天两次,一次5.0mg;对照组患者在服用贝那普利的同时注射盐酸川芎嗪(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87)治疗,15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0ml静滴,一天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四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24小时蛋白尿量以及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为重要的一种合并症,我国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其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4]。由于其存在较复杂的代谢絮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比其他肾病治疗更为棘手,因而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有着重大的意义。
盐酸川芎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粘稠度,扩张患者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减轻肾间质损害,保护肾功能[5]。而贝那普利可降低肾小球跨毛细血管压,纠正高滤过状态,减少蛋白尿[6]。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χ2=16.1351(p=0.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量比较t=7.5147(p=0.0000),p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兴杰,杨丽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形成机制[J].重庆医学,2011,40(20):2064-2067.
[2]刘宏斌.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70例[J].陕西中医,2012,33(12):1585-1586.
[3]熊伟伟,刘,张林军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辨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27-129.
[4] LU A;MIAO M;SCHOEB TR.Blockade of TSP1-dependent TGF-beta activity reduces renal injury and proteinuria in a murine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11,178(06):2573-2586.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难以逆转,因此早期治疗DN。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其受体抑制剂(ARB)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作用,作者用中药制剂芪蛭降糖胶囊治疗34例早期DN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65例早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4 例,女10 例;年龄45~71岁,平均(54.6±7.5)岁;病程4~ 21年,平均(10.5±5.8 )年;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 43~ 74岁。平均( 55.2±8.1)岁;病程3 ~24 年,平均(11.3±6.7)年。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99)标准 ,并按照Mogensen等的DN分期方法判定为Ⅲ期,即6个月内至少连续2次以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O~200μg/min之间。排除标准:原发性肾脏疾病,严重的心血管与肝脏疾病,18岁以下或者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感染或发热、肿瘤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不能按照规定服用药物或者服药治疗不满疗程,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FBG及血压水平等基线指标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后均给予糖尿病防治教育、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以及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西医治疗,并且各种治疗药物的剂量均保持不变,对照组给予上述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蛭降糖胶囊(由黄芪、水蛭、地黄、黄精等组成,吉林一正药业有限公司),口服,5粒/次,3次/d,连用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FPG、2hP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SCr、BUN、TC、TG用酶法,试剂盒均购自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UAER、β2-M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采用美国雅培原装试剂。FPG、2hPG、SCr、TC、TG检测采用Hitachi 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指标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各测定1次。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检测结果见表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hPG、SCr、BUN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β2-MG、TC、TG显著下降(P
转贴于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变化、生化代谢紊乱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1]。糖尿病肾病的预后较差,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呈进行性下降,治疗效果常很差,因此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微量白蛋白尿被认为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主要线索,它不仅反映肾脏的损害,也反映了全身血管内皮的障碍,糖尿病患者,无论是1型还是2型,均应尽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使糖尿病肾病能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现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白蛋白尿期,UAER在20~200μg/min之间),宜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微量蛋白尿发展至临床蛋白尿。但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疗,以饮食管理、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调脂作为基础治疗。针对一些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措施积极加以干预,可减少和延缓大量蛋白尿的产生,以防止进一步肾损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小板黏附率[2],黄芪富含微量元素硒,对基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降低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及尿蛋白,抑制肾脏肥大[3],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流量,降低尿蛋白[4],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水蛭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能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等,有明显保护肾脏作用[5]。
本临床观察表明,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降低微量白蛋白,改善血脂,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芪蛭降糖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Tarnow L . Genetic Patler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6,11(3):410.
2 罗伟文,陈向前.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3):189.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59-0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现特征的代谢疾病,其病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活性,长期维持在高血糖水平可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引起其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以肾病为最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出现低龄化现象。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完善了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严重的身体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心里负担,多数患者伴有心里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选取本院共88例患者为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进行研究,取得较佳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41例,女43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楚,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将这8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4例,记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并记录结果。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负担,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在治疗之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效果等,让患者初步整体认识疾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加强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鼓励患者积极面对,让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1.2.2 并发症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加重病情,所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可加强治疗效果。例如患者在血液透[1]析期间出现高血压症状,可使用降压药,并改用低钠透析;无肝素透析则用于患者出现视网膜出血的情况。
1.2.3饮食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宜选用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注意对糖分摄入的控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指导,既要保证营养搭配合理,又要保证不影响治疗。
1.2.4疗效评价(1)患者自评表: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忧郁、强迫症、焦虑及敌对情绪这五个方面的评价,评分为五分制,3分以上者有心理障碍;(2)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含有情感得分、生活功能指数、s健康指数及一般情感指数等。
1.2.5数据处理 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 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评表比较P
P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而给治疗带来困难,如今,医学技术的发展完善带来了福音,提高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存活率。但是,患者的康复是医、护、患三者共同配合,多重因素下的结果,护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3]。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促进治疗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率。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影响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立云.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中国中医药资讯[J].2010,02(30)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论;疗效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最重要死亡原因,其所致的死亡人数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总数的60%以上[1]。目前西医尚缺乏完全阻断DN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2],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疗的原则,对我院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排除其他疾患所致的肾脏病变的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5-16年不等。
1.2 方法
1.2.1 分型辩证治疗 采用中医辨证论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三型:
1.2.1.1 气阴两虚型 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微量蛋白尿期。患者常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尿浊且甜,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消瘦乏力,脉细数,精神不振等。其中阴虚以肾阴亏虚为主,气虚以脾气虚为主。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生黄芪、太子参、山药、木瓜、山萸肉、生地、枸杞子、白术、黄精等,瘀血甚者加丹参、川芎,视物不清者加石斛。
1.2.1.2 脾肾两虚型 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临床期,即持续蛋白尿期。患者常出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四肢浮肿,纳少便溏,面色萎黄,尿少而浊,腰膝酸软或腰痛,舌黯淡胖大有齿痕,脉沉而涩。此证予温肾健脾。药用菟丝子、附子、山药、枸杞子、熟地黄、茯苓、干姜、白术、肉桂、泽泻、金樱子、木香、木瓜、陈皮、黄芪、芡实、甘草等。
1.2.1.3 湿浊瘀血型 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晚期,即尿毒症期。此时脾肾多已虚衰,患者神疲乏力,胸闷憋气,面色灰滞,纳呆呕吐,消瘦、口中秽臭、尿少而浊,甚者尿闭,浮肿加重,舌淡胖苔黄腻,脉沉弦涩。治宜滋肾助阳、降浊化瘀[3]。药用:车前子、猪苓、苍耳、砂仁、藿香、连翘、枳实、柴胡、山茱萸、当归、丹参、金银花、白茅根、益母草等(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末期病情严重且多变.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1.2.2 煎服方法及疗程 将三种病型开处的药方各加水600mL,水煎浓缩至300ml,早晚各服150mL。以1个月为1个疗程,依据患者情况不同,一般服用3-4个疗程。
1.2.3 检查指标 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24h的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肌酐指标。以尿蛋白排泄率下降50%以上(包括50%),或尿素氮、肌酐下降30%以上为显效;尿蛋白排泄率下降50%-30%,或尿素氮、肌酐下降30%-10%为有效;尿蛋白排泄率下降30%以下,或尿素氮、肌酐下降10%以下为无效;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肌酐出现升高为恶化。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数据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患者经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肌酐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肌酐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经过辨证治疗后,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脾肾两虚型和湿浊瘀血型患者。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难治病之一,糖尿病肾病是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并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西医治疗多从饮食控制、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胰岛素制剂、减轻尿微量白蛋白等方面着手,或采用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手段,虽然有效,但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中医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并通过辨证或专方来治疗[4]。但是,传统中医对于DN尚无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估标准。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症的范畴。中医的传统病变规律理论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及肾,久病必虚”,湿浊瘀血型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消渴症日久渐深、肾体损伤、肾功能失调造成的。中医辩证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研究症方面,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延缓病情进展及控制疾病的恶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经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肌酐指标显著降低。说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西医相比,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方法有独特的疗效,但若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则前景可能更为广阔。因此早期诊断、结合辩证治疗将成为攻克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东,王亿平.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33-35.
[2] 朱艳红.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5):125.
【摘要】目的 对比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高通量与低通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的尿毒症患者40例,对分别给予不同透析方法治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1年时间时生存率为80%(16/20),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5/20),(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时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5% vs 30%),(p<0.05);在不良反应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严重的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能彻底清除毒素,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生存率方面具有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事件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14
对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患者来说,糖尿病肾病的尿毒症患者比原发肾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肾损害的尿毒症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威胁着ESRD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在临床上对ESRD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既往的相关文献报道[1-2]发现使用不同通量血液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可能对患者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影响,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的ESRD患者40例,旨在探讨高、低通量透析器对同样的血液透析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ESR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生存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ESRD患者40例,男性27例和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45~80岁,平均年龄(68.5±15.8)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均通过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已维持治疗>3个月)。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类疾病史患者(例如心梗、脑梗、脑出血和心衰等);②因各种原因在观察期间改变透析方案的患者;③观察期间死亡、转为肾移植、转为腹膜透析等患者。分组方法:回顾患者既往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组为观察组(20例),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红蛋白、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等)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血透条件下的统计指标可比。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Fresenius 4008s型透析机(配有聚砜膜透析器F6)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抗凝剂选择低分子肝素),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膜面积为1.3平米,超滤系数为40 ml/(H.mmHg),而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膜面积为1.3平米,超滤系数为5.5 ml/(H.mmHg),所有患者每周透析治疗次数为三次(每次4小时,透析流量为每分钟500 ml,血液流速为200 ml/min)。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3个月的维持治疗结束后,分别在1年时间时和3年时间时统计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计算生存率,及各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抽样的对照实验,对组间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比较方法选择非矫正?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统计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1年时间时生存率为80%(16/20),对照组患者1年时间时生存率为75%(15/2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时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5% vs 30%),(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在透析治疗时,发生脑卒中者3例,心肌梗死者2例,心力衰竭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且由于治疗方法的改善,生存时间的增加,从而肾脏及其它并发症也增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接受透析治疗,由于不同透析膜对不同物质的清除能力不同,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4],对患者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存在较大的影响[5],如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肾性骨病,并加重血管钙化,继而增加患者心血管时间发生的风险[6],而不同透析膜清除磷的效果有差异,故可导致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率的差异。由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其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时间发生率明显大于应用高通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调研结果中,1年生存率具有类似性,但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统计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断出,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通过降低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与杨小华等[7]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本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除透析膜的选择有差异外,其一般临床资料和其他透析过程中的治疗方案(如肝素的种类、剂型、给药方法等)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两组患者间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8],笔者分析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显著性清除患者体内中、低分子毒素,可得到更高的透析充分性,对ESR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CKD-MBD)的纠正较低能量透析器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预防和治疗,有利于减少与此相关的病理性骨折、异位钙化(血管及心脏等)发生。我科既往的研究已发现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相关,本研究资料显示不同透析器治疗下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毒素的清除、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的终末产物的含量的降低,内环境更加稳定等相关,从而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相关。
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目前治疗ESRD的首选方法之一,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根本目的是替代肾脏缺失的部分功能(例如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清除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等),使尿毒症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9] ,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消除或控制促炎因素,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10]。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的生存率[11],不过,尽管通过血液透析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并延长生存期,但是血透并不能完全代替肾脏的复杂功能,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并发症[12],因此,血液透析参数的变化能够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所得研究数据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中所发现的临床现象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以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总之,本研究通过实验证明,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而血透的其他参数的优化还需要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ANDR?A JEANNE LOUREN?O NOZABIELI,MARCELA REGINA DE CAMARGO,CRISTINA ELENA PRADO TELES FREGONESI,et al.Screening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prone to triggering factors of diabetic foot[J].Revista Brasileira em Promo??o da Saúde,2010,23(2):150-159.
[2]李裕彬,练仕珍,邬新辉,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透析置管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6):49-51.
[3]FENG HE, XIANFENG WU, XI XIA, et al.Pneumonia and Mortality Risk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Pub Med, 2013,8(4):e61497.
[4]石磊.不同透析膜材料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453-455.
[5]谢娟紫.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7,7(8):94-95.
[6]NISHIZAWA Y,JONO S,ISHIMURA E,et al.Hyperphosphatemia 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 Ren Nutr,2005,15(1):178-182.
[7]杨小华,韩晓骏, 严冲.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09-2010.
[8]凌毅生,陈兰,刘俊兰,等.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两种血管通路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4):8364-8366.
[9]边宝娟,林宏初.抗生素管腔灌注封闭法对慢性肾衰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感染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6):10-11.
[10]刘镇,李菁华,董一民.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微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87-89.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依那普利;替米沙坦;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引起肾脏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终末期肾衰[1],其诊断金标准是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大量文献报道显示,早期的DN只要予以恰当的干预措施是完全可逆的,因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早期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来源于2008年10月~2013年6月,南阳中医院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38~68岁,平均(54.7±6.21)岁;病程2.1~4年,平均(3.4±0.23)年;对照组130例,男77例,女53例;年龄26~66岁,平均(45.3±7.6)岁;病程2.1~4.5年,平均(3.7±0.3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考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2],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①有糖尿病病史;②3个月内连续3次尿检查UAER在20~200 μg/min或28.8~288 mg/24 h;③连续2次尿蛋白检查>0.5 g/24 h;④依据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在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Ⅳ期:显性糖尿病肾病,UAER持续200 μg/min,尿蛋白>0.5 g/24 h,患者表现为水肿,血压增高,GFR开始下降。排除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狼疮肾等原发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器质性疾病。无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近期内未使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配合饮食、运动锻炼治疗,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血压等,使其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血压≤130/80 mmHg;对照组患者用依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两组均以12 w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
1.5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排泄量减少到治疗前的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排泄量减少到治疗前的50%~8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尿蛋白排泄量无减少。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1.6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75例,有效5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83.8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2.2两组检查指标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方面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内长期糖代谢紊乱,引起肾小球系膜扩张,压迫毛细血管,肾脏微循环发生障碍,肾血流动力学血流变异,损伤毛细血管内壁,导致肾损伤[3],使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间质呈纤维化、肾小球萎缩。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如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发展为慢性肾衰。
DN常有继发性高脂血症,导致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或肾小球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早中期治疗糖尿病肾病以控制血糖、降低血压、限制蛋白质食入、净化血液为主。替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其作用强,药效持久,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结合,直接阻断由AT1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II(AngⅡ)的生物学活性,抑制儿茶酚胺和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替米沙坦可直接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由于AngII不能发挥生物效应,使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血管通畅及血液自身的净化。替米沙坦半衰期长,1次/d,降压效果保持24 h,降压作用缓和而持久,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尤其是在夜间及清晨低血药浓度时发挥有效的降压作用,降低清晨血压上升导致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中,在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肾功能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可舒张肾脏血管,促进肾脏微循环,有效缓解肾小球的高内压及高滤过,减少尿蛋白,提升血清蛋白含量;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可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立庆,金家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32例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