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观设计思考

景观设计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5: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景观设计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景观设计思考

第1篇

【关键词】桥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桥梁景观的特点

1、桥梁景观兼具桥梁功能与观赏特征

桥梁景观是桥梁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的体整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 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2、桥梁景观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桥梁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桥梁造型,都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的结果。在桥梁的建设中,时代潮流往往寓于其中.特别是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如50年代的木桥,60~70年代的拱桥,90年代的斜拉桥,20世纪末的悬索桥和立交桥等等,这些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桥梁景观具有地域性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三、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桥梁景观领域虽说有了可观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误区:

1、桥梁景观的“包装式”设计

现在在桥梁设计业内存在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景观设计仅仅是桥梁设计里的后续过程,是在桥梁建设完成后对其进行“包装”,这是一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离开来的“错误”做法。这种做法常常是在已经建好的桥梁上强加装饰,为了美观而美观,这种做法只是表面上的处理,十分不得体。桥梁设计者应当在桥梁设计之初便把景观因素考虑进去,在进行桥位勘测时应对其周围的地质、地貌、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进行仔细考察,使桥梁的结构样貌与之相协调;同时还应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从景观的高度提出桥型方案。

2、“伪桥型”现象颇为严重

有些部门过于追求“时代风尚”,再加上很多桥梁设计者对桥梁景观的理解存在误区,过于追求形式上效果,设计出了很多形式与结构不符,甚至是“四不像”的桥梁。例如在拱桥上附加梁板结构,在梁桥上附加索塔等等,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桥梁设计的原则与规律。

3、桥梁景观中“力”与“美”不协调

所谓“力”与“美”不协调就是只桥梁结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都过于极端。结构设计师过于追求结构安全,缺乏艺术上的知识,认为“功能决定形式”,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只考虑结构上是否满足要求,认为结构合理的东西就是美的。这样就导致设计出来的桥梁,其各部分的结构尺寸过大,比列严重失调,与环境不协调等等。而建筑师大多都是艺术家,他们过于追求艺术上的灵感与创作,而忽视了结构上的基本要求。他们往往只注重线条上的美观,而不考虑其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结构安全上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这也使得建筑师的构思难以实现,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很难发挥作用。

四、桥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

景观建设项目不能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不能侵入通航净空限界而影响通航;夜景等照明亮度不能影响行车。

2、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

一方面,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在此范围内,景观设计应服从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以桥梁结构作为载体的景观建设项目,如夜景灯饰、涂装等,不会影响结构受力和工程质量,不该受结构设计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为主旨。

3、融于自然的原则

任何时代,人们都称赞自然和谐美。桥梁结构形式要与自然环境相配合、相协调;要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

4、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的原则

桥梁作为一种巨大的人工建筑物,必然会对大地的景观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桥梁的建设会放大大地景观的人工干扰,其进程具有不可逆性。桥梁景观建设应维护环境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物和桥址处特有的地质风貌,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污染。

5、尊重民风、民俗的原则

选择桥梁构造物涂装色彩时,不但要考虑与周围环境、桥梁造型相协调,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民风、民俗,使之与民风、民俗相和谐。

五、如何做好桥梁景观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公路沿线的环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点,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拟定桥梁景观设计大纲。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桥址进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线环境调查,列出环境调查项目和具体要求,把桥梁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确定设计目标和基调。设计内容包括桥型方案的比选及效果图,墩、塔艺术造型及效果图,防撞护栏艺术造型及效果图,色彩、涂装设计及效果图,灯饰设计及效果图,周边环境设计及效果图,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等,并对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和优选。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自然环境中看桥梁,细化设计,把设计分解成结构艺术造型设计、涂装色彩设计、灯饰夜景设计、进出口标志和雕像景观设计、桥位周边景观设计等,综合考虑工程内的主桥、辅桥、引桥、引道、接线、边坡等是否和谐,在满足力学要求的情况下,弘扬美学,创造多样统一、比例协调、均衡稳重、韵律优美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整体概念,使桥梁景观与周围景观“和谐”、“互补”、“增强”、“保护”、“偎依”,综合体现工程美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的相互关联。桥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否和谐,随时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伊滕学先生所说:“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结论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对桥梁的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立意布局;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也为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噪声、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生存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尽可能地节约用地的基础上,立体式的屋顶花园景观就被人们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停车库等区域推广应用,借以满足人们生活和观赏的目的。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是在现代建筑技术和绿化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景观所蕴含的意境美,合理而精巧地应用城市建筑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墙面等设施,在其表面实施绿化设计,充分发挥园林艺术的应用性和观赏性。

1.在对屋顶花园进行设计时应坚持的原则

1.1经济实用

判断一座屋顶花园是否满足经济实用的原则,就要在确保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先决条件下,必须保证其绿化率处在0.5到0.7范围内,以便提升其体现的多方效益。

1.2精致美观

屋顶花园景观的设计目标就是为人们打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这就需要与一般的地面花园相比,其应更能发挥花园精致美观特点,对配备的景物以及选择的植物均属于本地的特色。屋顶花园的设计普遍较小,具有路线曲折的特点,因此,应该注重对行人路径、建筑小品等有关性能的设计,其所塑造的景观整体不但能够与周边建筑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不会出现视觉方面的违和感,而且还具备自身的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景观风格。

1.3安全可靠

这种安全主要体现在所增设的屋顶花园景观不会对建筑整体或者局部结构产生较大的荷载,以免超出结构所能承载范围而导致不可逆的建筑结构损毁,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同时,还应注重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对屋顶防水设施的保护,由于植物的栽种、园林小品的建设过程都很有可能导致破坏屋顶的防水层。最后,屋顶花园应该有对应的防护装置,避免出现人或者物体滑落的现象。

2.在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2.1处理好屋顶花园带给建筑结构的荷载问题

2.1.1荷载转换

在开展建筑屋顶花园建筑施工时,将所遇到的每项荷载都转换为在单位平方米所受到的等效均布荷载形式,经与花园的荷载做出比较,在详细认真计算下,保证花园建设顺利进行。

2.1.2 设计结构层

屋顶适宜选取整体浇筑或者预制装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当做结构层,通常状况下,应该保证超过350kg/的外加荷载能力,在充分了解屋顶花园实际设计状况的基础上,既要结合屋顶受到静荷载作用,又要综合分析不稳定设施、人员流动、自然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1.3选用轻型材料

尽可能地把亭楼、廊道、花坛、水池等较重的设施布置在建筑主体承重地点或者跨度较小的位置,还要最好选用人造土、泥炭土、腐蚀土等重量较小的材料,借以降低建筑结构所受到的荷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屋顶花园绿化模式的选择应将房屋结构当做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承受负载作为设计基础。

2.2做好屋顶的排水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屋顶花园中植物能够保持成长良好的状态,对屋顶排水系统进行精确合理的设计,力求达到不渗不漏的防水效果,真正体现建筑使用功能和屋顶花园的多方效益。

2.2.1采取新型架空技术

对于屋顶花园结构空间的设计,采取先进的架空技术,有效解决了由屋顶花园与建筑楼顶接触而引起的顶层含水问题,不会对花园植物根系或者顶层结构造成破坏。

2.2.2使用具有良好防水性能材料

通过新品种轻型施工材料以及先进隔热保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规避原有屋顶花园施工引发的荷载增加对建筑结构质量不利影响问题。采用新近研发的反渗过滤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屋顶花园水土流失、养分缺乏等问题,确保培土能够长时间的应用。

2.3合理确定种植土

2.3.1种植土要求

在屋顶结构所能承重的范围内,作为屋顶花园植物得以生长的土层,种植土要有以下特点:重量轻、不板结、不失水失肥、施工简捷、经济实用等等。通常可以采用草炭、蛭石、细砂、发酵过的动物粪便等多种材料,根据特定比例制成种植土。泥炭的干重通常在0.2到0.3cm3之间,被当做种植基质主要成分。因此,就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泥炭与一般土壤的比例,使其具有一定抗风固根力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降低种植土重量。

2.3.2种植层厚度

根据所种植植物品种的不同,科学地确定屋顶花园种植层的厚度,例如,草本植物一般在15到30cm之间,花卉或者小型灌木保持在30到45cm以内,大灌木45到60cm,浅根乔木60到90cm等等。

2.4选配的植物要所属精品,富有特色

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对于植物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建筑屋顶承重量是有限的,因而就适合选用重量较轻的矮灌木、花卉或者草本植物。再加上屋顶花园通常所处位置较高、受到的风力较大、光照长、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低、含水量少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考虑那些好光、耐热、抗寒、抗旱、抗贫瘠的植物,如灌木、盆景、草坪等。对于树种的选择,可以考虑须根较多、水平根系发到的树木,借以符合种植层厚度较低的特点。此外,还应有一定的加固处理,来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在对屋顶花园景观进行设计时力求做到花草树木高低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科学合理。

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立意布局

3.1立意

在对屋顶花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先要考虑周边的环境特征,在设计方案内容的风格、色彩、尺寸等多个方面要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尤其不要忽视建筑功能的体现、整体特色、甲方要求等要素。对屋顶花园进行立意时,应该着重花园体现主体的烘托,表现出其特有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在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有获得精神方面的感悟。

3.2布局

3.2.1自然式

这种方式采用自然手法对花园空间、设施、地形地物进行布局,其着重的是植物自然特征与建筑、色彩、环境的协调配合程度,所表现的内蕴就是色彩变换、层次分明的综合景观特色。

3.2.2 规则式

这种布局方式较为重视装饰性的景观效果,突出的是景观动态与秩序的改变,在布局上形成规则的、层次的、交替的组合排列方式,使得屋顶空间景观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

3.2.3混合式

此种布局方式讲究的是自然与规则的有机结合,使得景观同时具备自然性和规则性,二者交相辉映而又自成一体,不过分追求景观的连续效果,而更加突出对个性和细节的体现。

4.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的屋顶花园景观能够将自然环境与现代化的城市空间融合起来,保持城市生态文明的持续性,体现当前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对人们生存空间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屋顶花园呈现在城市中间,从而生成城市空中绿色花园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峰.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2(3)

[2]史红岩.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 2012(17)

[3]陈波.建筑与屋顶花园[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

第3篇

对于设计的概念,我们可以概括的理解为“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  、活动。总体表现为:意匠、计划、草图等。因此,设计是人为的思考过程,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而作为现代的景观设计概念来讲,更是综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生理的、人类学的、生态学的、艺术的各种形态的特殊的规划活动,即是一种综合性设计。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规划区域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植被、风向)、人文因素、建筑、使用人群等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从而寻找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必须经过反复的调研、推敲,分析等来筛选设计方案的优劣。这一切的思考活动,设计者都必须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同团队、甲方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景观设计体系,现代科技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比如3DS Max、SketchUp、AutoCAD、Rhino、Lumion等软件,它们在真实模拟场景,表达最终设计效果方面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软件技术性高、操作性难等特点,没有经过长期特殊学习的设计人员很难将其熟练、快速的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去,势必阻碍很多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交流,无法快速而高效的表达自己的构设计思与想法,并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

图解是一种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转为为视觉形式的有效手段,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已经利用岩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其长久的保留下来。图解同时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它能更系统、更逻辑、更清晰的整理我们的设计想法,从而去粕取精,优化设计方案。图解思考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孕育而生的一种传统模式,早期多应用在建筑设计构思中。图解思考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意,使其更好的为设计师服务,在团队与甲方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二、图解思考的定义及特点

图解思考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思考方法,是利用草图、速写等快速手绘形式表达设计构思的方式。最早运用图解思考进行设计的领域是在建筑创作中,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就已经开始使用图解速写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因此具有悠久的传统。概括的说,图解思考就是“用图像表达思维”,可以作为图解语言的一部分。

图解思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草图,前期以图形、符号为主,后期可结合速写的形式来表达,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设计构思发展脉络最形象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设计者快速记录、存储信息,即所谓的“所思即所得”。

图解思考是图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抽象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设计而言,它能够用简单的抽象语言表达深刻的概念,设计者既可以使用单一的图像来表达自己大脑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从一种图像语言转换到另一种图像语言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设计重心。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新型学科,它涉及到了美术、建筑、园林、规划等领域,其学科跨度也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就景观设计的过程而已,前期分析主要依靠图形符号帮助设计者快速的掌握全局,中期在结合手绘草图制定设计方案,后期通过施工图和效果图达到展示成果的目的。同时,图解又是帮助设计师自身、设计师与设计师、设计师与客户之间建立沟通的重要媒介。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图形语言来一步步的反复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图解思考的重要使命。

三、图解思考在景观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一)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以创新为本,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结合设计自身的限制因素进行的设计思考过程。景观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立足于对场地的实地勘测之上,通过对场地的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文化等因素的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结合图解分析的方式进行场地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因此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的方式对场景中的大关系进行概括的处理,不用在意场地具体的设计细节,只需要运用最简单的点、线、面的图形符号来帮助自己寻找设计灵感,从而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般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矩形坐标法、图形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常见的图解思考表现形式是我们常说的“泡泡图”,它们经常被运用到区域分析、道路分析、绿化分析、功能分析等上。因此,在景观概念设计阶段,图解思考主要是探索性、选择性、开放性的,它在为设计者提供了多种设计的可能性的同时还在激发设计灵感上创造出了无穷的信息量,不但能够为我们展示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广泛的为设计提供更多的细节,纯粹属于一种研究探索型的图解语言。

(二)方案设计阶段

景观方案设计阶段是对概念设计阶段的进一步完善,主要任务是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图、分析图、草图效果图等。在景观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从方案雏形到设计方案的基本成型,图解思考都贯穿了始终。设计师在主题的确定、空间的构成、功能的推敲、形式的选择上都脱离不开图解思考的影子。从最初的概念图形到最后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的形成都需要视觉图形作为辅助。因此方案设计在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最具有创新性,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大量的图解形式来处理场地空间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应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问题,找出最佳的设计途径。

在方案设计阶段,与概念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图解的形式主要以草图为主,同时草图也是最有效的、最便捷的记录思考的形式,方案离不开草图,草图更离不开思考。因为设计草图的产生是设计思维以视觉形式表达的最终形态,也是主观思维向客观载体转变的主要形式。画构思草图的过程也是方案逐渐从抽象向具象成型的过程,于是方案草图通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以视觉的形式在图纸上得以展现。

(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以后就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前期方案设计的详细定位,和业主确定最终的方案并绘制施工图纸。因此,图解思考在这两个阶段的作用会远远不及前面两个阶段,只是起到局部辅助的作用,故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结语

运用图解思考的方式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既是设计师创作方案的根本也是同客户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占据了设计界的大壁江山,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设计工具。尤其对于当代设计师和绘图  员分工明确的局面,专业的绘图员已经成为了绘制施工图和制作效果图的主要人群,设计师已经从混乱的运作模式中完全分离出来,对于设计师的职业要求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谈单、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构思方案、掌握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将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图解思考的角度去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创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责任编辑蒋晗玉)

参考文献:

保罗·拉索(美).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陈彬.图解思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猪狩达夫(日).图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要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凤凰空间·北京.创意分析:图解建筑2.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因地制宜;研究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52-02

1 城市景观园林基本概念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物。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

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

2 城市景观的特色

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环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的理念,从而寻找本城市的特色。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在对西方城市景观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借鉴的前提是保持自我特色。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只有融入全球化才能意识到地域性的存在和意义、也只有保持地域性特征,才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时,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的自然状况、气候条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进行创新。城市景观是动态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我们必须展示全球文化整体发展中的中国地域特色特征,揭示我国地域文化的真实根源。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必须立足于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各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在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时代,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城市景观特色创作的一个主要原则。城市景观特色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地理风貌优势,保护和开发地方人文景观资源,建设独具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的城市景观。同时,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城市景观特色的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不能过于超前,超越城市的经济实力。

3 城市景观的传承

3.1 城市景观的历史沉淀

当这个时代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而来不及思考时,怀旧并非倒退与复古,而恰恰是温故而知新的途径。我国城市景观即拥有巨大丰富的传统资源可供传承,又面临着与传统全然不同的现实环境问题。我们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城市景观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

中国城市景观富有悠久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建筑和园林文化,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汲取我国传统的精华,服务于当今人民。以园林为例,中国传统园林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是有恒久启示意义的。例如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结合人的视觉规律所发展出来的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设计手法;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布局方式等。中国园林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园林舞台中,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独树一帜,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化和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源泉之一。

但是,今天城市景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已今非昔比,应以发展的观念来看待传统的继承,在传承传统中必然要有所取舍,将传统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与城市景观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一定要打破狭隘、封闭的传统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适宜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传统文化的本质,将最具特色的传统设计手法转换成现代视觉表像下的崭新空间形式,最终把传统的内在精神、地域形式转换成当代世界的设计语言,力求反映更深的实质。

3.2 城市景观的传承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城市景观中某些传统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渐增长的使用功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必须对城市景观某些传统进行发展,以合乎时代的需要,并对城市未来景观特色的形成打下基础,让今天的城市景观建设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人在变,城市在变,城市景观中某些传统也必须要变。如传统美学中的比例、尺度、对比、协调、色彩、均衡等要素,随着时展变化,这些基本准则也会得到发展,我们不能以保守地复古来理解民族的原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来营造特色,不能以游人的心态来歌颂和维护已经不适合时展的传统。城市景观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要突破那种一成不变的统一,突破那种停滞平衡的和谐。

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传统总会在城市景观中留下一些痕迹,使城市景观带有传统的特征,传统的东西是现代人生存的根。但是,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文明成果,也会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历史的前进成为后代人得以延续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创造活动具有时代特色,在城市景观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反映当代典型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达到当代景观艺术的新水平,创造出满足现代人生理与审美需求的新的城市景观特色。这种新的城市景观特色形式的产生,来自于多个方面,包括社会的变革、思潮的转变、历史的延续、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等等。

4 结语

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它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城市景观特色规划在全球化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面临着一个充斥着各种干扰的创作环境。中国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要在新世纪规划出城市景观的各自特色,就必须依托于本民族的传统,继承和发展传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国景观规划设计优秀理念,并结合我国每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建立一种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许 珂.当代城市景观中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6(4):283~287.

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发展和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城市所遭遇的生态困局频频有所报道,一些城市动不动就会遭受严重的城市内涝,变成泽国,主要就是因为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导致城市路面和土壤硬化,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加之城市并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就会演变成严重内涝,好的景观设计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并且对城市地下水的质量和含量也会有大幅地改善,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同样重要。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小区生活居住空间有限,高楼林立,人们休息、娱乐的空间较少,且城市中居住区的位置远离山林,在享受居住区设施便利的同时,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因此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在居住区中开辟出供人们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区域,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园林景观的乐趣,为居住区邻里之间架起亲近的桥梁。而与居住区协调的景观设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通过植被的种植,响应城市绿化号召,居住区因自成一个生态系统,于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的优化。且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无论是科技、文化各方面有着非常精湛的成果。而城市居住区中的景观设计,在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的同时,更是一个融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设计传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合谐共存,居住区景观设计实现人们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更是文化的传递、传统的一种继承。而每个居住区景观设计都是有着特有的文化寄托与深刻寓意的,楼盘与景观错落有致,景观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设计中在实现这一目的要下真功夫。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风格,缺乏人性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立足之本,不过当前的设计师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园林风格、手法和外显形式等设计环节上,设计时考虑到的只有建成后的形象,缺乏对景观功能的思考,缺乏对人文元素和人性的挖掘。 

 2、景观研究落后时展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十分匮乏,一些人简单地将景观设计等同于花草种植、堆石修水———虽然一些专业人士走出国门目睹了西方世界几何对称园林,也将这些西方元素融入到国内景观设计,但是,却只是盲目地照搬形式,没有结合东方古典园林特色,很好地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作用。

3、缺乏对植物群落的重视,过分关注草坪建设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上,受到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感染,对其过分追求。不管任何设计都侧重于草坪上,经常产生草地变道路的情况,其美化作用没有发挥,居住环境的和谐又被破坏了。在设计植物群落时完全可以制造一点神秘感、层次感,防止居住区产生一眼望穿的情况。

三、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

1、坚持以人为和本与共事性的景观设计理念当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时,我们才正在实现了设计的人性化回归,才能真正实现宜人与亲人,自然、历史以及文化等有机结合。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客观需求和行为模式,不仅要继承先辈的设计精华,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不同年代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符号和印记,若设计过程中总是跳不出崇古的藩篱,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创新。基于此,以商品房为例,不仅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人工景观创造,让全部住户都能均享优美环境;同时,设计时还要强化围合功能,尤其要注重形态各异、要素丰富以及安静院落的构建,给人以归属感和温馨、朴素的居家环境。

2、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发挥文化功能和社会效应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景观艺术就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展现本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真正的景观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花木种植,雕塑堆放。而是应该和周围的住房、道路等联系起来,展现丰富性,多元性和延续性。景观的设计有其渗透性和包容性,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设计不仅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能展示优秀的文化底蕴,也将陶冶附近的居民,具有很好的传播文化的功能。一个具有丰富优秀内涵的景观能够促进社区和谐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将“绿色城市”、“园林城市”打造成为城市名片。出色的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城市品牌,城市品位。产生巨大而积极的社会效应。

3、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本土性与材料选择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为避免过于突兀、不和谐,就必须充分体现出该地方的自然特色,即本土性。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地把握住我国的地理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环,比如海滨城市青岛的碧水蓝天、白墙红瓦;南国风情海口的椰风海韵以及山城重庆的错落有致和素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的小桥流水。不同的居住区景观都有其自身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应当结合本土特色,设计富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同时,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材料的选用,实践中应多选用当地比较常见的施工材料,这也是本土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材料应用趋势是:非标制成品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玻璃、荧光漆和PVC等特殊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特性的有效发挥以及色彩的表现形式。

4、运用配置绿色植物的艺术手法和基本原则来提高整体环境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中,绿地设计是不可缺少的,是生态效益的基本保证。居住区的绿地种类较多,主要作用是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居民的健康着想。绿地建设中,如何配置绿色植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配置绿色植物时应该以绿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使环境得到美化,空气得以净化;在绿色植物的配置中,讲求以植物造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美丽,给居民一个赏心悦目的氛围。

5、重视公共健身设施的构建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当前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要课题,建设生态园林仅是其中的项目之一,项目内容包括多项内容,而公共健身设施的构建即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衡量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生态园林的建设标准,公共健身设施项目的完善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其中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体现在颜色的搭配、设施的位置、设施的状态、设施的实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只有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生态园林才能彰显特色,园林的构建意义也才由单一的观赏价值而转化为多项实用价值,居民才会配合养护人员维护环境的长久保持,才能使生态园林的建设发挥美化环境与彰显特色功效。

结束语

城市在居住区建设景观将大大的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是有助于提高民生水平,整合调节城市功能,促进和谐绿色发展的重要工程。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造价问题。如果景观设计的造价过高,就会给开发商的利润带来一些影响。所以,在居住区小观设计中,一定要做到美观与经济实用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刘忠山.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第6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 实践教学 工作室 实训基础

[作者简介]贾忠峰(1974- ),男,黑龙江依安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李传刚(1973-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旅游资源软质景观艺术形态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11C048)和2012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XJ12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68-02

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课通常以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其目标,因此,在景观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上就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设计理论基础和工程实施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增强其设计方法与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生态越来越注重,要求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相处,这样,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专业就成了高校的热门专业。牡丹江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环境艺术专业方向从1999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我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设计教育中注重手绘的技能与软件应用能力相结合;在黑龙江省冬季的冰雕设计和牡丹江镜泊湖旅游点软质景观设计中建立了实训基地。

1.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只有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对专业课产生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机,才能学好专业课。在实践中如果能获得对景观设计的认知和体验,这比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和深刻。实践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对景观设计的流程、施工现场等有充分的了解,其专业素质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这样就能增加其就业的机会。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风格特点、古今中外景观艺术设计的精髓,在融会贯通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帮助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古今中外的设计艺术风格有更直观的感受,并能做到博采众长。

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景观设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对制作工艺和施工也要有所掌握,最终使其作品达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所以,景观设计既不是无源之水,更不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有设计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的设计思想有一定的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能够深入施工现场或各种景观小品生产的现场,掌握施工的流程、材料、工艺与景观的制作过程,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学习内容与生产相联系,这样其作品就能体现现代工艺的特色,在工作流程上也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中的上手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景观设计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建构方案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灵魂,这种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能把实践教学环节始终如一地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做到把景观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经历、感受和体会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在分析市场要求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情况中,让学生学会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养成,提高其实践能力,最终,我们就能慢慢实现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7篇

【关键词】:开放式大学;景观规划;人文校园;校园旅游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810027-02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将全面影响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科学地调整校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深入地研究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理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必然趋势

1.1 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 世纪~19 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1.2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原因

1.2.1 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为学校和社会同时使用,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体现对平民的关注。

1.2.2 现代教育理念的改变所引起的高校向社会的开放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授课方式由传统的老师向学生单向传授转向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由过窄的专业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包括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陶冶,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提到了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21世纪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开拓型的人才,需要向社会敞开,以保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并在社会生活中受到锻炼。

1.2.3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等引起的高校向全球开放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借鉴和使用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成功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留学生教育。高校中留学生会越来越多,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大学校园必须向全球开放,要提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营造兼容多样性文化的校园环境;同时在校园中形成“国际环境”,如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对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开放应该是我国大学城今后一个阶段必须努力的方向。

1.2.4 高校后勤社会化引起的高校对社会的开放

大学校园原有部分功能,如后勤、师生的居住和中小学等配套直接向城市转移;校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集团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高校的社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开发等必然造成高校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1.2.5 大学城的建设引起的高校的开放

如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在建大学城。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要求高校之间彼此开放,在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协调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同时,很多大学城都处在省、市交界处(如东方大学城地处京、冀交界处) ,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到周边城市。部分大学城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加盟,如东莞大学科技城在吸引北京大学等26 所一流高校进驻。

2. 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对策

2.1 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加强校内交流

素质教育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除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外,课外的交流应成为课堂的必要延伸。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校园交往空间形态应层次分明,有各类广场、各种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且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前提下的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创造出从公共、半公共到半私密空间的自然转化,既反映了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保持了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交流等功能要求;加强空间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需求,激发校园空间的活力;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锻炼,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同时注意全天候的交流场所(风雨走廊) 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交往环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

2.2 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开放,加强师生与社会人员的交往

高校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同时,高校随着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加速,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因此,大学需要推倒厚重的“围墙”,主动归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之大花园中的“世内桃园”。在校园景观规划时应重视“社会校园结合部”的环境设计,让大学成为社区文明中心,从而使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在实习中成长、带动和激励所在地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繁荣。在景观规划中在校前区和图书馆、体育场、科技产业区等向社会开放的场馆周围安排各种交流的场地,并举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加强同社会的双向多元的交流和沟通,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园对社会的开放。

2.3 重视人性化景观规划设计

新时期“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同时会造成众多老人、残疾人出现在校园。这就要求校园应成为一个“以人为善”的场所,呼唤“人性”回归是新时期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又一重点。校园景观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在细部设计方面,都应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即空间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上等都要以人为本,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要考虑到校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加以关怀,从而创造快捷、高效、舒适、优美的校园。

2.4 合理开展大学校园旅游

第8篇

所谓的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以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相应的景观,以发挥植物形态、色彩、线条的美感,同时也包括将植物修剪成某种图案或是形态以创造美感。在对植物景观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将植物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线条、外形及体量协调在一起。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景观的科学性,还要考虑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也要将人的需求考虑进去。

2植物造景原则

2.1以自然为主原则

设计师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以尊重、保护自然为前提,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汲取自然中的精华,将自己的想法与自然中的景物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2.2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是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特别是树的种类比较多。但是由于我国地理差异,设计者在选择树种的时候最好选用以乡土为主的树种。在选用乡村树种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也应该引进外来的观赏树种,在选用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实无公害、适合当地环境的高品质的观赏树种,以丰富园林景观物种的多样性。

2.3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在植物景观中,协调和对比原则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在园林景观中,协调和对比显得尤为突出。这里的协调就是将不同的事物和对象联系在一起之后形成完美的统一的境界。主要表现在园林中相互协调的对象,是将对象的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进行协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植物景观必须与园林景观相互协调,要有共性或是相同的属性。

2.4自然与人文结合原则

园林景观是为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建设的,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闲暇的时候,渴望在自然中得到放松。因此,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将植物景观考虑到其中,并对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土壤、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和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用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法将不同的矛盾统一在整体规划之中,形成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理想景观环境,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布置及作用

3.1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布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布置一般采用的是自然式,但是在局部地方,尤其是在建筑物或是主干道两旁采用的则是规则式。园林植物以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方法进行布局的。采用孤植方法能够更好的体现树木个体美,孤植一般用在园林空间的主景上,要求其色彩必须鲜明、姿态必须优美、体态应略大、寿命必须长等特色。在对普通树木进行布置的时候,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在周围应该适当的布置其他种类的树木,并保证观赏树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对物种比较名贵的树木进行布置的时候,周围不能栽种乔木和灌木,以保证珍稀树木的独特性。在布置对孤植树木有保护作用树木的时候,其必须是冠宽、树密、叶大,没有病虫害,并保证其是圆形、伞形的树冠为好。在园门、建筑物、广场及桥头的两旁最好布置数量相等的树木;在自然式种植中,对树木的整齐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是形态保持均衡即可。这里的布置数量主要是以对植为主,这种方法在道路两旁、街道及规则式的广场周围比较常用。这种布置方式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将其当作树屏,一般情况下,是由3种不同的树种组成的,在园林景观中,这种植物景观布局是比较常见的。

3.2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作用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不仅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防护的功能,还有休闲功能。园林景观在与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是利用不同园林植物的多特有的姿态进行配置的,其不仅能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美、颜色美,还能表现出装饰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与感官冲击力所设计的,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山水的点缀,不仅能增加园林的层次变化,同时也能构建一幅人们向往的自然图卷,同时也能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同时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的景观,也能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此外,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不仅对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对预防各种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