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15:1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博物馆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层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基层博物馆是传播文化、保护文物的基层窗口,因为基层一般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直以来基层博物馆无法摆脱管理模式落后、经费投入少、基础条件设施差、缺乏专业人才、政府不够重视等各种问题的影响,造成生存环境艰辛、无法健康发展的局面,在展览陈列、收藏文物保护、服务手段、发挥教育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使保护国家珍贵文物的职责很难落到实处。现在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改善与提升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全社会也非常广泛的关注这些问题,所以加强基层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博物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基层博物馆因为体制影响,没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比较落后,影响了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大多基层博物馆对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缺乏认识,不能正确摆正博物馆和社会的关系,不能将服务社会、展览展示的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使博物馆工作不能被广大群众和社会认可。(2)缺乏经费。经费问题是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主要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基层财政部门按年依据编制人数支付博物馆事业经费,也就刚够支付博物馆职工的工资经费,其他发展经费有很大的难度,限制和制约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展和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基层博物馆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基础设施和规模、服务设施、展览设施等都比较落后,都面临扩建与层次提高的情况,缺乏经费是影响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3)专业人才不足。基层博物馆专业人才大多具有知识结构不良,专业素质较低等情况,特别是文博专业高学历毕业生极少、专业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博物馆的良好发展。因缺乏经费的问题,基层博物馆在引进人才方面成效较低;同时一些基层博物馆作为解决相关人员就业的一个途径,也造成了对专业人才引进的影响。(4)缺乏交流合作。一直以来基层博物馆大多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合作,一些馆藏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展览场所,发挥不了文物自身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博物馆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这种状况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促进基层博物馆发展的对策
(1)创建资源整合新模式。加强博物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的人文、自然及社会特征对博物馆进行合理发展规划。注重提升和强化目前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推动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或专业特色的专题类博物馆发展。积极开展关于博物馆资源整合新模式的探索,推动基层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以及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2)加强设施建设。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基层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彻底的普查,然后制定科学有序的基层博物馆设施建设方案,分步进行基层博物馆设施的完善及巩固。加强基层博物馆的硬件例如库房、展厅及有关设施等方面,对博物馆的机构设置、人才结构、管理水平等软件也要加强建设。还可以通过建立以基层博物馆为对象的博物馆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对博物馆进行达标与考核活动,加强对博物馆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升博物馆管理工作及社会服务的质量。(3)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基层博物馆除了争取财政支持外,还要积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提升博物馆的使用效益。(4)开发旅游市场。积极开发基层物馆的旅游资源,从藏品导向转为社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社会需求及服务对象的要求。开展对游客心理的研究,以便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旅游服务。基层博物馆可以开展旅游市场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得到较为丰富的群众反馈信息及游客需求和建议,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研究,为几层博物馆开展旅游服务创造新局面。(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博物馆要强化与行业学会、协会及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同时利用他们加强人才资源整合,实现人才共享,还可以采取委托培养等方式,强化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尽快提升基层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基层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其在当地文化活动、科学教育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基层博物馆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努力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广大群众,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升基层博物馆自身吸引力的同时,发挥基层博物馆应有的公益性社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位一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1 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联盟发展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
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图书馆联合体。高校图书馆联盟是指将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共享校内资源的联盟模式。由于大量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校内多数用户通常不会选择图书馆数据库进行访问,只有少数用户会在查找文献、撰写专业论文时,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这体现了用户学术认知较弱,纵使开展了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也很少被利用,图书馆联盟发展至今,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1.2 高校档案馆、博物馆发展现状
档案馆联盟是指档案将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探索和推进区域内档案信息远程共享的工程,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其中某个档案馆内,既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阅又能在异地开具档案证明,无需往返奔波。高校档案馆联盟目的在于收集、整理、传递教职工档案信息,而这类信息通常不予公开,所以才会出现高校档案馆用户利用率低的情况。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的品牌,具备以下特征:专业性强、深而不博、相对封闭、利用率低、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因此很多的高校博物馆都有针对性地陈列展品。
2 三位一体服务联盟设想
2.1 继续扩大图书馆联盟程度
目前而言,图书馆联盟的范围不够广以及共享的资源还较少,拥有大量馆藏数据的图书馆并没有加入,一些高校图书馆觉得自身馆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联盟,但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下,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也能实现学生升学档案的传递、共享。在实体图书馆之间,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开放战略,实现各大院校的沟通交流,学生只有不断吸收各类图书资源,拓宽兴趣范围,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2 档案馆与博物馆连为一体
高校档案馆与博物馆二馆一体化建设,在使高校博物馆建设拥有雄厚史料基础上,大大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综合档案馆与博物馆的工作职能将实现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三者的融合。不仅如此,将高校档案馆与博物馆二馆结合,是发挥档案服务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博物馆获得发展的一种有利举措。
2.3 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职责分配
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面向师生开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馆藏并不具备保密性质,而档案馆、博物馆,具有保密性质,并对校内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正因为如此,高校三馆合一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图书馆负责对可以公开的信息进行整合、公开,大厅陈列高校历史展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用来查阅档案馆馆内公开文件。专设保密室用来保管学校非公开文件(例如:师生档案、建校发展密级文件等),这样就可以在最少的成本下,实现三馆开设目的,这也是未来高校节约财力、时间成本的方法。
3 结 语
数字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使传统信息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三者合作的最大动力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使信息急剧膨胀,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这给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管理、技术和自身定位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正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为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可能。面对“变化的环境”和“现代技术”以及更重要的服务需求,高校三馆为自身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做出了相应努力,为三者间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奠定了基础,高校三馆合一是师生合理利用一切可获得公开文件的最佳途径。积极创造三馆合一的环境,将会使用户利用率集中,实现高校资源的完整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玉红.图书馆联盟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工作一体化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博物馆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欧洲从19世纪就进入“博物馆时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紧跟其后。但当下的中国,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只占旅游市场总人数的约2%。这与国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也与博物馆的服务有关,前者有一个提高过程,后者却是亟须改善。
整体来说,近年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博物馆难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近来,博物馆对社会的影响能力和社会对博物馆的认同程度,此方面的指标总得分率由2009年的60.4%,一路下滑到56%,成为考察博物馆各方面工作的各项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指标。旅游研究专家魏先生说,今天的中国博物馆服务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国外博物馆能把二流藏品形成一流展示,中国的博物馆是一流藏品三流展示。文化性观光产品是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但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历史文化资源不匹配。有外国专家认为,中国的博物馆往往是高高在上而板着脸的“教官”,这与博物馆本身的现代化经营理念不足和创新不足有关。
如何改变博物馆的现状?专家们认为,主要应改善四方面:
一、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成都市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二、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作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可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三、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17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21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
四、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它的博物馆之友。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在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数人都有收藏艺术品、文物的爱好,博物馆就是收藏艺术品、文物的主要场所,具有展示、研究、保管的作用,可以有效传播文化信息,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现阶段,在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博物馆参观、游览,在生活中,参观博物馆是一项很好的时尚休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凭借自身资源的优势,将文化艺术转化为文化产业,具有独特性,已经成为当前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一、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知识更有深度
在早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博物馆的运营观念还比较落后,主要是传承意识形态,不涉及产业化理念,对于文化产业的叫法更加稀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博物馆的管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想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被利益充斥着,保护和弘扬文化产业是当务之急。
(二)保护地区重点文化促进行业合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展列方式中,长期展列方式占主导地位,现阶段,展列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长期展列、临时展列等。在思想观念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重视,互动的比较频繁,特别是在展品方面,衍生品发展迅速,种类越来越多。博物馆在文化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主要以满足当代社会文化需求为主,以博物馆已有的艺术展品为基础,注重开发和保护地区重点文化。在我国的某些地区,部分文化产品具有层次性与多元性,为了开发和保护这些重点文化,在当地已经建成了服务体系、开发体系、加工体系,在开发和加工过程中,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及科学理念,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注重跨行业合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在研发文化产品时,挣脱了行业与地区的枷锁,越来越重视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比如:工艺品、图书出版社、纪念品、影视制作等。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为了更好的开发文化产品,在经营理念及机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博物馆文化产业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投资市场单一
在我国,博物馆的投资市场比较单一,资金来源途径比较少,运营主要依靠地区和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自于社会方面的投资较为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来博物馆参观,都是免费进入的,为了使博物馆能够良好运行,缓解博物馆的资金压力,对于博物馆的财政补贴,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受传统体制的约束,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市场供给观念比较欠缺,对政府的依靠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博物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进步与发展,博物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为博物馆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投资市场。
(二)经营管理模式滞后
随着市场化不断发展壮大,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严重脱离市场的轨道。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比较保守,对于各种产业活动的开展和举办,都是由内部独立操作的,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市场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虽然保留着良好的自主经营权,由于整个工作过程繁琐复杂,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落后,不能合理的配置人力、利用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开拓市场的重要性,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研发。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文化产业商品没有特点
近年来,博物馆广泛向游客开放,大小不一的博物馆不断涌现,有的地区相对集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参观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方式。每天都有大批人流进入博物馆参观,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也会选择一些旅游商品作为留念,但是在选购时,很多游客觉得商品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有些甚至在大路上随处可见,令游客很失望,将会给博物馆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这主要原因是博物馆的数量太多,加上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狭窄,在产品开发上力有不足。近年来,部分博物馆在产品开发方面,作出了很大改善,主要以研发产品特色为目的。
三、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博物馆自身出发,它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资源,主要有:博物馆的品牌、专家、文物。因此,在发展博物馆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对于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博物馆来说,自身的品牌具有很高的价值,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当游客进入博物馆之后,如果想选一些商品作为纪念品的话,肯定会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会刺激消费;专家资源:在很多大型博物馆中,很多专家对鉴别文物经验丰富,会吸引大量文物爱好者前来咨询,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影响力;文物资源: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热爱收藏文物,在博物馆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收藏家的到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宣传。
(二)强化人才资源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文化、科技、品位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选择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时,对其知识的储备量及综合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在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因此,博物馆筛选人才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营销人员,不断扩大人才资源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三)加强特色产品的研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不同地区的博物馆而言,由于其文化背景不一样,文物特色也是不一样的,先天地理条件及文化背景的优势,是开发产品特色的天然条件,在研发产品上,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自,当地博物馆可以依靠本地的特色对产品进行研发,具有特色的产品,不仅会刺激消费,还能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赞许,将会大大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品位。
(四)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博物馆只顾追求经济利益,使博物馆弥漫着商业气氛,而忽视了对文化学术的传播。因此博物馆在经营理念上要不断更新,既要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科研及文化的传播,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以传播文化为发展中心。在观众的眼里,博物馆是一个文化底蕴雄厚、极其高雅的场所,要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因此,经营管理上要不断弘扬这一理念,在选择管理人员上,要以综合能力较强、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为主,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活力,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现状的分析,主要针对于现阶段博物馆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分别从合理利用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研发特色产品、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这几个方面,不断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军.论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2).
摘要: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以激发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科学文化需求的提高,各地纷纷进入科技馆建设的高峰。从已经建成并开放的科技馆运行状况来看,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改正的地方,我认为科技馆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建馆理念,坚持“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方针,真正发挥好科技馆以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场馆建设;规模;特色;运行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科学文化需求的提高,各地纷纷进入科技馆建设的高峰。截至目前除、海南和甘肃地区仍没有省级综合型科技馆外,其它省级科技馆都已基本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各地市科技馆的建设也兴起。与热热闹闹的科技馆建设状况相比,已经投入运行的科技馆发展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地市级科技馆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建成后没有运行多长时间就闭馆;有的由于运行经费困难,不得不改变科技馆的功能;有的由于起初配套设施不到位,影响了科技馆的正常运行;有的由于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周全,不得不投入重建。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对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建设好、运行好这些科技馆非常值得业内人士去研究探讨。为此,我想就我国地市科技馆的内容建设和运行管理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规模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量力而行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也不一样,科技馆建设要根据各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量力而行,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档次,要从比规模、比档次转变成比效能、比受众面上来。2007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规定:城市户籍人口在100万以上至200万人的,宜建建筑面积8000㎡以上至15000㎡的中型馆。城市户籍人口在50万至100万人的,宜建建筑面积8000㎡及以下的小型馆。建设好一座适合当地规模的科技馆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在运行好、使用好,发挥好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的应有作用。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博协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延豪,在江苏盐城召开的《全国中小科技馆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强调指出,中小科技馆的建筑与内容同样重要,不要盲目贪大,地市级以下的科技馆可以尝试建设专题馆,要以资金和需要为主导,整体建设既要考虑常设展项,又要重视服务功能;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推动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容建设要突出区域特色
特色就是各地综合实力、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特色才会有市场,要想科技馆有生命力必须从建综合馆转变到建特色馆上来。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立曾考察过国外很多科技馆,几乎每天都有很多观众,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去参观的。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这些场馆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它们给观众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有许多互动项目,而这正是国内许多科技类场馆所缺乏的。
如参观柏林的德国技术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科技博物馆、瑞士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等。博物馆给孩子带来的快乐着实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在谈到中国的科技类场馆建设问题时也曾指出,特色少、利用率低、互动性差是目前中国的科技馆建设存在的三大问题。尽管各地科技类场馆的建设正在升温,但因设计和类型单一,科技场馆的利用率和审美观仍不容乐观。
王渝生认为,如果科技场馆不设法增添个性和互动性,那么各地的科技场馆“建设热”最终将以缺少特色和浪费资源而告终。现在的科技类场馆建设不缺理念,也不缺目标,每个馆的建设方案拿出来,几乎都是要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场馆。事实上,科技场馆要做到“最好”并不一定要体现在规模和展品数量上,而应有自己的特色。
其实在科技馆内容建设突出区域特色方面许多馆都已经开了先河。如省级科技馆有云南科技馆,地市科技馆有广东东莞科技博物馆、北京城西青少年科技馆,他们都紧密结合了当地的区域特色,突出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历史传统,让人走进科技馆就能感受到很强的区域特色,让人怀着一种特别新鲜的参观欲望,觉得参观这样的科技馆很有的价值。
三、要学会整合各方资源
1.1 群教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出现在1916年,随着近几年不断发展,地质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馆内的各项设施较为齐全,在社区当中起到了教育的工作,是群众接受先进知识的重要场所。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博物馆整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内部珍藏的各种动物化石、珍贵矿石,以及各种地质文物,有着重要的收藏作用,与此同时,还承担着向群众传递先进知识,教育群众的重要工作,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
1.设施较为齐全
地质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地区的重视,其内部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展出了地球的演变、矿产、史前的生物以及现有的国土资源分布等知识,目前各地区都十分重视地质博物馆的建设,馆内的珍藏品琳琅满目,设施较为齐全。
2.辐射范围广
地质博物馆周边通常有学校,其教育内容可以辐射到周边的各个学校,与此同时,周边大学当中也设有专门研究地质情况的研究所。馆内的珍藏品归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知识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
3.科教活动增多
各地区的地质博物馆都承担着科教工作,其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设立文化活动周等,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群众情况,地质博物馆也通过向受众调查,征集群众最关心的地质问题。
1.2 地质博物馆在群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1.对社会公众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地质博物馆通过与各大高校网站、政府图书馆等合作,向社会公众普及地质方面的文化常识。首先,通过图片、实物的展示,使受众更加直观地获取地质信息;其次,受教育的范围广泛,无论哪一个年龄阶层、学历等级,都可以接受教育;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即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周、知识论坛等,吸引更多爱好地质的群众参与讨论。
2.群教工作是博物馆与人民沟通的桥梁
馆内所展示的各种文物是死板的,需要通过群教工作,对这些物品进行生动的宣传,才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群教工作者通过向群众讲解,了解不同受众爱好的方向,充实本博物馆当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2 地质博物馆群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各种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地质博物馆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提升。地质博物馆承担着向群众宣传地质知识,科普群众的文化常识作用,但是在教育的方式、范围方面也存在各种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
2.1 宣传力度欠佳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只有不到15%的群众是通过观看新闻,阅读相关杂志信息,来获取本地区地质博物馆的信息;有50%的群众是通过身边朋友的介绍、单位发放的参观票、网络宣传等方式,获取关于地质博物馆的信息。目前,我国的地质博物馆会定期的举办一些文化周活动、开展一些知识讲堂、文化论坛,进行群教工作,与此同时,相关的媒体也会对这些活动进行报道,但是地质博物馆的知名程度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还是有很多人对博物馆不熟悉。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人民,对于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地质博物馆,他们更是了解的少之又少,甚至相当一部分的群体不知道该博物馆具于什么方位。出现这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民整体的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对文化知识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太低,导致很多群众不了解有这样一类博物馆的存在,不会主动去获取关于该博物馆的相关知识。
2.2 受众回头率比较低
就北京的地质博物馆来说,每日接纳的游客数量比较少,平均每天的人数还没有达到100人。工作日的人数较少,周末人数会有所增多,但是也就仅仅500人左右。而在4月22日的时候,由于博物馆开展了“地球日”活动,本天的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游客数量突破了1500。和中国其它的博物馆向比较,地质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明显少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馆内陈列的各种物品比较陈旧,很少更新;专题性的展览比较少。
2.3 受众范围较狭隘
目前,我国的地质博物馆主要的受众对象是小学生,主要是因为学校定期举行的参观活动,社会中其他阶层的群众,很少进入博物馆内获取知识。
2.4 讲解人员匮乏
地质博物馆中缺乏讲解者,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很多群众仅凭自己阅读说明文字,是很难获取信息的。地质博物馆因为没有及时征求群众意见,没有与其中进行良好互动,因此该问题也没有得到重视。
3 地质博物馆群教工作改进策略
3.1 宣传力度的加强
目前,很多民众该不知道地质博物馆的存在,对该博物馆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深。因此,我国的地质博物馆应当多与知名媒体合作,加大对本博物馆推广力度,而博物馆的推广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博物馆可以利用自己的官方网站,在上面关于本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多增添馆内的各种成列品,引起群众对本馆的好奇心与兴趣;其次,可以通过与媒体、电视台、杂志等合作,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本馆的信息。与此同时,在客流量较大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的候车厅、机场、旅行社等地方,向人们发放宣传手册,或者在电子荧幕上播放馆内的视频;最后,对前来参观的人员发放宣传手册、画报等奖励品,让其向身边的朋友推广地质博物馆。
3.2 受众回头率的提高
要想提高受众的回头率,则需要对展馆的设置进行改善。博物馆有常设展馆,这是一个地址博物馆核心做成部分,但是目前该馆内容、结构过于稳定,没有创新性,因此很难吸引观众。而专题性的展馆,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介绍,是提高受众回头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尽可能增加专题性展馆的数量,覆盖更广泛的地质知识,丰富展馆内的各种资料;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回展览,让不同省市地区的群众都有机会了解该馆的信息,吸引更多受众。
3.3 扩大受众范围
扩大受众范围,地质博物馆可以寻求与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群教部门同学校加强联系,以此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到馆内进行参观。同时,博物馆的群教工作者也以及将博物馆“搬进”校园,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就可以获得关于地质方面的知识。让学校与博物馆之间进行合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首先,学校需要向学生普及地质知识,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其次,地质博物馆可以和学校内部博物馆进行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4 讲解人员数量增加
群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问题等待解决。而地质博物馆所涉及的信息具有较强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讲解人员来解答。为了扩大博物馆内部专业讲解者的数量,地质博物馆可以招聘更多具有地质方面专业知识,或者对地质知识很感兴趣的志愿者加入讲解的队伍。
[关键词]博物馆;促销组合;微信营销;新媒体技术
[DOI]10.13939/ki.zgsc.2016.05.020
1 引 言
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博物馆是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其存在可以满足社会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的需要。博物馆属于非营利组织,也需要针对其观众进行促销活动。
促销就是营销人员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及产品的各种信息,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即营销者(信息提供者或发送者)发出作为刺激消费的各种信息,把信息传递到一个或更多的目标对象(即信息接收者,如听众、观众、读者、消费者或用户等),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博物馆的促销实际上是一种博物馆信息的传递,好的促销策略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参观博物馆,进而实现博物馆教化公众的相关功能。
当前形势下博物馆如何发展已成为各级博物馆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人把现代城市中的博物馆称作“盛装华彩下的孤单”,这个比喻表达出对全国各类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担忧:运行经费依赖政府供给,入不敷出;展览内容与大众需求脱节;服务方式几十年不变,门庭冷落。作为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应该转变陈旧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等,通过促销、顾客体验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加强自身的营销推广,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上述分析对博物馆企业进行促销策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博物馆进行促销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博物馆的展品与文化内涵能够广为人知,博物馆的管理者在营销理念之下运用促销手段达到宣传自身的效果,使博物馆实现“盛装下的辉煌”。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然而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得参观人数骤增,增加了博物馆经营管理的难度。如何在“免费开放”的政策下对博物馆更好地进行促销,以期更好地服务观众是博物馆管理者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现将我国博物馆促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2.1 缺乏促销意识
博物馆的日常运转及其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对外开放与市场竞争的力度不够,造成博物馆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更谈不上积极促销了。此外,一些博物馆由于隶属关系不明,或多头管理,普遍出现“等政策”“等资金”“等观众”的现象,在营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方面作为较少。
2.2 促销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是以简单的促销形式进行推广宣传的,其主要的促销形式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免费参观策略。该政策从2008年3月开始实行,这是目前来看最有力度的促销形式。当然,这种促销带来了部分大型博物馆人流骤增,参观人数太多,无法实现观众预期参观效果的问题。
第二,博物馆在自身范围内进行的简单宣传。博物馆在一些特殊展览前期在博物馆门口摆放展板;在换票处进行宣传栏的摆放;在博物馆建筑物的液晶屏上播放有关博物馆的视频介绍等,这些都是以广告宣传的形式对博物馆进行促销。
第三,通过销售与博物馆有关的书籍和纪念品进行促销宣传。这种促销方式的常见问题是此类商品缺乏特色、品种单一。很多博物馆出售的商品与其他博物馆纪念品以及旅游纪念品之间,除了博物馆标识符号不同以外,不少都是“拿来主义”,仅存在颜色、材质上的不同,鲜有功能、形式上的区别。或者都是清一色的博物馆出版物、明信片、仿制品、民俗工艺品,与其他文化商品的多样性相比,缺乏竞争力。
以上这三种促销方式是我们如今在博物馆最常见到的方式,除此之外,鲜有独特并吸引广泛群众注目的促销方式。这大大缩小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博物馆的促销方式只是针对那些对博物馆感兴趣的参观者,或路过相关路段的参观者,对广大的社会人群,博物馆并没有进行大力的自身宣传。所以,这也导致了一些社会人士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一些展品质量、布展水平很高的博物馆。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化发展迅猛,一些人选择了在家里点击鼠标了解历史,失去了直观面对珍贵历史文物的机会,这也就制约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使得博物馆失去了应有的光芒。
2.3 促销媒体技术落后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博物馆企业的科学传播同样也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交媒体纷纷浮出水面,各种社交平台也通过互联网快速崛起。如何利用这些新媒体为博物馆企业的促销宣传增加亮点呢?很多博物馆企业并没有太过重视这样的新领域。目前,我国部分一级博物馆企业虽然开展了微信营销策略进行促销宣传工作,但是除了国家博物馆等个别博物馆外,大多数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给人一种简单而随意的感觉。而不少博物馆企业对新媒体技术采用意识淡薄,不利于其日后的媒体宣传与促销策略的执行。
3 解决对策
博物馆企业的促销策略不同于其他有形产品,它的产品更多是一种体验、一种服务,因此具有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品质的差异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等基本特征。产品特征的不同决定了博物馆企业促销策略的不同。
博物馆企业在运用促销策略时,首先要明确促销的目标,是要创立企业知名度,还是为改变顾客对博物馆企业的态度,吸引客流。其次要正确运用恰当的促销策略,避免盲目促销,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资源,对业绩起不到根本性的提升。博物馆企业应通过合理设计促销组合,使各种促销手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具体策略如下。
3.1 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是评估公共态度、识别公众可能会对组织感兴趣的领域、执行行动方案来赢得公众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营销职能。营销人员使用公共关系不仅是为了维持正面形象,而且也是为了使公众了解企业的目标。
博物馆企业在运用公关策略时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协助学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和学生团体开展参观与调研活动。这类公共关系活动可以使博物馆与更多的团体和个人产生交流,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此外,把博物馆协助学术调研作为一个特色来建设,可以通过合作得到调研的相关数据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博物馆进一步改进经营策略。
3.2 广告宣传策略
广告包括任何形式的非个人付费沟通。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直邮和交通运输媒体(公共汽车和的士上,以及汽车站的广告)是向目标顾客发送广告的常用形式。如今营销人员正使用新方法向目标顾客发送广告,如网站、电子邮件、博客以及商场中的互动视频技术。
我国博物馆的广告策略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以及展品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然后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等方式或利用其他媒体的广告软文、公益广告等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宣传。
此外,博物馆企业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推出网络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博物馆使参观者能够事先获得参观博物馆的部分体验,同时设置与网络观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与网络观众的互动,这样在吸引网络观众体验数字博物馆的同时也能更多地了解参观者对于博物馆的建议和意见,使博物馆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3.3 人员推销策略
人员推销策略是指双方试图相互影响而进行人际间沟通的购买情形。从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来理解人员推销的观念,可以解读为博物馆通过讲解员讲解展览及展品的内涵与外延,教化公众并传达博物馆的经营理念。从广义上讲,这是一种观念的营销与推销。
博物馆除了提升本馆讲解员的沟通素质以外,也可以招募博物馆工作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利用志愿者在有效节约开支的情况下为博物馆观众提供讲解服务,并借助志愿者交际圈对博物馆进行宣传,从而提升人员推销的效果。
3.4 销售促进策略
销售促进由除人员推销、广告和公共关系之外的所有刺激目标顾客购买的营销互动组成,包括赠品、竞赛、奖金、展示、优惠券等。博物馆销售促进的目的是促使观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观众参与的趣味活动,如博物馆知识有奖竞猜,模拟历史场景等活动,使观众在愉快有趣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也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往,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
此外,部分没有实行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可以与其他博物馆以及主题公园等文化场所进行合作,推出年度或季度联票,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3.5 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促销策略的整合传播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全面而实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消息,很适合博物馆企业进行促销策略的整合传播。博物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进行展览与展品的软文宣传;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栏设置语音导览功能,使得观众不需要人工讲解和租赁语音导览设备即可详细了解展品,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有奖答题活动,获奖观众赠送有本馆特色的小纪念品或特展优惠券;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馆内或业内专家讲座等公益活动增加本馆的美誉度。
总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融合公共关系策略、广告宣传策略、人员推销策略、销售促进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促销策略的整合传播,我国博物馆企业应该发现并擅用这个低成本的社交平台与目标观众进行沟通。
4 结 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观博物馆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所以,博物馆企业如何利用促销策略更好地宣传自己,使得更多观众前来参观以实现博物馆教化公众的功能是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对博物馆企业的促销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促销策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博物馆企业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博物馆企业能够有所借鉴并通过一系列促销手段,加强自身的推广,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我国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专业素养;培训
一、博物馆讲解员职业发展及其专业素养的培训目的
1、博物馆讲解员职业发展
讲解员是联系科学文化与公众素质,历史与现实,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展览宣传教育的媒介,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载体。管理者既可把讲解员定位为解说人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员,既是博物馆形象大使,还是教育人员。而要培养优秀的讲解员,讲解团队的负责人要在充分了解每位讲解员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其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目前比较常见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专业型、公关型和比赛型。对于“专家”讲解员,要求在初级讲解员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学习,钻研展览背景和展品承载的历史信息,深入挖掘文物的经历和历史内容、情感内涵并传达给观众,并讲出陈列展览的思想观点。“公关型”讲解员主要服务于博物馆公关策划和品牌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策划能力,将博物馆形象进行更有效,高覆盖率的传播和推广。如果能在大型讲解比赛中获奖,既能在讲解员团队中树立榜样,也能促进未来的职业发展。
2、讲解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目的
讲解员是博物馆中比较特殊和关键的岗位,既要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观众参观,还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以及协调处理、写作研究等义务与职责,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专业素养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讲解员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业务技能、审美意识等专业素质,以达到开放式讲解接待的标准要求。
二、博物馆讲解员专业素养的培训要求、要点与策略
1、博物馆讲解员专业素养要求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不仅能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整体形象,还关系到其教育与社会职能的发挥。这里笔者依据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功能需要,提出以下四点专业素养要求:
一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和参观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灵活展现无声的历史文化载体,贴近观众、现实和生活,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美育与愉悦功能[1]。二是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全面系统的文物常识与历史知识,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能力,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笃实业务基本功,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要。三是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拓展文物知识的理解和内涵,灵活地为观众解答释疑;参与文物讲解词的写作,从思维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处理上融入历史与文化的氛围,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文物的历史地理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发展多语种讲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四是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端庄大方、可亲可近的形象,有机结合讲解词的历史内涵与现代观念,以不同展现形式展现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特征的文物,塑造独特的形式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声、光、色、影,在讲解历史演进和现代构建中构成时空幻化场景,享受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的和谐美。
2、培训要点
博物馆讲解员培训应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基本原则,树立“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心理素质、内在气质与业务能力为目标,在日常展馆工作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地演习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出具备高素养的精品讲解团队。讲解员培训要点包括培训内容、形式和考核三方面工作。
(1)培训内容
讲解员培训内容是全面展开培训工作的基础,也决定着培训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讲解词、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储备,具体内容指讲解员职责与个人形象塑造、基本接待礼仪、讲解仪态训练、基本发声训练、语言和技巧指导、接待英语口语训练、示范讲解观摩、展览内容介绍等内容。
(2)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培训工作的手段,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途径的灵活多样,结合培训内容可分为基础授课、实际操作、以及外出观摩、推演训练和自学背景知识[2]。培养高专业素养的讲解员,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摈弃“青春职业“的旧观念,根据博物馆的不同内容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训与职业能力考核,实行在职培养、专业进修及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同时经常开展技能竞赛,实行奖励优秀,加强岗位练兵,并加大集中培训。
(3)考核形式
博物馆讲解员考核形式多种多样,而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采取验收讲解,配合理论考试、心得汇报或日检查、周考核、月考试等形式,考察讲解词的背诵、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储备,有效督促培训,和讲解员的学习进展和知识储备。
3、培训策略
为了高校培养出较高专业素养的讲解员,应立足于岗位基础,针对个人特点,确立“三型一特”的培养思路,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有特长”的博物馆精英[3]。在培训过程中,博物馆应依托企业,取得上级单位在财力、物力及政策上的支持,尤其在培训政策上,一方面开设了阅览室,打造优越的学习空间,为讲解员提供学习便利,塑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规范培训制度,制定并执行“四个一”岗位练兵制度,每日一学、一练,每周一查,每月一考――理论与实操考试的岗位练兵活动,调动了讲解员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知识储备,提升了业务技能,进而提升其专业素养。
三、高专业素养的博物馆讲解员团队建设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关键是通过讲解让观众有所收获,全面了解展品讲解方式涵盖了教师、主持、演讲等艺术表现手法,讲解内容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和艺术性,因此需要一支讲解水平过硬、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讲解员团队。首先讲解员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发展的基础,同时还须科学、合理、规范、健全的培训体系[4]。其次通过岗前培训全方位了解博物馆周边环境、机构设置、展览设计、工作内容等情况,并定期由馆内专家、相关领域的学者针对我馆各项展览陈列、博物馆发展现状等文博知识和动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新要求、新趋势,提升讲解理念,拓宽眼界。再次还要优化讲解团队的人员结构在人员招聘和人员分工上进行合理安排。最后要建立月度、季度、年终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进行管理和监督,健全讲解员良性竞争机制,为整个讲解团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 语
博物馆讲解员在展馆工作中扮演着多重重要的角色,其专业素养牵系着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培训工作的研究与进展将极大地促进博物馆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雨笙.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中国培训,2006 (12):32-33.
[2]师瑞玲.浅析博物馆讲解员业务培训的新形式[J].文博,2013(2):78-79.
[3]吴杨.刍议企业博物馆讲解员的选拔与培训[J].大庆社会科学,2013(6):64-66.