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司马光课堂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重新定位。一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唱独角戏,坚持填鸡塞鸭式的满堂灌是一种硬性的灌输方式。教与学分离,“传道,授业”不“解惑”。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诱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二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应满足于传声筒、过滤器的作用,每一个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应注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既是一名:消费者,又是一名生产者。三要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交流”。一改过去单纯由教师板书,学生抄笔记和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要强调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教师不是就事论事的做法,而是启发学生,使问题由浅入深,由现象深入本质。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人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蕴涵在这种心境之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其中一名学生问道:工人是怎样由外洞到内洞的呢?我和蔼地告知学生,当时工人是仰卧在小船上,用手扒着岩石过去的。之后笔者又抓住这一点以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寻问学生:工人还有什么办法过去呢?学生议论开来,有人建议可以趴在木板上划过去,有人提议可以弯腰涉水过去,有人说可以潜水过去。虽然这些办法不一定是好办法。但确实锻炼了他们的思维。
三、发掘素材,激励创新 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在教材中发掘创新因素,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蕴涵的创新因素。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认识救人不仅要有勇,而且要有谋,进而从这一故事引申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按定式思维方式救人,得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入。如果教师发掘出了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既使学生受到了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又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又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们领会“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奔而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写得生动传神,很有美感,表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有一个学生利用日常积累讲述了一个关于彩虹的传说,说明彩虹实际上是一座桥,一座象征着蒙汉两族友谊的桥梁。
四、组织活动,提高能力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感,中的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换言之就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从而认识世界、学习语言,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就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良好氛围,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语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降低语感训练难度
低年级儿童年幼少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甚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城市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孩子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认识了蒲公英的之后,我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叶、茎、花的颜色、形状、特点,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孩子们鼓起小嘴,瞬间,课堂上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课文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学生体会到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后,我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从而大大降低了语感训练的难度。
二、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视、听感官的感知能力,把记忆、思维、想象有序地串联起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强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在讲《草原》这一课,我首先播放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雄壮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草原的美丽后,这时,我放了一段谱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万无垠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美丽的蒙古包......同学们和作者产生了共同的感受。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表情中体会到他们对课文内容那真切的感受。
2.揣摩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句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细细咀嚼、比较、分析、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司马光》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细地观察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位学生说:“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缸。”这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司马光的动作和神态,而后让学生进行上面两句话比较,说说哪句话讲得好?哪些词语运用得准确?经过比较学生悟出用“举起”、“使劲砸”这些词才能把司马光那种遇事不慌的神情体现出来。通过对图象的仔细观察,再进行词句揣摩,不但加深了孩子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概括到具体,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理解感情所包蕴的作者的观念和认识。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同步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动情地想象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如讲《瀑布》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的录象,让学生饱览飞流直泻的瀑布,感受这浩瀚大自然景观的雄伟奇丽。这时,我因势利导,娓娓描述,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跟着诗人已经来到瀑布脚下......还未见到瀑布,就先听到雷霆万钧之声,然后又看到雾气升起,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照射下,像是一匹万丈银练,随风飘荡。进而珠花迸放,有如巨龙吐珠,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这时,我让学生勒住想象的缰绳,辅之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再一次把学生带入诗境。这样有目地的辅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与大自然美丽奇观交融在一起的奇妙感受,这种可视可感的竟境陶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把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如教《雷雨》这课的雷雨中这部分,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下雨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的感受,课文中描写下雨时的场面就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这样可缩短课文所表达的与学生认识上的距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5.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利用多媒体,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领悟,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詹天佑》这课时,我先请学生当小小工程师,设计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的图纸,然后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教师讲解,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运用多媒体,再次以“人字形”线路为背景,学生头戴导游帽,手拿导游旗,站在画面前,很快进入角色,开始了生动的介绍。这一环节,学生兴趣盎然,既巩固反馈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给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的小动物,不信,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提出要求: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点滴积累,不断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感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立妙. 合理运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网络科技时代 , 2008,(23)
2 仇惠芳. 运用多媒体改造语文课堂. 陕西教育(教学版) , 2008,(05)
3 张眉. 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09,(09)
4 李剑梅. 在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感. 贵州教育 , 2008,(07)[10]
5 王非. 合理运用多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08,(07)
6 况清明. 以情感体验训练学生语感. 江西教育 , 2008,(Z1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独特功能与作用-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感,中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来演示一些图形的拆分和组合以及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可以用动态的几何画板来找出数据和图形的关系,让学生在直观中体验代数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更繁杂的运算和模拟实验来鼓励学生动手,通过反复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其中的数学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下面就数学实验的类型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数学实验的类型
1.操作性数学实验
(1)实际测量实验,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多数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地点,教师靠粉笔和黑板来演绎数学。学生则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聆教师的讲解记诵笔记,全然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学习支离破碎的与生活毫无干系的数学定理、法则,学生所有的探索都是坐在教室里随着教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完成。造成这种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数学教学景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数学不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强的学科那样具备相对完善的实验所需的物质设备;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于直接传递知识,或者说很多教师自身懒于动手,更直接地说很多数学教师本身就缺乏实验的能力而只能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讲授数学。结果造成了学很多年数学的学生对诸如“黑板的面积有多大”、“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一块砖头有多重”等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脱口而出,甚至有的学生会一脸茫然。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概念,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书面的运算,同时也应当重视实际测量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学习有关概念的同时,通过使用三角尺、量角器、绘图仪以及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并可结合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2)几何变换实验。几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拼接、拆分几何体以及通过对几何体的旋转、翻拆、平移等变换操作来发现一些几何事实或几何关系。学生经由操作进行研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一方面可获得几何直观,另一方面可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捷径。
(3)验证规律实验。数学上各种数学规律的获得,通常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对由此而获得的数学规律学生当然不能不信,但由于这种论证过程并非是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这对学生深化对数学规律的认识理解以及记忆、掌握乃至灵活运用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应当说,这种“缺憾”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弥补的。而让学生动手进行验证性操作实验无疑是弥补这种“缺憾”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学生在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中总会对其证明的理论有疑惑,可让学生先玩“多米诺骨牌”(用砖头代替)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一排砖头才可能全部倒下?学生容易想到,首先要“第一块砖头倒下”,然后就要求“相邻两块当前一块倒下时,保证后一块一定倒下”,而这两个条件正是“数学归纳法”的精神实质所在。
2制作性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有教学器材的动手操作和验证的层面上,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应当看到,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由于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想方案、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特别是在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而产生新思维,不断闪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事实上,学生要想制作出一个较为标准、实用、美观的器材,既需要双手的认真细致操作,更离不开大脑在不断思考上的及时指导。因而,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制作尤其重要。
3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教学指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仿真(即计算机模拟),而这正是计算机的长处。计算机集图、文、声于一体,具有高速的计算功能,对图形可以实施拉、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不但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实验的功效
数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片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由学生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钱正艳.让实验迈进数学课堂[J].湖南教育,2003,(12).
2 喻德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素的分析[J];数学通报;1993年11期
3 陶维林编著.用几何画板教平面解析几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兴趣奖一奖
一年级是起始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就把“兴趣”作为说话、写话的钥匙。首先一定要让孩子们拥有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情,始终处在最幸福的时光。将快乐和别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这样,天真单纯的他们很容易将自己表达的欲望调动起来。说是写的先行官,我在不知不觉中为写作好了铺垫。
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与文本展开对话:《司马光》中,我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说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青蛙不“坐井观天”了,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课堂成了训练说话的阵地。
在课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做游戏、捉迷藏、跳绳、踢毽子。快乐的游戏一下子缩短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还向他们学习。一个不会向孩子学习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一个老师如果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教好孩子?所以,我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在我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学生说的“小小话”都被我收集在“星星河”里,当某个孩子的话被选中了,我会奖励他一颗红星。每隔一周,我会在班里读读这些话,当听到自己的话从老师口中说出,孩子们眼里的“星星”更亮了。
笔杆练一练
说好是为了写好,在什么时候写,写什么呢?怎么才能让学生的笔杆子多练练呢?
作业,学生每天都要写,老师每天都要批改。通过作业,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为何不好好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呢?于是我就增添了“我和老师说悄悄话”这一项作业。刚开始,有的学生忘记写,我就鼓励那些每天写话的学生,谁写了奖励一条小鲤鱼,往上面跳一格。那些经常忘记的学生有了小鲤鱼的激励,也开始天天写了。由刚开始的一句话到现在的一段话。如张一博写的:“英语讲故事比赛,我班是第一名。我跑过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孙老师。我看到孙老师笑了,笑得很开心,就像阳光一样。”说得多好啊!还有的说:老师的笑像彩虹,多漂亮!
养成习惯后,我会把题目放宽,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和爸爸说心里话”“帮妈妈做家务”“( )是我的好朋友”“今天,我( )了”,学生写熟悉的事有话说、有情抒。
家长帮一帮
虽然有老师的指导,但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这里,家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我在家长会上和家长谈了这些。每天抽出时间问问孩子在校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人和事?和哪些同学玩得开心?和孩子说话,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增进了亲情,还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刚上学时,我给家长布置了“孩子说,我来写”的作业,由爸爸妈妈来记下孩子在平常说的有意思的话。当孩子学会的字越来越多时,我给家长布置了“我和孩子传纸条”的作业。通过纸条了解孩子的心思,孩子在纸条里明白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希望。在周末的时候,我会给家长发短信,请他们带孩子出去玩玩,回来后用笔记录下美好的时光。老师的教法再灵活,也比不上各位家长的“集思广益”。
素材积一积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缸水,而且要常用常新。”学生要写好作文,语言也要常用常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注意语言的积累。
我在黑板上设立了“成语角”,在每天早读前的两分钟请提前准备好的“小先生”来教大家一则成语。要讲清成语的意思,并用成语说一句话。学生能理解的就用成语来说话,不能理解的就死记硬背。每位当上“小先生”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一颗星,当累计得到五颗星的时候,我会颁发“优秀小先生”的证书。这样,学生在课下学习成语的兴趣更高了。日积月累,学生在一个月内能学会20条成语,一个学期能学会近100条成语。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留守儿童 学习状况 对策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Children left at home pay the price of migratio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二、留守儿童在英语学习中的状况
1.在思想上不重视英语学科。
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英语是副课,学得好坏无所谓”。英语教学也只是最近几年在小学才开展起来的,每周四节,起始阶段是小学三年级,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阻力。
2.学生自信不足,自卑有余。
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沟通与疏导,很多孩子胆怯、害羞,社会阅历少见识有限,知识面狭窄,很多孩子是自卑的。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几乎不敢举手发言,很少敢于面对老师的目光,在朗读单词、短文、背诵课文时,声音低,有时就像蚊子似的。生怕老师提问自己,这些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发自内心地呼唤——我不如别人,我是农村孩子,我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我是个没人管没人关心的可怜虫。
3.英语学习兴趣锐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被动地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留守儿童对学习几乎不感兴趣,更别奢望他们学习英语。从单词到句子,从对话到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很多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都会变得一塌糊涂:在考试中会出现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答案的选择的情况,有的一份试卷只有一个答案,甚至随心所欲,几十秒完成一张试卷。因此,他们的成绩很多分布在60分以下,处于班级的劣势,成为后进生,在评比教学成绩时甚至决定班级的命运。
4.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课堂上不做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于错误不及时订正,遇到不懂的问题从来不会解决,作业态度马虎,书写不端正,不规范,涂改太多,卷面不够整洁,布置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是唯一收留他们的场所。”他们甚至把学校当成了 “养老院”,来到学校是享受生活的。学习知识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对待学习那种“冷漠”那种“镇定”那种“麻木”的态度,让我们感到可怕与震惊。
三、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1.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大行业中,你确立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你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留守儿童从未思索过的。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学好英语就等于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学好英语可以为将来专业深造奠定牢固的基础,可以了解更多的异域风情、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也为将来的环球旅行扫清了语言障碍。以教材为依托,抓住契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英语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名人的资料或简介或阅读短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9 Self—check中的练习——Read the information about Deng Yapping,the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er.学生读完后,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她的事业难道是一帆风顺的吗?当她遇到挫折时如何面对的?她最令你为之敬佩的是什么?作为农村学生,我们要树立学习的目标,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有顽强的斗志,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总之,在教学中,要适时抓住契机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的目标。
2.在教学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高尚的人格品质。
德是立身之本,德是为人之魂。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就是说,做人要讲道德。“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说品德的塑造甚至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平时教学中,可以经常灌输一些经典的格言:教他们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处世,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如结交朋友——与正人处则日习于正,如行康衢,自不为偏歧所惑;与邪人处则日习于邪,如由曲径,往而不返,不觉入荆棘中矣。——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这段话告诫大家要注意选择交友的对象,对于正直之人要亲近,对于邪恶之人要疏远。留守儿童在辨别事物的真、善、美,在道德上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容易走进误区,对于他们的品德的塑造,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