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特色街道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特色街道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哈尔滨市 街道景观 特色化 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街道景观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凸显区域特色、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价值和道德的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促进整体环境的文化发展。个城市的街道景观应具有地理性、地方性,才能反映城市的景观特色,不同的地形、气候是有塑造特色城市街道景观的基础,街道景观特色的体现就在于城市本身与自然以及文化的和谐。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哈尔滨市地理位置及特点

哈尔滨是一座典型的中西结合又传承古今的城市,是一个集西方的浪漫与东方的典雅、悠久的历史与现代的节奏于一体的城市。哈尔滨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著名旅游城市,是一座具有异国情调及特殊历史进程的文化名城。哈尔滨位于北纬45’20,,4酽20,、东经]26‘15,,127’30,。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一6℃。每年的冰雪期长达4个月之久,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以及“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1,2哈尔滨市街道景观现状分析及研究目的意义

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历史不长的哈尔滨而言,可以展现的历史文化景观较少,尤其是反映城市景观的街道景观设计,更是缺少地方文化特色。与哈尔滨历史面貌不相融合。城市街道功能单一、文脉断裂、人性化缺失、特色趋同、人文色彩淡化、历史风貌破坏、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问题,己对哈尔滨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观成为哈尔滨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城市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原则出发,重点对哈尔滨街道景观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对城市街道的功能和街道景观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求运用艺术手段介入,期望以最佳街道景观设计模式来构建最具哈尔滨特色化的街道景观。从而完善优化环境品质,增加文化氛围及亲和力,让哈尔滨街道景观的建设在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下呈现出完整的城市地域特色。

哈尔滨是一座有着迷人的冰雪风光和欧陆风情的城市,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及独特的冰雪文化积淀。因此在营造城市街道景观时应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欧式建筑等优势资源,从而打造出哈尔滨特色化的街道景观。

2,1结合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冰雪,对于哈尔滨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是中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排头兵,哈尔滨创造了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冰雪文化之最和第一。哈尔滨丰富的冰雪文化积淀有着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点。

如何利用哈尔滨的冰雪资源,提升城市景观的品位和魅力,使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特色化的街道景观。我们需进一步的利用冰雪文化的拉动作用,使哈尔滨冰雪城市的形象再上一层楼。

做足了冰雪文化。不论是街道、还是街道广场,均主打“冰雪世界、冰雪文化”主题街道景观,使哈尔滨变成硕大的冰雪舞台,全力打造哈尔滨冰雪版的街道景观。让市民及外来游客亲身体验冰雪体育刺激的同时,更加深入的品味冰雪文化无处不在的欢愉,徜徉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冰雪氛围。

2,2借用独特的欧式建筑打造特色化街道景观

冰城哈尔滨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因它独特的建筑而闻名,因它浓郁欧陆风情的百年老街而闻名中外,在这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建筑和最具洋味的中央大街中,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建筑。

营造哈尔滨特色化街道景观,应充分利用这些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不仅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建筑艺术长廊和最富特色的商业街道。而且还要打造风格各异的街道及休闲广场,构成了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使哈尔滨精深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在街道景观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漫步美丽如画的街景中,欣赏着新异而独特的欧式建筑,犹如置身于建筑艺术长廊,五步一典,十步一观,使“小巴黎”的特征愈加凸现,诱人瞩目。

打造特色化城市街道景观,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城市优势资源,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pl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优美舒适、特色突出的景观城市。

2,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街道景观环境设计模式及发展趋势,提出特色化的街道景观设计意见,并归纳、提炼出构建特色化城市街道景观的原则和方法,从而让哈尔滨市的街道景观逐步走向特色化。基于对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规划设计的综合性、实施建设的迫切性等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哈尔滨市街道景观方向性设计的实践,为哈尔滨和我国其它同类城市的道路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并对设计者及城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

第2篇

关键词: 城市街景,公共空间,特色雕塑空间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特色街道景观反应城市文化内涵

街道是城市的框架,它涵盖着城市的文化与内涵,街道景观不仅仅包括绿化小品,往往与规划设计和园林建设所共通。街道景观空间的设计影响着整个街道的形象,甚至影响城市的形象,而往往特色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就决定着街道的品质。

二、雁塔美术街街道现状

雁塔美术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起西安美术学院,东至大唐通易坊,北临小寨商圈,南临西安电视塔,东西全长2300米,遍布综合的商业网点,拥有便利的通信、交通环境;医院、学校、科研单位密布周围,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是全国首条艺术街区。

1.交通属性现状

雁塔美术街交通便利,路网完善,车流量大,支路密度较高,地理环境决定街道属性,雁塔美术街属于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50米,道路断面布置形式为三板四带式,机非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为双向行驶四车道。街道的交通活动属性为:车行>人行>慢行,这种以车行交通为主的街道在景观设置上要求在满足车行移动视线空间的同时尊重人行和慢行景观环境需求。

2.道路停车空间

在雁塔西路道路两侧存在着两个临时停车场,南北人行道各一个,规划上从主干道分流出去,为了减轻主干道车流量大的压力,给停车提供方便。但是在交大医学院沿路进出车流量大,停车空间不足,单纯的在人行道设置停车位,易造成拥堵的同时影响人流畅通,在视线空间上带来了瑕疵。在景观设计层面上将隔离带绿化种植乔木,软化人行道的停车空间对视线的冲击。合理安排周边地下停车空间,管理车流,节省城市道路空间,给行人提供便利环境。

3.沿街建筑风貌

雁塔美术街周边居住用房和商业用房较多,建筑外立面普遍有局部的破损,外观些许脏旧,建筑形体参差不齐,没有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整体轮廓,建筑之间缺乏整体性连接和相互融合。整个街道的广告和店面装潢没有协调统一,影响了街道空间审美效应。

4.街景附属设施及其他

沿街围墙多采用透空的形式,每隔30―50米有一处装饰墙,围墙作为环境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使街道空间与单位空间相融合,形成一个个雅致和谐的小型休憩空间。这种5×5米的场所最能体现街景空间设计的精妙之处,而在街道休憩时发现部分墙面破损,维护没有很好地解决,墙面上精美的浮雕模糊不清,影响了美感。创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公众设施服务不足,街道其他导引标识系统不够完善与人性化,雕塑没有设计标识牌。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微妙的设计往往决定街道环境品质的高低。

三、街道景观个性与特色街景雕塑空间

作为名副其实的雁塔美术街,雕塑起到展示街道景观、呈现城市文化的核心作用,而雕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象征时代精神,优秀的雕塑空间能够陶冶情操,美化生活。雁塔美术街是以雕塑作为道路个性化的标识,这些雕塑组成了连排的雕塑群,成为最直接表现街道个性的标志物。而作为街道东西两端的核心远景要素(分别为东端的大雁塔和西端的美院美术馆),加强了景观视觉效果,成为道路轴线构成的一种手法。

与大雁塔曲江雕塑不同,雁塔美术街由于自身的街道属性,街道没有厚重的历史感,而是倾向于现代、亲切、人文的街道,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特殊的街道个性,通过小型雕塑表现其场所精神,不常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雁塔美术街本身规划之初并未涉及雕塑设计,在市政施工结束后才开始景观规划,雕塑作品是后加上去的,这就导致了雕塑设计与规划设计并未统一同步进行,虽然将雕塑加入到机非绿化隔离带上表面看上去既能满足车行者的视线需求,又能使慢行者看到雕塑,但实际上,慢行者的欣赏空间受到了制约,雕塑本身之美也未得到细细品位,这也是美术街景观设计缺乏全面的人性化考虑的根本问题。

雕塑空间列入到机非绿化隔离带中,最根本的将行道树、道路、雕塑连成一条直线,成为典型的街道景观固定模式,非机动车行驶道也宽阔有余,规划上合理的设计了道路本身的功能属性,对称、均衡、车型顺畅视线无阻力。但是行车者在以一定时速行驶时,雕塑却只能一晃而过,看到好的想回眸却消失在绿化中,这种擦肩而过对观赏者和雕塑自身都造成了惋惜,雕塑的美是静态状态下欣赏的最佳状态,而雁塔美术街的雕塑高度均不高,大多在2-3米,并且正面朝向机动车道,这种体量的雕塑放入绿化带中往往被车行者一闪而过,步行者想要观赏雕塑则必须通过非机动车道走入机非隔离带才能看到雕塑正面,这就说明,雕塑本身不能和空间很好的协调起来,雕塑空间成了失落空间,没有人驻足观赏,成为了有悖于活跃空间环境的败笔。并不是因为雕塑本身不好,而是雕塑与街道景观环境脱节,和谐统一规划与景观设计,创造优质的街景空间才是首要关键,而不是将景观小品纳入街道中称之景观设计。

四、结语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在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实现街道景观系统的构建的同时,首要尊重城市文化背景,尊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协调统一规划与景观设计,做到城市街道景观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应尊重市民尤其是普通步行者的行为活动,从根本问题上提升街道景观空间品质,成为能够代表城市文化内涵的特色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文增,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城市街道与广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约翰・ O・西蒙,巴里・ 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2009;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建设;问题;设计分析

1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概况

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观赏性和服务,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所谓城市街道景观就是道路两旁提供观赏和服务的设施,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相似,每个城市都要建设出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街道景观,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得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观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地域文化无关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观建设中,人们都喜欢运用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建设,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应用到街道景观建设中。但是,问题就产生于此。街道景观建设主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搬用别的城市历史文化则显得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确应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只应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达不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2.2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

在应用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当代的文化。作为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首先它是应用于当代人的,理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街道景观建设在体现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设计会为了追求历史感,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这样的景观不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用与欣赏。

2.3街道垃圾影响美观

如今,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点,就是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洁,干净的街道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觉,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路边,有的人在街边摆小吃摊、烧烤等,吃剩下的残羹和垃圾就随手堆在路边或树坑里,加重清洁人员的负担。所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街道景观建设出一份力。

2.4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地区由农村变为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古建筑群就这样的被摧毁,更有甚者为了采矿,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离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灾。新建的楼群景观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使空气质量变低,蓝天也失去了色彩。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2.1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果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样,各有特色,就不会出现城市景观建设雷同的现象,同时每个地区的文化色彩都能够得到传承。但是,发扬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现,其文化精髓也要体现出来,

2.2增加时代文化精神

时代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时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观赏灯等设施,都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这些设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方便人们的夜间出行等,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城市绿化

(1)街道景观的建设与人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观建设的质量。(2)加强街道的绿化建设。绿色是一个城市最健康的颜色,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树可以乘凉,人们走在街上就能闻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观建设中,绿化设施必不可少。

2.4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城市发展就忽视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所谓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生态保护问题更应该刻不容缓,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得遵守它的规律,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欢乐。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第4篇

德化街是郑州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是集商业、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步行街。该地段集中了城市最大的商贸圈及金融中心区,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时代面貌的地方,但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德化街上的环境小品,并没有能够体现街道特色,而且存在着环境小品数量缺乏、盲目引进照搬和人性化关怀不足等问题。作为城市时代精神面貌的代表,德化街的环境小品应该定位于符合街道的空间特点、满足人的需求以及与环境的艺术融合。本文选取德化街这一城市繁华路段作为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代表,该路段包括商业区、办公区、公共休闲区以及少量的住宅区,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空间功能。

2.德化街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

(1)德化街信号灯造型设计。德化街的信号灯设计,要依据街道现在及未来风格特点,并结合灯的实用功能进行设计。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以飘带作为灵感的来源并以此为原型提取元素,将原本铁质笔直的灯柱进行流线型重新设计,摆脱原有的冰冷、呆滞的形象,而赋予其曲线的飘逸之美,这样就可以通过材质与线条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飘逸洒脱、活力奔放的现代美,而这种设计同时又具有现代特色和科技感的造型美。(2)德化街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主要是借助花箱来重新造型,设计以花箱为主体,采用环境小品设计中异类组合的方法,可以将花箱与休息长椅组合,在考虑行人舒适休息的同时,又能满足其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充分考虑了以人为本的理念。(3)德化街服务类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该类设计主要是以路灯和自行车档为主要设计对象,采用环境小品设计中人工模仿的方法,使小品风格与街道现代时尚的环境相一致。特别地,造型与取材要自习分析并模仿周围建筑结构的风格,从而提取设计元素,保持整个街道空间风格的整齐统一,从而更好的与城市精神风貌产生共鸣。(4)德化街卫生类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该类设计主要是以垃圾桶作为主要造型对象,采用环境小品设计中的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垃圾桶除了标注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投放,还可以设计危险废弃物等的投放口,使的垃圾分类在更加明确性、便捷性的同时,保证了环保行动的人性化。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我国街道景观设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特色现状

当前,在许多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人们都表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从城市的各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寻找能表达城市特色的要素,将其融入到街道景观设计之中。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不强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历史文化现象非常繁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而无形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有形的物体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表现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则是设计师更多地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2.忽视时代文化精神

城市街道景观首先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它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就是要求城市街道景观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当前,有些设计师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达历史文化时,一味地追求历史感,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忽视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景观很难为大众所真正使用或喜爱。比如现今某些城市中刮起的所谓“唐宋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和有些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

3.街道文化景点堆砌

城市的历史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城市历史愈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愈深厚。面对城市众多的历史文化,许多设计师往往想将它们全部都体现在城市景观中,以为这样才能显现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在某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星堆文化区、蜀汉历史文化区、孔子文化区和古蜀道文化区四个景区,全部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共36个景点,这种又多又乱的做法给人以历史文化堆砌感。

4.传统景观消失,文化遗产、古迹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频遭破坏的事件:如有的城市为了扩路,砍去街道两侧百年古树;传统民宅被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方盒子建筑楼群;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雷同、缺乏特色。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形式反映,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传统景观、风景名胜又是一个城市特点的重要体现,如今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因盲目建设而变得平庸、失去特色。

5.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有些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大量充斥着罗马廊柱、欧式建筑。许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区,在广告语中喜欢打出“欧式典雅花园”“地中海风情”的时髦语言,甚至宣传要将某地建成东方的“法国的塞纳河”等。欧式广场、喷泉、拱廊、罗马柱等挤满了住宅区公共空间,似乎只有沾上欧式风格,才能提升环境景观品位。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一些欧式风格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潮流般的庸俗模仿,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二、街道景观文化缺失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科技与生产的迅猛发展既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给城市街道景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传统城市街道景观由于受到来自现代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冲击正在逐步消失,导致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能得以表露;而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交往模式,新的价值观的城市街道景观发展方向尚在探索中,使目前一些城市的街道景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局面。

1.现代化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乱

传统的以街道为社会生活联系中心的社会结构萎缩了,以汽车交通为中心的城市街道不仅分割了城市空间,还扼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这种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城市到处都是车辆,道路空间被交通工具所占有,沿街店铺又占用了部分人行道空间。第二,基于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长距离的通道和单一的社会空间,以往在街道上可能发生的复合的社会行为被规范到相应的、单一的空间与场所之中,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之外,所剩无几。第三,以汽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上的偏差以及单调的规划设计手法导致了环境尺度体系的单一化,适合人体尺度的微环境景观被忽视,环境景观缺乏亲和力。

2.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现代商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符合人性尺度的传统公共空间的消失,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传统商业以及由此维系的社区网络、邻里结构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讲求效率,追求流动的大尺度街道和体现纪念性与政绩的广场都反而使市民远离社会交往。有些城市原规划的道路红线已经无法满通的需要,都在拓宽道路。

3.国际式建筑思潮的冲击

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传统城市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国际式”建筑的泛滥使城市景观的识别性正在逐步消失,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减弱。上海里弄石库门住宅是公认的居住文化象征,引入了西方城市房地产的高效开发方式,将Towhouse与沪上三合院完美结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雅致外观。人们觉得可亲,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模式。

4.城市的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业的开发

由于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私人房地产开发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导致有价值而无经济效益的历史建筑、街区被高利润的房地产项目所取代。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大规模的开发改造导致传统城市街道景观风貌消失。安徽某市街道周边由于商业开发使沿街建筑遍布整条街道,街道底侧界面被密不透风地包围起来,形式较为呆板,和其推崇的山水之都的城市口号不甚相符。

5.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标准化、特色化对文化特色的影响

由于信息媒介的全球性传播及无孔不入的扩张力,使国际化、标准化、统一化成为新的时尚潮流,而这些都模糊了城市景观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使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被漠视。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导致了大量的追求个人表现、纯理性、抽象性,远离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出轨,导致了城市街道景观的变异。

6.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准不足

有些城市的一些设计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街道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的造型,使街道失去了地方特色。这和我们景观设计行业某些方面的不太规范有关。景观设计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内部人员良莠不齐,甚至一些街道景观的设计并不是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的,这也需大家尤其是规划部门的相关领导的重视。

三、对策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街道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公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只有正确把握和理解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历史文化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形式,而在于其背后饱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只是从历史文化的形式中借鉴或模仿某些形式或片断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这种方式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好奇心,而没有长久的感染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鉴上,应注重对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因而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要具有美感,体现出艺术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只让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到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对自然和环境予以充分的考虑,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加以合理保护与利用,不应在建造新的城市环境景观时以破坏自然景观资源为代价,应以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景观资源为设计基础,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又有历史延续性,同时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3.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和村镇改造,一些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文化、风俗延续产生不利的影响,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防止人为地割裂文化历史,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wWw.gWyoO.

4.城市街道景观建设要充分体现城市道路的人文美

城市道路的人文之美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文化的表层是物即人类一切劳动包括艺术劳动的物化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深层即心即属于这一文化整体的社会群体心态,包括群体的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宗教感情、审美趣味,它离物较远,却是在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决定物的根本。因此,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不可避免地应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人文景观来体现,所以无论人们是游好莱坞的星光大道,还是走南京的夫子庙街,曲埠的孔府街等,都能感受到这些街道所反映出来的所在国家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这无疑给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因此,不同民族之间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差异。基于文化差异而言,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镇。针对传统的城镇设计而言,其设计理念多是“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街道景观设计是城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城镇空间的主要环境因素。以下针对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做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突出街道空间环境特征

街道个性是区别于其他城镇的主要因素,也正是城镇的魅力所在。因此,在众多影响城镇街道特色的主要因素中,城镇街道建设设计应以地区之间的差异为立足点。在地区差异的大环境中探究城镇街道的文化品位及内涵,最终将潜力及价值应当到具体的设计中。与此同时,设计中应当把握环境的整体性,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城镇空间主要是在地理环境下生成的,进而才能有效地平衡自然生态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多是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建起一幢幢大楼,可以说,这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自然灾害逐渐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更好的生存。现如今,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利用好环境因素改造城镇空间环境,

(二)创造街道优美整体景观

街道的形态及空间形成通常由城镇的总体规划决定,因此,城镇街道规划前需要统筹考虑建筑物及广场的规划,此外,需要统筹规划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绿色植被及景观,目的创造优美的整体景观。城镇街道是城镇骨骼,能够与自然环境景观、交通相联系形成相对完善的街道空间。一般人认为街道空间是独立的个体,事实上,街道空间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性的空间整体,可以说,规律性的街道空间节点景观韵律及节奏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人本主义设计理念

之所以有街道空间的存在是因为有人的需求。城镇街道是人类根据自身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建筑空间,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综合表现之一。因此,街道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尺度宜人的城镇空间。总的来说,人本主义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在地区环境的影响下设计出满足人们更多需求的街道景观。(四)街道设计遵循艺术审美原则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引入美学不仅是城镇建设发展需求也是道路交通发展的需求。基于艺术美学角度而言,街道美学不仅可以改善城镇景观状况,又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街道景观设计中遵循审美原则,力求创造出视觉美的效果。与此同时,街道景观设计主题可以利用景观要素的艺术化进行处理,因此,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布局,优化处理,进而提高视觉景观效果。

二、城镇街道景观设计方法

(一)城镇街区的控制

1.规模

城镇街道的长短、多少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它受到街区规模大小的影响,所以说,城镇街区规模大小,对整条街道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产生影响。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克里尔认为:“在可能及可行的条件下,街区的长度及宽度应当适当缩小”。虽然街道景观设计领域内对规模的定义并不太明确,但不容置疑的是,街区规模小能够城镇的居住着提供较为丰富的视觉。

2.密度

街道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行人对街道景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交通距离的合理规划离不开人口密度、居住密度。并且,人对城镇街道商业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给街道带来较为旺盛的活力与生机。但人口密度的大小给街道景观带来一定影响。城镇与城市相比规模下,结构松散,人口密度小于城市,因此,提高街道活力显得更为吃力。城镇人口少,街道空间较为充足,所以从比例上而言,中心街道区的比例大于城市,因人口密度下,导致街道宽阔。

3.交通

街道中的交通组织一般是路面突起、单行道及对铺地材料进行变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过往车辆的速度。此外,步行交通系统中需要保持街道的生活性及多工能性。城镇合理的交通组织能够发映出空间特色,提供特殊的景观体验,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行人的舒适度及安全性。

(二)城镇街道的整体控制

1.建筑体量

街道的天际线一般受到建筑体量的影响,针对体量较小的建筑而言,使得街道景观呈现出一种亲切感,相反大体量的建筑物给人恢弘、高大,有种拒之千里不可抗拒之感。控制好建筑体量使得街道景观设计更富人性化。具体而言,街道景观设计中将城镇气候与建筑体量结合考虑,注意到建筑阴影会对街道行为产生影响,利用建筑物创造街道的微气候区。另外,充分地利用建筑的层次及街道的空间,目的使得大体量的建筑具有亲切感。

2.建筑密度

建筑的密度对街道的空间感产生一定影响,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大空间街道,因距离太远,会削弱街道的存在感。鉴于此,需要对控制城镇建筑密度,减少建筑之间的距离,改变建筑内部格局,使得建筑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凑,增强街道的空间存在感,形成较为强烈的街道氛围。

3.街道尺度

第7篇

关键词:街道景观;园林;建设

1 洮南市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1.1 功能设施不健全

洮南的城市道路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对路面的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以及其它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1.2 环境质量差

洮南市的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主街道两侧多为低矮的2层楼结构;广告随意乱贴;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1.3 街道环境质量差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小商小贩挤占人行道,行人不能在人行道上行走,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

1.4 街道设施水平低下

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不能满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没有长久的持续的规划,街道经常被切开,修复的质量太差;辅助设施严重短缺,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1.5 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又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

1.6 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交通环境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人行空间缺少,缺乏街头广场,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更谈不上举办更丰富的多彩的活动。

2 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历史原因

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城市交通设施欠帐太多,供需失调,再加上近几年来,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这一矛盾。

2.2 观念问题

过去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这个原则在解放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修复战争的创伤,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之更新。

2.3 管理不严密

城市街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条块划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互相推脱、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来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现管理失调的现象,较为典型的现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断的开挖。

2.4 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规《城市规划法》和城市建设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详细规划,关于城市街道方面仅对城市红线宽度、断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规定,却未对影响城市街道环境的诸多因素做要求。

3 城市景观建设分析

3.1 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建设

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地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3.2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第8篇

关键词:城市空间 ;尺度; 活力; 街道 ; 开放空间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changes a standard is ceaseless rise, in solving a city on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func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ity and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scale, dynamic, open space, street multiple means to create a unique quality of city space.

Key words: city space; scale; vitality; streets; open space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以现代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注重解决城市的基本功能分区容量和交通等基本问题,并未注重城市空间品质的塑造。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解决城市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城市品质及特色的营造。本文通过作者多年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不断总结一些新的规划手段运用到规划项目中, 下文将分别通过尺度、活力、街道、开放空间多个手段的运用营造出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城市尺度

现在在许多城市建设中为了追求城市更快的扩张速度,更大的尺度,而采取比较粗狂的建设方式,大马路、大街坊、大广场,使整个城市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大,但却忽略了人的基本需求及尺度的营造,在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中人们更多的需要依靠汽车出行,很难依靠步行来满足出行需求,使得城市交通量不断的增加,从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问题。而小尺度的城市会带给人温馨、舒适的氛围,尺度过大的城市则会带给人冷漠、生疏的感觉。人的心理感受是城市空间尺度划定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我们的规划工作中,我们不断对城市尺度进行新的思考,使城市空间尺度更加回归人性,创造更多适合人步行的安全尺度空间。

案例实践:《 巢湖市滨湖北岸城市设计》

此项目位于巢湖市西部,基地北侧依托凤凰山,南侧紧邻巢湖,背山面水,环境条件优越,在设计中我们针对目前中心区普遍大街坊大马路的现象造成的城市尺度问题,在设计中在城市中心区倡导“小街坊、小街道与细密路网”的理念,我们在设计中尝试将中心区控制在100-200米的小街坊,此街坊尺度便于在城市土地开发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小尺度的街坊空间不但尺度宜人便于步行,也能够满足通风日照、安全,使得城市尺度和街道活力回归,邻里感强化。

城市活力

简单的功能分区、大街坊及封闭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城市生活变得单调而缺乏安全感,街道慢慢成为了汽车作为主要的空间载体。我们经常怀念以前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希望街道与公共空间进行空间的限定,使之成为市民可以共同享受的场所。

影响城市活力的因素包括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土地的混合使用与活动策划至关重要,城市的功能混合开发可吸引各种人群的使用,同时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可以增强城市活力。

案例实践:《 湘潭市雨湖新城城市设计》

雨湖区是湘潭老城区主要的组成部分,区内用地混合、人口密集、街道生活丰富,是湘潭最具活力的地区,雨湖新区作为雨湖区向外拓展主要的承接地,为了延续老城区充满活力的优势,规划摒弃原有简单的功能分区做法,讲究功能混合、兼容并蓄,创造多元化的空间层次,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城市的整体连贯、互动性,同时强调单个地块的竖向功能混合,灵活应对市场的各种需求,做到地块弹性开发、多元混合的活力局面。沿街增加底层商业功能,借以营造生活街道的活力氛围,同时可以结合底层分布服务社区的零售商业,有效地服务周边的社区生活,形成便捷服务的社区走廊。

城市街道

城市品质的高低由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城市文化等因素决定。街道空间的建设直接影响功能、空间、景观、文化等城市基本因素,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中分布最广、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它支撑着整个空间结构的构建,是城市空间的骨骼。城市街道空间能最直接反应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打造迷人的“城市名片”。

案例实践:《 “湘水西湖"国际社区城市设计》

在该项目的设计中我们从规划设计理念方法上进行转变和思考,基于追求人性城市、效率城市和城市活力,道路系统的规划应该坚持“行人第一、公交和自行车优先,车行顺畅”的原则而非现有的“车行优先、流量和速度优先”的规划指导原则。本项目规划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实现了从“车本”理念向“人本”理念的转变。同时注重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国际社区规划空间形式上,使用连接性、高密度的方格路网,适宜尺度的城市街坊和街道,高步行性和活力宜居的城市街道空间。同时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紧凑、土地使用功能混合多样多种设计手法,为居民营造出丰富的街道空间,展现社区特色与活力。

开放空间

要理解开放空间,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独立的开放空间,而是关于开放空间的综合因素,在城市中我们很容易将城市公园当作独立存在的元素,并运用”每千人拥有的平方数”的指标来评价它够还是不够,这样的方法固然让规划者有所了解,但它并没有传达任何关于城市公园价值和作用的有用信息.因此经常我们将其独立起来,而不是有机的与城市其它功能相互融合。

案例实践:《含山县滨湖新区城市设计》

含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具备优质的山水景观条件,滨湖新区位于含山县南侧,基地内近能亲水,远能观山,作为城市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原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挖掘自然水系、植被的潜力,通过自然植被的延伸,将绿地系统向周边地块延展,融合于地块开发的建设中,形成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滨湖绿化、生态湿地等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网络.我们将开放空间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指标的控制,而是充分理解运用其对于整个城市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细致场所空间连为一体,形成“泛公园”的城市格局.从而为为未来的旅游城市的定位,,提供高品质的空间载体。

结语

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应该是持续生态、紧凑、公交导向、步行友好和活力多样的城市空间;应该是具有尺度适中、界面围合、给人以场所围合感、便于社会交往和邻里守望的城市街坊而非大型城市居住区;应该是一个紧凑细密的城市建成区肌理和大尺度开敞的自然公共空间的融合;应该是具有复合美学比例、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和细密、高度连接的路网而非大马路和车行主导;应该由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支撑的适度的功能混合和强度开发,并通过友好的城市街道步行和自行车相连接。本文关注的城市尺度、活力、开放空间、街道等问题主要是关于物质空间的建设,往往在城市的建设中问题将更加的复杂,城市设计师将需要充分协调好不同价值之间的矛盾,才能创造出更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王兰. 小尺度空间城市与人的心理感受关系[J]. 艺术教育, 2011(01)

查君.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开发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城市建筑,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