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人事管理工作流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事管理工作流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第1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如人才引进、人员内部调配、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考勤、职称评聘、师资培训、考工定级、各类人员的档案管理、工资福利、离退休等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仍运用EXCEL表格来处理事务,以致经常出现人为数据处理错误、各表格没有勾稽关系、各科室之间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或更新得不一致,这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极其不匹配。迫切要求高校的人事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化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为数字信息化管理,使人事管理工作趋向于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三个历程

1.1 工资计算系统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校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为繁杂,用手工操作既费力又费时,且易出错。随着电脑的应用,各高校自行开发了一些计算机程序,将人力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当时也只是简单地将计算从手工计算发展为计算机计算,并未实现人事信息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1.2 数据库信息统计系统时代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人事信息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将部分统计工作从手工统计发展成为数据库统计。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各类报表之间是相互独立、无法连接,各高校都要使用光盘等手段上报数据,较为费时费力。

1.3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代

21世纪初期,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初期,实现了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工资、统计、报表等一体化,初步实现了无缝连接、资源共享。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和功能

2.1 构建高效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信息管理、考勤考核、师资管理、薪酬管理等日常性工作,往往较为耗时,手工操作效率低且易出错,并且因缺少行而有效的技术手段,许多基础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较为繁杂且不能共享。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若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则会极大地缩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常规性工作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大解放人力,使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

2.2 优化工作流程,构建资源整合

根据规范的工作流程设立信息管理的各子模块,如: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人事业务管理模块、师资业务管理模块、劳资业务管理模块、系统查询模块等,统一规范工作方法和方式,消除了过去隔离、分散等现象,实现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人事管理系统能够详细、准确地记录所有教职工的档案、考核、考勤、培训、评聘、劳资、福利等所有信息,并在需要这些信息时能系统、快捷、准确、方便地获取。

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操作存在的问题

3.1 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都在提倡“向教学一线、科研一线倾斜”,此时许多高校都忽略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致使对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反应消极,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都认为只要有几台电脑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人事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日常性、常规性阶段。殊不知人事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各部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才能真正完全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

3.2 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更新慢,共享度低

人事信息系统最为重要的是数据库的完整和准确。但高校大量的人事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在近几年才建立起来,建立之初由于录入环节的把关不严等导致数据的不准确;由于数据库本身设计上的不完善、不准确等导致数据的不完整;由于对教职工信息变动掌握的滞后性导致了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慢。以致使人事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及使用效率较低,无法及时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影响了管理层的决策。

首先,人事部门以工作范围为依据,划分为人事科、师资科、劳资科、档案科等科室,学校教职工的人员进出、各部门之间的人员调配、人员考勤等归属于人事科;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培训与进修等归属于师资科;教职工的档案管理在档案科;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兑现等在劳资科。各科室都在自己的业务范围、权限范围内管理着教职工的信息,在本科室的工作范围内单独建立一套基本信息库,并对信息库进行维护。其次,在人事部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教职工人事信息管理工作,教职工的教学信息归属于教务部门,教职工的学术信息等科研信息归属于科研部门等。虽然数据库的建立是一劳永逸的,但各科室之间数据不能相互融合、互通,则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库逐一操作录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增加了人力资本。

3.3 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业务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在人事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本职工作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但实际上,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普遍是知识面窄,观念老旧,缺乏创新精神,计算机知识面更为狭窄,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节拍,无法使用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这与目前各高校要求的人事管理信息化是相悖的,也直接影响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 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措施

4.1 正确认识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意义、作用

各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到高校人事信息管理不单单是简单的人事信息和数据的罗列与汇总,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为学校的各类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有关信息。正确认识人事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一句口号这么简单,这要我们实实在在付诸于行动,不然人事管理信息化也仅仅只是一句空话,一个好的系统建设需要学校的领导层面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进行投入和支持。

4.2 制定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的章程,加快人事信息的更新速度

高校的人事信息不仅量大、繁杂而且是动态的,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教职工的动态变化,定期维护和更新相关的信息。做到信息建设的分工协作,将人才引进、人员调配、考核与考勤管理、师资建设、档案管理、劳资管理等人事信息按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到各个科室,各科室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信息建设工作。应该广泛宣传人事信息及时更新与否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一旦自己的人事信息变动就应积极主动地到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4.3 加强全局观念,做到资源共享

高校人事在管理工作中,会和其他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二级部门产生大量的信息交流,必然存在着大量的重叠信息,这就要求人事部门整合其他各部门的数据库建立起一个丰富的、统一的、一致的、灵活的数据中心库。所有的数据皆源于此,这就要求在信息采集时,确保其是真实可靠无误的。

4.4 提高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21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人是尤为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辅助的管理手段,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首先,高校应该任用具有专业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应该不断加强人事管理者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做到信息技术水平与专业管理水平齐头并进的发展,以适应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5 结论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对高校人事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量,使得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管理科学化,保障高校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晓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实务.

[2] 徐锋.高校二级学院人事信息化管理刍议.教育探索,2007,12.

[3] 黄含其.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2.

[4] 吴诚斌.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管理研究 ,2011,02.

[5] 万莉云.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人才资源开发,2005,04.

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管理;VB6.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43-01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个企业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渐渐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财务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将直接受到企业集团管理方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如何在现有经营环境下选择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最优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功能描述

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上运行,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其工作流程为:用户登录通过权限判断,普通用户不能浏览、阅读和查询信息,指定用户可以操作,可以进行信息录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一)系统登录表单。该表单的功能是在系统被访问之前,要对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安全性检查,防止非法用户进行系统破坏数据及威胁系统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合法的用户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方可进入系统。

(二)主界面。在该界面窗口中,共有文件、数据、关于等所有系统功能,用户可以操作菜单的方式快捷地使用系统。

(三)更改密码。使用本表单可以方便地修改用户的密码,以防密码泄露后对数据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三、系统具体设计

系统整体结构: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根据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分析,本着模块划分的原则,把系统抽象为5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财务核算、综合查询、年末财务决算、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功能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系统管理子系统。第一,设置用户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名称、用户权限密码、建设单位名称等基本信息。第二,自定义明细科目:用户根据本单位具体业务需求自行设置明细科目。第三,输入银行账号:输入或修改基建财务银行账号。第四,输入初始余额:新用户输入期初会计数据。第五,清理数据:清理全部或某年的数据。

(二)财务核算。第一,设定工程项目编码:根据当年投资计划增删工程项目并为新增项目设定编码。第二,设定往来款单位编码:为新增的往来款单位设定编码。第三,建立当月序时账:在开始新的月份会计核算时,建立新的序时账表。第四,录入/修改记账凭证:将已填制并审核完成的记账凭证进行录入或修改操作。第五,打印当月序时账:打印当月序时账,便于操作人员核对查错。

(三)综合查询。提供日常会计业务所需的各类查询服务,例如往来款查询、总账查询、明细账查询等。查询是财务管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以下几种查询方式:一是按凭证号查询。即按精确的凭证号查询,用户输入凭证号后,可以调出这张凭证。二是按期间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起止会计日期输出查询结果。三是按工程项目代号查询。用户输入工程项目代号,可调出所需要的该项目的相关数据。四是按单位代号查询。五是按科目查询。六是自定义查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查询条件,实现特殊查询的功能。

(四)年末财务决算。接收并汇总日常核算数据,录入补充系统以外的非会计数据,生成用于上报主管部门的年度全套财务决算报表,提供年终决算报表的查询和打印。

(五)财务指标分析。可进行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固化在系统中,指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年终财务决算模块。将财务决算数据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输出至屏幕或打印机。

四、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从建设单位的特点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开发出适合财务部门实际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应用的结果来看,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是有效和实用的,基本达到了规范基建财务业务流程、提高财务部门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福成.Visual Basic 6.0数据库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策略

人事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企业运行中涉及人与事的管理,即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分配合适的事情,通过统筹细致的规划,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相比传统的人事管理,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重点及管理方式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推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1 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比较

1.1 管理理念层面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事”的有序管理置为不变的信念,在忽略人力资源因素的前提下,追求办事效率的最大化。而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更加关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状况,将员工置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体现出极强的人本性特点。

1.2 管理重点层面

人事招聘、人事入职以及员工所必须遵循的各项行为规范是传统人事管理的重点,只要保证岗位与劳动者的相互匹配即可。但是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招聘人员上,更加看重对于人事的后期管理,比如人事成本管理、员工职业发展、岗位需求度和协调性、工作流程等。将人与事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事情本身。

1.3 管理内容层面

传统的人事管理内容非常简单,只要保证员工顺利办理入职即可。但是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一个更为多样复杂的庞大系统,它的涵盖面涉及员工入职、前期培训、中期调查、后期培养等多个方面。招聘员工时也更加考虑企业的特性和需求,在掌握经济形态、企业属性、同行动向等多种信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员招聘。员工被聘用后,企业也更加关注员工对于工作的熟悉度、心理变化及精神状态,从而及时地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员工形成积极、健康、正面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情绪。在员工已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后,企业更加注重对员工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拓展员工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使员工更加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

1.4 管理方法层面

传统的人事管理几乎是完全被动消极式的管理,是人对事情的直接管理,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少之又少。和以往相比,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更加主动和积极,通过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现了企业的管理目标。

2 改进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意义

通过将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人事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企业的高效运转及现代化转型。因此,改进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2.1 激发员工的首创性

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人既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又是管理工作的对象,处于管理系统的核心位置与关键环节。因而,企业在进行员工的管理时,应该着重考虑“人”的因素,应把“人”作为企业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为自身、他人以及企业的全面持久发展注入活力。

2.2 助推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经济的极速发展,科学的突飞猛进,技术的日益变革在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资源具备着巨大的财富价值,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时代浪潮中保持永久生机的关键因素。拥有人才的企业,才能成为知识的宝库,成为财富的殿堂,为企业创收助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助力。

3 改进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举措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人事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人力管理的始终,落实到人力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招聘、入职、培训、提升等各个环节给员工以适当的关注和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员工的需求入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后的自我实现需求,都要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真正突破原来只管事不管人的困局,转变原来“控制人”的陈旧思维,树立“成就人”、“发展人”的管理理想,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进企业管理的点点滴滴。

3.2 引入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最好的方式便是引入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给员工设立工作目标,并用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作为激励的内容,以此给员工适当的心理及精神刺激,进而引发员工的行为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可激发员工的进取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挖掘员工潜能,发挥员工特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比如,在工资制度的设计上,可采用绩效工资的机制,将员工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依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对于表现突出、业绩优异的员工要进行额外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构建一个和谐健康宽容的企业文化,可为每一个员工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在企业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员工可深入体会企业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目标,继而将个人理想与企业理想相互结合,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集体之中,集体内的所有成员都为同一个理想、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就大大减轻了个人奋斗的孤独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继续努力的毅力。此外,在先进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员工更会将企业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的精神状态,对员工身心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企业的人事管理中,管理者的个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成效。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者时一定要重视应聘者的个人素养,重点考察其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为良好的企业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4 结束语

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是不同企业间总体实力的较量,是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的比拼,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若想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中抢夺先机,企业必须要重视人事管理工作。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迎合企业发展趋势,管理人员必须要主动思考,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推动人事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张萍.浅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J].财经界,2014(2):286.

第4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有效性:工作效率:解决措施

从管理工作的整体来看,人事管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人事管理的效率对组织的运行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公立医院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具有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以及组织机构分类多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强,对医院的发展也就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为此,医院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特别是人事管理的能力,如何在医院的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极其重要。对医院来说,要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查找问题,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进一步深化自身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概念

人事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一般而言,所谓的人事管理主要指的是整个组织机构所提供的人力资源以及与人力相关的各项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人来展开工作,是与人事有关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为此,人事管理工作也就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特征。在人事管理中,需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用人原则以及有关的管理制度,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最大强度的发挥出工作人员的心力、体力与智力,为组织谋求利益的同时还需要保护有关工作人员的合法利益。

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医院工作人员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具有局限性

对医院来说,根据需要划分有多个不同的科室,而每个科室内部人员的专业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根据专业的区别,加强知识的融通,就有利于促进对人员的定向培养。进一步提升人员的知识水平。对医院行政人员来说,如果自身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接受过较为专业的训练,充分掌握医院运营的规律与流程,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大大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其有效性。倘若医院的管理人员能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的掌握临床的情况,并且善于分析与总结经验,能够了解到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就能够促进管理决策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来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如果不是医学专业的管理人员,想要在短时间内就适应管理工作,全面的补充相关的医学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如果医院管理人员的医学系统知识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临床工作人员的配合度有待加强

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于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而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会借助于网上通告等单方面的信息传达的方式,管理工作的信息就会存在反馈渠道狭小、信息交流不全面等问题,由于信息的单方面传送,更有可能会因为临床工作人员在处于休假或者是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无法及时的配合开展有关的管理工作,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容易发生反馈信息不正确、不及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事部门对基础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所以说,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临床工作人员的配合度的加强、提升管理有效性的一大重点。

(三)医院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不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处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大提升数据的处理水平。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来说,需要面临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数据处理的效率就会大大影响着管理的有效性。而就当前来说,部分医院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与Office办公软件来处理有关的数据,采用这种方式会加大员工的工作量,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在工作时,会存在许多重复性的手工输入以及计算工作,虽然最终还是能够完成工作的要求,但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是数据量很大的工作时,往往就需要工作人员延长上班时间,抽调出大量的人手来满足工作量的要求,而这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处理的有效性与其准确性。

三、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办法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步伐不断的深入。这就要求医院的人事管理的观念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能够不断的变革,根据医院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医院人事管理人员应该要提高对人事管理理念的认识程度,认识到管理观念对工作的_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重视人事管理理念对管理变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养成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并且,还要将理念付诸于实践,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人员对自身工作范围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需要采取各项合理的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利。比如要创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劳动保护机制,进而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完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时候,有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重视每一个员工的权利,坚守自身的工作职责,来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有自身应有的权利,履行义务,进而激发出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与提高每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力度,提高其配合度

针对于人事部门与医院内部科室存在着配合度不高的问题,就需要人事部门能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出发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一方面,人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本部门与其他科室之间举行座谈会,将单方面的信息传送转换为双方的信息传送,来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他科室工作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减轻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善于倾听其他科室员工的意见,并能够根据这些意见,来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向其他科室的员工讲述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与工作流程,提高他们对人事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并针对于双方之间的配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医院人事部门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进而来加强医院的竞争力。对人事部门来说,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高低,对有关数据的处理能力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人事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人事部门要经常举行各种有关的培训活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他们对各项软件的掌握力度。此外,人事管理部门应该要主动学习,强化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自身的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进而来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5篇

一、引言

当前情况下,面对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这一挑战就主要体现在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方面。而基层事业单位要想很好的改革自身的人事管理工作,还必须要有效创新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管理基层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管理思想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坚持围绕以人为本展开管理工作,而且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的展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上,还应该强调人才引入的重要性,并坚持挖掘人才潜力,善于发挥人才的可用性,同时,还应该尽量满足人才的各项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基层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有效作用。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中,还应该采用具有民主性的管理模式,促使基层事业单位中干部都能够在民主管理中发挥作为,这样一来,有利于增强基层事业单位中干部的责任心意识,从而促使他们在岗位上贡献出全部的力量。另外,人事管理工作还应该尽量满足干部职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干部职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饱含工作动力。

三、创新选人机制

无论是哪一个组织,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善于利用和留住人才,才能够为组织的长久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就当前基层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难以选到优秀的人才,并且很难留住人才。面对这一情况,基层事业单位就应该促使自身思想的解放,拓展自身的事业,在社会范围内选拔和聘用优秀的人才。另外,基层事业单位还应该针对人才选拔和考核活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机制,以此来让所选的人才更加符合岗位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和特殊的人才,基层事业单位甚至可以突破自身原有的限制,也采用相对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对这一部分人才的选拔,通过这一方式,便可以使基层事业单位引入更多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因为基层事业单位中的编制内人员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对应的情况,设置出丰富的用人方式,以此来让人才在事业单位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创新竞争和奖励竞争

合理的竞争和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事业单位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能力。就基层事业单位来看,它们可以发挥自身少量单位资源的作用,以此来激励数量较多的职工,这样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便会喷涌而出。不仅如此,基层事业单位还可以采用职务激励、职称激励等等方式。对于干部职工而言,职务激励中领导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认可,有利于他们树立工作的自信心,从而带着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支撑激励其实是认可职工专业技术的一种表现,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从事岗位工作。

五、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干部队伍的流动性有利于基层事业单位中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具发展的动力。面对这一要求,基层事业单位就应该对自身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创新,以此来定期流动部门、岗位中的人员,这样一来,便有利于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新鲜的血液。不仅如此,这也可以促使干部工作动力的激发,让他们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得到工作能力上的有效锻炼。

六、创新人事监督机制

基层事业单位要想将人事管理工作做好,还必须要促使认识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并致力于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有效落实相关的工作措施。首先,基层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财务、考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从事相关工作。对于工作行为违反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应该对他们进行处罚,以此来警示相关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要求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活动。其次,还应该强调民主、公开的工作流程,注重事业单位中其他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并强调群众意见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在科学合理的人事监督机制下,基层事业单位中的各项人事管理工作便都可以落实到位。

七、总结

总而言之,在基层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关系着基层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所以,基层事业单位应该致力于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同时,还应该努力创新相关工作机制,使单位中的工作人员能够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促使基层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兴海.新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初探[J].新西部(中旬刊),2016(8):14+16.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对策研究

人事管理指的是企业中关于职工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企业依据科学的管理手段,恰当的用人原则以及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积极、及时的调整员工与员工之间、人事与部门组织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下,发挥员工体力与智力的最大价值和最大效用,完成企业发展目标。本文从油田企业的人事管理问题出发,对目前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意见。

1 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发展现状

在21世纪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占据社会的主要地位,是各个国家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本,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成功。但是,中国油田企业大多受到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思维的控制,不敢或者懒于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依旧沿用落后的企业人事管理理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统的集权主义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中根深蒂固,我国油田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观对企业的管理具有深远影响;其次是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少类似企业战略的规划,目前,大多数油田企业还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存在,其地位和计划都没有上升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我国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性的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再者,“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企业管理者将员工作为为企业获取利益的工具,员工缺乏安全感和所有权;最后是企业缺少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当下油田企业虽然重视企业的奖励制度,但是有两个错误方向,一是强调短期激励制度,忽视长期激励制度;二是忽略精神激励制度而重视物质激励制度。

2 现代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人事管理观念的转变。这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层需要充分的认识了解传统人事管理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尝试新观念对人事管理工作的影响,敢为天下先。观念的转变需要多接触国内先进的理论知识或者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方向。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企业对员工的态度。企业建立合理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融入到员工对自身的追求当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重视员工的潜在价值。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让油田企业的老员工为新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并结合实战训练,增强员工的工作自信心。油田企业的教育与培养机制的建立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员工的价值,为企业发展奠定殷实的基础。

做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健全油田企业的劳动合同保障制度,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另外,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制度,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

3 现代油田企业的人事管理的策略建议

树立现代人事管理理念。首先,在现代人事管理理念中,企业对人才的投入不再是一项类似于企业设备的花销,人事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基础环节,企业基础厚实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人事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建立自身核心力量的一员。因此,要树立企业的人事资源管理理念。其次,在满足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力求发挥企业的最大价值。油田企业要合理的看待企业的每一位职员,不可因为某一部门重要而忽视其他部门的员工,树立全局角度,合理规划人事管理。这就是人事管理的战略观念。最后是人事管理的全局观念,现代人事管理应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企业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事管理调配。

采用“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油田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员,采用“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模式,就是调配企业不同部门的精英人物对其他人员进行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是员工与员工之间了解业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的应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及信任。另外,让熟练有经验的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实战教练,能够手把手的传授学校不能教授的实践知识,使员工能够快速的胜任岗位,解决油田企业人才缺失和请人进行培训所产生的花费。由老员工带新成员,新成员需要在不同的部门学习,以掌握企业的整体发展状态。企业的发展是人的长远发展,企业认识管理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构建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服务。

企业为员工创造舒适的环境。油田企业需要技术性强的员工,油田员工的工作状态又决定其不能为自身家庭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企业应考虑员工的家庭需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解决其家庭的后顾之忧。油田企业的发展是员工技术与知识推动前进的,企业必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为其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积极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心态,这样才有利于油田企业的发展。

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合,企业的思想工作能够反映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让员工发表自身的意见,以为企业提出发展意见。另外,企业的思想工作也是帮助企业薪资给付的重要帮手。油田企业由于其性质的重要性,决定其薪资分配的差异性。国有企业的传统分配思想是平均分配,这使得员工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惰性。加强思想的引导能够使员工了解到员工的薪资分配不是依据平均分配方法产生,转变职工的传统观念,发挥企业效益杠杆的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非常重视油田企业的发展,油田企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有企业,因此,社会对油田企业的人事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人事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环节,企业的任何工作都需要员工去完成,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油田企业应将人事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基础项目,以应对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对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第7篇

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实现什么样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的现实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存在着人事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脱节,人事管理方法相对简单,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与竞争机制等问题,制约着人事管理的人本化发展。

(一)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创新精神

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理念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重“以事为本”、轻“以人为本”,重“以官为荣”、轻“以师为尊”,“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等现象。特别是在教师管理中,常常是以指标为导向,以事务为中心,忽视对教师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研究。同时,行政权力的至尊性导致人本管理理念无法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具体落实,人力资源由于缺乏合理配置,管理价值与教师价值均难以体现。由于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被弱化,“学术权力”成为“行政的附庸”。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官本位意识进一步强化,部分学校内部追逐行政级别、唯官是尊、唯官是从的不良风气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学校品位的提高和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

(二)竞争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的编制、结构与竞争评价机制作为一种对教师教学与工作的价值导向,对教师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择优选聘的竞争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目标与价值偏离,将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结果作为对教师工作成效奖惩的唯一依据,忽视教师个人的发展与精神需要,其功利性价值导向十分明显。一是评价标准含糊,针对性不强。常常用一个评价标准衡量所有的人,导致处于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工作重点的教师得到的考核评价偏离真实的工作情景,教师的职业价值以及为学校创造的独特价值得不到关注。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付出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回报,致使工作热情逐渐丧失。二是评价方法和程序追求简单的量化和标准化。简单的量化与标准化虽然操作便利,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性、全面性,难以兼顾每个教职工的个性特征,也就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从而造成背离评价目标,失去激励价值的结果。三是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着暗箱操作、任人唯亲。比如仅凭与教师的平时交往印象等进行简单的投票评价,从而挫伤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打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教职工的工作成就感。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绩效的现象,很难使教职工人性中的优点在教育、教学和工作中得以充分有效地体现,最终使教师的行为脱离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人事管理环境透明度低,工作效率难以保证

环境作为机制运行的基础,是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目标、提高人事管理效益的保障。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是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与人际环境。部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政策缺乏公开性、连续性,使得管理长期处于无章可循或随心所欲的尴尬状态。同时,部分管理者的官僚作风,造成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在这样的环境中,群体向心力逐渐减退,协作意识与协作积极性严重受挫,教师的精力很难集中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上,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四)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落后,服务意识淡漠,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与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与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有关。一些管理者既不关注高等教育发展,又不注重政策理论学习,更谈不上对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探讨和研究,所以工作的开拓性与创造性无从谈起。同时,个别人事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既不能为教职工提供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地尊重和保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又很难运用严格的规范管理和约束教职工的行为。长此以往,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心就会慢慢沉寂和冷漠,甚至走向逆反和抵触。

二、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理念的创新措施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与阻碍着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尽快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创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关注未来,创新人事管理理念

创新是高职院校永续发展的根本,是高职院校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事管理,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敬业热情和进取精神,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才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迎接挑战,顺应时展。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首先要树立新形势下的人本观念,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式。只有以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来理解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新时期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要科学地制订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并对实现这个目标的相关因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其次,要关注未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以发展人的内在动力为重点,将教职工个人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承认并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进而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

(二)把握规律,创新人事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包括事务性管理和变革性管理两大类,事务性管理重点是做好人事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变革性管理则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重点做好人才资源的规划工作。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原有工作流程与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是进行人事管理模式与方法创新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在创新工作模式与拓宽工作领域方面下功夫,广泛利用高职院校在办学自方面不断扩大的有利时机,努力克服管理粗放单一、教师认可度不高等不足,把握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尽快扭转人事管理工作的被动执行现状,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二是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关注教职工的人性需求、职业素质和未来成就等问题的基础上,重视教职工在职业素质上均衡、实际、持续不断地提升,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个人优势及价值,使广大教职工能够珍惜学校为其提供的环境和机会,将自己的力量有效发挥在学校发展的目标上。三是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简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对不同人员分类管理,用精神的、情感的、政策的手段,解决人事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力求人事常务性工作都能够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完成。

(三)完善制度,创新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考评肩负着实现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任,合理的绩效考评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科学地组织考评程序,并根据考评指标对全校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广大教职工的职业价值才能够得到认同,并能够在公开化、透明化的考评程序中得到公正、公平的待遇和精神上的回报。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突出创新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高职院校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二是要改善评价方法、程序,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完善量化评价手段与质量指标体系的同时,尽可能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民主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有效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此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归属感,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与评价价值。三是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教职工的个性差异,既注重管理终极目标的渗透,使每一位教职工清晰了解组织意愿和管理目的,又能促进广大教职工适应组织环境,提高教职工在组织和学校团体中的温暖感。四是梳理现行的管理制度,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两个工作重点,坚决废除僵化的束缚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要重视广大教职工的个性差异,营造教职工施展才华、创造工作成就的环境与平台,使每一位教职工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有与自己职位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制度在同一方向上形成合力,共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正确的评价和体现。

(四)加强培训,提高人事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质量与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其精神品质,使得这三方面均衡提升。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对新的工作机遇和挑战,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强化其服务理念,保持积极的职业心态和坚毅的职业精神,培养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竞争意识、配合与协调精神,等等。其次,要加强现代人事管理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人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正确认识自己与广大教职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要加强对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在工作中做到准确、公平和公正,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以及教师的不当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结语

第8篇

走动式管理在20世纪中期已经大放异彩,许多大型企业例如麦当劳、通用汽车公司等等,都在走动式管理中得到了益处。当时很多企业还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中苦苦挣扎,而这些企业能够先一步运用走动式管理模式,则证明了这些企业的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同时这些参与走动式管理的管理者们也将自身的理解转化为促进企业改革的战略决策,他们不但成功地打造出了优质的人才队伍,更进一步地推动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在卫生行业特别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院,则更需要尝试使用走动式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当前中小医院在上级政策以及相应地医疗制度规章以及各种考核目标方面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机制,然而这些正在逐级到达各科室的时候,却出现了执行力不足,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临床医技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除了处理繁忙的医疗科研教学任务以外,还要管理职能部门分配的多种行政管理任务,另外由于部分考核指标设计不一定非常贴切,以至于各临床管理者对职能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管理不足,使得真正的核心制度在落实上出现了偏差。

(2)职能与临床部门联系不足。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小医院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医院在不断地升级过程中,行政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自独立的办公区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在办公区接待前来办理各项事务的医院职工。这时的中层管理干部则基本上脱离了临床的专职管理人员。我国的医疗管理队伍正向着年轻化和专业化发展,很多的管理人员事实上并没有医疗背景,在加之后期的医疗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以及坐班式的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直接造成了职能与临床部门的脱节。从理论角度而言,职能服务的是临床,本身同样具有管理职能。那么随着卫生管理部门对医院各项工作的考核和监管的日益频繁,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体现的则更加明显,服务意识逐渐削弱。

走动式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1)建立科室定期走访制度。首先医院的人事处要建立起定期走访制度,配备科室联络员,保障与各科室成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和持续关注。要求被指定的科室联络人要定期与科室负责人保持联络,根据自身科室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各科负责人一道研究支持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当前科室成员梯队的基本情况,从而科学地制定人才的引进、使用以及培养策略,引导科室为重点人才量身打造适合其发挥所长的成长计划,并在日后的编制管理、招聘、聘任、培训以及考核中一一落实。

(2)动态核岗定编。人事部门要针对科室实施动态核岗定编,按照科室的门诊与急诊数量、床位的周转率以及教学科研、肩负的重大医疗任务等基本信息,进行人员编制的调整与核定。再按照核岗定编的情况对于人才的引进、招聘以及岗位设置等内容作出最后的确定。对于动态核岗的全程,均可运用走动式管理模式,从而获得第一手信息,并与科室之间实现深入的沟通。人事部门与临床一线部门共同管理科室的动态编制,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途径来不断地调整科室人员的比例,实现科室的优化配置。

(3)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改进工作流程。为了使医院的服务更加细致,人事处必须要对当前的信息系统以及工作流程加以必要的改良,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发医院内部的人事管理软件,向科室管理者分配相应的人事管理的后台登入权限,从而实现网上考勤申报、院内转职审批等流程,使科室的事务性工作减少,为临床工作争取大量的时间,可以说充分地运用走动式管理模式,能够切实地为临床科室提供真正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