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15:19: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精神病人;自杀;护理
精神病人自杀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精神病人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最多[2],因此,分析精神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对减少精神病人自杀的发生十分重要。现将本院1993年1月~2006年8月期间有自杀行为病人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自杀病人中,男15例,女1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1例,抑郁症6例,其他4例;年龄16~70岁;职业:工人9例,农民7例,学生3例,军队干部2例,医务人员2例,教师2例,其他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中学文化18例,小学文化6例,文盲4例。其中,自杀未遂25例,自杀死亡6例。
1.2 方法 采取回顾调查分析1993年1月~2006年8月精神病人,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自杀的临床资料归纳疾病类型,自杀原因、形式、地点、时间、用物。
2 临床资料
2.1 自杀原因和形式 受精神病症状支配28例,对治疗无信心3例,31例自杀患者中自缢11例,坠楼4例,吞异物4例,割腕1例,割气管1例,溺水2例,撞墙3例,药物中毒5例。
2.2 自杀地点、用物及时间 病人多选卫生间、病房窗户、床头、床栏、护栏旁等较隐蔽的地方,工具多用病房内物 品如床单、被单、毛巾、枕套、保护带、玻璃、衣服、体温计等。31例病人均选择节假日、夜间、中午值班人员少、工作繁忙时自杀。31例自杀行为病人中,院内24例,院外7例;开放病区16例,封闭病区15例。
3 讨论和分析
3.1 疾病因素 急性期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导致自杀的很多,特别是受幻觉、妄想支配,认为有人要害他,感觉极度恐惧,没有安全感,走投无路而产生自杀。有强迫症或主观失眠的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而焦虑,坐立不安,无法摆脱而自杀。近来研究表明[3],有自杀倾向的人中,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特别是儿茶酚胺和吲哚胺的含量在脑脊液是下降,其他学者也在抑郁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中发现同样改变。
3.2 个人因素 恢复期病人,对精神病缺乏正确认识,觉得自己有病,学习、事业和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生活上缺乏目标,感觉生活单调,无挑战性,孤立无援,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为了逃避这种痛苦而选择自杀。而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病人,认为自己有了精神病别人瞧不起,又需 要长期服药,对疾病的治疗无信心,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害怕会复发,同时难以忍受药物副反应等而选择自杀,以求解脱。
转贴于
3.3 家庭因素 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认为家里有一个精神病人是一个包袱,对病人不闻不问,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从不探视,或忽冷忽热,容易造成病人心理压抑,产生被遗弃感,万念俱灰而出现自杀行为。
3.4 社会因素 因精神病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上仍有歧视精神病人现象,瞧不起病人,看见精神病人避而远之,更谈不上关心和关怀,而当今社会竞争力强,工作压力大,得了病,时刻有调岗或下岗的危险,病人感觉被社会抛弃,预计自己失去社会地位,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采取自杀解脱自己。
3.5 医源性因素 某些医生缺乏临床经验,用药不规范,急于求成,在治疗过程中,加药过快或药量过大,又没有及时采取监控措施,使病人一时难以接受这种负担过重的药物反应,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护士缺乏经验,对病情不够了解,未及时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使病人有机可乘。
4 护理干预
4.1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安全 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能,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就越雄厚,就能看到事物相互联系和全局。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护理部和病区,就必须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精神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娴熟的急救技术,既能通过对病人的接触和观察,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自杀的发生,又能掌握应急能力,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4.2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管理者应具有责任感,加强安全教育,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具有安全意识,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互相学习,提高整体水平。严格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对病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觧病人幻觉、妄想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对有自杀念头的病人,将其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避免单独居住,单独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对恢复期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参加康复训练,肯定病人的优点、长处和好处,让其对自身价值有信心,减少自杀的念头。
4.3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根据病人自杀发生时间、地点、用物的特点,采取不定期的巡视查房的方法,注意病人睡眠情况,巡视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值班医生,同时注意观察门、窗、床上用品是否完好无损,工作人员进出病区治疗室等应随手关门;对病区物品如保护带、体温计、床上用品等,要做好交接工作,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杜绝病人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加强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减少病人自杀的便利性和可用性,防止自杀的发生。
4.4 精神病人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家庭的同情、关怀和关爱。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意识增强,人际关系复杂,病人经济紧张,社会不适应,长期服药,家庭和亲人不理解等原因,造成病人产生自杀。在我院31例发生自杀行为的病人中,有16例发生在开放病区,原因有的家属作为陪护者缺乏有关精神科相关知识,没有安全意识,没有看管好病人,有的家属由于某种原因,将自己的烦恼影响病人。因此,我们在与病人沟通同时,还要与家属沟通,进行健康宣教,宣传有关精神病的防治知识,让他们了解精神病人和树立防范意识,取得他们的配合、支持,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精神病人,接纳他们,减少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刺激,发现自杀先兆者,进行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瞿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23-233.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方法 回顾以往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的缺陷,分析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归类划分饮食障碍类型,制定当前饮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加以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两年来,没有发生一例饮食安全意外。结论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是有效杜绝发生饮食安全意外的方法。
【关键词】 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由于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饮食障碍,会引发饮食安全意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如何依法管理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病人会出现暴饮暴食、拒食、吞食;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吞咽困难、噎食,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2]我病区通过实施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保证了精神病人的饮食安全,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分析
1.1 集体进餐时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
集体进餐时兴奋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的情况发生率较高,若不加限制,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生。我病区有66张床,日平均防冲动49人次,即75%的病人有随时发生冲动的可能。
1. 2 电休克治疗前后进食、进水的危险
电休克治疗前病人进食、进水会导致治疗中发生窒息死亡,治疗后病人尚未完全清醒而仓促进食灰导致噎食。我病区 2年共有58例病人接受电休克治疗,总计624人次,其中8人次发生夜间偷食零食而中断治疗,即因此情况发生窒息的危险是1.55%。
1. 3 强迫鼻饲时,因病人不配合而易发生意外
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持续拒食,在强迫鼻饲时有可能误插入气管而发生意外,两年来我病区共收治病人1580例,其中因拒食而鼻饲的158例,占住院人数10%。
1. 4 精神衰退病人有噎食、窒息、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由于精神病人衰退存在不同程度自我管理缺陷,有随时噎食、窒息的危险。比如:吞食食物、甚至不加咀嚼的吞食骨肉鱼刺等。由于食欲亢进、不知饥饱,有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1. 5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导致病人噎食、晕倒的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导致病人出现吞咽困难而发生噎食,741例中26例发生了明显的吞咽困难(3.5%)。90%接受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病人,会因无力、厌食、摄入不足,有发生低血压突然晕倒的危险 。
1. 6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有发生高血糖后低血糖的危险
大部分精神病人缺乏主诉,病人有可能因为过量进食或进食不足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同时血糖不稳有可引起精神症状波动,如不能及时正确判断与救治,甚至加用镇静药会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2011年1~12月共收治96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诊断的13例(1.35%)。
2 护理对策
2. 1 饮食障碍分型
根据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的具体情况,结合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饮食护理常规,提出精神科病人饮食障碍类型:环境干扰型;电休克治疗型;拒食型;暴饮暴食型(吞咽咀嚼障碍型;吞食鱼肉骨刺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
2. 2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类型,在护理中采用专人和集体看护,专人喂饭与鼻饲进食方式。我病区共有17名护士,包括护士长在内。护士长、主班护士及临床班护士随时评估每位病人的饮食障碍类型、饮食种类、护理方式并做好交班记录。对安静合作无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集体看护的方法,由巡回班护士来完成。集体进餐后安排个别进餐:对环境干扰型的病人,采取单独进食的方法,由工疗护士、主班护士、临床班护士看护。对电休克治疗型的病人,待其意识完全清醒后,采用集体进餐、专人看护的方法。对拒食喂饭型的病人,在集体进餐时,专人喂饭。对拒食鼻饲型的病人,根据医嘱,由3人完成鼻饲操作:即主班听诊、治疗班操作、临床班保护协助。禁止留置鼻饲管,必要时请主管医生参与指导。对暴饮暴食型病人,集体进餐时应限制饭量。对吞咽咀嚼障碍型病人,集体进餐时给予流食、半流或软食。对吞食鱼肉骨刺型病人,给予脱骨去刺的普食并集体看护。对合并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集体进餐,专人看护。
2. 3 持续质量控制的措施
护士长每天早、午交班时听取各班护士对病人饮食管理汇总情况,控制当天饮食障碍病人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方法,主班负责在护理管理连续交班本上记录,内容包括姓名、影响饮食安全因素,饮食障碍类型,护士长不在时由主班负责。护士长每周四与主管医生共同讨论病人饮食安全问题,每周五早晨交班时向病房全体医生、护士宣布病人饮食安全措施。对特殊病人及时处理,随时质量控制,连续交班。
2 .4 效果
实施精神病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两年来,没有一例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意外。
3 体会
3. 1 告知病人和家属饮食安全危险因素可避免纠纷
当病人被确定存在饮食安全危险因素时,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使期了解存在的影响饮食安全因素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当病人需要被强迫进食时,应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争取配合的情况下有些病人可自行进食而免去鼻饲的痛苦。护士不把鼻饲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鼓励病人自主进食。比如:集体进餐时病人自由排队,自由选择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食种类。在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病人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病人不理解而造成纠纷[3]。
3.2 认真、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精神科护理记录具有专科的特点,当护士遵医嘱为病人鼻饲时,护士应明确记录鼻饲的原因、鼻饲的内容、鼻饲的量及效果。重点记录约束病人的原因、时间、部位、有无肢体的损伤。
环环相扣,注重细节是环节管理的原则。在医疗护理服务中,饮食安全管理的任何环节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精神科饮食安全管理是对病人实施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7.
[关键词]新入院精神病人;护理;住院;依从性
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人大多存在着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不能正确的认识主客观世界,其自身缺乏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说法,不肯就医,因此大多数病人为被动就医、哄骗就医或强迫就医。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极易发生拒绝服药、拒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不知料理个人卫生、睡眠障碍等护理问题。我们把入院不足20天的病人视为新入院病人,它是一个特殊时期,做好这个时期的护理对病人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到:
首先、熟悉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它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等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精神护理。它采用科学启发解释、教育或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善心境使病人从不安、烦闷、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走上健康之路。
新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病人感到安全,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安心住院,配合治疗。精神病人的各种异常活动,往往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甚至遭到亲人的指责误解与打骂,这样更加重了病人的不安全感,给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工作中要尊重病人的人格,要同情、理解、相信病人,爱护病人,护理人员不诋毁、取笑病人,对病人出现的离奇古怪的言语要耐心倾听、幼稚怪异的行为要注意观察,既不要与病人辩论或强行纠正、制止,也不要表示认同支持病人,但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因为每个患者的症状都各不相同,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要因人而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其次、要注重对病人的药物护理
精神病人在疾病初期,各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根本,要认真核对医嘱,准确投药。首先,按序服药,请依从性好配合服药者起表率作用,将服药困难者留在最后服,服后检查口腔、舌下,证明咽下后方可离开。其次,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如吩噻嗪类易致直立性低血压,嘱病人在改变或起立时动作慢些,稍坐片刻再站立。氯氮平易致粒细胞减少,故定期测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咽喉痛、倦怠无力,有的易致锥体外系反应,它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为50%―70%。
发药前要督促病人入厕,料理好大小便,服药后30分内不准入厕。发药时要精力集中,熟悉病人姓名、面貌,两人认准病人,两人核对后将药亲自交给病人,看到病人将药服下,检查口腔确认有无将药物藏于上腭、舌下、齿龈与唇颊之间等处,保证服药到胃。服药后30分钟内不离视线看护,防止病人将药物呕出。对拒绝服药的病人,如果经督促、劝解,病人仍旧拒绝服药,则应报告医生更换给药途径。鼻饲给药、肌注抗精神病药物,注意操作前后要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第三、要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
由于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往往卫生状况很差,因此入院时要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帮助病人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做好晨晚间护理,对女病人还要管理好经期卫生。对年老体弱者、料理生活困难者,我们则协助其料理使他们尽量生活舒适。病人清洁会减少躯体不适,缓解负性情绪,维护了病人的尊严,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了护、患距离,提高了住院依从性,有利于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第四、要控制好病人饮食
饮食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至关重要,不仅在于饮食能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更主要的是对治疗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患者长期服药用量较大,如果饮食供应不足会致营养失调影响疗效。而患者在病态思维支配下,常会拒食、乱食、暴饮暴食,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体力消耗大,若饮食不足则易衰竭。所以,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拒食者给予诱导、输液或鼻饲,暴食者则限制其食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都能正常进食,进食期间,我们加强巡视,防止病人漏食或将食物倒掉。长期住院者经年吃食堂,为防止饮食单调营养失调,尽量使食谱广些、营养丰富些、易消化吸收。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
第五、加强病人的安全护理
新入院病人的安全护理重点是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病史、病情及症状,坚守岗位,新入院病人安置在重点病室,保证病室环境安全,管理好床单位,对病人24小时不离视线看护。对发生突然冲动的病人,攻击性较强,不能放任不管,要机智大胆,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人或自伤;对症状活跃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住院态度转变快又主动与护理人员搭讪,询问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主动要求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的病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伺机外走;对主动与同病室的病人交谈,窃窃私语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对上厕所或反复上厕所的病人要专人陪护。
第六、关注的病人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失眠可使病人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新入院病人往往存在着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进行护理。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睡前用温水泡脚,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就寝的习惯。防止病人蒙头睡觉,要善于发现伪装入睡的病人,如果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症状而出现睡眠障碍,可报告医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如果病人由于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失眠,则应加强心理护理。
总之,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掌握新入院精神病人的病情,做好新入院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提高新入院病人住院的依从性,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关键词】锥体外系反应 饮食障碍 喂食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92-01
锥外系反应是精神病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的副反应之一。患者可出现舌头发硬,吐字不清,吞咽困难,流涎多等症状导致饮食障碍。一方面使病人营养失调,身体虚弱,加重了药物副反应,另一方面延长了治疗时间。临床上多采用静脉补充营养和鼻饲,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护理上除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还应保证病人的营养供给,我院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喂食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30例此类病人喂食方法和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1 用餐前的准备
有锥外系反应的病人应根据副反应的轻重准备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不强调追求总量,而应注意饮食调配合理,营养丰富,易消化,刺激性小。根据病人情况安排集体进食或单独进食。
2 喂食时的护理
2.1 心理暗示和鼓励
喂食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正面引导。如我科一名女病人因流涎过多,喂食时,食物常随唾液一同流出,护士往往会随意地说:“又流出来了”,患者也跟着说:“又流出来了”,一咧嘴,流得更多。这时护士应该改变说法如:“涂某某,闭上嘴,不要说话,一点一点吞。”病人依样照办,紧闭的嘴巴挡住了唾液和食物,随着咀嚼和吞咽,食物一点一点通过食管进入胃内,此时护士应十分耐心,切不可急躁,喂食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
2.2 的改变
以往喂食时病人一般采取坐位,低头张口进食,张口时唾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如上例患者,后嘱其背紧贴靠椅,头稍后仰,有两名护士在场时,一名护士轻轻扶住病人额头微向后靠,另一名护士用勺子徐徐喂入,密切观察吞咽动作,保证口中不堆积食物。另外还可以让病人采取半仰卧位,护士喂食时用勺子轻轻压住舌头,配合吞咽徐徐喂入,这样既避免呛咳,又防止唾液的流出。
3喂食后的护理
喂食后给病人喂入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表扬病人,并暗示以后会吃得更好,通过观察饮食或询问病人饮食的喜好为下餐食物准备作参考。
精神病人的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良好的饮食对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调整用药剂量及种类很有帮助[1]。临床上精神病人锥外系反应引起的饮食障碍喂食是最基本、直接有效又相对安全的方法之一,可保证病人营养的全面供给。当然,严重的锥外系反应需采取静脉或鼻饲补充营养,不能强行喂食,以防止病人发生噎食。总之,如果能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护理工作,也是所有工作追求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精神科护士的素质在促进本科室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促进精神病人的健康,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护理艺术,熟知的法律,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及素质。现就精神科护士素质与病人健康的关系总结如下:
1心理素质与健康
1.1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护理事业执着的爱及无限忠诚,具有高尚的医德,关心、同情、理解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面对精神病人的病态行为及语言,态度是有效沟通的桥梁。本组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因存在大量的幻觉、妄想,以致认为家中的人都害他而不敢吃饭、饮水。入院后,通过热情接待,入院评估,让病人参与配餐、集体进餐等解决了病人存在的饮食营养问题。
1.2强烈的责任感:新的护理模式是按护理程序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从入院收集资料,评估健康问题,完善护理计划,实施措施,评价各个环节的优劣,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以促进精神病人的健康。
1.3高尚的护理道德:不论病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性别、外貌、表现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同情和帮助,尊重病人的人格,言谈有度,面对病人的症状不要谈笑,而对来自病人的冲动要有强烈的自控力,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采用正确的交际手段,实施人道主义及维护病人的利益,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帮助建立其辅助社会支持系统,为病人提供有效护理,以促进健康的恢复。
1.4有“慎独”精神:护士的工作是一个独立协作的有机体,许多的操作如注射、生命体征的检测、病情观察、心理治疗、交接班等都是护士独立完成,此时她们是凭着责任感、职业感及自我良心审判,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即使在无人监督、一人工作时,也应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遵纪守法,不做有损他人、集体、社会的事。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与护士的“慎独”有着密不可分的纽带关系,护士工作的疏忽将给病人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2业务素质与健康
2.1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护士不但要具备精神病学知识和一般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心理、社会、美学、行为学、法律方面的知识。精神科病房收治的病人文化层次差异很大,病种各异,社会关系复杂,亲人的若即若离,老年精神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有的病人患病多年未经正规治疗,有的是在流浪多年后强制收住入院,大多伴发不同的躯体疾病,加之病态支配出现的自残等,使精神科护理内涵扩大,涉及的知识面甚广,所以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
2.2较强的观察与判断病情的能力:精神病人的情绪瞬息万变,有的随时可以出现伤人、自伤,抗精神病药应用后的镇静作用及病人的淡漠无自知力,使得护士必须细心观察,捕捉病人的微小变化,使用判断性思维才能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安全与健康。精神科护士观察病情不能仅凭病人的主诉,对病人的表现要正确判断是精神病态或是躯体不适或药物反应所致,还要通过望、闻、问、触去发现病人的细小变化,给医疗提供有力的治疗依据,以促进健康的恢复。
2.3果断恰当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精神科护士尤为重要,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出现伤人、自杀、毁物、冲门出走、癫痫大发作或意外事故时,护士一定要沉着,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病人的生命赢得抢救时机,保证安全,求救援助。
3护理艺术素质与病人健康
3.1完美的护士形象:护士的形象不只是指身材、相貌和音色等客观因素,还包括仪表、姿态和表情等主观因素,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精神病人受病态支配,焦虑、恐惧、自残、自杀、伤人毁物,如果护士不注重形象,操作不正规,就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反抗、不合作、恐惧,以至采取过激行为,影响病人及环境的安全。护士在工作中表情自然,落落大方,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病人增加安全感和信赖感及治疗的依从性,如与病人接触时,心存疑虑、害怕,尤其遇冲动病人退缩时,就会给病人留下无能、胆怯的印象,树立不起威信,难于管理,如护士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大,不恰当运用安抚动作,就会给病人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又会激发病人的冲动行为,带来不安全隐患。所以精神科护士都应该有镇静的表情,轻盈稳重的步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恰当的服饰,才能给病人以治疗的信心,同时应创造适合病房管理的氛围,促进疾病的康复。
3.2沟通交流技巧:首先要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精神症状、发病诱因、人际关系、诊断、治疗、护理要点等;其次,护士要以稳定良好的情绪,科学而积极的态度去接触病人,正确对待病人提出的问题,对其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对不合理及不能解决的要婉转说明,对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要给予劝阻、解释,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千万不能哄骗病人,找理由搪塞、推诿,对退缩内向性思维的病人,要从细小的变化中去了解其需求,才能取得其信任,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以促进健康的恢复,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对新入院病人,要热情接待,主动问好,关心病人的需求,介绍住院环境及制度,使病人克服紧张、害怕、陌生之感,消除内心的抵触情绪,使其容易与医护合作,达到进一步的了解、沟通交流,对不合作的病人,要从生活上去关心,对其避讳的事不要过多谈及,让其在关心及温暖中感受到护士的可信,使之慢慢地放松戒备心,主动倾述,然后提供可靠帮助;对抑郁病人,护士要主动体贴并用积极的语言开导病人,鼓励其倾述,用移情法去感染病人,让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健康教育 重症精神病 家属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80-01
重症精神病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使其伤失了自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包括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各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此类病人伤失自制力、自知力,其一切需要家属或者监护人打理,使重症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有效的治疗护理,促进尽快康复,我们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住院属于重症精神病类诊断治疗15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8岁至65岁,均不伴其它严重的躯体疾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1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采用一般常规宣教的为对照组,在常规的宣教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为实验组。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指导
家属的心理状态一般都处在严重的焦虑中,对患者的目前的状态难以接受,对精神病的恐惧,对治疗期间医药费用的未知等等。在此期间护士要采用开放式的询问,对家属的心理和行为表示理解,应用共情、解释、心理疏导等技术来处理家属的情绪反应、疑问等[1]。消除家属的恐惧及对患者住院的疑虑。引导家属接受现实及理性的处理由此引发的问题。
2.2 精神疾病知识的宣教
在重症精神病人的家属中结合精神病的特点进行安全的宣教,因疾病的特点:严重性、失控性、冲动性、复发性等特点。安全的管理从日常的锐器的管理、精神科药品的管理、自我防护、危险先兆的辨别等等进行,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处理。举例宣教约束保护在重症精神病房的应用的选择性及必要性,消除家属人认为每个人都是被五花大绑的绑在床上。让家属最大程度的了解重症精神病、客观的对待,对病人给予最大的支持及理解,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2.3 精神病科药物知识的宣教
现阶段精神科各种药物因引进许多进口药物,它们在副作用上较酚噻嗪等传统药物要小,作用较理想,但是静脉点滴用药一般还在采用酚噻嗪类药物,它们副作用分布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精神、消化系统等,以神经系统最严重,以心血管、精神、消化系统最常见。家属对精神科用药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会流涎、四肢震颤、意识模糊等,因而对精神药物都很排斥和恐惧,觉得会把人吃傻,过于消极的心态来看待药物副反应。护士应根据每个家属对药物的不同理解进行宣教,家属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对于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出院的患者,因为精神病的用药少者三四年,多者一辈子,药物关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与稳定,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药物的知识宣教还包括药物的管理,因为药物的毒性作用强,过量的服用会导致中毒至死亡,一般情况下精神科药物都有及家属保存。
3 结果
2组病人在对其家属执行和不执行健康教育后见表1。
表1 2组病人在对其家属执行和不执行健康教育后比较
表1示:2组病人经x2检验,均P
4 讨论
4.1 实施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从入院开始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对其家属健康教育,促进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给患者家属提供全面、连贯的健康教育,完善的进行及落实,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满足了患者家属的需求。使患者家属理性的对待精神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信心,调动了患者家属积极性,更使家属学会了有关精神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等知识[4]。
4.2 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
在重症精神病房中,许多的医疗投诉、纠纷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因为面对病人的特殊性、和病人难以有效的沟通,和家属一直停留在简单的告知上,家属常常是带着满腹的疑虑送患者住院、治疗,对整个诊疗过程不了解,常常在患者病情出现波动后难以接受,常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从而激化医患矛盾、阻碍诊疗的进程。进行健康教育为医护和家属之间见了一座沟通的桥,密切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大幅上升。
参考文献
[1]钟友彬著. 现代心理咨询,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桑志荣,后风茹.现代电抽搐治疗及护理.精神科护理学1994.9:95-96.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不安全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67-02
我科是以收治老年精神病人为主的科室,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精神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本身老年人由于生理各功能下降,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等安全问题较一般患者高。而老年精神病人由于一些异常的精神因素,比如:老年痴呆者反应迟钝、老年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幻觉等,从而导致老年精神病人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作为老年精神病科,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0年至2008年在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老年人共48例,其中跌倒26例,坠床14例,呛噎食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66~95岁,平均年龄79.5岁。老年痴呆抑郁症21例,躁狂发作8例,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骨质疏松6例、合并心脏血管病变的5例。
2 原因分析
2.1 病人高龄: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有跌倒的事例。老年人各个器官系统都处于衰竭状态且大都合并多个疾病,体力和智力状态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提高。同时老年人视力、听力及平衡能力、感知能力的下降,肌力减退也易引起跌倒。老年痴呆病人由于其吞咽功能也下降,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呛噎食。
2.2 精神异常:由于痴呆病人个人行为能力下降,会有一些怪异行为,如夜间睡眠障碍、夜游、言行紊乱等情况,极容易出现坠床跌伤情况。
2.3 躯体疾病:痴呆患者常伴有多种以上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某些影响心、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等可致患者跌倒易发生坠床及跌伤。老年患者体弱,骨关节不灵活、骨质疏松,患者躯干姿势、本体感觉、转身及体力下降也导致步态的变化,引起跌倒损伤的发生。
2.4 环境因素:地板湿滑不平整、楼道不够宽敞、室内照明不足、床的高度不合适等都可以导致跌倒发生。
2.5 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缺乏护理经验,缺乏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
2.6 服用精神科药物:多数痴呆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反应慢、性低血压、部分患者有视觉空间障碍,步态不稳,其步高、步幅、速度、连续性、直线性及平稳性等都有改变,也会出现跌倒及坠床。
3 预防对策
3.1 对新入患者进行危险度评估:预防大于治疗,科室必须将老年精神病人跌伤及坠床的防范放在第一位,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新入院病人,在及时掌握病人的跌伤坠床危险系数,对每个入院的病人从以上易发生不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以便在各班交接时均可对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进行防范。并根据评估情况在病人一览表上示上警示标记,便于各班交班时认真交接,对于高危人员夜间多加强巡视。
3.2 加强病情观察:夜间多巡视病房,对于躁动易激惹的病人,要多加强管理,防止其躁乱时坠床或者跌伤。
3.3 加强喂食的管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耐心喂食,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避免大口喂食引起呛噎食。
3.4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地面无积水,病区路面平整、卫生间不能潮湿、光线必须充足,地面无障碍物,做检查的各种电线不能放在病人活动的场所,加强病房的设施配套,如卫生间、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上防滑地毯和地砖,卫生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病床装有护栏等。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要有人协助行走。
3.5 严格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并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要求护理单元组织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坚持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护理行为,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
3.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基础。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具备本科室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便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自如,逐步培养提高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料理时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危险的发生。
3.7 做好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护士应熟悉掌握精神科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的观察,如病人出现椎体外系反应后动作僵硬,行走步态不稳等,要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应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8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定期对环境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如灯光合适,床、柜、椅摆放整齐、高度适合,地面平坦、通道无障碍,窗户、门锁、水龙头、开关插座完好,开水房随手锁门,各类悬挂物牢固。工娱治疗环境及物品尽可能对患者无危害。
3.9 加强护士的责任感: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高危跌倒患者。在病床上贴一醒目标志,使其家属及所有医务人员都知道并及时予以协助或提醒。对高危跌倒患者应告知并动员其家属陪护,并要求其签署跌倒知情同意书,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高危跌倒患者应班班床头交接班。
4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也越来越多。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等意外发生,关键在于全面的护理评估,消除引起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菊英. 当前形势下中医院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7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81-02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并遵循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护理质量[2]。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常发生伤害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护理,更要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安全、心理护理,这就要求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育、促护理观念转变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考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信念。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信仰[3]。让全体护理人员达成有助于病人健康恢复的共识和共同信念,是高标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医院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院在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到行风建设先进医院跟班学习,促观念转变。二是邀请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等典型模范人物来院进行先进事迹报告,强化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信念。三是组织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家属”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换位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父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四是开展星级护士评比,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2.建章立制、着力抓好落实
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如开放病房病人功能、放射检查、治疗流程封闭病房病人外出病房检查、治疗流程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明确精神科临床各班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三是狠抓制度的落实,抓好经常性的评比检查,对查对制度、查房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坚持周查月评,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的现象。四是病房的管理必须坚持做到“四化”“八字”(病房管理制度化、物品放置规格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护理管理人性化。安静、整洁、舒适、安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六是护士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模范执行。
3.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护士长在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是第一线管理者,是护理队伍的骨干,是完成各任务和实施划的具体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护士长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业务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按照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好护士长。二是教育护士长要忠诚于病人的利益,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三是引导护士长从忙乱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护理管理上。即基础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业务技术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等。四是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艺术水平。在工作中能妥善处理好上级与下级、医与护、护与护、护与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德感人,以情感人,以实带人,以能育人,以信服人,善于运用激励、沟通等方法,使科室人员认同总体工作的目标与计划,并充分地发挥科室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有效地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为护士长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轮换安排护士长到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六是建立公正、公平、客观评价护士长工作业绩的标准体系,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4.抓住重点、提高专科护理特色水平
由于精神疾病的性质对专科护理要求有其特殊的内涵要求,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其特殊性重点抓好以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精神科安全护理制度和安全护理工作程序,重点做好防止精神病人自杀、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的工作,严格执行“四防”病人的护理常规,协助医生加强药物治疗,对“四防”病人,坚持做到入院时查,住院天天查,外出返回时查,严防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导致意外。二是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灵魂,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精神病人大多伴有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化解精神病人的心理症结,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特别重视以病人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接触方法和内容,分层次地开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此外还要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意伤人六月寒”。三是注重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的能力,防止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伴发躯体疾患后往往不会主动自诉,而精神科护士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又较缺乏且注意力放在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上,对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常有忽略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对躯体疾患的识别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提醒护士注意观察躯体疾患的症状与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四是教育护理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重病人的生命,切实地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的怪异行为不嘲笑不讥讽,严禁将病人的病态表现作为谈笑资料。五是防止滥用对病人的干涉权。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权,对某些拒绝治疗护理的精神病病人,医护人可行使干涉权,甚至实行迫治疗或保护性约束。但干涉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或康复,不伤害病人,决不允许变相体罚病人。六是充分发挥病人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于精神病人具有思维、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且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对病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病房要安排专职护理人员按照“以病人为中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的要求负责做好病人的自我管理工作,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兴趣、爱好,在病友中的威信度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分别选出大组长、小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等等,使他们各尽其职,发挥一技之长,通过各种类型的工娱活动,康复治疗,为他们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夯实基础护理、促进医患和谐
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在60天左右,没有家属陪伴,所以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护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而且对其今后的需继续住院的依从性以及和谐医患关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一是要明确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二是要增加护士配置,使病床护士比达到1:0.4,以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切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解晨,李香,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