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

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存在问题;探究;图书管理;档案化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数据挖掘环节的分析

在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数据挖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数据挖掘的定义并不复杂,它主要是从大量的、随机的信息数据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材料的过程。这些数据信息可能是结构化特点,也可能具备半结构化的特点,或者是一些异构型的数据。在挖掘过程中,其知识数据获得方法可能是归纳方法、演绎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我们通过对上述环节的应用,可以促进信息管理环节的开展,确保其决策支持环节、查询环节、过程控制环节等的协调,实现其数据维护系统的优化。总之,数据挖掘模式的开展,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统计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数理统计应用技术、机械学应用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

数据挖掘模式的开展,是当今时代的应用趋势,通过对未来信息管理趋势的分析,可以做出一些远见的知识环节的决策。当然,数据挖掘的最终目标是提取数据库中的一个隐含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其功能又是比较广泛的。比如关联分析性,通过对数据库内大量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在关联规则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的控制,保证其整体应用环节的优化。在该应用程序中,聚类程序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按照一定的方法将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集合的划分,有利于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聚类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从而优化了概念描述及其偏差分析环节,这需要进行数学分类学模式及其一般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

通过其自动预测模式的开展,可以就数据库内的某些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及其预测,通过对其预测性信息的寻找,确保重要的数据类的模型的描述,并且进行未来数据趋势的预测。当然,上述环节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数据与人力的配合。在数据挖掘过程中,通过概念描述模式的应用,可以进行某一类对象内涵的具体探究。

二、数据挖掘方案模式的优化

在数据挖掘方案的优化过程中,资源类数据是重要的应用程序,这需要进行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的处理,从而进行不同的电子档案的探究。在其电子文件中心各种档案环节得到应用,比如档案的软件收集信息模式、档案信息网建设环节、信息维护管理等。我们通过对某些机构的档案用户个人信息需求的探究,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方案的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就WEB访问信息挖掘技术展开应用,进行一些数据之间的有效关联,进行不同模式的用户兴趣模型的构造,确保档案信息的整体效益的优化。

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网WEB服务器的用户相关信息的收集,并且要经过一系列的清洗、转换,以方便统计分析的用户展开数据库信息的查阅。这需要我们就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健全,通过对数据挖掘模式的更新,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结构的综合效益的提升。这需要我们进行档案管理软件及其档案网的应用,确保档案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分析,确保一些较大需求量的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

在事业单位档案馆藏管理过程中利用文本挖掘,运用关联、分类、聚类等方法,从海量档案信息中按照相关专题进行挖掘、分类、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构建特色档案信息库及各类专题档案信息库等。从做好事业单位档案馆信息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为优化馆藏信息和对未来工作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

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要就用户的借阅信息展开关联性的分析,进行不同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其比例关系的分析,确保馆藏信息的优化。在事业档案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不同种类的文档集合内容展开积极的分类、总结,做好一系列的关联分析工作,通过对归纳总结模式的应用,确保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究。事业单位档案馆的管理类数据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智能密集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利用系统等在日常工作产生大量的管理类数据。我们得用数据挖掘工具在这类看似无用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并运用到事业单位档案馆工作中,并在事业单位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数据挖掘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通过对档案工作的个性化、智能化模式的应用,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通过对智能检索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的调用用户的兴趣,确保其检索策略的不断修正,保证用户的个人兴趣的积极检索。当然,通过对数据挖掘模式的应用,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档案信息的开拓,针对其研究成果展开评价, 并且及时的提供给用户,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的二次开发,以满足当下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网络最初只是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之间交换文件的软件,把因特网用于教育和研究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我国大学图书馆有拨款支持,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档案馆是不赢利的,产出是教学和科研的长期社会效益。今天,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商业化了,网络在数字经济中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技术投资对象。事业单位数字图书馆也可以考虑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络档案库,采用网络商务中的一些商务模式,例如网络广告、旗帜广告、赞助广告、订阅、B2C等。收入可用于事业单位数字图书馆网络档案馆建设的滚动发展。

结语

事业单位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当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确保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以更好的进行现实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耿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安全;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95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1- 01

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党政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历史记录,记载高校发展历史,并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党政等诸多方面的现状。高校档案管理,是为校内的学生、老师等进行服务,对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背景支撑作用。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向校外,对自身培养的人才负责,对社会负责。

1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注重纸质档案的使用,在长久的应用过程中,纸质档案表现出其对于社会人才管理、事物辅方面的突出优点,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分散,应用调度苦难等等。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主要有四点:①纸质档案资源分散,档案立卷部门不一致,使档案的收集和数字化的过程难度较大;②各高校对档案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投入力度不同,且信息载体多为传统的纸质,或者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单一不利于各高校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③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的环节中,由于高校档案发展没有足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更新,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信息化高速发展;④我国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档案工作对于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拓展难以展开,不利于管理模式变革。

2 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的创新性举措

2.1 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并行

传统的档案分散管理为档案信息的高效、安全利用带来了阻力,而档案的集中管理,为高校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多方面利用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集中管理主要通过现代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实现。电子档案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产物,具有:存储容量大、信息独立、可长期保存、操作方便、易于资源共享、储存空间小,并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但电子档案同时存在缺点,比如对设备等载体都有依赖性,不能直接读取,信息易于共享同时安全性降低,易于修改等。结合以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在纸质档案正常的归档管理前提下,总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各院系档案管理处室将归档的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文档的同步录入、存储,并通过建立高校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主要是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能更加高效地完成。

2.2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查阅利用可以互补

在传统纸质档案单独使用时,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科研等高校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帮助,但是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同使用下,档案的利用在安全与高效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标准化、一体化、集中化的手段,将档案的查阅工作由原来的纸质查阅,手续繁琐,不易传送等缺点进行改进,通过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既能避免安全性问题,也能使档案的查阅、使用更加方便、高效。

2.3 高校档案服务内容创新,可以从要求档案数量向要求档案质量进行转变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从简单的档案收集工作进行转变创新,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发掘,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转变,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只有坚持以利用档案内容为核心,加大档案编辑研究的工作力度,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现有的档案基数上,将其向现代化、服务化、信息化和开放化上大力转变,建立出科学管理、反映敏捷、能够灵活运行的体制,对社会服务的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更加高效、优质。

3 结 语

在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前提下,高校的档案管理与服务需要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被动进行档案管理服务等内容进行转变,高校档案的管理对于高校教学、科研等事物有极大的基础性作用和帮助。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将以往的被动性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进,增加内容,变为主动等,诸多的创新性举措,将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价值及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数据量将会更多、更庞杂,管理工作也会面临全新难题,更急迫的想要加强数据的科学高效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全面了解目前工作价值提升的具体表现,站在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相关工作细节,满足大数据时代基本需求,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一、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提升

(一)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在过去的管理形式上,通常都是运用纸质、图片或是录影的方式,但这种管理形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导致管理不便、效率不高的不良情况出现。但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中,在对大量档案信息进行价值提取过程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信息处理,这种先进的数据发掘技术还包括对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整合、收缩、重点、提要以及在处理中相关信息及重要知识等,有效减少了数据抽取范畴,同时也省了很多成本绩劳动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档案搜集渠道增多

大数据时代中,档案管理工作会逐渐向信息库数值分析以及文本数据发掘方面发展,确保对档案信息及时搜集、严格监察整个搜集过程,相关信息、资源库、影片以及物品只要存在保存意义的都要加强搜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只从文本档案库中进行档案的收集与储存,而是进行有明确目的和指向性的信息收集,充分强调了档案管理行业的广阔渠道,重点突出了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网站面、照片、视频信息等方面全新形式内容,增添了档案搜集渠道以及资源类别。

(三)档案信息实时共享

由于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这一优势随时获取各部门的相关档案,任何时间都能进行查看,节省了过去档案互相传送的时间,为更多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服务,达到用户的基本需求。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部门一同创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共同享用数据系统带来的软件设施,不用再去经常对具体硬件进行升级。通过有效运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先进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方便了档案信息的保存与查看,直接通过互联网实时共享,轻松便捷的同时,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四)档案服务更加完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过去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目标得以实现,让档案管理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服务特色,不仅能及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同时对用户不同的要求展开详细深入剖析,在多种类别的信息数据库当中,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细致的信息资源输送。

二、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式

(一)提升管理者综合素养

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档案管理者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及网络技术操作水平。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形式与工作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不仅仅进行原有档案信息调整、安装以及区别等工作,同时档案信息的输送也不是管理者互相递给,在这种转变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改变自身管理观念,更快的适应全新的工作氛围与工作任务。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作精神面貌调整到最佳状态,重新建立档案管理工作思想,确保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者作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档案数据的搜索、保存以及类别管理等内容的具体运用,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系统维护与软件升级的技术知识,才能真正确保档案服务的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数据融合统一管理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均已使用大数据,但信息数据资源仍然过于零散,信息数据资源相互没有连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便捷系统管理。因此,在科技不断发展、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充分应用云端技术,把国内所有档案信息进行科学融合,是改变档案信息零散状况的有效途径,促进档案信息数据实现共享,并且也提升了档案使用效率,最大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此外,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中,缺少具体的管理机构,能同时兼具档案数据资源,因此,要加强数据渠道之间的协作,档案管理可以积极与展览馆、网络公司等开展合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虽然方便有效,但同样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若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将会对档案管理整个信息数据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系统安全性能,运用多种网络防御检测软件,保障档案管理的稳定运行,避免信息泄露或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四)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下,想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发展,应完善档案管理体系,相关人员才能按照具体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因此,要加强对系统认证的建设,只有档案管理专员才能进入具体系统中查看重要的信息资料,要通过身份验证方可进入,另外,要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各部门具体职能,充分发挥各自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改变,使档案管理工作价值得到明显提升,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了管理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欣.解读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J].理论观察,2014,(01):26-27.

[2]周姝莉.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分析[J].才智,2015,(24):33-34.

第4篇

1 馆际联动的开展途径

1.1 区域内馆际联动。区域内馆际联动,即在市辖区(县、市)各综合档案馆之间、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之间,依托共享平台开展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共建,通过签订远程利用协议,实现馆际之间民生档案数据库的互查共享。由于市辖区(县、市)各档案馆之间规模大体相当,开展民生档案共建共享具有天然优势,在市档案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各馆可更好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目前,该项创新服务已在全国多省市开展,并被逐步推广。2009年,长春市启动区域内馆际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在长春市辖?^内综合档案馆之间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利用区域内网共享档案信息。[1]据笔者调研,上海市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际联动机制。次年4月,上海市档案局启动“一站式检索系统”连接全市各级档案馆(室)和基层档案利用部门,全市通用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服务平台逐步建成,首批14个区县开始跨馆合作。此外,嘉兴、天津、济南、福州等地的区域内馆际联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1.2 跨区域馆际联动。跨区域馆际联动,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本地区档案馆与其他地区档案馆全部或者部分民生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它是基于各地馆藏档案数字化不断推进的一种创新与尝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强,群众异地查档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档案服务效能,已有少数城市档案馆率先开启跨区域远程合作,共享民生档案资源。2013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与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签署民生档案跨区域利用服务协议,迈出了民生档案跨区域查询服务的第一步。此后,其又与浙江省杭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北京市朝阳区等多家档案馆开展了民生档案跨区域利用服务。黄石市档案馆与“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开通了档案跨区域查询服务,共建互享档案信息。[2]广东省档案馆与广州市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建立跨馆查阅利用系统,向公众推出“就地查询,跨馆出证”服务方式。[3]

2 馆际联动的实现举措

2.1 管理层面:统一指导,协同合作。

2.1.1 上层推动,基层落实。创建民生档案馆际联动机制,仅有倡导单位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它需要逐层开展和推广,走自上而下的道路。目前各地普遍由上级档案主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制发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指导下级档案机构的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实践。上级档案局馆需要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对资源建设、数据收集等重要问题进行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积极协调各区县(市)档案馆参与平台建设,推进“一站式”服务进程。各区县(市)档案馆则在上级档案局馆的领导下,遵守共享服务公约,统一组织模式、利用理念等。如上海市档案局和各区县档案局签订《上海市国家综合档案馆远程服务承诺书》 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加紧建设远程利用服务体系。

2.1.2 拟定制度,编制流程。统一的制度规范是保证民生档案共享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为做好民生档案跨馆查档工作,档案主管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定档案利用流程、操作方式等,并对档案证明的法律效力、档案利用审批权的归属等问题进行商讨和处理,确保远程服务在管理流程上的畅达。上海等地通过统一签署《民生档案远程服务责任书》《远程服务业务手册》等文件,明确服务形式和内容,履行服务职责。绍兴市档案局馆在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设立查阅点,出台查阅利用工作规定、数据管理规定等,规范共享平台运作。[4]相关人员都应遵循统一的查询、审批、出证流程开展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服务工作,保障服务质量。

2.1.3 统一培训,定期交流。开展民生档案远程共享服务需要档案主管部门对下级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定期交流,以帮助他们拓宽专业视野、掌握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培训、交流机制,使馆际联动的实施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平台的使用方法、档案利用服务的操作流程、具体业务的办理方式等。如上海市档案局馆对各区县档案接待人员进行统一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形成定期的培训机制,保障跨馆查档顺利开展。长春市档案局馆举办远程利用档案培训会,介绍档案信息共享新思路、新方法、新问题,以及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方法等相关事宜,为远程利用工程的展开奠定基础。[5]

2.2 技术层面:构建平台,规范标准。跨馆查询主要是依托远程服务平台开展的,该平台基于政务网建设,以实现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在线接收移交及查询利用为目标,满足档案管理与利用的需要。为保证馆际联动顺利进行,各级政府、档案局馆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为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在硬件方面,档案局馆领导严格按照所拟方案要求为服务平台中心机房购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全力支持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的硬件建设。如济南市档案局馆积极协调、筹措资金,重点抓实硬件建设。[6]在软件方面,多地档案局馆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合作商,共同开发服务平台。如广东省档案局馆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委托珠海泰坦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进行系统开发设计,最终完成跨馆档案查阅利用系统。[7]

鉴于民生档案数量多、种类杂等特点,跨馆查档工作在技术层面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规划软件适用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以保证相关档案部门工作的协调统一。如天津市建设了包括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和平台系统功能建设在内的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系统,出台民生档案共享数据库标准,各区县档案馆展开民生档案专题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下,远程服务的信息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进行远程共享时必须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为此,档案局馆也在不断提高自身档案安全保障技术,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监管水平,积极应对安全风险的挑战。

2.3 服务层面:扩展范围,创新服务。2011年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两批《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中,与民生有关的专业档案有40多种。[8]民生档案资源是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档案局馆需要不断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调整馆藏资源建设思路,突出建设重点,有序扩展建设内容。目前,多地档案馆积极部署馆藏资源建设任务,不断扩大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服务领域,让档案远程利用服务惠及民生。2014年,上海全市范围可供联网查询的种类在原先5类民生档案基础上增加到8 类。据调查,天津实现了市及各区县档案馆的包括婚姻、知青等多达11个门类共享目录数据库的 “一站式”查询利用全覆盖,正致力于继续增加学籍等多个门类数据库。

民生档案远程服务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最终指标,实现馆际“一站式”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是档案馆开展远程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各地大多将服务事项纳入受理中心一门受理作为建设方向,群众可在任一就近的档案馆查询保存在本区域任一综合档案馆的民生档案,并当场免费获取档案证明。为加快推进民生档案远程服务馆际联动建设,档案馆秉持方便群众的理念,通过实施一系列规范模式,开启对跨馆查询服务的优化升级。如福州市档案馆为实现查询服务人性化,开启“周末无休”新服务,完善“多元服务”新模式,满足不同查档需求。[9]

3 馆际联动的实施成效

3.1 打破区域界限,群众受惠。民生档案是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对于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具有直接的凭证作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开展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服务是档案部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初衷是让群众少跑一点,不出远门,就近查档。通过这项服务,群众无需往返奔波,到就近的档案馆就能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为查档带来便利。据了解,2011年上海市闵行区档案馆通过民生档案馆际联动机制,与浦东新区档案馆联手,为其所辖浦江镇1000多户居民解决了股权分红凭证问题。这充分显示出民生档案远程服务馆际联动机制的便民高效。

3.2 搭建数字平台,管理高效。进行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平台,是档案部门适应网络时展要求的体现,也是实现馆际联动的基础。面对大量的档案资源,档案馆首先需要将建设重点锁定在查阅量大、利用率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上,优先完成这部分档案的接收进馆与数字化处理,实现对民生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目前,开展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服务的档案馆纷纷开始加快自身馆藏档案资源的整合及数字化建设。如宁波市档案部门建立各类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100多个,条目380多万条,并建立了区域民生档案电子目录中心。[10]全国许多省、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都已取得很大成绩,为满足群众跨馆查档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3.3 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提速。跨馆查档是以馆藏档案资源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它要求档案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创建民生档案数据库,这与构建以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十分相符,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为确保档案工作稳步发展,各级政府、档案局馆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倾力开展跨馆查档工作。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制定了存量档案数字化五年计划,该计划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将320万卷馆藏档案以外包形式进行全文数字化。近日,《江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探索档案工作区域发展模式,促进馆际合作,将信息化建设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11]这些都对提升档案事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4 馆际联动的策略思考

4.1 更新人员观念。档案人员是开展跨馆查档工作的主体,其服务理念、开放意识、协作思想等直接影响着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并关系着社会群众档案信息需求的实现。根据相关学者的问卷调查,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观念问题是制约民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因素。[12]目前,档案资源“地区所有、部门私化”思想仍然存在,这与公众日渐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相违背。档案馆应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打造出一支专业素养高、协作能力强的服务团队,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整体水平。此外,档案工作人员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宣传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让群众了解平台、会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服务新方式,开拓档案服务新局面。

第5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在当代,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期望,这要求我们对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探索出进行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的对策。

一、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混乱。档案管理作为一项行政管理活动需要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但是,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标准、档案机构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各档案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等,这样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各个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设置自主性较大,缺乏统一的设置规范,每个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内容不明确,责权不明确等,造成了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难以科学长远地发展。

2、档案管理机构性质设定存在问题。目前,我国档案管理机构进行了档案局和档案馆合一的档案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设置本来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便于集中精力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却缺乏对合体之后的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性质判定,这造成了档案管理机构的性质区分困难和具体管理困难,违背了改革的本意。档案局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档案规章制度,对下级档案局机构进行管理,保障档案的真实,实现档案的科学管理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档案信息以及档案事物的行政管理。而在进行“局馆合一”之后,新的档案管理机构无法确立其性质,当然其职能和权责也就无法划定,造成了档案工作难以正常进行。[1]

3、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之间的矛盾。受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影响,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体集中化程度较高,分级管理中各局馆的自主性和协调性较差,难以配合完成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中,我们设置了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对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各地方也都存在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他们主要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的领导,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进行集中化的专业管理,同时档案管理效率又较低,难以完成档案管理的任务。

二、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1、打破旧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新的,集中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我们旧有的档案管理体制采取的是各职能部门分别设立档案资料室进行本部门档案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能够促进档案搜集和本部门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但是不利于档案的统一管理,我们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就是要建立新的,集中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中,我们可以以县区为单位,在县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新的档案馆,这个新档案馆收集各部门档案馆的所有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利用。在新的档案馆建立之后,部门档案馆负责收集档案资料,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一方面可以为本部门所利用,另一方面要交总档案馆保存和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这种档案管理方式融合了分散与集中管理档案的优点,有助于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的科学化。[2]

2、进行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的局馆设置问题以及自身性质上,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中各个单位的隶属关系,明确档案管理中各个部门的权责和服务对象,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高效进行。首先,档案管理工作由地方档案局统一安排进行。这即有利于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也能够保障档案管理的内容能够及时为国家和政府所用。其次,各档案馆在档案局的统一主持下自由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馆按照档案局的要求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各档案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档案信息的全面发展,能够为社会所用,实现档案馆存在的意义。最后,明确档案局和档案馆的性质。档案局在档案管理体制中依然保持其自身的行政性不变,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来对档案馆进行管理。档案馆依然保持自己的事业单位的性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要服从档案局的管理,完成档案局交代的各项任务。[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给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造成了阻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倚重,这种阻碍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对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借鉴了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状况,提出了在我国进行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科学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l]魏文志,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探讨[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0,(4).

[2]张烈里,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探析 [J], 政策研究,2012,(9).

第6篇

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生档案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无论是社保档案、低保档案、拆迁安置档案、移民档案,还是知青档案、复退军人档案、劳模档案、户籍档案;也无论是改制企业档案、房地产档案、婚姻档案、人口计生档案、农业科技档案,还是土地承包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农村税费改革档案、重点项目建设档案等,这些门类的民生档案,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多年以来,每当惠及民生的相关政策出台后,唐山市丰南区档案局都及时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主动做好基础性工作,紧密围绕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老城区城中村拆迁、移民安置、财产公证、信用等重大民生问题,集中搜集好这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建档服务和监督指导,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化归档。加大对土地、林权、房产、移民、婚姻等民生档案的接收和整合力度,并率先建成各种专题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完成馆藏所有民生档案全文扫描任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查档提供便利,让他们的应有权益得到维护。积极组织实施《民生档案、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开展“民生档案规范年”活动,优化档案馆资源配置,截止目前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达39233卷又90955件,已占馆藏总量的一半。

婚姻登记档案记载着人们婚姻观的变化,也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变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利用和参考价值。现如今,贷款买房买车要递交婚姻档案,出国探亲、离婚再婚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民生问题都要提供婚姻证明。档案馆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仅2012年来我馆查询婚姻档案的群众就达到472人次,比2011年增加77人次。婚姻档案作为一种原始凭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而结婚证又是婚姻的唯一凭据。家住黄各庄镇杨家泊村的杨先生的婚姻差一点成了没有结婚证的婚姻,因为他的结婚证在几次搬家的过程中遗失了。遗失了结婚证的杨先生万分着急,他生怕与妻子这几十年的婚姻会因为没有结婚证而变为无效婚姻。政府惠民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村无退休金的独生子女父母,男女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可领取960元的生活补助,但必须提供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和户口簿等材料,没有结婚证什么也办不了。正在发愁当下,村治保主任告诉他去区档案局查询婚姻档案可以找到自己的结婚证原始凭据,所幸杨先生记得当时办结婚证的时间和所在地,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我局工作人员通过全文扫描数字化档案查询系统,很快找到了他的婚姻档案,凭借着这份档案,他们夫妇也顺利地领取了养老补贴款。截止目前,已有412人从馆藏婚姻档案中找到原始结婚证存根及夫妻关系证明材料,领取到960元一孩化补贴,还有16人次查询离婚档案解决了财产纠纷问题。上述两项利用者的收益总额达到160多万元,婚姻档案为群众获得经济利益的作用可见一斑。

2013年1月,唐山市开平区的张先生来到丰南档案馆,要查阅母亲的婚姻档案。张先生父母离婚后,母亲再婚并与继父有一处共同房产,但几年后其母再次离婚,这处房产给了母亲。不幸的是两年后母亲过世,依照法律程序张先生是合法继承人,但他必须提供母亲与继父的离婚协议。在档案馆里,工作人员不到一分钟便将这份协议书从电脑里调出来,使张先生依法继承了这份房产。与张先生一样,因为财产分割、落户或其他原因来丰南档案局查阅婚姻档案的几乎每天都有,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接待数十人,其中不乏省外函电查询婚姻档案的情况。婚姻档案已不仅局限于婚姻状况,随着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利用者多数是为买房买车、户口迁移、出国定居、子女抚养费支付等生活问题提供重要凭证。

近几年,随着城市“中兴”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区老城区的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陆续启动。动迁居民需要办理房屋更名手续,而婚姻状况证明是办理房产过户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政府为使动迁工作顺利,还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婚姻状况证明,将直接影响到百姓个人利益和拆迁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拆迁工作、回迁工作也将会延迟。为此,区档案馆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婚姻档案出证窗口,配备专门人员,采取网上咨询、电话预约、送档上门等多种服务形式,接待人员放弃午休,全天为利用者出具婚姻关系证明。目前已为93户动迁居民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提供了婚姻关系证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已成为未婚、离婚和未再婚公民在财产继承、公证、出国、抵押、贷款等诸多事务中不可缺少的要件之一。公正、房产和银行等部门要求公民出具未婚证明作为要件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结婚可以在男女任何一方的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因此,即使当事人本人户口所在地没有其结婚登记的信息,也不能证明当事人未在其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所以档案馆无法为当事人出具未婚证明。档案馆不出“未婚证明”,老百姓就办不成事。为此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学法律、搞调研,与公证、房产部门沟通,确定了“无婚姻登记记录情况说明”的文本格式。使档案馆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情况说明”既不违反法律规定,又得到公正、房产和银行等部门的认可,百姓的需求得以解决。截止目前档案馆就为36人出具了“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自1998年起,丰南民政部门开始将婚姻登记档案移交到丰南档案馆。至今,我馆累计接收婚姻档案1885卷又42571件,涉及群众近30万人,为方便百姓利用,这部分档案已全部完成数字化,被逐条录入微机,实现了现代化检索。

第7篇

两地互建重要档案数据备份基地的条件

上世纪60年代,许多档案馆都为备战而建立了后库,后库对减弱战争的危险起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新的档案载体,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利用方式,远不是一个后库能解决的问题。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制度的建立,需要赋予其时代内容及时代特征。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选择异地备份场所,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要求,为我们选择和建立异地备份基地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依据,但要付诸实施,还必须考虑内部环境、馆库设备条件等因素。南京与哈尔滨两市互建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基地,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从硬件环境看:

1 基础管理到位。南京与哈尔滨市档案馆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有标准的库房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因不同的备份方式和备份介质,需要提供不同的保管条件,需要有专用的存储设备和设施,这些要求和条件目前在两馆都已经实现,良好的馆舍条件和设备条件对互建备份基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提高了安全系数。

2 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南京和哈尔滨市档案局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同属全国前列单位。近10年来,哈尔滨市档案局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资金累计投入近八百万元,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在线化目标。已成为设备较为完全齐备,基础设施良好,三网连通(局域网、政务网和因特网),三库资源丰富(目录数据库、全息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手段现代的数字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早,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006年以来,制定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老三年、新三年规划,在分段推进的方针指导下,基本实现了以“三网一库”建设为重点的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重要、珍贵、利用率高的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和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化,以电子文件中心和电子档案中心建设为重点,有序推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两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为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及时实现系统恢复,数据还原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撑。

3 2009年初南京和哈尔滨两市结为友好城市协议签署,为两市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多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也为两馆互建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软件环境看:

1 两馆领导高度重视。哈尔滨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南京市档案局在收到哈尔滨市档案局的商议函后,专题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落实了由文档数据管理中心主办,相关处室协办,分管领导督办的工作机制。局长尹玉兰强调:两馆互建备份基地,是新时期新形势任务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贯彻国家档案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一定要强化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安排。认真落实。并将此工作作为重大事项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项报告。同时,局领导特别批准,划拨专用经费、开辟专用库房、添置专用设备积极开展这项工作。领导的重视为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两馆职能部门精诚合作。自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开始,南京市文档数据管理中心和哈尔滨市档案局技术保护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互信互谅。在协议起草和移交手续办法拟定中,对不同意见或想法及时沟通,求大同,存小异,大事按原则,讲科学,小事求实际,讲诚信。对合同以外的事务细节,互相提醒,为对方考虑。双方真诚合作,精心管理,互相学习。精诚合作的精神为做好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档案工作者认真的守职守责精神,也为档案数据的安全增添了一道安全屏障。这不仅是档案数据之幸,更是人类文明之幸。

对开展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的思考

南京、哈尔滨两市档案馆间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基地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两地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备份工作开始实施。作为一项工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尝试和探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思考。

1 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基地的选择除了点对点的方式,是否可以选择一点对多点的方式。即不一定是双向的,可选择单向的,这样可以解决双套备份的问题,更具安全性。同时,在更新数据时,可选择不同的套别进行,也节约了成本。

2 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是一个档案馆进行,还是一个地区的档案馆同时进行。中国档案事业体系层级分明,上级对下级有监督指导权。一个市级档案馆,对其所属的区县档案馆有业务指导职责。在档案信息化的统一规划下,是否应该考虑数据备份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实施。若能统一实施,必将对一个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我们又必须考虑数据容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等因素可能带来的载体体积等问题。

3 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的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酌情选择,还要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法、备份介质和备份方式。在备份方法上就有在线备份和本地下载异地备份等选择,如何抉择。当选择了在线备份后,又有备份构架选择的问题。而本地下载异地备份时,备份的是数据库文件、系统文件还是原始数据等等。备份方式上,是选择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量备份、合成完全备份等其中的哪一种。最终我们还必须面临选择备份介质的难题,硬盘、磁带或光盘等,各有优劣,合谁取谁,等等。一个档案馆应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重要馆藏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以什么作为选择方法的标准或参考值,关系到重要馆藏档案异地备份的成败和重要馆藏档案数据的安全乃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档案学专家、学者及档案工作人员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4 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的数据是否需要采用写保护的方式封存。写保护它一方面保护了原有文件,防止误操作,另一方面它又避免了病毒对文件数据的攻击。是选择硬件写保护,还是软件写保护,如何采用技术手断防范另有图谋者的侵犯将对我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第8篇

从小喜爱艺术的我,经历了由写好一手钢笔字、临写毛笔字帖、练刻印章,到研习先秦与两汉的篆隶,努力追求书法篆刻艺术更高境界的漫长之路。

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与我的工作紧密相连。1978年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专业读书,经历了在辽宁省档案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实习,1982年分配至国家档案局,一直从事着与历史、文化、书法、印章、文学有着深刻关联的工作。可以这样说,工作业务的开展充分得益于书法、篆刻、文学等方面的修养,而长期在档案部门的工作历练又给了艺术创作以源泉和根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良性的相互影响和浸润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显现出。这应该就是文化的力量吧。难怪西泠印社的老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江先生第一次在评判我的作品时,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如实回答后,他说道,难怪,作品很大气,有书卷气,不俗气。这与你从事着的档案、历史与文化的工作性质有直接关系,很难得呀。

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也使我与众人结缘。我十分愿意给我的同事、领导和朋友们(相识的和不相识的)篆刻印章,题写书法。这既是我十分乐意的事情,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大家都说“心心相印”,我说“印印连心”。记得刚到国家档案局不久,因工作关系,与原国家档案局的第一任局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时任中顾委委员的曾三同志接触较多,聆听他老人家讲述那不凡的革命经历,这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颇深。特别是受他的要求,刻了“何谓人生幸福,酸甜苦辣都尝”两枚印章送他。后来在1987年《档案法》宣传活动中,我又编写了剧本,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默默耕耘者――曾三》,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也要为宣传档案工作服务。这些年来,为配合重要活动,我为《中国档案》杂志、《中国档案报》刻制和发表了许多枚印章,“中央档案馆”的印章作为标记,放在了档案电视宣传片的每一个画面中;“中国档案馆指南丛书”的大红印章则印在了中国档案出版社近年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档案馆指南》的扉页上。

翰墨寄情,金石结缘,我国档案系统爱好书法的同仁不少,应该组织起来,多搞些活动。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到各地档案馆做巡回交流,与档案系统的众多书法、篆刻同道们一起切磋和提高。只有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味,我们才能更加胜任我们所从事的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